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1 01:45: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

篇1

在家园共建方面,我们知道要搞好班级工作,一定要家长的配合。平时,我能热情对待每一位家长,注意和家长沟通。接送孩子时和家长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表现或关心一下幼儿的身体情况,家长都感觉非常温暖。我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建议。让家长正确了解幼儿保育方面的内容,了解孩子的一日生活,并向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保育方式信息,一起探讨一些现实中的棘手问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家园关系。

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做好自己的保教工作

社会在发展,对保育员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当一名合格的保育员教师。在工作中,我以园部下达的任务及本班的教育为中心,努力坐到和各位老师和谐相处,学习他们的长处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和保育水平,平时遇到园部和班级有什么额外任务,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会和本班老师一起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手脚勤快、经常反思

虽然我是保育员岗位上的新手,但是我深知勤能补拙,平时除了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外,有时也在家看点有关业务知识方面的书籍,慢慢地在保育员这个岗位上琢磨出了门道,那就是要“勤”,比如:勤开窗户、勤打扫、勤消毒、勤晒棉被等等,除了手脚要勤快利落外,脑子也要勤快,要经常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天这件事我做的对不对“等等,常常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改进,不断进步。

篇2

二、不断学习、乐享工作

善于思考、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吴邵萍老师27年来从未间断过学习,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并且拖着病体学习完了近百本教育理论专着。这使我不仅对吴邵萍老师产生无比敬仰的情感,也更让我看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努力方向和责任,鞭策着我不断地学习、快快成长。

微笑是吴邵萍老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她用微笑来面对孩子,面对家长,面对同事,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从不叫苦叫累。她爱孩子赛妈妈、爱幼儿园胜爱家、爱同事似姐妹的她在工作中处处收获着快乐和感动,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努力,拼搏,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篇3

顶岗实习实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深入到幼儿园来进行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由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角色转换,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树立职业情感、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过程。

一、正确认识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

1.在顶岗实习实训前

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思想上就要有所转变。要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幼儿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一个主动的“幼儿教师”身份进入幼儿园工作,并保持与园内幼儿、其他教师之间保持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学生若是被动的适应顶岗实习工作,会不利于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在工作初期,消极被动的实习体验会打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行业的积极性。根据以往经验,部分学生实习回来后普遍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幼儿教师工作非常辛苦。如果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前能有积极的角色转变意识,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减少在对幼儿的耐心细心、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与幼儿的沟通能力与技巧等方面的挫败感,这样有利于加强她们开展工作的成功感。

2.在顶岗实习实训过程中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线幼儿教师身上为人师表、团结互助、意志坚强等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深刻感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工作、生活,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今后的生活中该如何要求自己,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想认识。

(二)在专业成长方面

顶岗实习实训的学生要在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认真地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教育教学方法,虚心采纳指导教师的意见,并积极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顶岗实习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加深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幼儿的职业感情,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在教学实践方面

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不但要构建起她们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从教学实践上培养。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幼儿园生活接触地较少,仅有一周的幼儿园见习,并没有承担起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全部工作。真正进入幼儿园顶岗实习后,学生才开始更多地接触幼儿,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同时熟悉教学环节,如何淇巍⑸峡巍⒆橹活动以及科学管理幼儿等。顶岗实习明确了学生与真正幼儿教师之间的差距,这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前有机会制定具体可行的弥补计划。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过程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成效

(一)规范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

从幼儿园领导到指导老师要积极探讨配合,制定出完整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使顶岗实习工作井井有条、成效显著。当学生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指导老师要全程跟踪与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二)园校双方共同进行学生管理

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由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由幼儿园教师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这种实习管理体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三、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解决办法

传统学前教师的培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理论知识是一般性知识,很难指导幼儿园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单一性的技能训练又难应对幼儿园复杂的工作需要。因此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要按照幼儿园的工作体系,重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与技巧策略有关的内容等,如幼儿班级管理、师幼互动相处技巧、师幼沟通技巧等。

