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02:47: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关系礼仪,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商务交往与公共关系之二??善于表达。商务礼仪是一种形式美,交换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形式表达一定的内容,内容借助于形式来表现。对人家好,不善于表达或表达不好都不行,表达要注意环境、氛围、历史文化等因素。
双排座轿车那个座位是上座。标准答案上座不止一个,专业说法是客人坐在哪,哪里就是上座。吃饭、乘车都是这样。社交场合不同上座位置不同,主人亲自开车时附驾驶位子是上座;二人同时座车,关系密切的坐在前面;专职司机或出租车时,附驾驶的位置的后面座位是上座,这时付驾驶位置是随员座,要人座vip,安保座,司机后面的座。
管理三段论法:一是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二是按照你写下来的去做;三是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你对人家好要让人家知道,这是商务交往中的一个要求,
下面和同志们讨论一下男士西装的问题,穿西装怎样体现身份,从商务礼仪讲是一个高端的问题。穿西装专业的问题,从专业上讲“三个三”:即三个要点,三色原则,含义是全身的的颜色限制在三种颜色之内,三种颜色指的是三大色系;三一定律,是讲身上三个部位:鞋子、腰带和公文包。这三个地方要是一个颜色,一般以黑色为主;三大禁忌,穿西装不要出洋相,第一个禁忌是商标必须要拆掉,第二个禁忌袜子的问题,袜子色彩、质地,正式场合不穿尼龙丝袜,不穿白色的袜子,袜子的颜色要以与鞋子的颜色一致或其他深色的袜子为佳,第三个禁忌领带打法出现问题,主要是质地和颜色的要求。穿非职业装和短袖装不打领带,穿夹克不打领带。领带的时尚打法:一是有个窝,这叫“男人的酒窝”。第二种打法打领带不用领带夹,用领带夹的一是vlp或者是穿职业装,因为在他们的领带加上有职业标识,一看就知道他是哪方神圣,男人不打领带夹,风一吹是很酷的。第三种打法是领带的长度,领带的箭头以在皮带扣的上沿为宜。
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三形式规范。第一、讲不讲规矩,是企业员工素质的体现;第二、是企业管理是否完善的标志;有了规矩不讲规矩,说明企业没有规矩,比如作为一个企业,在办公时间不能大声讲话,不能穿带有铁掌的皮鞋,打电话也不能旁若无人。讲形式规范就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和提升企业形象。商务场合通电话时谁先挂断电话?地位高者先挂。客户先挂。上级机关先挂。同等的主叫者先挂。
职场着装六不准,第一过分杂乱,制服不是制服,便装不象便装,非得穿出点毛病来。第二过分鲜艳(三色要求),第三不能过分暴露,女同志不能超低空,影响办公秩序;第四过分透视,里面穿的东西别人一目了然,这不是时尚,是没有修养;第五过分短小;第六过分紧身,女同志较多,公司在交往中尤其不允许。讲不讲规矩就是企业的形象问题。
商务礼仪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规范性。规范者标准也。是标准化要求。商务礼仪的规范是一个舆论约束,与法律约束不同,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吃自助餐??多次少取,几次都可以)。(喝咖啡时调匙的使用)。替别人介绍的先后顺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工作中是平等的,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理论上讲叫做客人有优先了解权,这是客人致上的体现。
二、区分对象,因人而异。就是对象性,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引导者和客人的顺序,客人认识路时,领导和客人走在前面,不认识路时你要在左前方引导)。宴请客人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便宴优先考虑的应该是菜肴的安排。要问对方不吃什么,有什么忌讳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惯,我们必须尊重民族习惯。西方人有六不吃,1、不吃动物内脏;2、不吃动物的头和脚;3、不吃宠物,尤其是猫和狗;4、不能吃珍稀动物;5、不吃淡水鱼,淡水鱼有土腥味;6、不吃无磷无鳍的鱼;蛇、膳等。除了民族禁忌之外,还要注意宗教禁忌,比如穆斯林禁忌动物的血。佛教禁忌荤腥,韭菜等。不同的对象要安排不同的内容,洋的要安排土的,土的要安排洋的。商务上讲叫吃特色、吃文化、吃环境。
三、技巧性。如何问客人喝饮料。要问封闭式的问题。总经理和董事长在台上的标准位置怎样排列?三项基本原则,前面的人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右的确定是有技巧的,左侧高于右侧,是官方活动和政务礼仪是这样的,左右的确定,是当事人之间的位置来讲的,与别人没有关系。是传统做法。涉外交往和商务交往是讲国际惯例的,国际惯例正好相反,右高左低。
商务礼仪在应用操作中的分寸和层次。商务礼仪的层次,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高标准,是高端要求,比如着装的三色原则,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不是很容易,唇彩合指甲的颜色应是一致的,唇彩要和衬衫的颜色一致,化妆品的品牌也要一致,香型也要一致。有所不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比如前面讲的“几不”
商务礼仪的适用范围,从理论的层面上讲,一是初次交往要讲究商务礼仪。到一个企业看企业的管理要看三个要点。三个要点:一没有噪音;二着装规范与否;自己都整不利索,怎么能把公司整利索?三是距离有度,尤其是男女之间不能太近,商务礼仪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常规距离有四:1、私人距离,小于半米;2、常规距离,(交际距离)半米---到一米半之间;3、礼仪距离(尊重的距离),对长辈,对领导,一米半到三米之间,拉开距离维护尊严,4、公共距离(叫有距离的距离)3米半或3米半以上的距离。
二是公务交往,就是代表公司,代表企业时,是要讲礼仪的,公务交往讲礼仪作用有二,1、和交往对象划清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是同学、朋友也要称呼李总,王经理等,以便划清利害关系;2、维护企业形象。个体代表企业,下列场合商务礼仪最值得注意,1、庆典;2、仪式;3、商务会议,记者招待会,会、博览会,4、商务活动,商务谈判,第一要讲着装,第二谈判策略,报价的时机,第三讲座次;5、迎送。
三是涉外交往。比如握手,商务上讲握手只拥右手。赠送礼品,不可以送给国人,尤其是欧美人。总之要尊重对象的风俗习惯。
二、高职《公共关系》实训课公关礼仪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礼仪指从事公关活动的社会组织及成员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应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的总称。教会礼仪,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知礼、懂礼、用礼是《公共关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关礼仪教学的内容如下:
1.形态礼仪
形态是人体态与表情的综合表现,是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作为公关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动作和表情等。如立姿:男子应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感。女子站立则要讲究挺直、舒展。
2.服饰礼仪
作为公关人员服饰礼仪的基本要求,一要整洁大方。服饰必须整齐、清洁、端庄、大方。二是整体和谐。公关人员必须从整体上体现和谐一致,做到适体、入时、从俗。三是展示个性。追求个性美成为一种趋势,注意尽量不与同伴服饰相同,也不能反差太大,在款式、色调、质地等方面尽量与客人和领导的服饰协调。
3.交往礼仪
握手礼是最通行、最常用的交往礼仪,可以表达多重复杂的情感,其基本精神是以简单的身体接触表达坦诚和信任。握手礼仪的顺序遵循“尊者决定”原则,即根据双方的地位、年龄、性别等来确定顺序。在为他人介绍时应以“尊者居后”为原则,即先向职位高者介绍职位低的人的信息,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公关人员在接触新朋友时进行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介绍时必须掌握技巧。名片介绍中递名片时应双手,且目光正视对方。接名片时也用双手,点头表谢意,并认真看名片信息。
4.接待礼仪
第一,活动筹备阶段要熟知来宾的基本信息和活动计划。第二,在活动报到时,按照预先设计的日程表,安排人员接站。第三,在来宾到时,按事先决定程序接待,应根据来宾的具体情况选择拥抱、握手、招呼等方式招待,并进行相互介绍。第四,来宾到目的地后,先安排到住处安顿行李、休息,并约定下次活动的时间安排。第五,在活动进行中公关人员负责介绍、引领,并遵循“主左客右”的原则,以“请”的手势引领客人前进。落座礼仪要注意“以右为尊” 、“对门为大”、“以前为上”等原则。
三、高职《公共关系》实训模拟设计思路、方法及要点
1.设计思路及方法
《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实训模块,是在假设的各种活动场景下,使公关人员熟练运用参与活动时应掌握的礼仪内容。分组进行,每位成员担任不同角色,通过训练,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采取情景模拟法,即模拟公共关系人员在不同场景中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2.高职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实训模拟内容及要点
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的主要内容包括见面场景、自我介绍场景、见面会场景、馈赠礼品以及接待探访等模拟训练内容。如今,礼仪已是社交的重要工具,是体现文化内涵的名片。公关礼仪实训模拟应注重以下两点。
