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21:19: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静物素描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年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艺术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国有接近百万人环揣梦想参加艺考大军。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想通过这条捷径走向大学的校门。其不知艺考不易,一方面是难以速成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文化课分数线让很多考生压力不小。
素描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几何体是作为美术基础的基础,几何体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形体、空间透视的关系的把握和理解。静物结构素描作为静物素描和几何体的过渡课。静物是在几何体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形体结构调子、深入刻画。石膏头像结构素描作为石膏像和静物的过渡课,石膏人头像是为画人物头像做准备的,其过渡是头像结构素描。半身像人物素描是肖像素描学习中由人物头像到全身像的过渡阶段。素描静物是对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现能力,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石膏像头像奠定基础。
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不准确,对结构理论知识不理解等问题。在上届高三学生中,一些学生在画水粉静物啤酒瓶、主体物罐子的时候,透视结构都仍旧出现问题。我就把静物重新教学:1~4课时(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4张)、5~8课时(静物结构素描1张)、9~17课时(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透视准确,铺大关系,确定大的黑白灰2张)、18~33课时(提高要求,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2张)。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我把这学期1周课时的素描课分解,从浅入深,每一个阶段训练一个目标,要求学生都做到。第一张几何体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两课时一张作业,要求单形体必须准确,线条虚实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调子深入问题待以后解决。在课堂上示范和讲解结合,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在具体素描静物教学中归纳为:形体结构、线、明暗、空间、质感这几个方面。
第一,形体结构。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结构即骨架。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曲线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第二,线。素描中最重要的两个线是结构线即明暗交界线和外在轮廓线。所谓形体是:形是外在轮廓线,体是明暗交界线。在单个静物写生中,明暗交界线要粗一些,实一些,这样体量感就强。在一组静物写生中,靠前的物体和衬布排的线条可以清晰一些,实一些,而远处则可以用手揉揉,线条相对虚一些。一般排线都顺着物体的结构转向排线。
第三,明暗。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即黑白灰。要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由于光线强弱、照射角度、物体深浅、所处空间位置不同所呈现的明暗状态不同的各种关系,我们把在物体上的影调层且归纳为三面五调:亮高(最亮)灰调反光调暗调明暗交界线(最暗)。用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影调层次,是着重表现影调的比例关系和限度,只要正确画出彼此的对比关系就可以区别物体的深浅和前后。
第四,空间。静物素描就是在二维空间的白纸面创造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通过塑造物体本身的形体透视和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来表现,通过物体塑造的虚实对比来加强空间感。一个画面中,处于前面位置的物体要画得“实”也就是清楚、具体、详细、对比强烈。相应处于后面位置的物体就要塑造得“虚”也就是模糊、大略、概括、对比比较弱。这样就能加强画面前后关系的对比。通过眼睛观察的时候就能使得空间感觉得到加强。通过对桌面和背景的刻画来表现空间感。空间的空间表现法:前实后虚,近大远小,前紧后松。
第五,质感。即是物体的材质感受。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要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陶罐是粗糙的,瓷罐、金属器皿是光滑的,毛衣的毛茸茸的。粗质感的静物,如无釉陶器、瓦器具、粗布以及草编工艺品等,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点,也没有过强的反光,受环境影响不大。表现时,可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会出现一种粗感效果,这种方法,可根据物体粗糙的程度灵活运用。对玻璃器皿,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
素描静物写生教学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初学者进行科学的观察方法、理性和审美观念的培养,成为素描静物写生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描静物写生教学过程中,分为以下三个教学单元,有目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线性结构素描
线性结构素描是用线透视的方式,用变化的线条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客观物体透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然后从形体结构中提取框架结构、空间秩序,丰富线条自身的美感。线性结构素描教学,把对透视规律的掌握、理性的形体结构分析作为重点,其次是组织有序的画面。
1.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要想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重点是使初学者认识掌握平行透视(单点透视)、成角透视(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各种不同石膏几何体的反复训练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几何形体的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缩减规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联想把看不见的部分(虚拟线)也画出来,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与真实的客观物体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⒉用线条组织有序的画面。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通过圆柱体、球体、立方体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空间里,透视里去……”,这是印象派大师塞尚的艺术观。他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充分运用归纳法,宏观地观察和认识客观存在。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要遵循此法,要让学生从物体的点、线、面,到几个物体复杂的组合关系,以及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进行掌控和取舍。
