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19:16: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控制器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USB2.0设备连接到主机后,主机给设备供电并发送复位信号复位设备,之后设备进入全速模式工作,由图2所示在fullspeed状态检测到SE0(linestate[1:0]=00)持续2.5μs后,高速握手开始,设备控制器进入sendchirp状态,设备向主机发送一个持续时间大于1ms的K(linestate[1:0]=01)信号以检测主机是否支持高速模式。设备进入recvchirp状态并准备接收来自主机的JK序列。主机支持高速并检测到K之后,向设备发送JKJKJK序列以检测设备是否支持高速模式。设备控制器在recvchirp状态成功检测到3对JK序列后高速握手成功,进入到highspeed模式工作;否则,设备以全速模式工作。
2设备挂起
根据USB2.0协议,为了减小功耗,当总线3ms没有动作时,设备需进入挂起(suspend)状态,设备在挂起状态只能消耗小于500μA的电流,并且进入挂起后设备需要保留原来的状态。(1)全速模式挂起:检测到总线状态为SE0达到3ms,设备从fullspeed状态进入suspend状态。(2)高速模式挂起:设备工作在高速模式时,由于高速复位和高速挂起都是发送一个大于3ms的总线空闲信号,因此设备需要区分这两个事件。如图2,处于highspeed状态时,设备检测到总线空闲(SE0)3ms,进入hsrevert状态。之后检测总线状态不为SE0,此后设备挂起。假如在hsrevert状态后还检测到SE0持续100μs,则判断为高速复位,clrtimer2=1。设备状态转换到sendchirp状态,开始设备的高速握手。
3挂起恢复
设备处于挂起状态时,在它的上行口接收到任何非空闲信号时可以使设备恢复工作[5]。(1)全速挂起恢复:设备从挂起状态起检测到的不是持续的J,则恢复到fullspeed状态,以全速模式工作。(2)高速挂起恢复:挂起时保留着高速连接状态,highspeed=1且hssupport=1,挂起恢复需要判断是由总线动作引起还是系统复位引起。设备中测到总线状态为SE0,说明是由复位引起的挂起恢复,设备状态进入sus-preset,然后检测到SE0持续2.5μs后,进入高速握手过程sendchirp状态;反之,检测到挂起恢复信号K,则设备从挂起恢复到高速模式。
4复位检测
集线器通过在端口驱动一个SE0状态向所连接的USB设备发出复位信号。复位操作可以通过USB系统软件驱动集线器端口发出复位信号,也可以在设备端RE-SET信号置1,进行硬件复位。(1)设备是从挂起状态复位:在suspend状态检测到SE0时,设备跳转到suspreset状态,检测总线状态为超过2.5μs的SE0后设备启动高速握手检测,即进入sendchirp状态。(2)设备从非挂起的全速状态复位:设备在检测到2.5μs<T<3.0ms的SE0状态后启动高速握手检测。硬件纵横HardwareTechnique(3)设备从非挂起的高速状态复位:设备在high-speed状态检测到总线上持续时间3.0ms的SE0后,设备状态转换到hsrevert,以移除高速终端并重连D+的上拉电阻,此时为全速连接状态;之后设备需要在100μs<T<875μs的时间内采样总线状态,检测到SE0持续2.5μs后,进入sendchirp状态,开始高速握手过程。
2可编程控制器教学的主要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其目标就是实现设计意图和设备运行的即时通信。随着教育的发展,教会学生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以及工作特点是课程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最基本要求,这是现代工业对对课程设计的主要现实要求。而对课程目标而言,就是要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把这一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实用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按照从业需求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教学课程的设计重点选择
课程设计的基础来源于所教授单元的结构体系,对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而言,它是设备电气系统的心脏和交互传输中心,可编程控制器就是这一完整单元的承载者和实现者,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控制原理主要作为了解,而控制输入单元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就需要加大力度去了解,并加以熟练掌握,达到能够简单设计和故障排除的职业需求。同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执行机构由控制元件和开关系统指挥各类机械的运行对于这类学生是主要的学习目标,因此重中之重应该安排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4课程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教学途径分析
4.1入门教育
可编程控制器科目的学习,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为像计算机编程语言一样晦涩难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初始教案的设计就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新鲜感,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从身边的PLC应用入手,讲解相应专业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的关系,给学生描绘可编程控制器在城市便捷交通控制、生活设施,以及市场上流行的数控加工中心、机械手,甚至3D打印机应用的广泛实例,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觉得它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教师还可以配合激励机制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较多单位提出“懂得PLC者优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4.2课程进度设计要素
根据学生素质参次不齐的现状,中等职业教育可控制编程器课程单元应当是从简单应用入手,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于探索的内在需求。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来源层出不穷,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各类科学技术讲座,不断灌输自动化对生活的改变,让学生身处可编程控制器带来的惊喜改变中,把课程设计融入学生的个人生活中去,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内心里接受知识,接受不断进取、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内在动力。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科技进步之余,也将自己融入科技进步的洪流中去,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4.3把课堂教学变成互动参与的知识殿堂
教学的主体最终还是学生自身,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需要着重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可以采用老师下课题,分组收集相关知识点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外延和内涵的扩展活动,从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和其他应用范例中获取营养,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对于可编程控制器这一实用但略显枯燥的课程而言,直观教学的方法无疑可以带来良好的课程效果,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互动环节,让同学们自助设计和制作示教板和器具以及简易控制单元,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在感性直观教学中易于理解、掌握。