从微观的角度,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过程中,要注重礼仪程序各个细节内容,一个动作、表情都能营造不同的氛围,传达不同的意思,尤其对于受礼方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接下来持续性的各种事务关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礼仪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得有任何发挥的程序展演。首先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此基础上遵从角色的规范体系,在深刻体会礼仪程序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发挥。比如在见面场景、自我介绍场景及见面会场景的模拟中应该注重细节,包括语言技巧、手势、表情等。同时,在这些场景中氛围比较轻松,不用拘于固定的程序,在理解角色规范及礼仪概要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发挥。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应具备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更高、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本身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实践教学环节产生了浓厚兴趣。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学生发展,这就要求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真实情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法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之一,可以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角色扮演法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情境模拟,要求学生扮演指定行为角色,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其行为技能最有效的一种培训方法。
角色扮演理论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米德的角色理论
米德通过对自我研究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扮演他人角色发展起来的,是他人对自己看法的总和,是各种角色的总和,代表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场合,人们所扮演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们根据社会环境变化,适当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际互动中实现的。这就是米德最初的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的角色理论体现在现代教学中,就是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模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自己所扮演角色与平时学生角色的不同,从而调整其行为,在与其他学生扮演的角色之间实现互动,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在观察学习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环境,如社会文化关系、榜样等客观条件,只要控制这些条件,就可促使儿童的社会行为向社会预期方向发展。他在实践中证明,在观察学习中,人们不用什么奖励或强化,甚至也不需参加社会实践,只要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就可学到新的行为。这种替代强化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包括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即观察榜样的行为和行为结果以及理解自己如何运用这种行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与演示,以及视频资料的学习来观察、模仿他人,并在角色扮演法中运用之前自己观察到的行为,从而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与技巧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角色扮演法是在课堂教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实训需要,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此情境下的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事指定活动,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应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适宜情景设计,教学内容的可情境化程度越高,应用角色扮演法的效果也就越好。《公关与礼仪》课程因其可操作性很强,因而其教学内容的可情境化程度相对而言也较高。因此,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步骤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过分局限于教材,可选择与学生学习、求职及将来工作相关话题,以引起学生学习与角色扮演的欲望。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都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法,比如,西装与套裙礼仪、行见面礼、握手礼仪、介绍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接待礼仪、餐饮礼仪、乘车礼仪等都可以在事先设计的情境下进行角色模拟,让学生掌握基本礼仪知识与规范。求职礼仪的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事先熟悉求职与面试礼仪的方方面面,提前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为将来真正的求职打好基础。公关危机处理、公关专题活动开展部分也可运用角色扮演法,在实践训练中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以交际礼仪的综合应用为例,说明运用角色扮演法的步骤:
1.准备阶段:教师设定主题及提供素材。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演出内容是交际礼仪的综合应用:营销公关部经理携同员工到机场迎接客人,并告知学生将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可以向学生提供演出情境的书面材料(类似剧本的形式)及评价表格,让学生有所准备。
2.设计情境,选择角色扮演者。学生根据素材(即设计的情境)对扮演的角色进行详细了解。在本次活动中,需要3个角色扮演者,一个扮演本公司营销公关部经理A,一个扮演本公司营销公关部普通员工C(兼职司机),一个扮演对方公司营销公关部经理B。笔者将所教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8组(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每组6人,先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派3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通过小组推荐、抽签或依据个人意愿等方式确定。为了确保不“冷场”,每组选派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各项事宜。教师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但教师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和仲裁者。
3.布置场地。以学生为主,教师协助布置场地,并可选择和运用简单的道具,以增强角色的真实感。在本次活动中,有的小组自备了机场迎接客人用的纸板,上面标有客人的姓名、职务和单位。
4.分组表演。班级同学按照分组,以自己的角色上台表演,每组规定在10分钟之内完成任务,同时给其余旁观的同学分配观察任务,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同时要求每个参加者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体验角色在这种场景中的感受。在表演中,教师要注意调控表演进程,提示应特别观察的内容即各项接待礼仪规范。
5.讨论与评价。在讨论时,参与表演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所扮演角色的认识,自己表演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其他角色的看法;旁观同学谈一谈对整场表演或对某个细节的观感,以及自己从中领悟和学习到的东西。教师在讨论时应启发学生将表演与现实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效果
在《公关与礼仪》课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
1.课堂气氛活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不但在个人礼仪、交际礼仪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实践”和训练,而且由于模拟情境的真实性与形象性,所有参与表演或旁观的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扮演角色的意义是使自己更加重视公关技巧与礼仪规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理论联系实训,学生印象深刻。角色扮演法把礼仪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表演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育变成既要动口又要动脑与动手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印象深刻,更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知识与技巧技能,提前锻炼了适应社会的交际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角色扮演法要求表演者不但要熟悉所学理论知识,还要正确把握礼仪技巧规范,理解角色的表演任务,并通过自身语言、表情和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运用角色扮演法,有助于学生克服羞涩与胆怯,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表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角色扮演法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法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
