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03:12: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自荐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银行求职自荐信1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你能在百忙之中垂阅的我的求职自荐信!贵公司(银行)的良好形象和员工素质吸引着我这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很愿意能为贵公司效一份微薄之力!我是来某学校的某专业应届毕业生。我在校期间学习努力认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说一口流利地英语,还在自学国际金融专业相关课程。在业余我有计划的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类书刊,杂志,看电视,上网,力求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在放假期间,走出校门,我尽可能的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最大化的让自己零距离的与社会接触,感受人生,品位生活的酸,甜,苦,辣,让自己尽快的适应社会这个“大家庭”。我很希望能到贵公司(银行)去工作,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我相信贵公司(银行)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工作氛围会更加吸引我,是我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而我很自信的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最后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此致敬礼求职自荐人:xx某年某月某日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看我的自荐信。我想申请贵银行的个人理财销售代表职位。以下是我的个人资料:
我叶XX,是__经济学院2015届应届毕业生,专业是金融学。虽然不是来自第一流的名牌大学,但本人时刻以高素质的人才要求来锻炼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
回首走过的大学生活,从幼稚走向成熟,培养了对专业的深厚兴趣,具备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个种社团活动,拥有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相信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能够从事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在校期间,我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能利用一切机会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己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电脑协会,书画协会等。本人富有创造性思维,且独立完成工作能力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团队工作能力强;精力充沛,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自觉服从公司的纪律。
当今社会,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入世后的体制改革,狒狒扬扬的网络狂飙共同编织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背景,这个世界也因此充斥着残酷的竞争,"物尽天折,适者生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面对竞争和挑战,物色一名好助手是您的希望,而谋求一片理想的发展空间,是我三年来的梦想,所以我们都面临着双向选择.贵公司的业绩与良好的形象将我深深的吸引,而当年自信的我,有着一份激情,也有着一种稳重,"严于律己,宽予带人"是我的信条."给我一个起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是我的格言,真诚肯干是我的准则,只要要您给我一个机会,一个舞台,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创造共同的成功。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每一个长假我都会东奔西跑地找工作,借这种机会锻炼自己并吸收社会经验。四年时间对培养一个人来说并不长,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感谢您抽空阅读我的自荐信。
此致
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招商银行合肥分行2001年11月6日成立,为招商银行总行管理的一级分行.截止2010年11月末,分行总资产已超过400亿元.目前分行下辖芜湖,淮南两家二级分行,14家同城一级支行,是省内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商业银行.
我具备应聘柜员岗位的技能,熟练掌握财会基本知识,持有会计上岗证,会计电算化证书,普通话证书和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同时具备1年柜面各项业务操作经验,较好掌握办理储蓄存款、取款、转帐业务过程中的接柜、记帐、计息、收付现金到日常整理票币、柜台轧帐等业务操作环节和日常业务处理的中间业务收费,现金出纳业务,单位结算业务,单折业务,银行卡业务,贷记卡业务,客户信息管理,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国债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收银行业务以及对公支付结算业务,联行业务中的网内往来业务,大小额支付等业务。目前我所在支行业务量较大,我每天业务量在300笔左右。通过一年的工作较好掌握和熟悉电脑储蓄业务和现金出纳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掌握储蓄挂失、托收等较复杂业务的操作要领;掌握现金出纳工作的操作规程,具有现金整点、识别假钞的基本技能。
我为人真诚,谦逊,自信,有着很强的拼博意识,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踏实肯干,有良好的快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做事认真、谨慎、细心、稳重,个人形象气质佳,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和违规违纪行为,在参加工作这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
感谢你能在百忙之中垂阅的我的自我推荐信!工商银行的良好形象和员工素质吸引着我这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很愿意能为你们银行效一份微薄之力!随信附上个人简历,期待与您的面谈。
我很希望能到你们银行去工作,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我相信你们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工作氛围会更加吸引我,是我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在此诚恳的请求您能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展示我的能力。
我在校期间学习努力认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专业基础。以下,我对自己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说一口流利地英语。在业余时间我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找能够让自己得到锻炼的各种工作。
