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1 22:11: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

篇1

二、 组织社区内的团员青年及少年队员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篇2

2、逐步建立健全计生系统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对社区工作者的跟班轮训制度。每个社区工作者每年到服务站跟班培训两次,社区计生人员主要学习计划统计工作、政策法规、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生殖健康服务技术和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技术等;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

3、进一步规范人口学校建设。结合全镇服务网络建设,采取“同炒一锅菜、各敬各的神”的办法,建立并规范乡镇婚育新风示范基地,在建设高标准的人口学校的同时,将社区人口学校建设纳入镇建工作之中。

4、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报道工作。面对新形势下艾滋病工作的新情况,着重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报道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如何预防艾滋病。并以此为主线,广泛宣传生殖保健科普常识。

篇3

一、x年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回顾全年,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在局相关科室配合下,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从基础到亮点,从传统到创新都扎扎实实的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认真分析了各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社区建设中部门联动效应低。

社区是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主阵地,社区建设需要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设,而从当前看,无论六型社区建设还是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建设工作,民政部门在社区工作统筹协调的地位还没有形成,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建意识不强。

(二)社区服务现代化手段不高。

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经过改版、推广和几年的区、街、社区三级的使用,目前各项功能已经很成熟了,在“X.X”全市招募社区志愿者时,显现了强大的网络信息化力量。但是,目前社区服务信息化实用性还不强,在如何将网络服务与社区服务商户进行捆绑,让居民的服务需求通过点击鼠标即可实现方面还差距很大。

(三)新招考的社区工作者归属感逐渐减弱。

社区工作者招考工作每年由我局负责,但人员分配、档案保管、工资发放等后续工作由社工委负责,使得招考社工在社区独立意识强,认同社工委直接负责管理,对民政局的归属感自招考结束后逐渐减弱。针对新招考人员目前没有出台措施、办法将其紧紧吸引和掌控,使得我们在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方面,对新招考人员的管理成为空白。

二、x年重点及创新工作。

x年,社区建设工作将围绕党的“x”和第十二次x市民政会议精神,紧抓机遇,以强化社区自治、增强社区管理效能、打造便民社区服务为重点,在稳步推进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六项重点及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一)构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下属委员会建设。

以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为工作载体,整合人口、就业、社保、卫生、文化以及综治、x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构建跨部门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延伸六个下属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完善和提高下属委员会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收集反映民意等方面的能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进程,夯实社会服务管理基础。

(二)加快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全覆盖工作。

贯彻落实京民基发【x】X号文件精神,指导乡镇(街道)对新建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特别是x等新型社区,加快居委会组建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此类新型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对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最大限度杜绝社区管理的“空白点”。加强对新型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解决“村转居”等新型社区模式,将成为我们今后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

(三)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驻区单位社区共建。

深度挖掘社区社会组织潜在力量,通过居委会下属委会凝聚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选取相关街道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行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化服务运行机制,使各种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驻社区单位社区共建意识,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四)加强民政统筹协调地位,深入开展“六型社区”建设。

继续以“六型社区”创建为抓手,提高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水平,全面确立社区建设中民政统筹协调的地位,建立起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民政牵头、各部门积极响应的创建体系,进一步细化创建环节,全力完成X年X个社区创建目标。

(五)探索激励机制,加强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丰富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新招考社区工作者,探索深造、选拔、推荐等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争优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岗位的吸引力,稳定凝聚社工队伍。以试点形式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兑换”激励方式,在社区兑换优先服务、互助服务、服务交换等奖励,鼓励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

(六)加快便民利民网点建设,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对接。

充分利用各类惠民政策,积极吸纳高品质服务商加盟,不断扩充社区便民利民网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X服务热线,实现社区商业网点与信息网络平台捆绑,力争每个社区实现X个网络点击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服务网的效用和居民认可率,真正用活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

三、保障措施。

一)争取领导重视。对重点工作主动谋划,科学布控,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和重视,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督促检查。