参考文献:

[1]黄捷.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篇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4-03

目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缺乏,学历和素质状况偏低,幼儿教育中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观念落后,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幼儿园教育工作不规范,如教学活动常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幼儿园缺乏儿童操作材料,环境创设的理念落后、形式单一,教师对当前幼教新理念和新要求缺乏了解等。鉴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四川省启动了“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对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进行的短期集中培训,使其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种子”教师,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在培训中,方案采用“两个捆绑”(将承担培训任务与派出实习学生进行捆绑、对市州教育局:将选派学员参训与接收师范生实习进行捆绑)、“三方联动”(联动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四维对应”(实习时间与研修时间对应、实习基地与学员地区对应、实习人数与学员人数对应、学生专业与学员学科对应)的方式,确保师范院校和市州教育局按照要求选派参训教师和接收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确保项目实现双赢目标。

内江师范学院在承办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项目的同时,实施了“学生顶岗实习,师资置换培训”的办法,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到幼儿园去顶岗实习,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教育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对师范生的技能、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对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以及高师院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诸多益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1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

1.1调查样本选择

2010年和2011年,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分别赴简阳市、资阳市、广安市、内江市等多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任务。为了对“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解,本文对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年级(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和2011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做了初步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1.2调查结果

1.2.1实习前相关问题的调查

(1)职业态度的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的回答有41%的实习生是比较喜欢,37%的回答是没感觉,其中回答非常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是12%和10%,由此可见在顶岗实习前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强。

(2)心理感受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的心态是怎么样?”有46%的实习生的回答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害怕的是自己在高校所学习的知识技能难以胜任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

1.2.2实习过程中的调查

调查发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实习生初登讲台,心里发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语调平淡,缺乏肢体语言,注重传输知识的结果,不太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组织教学方面,不清楚幼儿的需求,不能顾及全班幼儿的需要,课堂情景知识匮乏,任意加深知识难点。

1.2.3实习后相关问题的调查

(1)调查对象对问题“通过本次实习,你的能力?”的回答情况如下:有1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有42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较为提高,占样本总数的42%;能力提高一点的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8%;另外,能力没有提高的仅3人,占样本总数的3%。这些数据表明,“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很好的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2)调查结果表明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在访谈中,在问及“既然不打算当幼儿教师,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回答是“父母认为当幼师好”、“本以为当幼师要求不高”。而通过顶岗实习后, 有很大一部分的实习生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有些实习生甚至根本不打算当幼儿教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热爱的人数提高了2%,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但是,通过实习对自己专业比较喜欢的人数降低了14%,相对的通过该实习对自己专业没感觉或不喜欢的人数分别提高了1%和11%。因此,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

2 对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顶岗实习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教育见习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解。然而,在见习环节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如高校在安排学生教育见习中指导不够积极,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式地完成任务。通过访问,这次顶岗实习前,高校只系统安排过一两次教育见习,而且见习内容单一,只是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进行参观和旁听一些幼儿教师的课,导致了实习前学生的经验储备严重不足。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态度。由于顶岗置换的地点大多数在农村,实习生面对农村幼儿园落后的教育环境而情绪低落,一些实习生甚至想到以后的就业可能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而产生很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实习与就业形成矛盾。出现这些的问题的原因就是顶岗实习前高校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心理准备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顶岗所在的幼儿园大多在乡镇。幼儿园领导更为看重的是实习生的艺术技能。然而高中入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之前只学习了一年的键盘器乐、视听练耳和美术。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实习生组织教学的能力挺强,但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却表现得不足,例如,在美术教学时只能照着原图画;歌唱教学时不熟悉曲子,教学过程中唱不准音,听不出幼儿歌唱时音准和节奏的不准确等。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

