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21:5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手机消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任意抽样的方法组织调研。
此次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的产品特征、学生手机族的价格定位、学生手机消费的渠道等方面进行调研,因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一)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
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98份,有效率为99.6%。在500份的问卷中有手机的423人,没有的75人,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了86.2%,而中国2007年手机的拥有量达到4.2亿部,拥有率为32%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是手机消费的旺盛群体,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从手机拥有的性别分布来看,差别并不明显,男生手机拥有率为56%,女生手机拥有率为44%;从年级分布来看,新生手机拥有率为60%,老生手机拥有率已达90%以上,高年级明显占优,这可能与新生尚未适应大学生活,联系较少有关,在我们的访谈中,多数新生都在积极寻求手机购买机会。
(二)大学生购买手机的潜在意向
随着手机的大幅降价、新手机的推出、入网费的取消、通讯资费的调整以及各种优惠活动的推出,学生手机拥有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仍将继续下去。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的手机购买意向强烈,被访调查的非手机用户中约有40%以上的人有近期购买手机的计划,而手机用户中的潜在消费者也不在少数,其中大约有37%的用户计划近期更换手机。
(三)大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
针对大学生的购买动机的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了445份,有效率为89%。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比例为46%,这说明在信息社会里,大学生渴望与人交往,手机成为情感沟通的重要的工具;其次,方便找工作是学生手机的另一个重要用途,这部分约为13.8%;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趋于理性。另外,追求流行趋势和身份象征的动机也占据较大比重,约为14.4%,这也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求新、求奇和攀比的消费心理;交异性朋友和其他用途的各占4%和7.6%。
(四)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产品特征
1.品牌分布
关于此问题的调查,我们发放问卷500份,有效样本492份,有效率为98.4%。总体来看,在我们的调查中,对国外品牌手机消费占67.6%,国产手机占32.4%。这与社会上关于手机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购买国外品牌手机其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是非常好的,而购买国产手机的学生表示国产手机的款式多样,而且功能齐全,价格相比也比较便宜,还有一些表示是为了支持国产手机。虽然国外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能够从零起步增长到现在的32.4%的市场分额,表示国产手机的技术日臻成熟,并已得到社会认同。
分别就个体来看,在我们的调查中,使用最多的手机品牌是诺基亚,共有38.2%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排名第二位的是摩托罗拉,使用者占14%,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四位分别是三星和索尼爱立信,各占9.8%和5.6%,这两品牌虽然精致、技术水平高,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国产品牌中,CECT、波导、夏新,TCL等排名靠前,均占总人数的4%。
2.款式分析
由于大学生多处于19-25岁,这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善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因此大学生对手机的款式要求很高,不仅要外观漂亮,还要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
关于手机款式的调查,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92份,有效率为98.4%。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手机的款式多种多样,但高居榜首的是直板手机,占总使用量的57.2%,翻盖和滑板分别占29%和12.6%,其他款式仅占1.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款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对于新型的旋盖等款式,并不被消费者认同。
3.功能分析
关于手机功能的调查,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77份,有效率为95.4%。在手机功能的调查中,播放MP3,MP4以40%票数获得第一位;拍照以30%荣居第二位;第三位是蓝牙和红外线,占票数15%;第四位是GPRS和收音机,占10%;其它功能占5%。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娱乐方面,而对于生产商热衷于开发的网络功能和游戏功能,大学生也不是很认同,这可能与网络在大学中的普及有关。
(五)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价格特征
1.手机价格
关于手机价格的分布,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89份,有效率为97.8%。总的说来,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手机族的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在调查中手机价格在800元至1000元的,其比例为30%,1000到1500以及600到800的所占比例大体相当,分别为29.2%和27.2%,另外有5%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500元以上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超低价位手机,如600元以下的大约占15%。