我个人方面,因为本身我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随和的,而且善于和人沟通,能够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与团队。由于本人特别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并运用于实际,所以很擅长于接受新事物并且善于钻研。对于新的挑战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不怕困难,能够很快在挑战与压力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在大学期间曾经参加过几次实习工作,让我 的工作及沟通技巧有很大的提升,加之自己的性格开朗所以每次的实习中都能够与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融洽的相处并没有发生过摩擦,而且对于团队队友之间的摩擦还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所以我相信我可以很好的融入团队并且协助团队更好的完成任务。
我的个人兴趣是钢琴以及声乐平时喜欢听一些古典音乐,也喜欢旅游。
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监管资本计量公式解析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利用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有效期限(M)、违约风险暴露(EAD)等风险参数,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单笔风险暴露所面临的风险,亦将其作为监管资本公式的重要输入变量,以确定所需的监管资本水平。
(一)监管资本要求与违约概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违约概率(PD)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债务人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在内部评级法中,PD由商业银行自行估测。在非零售内评体系中,PD是针对债务人自身风险的评估,多受到债务人财务情况、经营特点、系统性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在零售内评体系中,PD则是针对债项而言,除了受到债务人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抵质押品、保证、业务品种等债项因素的影响。从监管资本公式结构来看,PD对监管资本要求(K)的影响最为复杂,不仅仅来自于自身,还来自于资产相关性(R)、期限因子(b)等中间参数,且影响是非线性的,故较难得到K与PD之间清晰明了的数理解析关系。鉴于此,本文采用图形法分析K值与PD之间的相关关系求K与PD之间关系具有一定的共性。K(PD)是PD的非线性上凸函数,在[0,1]的PD取值空间内,K值存在极大值点,所对应的PD为PDK极大值。当PD小于PDK极大值时,K与PD呈正相关关系,即PD越大K越大,而当K大于PDK极大值时,K与PD呈负相关关系。以一般企业风险暴露为例,当LGD为45%,M为2.5年时,该PD接近30%时,K达到极大值0.1991,RW为248.83%,而大部分非违约零售客户违约概率在30%以下,即服从PD越大K越大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在PD低于PDK极大值时,K随PD变化弹性从富有弹性逐渐变化为缺乏弹性。资本要求K与违约概率PD值之间“先升后降”的相关关系,充分体现了内评法对资本、拨备等风险抵御措施的目标界定。当违约风险足够高(即PD大于PDK极大值)的时候,风险暴露所蕴含的风险基本可被预测由拨备所覆盖,体现为预期损失PD*LGD,相应地无法被预测的非预期损失会随PD的增加而减少,体现为监管资本要求(K)的逐步下降。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主标尺进行PD估测,即将PD∈[0,1]的取值区间划分为若干个风险级别,用各区间平均PD作为该级别所有债务人的PD值进行监管资本计算,由于PD较低时,K相对于PD的变化是富有弹性的,所以应尽可能细化低PD风险级别划分规则,减少因级别平均PD替代债务人真实PD而产生的资本耗费。同时,在非零售内评初级法下,合格保证的风险缓释作用表现为保证人PD替代债务人,即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将债务视作合格保证人的债务,采用较低的保证人PD替代债务人PD计算监管资本需求,因此选择低风险的保证人是获取资本套利的有效途径。
(二)监管资本要求与违约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违约损失率(LGD)是指债务人(或债项)违约后所产生的损失比例,即违约损失率=1-违约回收率。在非零售内评初级法下,LGD由监管给定,高级债权LGD为45%,次级债权LGD为75%。在非零售和零售内评高级法下,LGD由商业银行自行估算,可考虑抵质押品、保证、经济环境、业务品种等因素。以非零售风险暴露监管资本(K)公式为例,计算K与LGD之间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并绘制K与LGD相关关系图①。dKdLGD=[N(11-R×G(PD)+11-R×G(0.999))-PD]×{}11-1.5×b×1+M-2.5×b>0(2)d2KdLGD2=0(3)从公式(2)、(3)和图3可知,各类型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要求K相对于违约损失率LGD单调递增,即LGD越高,K值越大。对于同类型风险暴露,单位LGD变动带来相同绝对量的K值变动,但对于不同类型风险暴露,资本要求K与LGD的弹性略有差异。相比较而言,金融机构风险暴露K相对于LGD的弹性>一般企业风险暴露K相对于LGD的弹性>中小企业风险暴露K相对于LGD的弹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暴露K相对于LGD的弹性>其他零售风险暴露K相对于LGD的弹性>合格循环风险暴露K相对于LGD的弹性,即单位LGD变动给金融机构风险暴露K值所带来的影响高于给一般企业所带来的影响,该原理可以此类推。在很大程度上,PD是用来衡量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债务人自身风险的,LGD则是衡量以抵质押物为代表的“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的。与权重法相比,内评法更大范围的认同第二还款来源的风险缓释作用,而且在高级法和初级法下处理方式略有差异,总体来看,高级法下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灵活度,可认定的合格风险缓释品范围更广,且合格保证的缓释作用可体现在PD上亦可体现在LGD上。因此,在高级法下,合格风险缓释品所能提供的监管资本套利空间更大。
(三)监管资本要求与有效期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债项期限(M)是较为重要的业务风险评估因素,通常情况下,业务期限越长所面临的业务风险和波动性越大,所需消耗的资本也有所提升。为了体现期限对业务风险的影响,在非零售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要求(K)公式中引入有效期限(M)作为模型参数。在非零售内评初级法下,除回购交易类业务
(四)不同类型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要求的系统性差异
考虑到各风险参数、系统性风险、成熟期调整等对不同类型风险暴露业务风险所产生影响的差异性,信用风险内评法设定了差异化的监管资本(K)公式和相关性(R)公式,使得即使在相同风险参数情况下,不同类型单位风险暴露所消耗的监管资本各不相同底层平面最远的曲面代表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第二远的曲面代表住房抵押贷款,第三远的曲面代表一般企业风险暴露,第四远的曲面代表中小企业风险暴露,第五远的曲面代表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离底层平面最近的曲面代表其他零售风险暴露。