定期检查督导,及时了解基层工作推进情况和疑难问题,将重点工作建设成效纳入乡镇(街道)民政工作考核指标,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

篇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依托社区居民小组长队伍。自开始,街道开始探索网格化管理的路子。当时招聘50名左右的居民楼长,每人每月100元工资,实践证明,楼长的作用非常不理想。因为100元的引导作用太小。之后,又通过招聘大中专学生,充当社区工作者,经过实践,新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不适合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到沂源参观考察后,开始实行现在的居民小组长工作制度。从河滨社区试点,面向下岗无业人员招聘专职居民小组长,每月600元工资。试点效果良好,我们迅速在全街道推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岁以上下岗无业人员26名分配到各个社区。,经过街道党工委的研究,将小组长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同时,我们同步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2名(每月1200元,五项保险全交)。进一步填补管理体制上的空缺。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毕业大中专生,他们虽然群众工作经验欠缺,但业务学习和培训能力较强,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辅助小组长开展工作。建立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工作者两支队伍后,我们再通过有效的领导、指导和考核机制对街道辖区的居民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三大支撑,推动网格化机制顺利运行

城市社区网格化网络的运行有三个重要支撑。第一个支撑是领导重视。街道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视我们该项工作建立的基础,除了建立小组长队伍、社区工作这队伍之外,还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社区,确保社区工作的人力和领导到位。第二个支撑是财力支撑。街道财政每年划拨社区工作经费40余万元,新增计生专项经费3万元,奖励经费1万元。新增流动人口管理专项经费5万元,计生专职主任专项奖励经费每人3000元。财力保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强力支持。第三个支撑体制支撑。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建立起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工作者“三制一化”的工作体制即: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工资统筹制,实行职业化管理。三个支撑确保城市社区管理网络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日常管理,网格化机制日趋成熟

街道各社区通过提高居民小组长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网络。以海宁社区为例,海宁社区将辖区分为“二区四片十个责任块”,建立起社区-责任区-责任片-责任块“四位一体”的计生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实行居民小组长“日工作单”制度,每天在上班签到时填报当天工作具体工作计划,具体到哪几个户,干什么。下班签退时填报当天工作完成情况,具体到完成了多少户,到什么程度。实行居民小组长“请假单”制度,年度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工作质量与工资挂钩,月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工资500元,按月发放,另一部分300元,年终根据平时成绩、专项督查、民主测评、奖惩因素等4大项13小项30余个指标的考核成绩,加入奖励或处罚分值后一次性发放。

四、优势凸显,网格化管理机制成效卓著

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实施社区计生网格化管理以来,街道辖区漏管人员日益减少,自以来,陆续清理漏管空挂人员270余名。而且自以来社区和区直单位空挂人员实行4个月未查体人员月上报、月清理制度运行良好,1300多名下岗无业失业人员查体运行顺利。每名小组长各负其责对各自管理的育龄妇女情况熟悉了解。定期上门随访,搞好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信息日益畅通。小组长常规入户,有效保障流动人口信息变动的及时掌握,减少外来人员违法生育情况发生。城市低生育水平稳定。以来,城区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减少,统计年度8个月未出现违法生育情况,同期对比,有明显的提升。

篇5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56-02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以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韶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办社会移交及主辅分离框架协议》的要求,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将企业管理的街道办事处和下设的居委会移交给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管理。

将企业社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可以使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搏击市场,壮大发展,既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大事所趋,也是符合国家政策,理顺社区管理关系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移交工作过程中,就原企业社区的居委会人员的移交安置问题成为各方争执的焦点,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居委会人员安置问题,势必给政策性移交埋下隐患,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社区管理,其原因是:

一种意见认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居民自治的群众性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对居委会人员的任用,应实行聘用制,按地方标准投保;另一种意见认为曲江区没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是委托区城管办代管,其人员身份为事业编制,企业社区居委会移交地方后也应按照地方居委会标准,落实事业编制身份;还有一种意见是借鉴宝钢经验,解决原企业社区居委会人员安置,可以采取反向协力办法,居委会机构移交地方政府,人员保留在企业,地方政府向企业聘用原居委会人员,工资由地方政府支付,按原途径投保。但是,这几种做法都各有弊端,均不能从制度上、政策上和可行性上解决企业社区居委会人员移交安置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深圳等大城市在社区设立社区工作站的模式,解决企业社区居委会人员安置问题。