2.手机使用费
关于手机使用费的分布,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3份,有效率为88.6%。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20元以下的占11%,在20-30元的占32%,在30-40元的占36%,在40-50元的占21%,在50元以上的占11%。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六)大学生手机消费的渠道特征
1.获取手机信息的渠道
关于获取手机信息的渠道,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5份,有效率为89%。在调查中,通过现场选购的占35%,通过朋友介绍在我们的调查中占25.8%,大学生由于是群体的生活,在手机消费上也极易受身边朋友的影响。还有约24%的学生是受电视宣传和海报宣传的影响,在强大的宣传阵容中情不自禁的被吸引。有超过20.2%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广泛的利用网络这个工具,通过在线观看,网上选购等等手段,广阔的收集资料,提高自己的消费理性水平,网络在商品营销中的作用已经日渐凸现。
2.手机卡的供应商
关于手机卡的供应商,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5份,有效率为89%。总体来看,目前我校的学生手机消费者群当中,使用联通卡的占了33%,而移动卡则占了67%。移动是联通卡的两倍多,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二者市场有融合的趋势。就个体来看,使用最多的是动感地带,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0%;神州行用户约占25.2%;UP新势力约占22.6%;如意通约占10.4%,小康卡所占比例最少,只有1.8%。动感地带之所以占据较大比例,与其资费优势和优惠措施有关。
(七)手机消费的不良影响
关于手机不良影响的调查,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9份,有效率为89.8%。我们调查了在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其中大学生较为敏感的电磁波辐射占31.2%,受到不良短信和电话骚扰占21%,经常被偷或浪费钱占14.6%,其它不良影响占9.8%。
三、营销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手机厂商和经销商至关重要。
(一)全方位打造大学生自己的手机
由于网络在大学已经基本普及,因此,手机制造商热衷于开发的网络功能和游戏功能对于大学生并不具有多大价值;相反,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和感情充沛的时期,富于朝气,充满幻想,购买活动多属于情感型,手机的色彩和样式往往成为大学生购买手机时的重要考量。对于经销商来讲,应该紧紧抓住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从品牌偏好来看,尽管学生持有的手机仍以外国品牌为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产手机也在学生中间占据较大的比重。这说明手机生产技术正在标准化,国产手机的制造技术正日益提高和逐渐成熟,国产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我们认为低廉的价格、实用的功能和华丽的外观是国产手机在学生消费群体中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经销商对于学生群体,加大国产手机的推介力度。
(二)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
近几年来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2010年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近3000万,而这些年龄段在18―25岁的年轻人正是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20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11%,虽然还不能说是对市场起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和潜力,抓住这块市场,对于厂商来说大有裨益,因此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品牌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查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以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抽取了南区、北区、中区和东区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对象涉及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5份,收回率97.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2.3%。问卷共设计了22个问题,有21道封闭式问题与1道开放式问题。主要针对手机品牌的知名度、手机品牌的使用率、手机品牌的满意度、手机品牌的再次购买率与手机品牌重视度五个因素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品牌现状分析――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1.品牌知名度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知名度较高的都是些国外品牌,其中诺基亚知名度最高,占36.4%;其次是三星,25.6%;索爱,17.8%;摩托罗拉,10%;波导,3.5%;天宇,3%;金立,2.5%;其他,1.2%。由此可见,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国外品牌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手机品牌在广告方面的投入比较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效果,国产品牌虽然广告增长势头不比外资品牌差,但回报却差强人意。
