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17:4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在校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章摘要: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人教处处长何志方主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袁洪志院长致欢迎词.四个调研组组长分别谈了对全国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情况.会后,全体专家参观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馆,并就制定土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 12月22日,在美丽的云龙湖畔,来自全国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家齐聚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状况调研总结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赵琦、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学伦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人教处处长何志方主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袁洪志院长致欢迎词.
四个调研组组长分别谈了对全国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情况.会后,全体专家参观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馆,并就制定土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学校和企业、政府各自的职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46-02
1.前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体育信息技术已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体育发展,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体育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已成我院特色专业。体育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专业,学生实训显得尤为重要。自我院从市中心移到东郊新校区后,由于远离市中心校外实训较困难,为切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是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2.任务驱动法
2.1任务驱动法
是探究模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具体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完成任务。在校内实训运用“任务驱动法”不单是知识的接受运用,更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自己总结出的经验丰富学生综合素质。老师分配合理任务,让学生带着实际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
2.2“任务驱动法”在校内实训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我院07级到09级三年级的体育信息专业学生学习状态和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只会做教师教的,不会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综合应用,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2.2.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在体育信息专业传统教学中,侧重以教授知识“知识点”构筑知识体系,教授概念一般按照“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做,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就过于程序化。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自主性,上机操作依葫芦画瓢,遇实际问题无所事从,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2.2校内实训运用“任务驱动“的必要性
由于学校体制与教学任务限制,完全改变教学模式是一件系统的工程,为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笔者提出带领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探索,并在校内实训加入“任务驱动法”,即在校内寻找适合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任务,由专业教师指导任务。校内实训任务随机性强,对学生课内外知识要求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2.3“任务驱动”对团队精神的作用
由于任务是由诸多教学内容与社会内容融合在一起,除将知识和学习和知识应用综合,还能使学生根据任务需要自主结合,在组内的学生不能有太大差距,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个性特征等,形成互补型、竞争型合作小组。其次,给学生明确分工,让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责任。 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已成为“任务驱动”中重要任务,重视团队精神培养,并在实训中落实,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
3.“任务驱动”法在校内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3.1 任务设计和布置阶段
校内实训中任务设计来源于校内各部门具体需要,在此笔者具体分析我院纪委网站建设中“任务驱动”具体应用。
各二级网站建设中,大部分网站是由体育信息技术专业老师来做,由于二级网站数量多,纪委老师找到笔者,提出具体任务,并提出完成时间。笔者根据纪委的要求,筛选参加校内实训的学生,选定已经完成《网站设计》课程的08级三位学生,并给予明确分工。任务刚开始时,纪委老师推荐了富有特色的网站,将学生带入设计情境中,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建设网站、设计网页,确定总体任务――建设完整网站。然后指导教师针对任务中每部分知识点将总体任务细分为若干任务,再将大任务细分为小任务。此阶段,指导教师主要提出具体任务,并对如何完成任务作方法的阐述。此阶段特点:指导教师主要是方法上指导,使学生知道从哪做。此阶段关键是指导教师引而不发,调动学生设计欲望和好奇心。
3.2 任务执行阶段
此阶段,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指导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领悟。此间,学生会遇到些问题,指导教师在不影响任务完整性情况下展开讲解。这是学生由初识到熟练掌握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感官,发挥自身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任务进度一半左右。此间多与纪委老师接触,随时修改使设计符合纪委要求。
3.3任务检查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指导教师查漏补缺,并触类旁通给出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完成任务的理解。这期间指导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讨论,还可进行作品欣赏交流,让学生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本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还应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和不足。此项任务难点是后台数据库与整个网站程序的对接,通过指导老师的具体讲解,学生不但会将一般的ACCESS小型数据库,且也掌握了SQL等大型数据库挂接。
3.4任务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完成任务效果评价。任务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指导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在2010年10月国庆节刚过,纪委网站顺利通过纪委领导的审查并通过且顺利接入我院校园网。纪委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4.结束语
校内实训表明,任务驱动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传统校内实训的发展,较适合体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参加此任务的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站设计任务后,又参与设计了我系辅导员贫困生管理系统、学生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在网站设计任务中开展任务驱动法,改变了校内实训中技能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技能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科技信息》.2009 年 16 期.