1.资产相关性(R)公式的差异性作为内评法监管(K)公式的重要中间变量,不同类型风险暴露的相关性(R)公式略有不同,以体现不同类型风险暴露与宏观经济之间差异化的相关性。首先,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为了防范金融机构与宏观经济之间高相关性所潜在的巨大风险,部分缓解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窘境,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设定了严格的、惩罚性的相关性计算公式,即以一般企业风险暴露资产相关性公式为基础,乘以1.25的惩罚性倍数,使得在相同风险参数情况下,金融机构风险暴露K高于其他各类风险暴露K。其次,由于中小企业单笔风险暴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弱于一般企业,故以一般企业风险暴露相关性公式为基础,予以一定程度的规模优惠,且规模越小优惠幅度越大,使得在相同风险参数情况下,中小企业风险暴露K低于一般企业风险暴露K。再次,在相关性(R)公式中引入差异化的K-fac-tor,其中非零售风险暴露R公式中K-factor为50大于零售的35,K-factor越小,R随PD增加而递减的速度越慢。最后,区别对待不同类型零售风险暴露的相关性问题,给予资产高度分散的合格循环零售和其他零售风险暴露较低的R,而给予高度依赖于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R,以至于在LGD相等且PD较高的情况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本要求甚至会超越一般企业风险暴露的。
2.监管资本(K)公式的差异性从监管资本(K)公式自身结构来看,仅区别对待非零售和零售风险暴露,即在非零售风险暴露中K公式考虑期限调整因子,在M∈[1,5]的取值空间内,期限调整因子为保守性调整,与违约概率(PD)、有效期限(M)相关,且M越大,期限调整因子越大,即有效期限越长保守性调整幅度越大。坚持“风险越高的业务所需监管资本越多”的核心原则,内评法监管公式不但给予不同类型风险暴露差异化的监管资本公式,以区别对待业务风险与监管资本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而且不同类型风险暴露之间平均风险水平的绝对差异,也会对各类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总需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以非零售风险暴露为例,在通常情况下,银行风险暴露平均风险水平<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平均风险水平<一般企业风险暴露平均风险水平<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平均风险水平,对于平均风险水平较高的风险暴露而言,较高的平均风险水平完全有可能会侵蚀掉监管资本公式给予的资本优惠。因此,在内部评法级下,下大力气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降低业务总体风险水平,是获得监管资本套利的最根本途径。
三、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下监管资本套利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下,监管部门制定了不同类型风险暴露差异化监管资本计算公式,将体现单笔风险暴露特点的风险参数作为参数输入模型,因此为商业银行保留了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能。在资本日益稀缺的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应在确保所持有监管资本能够抵御经营风险的情况下,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方针,获得监管资本套利优惠不失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重点可考虑以下措施。
(一)积极推进内评应用,推动监管资本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方向的协调统一
在内评法下,商业银行监管资本需求与资产结构、平均业务风险水平紧密相关,为了取得监管资本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方向的协调统一,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内评风险参数在信贷全流程的使用,以风险水平为重要参考因素,执行差异化的准入、授信审批、贷款定价、绩效考核、限额、信贷、贷后管理等政策,促进行内资源向“高风险收益,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倾斜,通过提升优质客户占比、增加合格风险缓释品比例、减少中长期业务占比等方式,有效降低业务风险,获得监管资本的节约。
(二)优化资产结构,促进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
考虑到各类资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差异,在相同风险参数水平下,监管部门给予资产分散度较高的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一定程度的资本优惠,而对系统性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业务予以本惩罚。鉴于此,商业银行在完善风险控制手段的前提下,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金融机构业务占比,提升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占比,将开展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所获得的监管资本套利优惠切实转化为竞争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权重法下银行业务被赋予较低的风险权重,这与内评法的资本惩罚有较大差别,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商业银行采用内评法计量其所开展银行业务的监管资本需求时,会较权重法计量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资本浪费。
(三)以组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发展
依照内评法要求,若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管理符合标准的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可将其作为其他零售风险暴露计提监管资本,在相同风险参数情况下,此举可大幅节约资本。因此商业银行可通过开发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组合管理工具,制定组合管理政策,设置组合管理流程等方式,完善组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发展,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获得较大规模的监管资本套利。
(四)提升合格风险缓释品的覆盖比例
更大范围地认同合格抵质押品、保证等风险缓释品对业务风险的降低作用,是内部评级法的一项较大改进。为了充分挖掘内评法此项改进所带来的资本套利空间,商业银行应下大力气提高风险缓释品的监管合格率及有效覆盖率,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一要加强风险缓释工具的内部管理,努力缩小抵质押品的业务合格性与监管合格性之间的差距,最大可能地在业务层面和资本层面均发挥抵质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二要将风险缓释品合格性认定监管标准提炼成可操作的业务规则,并辅以详尽的制度和系统实施方案,提升监管合格的可执行性。三要加强培训宣导,引导一线业务人员在业务可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满足监管合格性认定条件且缓释效率较高的风险缓释品,同时尽可能避免房地产及其他抵质押品价值与对应风险暴露价值的比例低于最低抵质押率的情况。四要加强对风险缓释品的合格性认定信息、风险缓释品与债项对应关系的收集及系统记录,防止出现因无法进行合格性认定、确认对应关系等原因,导致风险缓释品不能发挥监管资本节约的作用。