4.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来自城市周边,对于工业化的理解并不直观,尤其对于大型设备,大型流水线以及数控加工中心的认识一般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实习和学习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案,用丰富的设备设施充分体现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同时对于晦涩难懂的理论也可以直观的分化出来,把编程输入和控制流程,直到各种控制动作的实现都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达到控制过程直观呈现的效果,充分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细化程序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摒弃枯燥的填鸭教学以避免给学生带来畏难情绪。
4.5利用好实验手段,展示课程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实验课是电子电器类课程最能吸引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性的科目,不但可以起到理论课的补充作用,更是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还把实验课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主要考察方向,因此做为一个良好的课程设计,可谓不能不加以充分认识和利用。通过实验,学生们充分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结论,不仅可以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实际的模拟实验,可以直接了解将来工作中手动编程器的使用情况,是学生们走上社会后直接面对工作的捷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不单单是一种学习知识了解技能的工具。因此对于以造就实用型复合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好实验手段,是教学课程设计的关键命题。
引言
能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目的是为GSM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基于这种业务的各种应用也蓬勃发展起来。以GSM网络作为数据无线传输网络,可以开发出多种前景极其乐观的各类应用,如无线数据的双向传送、无线远程检测和控制等。典型的应用有:工业控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商务金融、移动办公、零售服务等等。
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需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本文设计的GPRS无线通信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内嵌了TCP/IP协议栈,采用工业级的GPRS模块;适用于主机没有TCP/IP协议栈,但使用串口通信的情况,例如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1GPRS网络数据的收发
终端设备通过串行方式接到控制器上并与GSM基站通道,但与电路交换或数据呼叫不同。GPRS数据分组是从基站发送到SGSN节点,而不是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连接到语音网络上。SGSN与网关支持节点GGSM进行通信。GGSN对分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发送到目的网络,如Internet或X.25网络,见图1。来自Internet、标识有移动台地址的IP包,由GGSN接收,再转发到SGSN,继而传送到移动台上。
控制器工作时,用户上位系统向控制器发送工作指令和数据,数据由IP模块进行了TCP/IP协议转换,打成IP数据包,再由MC35模块以GPRS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SGSN。
由于GPRS网络工作方式是以IP地址导址为基础的,所以目标服务器端并非接入控制器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只需要简单接入Internet,并具备公网分配的IP地址即可。同时,因为GPRS终端产品本身由网络提供商动态地分配IP地址,在未进入连接待机状态时,其本身是不具备IP地址的(在连接中,模块的IP地址为移动骨干网内局域网IP,无法被公网服务器解析,动态分配的制度使获取比IP地址无意义)。因此在服务器与终端尚未建立连接前,目标服务器难以(可将短信转换为命令内容)对终端设备及控制器进行控制。必须先将控制器进行相应初始化,并由设备终端主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进行连接。
2控制器内部的硬件实现
控制器内部由四部分构成:嵌入TCP/IP的单片机系统、MC35模块、电源部分和外部接口部分。
在设计时,考虑到双串口性能和高速的全静态CMOS设计,嵌入式单片机系统选用台湾Winbond的W77E58芯片作为MCU模块的处理器芯片。它是高速的、与MCS-51指令兼容的、没有多余指令周期的微控制器,在相同时钟频率下,运行同样的指令要比传统的8051快1.5~3.0倍。它完全是静态CMOS设计,工作电压为4.5V~5.5V,有32KB的片内程序ROM,内部有1KBSRAM,最高时钟频率可达40MHz;有双指针、双串口,13个中断源,3个16位定时器。单片机W77E58通过串口1直接与MC35模块相连接,完成对MC35模块的初始化和基于GPRS业务的数据收发功能;同时串口2扩展MAX232标准串口与其它嵌入式系统或PC机进行数据交换。图2是系统的硬件框图。
MC35模块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GSM双频GSM900/GSM1800无线模块。它支持2种操作模式:一种是电路交换数据模式CSD,支持语音、数据、SMS和FAX业务;一种是分组交换模式GPRS,采用多时隙,支持CS1-CS4编码。两者最大的区别是,GPRS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再拨号。2种模式的选择通过AT指令来实现。MC35模块提供40线的ZIF接口方式。
电源部分为单片机系统和GPRS模块提供合适的电源。外部接口部分包括一个8脚数据接口、SMA(射频同轴连接器)天线接口、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卡座接口。表1是各引脚的详细说明。
表1外部接口引脚说明
功能名称引脚号I/O信号电平注释
强制复位RST1I/O当模块处于空闲或数据传输状态时,该引脚下拉至0.45V以下(需至少0.1mA的下拉能力),持续3.5s可使系统复位。该引脚同时还作为系统看门狗信号输出,可据此监视系统工作状态fout,min=0.16Hzfout,max=1.53Hz正常情况下,该引脚处于看门狗信号输出状态并且输出电流很微弱(0.01mA),因此必须使其处于高阻状态;不得有外部上下拉电路
RS232RXD2I该组引脚系标准RS232电平信号,可直接与PC机连接如果连接PC机上Internet网,则需要使用CTS和RTS,其它通信方式示不需要这两个引脚
TxD3O
CTS4O
RTS5I
SGGND80SGGND是RS232信号地,在模块内部与GND相连
RS485A6I/O该组引脚系标准RS485电平信号,模块内部已加120匹配电阻模块内部光电隔离电路
B7
为使控制器运行稳定可靠,对其看门狗电路进行了精心设计。
3控制器的软件接口
在本设计中,需要利用TCP/IP协议来完成GPRS业务数据的打包和解包。由于W77E58资源有限,怎样在有限的资源上完成必需的功能,就是嵌入式TCP/IP协议实现的关系所在,也就是合理地简化协议。
TCP/IP协议是一个为广域网(WAN)设计的标准协议套件,可以用一个分成四个层次的模型来描述:数据链路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分层模型及协议如表2所列。
表2TCP/IP协议结构
应用层HTTP、Telnet、FIT、SMTP、SNMP
传输层TCP、UDP
互联网层IP、ARP、RARP、ICMP、IGMP
数据链路层Ethernet、X.25、SLIP、PPP
应用层(application)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在本系统中只实现HTTP协议。