实训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可以说是实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措施。但是,就近几年的发展行情来看,校外实习基地的组建并不是很乐观。一是企业出于对技术环节的保密考虑,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二是由于实施GMP和GSP的管理,企业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必须要改革办学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校企联系,实行人才就业订单式培养计划,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在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一个集教学、训练、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基地。同时,可以根据药学专业特点组建不同的实训中心,比如:按照药剂制作、检测等相关流程组建药剂实训中心、检测中心等等。
二、组建一套完善的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变革,使着相关的实训模式不断地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改变传统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方法来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讨论。再由教师指导教授,实施再教学、再实践。最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就拿《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试验》来讲,老师首先按照“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乐来的合成—苯乐来的片剂制备—测定片剂中苯乐来的含量及其溶出度”的操作流程来一遍,详细介绍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把遇到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间讨论,老师就讨论的结果给于解答和解疑,同时,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做到师生互动,等到师生间讨论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地仪器操作,最后做到人人都会操作的目的,达到真正掌握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改善高职医药教育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使老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实训中心的平台,承接社会或者是企业课题、项目,使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技术开发和科研的实践能力。对于设备实训的老师来说,要求相对来说就要高一点,首先加强教师在仪表、器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就是熟悉制药的各个具体程序和工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
四、不断规范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强化实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当实训项目落实之后,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把训练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训练日上,并做好相关的日记记录。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学生的实训日记做好管理监控,以确保每日的实训内容落实到实处。
(2)制定标准,严格技能的考核力度。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制定技能考核大纲,学生在教育实训结束之后,学校要依据考核大纲进行技能测评,对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通过,没有达到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训练。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of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 Qingshu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hanc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basic ideas of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ction of the laboratory and training room,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a variety of strategy, and sums up the strategy of producibl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ll of these have strong guidance.
Key words: laboratory; training roo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cial services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单纯的设备采购状态,没有发挥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企业资源、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作用。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出发,把握好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到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措施,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需求
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站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服务的3大基本职能。
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开发新型课程,开展多种工学结合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离不开先进的实训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首先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现专业教学的要求。
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因此实训基地要有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职能。
高职院校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开展终身教育的重任,因此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之一,另外还要把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产品检验等功能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来规划。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校内实训基地是在校园内为实现某一类职业技术或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训练目标所建设的实践教学环境。每个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包含少量的实验室以及一定量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还可能拥有一套具有生产功能的设备设施(即生产性实训基地)。下面分别讨论各种实践场地的建设策略。
2.1 实验室建设策略
实验是为了掌握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或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操作或某种活动。实验分实验设备操作、理论验证、实验现象分析3类。
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通常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子项目来实施,它们在校内实训基地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实验室建设时,要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紧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新形势来确定技术水平,选择合作企业,确定设备选型。
(1)针对以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性实验项目,要跟踪区域内多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应用现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覆盖多种技术水平和设备型号,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多种设备的操作,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力。