2014年是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经营发展,建设银行资产规模与利润,已跃居世界银行业前列。截至2014年底,建设银行资产总额167,441.30亿元,实现净利润2,282.47亿元。
建设银行在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近14,856家,在港澳台地区、东京、悉尼、多伦多等地设有海外分行。
问题
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自贸区便被赋予了诸多金融改革的期望。自贸区的建设是国家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通过金融创新有力支持自贸区发展,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自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解决方案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指导下,建设银行较早开始了自贸区金融创新实践。以加快推进金融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改革为目标,建设银行的金融服务方案致力解决畅通自贸区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价格、提高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和简化优化业务流程等问题。
打造金融服务新流程
针对企业入驻自贸区的最基本需求,建设银行在自贸区金融服务中推出了“一站式管家”特色服务。从为企业代寻区内注册地开始,到上门收取相关证照办理材料,再到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外汇登记、境外直接投资(FDI)入账登记手续、为企业开立基本账户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金融业务创新
作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商业银行之一,建设银行争办了多项自贸区业务的首批和首单,率先建立了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FTU);率先成为黄金国际版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的合作银行,签约了多家区内大宗商品平台。
目前建设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开展的创新业务包括: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借款、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等。
以FT账户为例,这是本外币一体的账户,与自贸区外每个币种都需要开立对应账户的情况不同,在自贸区内只需要开立一个FT账户,便可以实现所有币种的操作,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统筹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本外币两种资源,既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了贸易融资便利。
重合规 严风控
建设银行在大力发展自贸区业务的同时始终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风险小、收益高的客户和产品,从源头上把控风险。加强风险排查与处置,利用风险监测系统,开展风险排查,强化预警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深化平行作业,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把控风险,通过制度建设、团队建设、服务管理及流程制定,确保自贸区业务有效持续发展。
成效
金融服务创新,拓宽了企业举借境外资金的渠道,缓解了境内银行的资金压力,有效降低了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跨境人民币借款为例,自2013年12月,建行上海市分行为某知名国有企业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015年3月底,建行上海市分行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逾120亿元人民币。凭借建设银行具有遍布海外的分支机构优势,企业可以享受境外的贷款利率,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且业务办理效率高,从贷款申请到最终放款不到10天时间即可完成。
2015年4月,建设银行利用分账核算单元的境外筹资功能,成功向锦江集团下属公司发放期限3年的7500万英镑的FT贷款,用于支持该集团海外业务发展,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低于2%/年,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融资贵”等问题。
建设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创新业务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行自贸区业务的深入开展,为更多创新产品的先行先试树立了标杆,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流程。建设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的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余额、新增额均列自贸区内45家银行之首。
截至2015年4月,建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开户数中基本户占比达到88%以上,在中外资银行中位于前列。
新班主任高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和蔼地对我说:“欢迎你来到汶河小学四(15)班!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有什么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尽量帮助你。”
很快,我就被高老师的课堂吸引了,她总是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幽默与严谨相统一。还记得她上《燕子》这一课时,忽而通过视频让我们欣赏燕子在春天里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的美景,忽而用粉笔三笔两画就将俊俏可爱的燕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忽而又指导我们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受小燕子的活泼与机灵……我惊喜地发现,我以前上课爱开小差的毛病竟然在这不知不觉中渐渐改掉了。
与今年其他银行采取债券融资补充附属资本不同,此次招行采取了股权融资方式,中金公司指出,招行此次采用配股的方式意味着招商局、A股投资者和H股投资者将分别承担65亿、222亿和63亿元,对A股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
爽约再融资
就在此前一年的时间,银行也曾掀起过一轮再融资热潮。在2010年,各上市银行采取可转债、A+H股配股、定向增发、次级债等方式进行了将近4000亿元的再融资。当时的背景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在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的刺激下,货币政策宽松,信贷高增长,2009年银行业新增贷款达到10万亿元,各上市银行资本金消耗巨大,贷款增速的平均值高出银行业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之快历史罕见,资本充足率也一度接近监管红线。所以2010年以来,各上市银行采取可转债、A+H股配股、定向增发、次级债等方式进行了将近4000亿元的再融资。