首先,针对授课内容,教师要提供一个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剧本(模拟情境),剧本内容要具有实用性,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其次,任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与反馈。教师的语言与形体表达能力不但要很强,还要平时不间断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与形体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反馈,不要让表演仅仅成为一种形式,避免让学生产生“走过场”的感觉。
第三,角色扮演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倾向于教师讲、学生听,而角色扮演法是在模拟场景中由学生扮演角色,来学习交际礼仪的规范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转变进行指导。
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和困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总之,角色扮演法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学习方法,使他们尽快提高交际礼仪的实际应用能力,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踏入社会做好礼仪方面的充分准备。
四、角色扮演法的影响因素与实践体会
1.教师因素。角色扮演法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礼仪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情境设计能力和协调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公关与礼仪》的教学计划和课内实训指导书确定好角色扮演法所需要的情境。情境设计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可以由专业教师根据礼仪知识点去收集相应案例,经过加工处理而成的情境设计;二是可以在学生学完相应知识点后由学生团队设计相应的礼仪应用案例;三是可以播放录像资料,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点评。情境设计必须具有实用性与适当性,最好要与学生的求职和将来工作有关,要让学生感觉到表演对他们而言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其次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作出示范讲解,必要时可以参与表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实训效果,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是分析点评,点评是礼仪实训中的关键所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演学生可以从点评中(不管是教师的还是旁观学生的)发现不足,点评也促使旁观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观看与倾听,并积极思考。这样对整体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学习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笔者主要根据收集到的礼仪案例,经过加工处理而成为情境设计案例或通过播放录像资料,让学生以旁观者身份进行点评。今后教学中,笔者计划鼓励学生去设计相应的礼仪应用案例来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因素。学生应具备一定礼仪理论知识,熟悉礼仪基本技巧与规范。此外,学生还应有较强参与意识以及潜心钻研精神,学生要想扮演好不同角色,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去细细体味和琢磨情境材料和角色特征。角色扮演法的主角是学生,要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法的模拟演出中,经常是以团队方式进行。可以是学生自愿组建团队,也可以是教师随机组建团队。要真正掌握礼仪的理论与技巧,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要求学生事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实训质量与效果。
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笔者的做法是让班级干部(比如班长或学习委员)来安排小组成员,因为他们对班级同学更加熟悉,给他们提出要求: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负责人,并且每组男女同学搭配,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学设施设备因素。教师开展《公关与礼仪》角色扮演法教学,必须具备一定场所和设备。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礼仪实训室,实训室里具备相应道具和设备等。如果没有相应实训室也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但要求桌椅能够自由组合为好。除了对实训场所和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的特殊要求外,最好能够有摄像器材等设备,这样可以将角色扮演的情境拍摄下来,以便事后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表现,发现不足,找出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礼仪应用能力。
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笔者争取课堂上一定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借用自己的数码相机和学生的手机(尤其是像素较高的)拍摄学生角色扮演的情境,以备观看和讨论时使用。
总而言之,目前的《公关与礼仪》教学,迫切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录像教学法、演示法、情境设计法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实施教学改革中,角色扮演法作为情境设计法的一种,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公关与礼仪》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系福特基金会项目组――“能动性、参与创新性学习与多元智力开发:民办学生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嫔荣.“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表演中学[J].百度网.http:///
【关键词】公共关系基础;教学;医高专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作为医高专院校中的管理学科与医学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殊专业,就业方向为药店营业员、医药公司采购员、保管员、医药企业销售员,企业需求非常大。其中大部分同学未来从事营销工作,也有部分学生走向医药企业的管理岗位。公共关系基础作为管理学类的一门课程,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核心理论是:如何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双向沟通,从而与公众建立合作、支持的良好关系。公关活动能够带动营销活动,公关意识能促进营销工作,公共关系活动还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公共关系基础的知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未来在医药企业的相关岗位中,开拓事业,把握发展机遇。然而,在医高专院校中,非医学课程如公共关系基础常常会被认为是副科而不被学生重视,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但事实却证明公共关系基础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扭转医高专院校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几年的授课基础上,针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总结了一些公共关系基础课程的教学心得。
1外塑形象,内修涵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公共关系基础课程中,核心理念是树立良好形象从而获得公众的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就是公众,要想得到公众的支持,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第一,外在形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礼仪,不穿奇装异服,要穿符合教师年龄、气质、场合的衣着,这不仅是体现教师的为人师表,也是体现公关礼仪的基本要求,向学生们言传身教公关知识。第二,内在涵养。教师必须要有内在涵养,如专业技能强,能够引领学生,亲和力好和包容度广,能够与学生真诚相待,并且善于沟通。外貌礼仪需要授课教师多加重视,内在涵养则需要积累和修炼。