(2)针对成熟技术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如电工实验室,要面向区域内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应用,选择流行的、成熟的、低成本的设备,利用有限的资金配备较多的设备台套数,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操作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3)针对新技术应用的实验项目,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跟踪他们的设备使用和新技术应用情况,要立足高端,有“国际化”视野,选择先进的设备,让学生具备新设备操作能力,同时为利用新设备开展科学实验、产品检验等社会服务活动创造条件。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训练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尊重科学的学术态度,养成扎实认真的工作习惯等教育目标,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环境设计问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环境改造,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2.2 实训室建设策略
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室是开展单项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单个实训室的建设要在学院做出专业或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避免缺乏规划的盲目建设,在实训室建设前,要准确给出每一个实训室的功能定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实训室,选择相应的建设策略:
(1)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室的设备选型、设备布局、实训室氛围要努力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要具有提供学生反复训练的基本条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设计出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方案,提供支持多项目、多任务的反复训练条件,创设职业氛围。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实训室建设要避免单纯的设备采购行为。
(2)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的新技术培训能力,确定实训室的设备选择方案。学校要考察当地相关企业的产业状况和技术应用情况,如果本行业当地企业有基本一致的技术应用状况,则选择通用的设备和与企业现场基本一致的建设方案,尽量提高设备台套数,给学生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如果已经形成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龙头企业,实训室建设方案要与龙头企业合作确定,选购新型设备,建立技术资料共享、培训教材共享、师资共享的机制。新技术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龙头企业合作,立足高端,是成功开展新技术培训服务的必要条件。
(3)针对实训设备昂贵、实训耗材成本高、工艺过程安全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的实训项目,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仿真实训室,例如机车操作仿真实训室、路由配置仿真实训室、汽车技术仿真实训室等。仿真训练通常作为真实设备操作前的技能训练环节,可以提升学员的设备操作能力、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响应处理能力,也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仿真实训室建设时,学校应对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比武的需求进行调研,争取把仿真实训室建成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实训室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建成“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要体现“高新化”特征,即拥有丰富的高新技术内涵,教学设备和所采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与当地先进企业的仪器设备应用保持一致或适度超前,使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适应高质量就业岗位的要求。为此,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优选与区域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密切合作,采购最新的设备设施,引入最新的技术标准,力争与企业建立技术更新共享机制,永葆创新实训室的先进性,并做好师资培训计划,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5)具有产品市场准入要求的职业领域,如农药残留检测实训室,要瞄准承担产品准入资格审核鉴定任务,使实训室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产品检验鉴定服务中心。为此,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学校要与检验鉴定机构合作,选择检验鉴定规定的设备和最新的检验鉴定设备,将实训室建成拥有高端设备的检验鉴定站,面向社会开展检验鉴定服务,面向相关企业开展鉴定人员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6)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基本一致的对应实训室,在建设前要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联系,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和职业资格建设的需要,合作设计实训室建设方案,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引入相应课程,并使实训室具备职业资格鉴定的条件。借此机会,学校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引入鉴定标准、培训教材、企业操作手册,把实训室建成与社会接轨的、具有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的多功能实训室,开展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服务。
2.3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建立起来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2大基本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亲身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高度统一。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在此进行简单总结,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策略:
2.3.1 与技术服务类企业合作,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针对面向技术服务领域的职业领域,如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广告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网络服务机构等,可以采取引企入校的措施,在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通过咨询、调研、策划、评价、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艺术加工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其产品主要是智力劳动成果,表现形式往往是软件产品、艺术作品、策划书、营销方案、发展规划、鉴定意见书、设计图纸、合同等。利用学校设备和场地资源,企业将项目“订单”带到学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加技术服务活动,安全风险小,质量控制容易实现,企业积极性较高。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软件园由学院出资,建成了拥有650个工位的开发环境。学校引入蓝波今朝、中传映画、北京酷卡等多家高科技公司入园,形成了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身份和真实的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08年9月以来,接待学生生产性实训近2000人次,让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获得了半年到一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提升了IT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2 探索“教学工厂”的建设模式,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工厂”,学生可以常年参与加工生产过程。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要确定合作模式,明晰产权,以资产为纽带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由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带来产品和订单,学生常年参加企业生产劳动,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企业向学校缴纳租金、支付学生劳动补偿等。也可以尝试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的合作模式。
引入产品加工型企业要慎重,要进行前期的深入考察和分析,要选择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企业入校(有订单),要引入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产品(有市场),引进产品的加工技术要处于中等难度或产品有典型教学意义(工艺和技术太简单容易形成简单用工),引进的产品加工过程要求无污染、无噪音或低噪音。