在此轮再融资完成后,各家银行纷纷抛出2-3年内不再融资的豪言。招商银行在其2009年的资本管理中期规划中指出,通过资本自给与外部筹资相结合,在监管政策无重大变动的情况下,使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12%的目标区间,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并指出,在2009年底完成A+H股配股融资后,2010-2012年间分次滚动补充附属资本,在规划期内,若未发生对资本充足率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原则上将不考虑进一步进行股权融资。
银监会的一纸对资本补充要求的通知,令各大银行纷纷爽约相继出台再融资计划。“表面看是为了补充资本,实际上背后反映了中国银行业资本消耗的速度之快以及盈利模式的单一,另外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也对银行构成了一定压力。”某银行业分析师指出。
资本消耗型盈利模式
招商银行再融资计划抛出后,投行专家指出,近年来,虽然银行业盈利能力令全世界瞠目,但是中国的银行业却是依靠融资产生的价值,从经营层面讲,可以说中国的银行业根本就没创造价值。
一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都在强调转型,改变以贷款规模扩张带来的息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而迄今为止,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仍然偏低。据统计,目前银行业的存贷差占银行收入的70%左右。在中信证券最近出具的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量化紧缩格局下,资金市场利率高企,二季度银行业的息差环比扩大,并预测行业的净息差仍然有环比回升的可能。
“在利率尚未市场化下,存贷利差收入保证了银行的利润,银行系统的业绩增长依然严重依赖于巨额信贷创造,导致了银行只需做大信贷规模就足可以提高净利润率。”银行工作人员指出。
在招商银行最近的配股融资交流会议上,当被问及由于监管环境趋严,招商银行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有哪些措施时,有关人士指出,招商银行的“二次转型”即是为实现在低资本消耗下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主要措施有:信贷结构调整、资产结构调整,发展中间业务、按揭业务、小企业业务,信用卡未使用额度授权等有所节制,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在资本消耗的考核,将降低资本消耗的理念贯彻到所有的业务中。
股市输血 股民买单
(一)盘活存量资产
农商行是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贷款投放对象也以民营企业、“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将现有信贷资产重新组合并打包,转化为证券资产出售,有力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另一面,通过出售证券资产而获得现金资产,释放信贷规模,用于支持重点领域,尤其是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拓展渠道。
(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当前,我国农商行普遍存在资产长期化、负责短期化的问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信贷资产证券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农商行可利用此业务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避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对流动性的影响。例如:将中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出表,换取现金资产,可有效提高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
此外,信贷资产证券化出表后,降低了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重,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为农商行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改善融资结构
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农商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扭转资金过度依赖于存款的现象。
(四)拓展盈利增长点
农商行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开拓新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减少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差收窄对银行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农商行可以作为贷款服务中介,继续为证券化资产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获取合理的服务佣金,此外,还可以开展证券化操作的结算、托管、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强化金融服务中介功能,在不消耗资本的情况下,增加收入,促进农商行盈利模式转变。
(五)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涉及资产审计、评级和公开发行等环节,各类型中介机构(如: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对入池资产的筛选有着严格的标准,此外,作为贷款服务管理机构,农商行需要按照信息披露的有关要求,对证券化资产的违约、提前清偿、违约回归等情况进行公告。如果将这些标准纳入日常贷款发放流程中,将有利于农商行进一步提升贷款业务筛选标准和服务能力,促使贷款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农商行的信贷管理水平。
二、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员工队伍建设
任何业务的推动,员工队伍都是关键。就农商行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件新事物,大部分员工对此业务不了解,因此,需要下力气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员工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宣传,提高员工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要明确责任部门,把职责细分,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三要加强培训,使业务人员一方面吃透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资产证券化相关规则和制度性文件,将业务从开始就步入合法规范的轨道,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证券化业务的相关操作流程,使业务稳健、高效开展。
(二)要对入池资产严格把关
为使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要贯彻监管部门对业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保证投资者利益,在资产池组建阶段就要对入池资产制定筛选标准,并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严防将质量较差甚至已经形成风险的信贷资产入池“滥竽充数”。同时,还要对资产池的行业集中度、借款人集中度、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监控和审核。
