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09:21: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层医生事迹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要合理的运用资金,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体制。推进医疗改革以及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有效的利用医改资金,同时合理的利用医改资金也是维护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形象、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以及落实“保基层,强基层,建机制”等的重要措施。
一、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内涵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包括:1.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切收支应该全都纳入其预算管理,采用核定收支、核定任务、绩效考核、结余可以按照规定使用但是超支不补等一个管理预算的办法;2.对其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基本的公共卫生以及医疗服务这两个任务。明确政府对其的补偿范围,同时,弱化药品加成给业务收支带来的相应影响;3.简化其核算办法,对于项目采用定额的控制方法;4.规范其资产管理,禁止对外投资以及长期借债,从而防范财务中的风险;5.建立健全的激励式的约束机制,可以按照业务的收支结余比例来设立相应的奖励基金,结合绩效工资制度进而对其员工实施考核奖励,从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现状
1、核算药品成本时的问题。
在国家实施了对于498种药品的零差率销售后,以往的按照药品的综合加成率以及药品的进销差价来计算药品成本的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零差率的核算要求。
2、财务报告不能够完整的反映财务内容的问题。
财务报告一般是指,依据日常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汇总、加工以及归集而形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报告系统,它是 用来反映基层医疗机构的资产和净资产情况以及一定期间的财务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动信息的书面文件,是向管理者跟债权人和社会监督方面提供意愿会计信息的主要资料。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收入并没有记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使得“收支总表”等无法按权责发生制中的相应原则进行配比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财务报表不能够完整的反映会计信息,进而财务报告就没有真实性可言,这样就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管理者。
3、专用基金“掺分”。
这里指得是基层医疗机构用来购置或者维修固定资产的资金。由于设备的使用中,设备会不不断的磨损,需要维护和更新重置,所以会需要动用专用资金,这实际是变相的计提折旧的方法。因为设备虽然受到磨损,但是固定资产却没有变化,反而加大了日常的支出,虚增了净资产,使得专用资金掺水,专用资金科目余额值也是个虚数。
三、针对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问题,我们应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财务管理的观念,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以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创新理财观念,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确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全面有效地搜集,分析,利用信息,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努力提高自身社会效益能力。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对于一些规定好了的会计科目不能够进行擅自的变更,但是对于一些项目资金以及往来款项等等,应该依据不同的情况,按照个人、单位或者是项目名称等等,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以便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若在预算过程中出现了亏损现象,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查清其原因。对于一些自身的管理原因而出现的亏损,应该采取堵塞漏洞的方法,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以及从内部进行挖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财政的补偿不能够及时到位而产生的,那么就应该在下一年度进行预算时,采取财政部门增加财政补助的方法给以弥补。
2、财政补助中的基本补助,在执行时不能出现负数,也就是说不能够出现赤字,对于所出现的结余,没有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就不能够转入到事业基金。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财政补助中的资金收支节余状况,应该按照核算体系的相关要求,通过相应的设备查簿方法给以如实的反映。
3、加强对于财务的监督,推行一系列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从而建立一个较为详细的关于资金的使用绩效分析评价系统。同时,建立相应的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把各项财务的管理制度、财务的收支范围以及审批程序等都对员工公开,从而更好的实现经费支出以及财务执行的透明化以及公开化,严禁所有的违法操作行为,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并且逐步地完善这种预算管理机制,从而正确的编制出资金使用计划、分配预算、收支预算以及效益预算等等。在编制支出预算以及收入预算的时候,需要参照上年度的实际支出以及收入状况,并且同本年度中医院的发展以及工作计划相结合,并以医疗的收费标准同药品价格的变动、物价变动以及人员编制等多种因素作为编制本年度预算表的依据。■
参考文献
我县是一个集山区、贫困、多民族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辖3镇6乡,有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20__年末人口100663人,县财政收入5651万元。县公安局有职工92人,其中民警89人,内设13个科队所室。
20__年以前,我局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11个派出所中,9个派出所的警力不足5人,其中5个是2人派出所,7个派出所的办公用房急需修缮。5个派出所无交通工具,3个派出所的车辆急待更新。9个派出所无计算机,8个派出所经费赤字,最多的累计达7万余元,人、财、物严重匮乏。基础设施差,装备落后,民警队伍思想不稳定,作风稀、拉,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多数派出所处于有人接警、无人处警,有心出警、无力处警。群众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公安工作十分被动。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0__年10月,上级对公安局党委班子作了调整加强,新一届党委班子面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大胆改革。__公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党委一班子人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敲定了“软硬件”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基础设施装备建设。三年来,公安局党委始终围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主要做法