一些实习生对实习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大多数实习生给自己在实习中的定位是幼儿教师,并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用实习生的话说就是工作要有“技术含量”。而实际上一些幼儿园认为实习生能力不够,不让实习生带班上课,这让实习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另外,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师资少的情况,50~60人的幼儿班级是常见现象,部分班级的幼儿人数甚至有80、90多人,而一些实习生独自带班,甚至兼做其他班辅导工作。幼儿班级人数过多使实习生工作强度大,体力不支,心力交瘁,一些实习生在顶岗初期出现身心疾病的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3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存在缺漏

部分幼儿园对国培工作态度敷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只是让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维护安全这一类的工作,学生接触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此外,教学分配不合理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幼儿园将实习生当成是义务工,给实习生安排了很多的课时任务。另外,有的实习生不仅要上自己本班的课,还要帮其他的老师代课。从表2可以看到:上过40次课以上的学生有83%,上过20-40节课的学生也占了11%,另外,有6%的学生只上过1-4节课。由此可见,实习生的课时任务普遍比较繁重。

3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让顶岗实习生更好地完成顶岗,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从顶岗高校、实习生和幼儿园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就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依托,针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职前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加大幼儿园急需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另外,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众多早教机构的出现,应该在课程设置中设置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课程,使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龄前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此外,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理论,了解幼儿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安排学生每个星期半天到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的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的职责,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报告,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成绩评定,并将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1]另外,在学生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等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学,将书本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针对当下的大学生不能吃苦,受挫能力也差的现状,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轮流去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让学生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吃苦中找到快乐。另外,高校也可将吃苦耐劳的道德精神贯穿于课堂,例如,增加实践课,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去帮助幼儿园的环创和编排文艺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这种精神并做好随时吃苦的准备。

3.2增强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2]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3]在职前师范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了职业认同感,即会将其表现在优秀的专业行为中。如面对学前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做好实习,实习生的言行举止、教学技巧,基本功练习等方面都应该做好准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实习工作做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紧巩固基本师范

技能,例如:同学之间一个月内可以准备1-2次的师范技能训练,练好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还可以组织微格教学并观看小组的课堂录像,同学之间相互提出问题、互相学习,注重教学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的协调,找出自己的缺陷并改正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3加强幼儿园对实习生的指导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接收单位,要积极做好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师范生提供生动实际专业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实习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中,并使其基本上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地进行教学。而并积极挑选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状况、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指导。

此外,“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一般的顶岗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师范生到幼儿园只负责“顶岗”,而一些老师的活动与实习生无关,这让很多师范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容易造成师范生对实习工作的厌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实习生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学校的其他日常活动,如教职工会议、家长会及其它工作,让实习生真切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一分子,充分参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另外,幼儿园在积极配合高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同时,可安排幼儿教师与实习生互动,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提出教学中的主要难题与困惑一起探讨。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教育理论上已有一定积累与自己的认识,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为自己将来的顶岗实习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深化了一线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幼儿园也获益匪浅。

“国培计划”顶岗置换项目是进一步探索适宜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水平的创新尝试,在培养“种子型”的教师同时,推动师范院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是,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个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分析现状,解决问题是为了通过顶岗实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学前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师范院校服务学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报,2006(4):22.

[2]Beijard D,Verloop N,Vermunt J D.Teachers’percep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749-

篇5

(一)实习成效难以保证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指导缺位、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单位学生自行选择,导致实习的预期成效很难保证。

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均是在幼儿园完成,部分学生进入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私立、小型幼儿园实习时,通常是直接上岗,加上缺少经验丰富的幼儿园老师给予指导,每天只是忙于各类琐碎、繁杂的班级事务,工作中遇到难题时难以解决,职业技能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实习的兴趣和动力,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想做幼儿教师,所以在顶岗实习时,不会去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随便找一个幼儿园在顶岗实习手册上盖个章,就算完成了顶岗实习任务。

(二)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之初,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希望能够做好各项工作与没有自信心的矛盾,加上职业技能的欠缺,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时不能适应,造成实习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出现退缩现象,失去做好幼儿教师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三)专业认知偏差带来的实习倦怠