我校在探索“教学工厂”建设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校利用地缘优势,在学校附近的798艺术区租用企业的场地,由学校投资购买设备,建成“北信数字传媒中心”,交由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第三方经营,承接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工程,每天都有生产任务。传媒中心长期承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实习,使学生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
2.3.3 设立“创业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
学校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校内提供创业环境,探索“创业园”的建设模式。学校可以与社会服务企业(如连锁店、旅行社、保险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出资,在校内设立分支机构,学生以员工身份参加工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地开展企业化运行,每天进行工作交接、工作总结、教师点评,提高实训的效果,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经历,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学校建设了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实习一条街”,面对真实的顾客,进行店长、营业员、收银员和网络营销等岗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对内“学生创业一条街”,在学生宿舍附近建设了30多家店铺,由该校学生以低廉的价格承包开店,使学生创业能力得到锻炼。
2.3.4 在政府主导下,创建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是目前学校和财政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少学校建设的实训室由于使用范围窄,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对于周边地区学校较多的高职院校,立足学院的专业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在政府主导下,可以申请创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周边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担负起对周边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3 结束语
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考虑,把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要把提升学院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能够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2)提供具有“生产功能”的生产性实训教学;(3)承载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4)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集训;(5)具有技术研发和服务功能;(6)具有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9-02
我校自创办以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争创示范校。十几年来,不断调研、实验、总结、完善、改进,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最初的“订单式”培养发展到现在的“送教上门”新型办学模式。下面对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的做法、经验加以总结。
模式一:“一张纸”——定单委培模式
企业需要某种特定技能的人才,和学校签定协议,委托学校代为培养。学生入学初就和企业签定协议,保证毕业后直接去企业工作,企业承诺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并补贴生活费,简称“两包一补”。
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花少量的钱就培养了特定的技能人才,毕业后就能来企业上班,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有了一定保障;对学生而言,解决了学费和部分生活费,毕业后的工作也有了保证,还学到了专业技术;对学校而言,生源和就业这最重要的两头不需较多考虑,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工作。不足在于:一二年级由于学校没有和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依然按照原有的课程和方式来培养,没有按企业生产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对企业岗位不熟悉,第三年顶岗实习,部分学生一时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导致流失。因此,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还属于浅层次合作。
2001年,安徽华祥集团处于快速发展期,急需一大批轮轴加工操作工人,当时,我校也正在蕴酿着扩大规模,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于是校企签定协议,便有了省内首创的“两包一补”校企合作。
在本次合作办学之后,我们又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与安徽金光集团、安徽鸿润集团、桐城信邦电子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支柱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桐城地方经济的发展。
模式二:“一块地”——“筑巢引凤”模式
我校在总结第一种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筑巢引凤”模式的内涵是学校在校内按专业准备好相应厂房,将企业生产引入校园,企业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成立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专业建设小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派出教师。安排一年级学生按专业进入企业见习1~2个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学生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到企业实训,不仅学到技术,还获得了一定收入。
这一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校企间的距离更近了,合作程度也更紧密了。但不足之处是:企业的生产生活毕竟不同于学校教学,引企入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校常规的教学秩序,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教学实训安排的困难。如何找到与企业的合作点、平衡点,是我们进行探索的重点。这要求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专业培养上,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2005年,我校利用校园内部厂房,引进了金海洋汽修厂。汽修厂除正常对外营业,提供汽车维修服务外,还接纳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校企联手打造了我校独具特色的汽车维修拳头专业,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实训使得该专业的实力得到了强化。同时,与金海洋汽修学校合作开发专业实训教材,特别是开发了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指导书,还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职业技能教学模式。通过教材开发和专业教学法的研究探索,2009年、2010年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曾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多个项目获奖。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筑巢引凤”办学模式的实施。
目前,我校已有涵盖桐城主导产业的包装印刷、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家纺服装、财经商贸等五大校内实训基地,不仅使我们的实习实训条件达到了江浙发达地区职校的水平,而且使我们在探索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课题上有了一块肥沃的试验田。
模式三:“两条腿”——送教上门模式
前面两种模式虽然各有优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那就是我们的办学思维还局限在增强在校生实习实训技能上。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由过去的被动等企业上门改为主动出门为企业做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和技能培训,把目光从在校学生转移到各大企业的员工身上,把重点从单一地强调学生实训转移到既强调校内实训、又打开校外培训市场的多元格局,使服务区域经济的思想落到实处。
这一模式,对学校而言既不要教室,也不要实训基地,只要有一支技能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可以了,就能打开广阔的市场培训空间。对企业而言,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部分企业员工还报名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资格考试。因此,送教上门深受企业欢迎。