(一)、在“软件”建设上,以抓班子、带队伍为突破口,以抓制度、抓管理为手段,以抓纪律、抓学习为重点,以贯彻“五条禁令”、开展“大练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和“大接防”活动为契机,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警力下沉,重心前移。一方面对派出所进行改革,将原来按一乡一镇设置的11个派出所进行合理撤并,组建1个分局、4个中心派出所。另一方面对局机关各部门按工作性质、工作量大小进行合署办公。内设机构从20个减少到13个,把精简出来的警力全部充实到基层。全局89名民警中,一线民警67人,占民警总数的75.28,其中派出所民警45人,占民警总数的50.56;二是配齐配强科队所长,建设好领导班子。在县委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把一批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业务熟悉的民警选拔到基层科队领导岗位上来,平均年龄不到30岁,配强、配齐了基层科队所的领导班子,使各科、队、所领导充满了活力;三是坚持从优待警,落实民警待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一公”精神,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以求得党委、政府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对公安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倾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理顺了我局内设机构、职级待遇和内部关系,确定了我局设置副科级机构13个,设置正科级职位4个、副科级职位27个;四是重视民警的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法,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集中训练,以会代训,请行家里手传经送宝,选派部分骨干到州公安局、昆明市公安局顶岗锻炼和组织民警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增长民警见识,提高民警素质;五是加强内务管理,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车辆管理》、《节假日值班备勤》等一系列管钱、管车、管物、管人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六是加强刑侦工作改革。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对刑事侦查工作进行改革,以贯彻落实刑事技术“两为主”作为刑事侦查工作“科技强警、信息强警”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对故意杀人等八类案件、系列案件、团伙案件、跨区域犯罪案件由刑事侦查大队负责侦破,其余一般刑事案件由派出所负责侦破;七是加大基础工作力度,进一步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我局以开展创建“平安漾濞”、创建“无毒县”活动为契机,采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方法,构筑起点线面互动、巡卡查并举、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二)在“硬件”建设上,紧紧抓住中央政法项目实施的契机,不等不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一是通过严格管理、增收节支,开展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把有限而又来之不易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用于工作中。三年来,投资400万元新建了公安刑事技术综合大楼;投资35万元新建了脉地中心派出所综合楼;投资26万元改、扩建了龙潭中心派出所;投资45万元修建了富恒中心派出所;投资30万元维修改造了上街分局办公楼;投资14万元购买了土地2.4亩,为平坡中心派出所的迁建做好了前期准备;二是多方筹资,为派出所购置了警用车辆、计算机、 档案柜等装备。派出所、刑侦、看守所等一线实战部门现有业务车辆19辆,平均2.8人1辆,计算机34台,平均1.97人1台,全部计算机联入了公安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人口信息化管理;三是积极争取,确保公安机关公用经费的落实。20__年按年人均2.27万元的90核拨,20__年按100核拨,看守经费在20__年的基础上增加3万元。
二、取得的成效。
三年来,在县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素质,加大基础设施、装备的投入。我局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安工作和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通过改革,派出所和基层一线警力得到了加强,装备得到了改善,实现了农村派出所“三队一组、两队一组”的要求,派出所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派出所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行政成本明显降低;二是刑侦、禁毒等专业队伍战斗力明显加强。改变了改革前专业队伍像“救火队”,哪里有事赶到哪里。公安基础扎实了,社会治安稳定,专业队伍也突出在“专业”上,重点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能力也突出了,20__年、20__年连续实现了“命案全破”的工作目标。禁毒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无毒县”的创建目标,我县被省政府授予“无毒县”和“平安漾濞”称号,我局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先进单位”称号;三是队伍的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改变了队伍“稀、拉、松”的作风,建立起一支召之既来,来之能战的队伍;四是各项公安基础设施有了大的发展。目前,局机关、脉地中心派出、上街分局、富恒中心派出、龙潭中心派出的办公用房等基本已得到解决,平坡中心派出也正在筹建之中,为今后的公安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部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州公安工作考核中,从20__年全州排名末位、20__年全州排名第九位上升到20__年的第三位。在20__年企业评议行政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中,共有124名代表进行评议,获得满意116票,测评满意率达到了94.31,在全县29家被评议部门当中排名第五位,比20__年度排名向前移了4位。20__、20__连续两年实现命案全破。20__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对改革后的中心派出所工作进行了调研,认为组建公安中心派出所思路正确,措施得当,集中了警力,整合了资源,战斗力有了提高,接处警有了保障,加强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加大了社会治安防范力度,为漾濞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几点体会
我局通过抓基层、打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回顾过去,我们认为主要离不开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离不开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和上级公安机关对公安工作的关心、支持、爱护;二是离不开有一个坚强,团结,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委领导班子;三是离不开有一支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敬业奉献的民警队伍;四是离不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对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五是离不开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关心支持。
