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0 07:04: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1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23―01

“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化修正陋习,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事业是“树爱”的事业

“爱”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育人的动力之源。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但“丑小鸭”更需要阳光,为此,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执教的过程中,把一份“爱”传递给孩子,让这份“爱”去创造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二、教育事业是“树德”的典范

师德的重要性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任务。

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要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情感、意志和信念,去塑造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为此,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更要做给学生看。“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篇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篇3

高校的教育主体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其教育水平以及人才培养会受到地域、经济、校园环境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决定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主要是处在一线的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不仅仅要传授于知识给学生,更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老师就是他们在步入职场前的榜样之一,因此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所拥有的职业素养就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只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深刻而全面的反思,加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寻求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方法、新途径,才肩负的起培养新一代社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本文将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自身两方面展开讨论,并结合自身经历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行简单的论述。

1. 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整体的教育有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行为规范不仅对学生智、体、美等其他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学生作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决定了学校的声誉、教学质量、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领域的学生聚集到一个大家庭中,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情感,拥有各自的家庭和生活,未来的一切将会由他们来创建,这些重担其实都压在了老师身上,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爱护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逐渐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教师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从事着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推动社会前进的特殊劳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首先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其次把教育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教师所具有的良好道德修养去教育、引领、并影响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思想和环境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中学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处世态度会在大学时期逐步转变,价值观同样也是随着人的成长而变化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影响、教育。

在我所任教的职业院校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起着更突出的引导性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对不太理想,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用特殊的情感对待他们,使那些本应可以考入本科的学生尽快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拾信心,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还应引导那些原本就缺乏自信的同学逐步建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重新对自己有一个好的定位。“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那就是要从品德言行举止做起,育人同样也应该从这方面培养,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从这里做起。在工作中,学生会因我课堂活跃的气氛而精神焕发,会因课上的休闲互动而对枯燥的理论课程产生兴趣,会因为我对他们的仁慈和关爱改变他们原来不好的言行举止,这些表现都令我感到很自豪。其实将心比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若以真心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给教师,可见,教师的职业修养决定着学生的一切。

2. 教师自身方面

爱岗位。作为一名在岗教师,首要应该做到的是爱岗位,做一个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职业无分好坏,任何工作无论贵贱大小都值得尊敬。教师这一职业在整个领域里也常常被人分为三六九等,我国高校分为重点院校、普通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等,显而易见职业院校在教育领域是处于低位,因而常常被普通人认为职业学院的学生都是高考失利的,老师都是在其他院校不受欢迎的,因此就造成现今很多职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缺乏奋斗的动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和自豪感,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并没有特色之处。现如今,我想做的并不是安于现状,我有梦想,我想将我的梦想与我的学生分享,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在职业学院也一样出彩,学会更多的技能,进而服务社会大众。

篇4

首先,教育事业是“树爱”的事业。“爱”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育人的动力之源。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这样才能在执教中,把一份“爱”传输给孩子,让这份“爱”去创造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其次,教育事业是“树德”的典范。师德的重要性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私奉献、变革创新,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

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要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情感、意志和信念,去塑造自己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而且更要做给学生看。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篇5

中图分类号:D648

经过九年苦读的莘莘学子,终于迈入了大学的生活,展开了人生旅途的崭新的一页。刚刚迈入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充满了对将来人生的希望和憧憬,一切都是那么具有诱惑力,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的孩子,高校教师更是学生人生路上十字路口的指明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道德修养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1·高校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的学习。

教师道德有其深远性,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它要求教师凭着自己的职业良心,尽可能地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有更高的水准,教师要把培养五爱、四有新人等精神贯穿于教师道德的各个方面。

2·高校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的学习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在对学生进行施教时,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同时改正缺点。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着教师在道德上要为人师表,做人之楷模。教师在教学和为人处事中要时时紧记自己的行为,以教师行为规范为准则。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起到应起的作用,完成教师应完成的职责。因此,为人师表是古今中外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

1.教师道德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获得了崇高威信。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师德、师能的建设。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自己威信,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2·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使施教过程能够顺利进行。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时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而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设计者。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并注意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

