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物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1 14:54: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科物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科物理论文

篇1

20世纪后半叶,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高度密集,综合性极高,如红外和红外成像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与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密切相关,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密集性、综合性极高,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近几年来的局部战争向人们展示,现代战争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的较量.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离不开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如红外夜视、激光制导、激光雷达、三相弹等都与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

这一切都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不但在历史上曾经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20世纪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毫无疑问,21世纪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必将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些都起着增强适应能力、开阔刘义洪盈赘大争物双教争敬沮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物理课的这一作用,特别为许多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专家所强调.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的学时一直少于理科.因此,目前实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物理课内容在给定学时范围内一再精选后形成的.总的来讲,工科大学生的物理基础较薄弱,物理知识面也较窄,特别是近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物理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更显薄弱.如我们的课程基本要求中没有物性学、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内容;没有偏振光干涉、核磁共振、穆斯堡尔效应等内容;量子物理、统计物理等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甚为薄弱.这些内容,工科一般专业在后续课中多不再涉及,而它们恰恰是当今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所要涉及的,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物理课内容“老的多、新的少”.因此,更新内容,加强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基础知识,是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必须面向的首要问题.

二、工科物理课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困难的,不可能一嗽而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不应改变物理课作为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应着力研究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物理基础;要重点研究如何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及有关近代内容的关系;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加大力度,与研究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必须系统地研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物理学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基础和近代物理基础),同时适当地介绍反映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时数少,只靠课程内容和体系本身改革回旋余地小,改革要将课内课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与课间关系诸方面综合考虑.(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以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保证经典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经典物理内容,突出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避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等,在整个经典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加强近代思想;在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要求部分,加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在校和离校后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强现代工程技术物理基础专题,这部分内容应侧重物理原理,而不要停留在科普水平上,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讲授学时,分别约占总学时的58%、27%和15%.

(二)开设物理类和技术类专题选修课(或讲座).物理类选修课:如现代物理导论、混沌、原子和分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嫡和信息、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力学等、技术类选修课:如现代工程技术专题、激光技术、光散射技术、全息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技术、薄膜技术、换能器、红外技术、低温和超导等.选修课应着重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方法,不追求数学严密性,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篇2

2供电企业大客户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大客户都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的大客户也是如此,能够给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2]。传统供电企业对大客户过度的重视管理,而忽略服务,不仅不利于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通过加强对供电企业大客户的服务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大客户的管理水平,同时在高服务水准之下,更能维持与大客户之间合作的双赢关系,更好地把握住大客户,更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加强对供电企业大客户服务管理的必要性。

3加强供电企业大客户服务管理的策略分析

3.1建立健全个性化服务方案

供电企业对大客户的服务管理有着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然而,就当今供电企业大客户的服务方案而言,却由于服务方案中存在粗糙性、单一性、趋同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对大客户的服务质量。总体来说,服务方案不够细致、不够深入、缺乏责任感、缺乏完善性等,很难让大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服务满意,满意度不高,自然就会影响到大客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供电企业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客户的服务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首先,供电企业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客户的用电需求、用电类型等。其次,再结合大客户的实际用电情况,采取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化的服务策略,针对不同的大客户,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案,使供电企业对大客户的服务管理不断趋于完善。而且在个性化服务方案应用过程中,大客户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供电企业对自身的关心,以及为了满足他们的用电需求不惜耗费大量的资源来完善服务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大众化、不完善、相互模仿的服务方案来说,这种服务方案更能得到大客户的认同,有效的提高了大客户的满意度,进一步拉近了供电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

3.2强化服务意识

供电企业大客户的服务管理都有专业人员负责,而这些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从当今供电企业大客户服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分析来看,还存在少许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对此,要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①要求大客户服务管理人员要通过多方途径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要深入思想进行强化,将为大客户服务作为工作的一部分。②管理人员要对大客户服务基层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地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树立以服务至上为工作原则。③要鼓励供电企业服务人员抛弃传统陈旧的思维模式,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式,对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从本质上转变对大客户的服务。246④针对大客户的服务管理,供电企业应加大客户服务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大客户服务知识讲座来深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⑤针对大客户的服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模型,例如,以服务中心、服务响应、服务策略、服务基础等作为服务模型,对客户展开更好的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3.3扩宽对大客户的服务途径