学生作为教师的公众,授课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学生中存在首因效应和移情效应等心理定势,学生会因为喜爱一个老师而喜欢他所讲授的课程,也可能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他所讲授的课程,这被称为移情效应,要想充分利用这个移情效应,就要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从而带动学生喜爱该门课程。而通常学生受到首因效应的心理定势影响,对于老师的评价常常仅凭第一印象。因此,为了有效利用好学生的首因效应,构建与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公共关系基础的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堂课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学生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更要求第一堂课的设计是创新、生动、有趣的,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来设计教学,为学生规划专业发展,使之树立自信。当然教师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第一堂课,也要贯穿于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2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构建学生喜爱的课堂
现代教学中提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因此要想课堂有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挖掘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2.1案例分析法,浅入深处,生动形象公共关系基础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即借助公关案例,采用交互式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深出浅入地引出活动规律,从而提炼理论知识,同时又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形象生动地促使学生达到知行意合一。由于授课学生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使用上,尽可能地寻找医药相关的案例,使得学生更有代入感,由于跟专业相关,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公关策划中,策划公关时机这个知识点,为能够生动形象地阐述策划公关时机的关键之所在,引入了“浙江震元堂药店为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策划了在腊八节熬制特制腊八粥免费发放给市民的活动”的案例,使学生更通俗易懂理解公关时机的策划中,理解利用特殊时间如节假日来策划公关活动的具体内涵,案例的使用比枯燥的讲授更能够使学生接受和识记。同时,学生今后工作中还可以借鉴这些经典案例当中的公关理念和策划方法。
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必须完成各种有助于领导管理,决策的工作与事务,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秘书
工作是一个外向性的岗位,秘书人员必须在各社会组织的公务行为中广泛地接触各色人等,处理各种关系,安排
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都含有礼仪的内容或直接就是一项礼仪活动,如迎送客人,宴请等等.因此,作为领导的浦助
者,秘书与其他职能人员不同,他必须代领导处理各种交往接待事宜,礼仪内容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全过程,它在秘
书的全部工作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秘书人员的其他工作结成了特殊的关系)
秘书礼仪工作的意义
(一)礼仪是秘书工作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
从秘书_L作产生那天起,"礼仪’,便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礼仪的内容和方式有了巨大
的变化,秘书人员礼仪素质和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要求也有了相应变化,但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
仪工作从未离秘书工作而去.
秘书工作起源于奴隶社会,当时的史官可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执掌的工作内容极其宽泛,其
中的重要职责便是负责主持祭祀婚冠大礼—这是典型的礼仪内容.到了战国时期,《周礼》详备地记载了周朝
史官的职务和分工,这使我们了解到"史官"的工作内容与"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今天看去,将史官定为"秘
书人员’一或"从事秘书性质工作的辅助人员"是较合适的,而礼仪则是秘书工作的当然内容.
为了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并处理事务,秘书承担了与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打交道的任务,这个任务中的一切
安排打点是礼仪工作的主要内容."礼"的起源,也与原始社会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分不开.秘书以执掌祭祀
来为领导权威的决策行为和国家重大活动作准备,作铺垫,作为行动的参考系数.领导权威无论是表示"顺天承
运",还是具体紧张的日理万机,在当时,总缺不了这种形式的辅助,因为这种形式对领导权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
理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可见,礼仪原是秘书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秘书工作对领导负责,技术水平高,工作质量好,办事效率快固
然是秘书人员的重要素质体现,但礼仪行为的得当,职业形象的得体,也是领导决策获得成功的有效因素.秘书
的形象会影响客人或员工是否接受你们的要求或想法,通过秘书的态度,姿势,仪表,谈吐给对方留下重要的印
象,甚至是关键的印象.饱满的精神,真诚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本身也就是秘书人员素质高,业务精
的体现.一般说来,领导之所以选聘秘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礼仪的需要,在礼仪的层面上开展工作,从而辅助领
导进行决策活动.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刚性的,强硬的,在具体执行中不容许有任何伸缩,而秘书的礼仪却是柔性
的,弹性的,它可以缓冲决策的压力,调节决策带来的紧张,沟通因决策而产生的误解隔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
礼仪总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因此礼仪对秘书工作具特殊意义.
(二)礼仪是秘书公关的辅助手段
利用宣传和传播的手段,使一个社会组织和它的公众相互了解和适应,这便是公共关系的任务.秘书工作起
着信息的汇总和传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树立组织及秘书本人在各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和信誉,是秘书公关的主要内容,在公共关系中,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礼仪,应努力发挥礼仪的优势来为公关
服务.礼仪可以调节感情,关系,这与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to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公关
的对象具有不同层次,但无论是什么群体或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不能撇开礼仪搞公关.拙于策划会使
公关实务失败,而疏于礼仪同样不能使精良的策划得以完满体现.可以说,公关是礼仪最适用领域,对礼仪的领
悟,把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公关实务的操办水平.同时,公关作为一种以传播手段来协调组织与公众
之间关系的行为,不假以礼仪,也不能实现传播的双向信息传递.而由于公关活动中公众始终是变化着的,不定
的,问题形成时有公众对象,问题一旦消失,这层意义上的公众也随之消失,所以,礼仪总在各种公众对象中以新
鲜的,积极的感觉体现,极大地帮助了公共关系的实施.公关对象的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顾客关
系,媒介关系,股东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1l等,要适应这不同的关系,依靠顺意公众,转化逆意公
众,争取边缘公众,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这绝对少不了礼仪.
公共关系的另一实务活动就是将社会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并把公众的信息反馈给社会组织的决策层,秘
书要做好辅助决策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传播沟通有多种形式,
然而人际传播还是最基本的,没有人际传播,便是大众传播也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人际传播,无论是通过仪表服
饰,语言,举止等媒介进行,还是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书面性媒介进行,都离不开礼仪表现,可以说,礼仪是传播
的重要媒介.礼仪在公关实践中塑造着组织的形象,创造着组织的信誉.它可以帮助体现一个组织的坦诚热情,
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可以承载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真诚的礼仪表现,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争取支持的公关目的.
所以,礼仪在秘书的公关行为中具有关键意义.
,礼仪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一)秘书礼仪与秘书辅助领导
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领导是其中之一.