二、明暗色调素描
明暗色调素描是用明暗色调塑造形体的方法,概括表现出真实物体三大面、五大调子,以达到明暗光线的真实,又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通常被称为全因素素描。在明暗色调素描写生、单元训练过程中,应该分析光影与黑、白、灰的关系,并明确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增强学生自身的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分析光影与黑、白、灰的关系。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灰,光线是我们看到客观世界的基础,它对于画家表现真实的视觉空间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明暗色调变化的丰富性,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内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改动。通常,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受光面、背光面、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投影,即“明暗五大调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黑、白、灰布局,以及明暗色调丰富的变化和表现。
2.明确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这贯穿于素描静物写生训练的整个过程。在进行明暗调子表现的过程中,不同亮面之间,不同暗面之间,中间色调之间,通过人的正常视觉所感知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常所言物体最亮和最暗区域只有一处,其它各处依次递减,从而产生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3.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立体感和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素描教学的重要造型因素。整幅画面既要有宏观上的“致广大”,又要有细节上的“尽精微”。起稿前,要认真分析整个形体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实物的轮廓线、结构线和转折点;既要注意形体的高低起伏变化,又要注意色调与明暗交界线的节奏韵律;所有局部细节都要在各自的空间位置里遵循线性结构规律,明暗色调规律和线性透视规律,并服从于整体的画面审美需求。
三、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
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从宏观上讲,就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肌理造型、明暗色度在真实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错综复杂的对比写生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抓住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三个重要环节。
1.质感表现。物体自身的材质所固有的自然表象,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表层的肌理组织,譬如玻璃杯、金属器皿、木制板凳、皮革毛绒、粗陶、精瓷等等,在视觉和知觉之间形成粗糙与平滑、坚硬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的内心感知呢?首先,要近距离观察物体的肌理走势,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有层次变化的,这是表现物体质感的突破口;其次,表现技法可以通过线条的有序排列,或揉擦、涂抹等多种手段去模拟肌理变化;最后,使所画物体更加生动逼真。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长短、粗细、直曲,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色调的深浅、浓淡、强弱,色彩的冷暖、明度、鲜度,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平整与粗糙、坚挺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等,都会生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对比生成反差,反差造成视觉冲击力。在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要充分运用反差对比的力量来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写生过程都在运用理性思维规律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初学者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高度,创造静物置放的形式美感,造型的力度感、体积感、秩序感和节奏感,以及明暗色调的变化等。还可以运用点、线、面、黑、白、灰、体、块、面等素描语言,准确有效地表现对象,感知自然,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总之,素描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它涵盖面广,容量大。教学中要注重实物写生,从线性结构素描入手,通过明暗色调素描认识光影产生的明暗调子的节奏变化,以及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训练,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等,以达到教育目标。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但是个体的程度又不一,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如2002年暑假开学,我接手高二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学。当时,学生的情况是刚开学,暑期经过15天的几何形体训练,但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有些甚至一点也不会画。这个学期一共有近20个周的学习时间,而学校安排的课时是一周12课时,时间很少,于是我就分层次教学:1~8周(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9~10周(静物素描临摹)、11~13周(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准确,会找大的明暗关系,增加难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学半开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时的速写。第13和20周分别进行静物素描的考试。应该说经过暑期的几何体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必须单一辅导。于是我就把静物进行分解,几何体是绘画的基础之基础。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分解成简单的几何体去表现它。这样在教学中碰到难题,学生就可以根据掌握的几何体,把它归纳到几何形体中去,这样就容易抓准形体结构,理解了结构就容易掌握物体的塑造了。也有一些同学基础好一些,有几位同学还具备了一定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一开始安排了静物写生,甚至提前安排他们画石膏五官模型的写生。