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1 17:25: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角色游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园角色游戏

篇1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05-01

一、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是角色游戏的本质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角色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它在幼儿主题探究活动中经常得以应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产生的源泉,是游戏开展的基础,不管是幼儿园中的哪个年龄段的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与题也会越充实,越广泛 ,情节也越深入,甚至越具创造性。

二、角色游戏和其他游戏相比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活动,他们可以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情节,分配角色,制定游戏规则并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开展游戏,其次,它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顺利角色任务,还必须以物代物,如将玩偶当成自己的宝宝,实现当妈妈的愿望,再次它的内容主要反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环境所制约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冲动,来自于自己头脑中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它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

三、那么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呢?

1、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游戏中的表现获得指导信息《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的伙伴儿,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着。”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来自幼儿多方面信息,发现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偏差,特别需要突出表现,精彩瞬间,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倾听幼儿指导的准备工作提供基础,也是教师的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这两者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使教师能更好的介入幼儿的游戏。

2、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与幼儿的语言沟通,教师指导什么角色游戏的主要方式是语言的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环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

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教育,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实现心灵交流的教育艺术,是创作彼此新关系的动力。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兴致毫不勉强。努力的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而不是将教师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适当的言语,尽可能的蹲下来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兴趣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愿望。

3、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创造条件和建立游戏规则,环境是幼儿学习的“第三位老师”教师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是幼儿做好游戏的必备的空间条件,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游戏中应善用观察和聆听从幼儿作用于环境的生活中,敏锐的捕捉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调整和变换环境将游戏引向纵深。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美观、整洁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只有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充实新颖,否则游戏将变得枯燥无味,也不能持久,教师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特色的孩子生理特点,从安全角度出发,使每个玩具都发挥其作用,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四、教师除了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场地,时间和玩具外,还要在游戏之前进行必要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束缚幼儿而定,而是在保证卫生与安全前提下,让幼儿更自由,更充分的参加游戏,从而达到游戏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对教师产生依赖,甚至于反感。所以选择介入加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1、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时间

幼儿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遇到“认知结”因此,教师要注意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2、幼儿游戏中出现了不良因素的时候

幼儿的游戏中不良因素包括:出现危险、不安全因素、攻击、游戏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在游戏中幼儿出现争执、打闹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介入给以正确的引导。因为这是一种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不应提倡。

3、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介入指导

角色游戏的自主性与教育的目的性是一对矛盾。如果仅从游戏的角度考虑,让幼儿随心的玩,那么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孩子的东西,如果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用教育的角度束缚游戏,强迫幼儿学这学那,则会失去游戏本身的意义,所以指导角色游戏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又要离开教育于其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灵活的、机智介入游戏的能力。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进入进行指导游戏。但是盲目地介入会打断幼涸诮行指导游戏。但是盲目的介入打断幼儿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甚至于反感。所以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篇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植物离不开阳光。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角色游戏满足了幼儿模仿成人熟悉的周围生活的愿望,幼儿对此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于是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产生便成为一种必然。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热爱幼儿的观念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落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正确地认识到幼儿园角色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显得更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

1.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及交往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有模仿成人生活的愿望,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同时,他们还能从中了解人际间的关系、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和解决问题,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如:中班晴晴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幼儿园很少朋友,和孩子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我积极地引导她进入到角色游戏中,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扮演妈妈,让她做宝宝,开始时她还有些羞涩,慢慢地就进入了角色,和我有了一些简单的交流,再接下来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还会扮演妈妈。晚上回家后她要求爷爷奶奶和她扮演角色,指挥着爷爷奶奶干这干那。一段时间后,晴晴积极了,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们能自由、宽松、大胆地和人交流,相互切磋,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发展了语言技能。对认知的发展,家长们深有感触:中班子涵的奶奶说:“5岁的孩子到小超市买东西,会使用连加、连减算帐,真的很不错。”俊哲的妈妈看到孩子能够认识所需的药品,高兴地说:“这些能力是玩出来了。”儿童的计算、识字能力都不是老师灌装的,在游戏中他们明白买东西需要钱币,学会简单的计算,到医院当护士,在取药时能认识简单的字,他们有了学习内在动力,调动学习的内需,迅速地在游戏中运用。这是一个积极的自主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角色游戏中更好发挥指导作用的策略