提到“幼儿教师”,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就是照看小孩子的活”。可以说这种传统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既然幼儿教师只是一种简单而低微的“活儿”,就无所谓理想、发展,引发了职业前景暗淡的消极思想,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积极性,产生实习倦怠。

二、解决途径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成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是很明显。要达到定岗实习的预期效果,除了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还必须重视校内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即从学生入校到顶岗实习前,必须从多方面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生的校内培养应该包括激发专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职业发展等。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专业认识,激发专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准确认知、提高专业认同感。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基本的认识;通过专业课程,让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加深专业认识,逐步激发专业认同感;通过邀请专家名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校做讲座、开座谈会的方式,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同时与专家、与来自一线的园长、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者的互动交流,更能激发其专业学习的热情,并能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加强实际训练,做好职业能力准备

怎样缩短从校园走向实习岗位的心理和思想的转变呢?高职院校除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实习目的和要求外,还应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幼儿管理等方面给予切实指导,尤其要加强学生的从业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好实习前的职业能力准备。

设置合理的实习体系:见习让学生初步亲密接触幼儿园,了解真实的幼儿,切实感受幼儿园工作环境,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努力指明方向。教学实习中多岗位锻炼,提高学生与幼儿沟通的能力、教学实践、班级管理能力,促进职业技能提升。

建立实训室,设置专用周:由专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指导,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举办专业技能展示,提高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信心感。

(四)加强职业发展指导

1.职业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面对的是独特的幼儿,这就要求他们搞好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这样工作的时间更长,内容更繁琐、压力更大。对刚踏上幼儿教师岗位的实习生来说,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可能在实习中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这种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在工作岗位上才开始,应该从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就开始。高职院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培养敬岗爱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2.专业发展指导

开设专门的专业发展课程,实际而科学地向学生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职业现状与前景、幼儿教师发展出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等命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顶岗实习的过渡阶段,规划其个体的职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学生树立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克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倦怠问题,为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适应能力的培养

适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心理准备开始,开发心理教育课程资源,重视对学生自信心、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岗位。

俗话说“有备而无患”,在校期间做好顶岗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能更有效地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给幼儿教师予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注,也充满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给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知识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明。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积累足够的实践性知识应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来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1.责任观。教师的责任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可能自由地发挥才能和培养兴趣,特别是创造才能和创造兴趣,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切实会生存、会学习、会合作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人。

2.角色观。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且还应是研究者、创新者、学习者、决策者、参与者、工作者,同时还是全面发展的楷模。

3.职业观。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是值得人终身追求的事业;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由于人的复杂性,由于人的创新智慧的复杂性,教师必须投入全部身心,才能使他们领悟生命的内涵,规范意志和行为。

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

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观念是当今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转向。教学方法从重“教”转向重“做”。多数教师认为我怎么教,你就怎样学。体现为“以教定学”,它强调教师的主导身份,而忽视了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这实际就是注入式思维模式的体现。在我教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指导》课程教学中,我把教师“教”的理念转化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设计、指导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引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做”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探究职业技能实施,采用“理论引导――任务探究――实训反馈”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

理论引导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听、看、思、议”四步进行教学。“听”是认真听老师讲课;“看”是认真看书(优秀的教学案例)及观看优秀教师实录课;“思”是积极思考书本上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议”是把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跟同学交流一下,多方听取意见。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树立“实践观”培养人才的意识

大量的事实表明,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取决于他的教育程度,也不取决于他对知识的见解,而关键在于实践本身,取决于他的实践智慧。 实践人才观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实践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师”。能够自如地应对实践并将教育机制应用于实践,唯有专业化教师才能够胜任。

四、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指导与考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提倡把学习知识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融为一体。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采取及时落实理论课实践环节的方法,可采取和幼儿园联合起来进行教法类专业课学习的方法。作为实习基地的幼儿园可以提供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授课教师和示范课程,具备了上好课的全部因素。学生观摩学习结束后,再通过亲身试教,将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进一步升华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形成实践性知识,完成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无缝对接。