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必然要求。河南省是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解决好全省人民特别是基层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尤为关键。本文针对河南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提出改进意见,为稳定当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改善卫生技术人才的分布结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村地区共有卫生人员43907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3828人,执业(助理)医师106624人,注册护士76415人。每千农村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2人,拥有注册护士0.86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26所,卫生人员10557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382人,执业(助理)医师27094人。乡镇卫生院共2069所,卫生人员969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164人,执业(助理)医师27933人。
近年来,针对基层卫生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我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优惠政策,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立体式、全方位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城市医师支持农村工程、县医院骨干医师培养“515”行动计划、县妇幼保健院骨干医师培养“512”行动计划、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措施,共为全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研究生1220人、本科生18012人、专科生18182人,5万余名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培训获得了中专学历,培训县级专业技术骨干3600人,培训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16万余人次。同时, 为引导和鼓励医务人员扎根基层,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在编制管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政策环境。通过努力,为基层引进和培养了大批实用卫生人才,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据统计,全省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7.87%提高到2012年的35.79%,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60%提高到70%,提高了10个百分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逐步提升,学历结构有所改善。
二、存在问题
虽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基层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2012年底,我省每千农村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2人,拥有注册护士0.86人,均低于全国农村地区和中部农村地区。我省农村地区床、护比为1:0.34,床、医比为1:0.45,基本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2.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偏少,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初级职称比例偏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
3.乡镇卫生院骨干人才流失。近年来执业环境恶化、执业风险加大,个别乡镇卫生院为规避医疗风险,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不注重临床骨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随着能力倍增计划的实施,县级医院对人才的刚性需求增加,也加剧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功能的弱化和骨干人才的流失。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缺乏。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有关规定,“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我省2014年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262万人,照此计算,到2020年农村地区约需全科医生24000名。我省农村地区目前具有全科医生资格人员8695人,缺口约为15300人。
5.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省卫生人才需求调查显示,在2013年的本科生招生中,医学类占36.7%,而全省的相应需求为75.1%,供需反差明显。根据中国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报告,2011年我省在“全国医药卫生类招生万人口拥有医学生数”排名中倒数第二位。由于我省本科医学院校少、招生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合理,使全省卫生技术人员80%为专科以下学历,本科学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急需的本科以上临床、影像、超声、麻醉、儿科等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无法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三、对策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继续做好“51111工程”后续工作,持续实施“三个行动计划”,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并采取订单定向培养、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等方式,培养和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加强在职人员进修培训,加大县(市)医院骨干医师、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中医药实用人才和技术骨干医师培养力度。
2.制订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职称晋升方面按实际人数核定总额,调高中、高级职称比例,降低标准,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建立表彰制度,鼓励农村卫生人员安心留在农村工作,积极为广大基层群众健康服务。
3.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7号),强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责任,建立城市医师下基层新机制,严格执行“城市三级医院医师在晋升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前,分别要到县医院连续服务满半年;县级医院青年医师在晋升中级职称前,要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满一年”的规定。