传统供电企业对大客户的服务途径极少,而且服务方式过于简单,更是缺乏与大客户之间关系的架构,对此,要扩宽大客户的服务途径。首先,可以在传统的服务热线上设立大客户服务的专用通道,为大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如果是在供电营业厅,可以为大客户办理专用的服务坐席,大客户在进行业务办理、咨询甚至投诉的过程中也能够享受更好的服务;保证普通坐席繁忙的时候,对大客户的服务仍旧准确、及时地将其引入到专业坐席,为大客户解决用电问题,提高大客户的满意度。其次,可以针对大客户开展业务办理的绿色通道,以方便客户、快捷高效的服务为主,全面提高大客户的服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便于对大客户的信息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大客户服务管理水平。

篇3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篇4

一、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提出

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来讲“重规划设计,轻建后管理”、“重施工建设、轻物业配套”,以致于忽略了房屋建成交付使用后遗留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如管理用房不够用、停车位不够、空调位置未考虑、建筑物内的管线布置不利于日后的维修养护、保安防范中的技术设备缺少以及水、电、气、通讯、交通等配套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业主产生了很多缺陷,既使业主、使用人感到十分不便,增加物业管理工作的难度。甚至,给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缺撼。

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介入是从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开始到物业接管验收为止的的全过程,良好的物业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贯穿于物业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之中。

物业管理的早期介人,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在验收接管投入正式运行、使用的物业之前,随同项目开发就参与物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建成后的物业能满足业主或使用人的需求。向前延伸对物业的使用、保养、维修、经营和提供服务,使物业发挥最佳效应,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和使用人的需要的一种管理形式。

二、物业管理旱期介入的意义

(一)实现“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一体化”全过程管理,节约了物业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项目设计阶段介入,发挥专业优势,提出全局性、功能性建设意见,使项目设计最优化。设计人员不是专业的物业管理者,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往往只从设计技术角度考虑问题,其在制定设计方案时,不可能全面考虑后期的物业管理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很少从业主长期使用和后续物业管理正常运行的角度考虑问题,造成物业建成后管理上的漏洞和功能布局上的缺陷,从完善物业设计细节、更好搞好物业经营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对项目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工程监理阶段,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监控,奠定了物业“硬”基础。由于物业项目建成后,物业管理企业就要天天和此物业打交道,并要面对所管物业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它比工程监理的要求更严格,工作更细致、更周密,。这一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时期,开发商的主要精力更多放在工程进度、资金筹措和促销推广上。所以,尽管建设项目都有监理公司监理,但监理公司与开发商往往只注重结构安全等大的质量问题,对物业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渗漏、裂缝以及一些细微的质量问题却经常忽视,

在接管验收阶段,注重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有的开发、设计单位在物业配套机电设备的选购、施工中往往留下华而不实或考虑不周之处,造成可维护性不足,特别是在接管验收阶段,开发商往往只注重物业整体的交付使用,而很少考虑到物业公司接管后细微全面的需要,给物业建成后的使用维护带来诸多不便,也对物业管理单位顺利、及时地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带来影响。

所以,有物业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后,发展商可以得到物业管理公司的紧密配合,使其专心开发、建设,监理的项目专业监督和物业的提前介入,相互配合,专业技能互补,最大限度的将得到问题解决。物业管理单位对物业的总体规划布局、结构和管线布胃、设备设施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对物业可能出现的隐患了如指掌,发现的问题在施工安装方尚未退场之前即己解诀,节省了费用,也大大缩短物业开发、经营和使用之间的过渡期,实现了设计、施工和和物业管理一体化全寿命优化管理,使项目在建设完工前得以解决和完善,在大了节约了物业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二)促进“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共有资源的整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为了应对20世纪70年代经济紧缩的经济环境,处于供给方的企业重新考察了它们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为了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差异性和实际价值,许多企业通过在产品中融入服务要素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开发商和物业管理企业本质上需要对同一个物业能体现出内在的价值及其附加值,从尊重业主、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来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1、优势互补,促进房屋销售和物业管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房地产开发的正确营销采取市场营销导向。并随着房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销售在市场中才是不败的唯一法则。据房产开发行业评估,物业管理因素可以占到楼宇价格的20%-30%。在无锡滨湖新城开发的万科魅力之城,由于无锡人对万科房产公司及万科物业管理公司品牌的认。所以,在第一、二期的房屋销售实现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同样,无锡的“嘉德时代”,引进的深圳的“中海物业管理公司”品牌,在取得房屋销售许可证的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本地区同业最好的销售业绩。所以,如果能让著名品牌的物业管理公司早期介入,将会极大地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促进物业的销售。可见,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对开发商所开发物业的完善和促销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通过早期物物业介入,一方面,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做好物业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再一方面,基本理顺了同水电、煤气、通讯、治安、维修、绿化等各部门间的关系,建立顺畅的服务渠道为后期管理工作作好了充分准备。