2009年,在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得知安徽凌云科技集团正欲引进一批先进的塑料包装生产线,而原有员工大多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不能胜任操作岗位的工作。于是,我校积极主动找上门,将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性宣传到位,最终使凌云科技成为我们送教上门的一个实验单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催生了“企业学分制中专班”这一崭新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成为201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内涵是,在企业学历水平低的员工中设立中专班,授课地点在企业,授课内容和时间由校企双方协商确定。采取弹性学分制,模块化教学,完成学业的时间不定,但学籍在我校,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后就可授予中专毕业证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我们又通过桐城市政府的协调,与桐城市玉雕行业协会联合办学,成立了望溪玉雕工艺美术分校;与桐城市美容美发协会联合办学,成立了美容美发分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望溪职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望溪职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得到落实,初步发挥了校企共同研究、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概括地说,我们的经验就是“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包括与行业合作开设依托行业的分校;在企业开设学分制班送教上门;让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派专业教师赴发达地区职校挂职学习等。“引进来”包括与专业性强的企业合作,重点建设特色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和校本教材编写;聘请能工巧匠到校传授技能等。同时,我们还重点注意到,要使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区域经济服务,就要合理地解决与企业的几个重要关系:解决好企业利益与学校效益的关系,实现校企共赢;解决好学校实训设备与企业设备互用的关系,实现新型实验设备与先进生产设备资源共享;解决好学生、员工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关系,防止影响行业、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解决好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与企业生产计划的关系,合理进行实习工位与生产工位的功能结合;解决好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使二者在身份、环境上达到融合;解决好开展实训教学与帮助企业技术革新的关系,让师生充分参与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解决好企业与学校的管理关系,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只有解决好以上一些关系,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才会有长久效应,因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共赢的基础平台之上。
参考文献:
[1]董云霞.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2]李国会,王晓东,林源.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9(11).
[3]许新华.高职教育“三借一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践范例——以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关键词】高职高专秘书实务实训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文秘职能从过去专注于文书写作转向综合辅助管理,文秘专业教学要从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一、我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实训要充分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切实贯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修养。
以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实训教学空间太小,大部分同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印象不深。所以我校秘书专业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实训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建设了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接触社会,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我校实纲明确:秘书专业的实训分成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块。
(一)实训室模拟
第一、第二学期,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提供项目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轮流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领导、办公室其他人员、来宾等,学生轮流扮演秘书。假设处于某种办公环境和工作事件当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模拟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况的技巧,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全过程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完毕之后,进行过程回放,教师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点评,强化对秘书职业行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选择校内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秘书工作,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
校内实训要求涵盖秘书实务的所有内容,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把一天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并尽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这对教师指导实训,学生总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校内实训结束阶段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总结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锻炼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对校内实训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在校外实训前的准备阶段召开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小组座谈会,研究、确定本阶段具体的实训方案。落实实训督导老师(每个基地安排一个督导老师),并对实训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培训。召开实训基地、实训督导双方座谈会,商讨实训的有关事宜,以总的实训方案为依据,根据督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和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
校外实训前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排,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实训方向和对即将到来的实训和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完成一份秘书职业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考察了解,熟悉专业和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学生在有聘用意向的单位实训,如果在实训、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都非常满意,则可以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我校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成立实训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秘书实务,提高教师指导实务的能力。针对实训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应付、拖延和不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包括实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实习督导老师的评估,学生对督导老师和实训部门的评估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督导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对我校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训课程建设中,我们也遭遇了实训指导难、实训基地建设难、实训成绩评定主观性强等方面的困难。文秘实训很多过程难以量化评判,办公自动化操作、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步骤和结果给予量化评判,其他实训,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等属于行为、观念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实环境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做出量化评判,容易导致评价实训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病。