2.手机品牌使用率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当中手机拥有率100%,也就是说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必备的通讯工具,满足日常生活中沟通与交流的需要。大学生中使用诺基亚的最多,约占36%;其次是三星,21%;摩托罗拉,15%;索爱,10%;联想,5%;金立,3%;天宇,2%;其他,8%。购买国外品牌的大学生较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3.手机品牌满意度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8.3%的大学生对现在使用的手机品牌十分满意,表示最近不会更换手机,30%的大学生一般满意,有41.7%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近些年手机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品牌,各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一些企业把重点全部放在产品研发上,对于售后服务越来越不重视,服务缺失是造成大多数学生对现在手机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4.手机品牌再次购买率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大学生表示要是有条件的话愿意更换手机,40%的大学生表示正在考虑,27%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更换手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大学生属于典型的多变型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追赶潮流,求新、求奇、求美,新款型手机会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5.手机品牌重视度分析
在大学生消费群体当中,质量、功能、价格、品牌、售后服务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质量最为重视,占29%;其次是功能,占26%;第三是价格,占22%;品牌和售后服务,各占16%和7%。因此品牌并不是大学生在选购手机的时候考虑的首要因素,但是却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国产手机知名度较低
根据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国外品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国产品牌,一提起名牌手机,他们大多数想到的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品牌。
知名度和企业的广告投放、广告效果有很大的关联性。在2009年的9.5亿电视广告费中,外资品牌诺基亚和三星位居前两位,电视广告量分别达2.4亿和2.1亿元,两公司总共占2009年的手机行业电视广告量的47%,真正是名符其实的巨头。但是国产手机在广告推广策略上明显有些欠缺,2009年国产手机的电视广告总投放仅为1.8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50%,约占2009年行业电视广告总投放的20%。虽然电视广告投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是与国外手机品牌相比份额还是比较小,并且效果不明显。
(2)品牌忠诚度较低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大学生表示现在有条件会更换现在使用的手机品牌,这说明大学生对目前所使用的手机品牌忠诚度不高。手机行业目前处于微利时代,在微利时代忠诚营销更有价值,但是很多企业却把精力放在寻找新客户上,对于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漠不关心。
(3)品牌定位不明确
现今多数的手机品牌不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希望推出一款适合所有消费者手机,但是在消费者日益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手机市场上,通用手机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手机制造商的产品定位与消费者的心理定位出现严重的错位,产品独特卖点(USP)诉求与消费者的买点需求不在一条直线上。
2.建议
无论是哪种手机品牌,要想真正确立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就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1)国产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提升品牌知名度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广告,国产手机品牌需要进一步加大广告投放的力度,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增强广告内容的针对性,并且在广告投放中采取各种媒体组合投放的方式。首先,电视广告,广告内容应充满活力,动感,激情,彰显现在大学生应该有的青春活力;再者,网络广告,大学生平时都有上网的习惯,作为交互式较强的传播媒介,手机厂商可以在大学生经常登陆的网站上投放系统广告;最后,户外广告,可以在大学附近树立醒目的路牌广告,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加深对其品牌的印象。
(2)培养手机品牌忠诚度
大学生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而且包括产品的功能、特性、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好处,在产品价值同质化的状态下,通过提升附加价值来实现品牌的差异化,从而达到巩固品牌忠诚度的目的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具体来讲,就是在满足大学生物质需求的同时,让大学生感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使大学生产生购买的乐趣和服务享受。企业可以在手机中增加学习软件,如电子辞典、记事本等一些学生常用的软件;再者,增加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也可以用手机完成只有在电脑上完成的作业。此外,尤其注意消费者的售后服务,这关系到消费者满意与否,也关系到客户忠诚度。
(3)明确品牌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市场特点,因此,手机品牌的建设就要牢牢抓住这个市场上消费群体的特征,树立与大学生消费市场相适应的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手机不只是时尚消费品,更要体现个性,向大学生传达“创新有活力”的品牌精神,这些品牌口号还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广告创意,让大学生真切地感知。
参考文献:
[1]裴淑媛,孙晓庆.基于满意度的手机品牌调查[J].企业活力,2007,10.