社区工作站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新现象,在深圳等许多大城市社区都设立了社区工作站。在社区设立工作站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社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安置问题,也可以为社区居委会减负,使其回归自治组织特性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完成对基层行政管理的需要。

1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能和职责

主要职能是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其工作人员由政府配备,实行公开招考制度,逐步推行社区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评议由街道办事处指导成立的考评委员会来进行。

主要职责是:落实社区居委会提出的工作计划,定期向社区居委会汇报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社会资源为居民办实事;积极做好社区内群众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接受政府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考评;办公经费和场所由街道办事处提供。

2社区工作站的模式和作用

根据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将其归纳为“分设模式、下属模式、条属模式、专干模式”四种。

社区工作站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均成为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完全独立于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是并行的两个组织,分别担负不同的职能。

3在社区设立工作站的意义

1.在企业社区移交地方后,在社区设立工作站,可以很好地解决原企业社区居委会移交人员安置问题。社区工作站成为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原企业社区居委会人员可以作为街道办事处派出机构人员,此办法既可以在尊重《四方框架协议》中妥善、合理安置居委会移交人员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人员和机构一并移交,一步到位,巧妙地解决居委会人员身份问题,又避免了在同一个区(县),同为居委会人员身份不同的问题,给移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在社区设立工作站能减轻当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较好的应对社区面临的愈来愈多的工作任务;同时通过政府强大的行政权威,能够迅速提升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和知识化水平;还能让社区居委会专心做社区自治工作。

篇6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以党的十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普法宣传为切入点,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目标,贴近生活,注重实践,通过开展活泼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宣传科学观念,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宣传力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继续以社区主任牵头总负责、社区其他干部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科普工作机制;进一步充实壮大“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科普志愿者带动周边社区群众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决心与信心。

以科普活动室为社区科普活动主阵地,以科普宣传栏、文化画廊、院落张贴栏、基层信息公开平台等作为社区宣传载体,广泛张贴科普知识宣传海报,架设宣传横幅,科普活动信息,定期组织科普志愿者进院落开展科普宣传讲解活动等,在全社区营造科普宣传的浓郁氛围。

三、抓主题,突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1、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好丰富远程教育课件资源,搜集整理后,有针对性的定期举办各类科普培训,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继续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开展民生科普共建田园城市”为主题,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创新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特色。

3、抓好科普志愿者活动,开展科普志愿者进院落、进家庭活动。通过入户分发生活常识、科普知识,使科技之风吹进万家。

4、以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有小结、有记录,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篇7

以建设“三满意机关”和幸福社区为重点,以保证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以促进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目标,旨化措施,使辖区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软环境建设和纪律作风整治,提高机关干部为民务实、勤廉从政意识,弘扬优良工作作风,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理念,营造加快发展的人文环境、勤政为民的服务环境、科学稳定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权责清晰的责任环境,形成损害软环境可耻,维护软环境人人有责的局面。

三、主要任务

全面落实区软环境建设纪律处分暂行办法,集中整治软环境建设和纪律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规范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推进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落实“四制”工作机制,促进作风转变

一是落实首问负责制。首位受理居民群众咨询或办理事项的人员,为首问责任人,街道或社区工作人员要热心接待,耐心受理,细心承办,真心服务,如实受理登记或处理。对超出服务办理的内容,责任人应告知有关情况,并将其引荐到相关业务部门,对不符合政策办理的内容应主动做好解释工作。对属于业务不明确或责任人不清楚承办部门的事项,责任人应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和搪塞。

二是落实挂牌公示制。街道和社区干部都要佩带胸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服务窗口要对各项业务的办理程序进行公开,做到阳光下服务,不得以种种借口敷衍服务对象,甚至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事关群众利益和敏感的问题都要公开、透明。