三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将近10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深入合作的过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训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训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学生素质的窗口,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
指导教师是实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实训督导应该做到: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训的内容,包括考虑实务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训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困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的优势与不足;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成长。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把高职高专文秘实训教学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0-01
汽车社会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报价导购、保养维修、配件供应、交通安全、自驾休闲等方面的汽车售后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引来国外众多汽车集团的加入,使我国汽车车型、品种等迅速更新换代,轿车市场改变了“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夏利)”时代,换来的是车型众杂、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汽车新时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要求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素质必须迅速提高,维修技能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汽修人员的缺口有100万之多。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已把汽修人才确定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众多的中职、高职学校都相继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我校已在1998年将农机化专业改造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训工作,结合现行汽修企业生产、人员状况、发展趋势等,对现行汽修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论授课内容应与现代车型接轨: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汽车维修作业大都以修复为主,耗时间、效益差。而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原来的汽车电子元件运用少,汽车电路相对简单,但维护修理量大。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主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护修理量减少,故障诊断量增多。传统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原始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应该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适当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
二、理论授课坚持“够用”原则: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厌学,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所以理论课坚持“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的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在实验室里边拆解边讲解,使学生学起来不抽象,很多部件结构很复杂,对照实物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初学者也是很难懂的所以必须依靠实物展示、拆解、组装等手段辅助学生来理解课堂内容。现在中职汽修教材过于全面、细致,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精简、通俗化,要把书读薄突出重点内容,必要的理论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读明白,这样才能把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三、实训课坚持“技能为主”:现在汽车修理作业中,很多时候都是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对技能的熟练、经验的丰富要求很高。作为中职汽修教育对汽修经验的教学是很难做到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而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实训课程本来就有限,而有的学校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实训课开展就更少了,因而出现了“在黑板上修汽车”的现象。由于社会车辆急增,汽修业务量也多起来,汽修企业希望中职学校毕业生立马能顶岗操作。基于这种情形,要求我们中职汽修应加强基础汽修技能训练要做到三点。一是实训车辆要尽可能的选择接近现代车型;二是实训设备要用现代的汽修设备;三是要按现代汽车修理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四、汽修职业心理课不能少:现在汽修业门坎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进出较容易而且频繁。而现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在急烈的角逐中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及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在汽修企业从业数年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纷纷放弃改行从事他业。整个汽修业从设备、人员等竞争惨烈、优胜劣汰,人员结构“金字塔现象”严重,要想从汽修市场中、汽修职场中胜出必须在心理上承受各方面的压力。
首先全面认识汽修业的现状:作为来自一线汽修企业的人员,我们必须如实介绍汽修最新状况,从企业构建、设备、技术、人员配置等都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汽修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有良好的汽修职业健康心理:由于传统的汽修企业存在“脏、乱、累”等现象,造成现今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汽修企业就业。现今汽修企业已经变得更加整洁、设备技术更加先进、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气动化、液动化,与传统汽修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而且现今汽修企业迫切希望高素质、强技能的本科人才的加入,整体薪金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较好。
第三建立一个行业内职业规划及吃苦精神:作为中职汽修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作一个较详细的行业五年职业规划:前三年(含在校及顶岗实习)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汽修行业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后两年要对本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经验总结积累,争取成为一个名汽修企业内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在整个五年规划中首要条件是:肯干、肯钻、肯吃苦。
【中图分类号】G710
【正文】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能否办出有成效、有特色、被社会所认可的职业学校的关键。加大实训教学投入、加快双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多渠道寻求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途径是促进职业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为实训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学校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最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配置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以下方面:
①实训基地要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要从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方面考虑。
②实训基地在保障基础性实训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仿真或模拟职业环境,使学生较多地接触先进且成熟的技术。