传输层(transport)主要为2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TCP协议是为2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这里采用TCP传输控制协议。
互联网层(Internet)的功能是寻址、定址、数据打包和安排路径。Internet所有的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其最大特别是提供不可靠的和无连接的数据包传送服务。在GPRS业务中,每一次链接都会具体分配一个IP地址,因此用ARP/RARP协议完成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即地址解析),用ICMP协议判断网络是否连通。
数据链路层(link)的任务是把要发出的帧送到线路中去,把要接收的帧从线路中取出来。GPRS业务是采用IPOverPPP实现数据终端的接入。这部分功能由单片机控制MC35模块,采用PPP协议实现。
数据打包处理程序处理数据时,每一层都把自己的信息添加到一个数据头中,而这个数据头又被下一层的协议包装到数据体之中。数据解包处理程序接收到GPRS数据时,把相应的数据头剥离,并把数据包的其余部分当作数据体对待。
在应用要求高的场合,通常需要支持完事的TCP/IP协议族,而在嵌入式系统中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考虑到成本和具体的应用场合,没有必要包括所有的TCP/IP协议族。可以看到,采用TCP/IP协议需要对它进行合理的裁剪,以满足小ROM系统的情况。
系统在利用MC35模块的GPRS业务浏览HTTP等功能之前,必须先激活GPRS网的PDP连接。单片机通过正确的AT指令和GPRS命令集对MC35模块进行初始化和数据的接收发送,其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为了满足废墟灾难环境中的控制需求,设计了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上层是监控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模块给主控系统发送控制蛇步态的指令,如蜿蜒、蠕动、翻滚、分体等。主控系统的音视频信息和惯导、温度、湿度、压力、有害气体等传感器信息分别通过1.2G无线收发模块和ZigBee模块传输给监控系统显示。主控模块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与从控系统进行通信,以控制其实现相关的步态。
1.1.1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主要由ARM核微处理器STM32、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传感器组成。主控系统通过无线模块接收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指令决定搜救机器人的运动步态、运动方向以及到达目标的位置;传感器收集灾难环境中音视频、温度、湿度、有毒气体以及红外测距信息,微处理器根据测距信息选择合适的运动步态,并将控制指令通过无线模块发送给从控系统去执行。
1.1.2从控系统
从控系统使用了和主控制器一样的高速ARM处理器,可同时控制18路PWM舵机。从控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从主控制系统获得控制指令,通过PWM信号控制关节机构运动。
1.2步态控制
Serpenoid曲线用来规划蛇形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并确定搜救机器人的驱动函数。
2实验平台
2.1蛇形机器人简介
该机器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采用3D打印而成,既缩短了加工周期又节约了成本;2)通过ADAMS软件仿真,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直线长度为2m,具有6个正交关节和1个分体机构,腿部具有变形机构,可以进行站立、卧倒、蜿蜒、蠕动、分体、翻滚等步态;3)机器人采用6V,4500mAh的电池供电,确保机器人能够连续运动0.5h以上。
2.2平台搭建
按照前文所述,搭建了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套硬件电路。
3实验结果
3.1通信实验
蛇形机器人上位机监控界面,上位机通过远程监控搜救机器人自主移动、翻越障碍物、爬坡等实验,通过无线模块实时传输机器人所处环境的各种传感器信息,并能综合各种环境信息通过无线模块控制机器人运动。实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可实现多信息的实时准确无线通信,能够满足复杂搜救环境的通信需求。
3.2移动性能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不断地调试分别实现了自主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蜿蜒、蠕动、分体、翻滚等平面和立体运动步态,运动平稳,曲线平滑,蜿蜒运动速度可达0.5m/s。通过穿越狭小空间、翻越障碍物、爬坡等试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多步态运动稳定性和自主移动性能。蛇形机器人在模拟灾难场景中的各种运动步态。
0前言
在冶金企业的炼钢、焦化、初轧、炼铁等工厂中,通常采用高温行车空调对高温车间行车操纵室进行局部空气调节,以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效率。高温行车空调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具有环境温度高、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行车运行时振动大等特点。环境温度可达45℃,甚至达到60℃以上,这些都对空调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温行车空调专用的热工性能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其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测试,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的目的[1~3]。
空气焓值法实验装置主要由绝热库房,空气再处理装置,空气取样装置,空气接受混合装置,风量测量装置及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高温行车空调作为特种空调的一种,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测试规范。根据一些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行车室内的空气干球温度一般取28~30℃。且根据文献[4],本文采用空气焓值法测定高温行车空调的制冷量,着重探讨空气取样测量装置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取样风机、温湿度测量箱、空气接收混合箱和循环风量测量箱的合理设计,达到尽可能高的测试精度。
用空气焓值法测量空调器性能,需要测量空调器室内侧进出口处空气焓值及空调器的循环风量。因为目前无直接测量焓值的设备,只能靠间接测量获得,即需通过测量当地的大气压力、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求得。空调器循环风量测试采用差压法,即通过测量空气经过喷嘴的压力降及喷嘴前的空气参数间接计算出空气流量[4,5]。
1空气取样及测量装置设计
1.1总体设计
空气取样及测量装置主要由取样风机、取样笛管及温湿度测量箱组成。利用取样风机及取样笛管引入空调器进出口的典型样本空气,将其送入温湿度测量箱测量。要求如下:
(1)取样风机与取样笛管相互独立,两者间用铝箔软管连接,无需保温;
(2)温湿度测量箱采用有机玻璃胶合而成,主要由风道、水盒(用于测量湿球温度)、补水杯组成。其标准流通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长250mm;
(3)取样笛管采用不锈钢管焊接而成,包括汇合管和笛管。每根笛管开有吸风口,两边等量交错开孔。
1.2取样风机的选择
(1)风量计算
取样风机的风量V可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vt为温湿度测量箱内垂直于温度传感器方向的风速,取5m/s;At为测量箱内流通截面积,取0.01m2。计算结果为0.05m3/s(180m3/h)。
(2)风压计算
空气取样装置的风阻包括取样笛管到风机进口的沿程阻力及局部阻力。可用图1的模型表示。为计算简便,对空气取样系统的各段风管作如下简化:
A.1-2为取样笛管段:1-2的阻力由三部分组成:笛管吸风阻力,笛管合流阻力及汇合管合流阻力;
图1空气取样系统风道压力损失模型?