领导是决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威,这使领导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领导又因作为一种机构的代
表,权力的象征,需要在行事时有相关礼仪的配衬.秘书的岗位,紧贴领导,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由秘书安排各
种礼仪事项,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礼仪是秘书的常务工作,在辅助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礼仪程序作妥
善安排,使领导在具体的活动中既体面又掌握主动,是秘书工作者办事能力的反映.如A企业的经理与B企业
的经理在n企业晤面,秘书在事先将有关时间,地点 通知对方,并认真打扫好会客室,安排好茶水和午餐,准备好
相关文件材料,精神饱满,态度从容地迎接s企业的经理并将之向n企业经理介绍,使会晤在以秘书为主营造的
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开始也许会给整个晤面的结果带来影响.礼仪的周到,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双方开
诚布公,容易促使事情成功或好转.在某些重要场合,领导需有些象征性的行为,如剪彩,奠基等,秘书必然要在
事先作好准备,将必要的工具装饰好,地点选定并完满考虑到在象征完成后领导的合理退场.这种礼仪性
的安排,虽属工作中较琐碎一面,却不可不做,而且事虽小却影响大,为领导个人,为企业都塑造了形象.当然,秘
书只隐在这些体面的礼仪背后,秘书工作的特性之一是潜隐性.即使秘书人员代领导前去慰问,拜望某人时,起
的也只是礼仪象征的作用,是代领导行事而不是以秘书本人身份行事.即使秘书的良好态度和典雅举止吸引了
客人,客人仍a先记着的是"某公司有个好秘书",而不是"某秘书在某公司".所以,礼仪工作做好了,是在很大的
程度上提高了领导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领导的威信.至于平时的文书往来,其中涉及到的文书礼仪,包括礼仪性
的内容和礼仪套话更是秘书为领导服务.辅助领导决策的一个常规工作,秘书必定要掌握这些知识,并要能娴熟
地运用,以使自己更好地尽到秘书的责任.
(二)秘书是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
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一一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
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关系,对秘书工
作总体效益的提高大有帮助.
首先,秘书与领导形成了紧密的固定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在最初接触磨合的过程中都会小心
翼翼,而一且觉得不称心会立刻撒手.反之,一旦发现配合默契,便越发珍惜和依赖这种关系.从理论上说来,领
导与秘书的关系越紧密,就越富有工作创造力,但在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关系紧密了,有时也就结成了一种同盟,
可能反而有碍甚至破坏企业或国家的利益.因此,规范领导与秘书的关系,除各种原则制度的保障之外,礼仪自
古就有的"别异"作用,仍有现实意义.礼仪可以帮秘书工作者把准自己的地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播越,不轻
浮.尊重领导权威,尊重领导意见,按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礼仪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
其次,作为管理层中的中介部门,秘书还要与各职能部门和外部世界联系沟通,良好的礼仪在沟通中有助于
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由于身处领导近旁,会使其他人对秘书有特殊看法,秘书人员这时除了以诚相见之外别无
他法.以诚相见不仅是感情的真挚,也包括礼仪的周到.如尊重对方的地位,理解对方的处境,同情对方的闲难,
赞赏对方的成就.通过这些取得对方的信任.
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礼仪又是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得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品质,这是许多社会
组织重视礼仪工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成功的谈判与合作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大局出发,从长
远出发,或可以做到买卖不成友情在,或可以用原则和礼仪击退交往中的不正常行为.
(三)秘书礼仪与秘书自身提高
礼仪是社会的规范,秘书礼仪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牛L仪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可以提高秘
书工作者个人修养,还可由此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由于工作特点,秘书人员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单位内部起联系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本单位的窗el和代
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的.首先,秘书人员的个人礼仪应讲究.他是在一个"外向’性的
岗位上,与多种对象打交道,如果不修边幅,不注重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来访者或被访者的情绪并影响办公室同
事的情绪.所以许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衣着,饰物,化妆品都有规定.这种规定,当然不是针对某个秘书人员个
人,而是针对秘书这个岗位的.此外秘书工作者的礼仪知识,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对在不同情况下的礼仪要求
应有较多较完善的掌握.要在礼仪活动中分清主次,内外,把握各种分寸,分量,要对各国,各地,各民族,各宗教
的文化风俗礼仪习惯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尤其在21世纪,人类进人了一个新纪元,对许多客观事物
的理解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保护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礼仪行为也必须跟这种认识
结合起来.倘在给外宾送礼时,把动物毛皮当作贵重礼品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酒宴上的山珍海味,也有许多
不该成为餐餐之徒的腹中之物.礼仪活动中若缺乏这种现代意识,是会使整个礼仪水平都大打折扣的.可见,礼
仪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远不是懂外语,会电脑,人漂亮就能够胜任礼仪工作的.它的文化内涵十分精探并总
是与时俱进的,秘书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礼仪场合游刃有余.