[2]赵天华.从大学生品牌意识看手机品牌营销[J].中国商界,2009,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7504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讯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变。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索、手机定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中国快速崛起。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并在与报纸、电视、广播、出版等传统媒体的不断交融与竞合中,对整个传媒产业格局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伴随手机媒体的发展,几年来我国手机媒体研究不断递进延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传播特点的研究在我国,最早是由移动运营商针对手机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和传播功能提出手机是媒体的概念。随后,有学者开始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关注手机媒介。
2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沟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通信费用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生活支出,并且在生活费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我国通信市场繁荣,中国移动公司独占鳌头,中国电信发展势头强劲,中国联通也不甘示弱,三大公司在各大高校都占有一定的市场,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相当普及,大学生群体作为新事物的接受者和创造者,极具消费潜力,是各大通信运营商竞相抢夺的市场,通过对兰州市十所高校的13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正确把握运营商在兰州市大学生通信市场占有情况,详细了解兰州市大学生的手机通信消费特点,进而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本次调查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以兰州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抽取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十所高等院校作为样本,首先向每个学校发放133份问卷,再根据一定的性别比例和年级比例分布样本,最后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学校抽取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计发放1330份问卷,收回1301份,收回率为97.82%,有效问卷1246份,有效率为95.85%,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43.3%。
3.2 统计方法
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编码,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再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法(频率、交叉表)和多因素分析法。
4 实证分析
4.1 三大通信商大学生市场分析
(1)大学生对通信商的选择情况。
根据表1,可以发现在所调研的1246名大学生中,有67.6%学生选择使用中国移动,30.6%的学生选择使用中国电信,只有1.8%的学生选择使用中国联通。
(2)同时选择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人数及比例。
由表2可知,在调查的1246人当中同时使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有42人,占总数的3.4%。由此可知,两大公司在业务方面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在业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两大公司可以考虑相互借鉴并拓展业务范围,来更全面的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
4.2 兰州市大学生的手机消费特点
4.2.1 消费水平
(1)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话费情况。
图1 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话费情况
由图1可知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话费40—60元之间。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每月平均话费在40到60元之间的学生占总数的41.2%,其次是40元以下和60——100元之间的分别占28.8%和23.1%,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上的学生最少,仅仅占了7%。总体来看,兰州市大学生的话费支出相对比较多。
图2 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话费情况条形图
结合图1和图2整体来看四个年级的学生每月话费支出在40-60元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多,在100元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少。如今的大学生在手机通信消费方面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对于手机通信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2)大学生每月的生活总支出情况。
图3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总支出情况
近75%的学生每月的生活总支出在800元以下,其中37.5%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支出在500元以下,有37%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总支出在500—800元之间,每月生活支出在1000以上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由此可见,兰州市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处于中等偏下。
图4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总支出情况条形图
大一的学生每月生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人比其他几个年级的明显多;每月生活支出在500到800的学生以大二居多;每月生活支出在800到1000的学生以大二为最少;大四的学生每月生活支出在1000以上的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总体来看,每月生活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1000元以上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每月生活总支出也在升高。
4.2.2 消费行为
(1)选择通信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a.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
选择通信服务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问题上,超过50%的人选择了资费、信号稳定性、服务质量;其中以资费为首要的考虑因素,71%用户选择了资费为考虑因素;信号稳定性位居第二考虑因素,可见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还是话费消费的问题和服务质量。说明兰州市大学生在选择服务商时,首要还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商。在他们看来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营业网点的密度也比较重要,因为这两点关系到他们上网是否方便,充值是否方便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通信运营商在要想巩固并拓展其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地位,就要在保证业务质量(信号稳定性、营业网点密度、服务质量、网络覆盖面)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尽量降低资费。
(2)主要的通信对象。
由表4可知,接近90%的学生的主要通话对象都是家人和朋友;75%左右的人主要通话对象是同学;老师和恋人是主要通话对象的人相对较少;说明当代大学生与家人、朋友、同学交流沟通的比较多,而与老师沟通相对较少;大学生谈恋爱的还是比较多。
(3)手机通信消费结构。
