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07:5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存货审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进行存货管理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缺乏对货物流通的必要账簿纪录,从而不能将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信息一体化,对异地仓储的存货管理权弱化,财务部门的存货信息与业务部门和仓储单位的实物信息不能对应,具体表现有:
1、商品实物已经入库,财务部门没有记录。由于企业采购业务与财务信息处理脱节,财务数据不能形成对物流的监控,二者在时间的反映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仓储功能并非由本企业完全控制,虽然在预付贷款账户中反映出采购行为,却存在着企业资源被挪用的风险。
2、商品己做财务入库,但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权。由于财务部门不能对仓储企业中的自有存货进行有效控制,很少通过实地盘点来核对账实,所以人库只是账面行为,存货只是以数据形式存在,极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
3、库存商品已经出库,在财务账面没有反映。商品已经提货或已做仓库间的转移却没有反映在财务记录中。如果财务和业务部门不及时协调核对,则账面和报表的数字就会失真。
4、从仓储企业取得的商品权属证明存在不确定性。由于企业存货地点分散,实地盘点成本高,大部分存货只能从仓储企业取得证明。但现在相当数量的仓储企业是由原来的国有仓库转制而来的,管理水平较低,他们提供的商品权屑证明存在较大的误差,影响了企业对存货的计算。
5、缺乏对商品的期末盘点。因为上述的客观原因和传统做法,企业重视账面数字而缺乏实地盘点,势必加大存货估价的误差。
6、缺少对库存损耗的判定。同样,由于缺乏盘点,就不能对损耗的数量和损耗的环节(采购、运输、仓储等)做准确的判定。
以上问题影响了企业资产损益的真实性,影响了对企业资源配置利用的判断,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削弱了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很可能导致管理漏洞的产生。
二、存货管理审计的万法
(一)实物盘点。根据国有贸易企业存货的特性,在实施存货审计时,首先要从实物盘点人手,审计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存货数量计算的正确性
存货数量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存货计价的准确性。为保证存货数量计算的正确性、保证存货的实物流转和价值结转的一致性,做到存货账实相符,实施存货监盘审计程序十分重要。在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的过程中,发现存货数量盘盈或盘亏的数额较大且情况比较异常时,应分析具体情况,找出造成异常的根本原因:
一是审查存货收发数量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有无随意改变计算方法的现象。
二是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外单位商品,要审查其有无混同于本企业存货的现象,如有必要应做转库处理。
三是对实地监盘有困难的在途和委托加工存货,应检查账簿记录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必要时应向供货单位或加工单位进行函证,以证实账面数量记载的真实性。
四是对难以清点的大宗存货应审查其采用的技术计量方法是否科学、适当,是否具备清楚划分仓储责任的有关合约。
五是要考查本企业及仓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和财务基础工作情况,将重要或问题较多的存货作为重点抽样对象,以保证存货抽查的质量。
2、存货计价的合理性
存货计价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资产的真实性,而且影响当期损益的真实性。做好存货计价的审计工作,对于防范企业的存货风险至关重要。对存货计价的审计贯穿于存货的人库、发出、结转等环节,在合理抽样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关注:
一是相关种类的存货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合理、适当,有无任意改变计价方法的现象。
二是同一品种、同一类型范围内进行计价的存货,有无异类存货混淆计价的现象。
三是对于不同批次、不同合同采购以及单位价值大的存货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3、对存货品质的确认。
结合盘点,对于长期闲置和陈旧存货,应分析其质量和使用价值的现状,确认是否属于不良资产,有无存在减值的迹象;对变质和毁损的存货,是否进行了减值账务处理,并详细注明存货减值的性质、程度及造成减值的原因。由于存货品种和性质的复杂性,审计人员不可能了解详尽,必要时应请专家协助工作,以便分析确认存货减值数额及存货减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数据分析。对存货的审计还要结合财务账面数据进行分析,查找业务环节中的非常规现象: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 战略经营风险
1.1 政治因素(spr)
重要的政治因素变量包括:执政党性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府的管制、税法的改变、各种政治行动委员会、环境保护法、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政府补贴水平、反垄断法规、与重要大国关系、地区关系等。
这些政治因素都有可能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限制企业的行为。管理层一旦有了这些压力但事实上不能成功解决这些经营上的限制,就有产生了舞弊动机。审计人员要考虑的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因素,而是对被审单位有直接影响的那些政治因素。
1.2 经济因素(sre)
重要的经济因素变量包括:gdp及其增长率、中国向工业经济转变、贷款的可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储蓄)倾向、利率、通货膨胀率、规模经济、政府预算赤字、消费模式、失业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汇率、证券市场状况、外国经济状况、进出口因素、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间的收入差别、价格波动、货币与财政政策等因素。
上述经济因素均有可能对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不同行业对各种经济因素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审计人员要考虑的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因素,而是对被审单位有直接影响的那些经济因素。
1.3 技术因素(srt)
技术产生的风险通常是和行业技术革新的速度以及被迫采用错误技术的风险有关。技术可以影响被审单位的许多方面,包括被审单位进行基本生产经营的方式、处理信息的方式、推销产品的方式、设计制造流程和开发新产品的方式。在产品制造流程中,应用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但一项错误的技术应用,则很有可能导致被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出现缺陷。审计人员不一定对技术的方方面面都有专业理解。当审计人员进行业务承接时,会考虑邀请技术专家协助审计工作。在考虑技术因素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在专家的协助下,可以得出合理的审计预期以及发现管理层的舞弊动机。
行业因素中,我们关注:
(1)竞争对手(src)。
(2)供应商(srsy)。
(3)顾客(srcu)。
(4)新进入者(srn)。
(5)替代品(srsu)。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
2 流程经营风险
2.1 营销领导风险(prmi)
管理层不称职或缺乏威信都会导致公司在流程中做出错误决策。在营销、销售和配送管理流程中,流程的领导问题,可能会引起品牌和产品的整体组合实力较弱、不能提供独特的产品价值、无效的市场营销以及不能创新。
2.2 配送诚信风险(prmi)
雇员不诚实或不道德会造成资产滥用或信息处理错误。如果负责配送的员工不诚实,并没有得到充分控制,那么可能存在存货损耗过多或不恰当的装运。
2.3 营销、销售和配送技术风险(prmt)
技术会影响流程的整体绩效、流程追踪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管理层监测流程的能力。技术缺陷,可能导致没能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存货处理效率低效、信息处理不正确、没能收集到恰当信息、不能将供应链和生产活动与销售活动联系起来。
2.4 营销财务计划风险(prmf)
规划和预算工作不恰当,或者是没能为流程中的业务活动提供充足的财力,常常引起风险的产生,例如使营销计划不能有效实施,不能实现销售目标和利润率,不能对客户需求做出回应。
2.5 营销、销售和配送人力资源风险(prmh)
营销、销售和配送流程中涉及人力资源。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会导致营销、销售和配送流程出现问题,例如顾客服务不令人满意,信用风险评估不恰当等。
2.6 营销、销售和配送执行风险(prme)
执行风险涵盖了营销、销售和配送中的执行问题。营销、销售和配送流程中有以下执行风险:迟延交货,顾客满意度低,存货成本过高,定价不正确,销售退回过多,服务成本过高等。
2.7 营销、销售和配送信息风险(prmc)
供应链和生产管理流程中,有:
(1)供应链和生产管理领导风险(prll)。
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的管理不力或无效可能会导致不能取得足够的物料,获取的废物料过多,不能获取与生产规格一致的资源,以及生产流程设计和生产计划缺乏效率。
(2)供应链和生产诚信风险(prli)。