许多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往往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包办代替,幼儿只能被动地进行游戏;二是放任自流,教师不注意加强引导,致使游戏教育作用难以发挥。因此,认真研究角色游戏中的主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积极当好游戏的指导者。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生活内容、丰富生活经验、拓展知识面。比如,新年快到了,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可他们也不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庆祝。这时,老师就是活动的引导者。我引导幼儿布置活动室,动手制作新年蛋糕、礼物。如新年主题会上,让爸爸妈妈给孩子们送礼物。孩子们也要给爸爸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点蜡烛、吃蛋糕,孩子们互相交换礼物,共跳新年快乐舞蹈等一系列有趣活动,丰富幼儿迎接新年的生活经验。节后在玩角色游戏时,他们“还想玩迎新年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将泡沫自制成蛋糕,用小竹棍粘上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作蜡烛,他们那么忘情、那么激动。可见教师的指导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积极指导幼儿做生活的有心人,游戏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2.细心当好游戏的观察者。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促进游戏的开展,另一方面在游戏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观察幼儿游戏状态,及时把握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行动、语言等动向。比如有一次,在玩“医院”的角色游戏时,幼儿扮演医生开刀,因为他们对开刀的过程缺乏了解,所以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我发现后,就针对性地告诉他们一些医学常识:医生给病人开刀之前要用酒精、棉花消毒,开刀时病人会出血,要打点滴;开刀后医生还要看病送药,等等。幼儿们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特别想知道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在以后的医院游戏中,他们自然地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做到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了解幼儿游戏中存在的困难并予以解决,掌握幼儿活动的进程并予以调节,以不断提高幼儿的角色行为能力。

3.巧妙当好游戏的扮演者。

引导角色扮演游戏有很多途径和手段,老师亲自参加游戏是一个好办法。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角色”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这一变化,灵活巧妙地扮演好各种角色,根据不同需要不同角度引导幼儿游戏。如玩“超市”这一主题时,我带孩子们参观游戏相关的场所,给予指导,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游戏开始时,我先扮演市场导购员引导“顾客”有秩序有礼貌地购买物品,在游戏过程中提供进行正确的引导,当游戏进入了成熟阶段。老师可以扮演普通的一员,不加干涉,做好游戏的后勤工作,让幼儿自由尽情地享受儿童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角色意思,提高游戏水平。

三、重视角色游戏结束后的评价

游戏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查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评价也是一个发挥游戏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角色游戏价评的方法有多种,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应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的发展上。

1.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以孩子们自己来说一说对本次游戏的感受,帮助幼儿对游戏的回忆。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引发幼儿自由讨论,自主得出结论,以促进幼儿下次更好地开展角色活动。

2.重视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教师的评价不是注重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即注重评议幼儿游戏过程中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每一个有创新的幼儿都给予肯定,而不是孩子做了多少工作,卖了多少数目等方面。

3.注重能力与品德并重。

在肯定幼儿独立创新意识的同时,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应重点评价幼儿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表扬那些有同情心,能热心帮助他人的幼儿,消除现实生活中种种消极因素对幼儿的不良影响,陶冶幼儿的心灵。

如何开展好幼儿的角色游戏主题活动,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看世界,并为此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实际幼儿游戏的需要,从而提高游戏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篇4

一、针对现象提出问题

角色游戏是指3~6岁幼儿在同一个游戏环境中,自由地选择伙伴、场地、主题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我园现开设9个班。一楼二楼走廊、转角场地宽敞,设有理发店、小医院、邮局、小超市、育婴坊等10个游戏区,适合幼儿园每个班级进行游戏。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师转变观念,大胆创设环境,相对开放地组织引导幼儿的游戏,建构了一套开展角色游戏的基本框架。但是纵观幼儿的游戏情况,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

现象1:在选择游戏角色。教师:“谁愿意到理发店当工作人员?”只有一两个幼儿举手。教师:“这么多人不想在理发店啊,那我们工作人员都不够了。可可你来当吧!”可可:“我已经当过了。”