秘书礼仪说大也大—它在秘书的全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小又小—它总是琐碎地体现在细
枝末节上,研究这个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与世界交往,与国际接
轨,迎接新一轮国际挑战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利益;分析
公共利益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具有“公共”含义,另一方面具有“利益”含义。不仅是指具有社会利益性的相关情境系统,还所指政治方面的内容。在下文中对公共利益的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
1.公共利益构成
1.1社会利益分享性的公共利益从社会资源角度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析,社会公共利益面向社会共同体的内部不确定性,制定组织中的人所享用的资源与条件。换言之,基于公共利益的资源以及条件享资格比较开放,这些资源与条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与社会共同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分享性[1]。
1.2组织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为组织内部共同体成员提供资源与条件,这些共同体内的资源与条件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对资源享受人群具有一定的限制,仅限于组织内部的成员享用,并且对于组织外部的人员具有不一定的排斥性。这些资源与条件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组织分享性[2]。
2.公共利益的特殊属性分析
第一,社会成员性。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对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公共利益所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从利益范围上对其进行分析,公共管理中公共利与一般背景下的利益含义存在着很大差别。其中,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是社会大多数人自身利益,而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则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以公共利益认定角度对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在民主制度中,公共管理以全体民众为主体,公共利益的实现通过民众、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以及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认定来实现。从公共利益落实角度进行分析,公共利益是进行公共选择的环节中,依照现代政治参与理论基础,政府部门是代议民主制中,公共管理的直接主体,而公共管理中的参与主体是非政府公共组织[3]。第二,分享机会的无差异性。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涉及的领域较多,辐射的范围也较广,因此为了保证公共利益的有效落实就需要保证其开放性,也就是说一旦确定某种利益为公共利益,那么其对任何人都应该是开放的,即所有人都有权利享受这一利益。以社区健身器材为例,其本身就是一种在公共开放空间而设置公共设施,来到这一社区的人都可以进行身体锻炼,社区的公共器材具有一定的分享性。在不同的社区公共利益共享中,不存在相同的利益份额,为了缓解不同领域的公共利益差异性性,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1)保持资源分配的均衡性;2)依法收费。当公共利益过于丰厚,将会出现资源利用拥挤现象,因此将采取该种类型的措施,实现资源的公平利用[4]。第三,分享方式的双重性。双重性是指,公共利益一方面具有自愿享受的一部分,也有被动享受的一部分,有的公共利益在主观上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但是却不得不在法律的约束下,使得人们被迫接受。该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非自愿分享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政治公务等方面。例如,在社区管理者选举中,某个参选者以比较微弱的优势当选,选举过程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当有人对选举的结果产生怀疑时,也不能说当选者违背了社区公共利益。对于当选者来说,选举结果是一种被迫分享行为。
3.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
3.1不以需求者数量作为唯一标准很多学者认为,当人们对一项事物的赞同者比较多,那么该项事物就能够构成公共利益内容,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由于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大家一致需求的容易使得人们快速达成共识。当人们对公共产品产生分歧时,这种公共产品就不能称为公共利益。该种观点实际是以对待一项公共事务的赞同人数为衡量标准,道理简单明了,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求者的数量只能代表对公共利益趋向,但是却不是公共利益的位移认定标准。被大多数人赞同的利益,无疑是一种具有分享性的公共利益。此外,还有两种形式也能够反应出公共利益。第一,不需大多数人认同,而是需要少部分人认同的社会公共利益,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共享性。第二,虽然能够获得少部分人的赞同,但是却能够使得所有人受益,虽然在该种模式中,能够使得大部分人被动受益,但是其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分享性。由此可见,需求者数目的多少不能被视为衡量公共利益的标准。而能够决定公共利益的其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分享性[5]。
3.2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传统观念下,公共利益只是局限于国家政治层面上,在地方政府以及更小层面上不存在着利益普及。其实不然,公共利益的社会性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社会”既能够表现在国家政治层面上,也能够普及在社区中。由此可见,公共利益中的资源与共享条件,并无范畴等级之分,一方面能够对小层面的利益进行维护,另一方面也能够与更高层面的利益保持一致性。公共利益中存在着的多种层面利益并存的现象,而如何处理好社会共享公共利益中的利益博弈问题,是避免利益冲突的关键。从横向的公共利益构成上进行分析,其具有政治性、社会性以及经济等多种形式。人们对公共利益中的利益分割开来看,忽视了多个领域中的公共利益存在。公共利益并非单一层面利益,而是具有多元化利益共享。
3.3并不一定完全体现真、善、美公共利益主要分为抽象公共利益和具体公共利益,其中抽象的公共利益主要集中在价值层面、理念层面。例如,在抽象层面上的政府行为指导,实质是一种政府行为边界的判断依据。而具体的公共利益与抽象的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共产品、社会公共服务等层面上。抽象的公共利益是一种理想化的利益规划,代表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而具体的公共利益,在目标上可能出现很多偏差,不一定能够代表着真、善、美。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动态性,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对公共利益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民众对公共利益的适应,因此存在着动态性。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公共利益构成进行分析,论证了公共利益的特殊属性,并提出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首先需求者数量不作为衡量公共利益的唯一标准,公共利益其次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最后公共利益并不一定完全体现真、善、美。
参考文献:
[1]陈庆云,鄞益奋.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05:36-39.
[2]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J].中国行政管理,2005,07:17-20.
[3]吴庆.公共选择还是利益分析———两种公共管理研究途径的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24-130.
(一)会议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会议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产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平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的产物。会议显示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存在。会议总是在大于一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的会议,这两个人也是一种小型组织。没有不开会的组织或部门,一个组织或部门不召开会议,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存在价值。会议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开会很少是一对一的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群体沟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可以通过E-mail、多媒体等种种形式进行沟通,但是,群体沟通,即会议这种方式,是任何其它沟通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直观,这种方式最符合人类原本的沟通习惯。会议在中国还有象征意义。我国召开的一些会议,其形式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实质上意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符号,表明一种态度,所以我们就有层层开会以示重视的现象。
(二)会议又具有哪些作用
开展有效的沟通。会议是一种多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有效沟通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传达信息。通过会议可以向员工通报一些决定及新决策,也就是说向员工传达来自上级或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监督员工、协调矛盾。许多公共组织的常规会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检查员工对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同时,借助会议这种“集合”的、“面对面”的形式,来有效协调上下级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三)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
资源共享。利用开会汇集资源,以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开发创意。开发创意的会议目的突出反映在广告公司、媒体公司中。通过举行会议,形成新的构思,并且论证新构思,使其具有可行性。激励士气。年初或年底的会议通常具有这一目的性。这种会议是为了使公共组织上下团结一心,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巩固领导地位。领导为了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经常会召开一些上下协调会议,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地位。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消灭一件东西,就要学会和它和平相处。既然我们离不开会议,就必须对它们进行研究,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会议的效率。可见,会议管理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会议管理的一般规律