雇员不诚实或不道德会造成资产滥用或被盗。存货讯号的风险或付款不恰当的风险可能与员工没有受到适度的控制或监督因而行为不当有关。
(3)供应链和生产技术风险(prlt)。
技术会影响生产流程的设计、供应链中信息沟通的性质、材料调度和生产计划、流程信息的可靠性。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对下属活动产生影响:信息传递不正确、关键信息的遗漏、生产流程设计缺乏效率、生产计划缺乏效率、劣质产品和成本分配的不准确。
(4)供应链和生产财务计划风险(prlf)。
计划不恰当或分配不合理会导致:供应不足,有材料处理引起的损失,货款支付的烟雾,或者生产计划缺乏效率。
(5)供应链和生产人力资源风险(prlh)。
有些风险对人力资源中的错误特别敏感,其中包括:材料损失,接受未经批准的货物,信息加工不准确,负债股价的不准确和生产设计和计划效率低下。
(6)供应链和生产执行风险(prle)。
供应链和生产执行比较重要的风险包括:交易成本过高,材料损坏,接受未经批准的货物,生产问题,损坏和废品过多和过高的储存和运输成本。
(7)供应链和生产信息风险(prlc)。
为了有效地管理流程,管理层需要得到与流程业务活动和流程风险有关的即时可靠信息。审计人员也需要流程信息来识别和评估那些可能会影响审计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和审计人员都特别关注的信息风险有:信息处理不准确、信息遗漏和负债股价不准确。
资源管理流程中,有:
(1)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风险(prh)。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风险中,有可能出现以下风险:缺乏具有合适技能的人员、整套报酬计划缺乏竞争性、员工技能和职位要求不匹配、用于和不必要的人员、歧视性的雇佣政策、招聘和雇佣是的成本过高、工资授权项目出现错误、工资处理错误、雇员舞弊、员工过度劳累、士气低落、不能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业务技能。
(2)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风险(pra)。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
自从中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其造成的损害异常惊人,许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财务报表审计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的效应,如何完善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形式与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简化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故意错报和遗漏,其形式主要包括:1、虚构交易或事项。常见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假入库单、假成本计算单、假发票、假出库单等。2、会计“摆弄”。混淆借款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边界,在股权投资核算上做手脚,随意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或收入确认的时间差,虚拟资产挂账。3、掩饰交易或事项。掩饰交易或事项的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推迟披露。4、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比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不当,变更资产减值准备比例,冲回上年计提等。
上市公司对报表进行粉饰,往往带着明确清晰的目的,使其能在证券市场中更好地发展。其主要动机可分为:1、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一些业绩并不是十分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资格条件,必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2、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在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必然会以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使公司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3、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一些达不到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有着强烈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4、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出于逃避惩罚,不愿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公司,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粉饰财务报告,甚至是舞弊的手段,来使公司扭亏为盈,隐瞒亏损,避免被ST或PT处理。
二、上市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意义
加强舞弊审计不仅是落实宪法、审计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舞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作用
舞弊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防范舞弊行为具有良好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在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重点表现在它的威慑作用上。舞弊审计的存在,舞弊审计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都会对那些企图进行舞弊行为的人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审计机构更好地识别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查处舞弊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上的一致性,为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外部审计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外部审计开展工作时,通过内部审计报告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管理情况,对内部审计揭示的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予以重点关注,执行更为详尽的审计程序,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由于外部审计尽可能地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舞弊审计在内部的良好发挥即可为审计机构起到支持和指导的关键作用,减少了重大错报,使审计质量更稳健。
三、上市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措施和策略
(一)保持职业谨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红旗标志是一种有效评估舞弊风险的评估工具。包括压力方面的红旗标志、机会方面的红旗标志、自我合理化方面的红旗标志。当上市公司存在上述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则说明舞弊风险较大,审计师应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防范审计风险,该理论对于指导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判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针对识别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实施重点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格外注意对重要审计程序的实施,这将有助于发现和查处财务报表舞弊。第一,分析检查记录或文件。由于企业的会计业务繁多且复杂,我们在检查会计记录或文件时就需要关注各种奇异事项,利用奇异分析技巧迅速的发现舞弊。第二,函证。通过函证,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重要的外部证据,这是对付财务报表舞弊的锐利武器,同时遵循重要外部证据亲自获取原则。第三,监盘。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实物监盘,在盘点时,注册会计室必须到场,亲自监督盘点人员的盘点和计数,必要时应该亲自抽盘部分存货。第四,分析程序。当注册会计师怀疑存在舞弊时,分析程序显得更加重要,会增加发现虚假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如果通过分析程序发现重大差异应进一步调查。
(三)关注财务报表舞弊重点领域的审计