此外,要建立资产池动态调整机制,对存续期发现的不符合入池条件的已入池信贷资产,要及时调整出池。
(三)抵押权的变更登记事项不容怠慢
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要做好抵押类入池资产的抵押权变更事宜,确保抵押贷款及其附属担保权利全部转移,规避法律风险和社会声誉风险。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由于入池资产中抵押贷款占比较高,业务量较大,所以抵押贷款批量入池伴随抵押权变更登记问题成为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难点,需要农商行与房地产登记部门积极沟通,在确保变更登记真实有效的前提下,提供便利和提升效率。
(四)以信息披露促进销售
从之前各家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普遍存在“有价少市”、投资者不敢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银监局实行“备案制”和人民银行实行“注册制”以来形成发起方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所致。因此,对存续期的资产进行详实信息披露是保障销售量的关键。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要从信贷资产证券化长远发展考虑,在我国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作为发起机构的农商行要主动担当起信息披露的责任,如实披露资产信息,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二是要对入池资产逐笔进行动态信息披露,按照不同的兑付期频率、发行环节披露每一笔、每一期未来计划摊还的现金流入情况,并且在存续期间根据实际发生的早偿、违约情况,还需要在每一期进行更新,为投资人做定价参考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三是结合国际市场对于车贷、房贷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判别方式,不仅要披露动态池数据,还要每个季度随机抽取一个静态池数据,并保证时间跨度足够反映一个完整的周期。
巴塞尔Ⅲ将原有的一级资本与附属资本两个层级重新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三个层级,确立了合格资本工具的监管标准,提高了对银行资本吸收损失能力的要求。
一级资本是在持续经营情况下能够用于吸收损失的银行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其中,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指普通股,其他一级资本需具备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的能力,并具有期限永续、票息自主支付、不含赎回激励条款等特征,包括优先股和无期限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
二级资本是在不可持续经营情况下(即破产清算时)能够用于吸收损失的银行资本,具有不含赎回激励机制、在无法生存情况下将触发损失吸收条款并通过减记或转股机制实现损失吸收机制等合格标准,主要包括混合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等二级资本工具。
1.优先股的监管标准及海外发行状况
巴塞尔Ⅲ没有对优先股是否可视为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给出判断,而是列示了其他一级资本的合格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具备在持续经营及清算条件下充分吸收损失的能力;二是不包含有强制性的收益分配权和优先权,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具备取消分配和支付股息的自;三是银行拥有赎回权,且赎回时必须得到监管当局认可。只有满足了上述要求,优先股才可被认定为银行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并计入一级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作为较成熟的融资工具,近年来优先股在国际主要银行的股东权益占比持续上升,尤其在本轮金融危机救助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资本补充作用。例如,美国银行优先股成为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参与银行救助的重要手段,即通过购入可转换优先股进行注资、补充银行流动性资金缺口,并获得固定优先股股利,在约定时间内转换为普通股,陆续在二级市场出售,进而实现投资退出,此举不仅帮助银行业渡过危机,同时也实现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巴塞尔Ⅲ出台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普遍允许金融机构将优先股作为其他一级资本。截至2012年2月,欧洲、美国及亚洲(除日本外)主要银行的平均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为2%、2.5%和1.3%,其中通过优先股发行补充资本的比例约为0.6%、0.75%和0.39%。
2.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及海外发行经验
巴塞尔Ⅲ规定,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应满足相应标准。
巴塞尔Ⅲ正式颁布后,荷兰、西班牙、巴西、俄罗斯等国的银行已纷纷推出依据巴塞尔Ⅲ设计的附减记或转股条款的其他一级资本证券。2011年1月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发行的20亿美元附加减记条款的永续一级资本证券是首宗符合巴塞尔Ⅲ监管标准的其他一级资本发行案例,该证券具有在一级资本低于8%时部分永久减记、在无法持续经营时全额永久减记的损失吸收功能。
3.新型二级资本工具的特征及发行情况
巴塞尔Ⅲ规定,2013年1月1日后次级债等旧式二级资本工具的发行受限,并分10年逐步退出市场,新型二级资本工具面临急迫且较大规模的发行需求。
对于二级资本工具,巴塞尔Ⅲ大幅度提高了其合格标准,确保能够在银行清算条件下充分地用来吸收损失,降低政府救助成本以及纳税人的损失。主要包括:一是禁止含有利率跳升条款及其他赎回激励机制,且发行银行不得形成赎回权将被行使的预期;二是触发事件发生时能充分吸收损失,触发事件是指以下两者的较早者:监管当局认定若不减记银行将无法生存,或监管当局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银行将无法生存;三是明确通过减记或转股实现二级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机制。
巴塞尔Ⅲ出台以来,国际大型银行已纷纷展开创新资本工具的尝试,积极探索补充资本的新渠道。海外市场已有多个符合巴塞尔Ⅲ要求的新型二级资本工具发行案例,且相对集中在欧洲市场。2011年10月工银亚洲在我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了10年期亚洲首只满足巴塞尔Ⅲ要求的新型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15亿元人民币,发行定价为年票息率6%,损失吸收条款为当香港金管局认定工银亚洲无法生存时,其本金和利息将被全额永久减记。这类资本工具通常具有次级性,在正常市场环境下显示债券特征,而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又表现出股票特征。