2、建立“专业化、人本化“形象,提升公司品牌,进而达到双赢

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从其趋势来看,品牌的出现是必然的。其中,优质的售后服务和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品牌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社会里,服务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著名的IBM公司就把“IBM就是服务”奉为企业理念。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物业在消费领域的延伸,与房产开发公司的物业质量有重要的关系。塑造房地产公司的形象,物业管理不可忽视。

物业管理早期介入,表明房地产开发商不仅仅以利润为导向,而且也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考虑物业开发的社会效益。现在,一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商,已经把良好的物业管理作为推销房屋等不动产商品的王牌,把它当作卖点之一。同时,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投资者和消费者,也把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效果的优劣,作为进行投资和消费决策的主要参考因素。因此开发公司重视物业管理的建设,注重品牌战略,就是“以人为本“,将会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物业管理旱期介入的作用

(一)完善物业使用功能

当今,人们对物业的品位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房地产开发商,除了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还应考虑到物业的使用功能布局的合理、建筑的造型、建材的选用、室外的环境、生活的便利、安全和舒适等。物业管理公司因为在长期的实际管理中直接与房屋的业主和使用人接触,了解他们的需要,根据自己的丰富管理经验,就房型的设计、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电信。道路、绿化、管线走向服务配套设施及平面布局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代表业主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所管物业进行审视,及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使功能完善。

无锡就有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成功案例:1998年投入使用的某大厦(恒通),其绝大部分设计工作在1991年内完成的,若全部按照设计图纸建设,则会与后期使用和经营管理的要求产生距离、作为早期介入该大厦的物业管理公司,积极组织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对大厦各类设备如电梯、电气、停车场等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井参与设备、材料的选型及供应商的考察选用,亲临有关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大厦设计细节、更好搞好大厦经营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井对项目进行补充和完善、这些项目同开发商和业主方沟通后,最终做出了更加合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得到了业主认同。

(二)确保物业建设质量

尽管监理制早已推行,但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有丰富的房屋维修养护和管理经验,并作为潜在业主的物业验收接管,他们在物业管理方面、使用方面拥有第一手资料,对于物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各种工程质量问题非常熟悉,他们在物业的建设过程中参与监理,可以加强房屋建造质量管理,弥补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特别是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能予以加强监管,在施工单位自我质量管理、专业工程监理公司监督质量管理、开发企业检查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管理单位的参与质量管理,可以强化房屋建造中的生产技术的监控,确保物业建造质量。

(三)奠定了物业长效管理基础

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开发的早期介人,为物业的验收接管打下基础,并为日后的养护、维修带来便利。在物业管理的前期工作中,物业管理企业就策划管理该物业的方案,草拟和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安排好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聘用,上岗培训等工作,以便物业移交后能有序的工作,实现建房、用房、管房的有机结合。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同环保、水电、煤气、通讯、治安、绿化等有关部门建立关系,理顺服务渠道,便于以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安全工作在物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业主购房意向的重要因素,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声誉。

(四)促进物业的销售

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在置业时,除了注重房屋的价格、质量。环境等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起其售后服务即物业管理。消费者要求物管企业提供全面、满意、舒心的服务,物管企业的服务水平决定了消费者购买房屋这种特殊商品的信心和欲望。所以,一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把良好的物业管理作为推销房屋商品和招来顾客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几点思考

(一)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普及还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物业管理条例》于2003年已经实施,但早期介入概念远未能普及。首先,主要阻力未来自相当部分的开发商,目前还难以理解和接受物业管理早期介入,除了对物业早期介入的作用认识不清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愿意承担早期介入的费用。其次:阻力还来自施工单位和物业公司自身,因为前者认为物业公司早期介入行使职能是在挑刺增加工作量。而后者认为早期介入的投资风险较高,并巳有的开发商并不愿意补偿这些费用。

(二)早期介入与监理职能的冲突

物业管理公司提前介入项目开发,尽管是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项目建成后会给使用带来不便,一方面使施工方反感,另一方面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就容易相互推卸责任,反而造成项目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为此,早期介入的职能定位还应重新定位。

(三)早期介入的物业管理公司的变更,易引发矛盾

篇5

0引言

“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和生化等专业的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物理化学”课程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手段来解决化学反应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在化学变化中所遵循的规律.物理化学是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尤其在理科、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公式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内容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1-2],同时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小,造成学习的畏惧感,学习效果不理想.鉴于物理化学在化工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尤其对后面要学习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和“催化原理”等课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对高质量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多年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组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在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完成“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验收工作,成效显著.“物理化学”课程团队被遴选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以实践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侧重工程实践导向