重点账户的审计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这些账户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着眼于银行账户、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等的审计,采取不同的审计措施,审查各账户反映的业务是否一致,有无在各银行账户之间串户的行为,存货监盘是否实施到位,有无利用“应收账款”转移资金,坏账损失的确认及其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待摊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是否被任意改变。另外,建议监管部门要督促公司建立和完善相关资产核销管理制度,使资产核销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审计人员要面对公司内部管理者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使得审计人员要加强其专业判断能力。其次,在企业组织内部,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状况和有一定权限接近企业资产的员工的个人审计期间表现,并“换位思考”一些最常见的舞弊预兆信号。最后,注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判断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的变化是否与舞弊相关。
参考文献:
[1]袁春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
[2]黄金凤.论上市公司舞弊审计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1,3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及其意义
审计证据(auditevidence)是审计人员在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而获取的各种凭据。审计证据对整个审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必须以审计证据为基础,离开审计证据而得出的任何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能令人信赖的。同时,审计证据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审计业务负责人可以通过查阅审计证据判断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从审计证据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形成的重要基础,审计证据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审计意见。通常审计证据的获得,都是相对应于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需要不同的审计证据来证实。审计证据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审计程序可以看成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并作初判断的过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急剧增加,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审计报告越来越受到需求者的关注。同时,大量的审计诉讼不断出现,审计责任越来越重大,这使得审训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获取符合特定标准的审计证据,这种标准就是指审计证据的特征。确定了审计证据的特征,能够更好的引导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评估审计风险并且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参照标准。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审计证据的特征也称之为审计证据的总体要求,包括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关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针对于审计证据的数量而言的,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审计证据的数量实际上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成正向变动关系:审计风险越大,对充分性要求高,即需要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越多。同时,审计证据数量的增多,能够降低检查风险,最终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2.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通常重要的审计项目要求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一旦这些项目上出现判断错误,就会容易导致审计结论的失误。
3.审计经验。对于一项审计业务而言,除了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专业审计知识以外,还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经验,经验可以减少审计人员对审计的证据的以来程度,也就是说,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需要的证据相对就能够减少。
4.审计证据的质量。通常审计证据的质量是指审计证据的证明力。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证明力各不相同,不同途径获取的审计证据证明力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何种类型、何种途径获得的审计证据,只要审计证明力强,审计人员所需要获得的这类审计证据就可以减少;反之,审计证据就需要增多。
5.成本效益原则。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审计证据的收集,一定要考虑到审计成本,过多的审计证据会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审计成本的耗费也并不是越少越好。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则需要一定的审计成本的投入,以保证审计质量。
(二)关于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针对于审计证据的质量而言的,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管理当局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漏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指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严格来说,每一个审计证据都与审计目标相关,只是相关性强弱不一样。当然,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相关性强的审计证据,因为这种证据说服力较强。另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而言的,例如:存货监盘的结果与存货的存在性相关,而与存货的计价和所有权显得相关性很弱。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能否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即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有赖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具体来说:第一,真实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能够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要想审计证据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取得证据。同时,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也要求审计证据不带有任何偏向,即具有中立性。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个人的情绪或偏向带入决策或判断中。第二,合法性指审计证据是在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前提下,依照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而取得的。只有这样,取得的审计证据才具有法律的效力,才能够作为可靠的审计证据。第三,客观性指审计证据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同时审计证据还能够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审计证据本身必须是客观的,无论是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或者环境证据,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的外在载体。另一方面,审计证据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即反映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臆想、猜测的。
三、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原则
在不考虑收集审计证据的成本以及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取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也就是说,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可靠的审计证据是越多越好。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审计人员很难不考虑收集审计证据的成本,并且基于各方面条件,审计证据并不总是可靠的,因此审计证据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审计证据不是越多越好,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将被审单位的全部信息收集起来是不现实的,过多的审计证据会成为审计负担。比如:全部盘点总是比部分盘点得到更加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是考虑到经济性,审计人员大多选择重要的项目进行部分盘点。另一方面审计成本不是越少越好,对于一些必须要重点审查的项目,为了获得更加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则应该投入一定的成本,如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尽管获取审计证据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基于该项目的重要性,则一定的成本耗费是必要的。