存在问题(一):游戏角色固定化,幼儿缺失角色体验。由于在每次游戏活动中固定游戏角色的选择与分配的方法使幼儿对角色扮演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现象2:教师跟随依依来到理发店。前后5分钟左右游戏结束。游戏玩法:垫毛巾、洗头发、剪头发、烫头发。

存在问题(二):游戏过程模式化,幼儿游戏缺失自主想象。游戏开展流程反射出成人对游戏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和拓展。

现象3:一楼娃娃家,两个幼儿在切菜、煮菜,玩得不亦乐乎。另外三个幼儿在玩冰箱,他们不停地把玩具往冰箱里塞。大家无目的各玩各,没有交流。教师只在一旁不断提醒孩子:玩好后把东西整理好。

存在问题(三):游戏指导负效化,游戏质量停滞化。角色游戏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本体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是实现游戏的工具,价值: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教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不能推进游戏的深入发展。

二、优化组织还原自主

角色游戏组织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反思现阶段的游戏组织方式,以角色游戏本质为基本出发点,从游戏角色的优选、游戏规则的优设和游戏指导的优化三方面来开展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从而将游戏的自还给幼儿,让幼儿有充分的角色体验,并促使幼儿愉悦地进行自主游戏。

(一)多元化的游戏角色选择策略――让幼儿有充分的角色扮演体验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生活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满足了模仿成人的需求、体验了不同角色的活动。所以游戏过程中要给幼儿充分的角色体验。

1.优化措施

优化前:幼儿在游戏开始时往往为了争夺角色引起混乱,能力强的在一起发生争吵争当主角标识卡,能力强的和弱的在一起,强的总是担任主角,弱的总是当配角。幼儿角色选择单一。当自配角的幼儿参与游戏,没有角色标识,参加情境游戏的积极性低下。

优化后:针对角色选择单一的现象教师采用了多元化游戏角色选择策略,增强幼儿的角色体验,提高游戏的积极性。

2.优化效果:

(1)幼儿角色的选择从“单一”向“多样”转变

幼儿有机会选择所有开展的游戏区域,每次角色选择时幼儿都非常积极。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扮演的需求,充分体验扮演不同角色的快乐。

2.幼儿角色意识明确,有利于游戏拓展

优化后多种角色得到充分的体验,使得每位幼儿的角色身份更加明确。借助这些游戏选择策略,一方面方便幼儿识别游戏中同伴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对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深化游戏主题。

三、收获――提炼经验、深化研究

(一)优化组织态度的转变

1.承认幼儿主体

游戏是幼儿热爱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是幼儿创造的,我们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承认主体,保障主体。正如鲍布・哈格斯(BobHughes)所言,童年是一段要穿过陌生境地的旅途,儿童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而游戏是他们进行探索发现的工具,是其同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

2.尊重幼儿意愿

幼儿借游戏表达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还通过游戏与他人及环境建立关系,理解幼儿就是要理解他们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对主题内容、材料玩具、游戏伙伴、情节想象作出的选择都是应该被尊重、认可的。

(二)优化组织,自主性地把握

1.自由与规则的把控

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但是这个自由不是绝对的。一个人要成为游戏者,必须服从和遵守游戏规则。任何游戏都具有内在的规则性,没有规则也就无所谓游戏。例如,在游戏中角色游戏内在的规则:幼儿以游戏中的角色互动交流,认同材料假想和替代等;游戏的基本常规,如以音乐来提醒开始和结束、游戏中不能上下楼梯奔跑、游戏后收拾整理等。

2.无为与指导权衡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并且不对幼儿的游戏做价值判断。那是否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做出指导呢?秦元东在《关于游戏指导的理论思考》中提出并不能因为幼儿的游戏有他们内在的规则,而否定了教师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必要性。

(三)深入研究的方向

经过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优化组织的实践研究后,我们在角色游戏的组织中又获得了一些经验。教师对游戏有更深层次的本质理解,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如果在全园开放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联动?