B.2-3为连接软管段:在此按最不利管路情况模拟:有四个90°的弯头,中心弯曲半径为ф100,同时管长按拉伸计算。2-3的阻力由两部分组成:风管沿程阻力和四个弯头阻力;
C.3-4为温湿度测量箱段:3-4阻力由两部分组成:风管到测量箱的突然扩大与测量箱到风机入口的突然缩小阻力;
D.4-5为风机段:空气从风机出口排出时存在阻力,因风机尚未选定,故暂不做考虑。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结果汇总于表1。风机所需的风压为:
(2)
式中:P为风机所需全压,Pa;v为出风口的风速,m/s;P为总风阻,Pa;ρ为空气密度,取1.2kg/m3。计算结果为P=247Pa。
(3)风机选择
由于整个装置的风阻较大,且希望风机出口具有较大的全压,以减小对被测空调器回风口的影响,同时也使安装方便,根据所需风量180m3/h及风压247Pa(全压),可按相关风机样本的风量和全压参数选择风机型号。取样风机选用意大利NICOTRA公司的离心风机,型号为DD146/190,其主要参数为风量300m3/h,全压410Pa。
2空气混合箱和流量箱的一体化设计
2.1空气混合箱设计
空气混合箱用于接收并精确测量被测空调器室内侧出风温湿度。因为空调器出风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为了减少出风温湿度测量装置的漏热量,将温湿度测量装置置于混合箱内。具体要求如下:
表1空气取样系统风阻汇总管段号构件名称重要参数局部阻力系数ξ压力损失P=ξρv2/2
1-2侧孔吸风支面积比:0.106风量比:0.125支风速:4.8m/s支风速:4m/s0.050.69
主0.98.64
总9.33
笛管合流(选取最不利管路a)支通道面积比:0.25风量比:1主风速:1m/s支风速:4m/s11.82113.47
主0.3250.2
总113.67
汇合管合流支汇合管风速:5m/s出口风速:6.4m/s1.319.5
主0.819.66
2-3风管内沿程阻力空气流量:0.05m3/s管径:100mm查得Rm=8.5Pa管长:4m中心弯曲半径等于管直径的90°弯风速:6.4m/s34
四个弯头0.2221.64
3-4突然扩大面积比:0.79计算风速:6.4m/s0.051.23
突然缩小0.143.44
总计222.5
(1)箱体采用δ=100mm双面彩钢聚氨酯保温板,以使漏热量不大于5%;
(2)取样管采用φ100mm不锈钢开孔圆管,开孔率为4%,均匀开孔,引风管为φ400mm不锈钢管;
(3)混合箱进口处静压测量采用壁面测压法。取压板结构尺寸如图2所示,材质为青铜,压力出管尾部有螺纹,用于连接带螺帽的三通接头;
(4)为了提高气流均匀性,需要增加各气流间的相互扰动,故我们考虑在接受室出口前设置混合器,其形式如图3所示。
根据混合箱内的风速小于0.77m/s[4]以及最大接受风量,可计算出箱体空气流动方向的最小截面积。对于制冷量范围为2000~20000kW,风量范围为400~4000m3/h的高温行车空调器[6],可求得箱体最小截面积为1.44m2,取35%的安全余量,则为0.507m2。最后确定箱体截面尺寸为1300×1500(宽×高)。
2.2流量箱总体设计
流量测量箱主要包括喷嘴、喷嘴前后的整流板及取压板。其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并与混合箱合为一体,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强了系统的紧凑性,其结构如图4所示。喷嘴前后箱壁设有取压板,将四周的取压管汇合后接到压差变送器,以测量喷嘴前后压差P。
图3混合器示意图
在喷嘴后正壁面上开设操作门,用来手动开关喷嘴及检查喷嘴开关状态。具体要求如下:
(1)箱体采用δ=50mm双面不锈钢聚氨酯保温板;
(2)为使喷嘴前后空气充分混合均匀,在喷嘴前后各设置一块整流板,整流板由不锈钢板加工,开孔率为50%左右;
(3)为防止因风机震动影响风量测量,流量箱与调零风机分离放置,两者之间采用铝箔软管连接。
图4空气测量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2.3喷嘴的选择计算
根据高温行车空调器的风量范围、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4~6],选用长径低比值标准喷嘴4只(0.20<B<0.50,β=d/D,d为喷嘴喉部直径,D为上游管道内径),其中d为ф80的喷嘴1只,ф110的喷嘴3只。喷嘴的结构尺寸见图5,其技术数据如表2所示。喷嘴的选择遵循了使设计风量范围400~4000m3/h处于喷嘴组合中间范围内的原则,各喷嘴风量范围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迭加,总的风量测试范围为271~4254m3/h。
表2喷嘴的技术数据dmm材料流量范围m3/hD1mmD2mmHmmhmmLmmn
80铸铝L104271-6631962261571314
110515-11972662961871806
图5喷嘴的结构尺寸?
3结论
作为一个完整的空调器热工性能测试系统,每一部分的准确严格设计都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仅就处于核心地位的空气取样装置、温湿度测量装置及风量测量装置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本设计以常规空调测试标准为参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高温行车空调的工作条件及特点,在系统设计、标准件选择、运行操作等方面均以可靠、方便、降低成本为出发点,在提高特种空调器热工性能测试精度及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安桂.特种空调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陆甘华,茅清希,吴利瑞.某大型钢铁企业炼钢车间行车电气室空调系统现状的调查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6):12-14.