总之,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总体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充分性和适当性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相关性和可靠性较强的审计证据,所需的审计证据就会较少;反之,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会较多。同样,只有数量充足的审计证据才能够全面反映被审计对象的情况,有助于甄别、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保证其适当性。审计质量是否充分和适当,决定了审计结论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能一味的只关注总体要求的某一方面,偏废另一方面,两者应当兼顾。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K.莫茨,[埃及]侯赛因,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文硕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蒙哥马利审计学翻译组,蒙哥马利审计学(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资产流失严重等。为解决好上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增强财会人员监督意识。以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1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生产经营过程中坐支、大额使用现金购物,借用银行账户,个人借款长期挂账而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生产或购置实物资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清收乏力,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三是存货失控,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三倍以上,原因是重生产、轻销售、重产量、轻质量,管理混乱,白条抵库、质次价高。
1.2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利润,人为造成成本费用不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1.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行同虚设,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主观意愿。
2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自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必然会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规范运作,持续、高效的健康发展之路。
2.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①建立组织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②健全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人员,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2.2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①政策刚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②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③努力做到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④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保持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学术界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从审计委员会的内部构成出发,考察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以及勤勉程度等特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即研究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另一类将审计委员会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即设立审计委员会后对诉讼、盈余管理、财务报告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市场反应等,而从这些因素出发也可以研究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例如设立审计委员会后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就表明审计委员会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本文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
对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问题,夏文贤和陈汉文(2006)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从逻辑上讲,关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要负一定的签字责任,出于自身风险的控制,往往需要更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服务,或扩大外部审计范围,从而增加审计收费。相关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会导致外部审计收费的增加:审计委员会往往说服管理层聘任具有更高专业能力和声誉的外部审计师(Kunitake,1983;EicheneherandShields,1985;AbbotandParker,2000);审计委员会往往需求现任外部审计师提供更多的审计服务,如扩大其审计范围等(SimunicandStein,1996)。
另一种可能是,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审计收费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Walker,2004)。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不只局限于选择外部审计,而是对财务报告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包括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以及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等,这都增强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外部审计师确定控制风险水平和审计范围的重要基础,从而是审计收费的重要影响因素(Wallace,1989;DeZoort,etal.,2002)。Knapp(1987)发现,当审计过程中出现争端时,审计委员会更可能支持审计师,而不是公司管理层,支持的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有关。Klein(2002)发现,当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降低时,这些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显著增加;Xie等(2003)也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越高、至少拥有一名财务专家或公司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与外部审计的监督权时,公司进行激进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这些研究说明,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余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最终降低了审计收费。
还有可能是,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会相互抵消,使得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O''''Sullivan,1999)。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存在这种不显著关系的原因是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的无效性。Menon和Williams(1994)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只是表面上的,成立审计委员会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实际上依赖审计委员会来提高其监管能力和股东的管理控制。Kalbers和Fogarty(1993)等也认为,有关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既然审计委员会是无效的,那么也就不能推断外部审计能够信赖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从而降低审计收费。