3·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可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丰厚的薪金,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确实难以从教师职业中得到,但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在社会中能否得到承认、实现和满足,重要的是看自己对社会尽职责的程度和贡献大小,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种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它平凡艰苦,不涉名利、两袖清风、默默奉献。所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谨求实,急社会所急,想学生所想,确实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明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切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是很难做到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担负着“振兴教育希望”的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成为广大教师行动的指南。

篇6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新型教育类型,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学术型、研究型特点,高职教育更应被称为应用型、实践型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就业在高职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职业教育特别注重产学结合,这是由其培养目标决定的,所以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产学结合:第三,高职教育更具职业针对性,这是和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相一致的,即针对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针对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针对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门技术理论和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第四,培养模式不同,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现在非常流行的“零距离”培养模式,以及引起广泛重视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等等,这些明显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更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教师的特殊性

1.高职教师的来源与构成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有: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社会、科研单位和企业;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重点建设基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选留。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2.高职教师对职业相关技能要求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是服务社会的基本高等教育,因此高职教师都有服务社会的基本任务,高职教师应更重视职业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主要体现在:第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从这点看来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技能的;第二,高职教师要有强烈的产学结合意识,多联系企业,多下企业,到企业生产一线去,指导学生参与顶岗实习,了解岗位和行业需求,从而帮助课堂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的制定,指导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三,高职教师要重视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建设原则决定了其的重要性,实训教学课程有岗位针对性强、对社会需求反应快、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的特点,因此应当予以重视;第四,高职教师更加重视职业指导、就业指导,高职教育始终应该把毕业生的就业放在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作为首要任务完成,因此,高职教师应更加重视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

三、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我们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既要注重揭示它与以往教师职业道德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又要根据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基本内容,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教师从根本上把握其本质,并更自觉地将其内化。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有:

1.爱岗敬业,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是指教师热爱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原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2.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全面遵守《中国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发扬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反对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

3.以身立教,教书育人。教师的理想、信念、行为、个性等具有榜样示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在各个方面体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风范: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授业解惑,注重“传道”于学生。

4.热爱学生,师生平等。热爱学生,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转变角色意识,明确教师不是教学中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关系,要相互尊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善于接受新事物并加以创新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以敏锐的视觉感知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更新,保证不与时代的发展脱节。

6.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教育工作的显著特点是个体劳动和群体效益的有效结合。学生的成长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教育合力。教师之间要团结一致,精诚合作: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做到取长补短。

7.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文化。在多元文化充斥交融的今天,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精华,将之融入当代师德建设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培养既富含传统道德品质又具备当今时代特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毕万利,李玉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层次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7,9.

[4]范云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的认识[J].时代教育,2008,2.

篇7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在与学生日常相处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众所周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就是教师,近年来,许多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因为社会环境、价值观和理想的改变,把自己的科研项目,等有利于自身职位和学校地位的提升作为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更有教师收受学生和家长贿赂,戴有色眼镜区分对待学生这样让诸多教师同仁所不齿的做法,这种本末倒置的所为就是因为现在众多的教师缺乏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从而让教师这个神圣而广荣的职业蒙上了太多暗淡的灰色。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是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热爱学生永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只有把自己脚下那三尺讲台作为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时刻铭记于心,才能做到真正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了所有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等等,才能在教学中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功。不仅在课上有限时间中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在课下走到学生中间去,关爱每一位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用自己的学识和人生阅历帮助他们,做一名合格的“筑梦人”。

二、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作为一名传到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要有面对未来人生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尤其是面对刚刚从高考中释放,正在从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和人生经验的大学生们,他们之中有些是顺利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又或许因为种种原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无知。这时候,站在他们面前的教师,就成为了他们最容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我们教师在讲台上任何一个细小的看法和表达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映射,造成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范,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三、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的结合

要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能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应该将这些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中。也许每一个教师的人格脾性是由之前累积而来,有人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易于感染他人的人格魅力,更加适合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但是在职业生涯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觉悟就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了,都是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师岗位和社会实践中长期、逐步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作为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论知识,更应当把这些认知用于日常的指导行动中,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学工作,并且要以理论知识为准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比对、检查和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快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四、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授知识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学生走进校园,坐在课堂里,就是要学习知识,武装自己,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应该具有“举一反三”的本领,将有限的知识扩充到最大化,尽可能的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用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武装自己,以精湛的教学手段为武器,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始至终的认真对待学习,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有众多的比喻和象征,如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下最光荣的职业等等。而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言传身教,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学生和未来以他们为主力的社会,所以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做一位真正可以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而真正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我们需要日积月累,始终对教师保持高度的热爱,始终铭记教师的职业操守,一直努力奋斗。