课程设计是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践性环节,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电气控制类专业,比如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常见的课程设计有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课程设计和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特点,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与企业需求结合非常紧密,契合度较高。基于该类课程设计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思路,采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需求职位的专业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相关企业的某个工程项目,教学过程尽可能与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和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由3~5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企业需求,每位成员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分工。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生可以尽早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最大可能成为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1.2基于企业需求的电气控制类专业的职位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的过程尽可能与企业中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根据对企业职位设置的调研,笔者将该教学模式中团队中各成员的职位和任务说明如下:
(1)项目管理工程师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制定和管理项目进程,组织必要的讨论和会议。对于项目管理工程师而言,如何调动团队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成员的专长是其主要任务。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最为重要。这个职位为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创业或某些管理职位提供了基本的训练。
(2)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绘制图纸等。在国内外倡导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工程师的工作尤其要与企业需求和行业规范相结合,指导教师对软硬件工程师的具体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
(3)外观或结构设计师需要机械类专业的知识,不是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主要学习范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机械类与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组成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扩大了团队成员的知识面。而且,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机械制图(或AutoCAD),若设计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也能完成任务。
(4)销售工程师在企业人员的职位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在我校电气控制类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都从事市场或销售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企业需要有该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电气控制类专业某些学生善于言谈,亲和力强,更喜欢做与人沟通的工作。销售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销售理论,做全面的市场调研,提炼产品特色和产品卖点,制定完整的销售计划。
(5)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会议记录,制作项目陈述PPT,撰写论文等文字性工作。从方案设计开始,秘书就开始构思并撰写论文。秘书的工作是整理和总结资料,大部分的文档原始资料都需要其它成员提供。秘书需要经常和每一个成员沟通,尽量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
2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对课程设计团队的要求
团队人数要适宜,若人数过多,任务分配不均,必然有成员的工作较轻松,易偷懒,造成不团结;若人数过少,每个人承担任务较多,不能起到成员间交流合作,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经过实践,根据任务复杂程度,一个课程设计团队的组成人数以3~5人为宜。团队中每个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承担多项工作,比如项目管理工程师可以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外观设计工程师兼任销售工程师,采购人员兼任秘书;而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一般独立设置,而且在项目软件编程任务较多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多个人共同承担。团队内每位成员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由于是团队工作的性质,团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工作过程中每位成员也会强烈地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能力强并不意味着集体的成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在做好课程设计的同时培养了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2选题要求
多数应用型大学的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都是诸如电子钟、交通灯的控制之类的小题目,设计题目单一,与专业技术的当前应用脱节[4],而且容易查找到现成的资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以团队形式工作,人数增加,可以适当地增加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课程设计选题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比如在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中,与某企业合作,设计题目为“多功能电压力锅”;在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中,与某自动化公司合作,设计题目为“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与远程监控”[5]。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只考虑软硬件是否能实现任务要求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在图纸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工程要求。
2.3工作流程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与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6],在任务量、时间节点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计划,使成员在具有一定压力下,既紧张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课程设计基本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小组会议是一个较为正式的环节,由项目管理工程师主持,秘书做会议记录,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以及组内成员参加,目的是引导学生明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在第一次会议上,项目管理工程师陈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各成员分别总结前期研究内容和明确后期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团队成员分工后,项目管理工程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会议,秘书做好会议记录,为最终的论文提供素材。指导教师在以学生主导的会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研究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7]。指导教师通过提问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启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各成员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成员之间充分沟通。项目陈述和答辩环节是课程设计创新模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使其学生在公众下能够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
2.4考核与评分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模式的引导下,考核也要更新观念,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借鉴荷兰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法,不仅注重基于任务分工表现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兼顾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思路创新、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8]。由于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周,所以考核与评分不能过于繁琐,笔者在两轮课程设计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相对公平和便于实施的考核评分方案,如表1所示。个人的最终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9],各占50%,其中小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分项及其权重给出,个人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给出。组内成员互评均分权重为0.2,这个独创的考核细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并营造了工作团队内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授课,本身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10-12]。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师有计划分批次轮流到企业锻炼的常规制度;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兼职或全职到教师岗位,充分发挥其多年来的企业工作经验。