2.如果以混龄状态下开放,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深入开展色游戏的实践研究,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5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合理的游戏材料及游戏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对游戏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创设逼真、舒适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热情

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因此,环境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1.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游戏主题,开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游戏是反映现实生活世界,所以游戏的主题需来源于现实生活,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为此,教师要丰富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内容。可以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带领幼儿走上社会、实地认识、亲身感受。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有意识地指引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车辆与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等,还可了解理发店、医院、超市、饭店、农贸市场,使幼儿熟悉每个地方不同的标志、工作人员不同的服饰、工作方式及服务流程,为开辟游戏提供前提条件。

1.2 与幼儿共同设计、创设氛围,让孩子成为游戏环境的主人。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游戏区角,用围合的方式合理的划分区角,可借助幼儿的桌椅、盒子等材料组成围合,突出游戏空间。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游戏符号名称,通过孩子的绘画、手工作品等来体现游戏主题。比如烧烤店的挂牌上可以让幼儿画一串串烤鸡腿、烤香肠等图片;医院的挂牌上画上十字标记、医生护士的人物形象;娃娃家画一幅一家亲的图片来展现。来源于孩子的图画符号更让孩子一目了然,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环境的主人。

2 提供形象、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确保游戏的有效开展

角色游戏材料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不仅可以大力激发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动机,还可以引起幼儿对角色游戏的行动和联想,从而实现角色游戏的目的。如烧烤店游戏中需要烤箱、烧烤的食品、调料等,娃娃家游戏中需要布置厨房、房间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些都是典型的角色游戏材料。因此,在材料的投放、功能的使用方面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游戏水平,充分灵活的运用材料、发挥材料的功能,促进游戏的有效开展。

2.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提供材料。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比如: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因而在提供材料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又如: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烧烤店”中,“厨师”先把材料放烤炉上烤一烤,还会用扇子扇风加速,让后再加点调料。娃娃家“妈妈”会“买菜”“洗菜”“切菜”“烧菜”等一系列环节。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

2.2 充分灵活的运用游戏材料,发挥材料的功能。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百宝箱就能发挥其功能,提供一些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比如,中班幼儿在开展“理发店”游戏时,“顾客”口渴要喝饮料,“服务员”到百宝箱找到瓶子和吸管为“顾客”提供服务。又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教师适时的指导、促进游戏水平的提升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不能任由幼儿无目的地游戏,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逼真地扮演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否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根据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导。

3.1 教师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取得发言权、管理权和评议权,以便指导游戏的开展,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如一个当理发师的小朋友离开了岗位到处乱跑,教师以顾客的身份到理发店,找回理发师并说:“理发师可不能到处乱跑,顾客来了要接待哦。”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担任卫生检查员,表扬点心店的卫生工作。教师还可以以顾客的身份来点心店用餐,提高“招待员”招待顾客的服务质量。总之,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到游戏中去,既可为幼儿增添游戏情趣,又能增进师生友谊,便于指导游戏和了解幼儿,促进游戏向深层次发展。

篇6

1.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1.1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1.2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淮南”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1.3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2.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篇7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游戏内容则充实新颖。在平时活动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现实生活,如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照相馆,请摄影师介绍照相的全过程,家长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去付钱,开发票,让摄影师给他们照全身的、有背景的、骑车的、跳舞的等各式各样的照片;参观冲洗照片的暗室和剪花边的工序,这样,幼儿在直接感知了照相馆的环境,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后,在玩“照相馆”的游戏时,无论是扮演摄像师、冲洗房的工作人员,还是顾客等角色都非常逼真,他们还会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把照相馆的活动内容表现出来。

教师还应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散步、劳动、图片资料、娱乐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扩大眼界,为开展角色游戏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提供必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补充启发游戏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可连柯也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因此,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往往是在玩具或其他游戏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动机,确定游戏主题的。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但他们的知识面窄、想象力差,他们的游戏题材常常是由看见的玩具引起的。如给他们布娃娃、被子和枕头,他们就会让娃娃睡觉,给他们碗和汤匙,他们就会喂娃娃吃饭,他们游戏内容较单一,他们只对角色的动作感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所以,小班投入的玩具种类要多,体积要大,颜色要艳,现成玩具要多。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可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玩具,启发幼儿自制玩具或使用代用品。如“针筒”:可用圆珠笔芯或筷子等代替。圆珠笔芯或筷子还可当作“温度计”等。这样,既可满足游戏的需要,还可促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的身份,活动内容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发展游戏情节。