大学生通信消费结构以语音通话、短信、QQ、浏览网页为主,占话费比例都超过18%;WIFI所占比例最少,还不足5%,WIFI等同于无线网络,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I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可以让任何终端实现互联,这项新技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还很低。
90%以上的学生开通了GPRS流量包,满足了他们上网浏览网页、聊QQ的需求;
开通短信包、飞信、来电提醒的用户也都占了50%以上的比例;
对于那些新开发的业务,例如微信、手机报、手机炒股等,使用得很少彩信、微信业务也有望成为主流业务。
大学生在选择相关业务时侧重于选择常规业务,非常规业务,如WIFI、手机报、手机炒股等业务,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不太普及。
4.2.3 套餐使用情况
(1)流量使用情况。
图5 流量使用情况
表7 男女生对流量的具体使用情况
性别* 流量使用 交叉制表
流量使用 合计
30M 70M 100M 150M以上
性别 女生 计数 221 122 132 64 539
% 41.0% 22.6% 24.5% 11.9% 100.0%
男生 计数 181 151 249 126 707
% 25.6% 21.4% 35.2% 17.8% 100.0%
总数的% 32.3% 21.9% 30.6% 15.2% 100.0%
通过图5和表7,发现每月使用30M流量的人数最多,开通30M和100M流量的用户分别占了32.3%和30.6%;每月开通70M和150M的流量的用户相对较少,其中以150M流量的用户为最少。在流量的使用情况上,也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使用30M流量的女生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使用100M以上流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70M到100M的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男女生相对于总流量的使用情况,女生使用30M以下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其他都低于男生;男生对每月使用的流量整体来说高于女生。
(2)短信使用情况。
图6 短信使用情况
每月发50条以下短信的人数最少,50到100条之间短信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每月发送100——150条短信的人,再次是150条以上的人;兰州市大学生对于短信的使用不多,用其他聊天工具代替短信联系朋友家人的人明显增多。
5 结论与对策
(1)兰州市的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平均话费在40—60元之间,每月的生活总支出在800元以下,而且就每月的总支出而言,存在比较明显的年级差异,总体来看,每月生活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1000元以上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每月生活总支出也在升高。目前,兰州市大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程度,在日常消费中对价格比较敏感,这对于通信公司来说是个重大挑战,因此要加大力度设计开发出科学合理的迎合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2)兰州市大学生在选择通信服务商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资费和信号稳定性,其次是服务质量和网络覆盖范围。通信运营商在要想巩固并拓展其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地位,就要在保证业务质量(信号稳定性、营业网点密度、服务质量、网络覆盖面)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尽量降低资费。
(3)在手机通信消费结构中,语音通话和短信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手机业务中短信包和流量包所占的比例最大,总体来看,兰州市大学生的手机通信消费主要以传统业务为主,那些新开发的业务,如手机炒股、WIFI等,在兰州市大学生中还不太普及。
(4)套餐的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兰州市大学生每月使用30M流量的人数最多,开通30M和100M流量的用户分别占了32.3%和30.6%;每月开通70M和150M的流量的用户相对较少,其中以150M流量的用户为最少。在流量的使用情况上,也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使用30M流量的女生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使用100M以上流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每月使用的流量整体来说高于女生。对于短信的使用不是很多,因此三大公司可以根据大学生对流量套餐和短信套餐的使用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大学生的通信使用模式。
(5)对三大通信上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兰州市大学生对三大通信商的满意度不高,从总体上来看,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三大通信商的满意度仅仅为一般,有大约36.4%的大学生比较满意,这说明 三大通信服务商应该在考虑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增加在满意度方面的重视,根据大学生的相关意见综合分析,三大通信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并改进:
①对业务套餐进行详细说明,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有乱扣费的现象产生,因此通信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在话费单上进一步详细的对每一笔的消费情况进行陈列。
②减少捆绑业务和强行开通某些业务,根据大学生对通信商的建议发现,有些业务是强行开通的,这也降低了大学生对通信商的满意程度。
③细分套餐档次,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同时改善相关可选套餐和必选套餐的业务,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具有符合大学生的手机话费的套餐,希望今后能够设置更多细分套餐,例如话费套餐种类、流量种类等。
④网络技术的完善。希望通信商能够提高网络运行技术,方便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上网,减少流量的浪费。
(6)兰州市各大高校内,主要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产业,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拥有最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相比而言,中国电信公司和中国联通在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少,尤其是中国联通只有1.8%的市场占有率。
由此可见,在兰州市大学生中使用中国移动的占绝大多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中国移动拥有最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目前,中国移动在高校市场主推“动感地带”的品牌,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正对年轻客户群的移动通信需求,整合品牌形象、价格、渠道、营销和服务,建立年轻客户群对动感地带品牌的归属感,树立创新进取的公司形象。动感地带针对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消费特征开辟了许多特别的服务,设计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时尚化的增值服务,还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学生套餐和娱乐套餐,动感地带这一系列的个性化产品激发了许多大学生的使用热情。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业务及服务方面也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因此两大公司可以考虑相互借鉴并拓展业务范围,中国电信公司应该增加营业网点来更全面的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
中国联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在今后的发展中激发大学生的使用热情,占据更大的消费市场。
总之,在未来的发展中,三大通信公司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手机通信消费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通信消费市场的特点,综合考虑产品定位和价格因素,采用有效的销售渠道和促销方法,制定针对大学生的统一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策略,更加有效地开拓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校市场。
参考文献
[1] 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传媒科技,2011.