二、我国银行业进行资本工具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资本工具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监管趋势、增强银行损失吸收能力的需要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银行业在资本监管方面的严重缺陷。在银行的资本质量方面,由于国际银行业的资本构成中“债务资本工具”占比偏高,普通股占比较低,导致表面上的高资本充足率无法达到维持银行持续经营能力的目标,造成了危机在银行间蔓延,进而引发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为此,巴塞尔Ⅲ确立了“资本质量与资本数量同等重要”的原则,建立新的资本工具合格标准并强化资本工具吸收损失的机制等。
巴塞尔Ⅲ提高银行资本工具的质量要求,表现在对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要求必须是无固定期限、不含利率跳升及其他赎回条款,并在特定条件下强制转为普通股或减记;对于二级资本工具,要求必须含有转股或减记条款,以确保银行在无法持续经营条件下二级资本工具能在政府救助以及纳税人承担损失之前充分吸收损失。
2.资本工具创新是我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担负社会经济发展责任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假设在不存在外源融资的情况下,若银行信贷和风险加权资产按照20%同比例增长,分红比例为40%,利润年均增长率为20%,则中国银行业在2012-2016年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10.8%、10%、9.4%和8.9%。如果按照10.5%的充足率标准,则将于2014年出现资本缺口达四千亿元,2015年将达一万亿元。
与此同时,与西方银行业资本工具过度创新相对应,我国商业银行长期面临着资本结构过于单一、资本补充渠道狭窄的问题。我国银行业缺乏优先股、无期限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产品,银行资本补充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和发行少量次级债券,不仅对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构成制约,也对银行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产生压力。
根据巴塞尔Ⅲ以及银监会《资本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现已发行的次级债等旧式二级资本工具由于均不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应被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本工具,将从2013年起分十年逐年递减,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压力。在现有的普通股不能持续、旧式次级债逐渐退出的背景下,尽快推进我国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不仅是商业银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监管规则调整的必然要求。
3.资本工具创新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减缓国内资本市场压力
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由于宏观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资本市场持续提供融资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按照巴塞尔Ⅲ的规定,银行可以通过优先股、资本债券等形式发行新型资本工具,从而改变过度依赖直接融资的局面,拓宽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同时,加快资本工具创新,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对于发展债券市场和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投资主体具有积极意义。
三、我国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面临的问题与监管改革进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巴塞尔Ⅲ落地及《资本办法》的顺利实施,银监会在《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商业银行是开展资本工具创新的市场主体,以及先易后难、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同时,明确了新型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以及商业银行以合同约定形式达到相应认定标准的合格方式。然而,由于新型资本工具的发行在我国尚属空白,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框架内,发行新型资本工具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依据不足、发行渠道存在障碍等困难。
1.优先股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发行面临障碍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没有优先股融资工具品种,在合格一级资本工具缺乏的背景下,稳步推进优先股发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银行优先股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权益工具性质明确,清偿顺序位于所有债务人之后,吸收损失能力较强;二是股息支付非累积且可取消,条款灵活度较高;三是银行拥有赎回权。
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优先股发行面临着法律基础缺失、配套规则缺乏、审批流程复杂、会计处理规则不明确、投资者资格受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棘手的困难是,在我国法律框架中,没有对优先股进行任何界定,《公司法》中“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的“同股同权”条款,与银行优先股无表决权的基本属性相抵触;《证券法》中未涉及“优先股”的概念、性质、分红权、发行、赎回等规定,通篇仅以“股票”和“股份”作为总称。然而,《公司法》中“国务院可以对公司发行本法规定股票以外的其他种类股票,另行做出规定”,为优先股预留了一定的立法空间。
在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资本办法》的背景下,监管当局明确提出“坚持以商业银行为创新主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出新型债务类和权益类资本工具”,无疑为商业银行试水发行优先股指明方向。
2.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期限永续”难解决
《资本办法》对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监管要求分别为8.5%和9.5%,若不推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而仅以股权融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方式来达到监管指标,则相当于将核心一级资本最低要求直接提高至9.5%,这将无形中大幅抬高银行的融资成本。
此外,在巴塞尔Ⅲ框架下,仅由普通股承担损失吸收的方式也使得原有普通股股东的投资风险高度集中。因此,尽快推出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用于补充一级资本,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非常必要。
目前推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存在的困难有以下三点:
第一,依据《资本办法》下合格资本工具标准,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应具有期限永续、可取消票息支付等特征,这与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关于“本法所称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的法律定义存在差异。