(2)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13-14]。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询和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良性循环,最大可能实现更多学生毕业和就业上岗的零过渡,校企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3)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面扩大,兴趣和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设如市场营销、会计、社交技巧等人文类和经济类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进行选课,为将来的职业储备和积累知识[15]。
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在1995年的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成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守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构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企业成功的保障。一个强有力的内控系统意味着公司能够提高效率,加强对外部事物的控制能力,人们可以由此得到可靠的相关信息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来使用;好的管理和有效的内控可以保证一个组织随时处理出现的不利情况,限制其不利影响,也可以给公司成员充分的自由度来发挥其判断力和想象力,管理错误行为带来的风险,从而帮助公司成功。因此,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原则与思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控设计原则
企业内控系统要保证企业自身运行和信息处理的高效率,其设计要以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依据,这是内控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企业内控系统设计原则的确立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
(一)普遍性原则
企业是一定环境下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企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等。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也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这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前提,也是企业内控系统信息输入与输出口径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前提。所以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首先必须考虑我国国情,在宏观上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取得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市场经济和我国政治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处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必须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为导向,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借助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促进本企业的发展,绝对不能逆流而上,只有和国家体制相适应的内控制度才具有生命力。其次内控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忽视国家法律法规的存在,更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这是对内控制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建立一切内控的基本前提。
(二)特殊性原则
如果说内控制度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体制与法律制度是普遍性原则,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则是特殊性原则。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企业在其规模、所有制形式、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以及管理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都要求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内控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内控制度才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内控制度制定之前,要对企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根据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项目数量、作业流程及管理形式,构建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内控体系。
(三)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必须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以降低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或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内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所以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中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内控制度时,首先要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如果企业不进行控制,企业运行肯定是低效率的,随着控制点的增加,企业效率逐步提高,但当控制点达到一定数量时,企业再增加控制点,取得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因为随着控制点的增加,企业运行逐渐失去应有的灵活性,体制僵化,导致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控制点的增加,边际成本逐渐上升,所以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相对应的控制点的数量,企业应该选择最佳控制点数量。如图1。
其次是要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不应过于强调控制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减少过繁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使企业能因工作简化、效率提高而节省费用。
(四)信息化原则
内控的意义就在于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运行,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偏差。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仅控制主体作用于受控系统,受控系统也会反作用于控制主体,即具有反馈功能。控制的过程就是利用在管理活动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地调整、修正企业经济活动,使之趋向于控制目标。所以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一方面要根据信息反馈过程和各阶段的特征,设计合理的流程,实行职能分工、职责分工,保证控制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正确使用;另一方面,要为信息的传递搭建合理的平台,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模式。
(五)系统化原则
企业内控制度是一个系统,它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在进行内控制度设计时,首先应根据系统哲学思想规划制度,考虑单位整体的需要,以便建立系统、完整与有效的内控制度。其次要考虑各子系统的需要与协调。每个单位的整体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组成的,各个组成因素既体现出整体共性,又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促使子系统的分工与协作是内控制度的目标之一。
二、企业内控设计理念
依照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内控制度设计要以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依据,这是内控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企业风险和管理者决策的控制,保证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因此,内控制度的设计还应从以下几个视角来考虑:
(一)所有者视角
根据COSO的定义,内控制度必须有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员工共同参与。内控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在进行内控制度的设计时应该突出所有者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内控制度的设计基本上是站在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把内控制度看成是经营管理者管理的重要手段,着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机构、管理业务活动等控制制度的设计,很少将内控制度的设计与所有者联系起来,突出表现在企业的组织规划设计上,不注重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设置及相互制衡关系的要求,所有者丧失了对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权,使内部控制成了经营者“自娱自乐”的活动。所以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从所有者的角度重新思考。首先,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注重对经营者权力的制衡。第二内控制度的设计应该强化对董事会、监事会权力成员身份的确认,使他们真正成为所有者的代言人,以主导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内控活动。