这样,摆上几组难易程度不同的写生对象,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选择。在讲授中主要讲了素描教学的一些基本法则,及这张作业的主要教学要求,根据情况我再进行范画示范,让学生对静物素描有直观的认识,更容易掌握绘画技法。我把这学期20周课时的素描课分成了若干教学单元,由浅入深,一个教学单元解决一个大的问题,要求非常干脆明确。如第一张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时间可以不限制,单形体必须准确,可以把线条轻重、画面虚实等素描中的一些要素放一放,待以后解决。并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个别辅导,结合示范讲解及具体问题的分析,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其实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在开始阶段的时候,学生由于基础差,画面上暴露的问题较多,画面进展的很不理想。如,刚开始时,有的同学不会起稿;有的同学构图起稿很草率、随意;有的同学在对写生对象的观察上,缺乏整体观念。很多同学在画面上表现出用笔生疏、构图零乱、松散、没空间感、构图不美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形”的问题很突出,比例、透视严重不准。有些同学由此而影响了信心,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学,有的同学甚至退出美术班。此时,对这些现象,需要的是和同学一起去找出问题,耐心地去帮助解决,并对他们画面上的一些好的因素加以肯定,而切不可嘲讽打击。当时,班上有位同学造型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练习,作画时不假思索地拿起笔就画,在构图上、比例上反复很大,很难达到基本的要求。但他又有个优点,用笔大胆、线条有力,在画面感觉上很大方。这时,在解决他不足的同时,鼓励不丢掉自己的特点。一个单元结束,在下一个教学单元时,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重点”问题,围绕它重点解决,如:学生的观察不细、理解及认识能力不足,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就是“简单、苍白”,这时要求学生先不要急于去画,首先在观察、理解上下功夫,要充分深入地去认识对象,从内在结构上去了解,结合外在形象特征,把这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把握住“形”的基础上,多做“加法”,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才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 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 互相衬托。
素描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写生训练,学习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学生的素描教学中,要分步骤做起,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等。
下面,我仅就几何形体上的一些有关问题,以及它的深入——素描静物,在教学中应如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的一些方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素描几何形体
素描几何形体的结构问题是素描写生中最为关键而又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因为素描写生是以再现对象的真实性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不同的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要想将对象画得自然准确,就离不开对对象形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表达。
形体结构是一个外与内的紧密结合体。是学生掌握素描技巧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正确地把握形体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研究的。它不单纯是打轮廓、涂调子、找大关系,表现的是空间的三维体态,塑造体感、量感、空间感和作品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造型立足点放在现实的有机体的空间形体结构上和整体和谐的形式经营上。
基本的几何形体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方体、圆柱体、球体、椎体。在我门刻画上面的几何形体的时候,不仅强调对客观形体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对形体的一个主动的把握,锻炼对形的一个感受和表现。物体的比例关系也是同样重要的,它是学画者应不遗余力进行研究,并且需好好掌握的,比例关系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在写生中的每一步进展都涉及到一个确定正确比例的问题。如从大的外形到局部结构之间的比例,形体之间的长短比例,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以及黑白灰构成上的比例关系也是通过比较来判断其是否正确。在学习中,常常需依据自己现场测得的各部位的比例,且不可套用某种定式来进行绘画,这样获得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具体画几何形体的时候,在我以往的练习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绘制一组几何形体的时候,要观察它的整体构造,比例关系,摆放的位置关系,还有透视的关系。然后定出上下左右点,画出整体的辅助线。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画出各个物体的线形的结构,明确物体之间的位置,还有比例的关系,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是很重要的,抓住了这点,才能使所画的物体有空间感,有层次的区分。接下来是区分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明暗用重线和调子表现出来,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这一点,是使我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明确的绘画的顺序,很好的理清下一步将要画什么,怎么画。在初学者当中,有很多画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感觉没有了头绪,不知如何继续下去,所以做画时一定要有所秩序。
在平时的几何形体的绘画时,还容易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画调子的明暗问题,也就是黑白灰的处理。初学者往往把兴趣过多地集中在中间色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有:由于缺乏素描明暗关系对比与黑白灰关系的理顺,从而出现某个亮部的局部色块画得太重,远看像抹了一块黑一样;本应画得灰一点的局部,由于画得过于暗了,色调上画得太过了,使得画面出现“脏”和“灰”的感觉。如此看来,懂得黑白技巧比懂得明暗五调子更重要,因为只知明暗五调子这个规律,不知道黑白技巧,那么五大调子可能就会束缚住你的手脚。所以黑白对比的这种绘画形式语言,在画面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几何形体,是素描的一个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打好一个坚实的底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过程越困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相反就要使学生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找到一定的要点,来领悟,而不是照本宣科,跟随大溜。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有激情,通过把握形体,进而创造形体、创造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