4.合理调整医学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医学生培养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对农村地区急需专业进行招生。招生时设置专项计划,专门用于招收农村地区急需专业的学生和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学生。
5.强化医疗风险防控。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抗击力差,发现、自纠、自救和管控能力薄弱,在当前社会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风险防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对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行为,仪器设备状况、急诊急救设施等进行监督检查,将医疗安全隐患和执业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基金,分散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风险,为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增长,加速了道路的各种病害,冷再生施工工艺应用于基层施工中,充分利用原有材料并对环境无污染,施工简单且质量可靠,越来越在道路维修中得到应用,因此,加强对旧路面材料冷拌再生基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冷再生工作原理
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是指把旧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加入一定规格、数量的新集料、稳定剂、水,按照一定的厚度,用冷再生机设备进行破碎处理后,就地进行拌和、整形、碾压,并经后期养生,使其达到新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三、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
1、材料掺和与搅拌
冷再生段采用等厚法施工,按全路宽12m计算,考虑到半幅施工的搭接问题,所以在第一次半幅施工时,加宽50cm进行施工,利于另半幅冷再生的搭接施工,每次再生的长度以保证后读作业能正常进行为宜,应认真组织施工,使再生长度尽可能长些以减少横向接缝。一次再生的长度一般为100~200m。冷再生机推动水车在原路面上行走,一般为6~12m/min使得铣刨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网裂严重地段应降低再生机组速度,提高铣刨转子转速。再生机组应用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人员调整、深度的检查以相邻再生或原路面为标准,用钢钎刺入其中,测量其刺入深度,看其深度是否合格。考虑到水泥的初凝时间,以及各道工序的衔接问题,以100m施工长度为限,当冷再生机单幅破碎100m后,返回进行第二幅施工,对刚完成的100m进行稳压,然后平地机进行刮平,30t振动压路面进行振动压实,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平整度按规范要求控制。在铣刨过的混合料中,局部粒料偏多、粉料偏少,容易出现碾压不成型或表面松散、离析、粗糙等现象,只有通过耕耙拌和的作用,才能消除粗、细料不均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然后再将混合料含水量充分拌和均匀,消除表层水份多、下层水份少的现象。
2、再生层碾压整形
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不同制定碾压方案,应使各部分碾压的次数尽量相同,再生机后应紧跟一台压路机采用高幅低频进行压实,压实遍数应足以保证再生底部2/3厚度范围内压实。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面高程正确,路拱符合设计要求。在碾压过程中因天气高温,混合料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出现松散,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使表面在始终保持潮湿的状态下被碾压。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立即进行终压,一般需碾压6~8遍,压路机碾压速度为1.5~2.5km/h,严禁压路机在完成或正在碾压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碾压过程中再生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撒少量的水,但严禁大量洒水碾压。碾压同时还需要人工配合,将局部表面出现松散、粒料较多的地方及时清除,重新换上混合料进行碾压。
3、处理接缝
施工过程中虽然避免不了停机的现象,但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停机,因为只要再生机停止不论停止时间长短均形成横向接缝,然而一旦出现横向接缝应对其认真的处理,处理办法是,压实成型之后对施工缝处用平地机纵向正反各先刮一遍,再横向刮一遍,消除错台,使其纵向顺适。再生机再次施工时,应让操作员开足马力,快速到达正常的施工速度,禁止再生机的进行速度小于2m/min。横向接缝处应多次检测再生机的拌合深度,发现漏拌记好位置,进行补拌。
4、工程的养护
养生质量与冷再生结构层强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所以碾压检测合格后及时洒水养生,养生期内中断所有交通,杜绝洒水车以外的任何车辆进入,养生期不少于7t,也可以加以土工布覆盖养护,而且洒水车养护时应均速行驶,不准急停、调头要确保洒水到冷再生基层表面的每个部位,使得冷再生基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做到每天及时洒水,专人看管,确保再生层不因洒水养生不当产生损坏。
四、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1、冷再生配比的计算
旧道路材料当中有部分的原沥青料成分、大量的二灰,做成的样品的强度会有很大程度的波动,差异性会随之很大,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必须要选择水泥的剂量大的那一组来进行施工。所以,对于冷再生配比的计算当中,怎么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以及怎么样降低强度的波动性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
2、含水量的控制以及水泥的剂量测定
为快速地获得施工中的含水量,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燃烧法来测定水的含量。试验中发现,在现场测到的水的含量要比实际的水的含量大,经过分析得出,破碎的材料当中,有部分的沥青已经被燃烧掉了,所以,要施工以前,经过很多回的试验才能确定用燃烧法和烘干的方法,所得出的水的含量比例的关系,一般采用的烘干方法,需要低温来烘干,而不是高温烘干法。水泥的剂量测定试验:为在施工中检测发现水泥的剂量要比设定剂量大,超出了所要考虑的损耗指标,经过分析得出破碎的材料料当中有石灰的成分,这样会影响滴定出来的结果。
3、施工中的质量检测
除几何尺寸方面的检测外,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稳定剂的使用量、再生材料的强度、再生层的压实度等项目的控制。水泥的使用量采用实验室EDTA滴定及现场撒布总量校核综合控制。再生材料的强度检测应取拌和好的再生混合料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含水量、剂量、级配、强度等试验。采用灌砂法检测现场压实度,施工现场所取的试样都要在实验室对最大干密度和实际含水量进行检测。再生层应取钻件检验其整体性,通常在施工完成4一6周后,从再生层钻取直径150mm的试样来检验。
4、完工后的养生处理
碾压检验合格后及时安排水车撒水养生,保证结构层湿润无起白现象发生。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其他任何车辆不得在上边行使。撒水养生7天后,现场取样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合格后及时进行乳化沥青封层施工。
五、结束语