(二)目标视角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控制度只注重过程,忽视了内控的结果,认为内控就是相互牵制,反而造成企业运行的低效率。所以企业内控活动要围绕企业目标展开,把企业的组织结构、项目以及业务流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以目标为轴心进行制度安排。
(三)激励视角
企业内部控制要依靠企业员工来执行,企业员工尤其是经理层是企业内控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员工作为内控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执行情况的反馈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内控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考虑,健全的内控制度不仅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与约束,还必须包括激励机制。所以激励机制应该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所产生的激励要有长期效应。
(四)信息化视角
电子技术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企业活动中,传统用手工进行信息处理的企业内控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控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视角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依托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设置合适的流程,加快数据采集和处理速度,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操作平台。第二是建立信息库,主要包括控制内容库、控制标准库以及控制对策库等。控制内容库以组织、项目和流程为基础,搭建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标准库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依据,主要包含由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自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对策库则是控制事项的处理原则和处理程序。第三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要能够不断有选择的从外界环境获取信息,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内部控制系统要能有选择的向外界提供反馈信息,以便能够及时纠正、调整偏差,实施控制。
(五)风险视角
根据COSO的报告,风险评估是内控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体现对风险的管理。由于经济、行业、政策法规和经营条件持续地变化,每个企业都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此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借以确定和分析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这是企业在前进过程中避免各种错误和意外的前提。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一定要体现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这是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较高层次的要求。
(六)决策视角
所有的企业都面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表现为风险和机会,具有侵蚀或提高企业价值的潜在性,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就是确定企业在竭力增加股东价值的同时,它准备接受多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者能否有效处理不确定性,能否有效地避免风险、把握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内控制度一定要对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这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控制度基本框架的构建思路,是一个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所有者层面、控制目标层面、经营者层面多层次依次推进的过程,最后才是对企业内部组织、流程和项目等一系列具体内容的设计。在整个机制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是联系各个层面的纽带。企业内控制度基本框架构建的思路可用下图简单说明:
三、企业内控设计思路
内控制度设计原则与理念对其设计框架进行了规划,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内控的单个组成要素来设计,也可把企业内控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我们将内控制度设计分成总体设计和单项设计,前者说明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整体结构或组成要素,后者说明构成该整体的每个要素的内容。
(一)总体设计思路
观察实务可以发现,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是一个体系,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是可行的。内控制度的整体设计可采用如下两条思路:
1.静态设计
企业内控制度在总体上是组织、项目和流程三个方面的综合,静态设计是在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设计。内控制度设计首先要保证企业组织的有效运行。现代企业是一个组织,它可以被分成高层、中层、基层和现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由若干单位组成,每个单位有若干成员。从组织角度设计内控制度,需要考虑企业的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和控制方式,进而确定企业的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职责制度。组织维度设计的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其次制度设计要确定合理的内控项目。项目是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确定企业内控的项目时,要考虑企业远景、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要求和企业管理水平。另外,内控的项目选择要涵盖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几个方面。第三要把项目、组织和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项目都是通过组织的层次、单位和成员按照一定的流程、作业和任务的要求来完成的,每一个内控项目都是由组织和流程组成,是一个二维体系,当企业存在多个项目时,就可形成由组织、流程和项目组成的三维立体框架。
2.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是过程设计。我们认为,内控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不仅包括制定,而且包括执行,对执行情况的计量或测试、对计量或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报告以及对偏差的修正等,这就为内控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内控制度的设计首先考虑企业的远景、战略和目标,据此设计完成内控制度之后,便是内控制度的执行。实现内控目标的第一步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计量或测试,然后将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内控制度进行比较,判断测试结果是否符合内控制度。如果符合要求,则不需要干预;如果偏差超过控制范围,则要对偏差进行分析,拟定纠偏措施,并向控制者提供测试报告。
(二)单项设计思路
企业内控制度的单项设计分为按部门设计、按项目设计和按流程进行设计三种形式。
1.按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的关键是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在进行部门设计时,首先要分析部门在企业中涉及的项目及在项目流程环节中的位置,需要参与的工作任务以及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点。其次根据控制点确定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进行责任和权利的具体分工,制定业绩考核标准。第三建立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与沟通程序,使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能够迅速进行信息交换,取得执行任务时必须的信息。
2.按项目设计
工程项目所确定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直接决定工程项目总投资,如新技术应用,进口设备的选用,系统布局原则,集约节约程度,附属设施投入和外购程度,配套设施替代条件,艺术性及形象工程关注程度,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应用,等等,都会对项目总投资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设计方案直接决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设计方案的优劣,系统流程的合理性,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效果,资源节约利用程度,先进经验、技术的普及性,落后淘汰技术的替代和更新程度等,都要进行经济、环境、政策分析,做风险评估,最终确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和节约程度。
(三)设计质量和效果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工程设计方案质量,减少设计变更,控制重复投资,大力降低工程造价。
(四)设计方案优劣直接决定投运后的经济效益
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投资额的高低,还应考虑项目投产后的生产成本高低和经营效益的好坏,与同行业的竞争优势,环境及社会影响程度,更新及技术改造的投入程度等。
二、优化设计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
(一)加大设计管理力度
业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优化设计工作,积极采用招标等方式优选出设计单位,优化设计原则,明确设计思路和方法,全过程对设计优化加大监管力度,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对项目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最优化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建立一个最佳系统、最佳投资的建设项目,确保设计优化工作全方位开展,保证投资项目经济、节约、高效。
(二)做好设计方案的全方位细化优化和动态管理工作
设计方案优化包括工艺流程的优化、设备优选、耗用物料的节省、总图布置优化、自动化的优选结构的优化、技术领先战略最优、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最优等。最终确保项目设计达到功能满足、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环境及节能要求、投资节省,对设计方案要以提高综合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形成最佳方案。