二、素描静物
静物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他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学习素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单个静物的塑造是培养初学者对每件物体的结构、明暗、空间、体积、质感、色素、透视关系等的理解与观察表现能力。而组合静物的训练特点是强调物体间的对比、构图,形体间组合表达的塑造能力。这就要求初学者要积累平时的经验,更深入地去观察解决复杂的形体结构塑造关系。
临摹组合静物应分三个步骤进行: ①构图的特点把握,在画一组素描静物时,不要孤立地去观察每个物体,要从整体的观察去理解物体间局部的对比,如质感对比、量感对比、空间形态对比等,无论是结构素描画法还是明暗对比画法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刻画、深入,这就是造型塑造要求的准确性。学生在构图上要多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了解构图的规律与审美特征。临摹在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技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简单的描摹,严格按照绘画的步骤逐步深入。②逐渐深入阶段,在画一组静物时,当各个形体的构图表现完成后,首先应抓住大的明暗对比关系与物体间的空间关系。要有虚实对比、空间对比、质感对比等塑造关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铺出大的明暗块面关系,注意物体间的空间表达虚实关系。画背景时,用整体的观察和体验去营造画面的素描效果。 ③深入刻画与调整阶段,当画完一组静物时,在对各物体的局部刻画是训练学生能否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这些能力,容易在深入时产生“脏”、“乱”、“花”等素描表现中的弊病。 在画组合素描静物时,与单个素描静物所不同的是讲究构图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的知识突破,表现单个静物时,可以孤立地观察某个对象,观察方法也较单纯,相对容易把握好单个物体塑造能力。在表现组合素描静物时,要从整体的布局去观察、理解对象,难度较大,要注意物体间的空间对比,形态对比,质感对比等关系的掌握程度。表现技法上要掌握合理布局,虚实有度、对比强烈、塑造准确等造型要点。
不论是素描几何形体还是素描静物写生,终归都是属于素描范畴,在低年级的素描教学学习中,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透视、空间、质感、量感、明暗等规律,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唤起作画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的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物体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景,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素描的教学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更有生活的想法,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二、素描教学,须因材施教
素描教学就是启发学生将眼中之物转化为脑中之物,再到画中之物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教师结合实物、静物素描作品讲解分析,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观察、去感受,通过画笔不断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由于静物素描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静物素描临摹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杂志、网络等媒介,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静物素描作品进行临摹。在反复不断的临摹中,让学生学习透视,在经验过程中和审美过程中不断提高素描绘画技能。在学生静物写生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他们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静物,如变形金刚、个性独特的瓶瓶罐罐、废旧的玩具物品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欲望,不会因为单调的黑白灰调子而丧失学习兴趣,让学生画他们自己想画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临摹与写生的过程中,在能正确表现物体明暗、黑白灰关系的前提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选择,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留学生个性绘画风格。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教学一直都是偏向于智育,学生的发展普遍表现出不均衡现状,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新型教学理念中提出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为了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强化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成为目前教学工作重点之一,而美术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高中静物素描是美术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高中静物素描教学进行优化十分有必要。接下来,笔者将从教学现状、典型问题,还有教学方法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高中静物素描教学现状以及典型问题
静物素描教学是进行素描、绘画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改革中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但静物素描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从目前的基本现状来看,还有非常多教学模式单一化的情况,典型问题还有偏重于学生素描技巧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美术修养、美术能力的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术这一门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扼杀。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对于静物素描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这一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高中生所承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仅需要承受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还需要处理来自家庭、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学生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有所忽视,因此,优化静物素描教学需要提升学生对于静物素描学习的重视。