三是落实文明用语(行为规范)制。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要衣着整洁大方、不浓妆艳抹、不奇装异服,保持室内卫清洁有序。自觉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和粗话,待人接物要礼貌,回答办事人员问题态度和蔼诚恳、耐心细致。自觉执行街道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不利用单位电脑玩游戏、聊天、炒股等。

四是落实工作承诺制。街道机关干部要按照年初工作承诺的内容,认真对照检查落实情况。街道公开承诺领导小组将通过召开调查度会、分析会等推进工作承诺落实到位。

(二)推行“三进”做法,提升服务质量

在软环境建设工作中,要重心下移,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要深入辖区充分了解单位、企业、居民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是进单位。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每月至少2次到辖区单位了解基本情况,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街道经济、民生、党建和安全稳定中来,为建设和谐街道做出贡献。

二是进企业。每名机关干部包保2户以上企业。主要任务是及时掌握企业变化情况,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随时掌握企业生产和经营动态。宣传街道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树立街道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和拓展招商引资成果,在稳商、强商的基础上,实现以商招商,壮大区域税源经济总量。

三是进居民。社区除党委书记外,根据社区实际将辖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块,每名社区工作者负责一个区块分片包保责任区,责任人在社区班子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每周保证三天深入到责任区走访居民,随时掌握包片区域内基本情况,通过走、看、听、问及时了解片区情况,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社区书记、责任人要在责任区内每楼栋每年结交1-2户知心居民,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掌握街道不稳定因素,做好化解矛盾工作,切实维护街道的稳定、和谐。

通过落实“四制”机制和推行“三进”做法,切实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优化发展软环境,树立街道新形象,使街道真正成为基层满意、群众满意、企业满意的“三满意”机关。

四、方法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

街道各部门要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本实施方案,掌握其精神实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抓紧动员部署,制定工作计划,迅速启动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学习动员工作要在月底前完成,具体工作计划要及时上报街道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查摆整改阶段

街道各部门要按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开展查摆整改。要认真查摆在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查摆出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对当前立即整改有困难的问题要落实整改责任,制定详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要健全完善制度,针对查摆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着眼于改进与提高,着力健全完善制度。各部门须于X月X日前将本部门查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街道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提高阶段

街道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在汇总各部门查摆整改情况的基础上,对我街道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全面、客观评价我街道化软环境建设工作现状,总结化软环境建设工作做法和成效,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促进主题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检查制度。机关的软环境建设和干部纪律作风检查,有两名街道领导进行,社区的纪律作风检查将由主管民政的副主任和社会事务科进行。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

(二)落实情况通报制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把“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主题活动纳入承诺制目标考核内容中,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表现突出的单位与个人进行重点通报,从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落实奖惩制度。结合每次检查和平时考核情况,对照承诺制和行为规范要求,严格落实奖励政策,年终对为街道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重奖,对破坏街道软环境和违反纪律的进行重罚。

五、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认清开展“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展好主题活动,力求取得成效。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篇8

xx年上半年走访残疾户50余户60人左右,电话问讯62人次,白内障手术通知3人,办。第二代残疾证入户通知34人,电话通知30人,填写二代残疾人证申请表100份,基本完成第二代换证任务。

二、节日期间的活动。

xx年上半年我社区协助残联及各专门协会,组织开展了各个节日期间的活动,带领我社区残疾人参加了如“元旦联欢”、“庆三八联欢”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了残联和协会大家庭的温暖。“爱耳日”、“助残日”期间,我社区出设咨询台,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康复手册等,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康复及残疾预防知识,使广大社区居民及全社会更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节日期间还走访了残疾人张帅、耿福贵、葛眩东、侯晓龙、张延旭等。

篇9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最早是在德国社会学家斐迪・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一般认为:社区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基本构成要素有四个方面: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文区位意义上的地域。特定的区域不仅是社区成员活动的基本空间场所,而社区成员的活动方式乃至思想感情也都被打上区域的烙印和特征。二是一定规模和具有同质性的人口。正因为社区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社区管理的特性及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社区管理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在我国,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