[2]赵静,高学德,杨鼎新.兰州市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发展,2008.
[3]史铮,黄新华.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J].中国青年研究,2004,(03):8687.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手机产业迅速兴起,尤其是近年手机行业跨入智能时代。伴随手机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其消费群体呈现多元化,其中大学生消费群体已不容小觑。在楼锡锦等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有98.9%的学生拥有手机,[1]且前人的调查显示同时拥有多部手机的大学生并不鲜见。时下的“苹果热”“小米热”“三星热”等以年轻人尤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手机时尚潮流甚嚣尘上,有不少大学生成为各大手机品牌的忠实粉丝。在“手机热”中,一部分大学生着眼于能满足基本需求并符合其经济能力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另一部分大学生热衷高价位的高端智能机。然而,后者购买高价手机是理性因素使然还是非理性的结果?本研究据此展开。
二、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李晶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得出结论,手机依赖大致分为人际依赖、娱乐依赖和信息依赖三个类型,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同时,中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新增大学生400多万名,大学生群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这些年龄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是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3]这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市场容量和消费潜力都是不可低估的。
张瑛认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和外观,[4]其并未考虑不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手机购买行为的影响;钱正通过调查武汉三所高校大学生手机各功能的使用情况,分析得到了人口统计因素对使用行为的影响,并基于用户行为将大学生细分为积极尝试者、适当追随者、墨守成规者;[5]赵富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征;[6]顾镁概述了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心理动机(沟通交流、个性时尚、从众心理、攀比炫耀、娱乐享受)、群体需求和消费模式情况,并总结了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产品内部线索、产品外部线索、情境线索及经济文化线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研究方向。[7]
还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手机消费提出了建议:张永强通过分析了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力和群体特点,针对大学生手机市场提出了建议。[8]程明明研究了大学生属性(性别、年级、城市或农村、月生活费、有无男女朋友、有无兼职工作、有无兄弟姐妹)及手机外观中相关因素分别对手机月消费额、月短信占手机月消费比例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了手机消费的建议。[9]因此,前人的研究较少涉及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心理因素影响程度作深入、定量的探索,也未据此对相关方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所以本研究基于此展开。
(二)技术接受模型
为了清晰、定量地对大学生购买高价位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引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作为分析工具,这一模型由Davis[10]于1989年提出,用信念――态度――意图――行为因果链关系解释和预测个人接受新信息技术的理论,后又将只起到很弱的协调作用的“态度”这个方面去掉。
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决定因素。其中,感知有用性指在工作环境下,用于衡量系统有助于提高使用者工作表现的程度,即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程度。感知易用性则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感知易用和感知有用共同决定了使用者的态度,又影响了使用者使用系统的意图,最后产生一定的行为。技术接受模型的拓扑结构和变量随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变化。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模型建立
随着手机的逐步智能化,其功能即应用也逐步升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故手机带给人们的娱乐体验、学习便利和外观设计体现了其感知有用性;而感知易用性,则通过手机运行速度的快慢、画质音质的提升、触屏灵敏度和系统的易用性四个维度衡量,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和年龄段,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消费观念超前但又因经济未独立而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大众消费的排头兵,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11]所以在模型中新增心理满足感维度,通过对从众心理、品牌热衷、追赶潮流、攀比心理和偶像崇拜五方面的测量来探究心理因素与大学生购买高价手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将大学生的手机购买行为看成一个信息系统,接受或使用该信息系统是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心理满足感共同决定的,并且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一定的影响,故提出大学生购买高价手机的技术接受模型。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12-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早已成为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与主要生活消费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却与自身实际收入情况相比,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方法,甚至存在不少大学生盲目攀比,挥霍无度,不切实际地追求物质享受。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大多数还不能让自己的经济独立或完全独立,仍然需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面对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关系着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消费的具体情况,分析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成为我们组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资料收集
2010年11月―2011年3月,本小组成员在王娟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好相关资料,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2011年4月―2011年6月,本小组成员根据前期小组分工安排与时间情况相结合,对之前收集的问题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汇总,最终形成了针对四川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紧接着在学院内开展了一次充分考虑年级、宿舍类型(空调房、普通房)、专业(艺术类、非艺术类)等变量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50份,回收1000份,有效率95.2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月平均收入状况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状况如下:家庭月收入在1999元以下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23%,家庭月收入在2000~2999元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25%,家庭月收入在3000~3999元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38%,家庭月收入在4000~4999元以上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9%,有5%的同学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上。由此可见,月收入在3000~3999元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多,这一数值基本代表了我院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经济来源