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功能齐全,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实训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2.校外实训基地
①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要紧贴专业需要,使学生能把在校学到的基础性技能在企业生产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②校外实训基地应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争取与良性发展的企业合作,力求产学结合,与企业双赢发展,真正为企业生产服务、为学校教学服务,实现长效的运行机制。
③要合理制订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的机会,都有在企业锻炼的机会。
此外,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应互为补充,实现最优化职教效能。
二、狠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现在多数职业学校仍存在使用专业理论教师和聘用企业老师傅指导学生实训的现状,理论教师不敢动手也没有实践经验,老师傅动手能力强但总结归纳少、难于上升到理论层次。因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方法的研究。逐步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资格证书”作为专业教师的基本准入制度。
2.通过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来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定期换岗制度,用政策性的激励办法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有序的流动,使教师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
3.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加强实训教学管理,营造良好基础氛围
要保障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仅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优秀的教师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
1.要成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个人认为,由主管教学的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具体把关,下设专业部和实训处的组织机构,能够使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组织更加合理、更宜于协调。
在职能上,教务处负责全校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负责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考核,负责专业教师的流动和培训;专业部负责理论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上报工作,负责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教学的组织和考核;实训处负责实训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上报工作,负责实训教学的组织和考核,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和防卫工作,负责仪器设备和实训原材物料的采购等工作。
2.实训教学需要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实训处根据实训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工种的实训教学流程和规范,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制定实训教学考核标准和办法。在教学环节上,检查PPT课件、教案、学案、校本教材开况,检查实训课题的理论指导和现场操作演示、巡回指导情况,检查实训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结果等内容。
3.制定科学严谨的车间(室)管理办法。实训处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实训管理办法、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实训教师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系列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确保实训教学安全有序。
四、多渠道寻求提升实训教学水平途径,立足长远发展
1、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反馈系统。依据教学大纲考核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利用阶段性测评和考试等手段检查教学效果,使实训教师加强责任意识。
2、通过学习、交流、技能比武、技能达标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崇尚技艺,能文能武”的专业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热爱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30-03
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
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探索出一些实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商务英语专业也在尝试开展如“工学结合”类的实训教学,但效果却不明显。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商务英语实训目标的认识模糊不清,没能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训模式
虽然高职高专院校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开始重视实训教学,但从教师到专家学者,普遍对实训及其模式研究不够,对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且,实训内容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脱节,实训的随意性大,模式单一,不能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实训体系。
实训目标就是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加之一定程度的操练,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将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训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培养日常会话、商务会谈、商务翻译、涉外文秘、宣传策划等行业能力,成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可见,清晰的实训目标是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途径。定位清晰的实训目标、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2. 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所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都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而且,这种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合作深度还远远不够,合作中的多数企业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实习场所的提供上,校企合作仍然是“一边热”,商务英语专业更是如此。随着近些年英语教育的普及,各涉外企业一般不再大批量引进英语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经常流于形式。因此,很多院校不得不在多媒体教室里就各个商务主题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完全起不到实地实训的效果。
3. 缺乏政府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对实力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说,现存实训模式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规则。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对口企业大都是外资、合资企业,政府政策支持受限,产学结合的结构缺乏合理性。
4. 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既包含普通的英语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把语言变成一种工具、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去实施商务活动的能力,因此,对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商务英语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年轻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现有英语专业,他们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对商务知识却知之甚少,实践教学能力低,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实训需求,这是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寻找新思路,深入进行实训模式研究
1. 构建实训目标