作者:冯冰 赵昆 胡爽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篇8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79-02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奉献

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奉献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职业道德。由于教育劳动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一般行业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对待教师职见应该有敬业献身的精神。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要不辞劳苦、辛勤耕耘,时时刻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识大体,顾大局,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育劳动的真实写照。

二、教师对待教育对象要有创新的爱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的播撒者,真正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说,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广大教师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

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要有创新的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等等。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爱。这种爱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从严治学。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地斥责。而是把热爱与严格要束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三、教师要与同事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育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生又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时时刻刻都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的合作精神或协作精神,是当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师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群体之一,同时教师对于全社会的智力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是社会生产的加速器和推进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在当今社会,教师个人的学识和水平都是有限的,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的团队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目前,基础教育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普遍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气氛。有些教师由于对竞争机制、竞争观念的不正确理解,导致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学会合作共处,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做到尊重他人,包括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要学会合作共处,非常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倡导在法律范围内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的首创精神和提高教育效率的积极性,又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教师集体、充满合作友谊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个体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还要注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等沟通、和谐共处,调动各方面的教育积极性。

四、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利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人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利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

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屮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辛苦,“时间加汗水”是不同能达到目的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之学生更为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专业的技能。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五、教师对待生命健康要做到身心和谐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和愉悦的情感,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教师走近儿童的心灵的切入点就是进行感情投入,就是教师的爱。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与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人格转化成了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的确,要塑造高尚的人格、唤醒热爱生活的心灵、培养健全而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身心和谐的个体。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6-37.

[2]胡琦.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机制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27-29.

篇9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造就新型人才的特殊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长—成熟—成人—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真正甘心成为学生“通向科学高峰的人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尊重学生的能力和意见,赞赏学生的长处和努力。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帮助学生促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对自我认识上,要学会审视自己的课堂行为,审视自己的课堂情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情感表现。

二、树立服务意识,让“上帝”满意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服务,而且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服务。正如很多民办学校提出:“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务,让上帝满意。”如果教师能够想到自己是在服务,想过自己教过的孩子是否每一个都满意,每一个孩子是否都能发展,那么你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断内化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形象,恪守职业道德。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因为我们缺乏服务意识。

三、倡导用爱心去锤炼师魂

“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良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师德的核心。”试想,在到处充斥着威胁、恐吓、偏见的环境里又如何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情感呢?作为教师,我们要长期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而不能做那种布置了任务,分配了工作就置身事外的老师。我们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尽量引导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只要他们真正出现困难时,就要及时为其排忧解难,以保证他们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的坚持,全心全意的关注,这是何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这是怎样崇高的职业道德!所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师爱的具体体现,这是塑造教师形象、锤炼师魂的最终归宿。“以人为本”,充分地关爱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是严防师德沦丧的必备利器。

四、倾听教师心声,提高教育投入

教师一样是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需要关爱,他们的心声一样需要倾听。目前不少报刊报道教师职业之辛苦,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教师从早晨七点多到晚上十点多都得工作,其压力之大实在苦不堪言。“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直以来都是对教师清苦形象的写照。具有高尚的人格,多讲奉献,少讲索取,这是一个人民教师具有的人格魅力,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然而,我认为在我们大谈师德建设,大谈奉献的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关爱我们的教师也是当务之急,这是搞好师德建设的物质基础所在。做“经师”难,做“人师”更难,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更是难上加难。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打造新世纪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师表形象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希望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打造一支无愧于新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篇10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此后培养“四有”公民即被作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写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之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正是在小平同和中央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望集中概括起来,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这种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过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论思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于是产生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命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气质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论从外在意义,还是从内在意义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过程。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如下: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教师明确地认识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 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能有效地杜绝现在教学风气的腐败现象,认清现代教育的职责。

学习、认识自己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明确提出过“笃信好学,宁死善道。”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渐渐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提升自己。

向实践学习

我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孟子也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性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质。教师在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后,才能更加体会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行为,才能懂得品质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相关文章:

1.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