相比而言,我校开设化工专业的历史较短,所用物理化学教材也一直沿用我校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使用的《物理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写)教材,以相应的《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南京大学孙德坤和沈文霞等编写)作为学生的指导资料.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也积极拓展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与化工实践过程联系不密切的矛盾.但随着我校化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如果继续使用偏重理论教学的物理化学教材显然不合时宜.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契机,基于实践导向的新教材的选用成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从2014开始,精选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五版)[3]工科教材作为我校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天津大学编写的工科“物理化学”教材增加许多与实际工业生产相关的知识点,如真实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真实气体状态方程、二组分液体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和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以及多相化学反应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科思维的养成.另外,工科“物理化学”教材将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和电解与极化作用3部分内容合并为电化学,将化学动力学基础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合并为化学动力学,既优化教学内容,又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实践视野.本教材在我院近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学生良好的反响.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对工科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的抽象性,注重通过演示与基本原理相关的实验现象对接实践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直接关系[4],更好地突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授课过程中,除讲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把从事物理化学方面的科研体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到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物理化学在生活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加快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5].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例说明理论

由于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生产实践更加紧密相连,所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物理化学内容抽象、公式多而杂,在课堂讲授中要更加注重结合具体实例来阐述理论内容,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讲授界面现象中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时,用他们所熟悉的人工降雨和暴沸现象来说明开尔文公式,只有水蒸汽液化凝结成新相小液滴(凸液面),小液滴逐渐长大才能从天上落下雨滴.由于新相小液滴刚开始很难形成,即水蒸汽的过饱和蒸气压pr非常大,天空中的水蒸汽气压很难达到pr,因而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小液滴形成时的凝聚中心,大幅度降低pr的数值,使雨滴顺利形成.同理,液体受热气化形成新相小气泡(凹液面),小气泡逐渐长大才能从液体里逸出,但新相小气泡开始很难形成,即液体过热也不沸腾,是因为液体中的小气泡压力很小达不到外界大气压的数值,因而需要向液体中加入实验中常用的沸石(孔中含空气)增加初始小气泡的大小,使气泡压力很快达到外界大气压值,保证气体从液体中顺利逸出,避免形成过热液体,引起事故.总之,利用具体实例讲授比较抽象的物理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更接近实际生产和生活,激发他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潜能.

3多方位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动脑与动手能力

伴随着物理化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例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反应热的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地移除多余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将对化工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测量与调控在化工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温度计(如玻璃温度计、贝克曼温度计、热电偶等)用于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作为温差测量的贝克曼温度计,广泛应用在恒温槽的组装和性能测试、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实验中.由于精密电子温度测量仪器的普遍使用,使得贝克曼温度计在实验中的利用率逐渐降低,但它仍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辅助仪器使用.另外,温度效应常常在实验中有所体现.如醋酸-水-氯仿三组分系统的相图绘制实验,其成败与温度的关系比较密切.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也并不清楚隐含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温度影响到各组分间的溶解度,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导致不能很好地判定滴定终点.因此,如果能够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相图,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萃取过程,理解相图中物系点和相点的概念,对于化工产品分离条件的筛选起到良好地指导作用.其他的实验项目,例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等,温度的影响均不可忽视.

合理的安排实验是保证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的前提.但由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较多,普遍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循环的方式开展实验.如果物理化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在同一学期开设,在循环实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早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则显得非常被动,对实验理论一知半解,造成他们更多地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只动手、缺乏动脑,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将实验课的开出时间较理论课程滞后一学期,先让学生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再开展相关实验.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试讲实验内容、回答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依托我校的安徽省化学工程实训中心,还可以进一步开设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为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对我校化工专业本科生“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改革结果,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利用物理化学原理知识综合解决化工实践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玉成,杜金艳.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几点思考[J].广州化工,2015,43(2):161-162.