二、优化高中静物素描教学的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
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没有给予静物素描教学应有的重视,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业负担沉重,想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静物素描教学太过于无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静物素描学习当中,并且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起到缓解学生压力,培养艺术修养的作用。经过多次教学改革,新型教学理念逐渐被推广,为了提升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静物素描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比如说融入更多的新时代元素,比如说网络、转变教学模式等等。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能够体现新型教学思想的学习模式,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静物素描教学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临摹为例,临摹范作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摸索素描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教学手法可以说是优化静物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说自主组织学习小组。首先需要组织学习小组,安排临摹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种教学手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还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体现新型教学思想。比如说,安排学习任务这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临摹方法与技巧,也可以是靠学习小组自主进行讨论探究,在课堂上教师指出一些重难点,学生临摹结束后再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学生也能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比如说,为什么需要淡色起稿、怎样掌握物象的比例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术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经过一定的实践再进行知识、技巧的讲解,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
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来说,观察力是学生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观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就像是输入,进行素描就像是输出,从某个角度来看,输入决定着输出的质量。因此,提高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观察缺乏耐心,或者是记忆力跟不上。对此,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观察法与记忆教学整合起来。观察物体一直都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静物素描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水平也需要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观察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观察力不仅仅与静物素描教学相关,还与学生欣赏艺术的审美能力有关。在美术学习当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还需要尝试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将一个抽象的物体联想到一个具象的物体上,这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比如说一个圆坛表面光滑,我们可以将它联想成一个圆圆胖胖的人,需要从多个角度联想,通过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再整体观察的步骤进行。对于物体的联想没有准确的答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游戏法等,比如说提问学生他们所建立的联想是什么,构建整个联想的过程是怎样的。不同学生有不一样的经历,即使是对同一物体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能够促进思维的碰撞,丰富他们观察的角度,大大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进行静物素描学习时,学生往往需要边记忆边绘画,在进行静物素描时往往会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说形态特征、角度、比例、明暗等。实际教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会很快遗忘教学内容,比如外出写生,很可能在回来之后学生就忘了那些绘画的技巧、方法等等。这也是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的,比如说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默画,就是简单将课堂上所画的内容重新再画一遍,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于静物的印象,还能够回顾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于静物素描学习来说,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生常常对静物素描学习感到无趣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现的空间,比如说课后练习中,可以对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绘画。除了在素材上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外,在绘画方式上也同样可以,比如说工具不同、方式不同、材料不同。除了原有的炭笔和纸之外,还可以是布料的剪裁,木头的雕刻,这些都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手的力度、方向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目标做出更大的调整也是大势所趋,高中静物素描教学也不例外。从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不仅局限了学生对于高中静物素描学习兴趣的发展,也局限了美术的创作。静物素描教学作为素描的基础课程,优化静物素描教学对于素描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优化静物素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静物素描教学能够不断优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影.静物素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1).
[2]钟延,钟治斌.静物素描[J].高中生,2017(7).
[3]李永平.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6(24).
[4]冯鑫,王铭森.静物素描[J].高中生之友,2017(6).