还可以通过教育实习将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即要求实习学生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可先和本小组实习的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课题。然后指导老师再亲自指导学生,看教学设计、说教学程序。带队教师也要把好质量关,确保实习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指导教和带队教师在学生上完课后要认真评议,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幼儿教育情境,在体验中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教育的意义,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最终成长为反思型幼儿教育实践者。

学校还要安排专人负责督导和考核实习学生,带队教师要跟踪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并起到联络沟通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在情绪愉快、思想平稳的状态下完成实习,取得最好的实习效果。从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切入点,从参与备课到讲课,从驾驭教材到驾驭课堂全方位的训练学生教学能力,同时反复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使学生缩短了成为合格教师的时间,加快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步伐,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基本具备了合格幼儿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尽快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篇7

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25.33万名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5.53万人,占总数的61.31%,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38.69%。相比之下,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更低,专业性更差。乡镇中心幼儿园师资力量差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有众多现实的原因。

1.乡镇中心幼儿园缺乏专任教师,师资薄弱。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多设在小学,没有固定的办园场所,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幼儿园没有教师编制,所以教师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或外聘教师,几乎每年都要交换教师或有教师转行。由于不是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所以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部分幼儿园也不愿在教师培训上进行投入,担心有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之后教师就会跳槽。教师的频繁流动,经常换岗,也给乡镇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的教育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难留人才。虽然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幼儿园虽然是国办园,但办园极其不规范,幼儿园没有独立建制,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基层幼儿园条件差、幼儿多、教师少,所以工作繁重,难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很难招到新的专任教师。由于大城市幼儿园教师有巨大缺口,每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二、三线城市,最差选择在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则是无人问津。由于招不到新任教师,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也就不可能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植到乡镇幼儿园,同时也丧失了与外界接触、吸收新理念的机会。

3.教师没有提升渠道,缺乏工作热情。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程度,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经费短缺。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外聘教师及雇佣的勤杂人员需幼儿园自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得到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则更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短板。其次,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的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教师培训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的无序局面。

二、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内涵及培训思路

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河北师范大学开创了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期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学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采用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

十二五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众多高校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幼师生顶岗支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后,通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对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置换回部分乡镇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真实的参与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又为乡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保留优秀师资,同时又有利于乡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幼师生和一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顶岗支教模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双赢。离开了双方的参与,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模式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二)顶实习支教置换幼儿教师的培训思路

受到各地区经济条件、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的限制,顶岗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模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可以使广大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受益的新模式,才能不断促进基层幼儿园的发展。

1.分散实习改为集中实习,教师带队送教下乡。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工作不可能完全替代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应在幼儿园主班教师的引领下逐渐熟悉和摸索教学过程。因此,组织学生实习只可以将部分幼儿教师置换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剩下的部分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带队的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将本园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实习活动顶替了部分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他们也必须完成听课、评课、见习等实习任务,以及帮助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制作教具,在规范化办园等方面进行见习。带队教师肩负双重使命:既要管理好、指导好所带学生,又要帮助所在乡镇幼儿园教师在业务水平、规范化教学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进而带动所在乡镇幼儿园的发展。

篇8

[作者简介]胡碧霞(1963- ),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教师教育;赵红霞(1972- ),女,甘肃白银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构建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880013)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65-02

“职场”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职业市场,二是指职业活动的场所①。职业市场需要大批“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他们应当掌握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处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落实乏力”的困境,导致准幼儿教师获得的是脱离了幼儿园教育情境的“呆滞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知识。高校应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职场训练条件,使他们能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逐步形成教师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在进入幼儿园这一职业活动场所之前,实习场可以为准幼儿教师提供拟真的职场训练情境。