调查表明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有43%的同学主要经济来源选择的是“家庭供给”,有12%的同学选择的是“奖助学金”,有27%的同学选择的是“银行贷款”,有10%的同学选择的是“自己赚钱”,而其他剩余8%的同学,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的是“家庭负债”。
(三)调查所得大学生月消费水平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
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情况表(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由700~899元向两边递减。而500~899元这一区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6%。我们把这一项与家庭收入相对照,几乎完全吻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消费水平和家庭收入几乎成正比例的同方向增减。而且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家庭供给,虽然有很多大学生通过兼职之类的经济活动得到生活补助,但较之高昂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并没有能够真正获得经济独立。
(四)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多种多样,消费结构也各有不同。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大致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情世故消费等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消费:主要指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由于学校所处的城市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和自身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不同,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开支数额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学生大手大脚一个月能花掉几千元,也有学生能省则省,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
学习消费:主要指学费、书报费、文具费、考试费用等。其中,大学生的学费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会存在一定差异。另外,日益增多的考试项目让考试费用在学习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事业打好基础,报考各类从业资格证、各类职称等级考试、各类语言水平等级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务员、研究生等等考试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考试报名费、书本资料费甚至培训费也跟着增加。
休闲娱乐消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这使得休闲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笔记本电脑、品牌手机、数码相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渐渐普及,泡网吧、唱KTV、溜旱冰、打桌球甚至打麻将等项目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休闲娱乐消费无论是从比例还是从总量上看,都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
人情世故消费:主要指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在校大学生在大学中为适应社会努力学习着各种社交技能,离开父母渴望被理解的心态,让他们喜欢结交朋友,所以用于增进友谊请客吃饭的费用也日益增多。现在很多大学生为庆祝生日、庆祝得奖、获得奖学金等都会请朋友娱乐吃饭。另外,如果是在谈恋爱的大学生,用于约会、送礼等的恋爱消费也在人情世故消费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一)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然而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往往会在消费中表现出许多问题
1.缺乏对自己经济状况和经济来源的正确认识。不少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无视父母挣钱的辛苦,自己也没有理财观念和意识,养成了盲目、赶潮流的非理性消费习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考虑实际就买,为和同学攀比名牌手机、服饰,不惜节衣缩食。此外为了和朋友搞好关系,有个好人缘,有的大学生出手阔绰,常常向父母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借口要求增加生活费,这无疑是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更多压力。
2.娱乐性消费多,发展性消费少。从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多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很少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或者是未来的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综合素质,片面追求暂时的休闲享乐。你可以发现去网吧的同学比去图书馆的多,上网娱乐比上网学习的多。他们沉溺在低层次、带有攀比性、炫耀性的消费中, 而对于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特别是对于发展性的精神文化消费重视不足、投入较少,有的同学甚至连上课用的教材也一省了之。
(二)如果上述问题的出现得不到足够重视,并任其发展,那么带给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1.影响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有的大学生在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后,养成了错误的消费习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向同学借钱甚至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更有甚者还染上了赌瘾,输掉了自己的学费,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债,一些大学生受社会犯罪分子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道路。因为挥霍学费而自动退学的也大有人在,与其说他们挥霍掉的是钞票,不如说是自己的大好前程。
2.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的攀比性、炫耀性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贫困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对自身的经济贫困,许多贫困生会承受相当的经济压力,从而出现明显的抑郁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消费中部分学生攀比、炫耀心理的满足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熟。