会议管理有哪些规律呢?先从效率不高的会议开始说起,经学者研究。所以要提高开会效率,必须在上述七个方面明确或者提高。具体而言,要提高效率,需要在下列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一)会议的时间安排规范
1、上午8-9点之间,正是员工从家到组织或者部门,准备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员工,心绪尚且混乱,还需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试图在这一时间段举行会议、试图让员工响应会议提议或进行业务分析,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是不现实的。2、上午9-10点之间,员工已经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在这个时间段最适合进行一对一的会谈,同样也是进行业务会谈的最佳时机。3、上午10-12点或下午1-3点之间,最适合调动员工集思广益。大家利用头脑风暴,不断想出新点子、新方法。当然,员工需要午休的时间除外。4、下午3-5点之间,最好不要安排会议。这个时段的员工开始进入一天当中的倦怠期,人人希望马上回家,在这个时段举行会议往往会事倍功半。5、根据心理学和一般的常识而言,人的注意力最长不超过45分钟,所以与会者发言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整个会议不要超过90分钟,因为会议需要超过90分钟的,一定要中间安排休息。这也是符合人的生理需要。但是,这种中间休息要考虑卫生间的容量,如果容量不够,则要压缩时间,防止出现会场内外人们川流不息、影响会议气氛的现象。
(二)会议规范
会议规范是指大家达成共识的会议守则。会议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条款:1、所有与会者将每周工作安排时间表交给会议安排人,以找出最适宜所有参会人的开会时间。2、超过1小时的会议应有书面通知、议程表及相关资料。3、所有与会者都要准备在会上发言。4、准时开始,准时结束。5、各业务单位负责人对决议能否达成负直接责任。6、所有与会者应知道维护别人的尊严,不在会中羞辱别人,这条规则最重要,需特别注意。7、意见不同是好事,议论才能面面俱到,甚至有人扮“黑脸”。8、会议结束2-3天后,所有与会者应拿到会议记录。9、所有与会者应承担起对会议质量进行反馈的职责。10、必要时请第三方监控,以保证会议质量。
(三)固定的会议流程规范
中图分类号:TE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138-01
当下国内的石化管道安装工程管理方面,还是主要依靠经验和一些相对陈旧的理论,想要结合成有效的系统可以说是比较的困难的。对于管道安装技术进步来说,必然的会有对于新的施工环境各项基本因素的组合,从而达到对整个安装工程管理的推动。因此,在对于石化管道工程安装管理的讨论中,也是必然的需要去从其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剖,从而做到能够实现有效的提高目的。
1 石化管道安装概论
1.1 石化管道安装工艺的概念
石化管道本身是使用石化工艺的输送管道,由于输送介质比较特别而且种类复杂,同一般的管道安装会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一般而言工程期间较短但是工程复杂程度则是比较的大,所以留出一定的作为预备的规范方式来保证应急是有必要的。因而规划方面必然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特定的设计,也必然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特殊情况。
1.2 石化管道安装工艺的特点
首先在目的上因为使用石化工艺的原因,在材料方面一般的需要对于其防止特定化学反应和维持长期的稳定效果有特殊的要求;其次在于焊接的部分由于所处地方以及所输送的介质的问题,因而需要更加进一步的注意安装工程的严密性和材料的严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管道安装的工程中也逐渐的加入了信息控制的技术成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石化管道安装的技术性。相对而言也需要注意材料的特点,保证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的正确性。
2 石化管道安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2.1 选择材料和事先勘察的问题
在材料选择方面,往往在对于考察不够仔细、资料收集也不够明确的情况下迫于工期的压力仓促而行,甚至不分状况的使用同样的材料来进行时间的节约。而实际上由于石化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根据不同的具体地表和地下情况来进行有区别的设计的,必然不可能不加考察的进行泛用,比如说硬化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就有一定的运用差异。而且这些材料甚至可能出现和环境因素的化学反应,导致产生问题,故而也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对于实际情况做出足够的收集考察,然后确定。
2.2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2.2.1 谨慎的选择路径并避开一些不利因素
由于管道本身需要耐腐蚀和方便保养,因此在进行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谨慎的选择路径和避开一些不利因素。同样的,由于管道铺设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控制条件就是焊接的过程,这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属于管道的弱点所在,所以需要在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保证焊接工作的完善性。可以确定清晰的分工和有效的统筹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太多的区别,但也要根据情况的具体差异对于分工方向保持一定的灵活处理。
2.2.2 加强热处理和密闭处理
针对焊接过程自然不是焊接工序结束了就可以的,也需要在结束之后加强热处理和密闭处理等相关程序进行,才能够保证看起来已经基本结束的管道不出现致命的缺陷。通过有效的处理和检测能够保证管道本身的安全使用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其在使用效果方面避免寿命削减状况。
2.3 管道保养和设备维护的问题
管道并非仅仅安装完毕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保养问题来保持能够持续性的运转。之所以选用化工管道来代替普通金属材料管道安装,就是由于其本身有更加耐腐蚀和持久性强的原因,因而针对保养工作也是必然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的,需要根据化工材料本身的不同以及环境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的维护方式,并且保持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意外状况。而的确在现实中出现过安装完工之后没有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从而导致管道使用寿命下降,甚至于出现危险的情况。毕竟不断地受到侵蚀之下,必然需要进一步的养护和保护,并且保证在安装完毕之初不留下隐患,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3 石化管道安装的改善
3.1 管道设置方面
3.1.1 保证资料收集的全面性
在进行设置选择的时候,就必须对于地点和路线做出比较优化的分析,保证用比较小的工程量来达到相应的效果,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地下因素对于管道的阻碍和腐蚀作用。因此,在图示的设计也就需要保证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并且通过对于资料作全面的解读,来保证准备工作所获得的信息能够正确的使用。
3.1.2 材料选择和精密仪器
在材料选择和精密仪器的配置方面,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通过对仪器设备的检查,并且保证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之后,就可以在设计图纸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3.2 管道安装控制方面
在安装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焊接缝隙的处理,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通过预留预埋的方式,来保证在特定的区段的安全设定,注重安装过程的严密性,必须通过无损检验等方式来检测和除去管道中可能残留的残渣和污痕,并且通过对于管道焊接缝隙的标记检查和责任追究方式,使得责任落实以及对于操作者的监督方式得以实现。
焊接的过程需要有较好的分工负责,工人应当针对自己能力可以负责的部分进行操作,而不是过于宽泛的规定责任设置和分工,通过良好的分工合作设定,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
3.3 管道的维护方面
维护方面也是管道正常发挥作用的一大问题所在,因此在进行安装架设的过程中,就必须的做好防水和真空设计的工作,从而减少正常的水流和空气腐蚀,并且进一步的通过定期检查和维修的制度,保证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另外,针对可能在维护问题上发生的偷工减料行为,也需要在责任制度上给予严格的责任处分,在维护保养工作上,是不能留有空隙的。日常的维护也可以说是和之前的检查制度一样,需要有专门的设置,并且能够对于相应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来保证整体工程的效果。
4 结 语
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以来,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公立医院,社会要求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增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至关重要。
1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含
1.1学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识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如何定义,学术界存在许多争论。①雷海潮(2012)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居民,人人都有获得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及其受益程度大小[1]。②李玲(2010)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医院的行为和目标与政府意志相一致,进而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2]。③周金玲(2008)认为,公益性即公共利益的范围,公立医院的改革要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保证市场不愿提供但又涉及国民利益的医疗服务的提供[3]。
1.2从公共物品的视角认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明确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是认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前提。我们一般认为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因为公立医院由政府出资建立,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公共性。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增加一个人的享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享用,也不能通过价格手段将他人排除在使用范围外。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再加上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种资源必然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竞争;当卫生服务供不应求时,医疗费用自然会上涨,将那些购买力不足的人群排除在医院之外。所以,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并不一定是纯粹的公共物品。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公共性的程度划分,一般可以分为3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属于接近于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属于接近于私人物品的准公共物品;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具有公共性,属于私人物品[4]。因此,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并不完全是准公共物品,而是一种混合物品。混合物品是指具有较大范围正外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毋庸置疑一般是拥有较大的正外部性,而某些私人物品也可以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医疗卫生服务是非常典型的具有较大范围正外部性的物品,能减少疾病,给群众带来健康,造福整个社会,而这正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之体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是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正外部性,人们在消费其医疗卫生服务时,不仅使自己受益,间接也使其他人受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1.3公益性与公共性的区别