冷再生技术与传统道路维修相比,其节约资源、环保、成本低、便于施工等特点,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应大力推广采用这项先进的施工技术,有效的控制,使用合适的材料并及时进行维护,使得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能够更好的应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额财政拨款,不需承担市场风险。还沿用旧时制度的财务管理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经济挑战,从而拖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步伐。同时,岗位、人员安排不合理,观念上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等,都导致其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一)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么重要的一步,却经常被卫生机构忽视,要么对资金的预算草率对待,要么干脆忽略对资金的预算。如此不严谨的预算管理,使卫生机构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分配资金流向,使财务管理变得混乱无章,出现超额支出等状况。另外预算资金的编制方法过于传统,无法与时俱进,不够科学,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比如在对财务的处理上,没有设置新会计制度中“累计折旧”的科目,而是使用过去的折旧和摊销方法。
(二)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上所述,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缺乏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引入。财务管理制度多数比较粗放,只负责维持收支平衡、缺乏资金支配的有效管理。制度僵化也导致财务人员无法真正参与监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流程,忽视成本控制和资金有效利用。同时,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没有真正落实药品核算制度,没有设置明细账、各部门之间衔接不良,原始凭证没有经财务人员审核等。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 长期的国家管控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清闲,缺乏主动和忧患意识。领导缺乏管理意识,没有起到积极的监督、支撑作用。因此导致财务工作只局限在核对账目,发放工资的表面工作,没有深入挖掘和肩负起财务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选拔制度也存在问题,论资排辈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真正有能力的人无法进入,不能得到重用,这严重制约了财务部门的发展。另外,分工不明确,上岗后缺乏培训机会和进修机会也是制约基层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财务投资盲目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用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已经日趋减少。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通过药品差价、医疗服务等环节盈利。药品差价能够调控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就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盈利的重要途径。但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在投资资金问题上没有明确的预算机制和投资管理,盲目的投资容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如何向银行筹借贷款等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制度监督,这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与控制对策
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还是有很大差别。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的运转,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社会福利是大有裨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愈发凸显了重要地位,下面就如何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水平
预算管理就像是建筑物的基底,是整个财务管理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客观,对财务预算树立正确的观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妨利用“零基预算法”,不仅能改善资金使用效率,还能增强财政资源配置。卫生机构不但要做好事前预算,更要控制好资金的实际使用,事后也应该对资金进行核对,这样不仅能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也能降低由于预算管理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此外,在资金绩效方面,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指标,比如分别设立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既能保证卫生机构的评价制度适用于所有财政支出,又能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作出公正评价。
(二)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部门毕竟只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属的一个分支,要使其有效运转,首先需要设定具体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制定财务规章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积极有效有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机制。
制度完善之后也不能形同虚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建立有效地监督审计制度,切实做到各项收支都有章法可循,有记录可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一方面在人才招聘上,要实行凭能力说话,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调动其财务人员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需要重视财务团队的建设。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监督,采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并积极学习财务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定期组织培训,使财务管理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财务部门构建学习型小社会,推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相互学习,统计人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专业会计记账方法。会计人员学习统计分析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高效、高质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为卫生机构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统计报告与会计报告之间的误差。
(四)科学稳健开展投资