角色是角色游戏的主体。幼儿对角色和角色活动最感兴趣,他们通过扮演角色来模仿成人的活动,实现自己的想象,得到最大的满足,并从中受到教育。

小班幼儿往往充当了角色,但不明确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应如何去做,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帮助。如一个幼儿抱着娃娃不知该怎么办,教师可走进问他:“你是娃娃的妈妈吗?”“娃娃肚子饿吗?”“娃娃要睡觉了吧?”这样就提醒幼儿去做饭,给娃娃喂饭,让娃娃在床上睡觉,充实了游戏活动的内容。

大中班的幼儿对扮演角色更有兴趣,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当什么角色,但不善于分配角色,教师可帮助幼儿采取自己报名、推选、轮换和协商的方式公正合理地分配角色。必要时,还可适当运用询问、建议等方式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现角色,如在玩“商店”游戏中,教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提醒幼儿“有没有卖衣服?”“请称一下,我付钱”或可以从商店经理的身份提醒幼儿,货物要排整齐,店面要打扫干净等。这样,既增加了游戏的情节,又不影响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效果会很好。

三、教师参与游戏,随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容易产生争当某个角色与争用新鲜玩具材料的纠纷,这时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幼儿更容易接受。在小班或开展一种新的游戏时,教师也可充当主角,以便能更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活动,以后就由幼儿当主要角色,教师只在关键时刻出场,适时调解角色之间的矛盾。有些幼儿对角色不熟悉,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教师要特别关心他们,可灵活运用打电话、做客人、当助手等方法,向他们提出建议或劝告。

有时游戏中也会出现意外的情节,引起一时的混乱,教师要认真思考,灵活巧妙地加以解决。如在一次玩“医院”游戏中,打针的“针筒”不见了,“护士”忙着到处找,“病人”等得不耐烦直叫唤。这时教师马上拿来一支铅笔说:“我这儿有支针筒,借给你们先用。”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轻松地解决了。

四、游戏的交流与评价,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篇8

(1)游戏环境独具风格。在创设游戏环境时,首先就考虑从环境风格上有所区别,让幼儿一看上去就产生耳目一新的新奇感,由此产生游戏交往的愿望。如有的班级选择了时尚风,以宣传海报为主打形式,向幼儿宣传自己班级中的游戏内容,吸引幼儿前来参与;有的班级则以运动风为主要风格,将运动项目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满足了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幼儿非常喜欢;有的班级以地方风为特色,有的班级以江南民俗风为特点,以江南特有的蓝印花布布置整个环境,优雅恬静,将幼儿带入一个独特的游戏场所……因为各班创设了截然不同的游戏环境,激发了幼儿串联的兴趣与愿望。

(2)游戏内容各具特色。要在游戏的种类上有所区别,幼儿才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同时,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幼儿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有的班级以购物休闲为主,开设了“美乐琪自助餐厅”“大润发超级乐购”“天使宝贝影楼”等区域;有的开设了与健体游乐相关的小舞台、健身中心、智慧棋社等内容;有的班级开设了“宠物一条街”“美食一条龙”游戏活动;有的班级则以开设了“茶艺吧”“印染坊”“童学馆”“江南人家”等内容……风格迥异、内容独特的游戏环境,吸引着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使游戏常开常新,幼儿乐此不疲。

二、深入拓展游戏内涵,遵循基本原则

(1)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印。幼儿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内容只有与生活接轨,才可以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因此,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要非常注重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如幼儿都有定期体检的经验,因此,他们提出要开设看病的医院时,特别提出了要有一个进行“体检”的地方,有的班级中就特别开设了“儿童体检中心”游戏。

(2)与社会时尚元素相牵。现在幼儿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认识到的世界都可能在游戏中得到体现。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融入了时代性的元素。如某班的“茶艺吧”中,增加了品尝新茶的环节,则与春天时候新茶上市这一社会特征相吻合。