一、实习场研究的缘起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客观主义学习理论主导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并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这一理论,学校被看作是知识学习的场所,知识则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②。“信息”是用符号表征的,因此,知识实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心理表征,认知活动则是由一系列计算构成的符号操作过程。从这一视角分析,学生学习的实质就是获得各种符号,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体内部的一种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体如何将客观存在的人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由此,学校教师只要能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习得符号及其意义就算教学成功了。对学生而言,用符号表达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思想,要把他人的思想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必须以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然而,“在学校中,总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者面对使用符号陈述的思想,这种思想没有别的辅助,常常与真实世界中的具体情况没有任何直接联系。”③在学校这个“脱离真实世界的中性场合”④中,教师更关注学生个人的认知活动与表现,通常用学业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其结果是,学生虽然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和知识复制能力,但面对复杂问题时常束手无策,难以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流程是“先理论,后实践”。准幼儿教师先学习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然后在教育见、实习中运用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亲身经历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缺乏丰富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也失去了相应的基础。当前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以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成效也不显著。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从知识到能力、从学校情境到职场情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平台。

20世纪末以来,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推动着学校教育实践的变革。这种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符号化的心理表征,而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互动、协商而建构的共识。知识总是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的,并且通过学习者的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从根本上是处于实践之中的。”⑤知识学习的过程在实质上是学习者参与实践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者主要通过亲身体验与经历来获得经验,通过与情境及其中的他人相互作用而建构知识,习得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始于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进程与学习者的生活融为一体,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可以顺利迁移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相比而言,学校情境下的学习具有不同于日常学习的特定目标和内容。但是,学生的学是与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相伴随,学校情境中的学习也应当与情境相关联。在学校情境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从事的实践应当与他们今后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一致。如何在学校情境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实习场作为学校情境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特殊环境而引起广泛重视。

二、实习场的含义

实习场是情境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环境的一种隐喻,基本内容是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情境脉络中理解知识。知识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和实际活动,是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或行为的互动而产生的。情境是影响个体行为产生与变化的各种刺激,是知识的“镶嵌”载体。若要掌握某种知识,学生必须先进入情境。情境是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可以为学生的记忆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叙事结构”,使学习内容具有实际的意义。只有在具体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将知识与情境相联系,才能解决知识习得与能力增长相脱节的问题,也才能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直接从中学进入大学,他们没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直接经验,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认识。为准幼儿教师创设的实习场必须具有拟真性,应包含各种形象、典型的幼儿教育现象和问题,能将专业的知识与其应用情境相联系。

首先,实习场中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一定情境中某种未知的东西,是已知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准幼儿教师的学习任务通常是基于问题的,实习场为准幼儿教师提供的问题应当是他们将来在教育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实习场中的问题必须来源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例如,各年龄段幼儿有哪些需要?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适宜的教育活动?如何组织幼儿的学习活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是适宜的?

其次,实习场中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真实的。幼儿教师的工作包括观察幼儿、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说课、评课等方面。在实习场中,准幼儿教师要扮演幼儿教师的角色,模仿幼儿教师从事这些工作,像一个真正的教师那样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还要学习反思,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再次,实习场中的情境脉络是真实的。真实的情境是指一定文化背景中的日常活动情境,是一个能够生成现实问题的环境。准幼儿教师在实习场中所面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对真实情境的模拟,但其中的情境脉络必须是真实的,是来源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

需要强调的是,实习场中的情境不等于真实的世界。“实习场与真实场地是分开的。”⑥实习场在时间、场景和活动上与校外的情境是分开的,与活动为之准备的生活也是分开的。因此,实习场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模拟,它为准幼儿教师提供了一种拟真的情境,准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的活动形成知识。