通过预算的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前了解到卫生机构各部门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地资源分配,如何更好地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通过历年的预算对比,分析市场环境、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问题,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财务制度。
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的医疗设备采购、医学技术培训、考察学习项目上,必要的投资可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出了要求。要有专业人员分析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状况、资金市场的走向,综合评估后做出投资决策,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也要求财务部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束语
从封闭走向开发,从粗放走向系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必经道路,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部门需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改革,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更好服务社会,实现双赢。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集中核算分收统支账户体系 单一集中账户体系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发展概况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义始见于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由政府举办的向本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实施集中核算的发展概况。建立会计中心(也称核算中心、管理中心等,以下统称会计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则更早见于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早或基本上与财政集中核算同步出现。
3.设立会计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发展状况。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质量,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卫生经济管理道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最早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会计中心集中核算是江西省德安县卫生局。随后,各省部分区县逐步采取这种模式,但其发展壮大和完善则是紧随着医改,与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需要加强资金管理而同步演进,其共同点都是普遍依附于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而开展形势多样的集中核算。
4.与财政部门的集中核算的目的性不同。财政部门进行的集中核算出发点是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效益性的体现,目的在于规范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集中核算不仅有管理的因素,初期更有强化经营核算的需要,只是随着医改的深入,突出强调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经营作用逐步淡化但仍被保留。
5.集中核算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核算除了较为人们广为知晓的财务管理、监督、反映、核算作用外,会计中心的创立为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金集中平台与融资渠道。而这方面的作用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比起商业银行,会计中心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更加了解和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状况,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内部管理,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2)开辟融资渠道,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困难时,不单纯以银行作为融资的单一目标,有多种渠道可供采用。
(3)资金流动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具体体现在会计中心能够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既定方针和目标,以引导资金有序流动为导向,尽职尽责地协调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算中出现的问题,如拒付、延付、规避、集中议价等问题,从而达到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法利益的目的。
(4)合理集聚资金,发挥资金池作用。加速内部资金结算速度、减少资金占用量、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资金周转。会计中心还可以提供内部拆借服务,总体上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费用。
二、集中核算的账户体系设置
人们较为关注会计中心发挥为大家所知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而账户体系的设立往往被忽视,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向来只关注资金量的大小,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益相关,资金的流动更不为所重视,本文恰是需要引起人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流动的重视,资金发挥作用在数量上的聚集不仅只是数量上的绝对增加,也与流动的合理相关,而资金流动是否合理与账户体系是否合理建立至关重要。
(一)分收统支的账户体系
在实际中,会计中心更多地采用“分收统支”的账户模式,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银行开设账户的同时也要在会计中心开设一个内部账户,而会计中心也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银行账户的银行开设一个账户,这样方便了会计中心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资金归集和资金拨付。也就是说存在两个账户体系—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和会计中心内部账户体系。如图1所示:
商业银行账户体系 会计中心内部账户体系
图1
具体来说,会计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契约设定一定方式(如某一时点、达到一定资金量等)让资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会计中心的账户体系中流动,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交易额、有收入进账并达到设定方式的时候,商业银行或基层医疗机构会主动把这笔资金归集到会计中心的银行账户上。同时,在会计中心的内部账户上,通过会计中心“存放同业”账户,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收入账户上也会增加这笔收入额;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支付款项时,会计中心的内部支出账户可以提交申请到会计中心“存放同业”账户,会计中心“存放同业”账户再通过会计中心的银行基本账户进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