[2]胡碧茹,吴文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113-115.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39-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王文章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及其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地方理工类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一般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课程设置以开设单一的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为主,教学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赏析为主,课程名称多以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赏析、民间文学艺术赏析、民族地区手工艺制作技艺赏析等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为主,教学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2)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3)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节庆礼仪、民间体育、竞技等;4)蜡染、刺绣、雕刻、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赏析等。教学理念也部分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蕴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调动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一、地方理工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义务,是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拥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聚集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教育的基地,对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因而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又要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同时也要通过培育一大批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扩大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此,高校需要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以便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服务。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校应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制更加健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加丰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为更多的受众群体服务。为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一定的学术带动作用,把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华夏灿烂的汉文化遗产,也包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遗产,因而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更多、更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和管理者,使其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目录分类和保护技术等,增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学生勇于肩负起传承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重担,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2.构建课程体系

篇7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针对这一目标,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通过身边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工程技术中的物理直到最新科学动向(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反物质世界等)导入物理基础知识,应强调:

1、定性与半定量,对计算能力要求不高[2]

由于非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高,因此为了让此类学生对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明确直认识,应采取定性、半定量及适度的定量方法来阐述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中的语言描述,降低物理学科中的定量要求,给出清晰的和较宽阔的物理图像、科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并注意将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渗透其中,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领会了方法。[1]

2、增加物理学史的讲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

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行程。回顾这些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逐渐建立的历史过程,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正确运用物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从哲学角度考察物理学的思想根基

古代物理学的理论形态实质上是自然哲学,它是未分化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认识它。从16世纪起,自然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物理学开始了它的近展时期。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客观的东西都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它从不把自身的理论当做一部不变结论的汇集,而看做是同样必然地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斗争。这样的思想贯穿在物理学里,如:物理规律是普适的、场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流是有方向的等等。

4、物理学方法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产生了物理学方法论的科学。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原理和物理学理论之间,对物理学探索和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普适原理。课程中应向学生介绍研究物理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抽象、理想实验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数学公理化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多维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5、内容广而新

覆盖面要广,除了介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产生、发展、应用,更要阐明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物理规律在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和科技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扩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物理学在近生了重大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科学,并在实践中获得了重要应用。因此课程要充分体现近代物理学的内容以及当今某些物理前沿内容及其重大应用,以便学生对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应用及科技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

大学物理选修课不是进行系统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而是从欣赏的角度,以科普的形式,力求轻松、有趣,侧重身边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及趣味物理,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这样学生渐入状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不强求系统性,不严格遵循物理学发展的顺序,而是根据一些起源于物理学、现在已渗透到各学科甚至人文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如航天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地球系统、环境科学等。[3]

大学物理选修课的主要对象是非理工科学生,不需要讲授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故传统的“边板书、边讲授”的方法不适用,而应尽量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阅读文献,收集和制作课件、图片、flas、音像影视资料,做到音像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引人入胜地传递教学信息,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

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不采用解题、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演示实验或自我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要求课程结构要趋向综合化,文理要相互渗透。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弥补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对非理工科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启迪思维、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婕,詹士昌,杨建宋.加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80-184.

[2]周雨青.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89-92.

篇8

2000年香港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内地与香港名校的生源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学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这场生源之争不断升级。而最近连续的两个大学排行榜,再一次把内地与香港名校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参考指标不尽相同,ARWU更注重学术性而QSWUR的指标更多样化,但QSWUR和ARWU两个排行榜中排名较前的名校却惊人的一致,即内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和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这12所名校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大学,可以说各领域学科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根据两个排行榜的学科领域排行来看,各个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北京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五大领域均未能进入100强,但在学科排名中北大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和经济学/商学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学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实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艺术人文(第18名)、工程技术(第34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4名)、自然科学(第17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1名)均进入了50强,除工程技术外其余领域均为内地高校第一,展现了非常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有18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北大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在这些重点学科中还有1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赵敦华(哲学与宗教学)、蒋绍愚(中文)、陆俭明(中文)、温儒敏(中文)、阎步克(历史)、邓小南(历史)、高毅(历史)、姜伯驹(数学)、丘维声(数学)、张恭庆(数学)、王稼军(物理)、吴思诚(物理)、段连运(化学)、许崇任(生命科学)、祝学光(医学)、王杉(医学)。此外,还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他们主讲的课程也多为精品课程。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90门,其中数学科学学院(6门)、物理学院(9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5门)、中国语言文学系(8门)和医学部(19门)较多。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清华大学

众所周知,清华的工科是最强的,两个大学排行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科进入了50强(第45名),而理科、生命、医科和社科均未进入百强。学科排名中,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50强(第46名),而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商学未进入百强。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程技术排名第十,是内地和香港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学科领域。在清华的21个一级重点学科中,清华工科独占16项,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工科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们是:申永胜(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华成英(自动化系)、孙宏斌(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范钦珊(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钱易(环境学院)、郝吉明(环境学院)、胡洪营(环境学院)、袁驷(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有90门,工科课程占了一半以上(48门)。以如此强劲的实力,清华工科绝对是中国顶尖工程师的摇篮。