三、实习场的形式

1.真实型实习场。真实型实习场是指在学校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显见形式的、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境。这类实习场有两种:第一是物质性情境,主要包括教室、图书馆、学前儿童心理观察室、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训练室、音乐活动室、琴房、练功房等校内实训场地,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和富有影响力的背景情境。第二是社会性情境,主要表现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借助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情境,这是一种人际情境,其中的主体和客体都指向人——浸润于情境之中的学生与教师。真实型实习场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保障,需要学校在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情境,通常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2.拟真型实习场。有利于准幼儿教师进行职场训练的实习场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拟真型实习场,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准真实的情境。它是介于真实与虚拟之间的一种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反映学前儿童活动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图片、录音、录像等表征真实场景的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模拟或再现一些典型事例、事件发生与发展的情景、环境和过程,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境的状态下扮演某种角色或进入某种心理状态,使学生与情境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深化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学内容。这种实习场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实践能力。

第二,虚拟的情境。主要指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专门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比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学习空间等。此外,还可以借助语言描述和想象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加工、组合已有表象,构成一个新的学习情境。⑦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比,这种实习场带有一定的“虚拟”成分,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景与空间是虚拟的,为学生设计的实验情境也是虚拟的,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对象也可能是看不见的。但是,这种实习场中呈现的幼儿教育现象与问题却是真实的,其中的情境脉络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也是一致的。如在虚拟学习空间中给学生设置这样的情境:“一名5岁的女孩常常吸吮手指,右手的大拇指已经变形。”要求学生分析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同时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关于这名幼儿的信息可能是虚构的,但与该幼儿类似的真实案例是确实存在的。准幼儿教师在这种虚拟的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深化,其专业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第三,虚拟项目实训。这种实习场主要是通过解决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来对准幼儿教师进行职场训练,通常以项目实训小组的形式呈现。一般的操作流程为:选择训练项目、成立项目小组、制订项目活动方案、实施项目活动、反思与评价。可以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需要、学校能够提供的实训条件等方面,围绕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以及家长工作等核心问题选择项目。整个活动过程必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项目小组的成员构成要体现自觉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智慧的反思与调整。

四、实习场的作用

1.实习场有利于将准幼儿教师头脑中“呆滞的知识”转化为成功的智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的授受形成联系,掌握书本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隔裂,导致学生掌握的是呆滞的难以实现远迁移的知识。而在“实习场中的知识是感性的,也是与特定能力的获得和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实习场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基于学习者参与和实践的机会,使学习者走近生活,有机会通过发现、使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⑧。实习场“致力于创设将学生与完整的经验、将学术任务和与之相关的身份回归到融合的状态,解决学习的抽象化、去境脉化和个体化的问题”⑨。在精心设计的实习场中,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把知识设计成学习问题,同时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2.实习场为准幼儿教师提供了互动交往的时间与空间。实习场为准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可以在其中从事形式多样的学习。实习场也为准幼儿教师提供了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这种互动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动,还包括情感、经验和生活等方面的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准幼儿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行动和切身的体验中理解应用知识、获得专业实践能力、形成专业角色。

高校构建实习场,可以为准幼儿教师提供拟真的职场训练情境,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在实习场中,教育被看作是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而不是被作为自身有意义的活动。”⑩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仅靠高校内部建立的实习场来训练准幼儿教师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专业实践共同体中去,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由“边缘性参与”到完全性参与的转变,并在工作中实现从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转变。

[注释]

①李学农.论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职场训练[J].教育与职业,2005(33):4.

②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9.

③④⑤⑥⑩(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67,24,29,45.

篇9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幼儿教师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事业。”幼儿从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幼儿的父母,幼儿会很自然地把信赖转到教师的身上,渴望得到教师像妈妈那样的。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幼儿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爱才会对幼儿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专业学科时,我们经常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利用见习、班团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跟班观摩。观察老师是怎样细心照顾、关心爱护幼儿,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的;幼儿又是怎样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活动的。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思考,不懂的地方及时地询问班级带班的老师。

正因为在学校的专业学科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我们的学生才会在实习的第一天,看到幼儿把大便拉到了裤子上,主动地为幼儿清洗干净,换洗好裤子,像妈妈一样地去关心、帮助幼儿。从这件小事中,反映出这个学生内心世界的道德修养的水平,让园长、指导老师都感动:一个刚到园的实习生,能做到这样,实在不容易。