国内学者也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关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李补喜、王平心(2005)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他们认为审计委员会为加强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等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审计委员所起的作用仍然有限。夏文贤和陈汉文(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影响审计收费的其他因素后,无论从变化方向和变化数量上,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师变更时审计收费的变化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外部审计师的角度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陈汉文等(2004)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所进行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审计委员会加强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责任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及其治理效果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了解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状况、决定其有效性以及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要考察的问题有三个:相对于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是否对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设立前后,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是否减少?审计委员会是否有显著的治理效率?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主要考察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前后,外部审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html计收费的变化情况。基于上述分析,如果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后,审计收费显著下降或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审计委员会的确存在一定的治理效率,至少在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夏文贤等人从审计师变更的角度考察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关系的方法不同,本文选取那些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一)样本
本文选取2003年和2004年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银行等金融类企业、ST公司以及审计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共获得169个样本,其中2003年有109家,2004年有60家。然后,按照同行业规模相近的原则为这些上市公司选取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配对样本。因此,最终的数据集合共有33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的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二)变量设计与回归模型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决定因素的问题,刘斌等(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亏情况、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韩厚军等(2003)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与公司总资产、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显著相关,与应收账款和存货之和与总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不相关。伍利娜(2003)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司规模、是否由国际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魏素艳等(2005)也有类似的发现。但是朱等(2003)以沪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费用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事务所的规模、上市公司的规模、盈利情况等因素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影响。结合上述国内研究,并参考Keefe、Simunic和Stein(1994)提出的审计定价模型,本文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纳入了审计收费模型(1):
Fee=α+β1Asset+β2Lev+β3Stock+β4Liquidity+β5Comm+β6Opinion+β7Big4+ε
模型(1)中各变量的含义为:
Fee: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Asset: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Lev:资产负债率;
Stock:存货与总资产之比;
Liquidity:流动资金与总资产之比;
Comm:虚拟变量,公司当年新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取值为1,否则为0;
Opinion:虚拟变量,公司年报的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清洁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
Big4:虚拟变量,当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事务所时,取值为1,否则为0。
为考察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动态影响,本文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模型(2):
Logit(ΔFee)=b+γ1ΔAsset+γ2ΔLev+γ3ΔStock+γ4ΔLiquid+γ5ΔOpinion+γ6Comm+γ7ΔFirm+ε
模型(2)中各变量的含义为:
Fee:虚拟变量,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审计费用自然对数值(经行业均值调整)对审计费用进行行业均值调整是为了控制公司规模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对审计费用增加产生的影响。之差如果为负,则取值为1,否则为0;
Asset: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总资产自然对数值之差;
Lev: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资产负债率之差;
Stock: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存货与总资产比率之差;
Liquid: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流动资金与总资产比率之差;
Opinion:虚拟变量,如果审计意见从标准清洁意见变为非清洁意见,取值为1,否则为0;
Comm:虚拟变量,设立审计委员会,取值为1,否则为0;
Firm:虚拟变量,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取值为1,否则为0。
(三)描述性统计
模型(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和表2所示。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平均审计费用为13.03211,显著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13.07226的审计费用水平(注:对两个样本组的平均审计费用之差进行显著性检验,后者大于前者的T统计值为3.0475。),前者的中位数也显著低于后者(注:T统计值为2.7824。)。考虑到两个样本组在资产规模方面并无重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两个样本组中,其他变量如资产负债率(Lev)、存货与总资产的比率(Stock)、流动资金与总资产的比率(Liquidity)在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并未显现出有重大差异。