(三)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经济性比较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整个设计方案的价值,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价值和功能价值。需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来进行评价,计算改进方案的成本和功能值,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最佳方案,从而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四)强化基建期间的设计管理和设计质量控制
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设计管理,控制设计变更,同时按优化设计管理的流程和办法,做好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控制工作,强化优化设计效果。
(五)充分发挥第三方功能对设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设计阶段,积极推行设计监理制,对设计优化和过程设计进行监理,并对相关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同时可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进行专项评价,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监督、评价职能,督促设计单位提高优化设计的水平和效果。切实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化设计及典型性设计。实行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机制,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六)安全和节能减排作为投资项目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项目设计中不仅仅考虑技术经济的优化,更要注重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并要把节能减排指标的控制作为重要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优化,在造价控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投资的功能价值和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达到综合价值最大化。
(七)制定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的激励机制
项目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优化设计的奖惩管理办法,结合设计监理和设计方案评价机制,从设计方案选定和评价,设计变更多少和影响程度,投资费用的节省,生产运营效果的评价和行业竞争优势的比较,等等,全方位推行设计奖惩机制,推行设计索赔制度,切实保障设计质量和控制造价。(八)优化设计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设计规范修改周期一般较长,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日新月异,设计工作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这不仅能节约造价还能为优化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控制理论基础
1.1回路增益
对于一般负反馈控制系统,其闭环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闭环传递函数C(s)/R(s)=G(s)/[1+G(s)H(s)],其特征方程式为F(s)=1+G(s)H(s)=0,特征方程式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由此方程式可以看出G(s)H(s)项,其包含了所有关于闭环极点的信息,一般称G(s)H(s)为回路增益。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对回路增益Bode图的分析来设计系统的补偿网络,以达到闭环系统稳定性要求。
1.2Bode定理
Bode定理对于判定所谓最小相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求取稳定裕量是十分有用的。其内容如下:
1)线性最小相位系统的幅相特性是一一对应的,具体地说,当给定整个频率区间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精确特性)的斜率时,同一区间上的对数相频特性也就被唯一地确定了;同样地,当给定整个频率区间上的相频特性时,同一区间上的对数幅频特性也被唯一地确定了;
2)在某一频率(例如剪切频率ωc)上的相位移,主要决定于同一频率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离该斜率越远,斜率对相位移的影响越小;某一频率上的相位移与同一频率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的大致对应关系是,±20ndB/dec的斜率对应于大约±n90°的相位移,n=0,1,2,…。
例如,如果在剪切频率ωc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进线的斜率是-20dB/dec,那么ωc上的相位移就大约接近-90°;如果ωc上的幅频渐近线的斜率是-40dB/dec,那么该点上的相位移就接近-180°。在后一种情况下,闭环系统或者是不稳定的,或者只具有不大的稳定裕量。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使系统具有相当的相位裕量,往往这样设计开环传递函数,即使幅频渐近线以-20dB/dec的斜率通过剪切点,并且至少在剪切频率的左右,从ωc/4到2ωc的这段频率范围内保持上述渐近线斜率不变。
2逆变器电压环传递函数(建模)
一个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电压24V,交流输出电压110V,频率400Hz,电路开关频率40kHz,功率500W。其控制至输出整个电压环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现求其回路增益。
2.1驱动信号d(s)至输出Vo?s)的传递函数
1)驱动信号d为SPWM脉冲调制波,加在IGBT管的栅极(G)上,而输入母线电压Vin加在管子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两端,根据图2所示结构,输出电压Vd与驱动d之间相差一个比例系数,设为K1,则K1=。在具体的逆变器电路中,母线电压Vin为±200V,驱动信号为12V,代入可得K1=400/12=33.33。2)LC低通滤波网络传递函数推导可得=Vo(s)/Vo''''(s)=1/(s2LC+1),其中L=3mH,C=2μF。
综上,驱动信号d(s)至输出Vo(s)的传递函数为Vo(s)/d(s)=G1(s)=K1/(s2LC+1);
2.2输出Vo(s)至反馈信号B(s)的传递函数H(s)
1)输出电压采样变压器的传递函数为一个比例系数,即其变比,设为K2,即V''''o(s)/Vo(s)=K2,具体电路中,K2=18/110=0.164。
2)电阻电容分压网络如图2虚线框所示,其传递函数为=B(s)/V''''o(s)=1/(sR1C2+R1/R2+1),其中R1=820Ω,R2=5.1kΩ,C2=10nF。
综上,Vo(s)至B(s)的传递函数H(s)=B(s)/Vo(s)=K2/(sR1C2+R1/R2+1);
2.3脉宽调制器(PWM)传递函数Gd(s)
一般PWM调制器的传递函数为Gd(s)==,其中Vm为三角波最大振幅。在具体电路中,反馈信号与基准正弦波信号送入差动放大器,输出误差信号再与标准三角波比较,生成SPWM驱动信号。此处所用三角波的振幅为Vm=3V。
综上,在未加入补偿网络之前,整个回路增益为
G(s)=G1(s)H(s)Gd(s)
=K1/(s2LC+1)[K2/(sR1C2+R1/R2+1)(1/Vm)
=1.569/[(6×10-9s2+1)(7×10-6s+1)
绘制其幅频Bode图,如图3所示。
3补偿网络设计
由前述Bode定理,补偿网络加入后的回路增益应满足,幅频渐近线以-20dB/dec的斜率穿过剪切点(ωc点),并且至少在剪切频率左右从到2ωc的范围内保持此斜率不变。
由此要求,首先选择剪切频率。实际应用中,选fc=fs/5为宜,其中fs为逆变器工作频率或开关管开关频率。具体逆变器中,开关频率为40kHz,则fc=40/5=8kHz。
在未加补偿网络之前的回路增益Bode图如图3所示,在fc=8kHz处的增益为-20.17dB,由此,补偿网络应满足如下条件,即在fc=8kHz处的增益为+20.17dB,斜率为+20dB/dec,而且,此斜率在fc/4=2kHz与2fc=16kHz(取15kHz)的范围内保持不变。补偿网络的Bode图如图4所示(幅频)。
由图4可得:f1=2kHz处,G(ω)=20lg(2πf1)=8.129dB或者2.55(倍数)=AV1,f2=15kHz处,G(ω)=20lg(2πf2)=25.63dB或者19.12(倍数)=AV2,两个零值对应频率为fz1=fz2=2kHz,一个极值在fp1=15kHz处,另一个极值在fp2=20kHz处。考虑选用如图5所示补偿放大器时,其电阻电容参数值可计算如下:
取R3=5.1kΩ,R0=39kΩ,则R2=R3AV2=97.5kΩ,C2=1/(2πfp2R2)=81.6pF,C1==816pF,R1=1/(2πfp1R3)=39kΩ,C3=π=2040pF。
实际电路中,取R2=100kΩ,C2=100pF,C1=800pF,R1=39kΩ,C3=2200pF。
4实验结果
1.1气化装置人孔应力分析
锁斗人孔的设计为锻件与筒体内壁齐平结构,筒体壁厚130mm,人孔锻件尺寸为752mm×145mm。Sv(局部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二次应力+峰值应力)为204.59MPa。
1.2气化装置冲洗水入口应力分析
锁斗冲洗水入口的设计为锻件与筒体内壁齐平结构,筒体壁厚130mm,冲洗水入口锻件尺寸602mm×120mm。Sv(局部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二次应力+峰值应力)为198.62MPa。
1.3分析设计结果评定
从分析设计评定结果可以看出,筒体上开孔的最大应力点在筒体上的最大开孔人孔锻件内侧。此处的应力分析结果是控制整个筒体壁厚设计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果通过人孔结构的优化和改进达到降低最危险处的应力值,从而降低筒体壁厚的目的,将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措施。
2设计优化
根据传统气化装置开孔补强公式,笔者想到,如果接管内伸一定的数值,其可以增加开孔补强面积,进而改善筒体开孔处的补强效果,那么这种内伸结构在承受交变载荷的疲劳设备上是否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呢?根据这个构想,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同人孔结构的应力分析:
①在锁斗筒体壁厚为130mm、人孔锻件尺寸为752mm×145mm的情况下,应力分析结果云图,内伸170mm的应力分析结果;
②在筒体壁厚90mm、人孔锻件尺寸为652mm×95mm的情况下,应力分析结果云图,取不同内伸量的应力分析
3筒体壁厚及人孔锻件厚度设计结构优化分析与结论
3.1分析
在操作压力为0~6.6MPa的交变载荷下,锁斗上的最大开孔———人孔处的锻件采用内伸结构可以有效的大幅降低总应力Sv,筒体壁厚和锻件尺寸有了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人孔锻件最大应力值随内伸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总体应力值变化不大。考虑到实际制造和设备使用情况,可以适当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人孔锻件内伸量数值。以不同人孔设计结构,其钢材耗用量见,可看出人孔设计结构优化的效果。
3.2结论
(1)人孔内伸结构的内伸量增加很大的情况下,应力水平降低并不明显,而人孔锻件内伸过多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设备制造难度的加大。故在控制合理应力水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锻件内伸量是较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