同时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因为爱是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作为教师,需要把自己的爱给予全班每一个可能招人喜爱和不招人喜爱的幼儿,并保证幼儿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对每一位幼儿做到既关心照顾,又不包办代替;既严格要求,又充分尊重。在实习时,学生需要去大、中、小各年龄班实习,各年龄班在保育与教育上要求不同,侧重面会不一样。如小班比较注重的是生活护理方面,而大班更注重的是教育。她们对每一个班的幼儿都充满爱心,分别时会依依不舍。有一个学生在她的周记里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去大班实习了,大班的孩子真能干,在生活方面不用我帮忙,我只要作适当的提示就行。午睡时,我总是看时间,想小班的小朋友了。一点钟了,是我抱嘟嘟去小便的时间;午睡快要醒了,我应该是在给展展穿衣服了。可见,这个实习生,每天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做到细心观察、了解幼儿,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做到因人施教。并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幼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热爱幼教事业是建立在热爱幼儿的基础上的。在和幼儿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实习的学生本人也常会被幼儿天真浪漫的情感所感染,对幼儿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促使她们更加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从而树立起为幼教事业努力奋斗的志向。

二、态度和蔼,教法得当

教育幼儿的态度和方法,体现着一个幼儿教师的爱心和素养。热爱幼儿要落实在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中。《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每一个幼儿有不同于其他幼儿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特点,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是正常的,并且充分重视和尊重这些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差异基础上积极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和针对性,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学生在实习中,虚心好学,做到手勤、嘴勤、眼勤,细心观察指导老师在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做些什么?是怎样做的?并把看到的实际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不明白的及时地请教指导老师。具体带班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保育方面,以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年龄不同要求不一样,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帮助。教育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并根据个别差异,做到要求有层次性,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各种活动中,能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促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篇10

顶岗实习之初,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希望能够做好各项工作与没有自信心的矛盾,加上职业技能的欠缺,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时不能适应,造成实习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出现退缩现象,失去做好幼儿教师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二)专业认知偏差带来的实习倦怠

提到“幼儿教师”,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就是照看小孩子的活”。可以说这种传统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既然幼儿教师只是一种简单而低微的“活儿”,就无所谓理想、发展,引发了职业前景暗淡的消极思想,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积极性,产生实习倦怠。

二、解决途径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成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是很明显。要达到定岗实习的预期效果,除了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还必须重视校内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即从学生入校到顶岗实习前,必须从多方面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生的校内培养应该包括激发专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职业发展等。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专业认识,激发专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准确认知、提高专业认同感。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基本的认识;通过专业课程,让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加深专业认识,逐步激发专业认同感;通过邀请专家名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校做讲座、开座谈会的方式,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同时与专家、与来自一线的园长、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者的互动交流,更能激发其专业学习的热情,并能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加强实际训练,做好职业能力准备

怎样缩短从校园走向实习岗位的心理和思想的转变呢?高职院校除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实习目的和要求外,还应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幼儿管理等方面给予切实指导,尤其要加强学生的从业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好实习前的职业能力准备。设置合理的实习体系:见习让学生初步亲密接触幼儿园,了解真实的幼儿,切实感受幼儿园工作环境,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努力指明方向。教学实习中多岗位锻炼,提高学生与幼儿沟通的能力、教学实践、班级管理能力,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建立实训室,设置专用周:由专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指导,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举办专业技能展示,提高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信心感。

(三)加强职业发展指导

1.职业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面对的是独特的幼儿,这就要求他们搞好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这样工作的时间更长,内容更繁琐、压力更大。对刚踏上幼儿教师岗位的实习生来说,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可能在实习中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这种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在工作岗位上才开始,应该从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就开始。高职院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培养敬岗爱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2.专业发展指导

开设专门的专业发展课程,实际而科学地向学生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职业现状与前景、幼儿教师发展出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等命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顶岗实习的过渡阶段,规划其个体的职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学生树立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克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倦怠问题,为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