模型(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样本组,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比前一年平均下降了-0.00410,而对应的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样本组,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则平均上涨了0.01083,两个样本组审计费用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前者审计费用的平均值下降的幅度很小,原因是随着公司的正常经营,公司规模、负债等一般都是在不断一,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公增长的,再加上审计服务价格的“粘性”,在不考虑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审计费用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是合理的,其他变量的统计结果支持这一结论。因此,审计委员会设立是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_2.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_2.html否能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的动态变化,还需要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验证。
(四)回归结果
模型⑴是对审计费用的静态比较。从回归结果(表5)来看,代表公司规模水平的总资产对审计费用有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资产负债率、存货比率以及流动资金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在我国审计市场,公司的规模大小是审计收费的关键定价因素,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相一致。本文所关注的审计委员会变量(Committee)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变量系数为-0.0435,T统计值的绝对值为1.9665,接近于2的显著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显著的。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支付的审计服务费在统计上显著小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这与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可以合理地推断,外部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对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信赖。需要指出的是,变量Committee的系数只有-0.0435,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虽然在统计上显著,但是产生的影响很小,是否成立审计委员会还不能成为审计收费的重要定价因素。此外,审计意见(Opinion)的系数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样本选择偏差有关。而公司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国际“四大”事务所则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如果不考虑审计质量问题,国际“四大”所的审计收费要显著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模型⑵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的变化,考察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否会增加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降低的可能性。从结果来看,公司规模的变化(Asset)与审计费用的降低有负的相关关系,表明公司规模的增加会带来审计费用的增加,减少审计费用降低的可能性,这与上述结果一致。存货比率的变化对审计费用的降低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而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比率和审计意见三个因素的变化对审计费用降低的影响很小。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再次产生了显著影响,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显著地增加了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降低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后,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平均意义上降低了审计收费(尽管降低的程度非常小)。此外,Firm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增加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公司。模型⑴和模型⑵的回归结果,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证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确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很小的程度上降低了审计收费。如果假定会计师事务所是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合理有效地执行审计程序,那么可以合理地推断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公司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公司内部违规与舞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结论
本文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变化的角度,间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违规与舞弊等方面的治理效率。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本文建立了审计费用以及审计费用变化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同行业,资产规模相近);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支付的审计费用少于前一年支付的审计费用(经行业平均值调整),而配对样本组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增加。这些结果与本文前面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对外部审计师来说,一般情况下外部审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可以说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对审计委员会的信任也减少了一定的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成本,这将促使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研究结果证实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另一方面,尽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能显著影响审计费用,但从变量系数来看,这种影响还相当微弱。可能的原因是,本文只考虑了审计委员会设立当年的情况,而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其长期作用可能更显著。
参考文献: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2004.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1).
韩厚军,周生春.2003.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J].管理世界(2).
李补喜,王平心.2005.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审计费用率[C].中国第四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
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1).
魏素艳,张红,刘丹.2005.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5).
伍利娜.2003.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6).
吴水澎,李斌.2006.上市公司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8(1).
夏文贤,陈汉文.2006.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
朱,章立君.2003.审计费用的特征及其分析——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12).
ABBOTTLJ,PARKERS.2000.Auditorselectionandauditcommitteecharacteristics[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19(2):321-339.
DEZOORTFT,HERMANSONDR,ARCHAMBEAULTD,REEDSA.2002.Auditcommitteeeffectiveness:asynthesisoftheempiricalauditcommitteeliterature[J].JournalofAccountingLiterature,21(3):117-134.