[5]周磊.如何提高学生静物素描的构图能力[J].教育导刊,2010(11).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结构加以理性分析,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和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形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和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组合连接关系。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掌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
3.画面的有序组织
这是指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自然界。教学中要求学生从物象中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使画面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直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的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的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时意识到亮部、暗部和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或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先是最亮,然后是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最后到最暗,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和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这些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各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开展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金属、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等各自不同的感受。如何表现观察者的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涂抹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等感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就形成了反差。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但是个体的程度又不一,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如2002年暑假开学,我接手高二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学。当时,学生的情况是刚开学,暑期经过15天的几何形体训练,但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有些甚至一点也不会画。这个学期一共有近20个周的学习时间,而学校安排的课时是一周12课时,时间很少,于是我就分层次教学:1~8周(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9~10周(静物素描临摹)、11~13周(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准确,会找大的明暗关系,增加难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学半开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时的速写。第13和20周分别进行静物素描的考试。应该说经过暑期的几何体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必须单一辅导。于是我就把静物进行分解,几何体是绘画的基础之基础。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分解成简单的几何体去表现它。这样在教学中碰到难题,学生就可以根据掌握的几何体,把它归纳到几何形体中去,这样就容易抓准形体结构,理解了结构就容易掌握物体的塑造了。也有一些同学基础好一些,有几位同学还具备了一定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一开始安排了静物写生,甚至提前安排他们画石膏五官模型的写生。这样,摆上几组难易程度不同的写生对象,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选择。在讲授中主要讲了素描教学的一些基本法则,及这张作业的主要教学要求,根据情况我再进行范画示范,让学生对静物素描有直观的认识,更容易掌握绘画技法。我把这学期20周课时的素描课分成了若干教学单元,由浅入深,一个教学单元解决一个大的问题,要求非常干脆明确。如第一张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时间可以不限制,单形体必须准确,可以把线条轻重、画面虚实等素描中的一些要素放一放,待以后解决。并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个别辅导,结合示范讲解及具体问题的分析,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其实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在开始阶段的时候,学生由于基础差,画面上暴露的问题较多,画面进展的很不理想。如,刚开始时,有的同学不会起稿;有的同学构图起稿很草率、随意;有的同学在对写生对象的观察上,缺乏整体观念。很多同学在画面上表现出用笔生疏、构图零乱、松散、没空间感、构图不美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形”的问题很突出,比例、透视严重不准。有些同学由此而影响了信心,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学,有的同学甚至退出美术班。此时,对这些现象,需要的是和同学一起去找出问题,耐心地去帮助解决,并对他们画面上的一些好的因素加以肯定,而切不可嘲讽打击。当时,班上有位同学造型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练习,作画时不假思索地拿起笔就画,在构图上、比例上反复很大,很难达到基本的要求。但他又有个优点,用笔大胆、线条有力,在画面感觉上很大方。这时,在解决他不足的同时,鼓励不丢掉自己的特点。一个单元结束,在下一个教学单元时,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重点”问题,围绕它重点解决,如:学生的观察不细、理解及认识能力不足,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就是“简单、苍白”,这时要求学生先不要急于去画,首先在观察、理解上下功夫,要充分深入地去认识对象,从内在结构上去了解,结合外在形象特征,把这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把握住“形”的基础上,多做“加法”,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才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构图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问题二:透视
透视的概念、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分三种:第一种是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有一面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二种是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两面角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三种是倾斜透视,又称三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三面的顶点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多用于仰视和俯视图中。这个有点复杂,以后有空介绍。
问题三:明暗的表达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 将与静物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物体 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 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 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3.深入分析反复调整。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 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
4.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 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基础较好、 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 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 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5.回到整体、概括完成。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6.结构素描的表现、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 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问题四:观念意识的形成
1.光影与黑白意识。一切物体能够被看见都缘于光影,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
2.明暗色调虚实节奏变化意识。整体地观察与局部刻画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塑造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细致入微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