公益性与公共性,两个看起来很相似的概念,其实有很大区别。有些人认为提供公益物品是政府的责任,这是把公共物品的外延扩大化了。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同时公共物品也具有公益性,因为公共物品能给社会带来较大范围的正外部性,这是公共物品的特征,但不能因此得出具有公益性的物品就是公共物品,因为有些私人物品也具有公益性,比如营利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也能为社会健康作贡献,它具有公益性但不具有公共性。所以,政府的责任是提供公共物品,而具有公益性的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
2当前公立医院公益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卫生改革是随着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的,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原本由政府负责的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政府对公立医院主要采取“减预算、放权、让利、搞活”的改革政策,从全额拨款变成差额拨款,允许其创收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在市场化的潮流中,公立医院逐利的倾向愈来愈明显,公益性逐渐弱化。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虽然新医改的实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都在增长,“看病贵”呼声强烈,新医改并未有效地控制病人医药费用的增长[5]。2.1.2诱导需求现象趋重。诱导需求是指,在卫生服务市场中,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由医生确定。由于医生的收入直接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相关,医生就可能在患者缺乏知识的情况下,向患者推荐非必要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主体,理应带头做好规范诊疗的工作,但现实却是公立医院在服务环节做文章,利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开大处方、多做检查、延长住院时间等,这些行为不仅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而且损害了医生在患者心中的形象。2.1.3逐利行为增加。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理论上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而应该追求社会利益,但表1显示,公立医院的收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且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医院作为市场主体,也同其他市场组织那样,具有“经济人”的特征,相较于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更倾向于追求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由于公立医院内部的员工绩效考核主要是一种经济激励,即医务人员的收入直接与其创收能力相联系,这种考核机制实际上强化了医务人员的逐利动机,从而可能会导致公立医院的一些不合理的逐利行为。此外,公立医院并未实行财务公开,所得利润用在何处,是否用于分红,我们也无从得知。
2.2原因分析
2.2.1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及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认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直接并最大程度地导致了公益性的弱化;而患者认为公益性弱化的首要原因是政府缺乏监管,其次是公立医院过度追求利益,而政府的投入不是主要原因[6]。政府对于卫生行业的财政支出是逐年扩大的,然而由于卫生费用也在不断上涨,政府的财政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比重增长较缓慢。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政府卫生财政支出总财政占支出的比例虽然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缓慢且比例较低不足10%,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低。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较国际水平偏低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存在"医疗保险税费”之差,如果是同口径的对比,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2.5%左右,高于希腊、瑞士等发达国家[7]。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公立医院医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医疗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然而,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体制下,公立医院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将政府的财政投入视作应得的补助而非成本。所以,政府的财政投入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8]。因此,虽然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确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的原因之一,但将其放到罪魁祸首的地位却并不合理。新医改实施了8年,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但大众却没有明显地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政府财政投入的结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政府的财政投入没有或较少地用在服务范围最广泛,最能体现公益性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上。2.2.2公立医院逐利问题。人们对于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多持否定态度。公立医院从性质上讲属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代表不可以盈利,而是所得利润应该用于弥补组织正常运营之需,不能用于分红。因此,公立医院是可以合理地、适当地逐利的,政府应该遏制的是公立医院不合理的逐利行为。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卫生务可以分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疗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疟疾等),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环境的监督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和预防免疫等,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但投入回报期相对较长、收益较差的服务。这类服务公共性最强,效益最差,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依照规范诊疗程序诊断、治疗急慢性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以适当地市场化,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服务可以完全市场化。由于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是有限的,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合理逐利,用其他医疗项目的收入来弥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生产所需的成本。笔者认为对于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合理的逐利行为,如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或者引进高尖端的设备和技术来降低医院成本,或设立一些盈利性的项目,如VIP病房,这些项目的收入可以用来弥补效益不好的科室单位,合理的逐利行为应当被鼓励;而恶性的逐利行为,比如忽悠患者购买额外服务、开大处方、滥用药等行为则是需要遏制的。
3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建议
3.1加大政府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的健康的水平,人人都能享有,是最能体现卫生产品和服务公共性的领域,有非常强的正外部性。政府应该着重加强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如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的投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对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的投入,如今年上市HPV疫苗,国家可以纳入医保中;加强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测的投入。
3.2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具有引导和监督非营利组织的功能。政府应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立医院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逐利行为做好界定和区分,对于不合理的、恶性的、损害患者利益的逐利行为,应当加以严厉的惩罚;②将营利性项目和非营利性项目分开来管理,营利性性项目要按国家规定缴税,而非营利性项目可以享受税收优惠;③鼓励公立医院合理的逐利,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雷海潮.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概念与加强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10-12.
[2]李玲,陈秋霖,张维,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5):7-11.
[3]周金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解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7):3-5.
[4]沈晓.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若干误区[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9):7-9.
[5]刘斐,史健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2(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