EICHENSEHERJ,SHIELDSD.1985.Corporatedirectorliabilityandmonitoringpreferen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3(4):245-268.
KALBERSLP,FORGARTYTJ.1993.Auditcommitteeeffectivenes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contributionofpower[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12(1):432-466.
KLEINA.2002.Auditcommitteeboardofdirectorcharacteristicsandearningsmanagement[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33(3):1303-1345.
KNAPPMC.1987.Anempiricalstudyofauditcommitteesupportforauditorsinvolvedintechnicaldisputeswithclient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62(4):553-587.
KUNITAKEW.1983.Auditorchangesbyauditcommitteesandoutsidedirectors[J].AkronBusinessandEconomicReview,6(4):1221-1254.
MENONK,WILLIAMSJD.1994.Auditcommitteeactivityandagencycosts[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13(2):203-246.
O''''SULLIVANN.1999.Boardcharacteristicsandauditpricingpost-cadbury:aresearchnote[J].TheEuropeanAccountingReview,8(2):2314-2346.
SIMUNICDA,STEINMT.1996.Theimpactoflitigationriskonauditpricing:areviewofeconomicsandtheevidenceofauditing[J].AjournalofPracticeandTheory,15(2):779-813.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谓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帐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产核资工作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或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实施。例如,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均可进行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要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所以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特殊目的审计,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损溢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损溢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合规评判,提出经济鉴证意见,并出具鉴证证明。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区别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不同,它是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着重对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内容、过程、法律依据、清产核资资料和资产产权真实性以及财产损失依据进行鉴证。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伴随着清产核资工作而展开的,主要与年报审计有以下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年报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等“三性”发表审计意见:即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而清产核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核实,并对企业核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及申报待核销净损失的处理预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范围不同
年报审计的范围为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帐簿及凭证等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包含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清产核资审计的范围为国有企业的基准日会计报表以及涉及资产管理、财产损失认定、勘查、资产产权、价值鉴定和资金核实、债权验证等多方面的资料。即清产核资所审计的范围要比年度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和明确。
3、审计依据不同
年报审计的依据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应会计制度、审计业务约定书等;清产核资审计的依据除上述依据外,还有《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财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4、审计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清产核资审计中,我们在计划时不确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准日会计报表帐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和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询证以及对企业损失挂帐进行核实,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挂帐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审计重点包括(1)货币资金:帐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现金;银行未达帐是否正常。(2)应收款项:是否真实存在,坏帐损失按新、老制度确认依据等。(3)存货:帐实是否相符,存货所有权认定,是否有积压、残次存货等。(4)固定资产:帐实是否相符,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对盘盈、盘亏、租出、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报废或转让出去的资产的清查等。(5)在建工程:长期挂帐但实际已经报废项目等的清查。(6)对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申报审批程序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清查。(7)资产损失、资金挂帐的认定工作。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多
年报审计是按照业务循环或会计报表科目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采取抽查方式对会计报表余额进行认定;清产核资审计,主要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帐务清理审查,资产核实清查,重估价值鉴证,损益认定审计,结果申报审计,资金核实审计,帐务处理审计,完善制度审计等。特别是对资产损失按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别就确认证据、条件等要进行认定。
6、重视资金核实、实物资产的盘点、价值鉴证工作
年报审计时,由于时间等因素,我们通常依据公司或企业提供的资产盘点清单认定帐面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重视实物资产的抽查盘点工作,关注因实物资产的毁损、报废及其他原因形成的潜亏情况,同时,年报审计时对往来款项一般是函证部分大额款项,在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要对往来款项逐一函证,落实款项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确认债权关系。
7、审计调整
年报审计中,我们对于超出重要性水平的事项提请公司或企业调整有关帐目,并相应调整年度会计报表。如果公司或企业拒绝调整,我们将视未调整事项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不考虑重要性水平一律按要求调整,但企业要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处理完毕后要上报处理结果。
三、结束语
清产核资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摸清企业经营性资产“家底”;全面清查核实各项资产损失情况,依据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创造条件;全面清查核实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已改制企业剥离、托管的国有资产;做好资不抵债或难以持续经营企业的清查工作,为国有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基础。严格地说,清产核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是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基础。随着清产核资的广泛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业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新拓展。在国有企业分立、重组、改制和主辅业分离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程中,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也将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