一、如何做好社区人员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社区服务站要想法设法、用真心帮助人员实现就业。创业是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一大途径,然而创业不容易,如果要创业成功就更加不容易,如何才能解决资金少、创业程序不熟悉的问题。如何使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能得到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他们成功起步,如何引导更多的人员自主创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一直是我们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

社区服务站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挨家挨户地对社区居民发放便民联系卡,从摸清情况入手,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手段了解居民失业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人员的个性、技能、工作经历、就业意愿以及面临的困难等第一手资料,心中建起一本明细账,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我们鼓励他们自谋职业,以自身的努力实现创业就业;针对一些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重点扶持,向他们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要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最佳途径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而自主创业对人员来说,又面临着许多的难题。政府为解决这些难题,给了很多的优惠。而作为直接做这项工作的劳动服务机构,也要立足自身条件多动脑筋。基层在这方面工作做实了,能激励更多失业人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社区工作人员要具备的自身素质

(一)认真了解居民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吃透国家就业政策的同时,到群众中去,善于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劳动力状况的变动和各类人员的就业实际所需,只有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真正推动就业工作的发展。

要有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责任心和爱心。就业工作是一个点面相连的有机体,只有做好了个体就业“点”上的工作,才能做到就业工作“面”上的整体推动。要有全心全意为各类失业人员服务的热情,将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对待;要有社会责任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失去工作岗位、生活处于困难的社会群体当成自己的亲人,用我们的责任和爱心为就业困难群体点亮生活的希望,同时兼顾做好普通就业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发展的创新意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这给我们就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促进就业工作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就业工作者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工作思路,不断推动就业工作健康发展。首先要善于学习。学习国家的各项制度、法律、政策,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其次要敢于实践。利用一切有利的时间,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促进工作的发展。最后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善于对以往工作作出客观的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发展,不断向前。

基层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就业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使命,不断开拓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广大的就业者尽好责、勤服务,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社区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目前,有的地方把符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也纳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

实行社会化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其次,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三,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外,不少退休人员的子女不能在身边照料,也迫切希望社区组织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总之,社区服务工作不但要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离退休员工的精神生活,退休后子女不在家,长期无人照顾,精神上没有依托,这样就需要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多关心、多照顾,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要关心社区职工的再就业情况。因此,做好社区职工本职工作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林.坚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社区再就业[J].教育研究, 2008(01)。

篇10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09-02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需要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的逐渐弱化,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及影响。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家庭,留下的另一方往往由于农活较多,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等代为教育,由于一些代养人的养育方式不当,或过于溺爱、放任,或有所顾忌而不予严格管教……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导致了留守儿童自身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心理及行为,最终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不得不正视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和学校都寻找自己角度的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一个专业的群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留守儿童工作,将各方面的有效资源联合起来,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出谋划策、身体力行。专业社会工作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1]166-167。

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工作者们为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及运行机制。体现在专业社工可以联合政府、妇联、儿童保障部门等相关组织机构和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共同组建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并由各机构部门推选负责任的代表和社会工作者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筹措经费、统筹安排等各项工作。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过程

(一)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争取政府和政策法规层面的帮助和支持

城乡壁垒的种种限制使得进城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在身边,为了保证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社工行政人员可以运用组织及社会的力量呼吁和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1)通过减免农民工孩子进城读书所需的各种费用,尽量保证教育费用在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此来实现留守儿童追随父母,在城市读书,亲情、教育两不误;2)呼吁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既满足低收入流动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实际需要,又可以让农民工父母亲自照顾教育身边的子女。3)呼吁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校条件、办校标准、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饮食卫生条件等,督促其办校行为。