第二,《资本办法》规定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必须具有本金吸收损失的能力,且必须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当触发事件发生时,该工具能被立即减记或者转为普通股,但如何进行减记及转股,监管部门尚无具体规定。
第三,在现行法律法规要求下,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对是否转换股票有选择权,这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在满足触发条件或银行无法持续经营时,必须强制转换为普通股存在冲突。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永续期限问题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长期+展期”(即给定足够长期限,如30年、45年,到期可续期)的方式是否可行,还有待巴塞尔委员会进行后续认定。商业银行在符合监管合格标准和相应限定条件的范围内,应最大限度地进行创新,为尽快推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开辟空间。
3.二级资本工具附减记或转股条款即可创新试点
从2013年起国内银行已发行的旧式二级资本工具每年递减10%计入监管资本,10年后不再计入,因此预计每年将有100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需求。
根据二级资本工具特性,在触发条件发生时,该工具将被立即减记或转股。但从国内现有法规来看,减记条款没有明确规定,转股条款则与现行《公司法》、《上市公司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的债券持有人对转换股票或不转换股票有选择权”有差异,这与新型二级资本工具的强制转股属性矛盾。
鉴于转股条款与现行法律规定相违背,且涉及更多的监管和审批程序、发行场所不确定等问题,加之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不景气,银行业股票面临投资者较多质疑,商业银行可首先明确在银行间市场推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试点,对于不涉及普通股补偿的本金减记,在法律上不存在实质障碍,可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在二级资本工具触发条件发生时,该工具的本金应立即按合同约定进行全额或部分减记。
四、加强针对性研究,有效推进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
为更好地推动《资本办法》的实施,实现各级资本达标,商业银行应坚持资本节约型发展方向,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管理体系,提高资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并做好资本规划,夯实内源性资本补充。资本工具创新是拓宽中国银行业资本补充渠道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新型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行新型资本工具的各项工作。
1.尽快着手研究资本工具创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商业银行应组织专门力量,成立资本工具创新研究小组,一是了解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资本工具的最新发展情况,沟通探讨适合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和资本结构状况的资本工具创新方案,并结合新的监管要求,对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创新进行前期沟通和方案规划。二是积极开展发行新型资本工具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监管当局的统筹协调下,积极探索、主动沟通,营造有利于资本工具创新的制度条件和市场舆论环境。
2.审慎评估银行业进行资本工具创新的可行性,明确对各级资本工具的需求
从外部环境来看,相较于中国银行业过度依赖股市融资的单一性,资本工具创新早已成为国际银行业资本补充的重要渠道。我国监管部门还未出台创新细则,要进行资本工具的创新突破虽然有难度,但从目前的监管动向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工具创新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对存在发行障碍的新型资本工具尚留有创新缺口。
从内部条件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达标上存在压力,加之《资本办法》已正式实施,此类银行对于二级资本工具的需求较为紧迫。国有大中型银行目前在二级资本上无明显需求,因此在新型二级资本工具的试点发行不能一哄而上。相反,这些银行的一级资本存在较大缺口,建议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重点应放在发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上,尽早通过发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来补充一级资本,提高资本损失吸收的能力。
从技术层面上看,对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名称,监管当局尚无具体规定,但要尽量避免出现权益或债务类的关键词,避免给市场造成波动;对于新型资本工具的发行方案,银行应在符合监管合格标准和相应限定条件的范围内,在触发条件、减记方式等方面进行最大限度地创新,为尽快推出新型资本工具开辟空间。
3.全面分析新型资本工具对商业银行股东权益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合理制定资本规划、完善内源性资本补充机制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统筹考虑新型资本工具创新试点对银行股东、资本属性、融资效率及财务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发行减记型资本工具将不会摊薄原有股东的权益。该工具的票息支付完全由银行决定,银行有权在一定情况下取消支付,并不进行票息累积。但由于存在股息制动机制,若取消票息支付,则银行在当年应同时取消对普通股股东的分红。此类资本工具的产品设计需要在满足合规性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最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第二,新型资本工具的发行在夯实银行资本质量的同时,还将有助于改善银行的总体财务状况。一是该工具在会计处理上被记为负债,可以享受税前利息抵扣的优惠,从而大幅降低发行成本,对净利润有正面影响;二是由于该工具不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因此不会降低全行的ROE水平;三是相比普通股融资的高成本,新型资本工具的融资成本平均可降低8至10个百分点。
4.研究新型资本工具发行条款,明确发行地点和发行规模等问题
为做到风险收益匹配,新型资本工具产品应通过情景假设和预测分析等方式,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具体发行条款不仅应符合监管标准,也要结合银行业的实际情况。
首先,新型资本工具的创设时机应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监管环境等外界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发行新型资本工具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投资者对新型资本工具的反应亦不同。在试点市场的选择上,建议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