优势学科:上文所列的16个工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美术

复旦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复旦只有工科进入了世界百强(52-75名)。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则显示,复旦的艺术人文(第49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45名)进入了世界大学50强,工程技术(第98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67名)、自然科学(第56名)均进入了世界百强,展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复旦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国家级教学名师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他们是:陈纪修(数学)、陆谷孙(外国语言文学)、袁志刚(经济学院)、范康年(化学)、陈思和(中文)、乔守怡(生命科学)、俞吾金(哲学)。复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8门,也基本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中。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

与清华相似,上海交大的传统优势也是在工科。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同时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术排名第37位,在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和北大,而生命科学与医药(第124名)、自然科学(第114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强之外,艺术人文则未上榜。当然,随着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后劲不容小视。上海交大9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部与工科有关: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分布则较广泛:洪嘉振(建筑工程与力学)、郑树棠 (外国语言文学)、乐经良(数学)、孙麒麟(体育)、王如竹(机械与动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学技术)、郭晓奎(医学)。上海交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0门。

优势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大学

南大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但化学学科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较突出的领域是自然科学进入了百强,位列第85名,其余学科领域进入了前200名:艺术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术位列163名、生命科学与医药位列193名,社会科学/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位:范从来(商学院)、卢德馨(匡亚明学院)、王守仁(外国语学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学院)、左玉辉(环境学院)、沈坤荣(商学院)、徐士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晓虹(社会学院)、刘厚俊(经济学院)、李满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56门。

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也进入了百强(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表现突出,均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学与医药则位列156名,而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教学名师则有7名:陈国良(计算机)、李尚志(数学)、史济怀(数学)、施蕴渝(生命科学)、程福臻(天文与应用物理) 、霍剑青(天文与应用物理)、向守平(天文与应用物理)。中科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13门。

优势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浙江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第52-75名),而学科排名中有两项进入百强:化学(76-100名)和计算机(51-75名)。QSWUR的排名也显示,浙大在工程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进入了百强(第68名),其余领域排名为:艺术人文199名、生命科学与医药206名、自然科学139名、社会科学/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4个: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 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名:陆国栋(机械与能源学院)、林正炎(数学)、杨启帆(数学)、吴秀明(中文)、何莲珍(外语学院)、应义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吴敏(生命科学学院)、刘旭(光学)、朱军 (农学)。浙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4门。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

香港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大学(简称港大) 在两大排行榜上的差异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仅在学科排名上有化学(51-75名)和计算机(76-100名)进入百强;而在QSWUR中,港大的艺术人文(第25名)、工程技术(45)、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8名)、自然科学(第46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3名)均进入50强,是一所实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在QSWUR中以上领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总排名却是港大高于北大,这可能与港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有关。

由于香港地区院校不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各种评估和评奖,因而没有如内地名校一样的国家重点学科等数据,只能根据以上学科领域排名及网络资料推荐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建筑、法律、医学、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哲学及脑神经科学)、文学、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器工程、电机工程、电子及通讯工程、讯息工程、工业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屋宇设备工程、医学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76-100名),在学科排名中,中大有三个进入百强:数学(第50名)、化学(76-100名)、计算机(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仅次于香港科技大学),优势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个学科领域均排名百强之列:艺术人文47名、工程技术82名、生命科学与医药60名、自然科学90名、社会科学/管理38名,同样是一所实力均衡而强劲的名校。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计算机、中文、翻译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会计学、社会学、法律

香港科技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为两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两大领域位列百强的;在学科排名中,计算机排名第21位,也是两地高校之冠,而经济学/商学也进入了50强(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术排名第22位,仅次于清华;生命科学与医药(第86名)、自然科学(第55名)、社会科学/管理(第43名)也实力强劲,艺术人文(第195名)则稍逊。因此可以说科大是一所工科优势比较突出的名校。

优势学科:工程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院(数学、生物学)、人文社科学、会计、分子神经学

香港城市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进入了50强(第42名),学科排名中则有两项进入50强:数学(52-75名)和计算机(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展现较强实力,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术(第119名)和自然科学(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实力。

优势学科:商学、法学、创意媒体、数学、计算机、社会工作

香港理工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数学(76-100名)与计算机(51-75)进入了学科排名百强。在QSWUR中,理大在艺术人文(第172名)、工程技术(第91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25名)、社会科学/管理(163名)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实力。

优势学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辅助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眼科视光学、放射学)、工程、物流