社工行政人员还可以争取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我国目前缺乏严格和完整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约束,有些父母就用金钱和物质代替对子女的监护[2]19-20。为此,社会工作行政人员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在新的立法中呼吁、鼓励政府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纳入其中,为留守儿童随父母外出上学创造条件,减少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同时,还要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包括家长,追究责任,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二)中观社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限,也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压力。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有限,无疑使祖辈们无从得到指导,加大了其家庭教育的难度[3]34-39。因而,在中观层面,社区工作者就要努力实现社区教育与家庭、学校教育的一体化,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第一,设置社区教育机构,开展必要的社区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和有效监督;第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规范和引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与培养他们形成优良品德。例如,在农村社区设立诸如“留守儿童谈心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机构,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和临时监护人、教师提供共同交流、谈心的适宜环境,搭建心灵倾诉与沟通的平台。具体形式包括:有线广播或者文艺会演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安排农村学校教师的入户指导,或者利用闲暇时间举办家长培训学校;联合退休老教师和热心留守儿童问题的志愿者,组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委员会,定期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为家庭教育困惑者寻找解决对策并提供专业辅导。

(三)微观个案、小组工作:个别化服务与团队共同参与有机结合

针对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社工会根据留守儿童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反映的情况,在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下,以小组工作的形式把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临时监护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或者根据需要,以个案工作的形式对临时监护人进行个别化指导。目的是对他们进行儿童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及方法等普及性教育,使其了解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行为的不良问题以及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获知如何改善的解决之道。针对留守儿童本身,社工可通过个案工作手段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情绪和情感的个别疏导;也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为聚集在一起的多个留守儿童设计一套专业的活动方案,提供专业化服务;还可以采用家庭联合治疗的方式,联合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三管齐下对留守儿童全面加强教育,给予多方关怀。

社会工作者实施专业化过程主要经历五个步骤:一是接案与建立关系;二是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三是以“案主自决”为原则,制定总、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签订工作协议;四是以“个别化”为原则,实施服务计划;五是结案与评估,并对案主后期表现进行跟进计划服务。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优势

专业社工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和专门职业。以专业的角度和相关的经验来看,专业社会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介入有着其他学科和介入方式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具有社会政策法规建构和价值导向的独特优势

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制度的方案设计过程中,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主要关心弱势群体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受助,这种专业取向使其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常常自觉成为广大弱势群体权益的“代言人”。作为弱势群体困难和需求的主要表达者、诠释者和推动其社会服务最大化的主要践行者,社会工作者在长期从事弱势群体服务过程中,深入弱势群体,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是有着密切接触的,对他们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真实需要也是十分了解的。

(二)具有高度专业化的介入方法和手段的独特优势

社会工作者是一支高度专业化的队伍,有着专业的伦理规范、专业的领导团队和组织机构,以及专业素养和方法技能的教育和实践背景。主要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主要有三大层面、四大专业方法,即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中观社区工作、微观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下,把“案主”——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看做是弱势群体,认为他们是能动的主体,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并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最终实现“自助”。专业社会工作者,有着广泛而多样的社会网络,在增权使能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在培养社会公民服务意识和志愿者精神,在积累社会资本和在实现个人的社会性恢复等方面发挥其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作用。

(三)具有在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方面注入社会服务的专业内涵的优势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往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纵向模式,缺乏自左向右的社会横向模式,不能形成广泛而有效的资源整合的社会网络。社会工作者具有基层工作和专业组织的优势,可以在自上而下的政府资源动员、自左向右的民间资源动员以及服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注入其专业性内涵。具体体现在,社工对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困难和需要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寻找、联络政府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正规资源方面有着自己的专业方法和渠道,对于邻里、朋友、亲属和志愿人员等非正规资源和未被启用的各种持久而普及社会资源的协调和动员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力量和手段;专业社工可以通过发挥“个案管理”、“社会支持网络”等专业方法的作用,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留守儿童逐步走出面临的困境,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发挥社会行政资产筹集和管理的各项功能,设立专项服务基金,改善当前社会资源动员的临时性和被动性,实现社会资源的动员和运作的专业性、系统性和有效协调性,真正长久而有效地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改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玲.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优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2]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