任何专业的实训目标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今后步入职业生活奠定扎实基础。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使学生根据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及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实际处理一些商务会务、谈判等涉外商务活动,最终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实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能使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清晰,从而为学生今后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深化理论研究、开展模式研究
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实训目前大体分两大类:即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包括课堂内实训和校内基地实训。课堂内,教师一般通过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实训来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初步具备商务工作所应必备的职业核心知识,形成从事商务贸易工作的职业技能。校内基地实训则一般在校内模拟真实环境进行岗位演练,如黑龙江农业专业技术学院的农学、园艺、机械工程等各类实训基地,都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商务英语专业来说,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还无从下手。
当前的校外实训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上。目前,各高职院校采取的3+1、3+3、2+1的实训模式备受推崇。商务英语专业也需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数量等要求,开设课程,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把实习实训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学生既在学校又随时都在企业实训。企业把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能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下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活动。
学校与企业互帮互助,在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企业也吸取新鲜力量从中获利。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很多专业一直都在为建设三农做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也锻炼了涉农专业的师生。因此,也可以在商务英语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进行这样的尝试,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可与涉及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导游等行业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协议,学校融入行业,与地方经济实现共赢。
三、采取对策,有效实训教学
1. 强化实证研究,找到实训新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分析研究当前的实训现状,了解学生对目前实训模式的评价及其期待。借鉴兄弟院校可行的实训模式,总结经验,通过分析、比较、反复得出可行性报告。提出新的实训模式并运用于实际之中。
2. 建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给实训教育以权威的统一明确的标准与要求,督促各级政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学校方面,在积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扩展校外实训,以合作办学等形式使本专业的实训做到实处。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师生素质
由于实训教师大都缺乏商务实践经验,所以在实训时给学生的建议往往不够全面,方法也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造切实有效的英语教学法,已经成了全体实训教师的研究课题。学校要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锻炼,鼓励他们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积极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为在校的学生讲座,并针对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学生进行范例教学。从而,启发教师熟悉商务流程,扩充知识内涵,找到好的实训方法。
参考文献:
[1]穆松.高等职业院校“订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06,(06).
[2]张荣华,李建国.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渠道[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2).
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为服装生产业或研发部门培养能够从事企业生产技术指导,胜任服装工业样板开发、样衣制作、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等技术领域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自2010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开设的职业能力课程,包括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成衣工艺、立体裁剪和服装CAD等,这些课程都要求有一定的实践课时,甚至有些课程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作为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的授课教师,笔者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做如下总结。
一、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服装结构设计是让学生具备把立体的服装款式分解成平面结构图的能力的一门课程。结构设计的方法有平面法和立体法两种,其中平面法又分为比例法、原型法和基型法等,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其主要目的都是研究服装的结构规律及分解原理,设计并绘制出这些服装的平面样板。于是我们采用任务教学法,如在讲解牛仔裤结构设计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该任务目标是准确绘制牛仔裤前后片的结构制图,掌握不同造型牛仔裤的结构设计要点并能打制出样板。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分析牛仔裤的造型特征、成品规格计算、各部位松量加放等,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制图、打制样板,最后一个环节是“实战演练”—— “××杯”牛仔裤板型设计大赛,实际上就是拓展任务。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和梳理学生的思路,示范关键技术,以保证学生以较高质量完成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去“依葫芦画瓢”,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求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重在过程,而非结果。
立体裁剪是一门典型的既要动脑又必须要动手的技能课,因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有多媒体、人台、打板桌和电动缝纫机等设备的立体裁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里,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先讲解,使用PPT演示或在人台上示范,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实际操作:人台和材料的准备—立体造型—完成坯布样板—拓印纸样板—裁剪—缝制—校正—修改纸样。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师与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以哪种模式进行教学,除了平时的过程考核外,在学期末,职业能力课程的考核均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因为平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练习,所以对75%的学生而言,考核评价能得到“良好”,3%~5%的学生能得到“优秀”。
二、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在校内建立了仿真的专业实训室,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全程仿真模拟,使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形成有机结合,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如课题设计在模拟服装企业技术部门工作现场的实训场所中授课。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以小组为单位,3~5人自由组合,但是要符合技术科人员的设置要求。上课过程就是从产品开发、款式设计、样板打制、样衣制作、编写工艺文件的整个技术科工作流程,其中教师只适当加以指导,不做过多讲解。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感受到企业的真实工作氛围,接受到与实际岗位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训练。
三、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