篇9

    循规蹈矩的管理方式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环境,然而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基于项目的组织越来越普遍,基于项目的管理也逐渐成为新一代的通用管理模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改变、机遇、挑战,把项目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引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可以使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和排除一些管理中的障碍。 

1、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1. 1项目的定义 

    项目是一种努力(endeavor),它以一种新的方式将人力、财力和物资进行组织,完成由独特范围定义的工作,使工作结果符合特定的规格要求,同时满足时间和成本的约束条件。项目具有定量和定性的目标,实现项目目标就是能够实现有利的变化。 

1.2项目管理的特质 

    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应用于各个行业:管理过程模块化,具有可“重复”应用的性质,易于移植;系统的管理方法有一定的标准体系。 

1. 3项目管理的优势 

    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规范的管理方法,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利于组织人才的培养及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明确的管理过程,使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 

1. 4项目管理的过程 

    项目管理是一个一次性的、渐进的、系统的过程,它主要分为:(1)启动过程;(2)计划过程;(3)执行过程;(4)控制过程;(5)结束过程。 

2、图书馆开展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组织之所以做项目,是因为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一段时间后,发展的方向会逐渐偏离目标。如果图书馆的目标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进一步的是引导读者获取相应的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不能履行引导读者获取信息的功能或一些矛盾,如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会使计划落差缩小,如图1。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往往缺少计划和目标,都是一些日常的管理。这些不利于图书馆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创新。虽然图书馆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但以项目的方式开展一些工作,必定会使图书馆的发展有所创新和得以持续性发展。 

3、图书馆的一些功能满足项目管理的特质 

3. 1研究生撰写论文进行专题服务 

    图书馆应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检索点,编制各种专题目录,提供最新期刊信息通报、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以及提供专题综述、图书评述等三次文献,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每年研究生论文撰写有高峰期,研究的具体方向也不同,有新增的专业,有国内国际新的研究成果,都需要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来完成。其目标就是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创造质量更高的研究生论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 2科研项目提供重点服务 

    每个科研项目都有一定的截止日期,各个方向的不同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提供信息,项目管理运用在各个方向科研项目中,提高质量与速度。 

3. 3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馆数据库的开发,往往有一定的周期性,开展起来需要一定的经费和资源。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可对成本进行估算、控制、管理现金流等。 

3. 4图书馆组织的各种学生活动 

    例如每年的讲座等都可以由项目的形式展开。 

3. 5图书馆人才培养等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所有日常管理中,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是最适合开展项目的。图书馆一直存在吸收高级人才难的问题,对图书馆现有人才进行培养,可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人才。图书馆人才培养可按年为时间单位,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培训的结果还可进行考核和评估。 

4、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图书馆工作的步骤 

4. 1项目规划与计划 

    首先要组建团队,团队的成员必须了解获取图书馆信息途径,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协调能力;其次是计划为服务对象开展哪些服务,为研究生和教职工撰写论文提供服务,内容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咨询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服务,包括介绍、指导服务对象研究方向的馆藏资源等;(2)整理、编写相关专业的二次文献,最新研究动向等;(3)与采购部门联系引进服务对象需要的资源;(4)开展论文写作讲座或交流等活动;(5)建设与学校专业相关的特色论文数据库;(6)帮助服务对象进行科技查新工作;(7)对一些服务进行合理收费工作;(8)在馆内设立研究生论文撰写教室,配备相关计算机等资源,为学生与指导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等。 

4. 2项目组织形成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与独特性的特点,在决定一个项目以后,就需要根据这一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项目的管理班子,负责项目的实施、费用控制、时间控制和质量控制,按项目的目标去实现项目。按照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模式,项目的组织结构也可分为线性的项目组织结构、职能的项目组织结构和矩阵的项目结构等若干形式。项目管理组织的结构实质上决定了项目管理班子实施项目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方法与相应的权力,不同的项目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图书馆开展的项目相对比较单纯,也不是以纯粹的经济利益为目的,可采取线形和职能相结合的形式,见图2。 

4. 3项目实施及控制 

4. 3. 1对项目进行资源分配 

   每个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都有一定的限额。当图书馆开展项目的时候,不可能专门配置项目人员。对资源的分配要避免“按人员分配工作还是按工作分配人员”的风险。以为研究生、教职工撰写论文及开展课题提供服务为例。见图2,项目组长直接向馆长负责,主要由组长服务对象,由组织成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及一些服务服务对象的工作。组织成员可由各部门的人员参加,如采编,信息,流通等部门,组织成员最好具有外语、计算机及其他专业知识背景、对本部门工作熟悉,便于开展工作,由项目组长协调工作。 