(3)与幼儿发展需要相融。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游戏设置的关键点所在。经过小中班的培养,大班幼儿已经有了照顾他人的能力与需要,“宠物一条街”的开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与宠物亲密接触,表达自己对弱小动物的关爱情感,这对培养幼儿富有爱的品质非常重要。同时,许多幼儿都有在家圈养小宠物的经验,或者是渴望养一只小宠物的愿望,这一游戏的设立既可以满足幼儿对现实生活经验在游戏中的延伸,也能够满足部分幼儿在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更能得到幼儿的喜爱。

(4)与主题教学活动相随。我园实施主题性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对某一类知识经验进行较为全面地学习,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进一步学习、模仿、探究的愿望。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与幼儿共同将这些内容纳入角色游戏中,既可以满足幼儿学习、表现的机会,又可以让角色游戏的内涵不断变化,常玩常新。如某班的“茶艺吧”中是主题“三月江南”中科学活动“认识茶叶”活动的延伸,根据茶叶制作的过程,在整个游戏中创设了从炒茶、制茶、灌茶到品茶等游戏环节,幼儿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深受他们的喜爱。

三、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细化串联情节

串联式角色游戏与传统型的角色游戏的最大不同在于幼儿这一游戏主体的流动性,在开展串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在流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商讨调整策略来解决问题,并逐渐使游戏串联更加可行。

问题列举:班级游戏材料流动到别的班级后怎么归还?

解决策略:发现问题后,教师组织与幼儿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有的幼儿有在家帮爷爷奶奶卖废品的经验,就提出开个“废品收购站”,但这些物品并不是废品,还可以再利用,叫这个名字不太妥当。最后,大家为这个游戏起了个名字,叫作“货物中转站”,每个班级中都把几个牛奶盒子连在一起,分别标上班级的名称,制作成一个既轻巧又便于搬运的储物箱,放在“货物中转站”中,同时又增加了一个“送货员”的角色,幼儿在串联游戏中买了哪个班级的游戏材料,走到任何一个班级都可以放在“货物中转站”中相应班级的盒子中,当货物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时,“送货员”会摆出“送货中”的牌子,将物品送回相应的班级,极好地解决了各个班级游戏材料紊乱的现象。

篇9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总有偶况,需要教师在游戏中仔细品味,抓住机会,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案例1】在玩“照相馆”游戏时,“经理”在招揽客人时,听到一幼儿说:“一个人相照没意思,我不想照。我还是留着钱去吃东西!”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与负责照相(画像)的摄影师商量,在单人照3元的基础上,推出“合照”项目,价格按人计数,每多增加一人,多收取一元钱。 “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

【评价策略】在评价的时候我请照相馆的“经理”把这件事与大家分享,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关注。这件本来只是一个游戏中的偶发事件,经过评价成了大家的事。美食坊的小朋友说:“我们也可以推出两人、三人套餐!”,超市的孩子说:“我们要买一送一”。显然,抓住游戏中的偶发事件作为评价的切入点,评价的内容更多指向了如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不足,放大有益于游戏发展的闪光点,促进幼儿丰富游戏的主题、角色和情节,达到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的目的。

二、品味幼儿的游戏需要,让评价成为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纽带

重视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品味和思考孩子的真实需要、困难和情绪体验,并以此作为游戏评价的依据,以满足孩子的游戏发展需要,推进游戏的发展。

【案例2】角色游戏“美味烧烤”刚开始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玩“美味烧烤”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游戏时总是重复烤豆干、香肠、肉串等类似的活动,游戏活动状况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评价策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游戏评价时,开展关于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再玩“美味烧烤”游戏的讨论!一幼儿说:“烧烤店里总是卖烤豆干、烤香肠,一点都没意思。”老师:“那烧烤店里除了这些东西以外还可以卖些什么呢!”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烤花菜、茄子!”“还可以卖饮料”老师:“那我们的烧烤店里没有这些东西怎么办?”有人建议说:“可以让加工坊的工作人员来做啊,做好后再卖到‘美味烧烤’就好了。”还有人说“加工坊”的人太少了,做得慢,不如我们自己来做吧。”……最后,大家决定先由集体做一些烤菜原料,其他的可由加工坊加工,以实现区域联动游戏。