4.3. 2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将进行的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包括估算工作内容和工期,在工作范围内对活动进行日程安排等:对工作授权;描述活动的日程安排和描述时间进度。以为研究生、教职工撰写论文及开展课题提供服务为例,项目组成后,在实施的过程中由项目组长对工作进行安排,定义团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4. 3. 3分配工作 

    当工作即将开展时,要明确每个项目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及时间等。以为研究生和教职工撰写论文提供服务为例,分配工作包括:项目组长开展讲座等活动、负责内部协调、拟订研究方向、收集资料、科技查新及服务等工作,项目成员按照项目组长的要求,分别负责收集资料,制作数据库,向项目组长提供信息、服务等工作。 

4. 3. 4有效控制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仅要求工科研究生具备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更要具备创新思维、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全面的综合素养,这就对其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不足,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也相对薄弱,这严重影响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指通过培养活动使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规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是整个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面对繁荣发展的我国研究生教育,我国现行的《学位条例》中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太单一,已与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工科研究生攻读学位目的多样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也应趋向多样化。

1.2 选拔方式

研究生选拔方式是指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制定入学基本标准和实施招收研究生的途径和方式。科学合理的工科研究生选拔方式可以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合适的、有潜力的对象。目前我国工科研究生的选拔方式主要有三种:参加“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其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都是通过参加统一入学考试进行选拨的。但是这一选拨方式并不能很好地甄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潜力。

1.3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现在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公共基础课是对全体学生的必学科目要求,专业选修课和必修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专门要求。然而“一刀切”的课程设置造成了“课程设置整齐划一”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我国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

1.4 师资队伍

我国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指导教师制”,它贯穿于课程、科研与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水平。据《工程教育中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题组对261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就本人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工作经历的问卷调查显示,高等学校教师中46%无此经历,有过此种经历的3年以上的占31%,1到3年的占16%,1年以下的占6%。有近一半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没有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工作经历。这对工科类研究生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指导要求的,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有实践经验和工程背景的教师。

1.5 工程实践

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就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来看,工程实践环节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工科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时间明显不足,缺乏亲自动手、深度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1.6 学位论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更注重理论的阐述、思维逻辑性和观点创新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更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更注重职业导向。但是在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实际中,存在着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混淆不清的问题。部分工科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缺乏重大工程项目支撑,原始创新不足,重数学模拟轻物理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的优势

工科研究生教育是为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培养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培养工科研究生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有效资源,结合工科的学科特点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正是产学研进行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优势所在。

2.1 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产学研可以利用高等学校的人才、科研等优势吸引资金、设备投入到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科研环节中,扩大了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投入主体。此外在产学研过程中,企业将产业升级、自身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产学研的形式带进学校。这为工科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课题,保障了他们科研活动的实用性和先进性,避免了研究生培养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有效地提高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2.2 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产学研为工科研究生培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产实践环境,使研究生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增长了新知识。在产学研过程中,工科研究生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参加企业的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等工作,将生产、科研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素质的培养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来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可以使工科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它不仅可以使工科研究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工科研究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产业部门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在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3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模式改革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形式,是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三个主体为了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质量,把教学、生产、科研三者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合作的优势,构建工科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缺点,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3.1 培养目标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不仅要体现着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目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的要求: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注重对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实践问题,并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3.2 选拔方式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下的工科研究生的选拔方式,除了一般的入学考试和面试外,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对工科研究生在复试中的考察,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察,择优录取专业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做好前期准备。另外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企业参与面试的权利也会将在工科研究生的选拔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和加强。

3.3 课程设置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对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高等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在开设课程时,要增开选修课程,要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突出课程设置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此外,高等学校还要加强对工科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3.4 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即聘请合作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学校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师资匮乏的现状,以保证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5 工程实践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为工科研究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高等学校可以积极利用企业等单位在生产、资金、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业等单位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在基地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基地的专家参与工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研究生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进行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3.6 学位论文

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下,学位论文选题一般来自合作单位的实际攻关项目和技术问题等,这使得工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更具有针对性、应用性。此外学位论文的评价主体由学校专家和合作单位专家共同组成,主要侧重于对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

4 结论

我国的工科研究生教育从初步创立至今,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对其他层次的工科教育有着带动和引领的作用,是我国 工程应用型人才、科技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我国科学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的不足,在当前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找准方向,科学选择出既能针对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又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促进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持续地发展。而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模式的改革便是优化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