根据孩子们的讨论,教师及时提供海绵纸,笔、剪刀、蜡笔等材料,引导幼儿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自己动手制作菜肴,既满足了顾客,也充分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品味幼儿的游戏表现,让评价成为改善幼儿游戏行为的推手

【案例3】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两辆“出租车”应运而生,在由谁当司机的问题上,孩子们都踊跃自荐,尤以一向以“调皮捣蛋”著称的庆庆最为积极。考虑到庆庆的个性,最终在老师的暗示下,通过举手表决由比较安静、内向的诚诚和志志来做司机。在竞争中“落选”的庆庆显然有些失落,但很快他就快速跑到出租车旁,一会儿擦车,一会儿帮助乘客拉车门一会儿和司机交流路况,忙得不亦乐乎。

【评价策略】我通过观察发现庆庆的这一系列行为其实已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游戏进展。,其实,调皮孩子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正常参与游戏活动。关注到这一点,在评价活动时,我把庆庆在游戏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点,引导孩子们讨论“庆庆的游戏行为是否合适?如何避免?” 起初,孩子们纷纷指责庆庆影响了司机的工作。我及时引导孩子们讨论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应该制定‘如何玩好游戏’的规则”上。而庆庆也在小伙伴们的讨论中意识到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开始主动反思,加入到了游戏规则的制定中。

角色游戏评价是集中问题、交流经验、整理总结的过程,教师只有在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仔细品味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才能对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

四、品味幼儿的游戏困惑,让评价成为解决幼儿游戏问题的阶梯

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还比较粗浅,所以有时无法现场解决所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而游戏结束的评价环节正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好机会,把从孩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抛回到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孩子不仅不觉得有负担,还可以在大家争论的基础上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评价环节时留下一个“尾巴”,使孩子们集思广益,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品味幼儿的个性,让评价成为改善幼儿游戏行为的支点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33-01

一、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独特意义

1、什么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教师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2、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

3、角色扮演的意义还在于使儿童体验成年社会,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角色游戏的不断丰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角色游戏使幼儿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最基本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在理论上,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被认为是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社会性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和观点的采择能力、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同伴友谊等有着影响。

5、角色游戏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珍惜工作人员的劳动和尊重老人等,都有助于幼儿懂得分享互惠,利他助人、相互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交往能力存在问题

1、游戏的持久性差,需要成人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2、角色扮演意识不强。

3、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时不能独立解决。

三、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

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让幼儿有交往的可能。

(1)从幼儿心目中喜欢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如“司机”、“警察”、“理发师”。幼儿喜欢的人物,都非常乐意模仿,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职责也了解得相对要多一些,容易在幼儿中间引起共鸣。

(2)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才有游戏的激情。

(3)从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入手选择主题,如“超市”、“图书馆”。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去尝试学习,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准则,初步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1)对于能力差、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把他们分到和能力强的人一组,让他们相互感染,提高游戏兴趣,同时鼓励这类幼儿树立起信心,做游戏的主人,参与游戏的改进。

(2)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有带动力的幼儿,可以让幼儿担任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参与分配角色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其他幼儿起到调控和示范的作用。

(3)对于易与他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有交往愿望但缺乏交往技能的孩子,则主要教给他们交往策略,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会融入群体生活,和他人友好共处。

3、为幼儿提供不同层面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有交往的媒体。

(1)整套的塑料厨具、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成品玩具。购买的这些成品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角色游戏玩起来必然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才能正常运作。

(2)以物代物,妙用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收集起来摆放在活动区,再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可妙作他用,丰富游戏内容。

(3)幼儿参与制作并大胆尝试游戏材料新的组合方法。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情绪会格外高涨,游戏效果自然就好。利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进行组合,幼儿想象的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相应增多。

4、引导幼儿解决交往之间的矛盾。

解决角色交往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它要求矛盾双方共同协商,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幼儿学习交往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把解决矛盾的机会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使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