四、对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一)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作用。其实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很多是受社会的影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和净化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努力消除那些不健康、低趣味的文化娱乐场所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供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家长还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的思想心理变化,了解其在校的消费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不能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消费和生长需要,必须要更多地关注子女的精神消费和成长需要。其次,应培养大学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坚决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提高自身合理适度的消费能力。
(二)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每天都需要独自消费,而多种类、多层次的消费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身心成长。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和理财教育。通过进行国情教育,大力宣传我们的基本国情,旨在提倡生活消费要与国力相适应;通过进行传统教育,旨在宣扬我们必须继承“勤俭节约”传统美德;通过进行感恩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体谅父母赚钱的艰辛,感受祖国对他们培养的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从而能在消费方面不辜负期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进行理财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了解理财相关的基本知识,从而掌握理财的基本技能,重视发展性消费。其次,提高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由于大学的学习较之中学相比,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上课的时间比中学少,供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投入,利用学生空余时间开展一些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如学术报告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各类社团文化活动等等。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从而保持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充实。
(三)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注意利用好课余的时间,在闲暇时间多看书读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各类体育文艺活动,这有助于学有所长、闲有所乐,避免自己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求物质享乐。二是要努力加强自律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盲从、攀比等错误心理。避免为了赶潮流、炫耀、攀比,把时间和金钱消耗在无休止的消遣娱乐中。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必须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的能力、行为情绪能自控的能力、工作学习能自主的能力和生活服务能自理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受到错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为四川文理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X2010R032)]
参考文献:
1.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2.李明娟.透视大学生贫富差距现象[P].山东青年报,2003.2.18
3.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南华工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P].
4.邹刚.当代城市大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P].兰州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3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对提高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确实起着重大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消费权益受损害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并且难以得到妥善地解决。随着高校的生源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有必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的保护,它不但关系到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家乐业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权益受损害的原因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权益的保护等方面提出积极的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权益受损害的原因分析
有关大学生消费权利的保护问题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成为最普遍关心的话题之一,大学生消费受损害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却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令人深思。由于大学生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之一,大部分纠纷难以得到圆满解决,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学生消费者主观上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大学生在其消费中自我保护意识弱的表现:首先是鉴别能力较弱。缺乏对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了解和识别的能力,由于大学生刚走进大学校门,从依赖父母消费向完全独立消费过渡,他们对经营者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手段、对商品本身的质量的鉴别,对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降价销售、清仓大甩卖的目的认识,没有主见,缺少鉴别力,更不会关注其权益是否受损;有的大学生消费时不主动向经营者索取发票等证明材料。其次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了解不多,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甚至连消费者有哪些基本权利都不清楚,有的大学生购买商品后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就自认倒霉,即使找到经营者协商也得不到好的结果。三是大学生富有豪爽气魄,在同学面前保持消费买单面子,一般不会与经营者讨价还价,即使吃亏也会默认。四是外地大学生对当地市场买卖行情不了解,其合法权益往往受到经营者的侵害。五是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校学生,担心消费纠纷问题会影响自己在校的形象,因此放弃自己的维权。六是非法律专业学生对怎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程序等方面知识缺乏了解。
2.大学生不愿投入人力、精力和财力去解决纠纷问题
不否认有的大学生消费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如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会利用所学专业之长来讨回公道,自我保护意识的精神可嘉。但有的大学生对这一现象存在着不同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变化,相当部分(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对此另有主张,特别是对于一般的权益受损问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观念应摆在第一位,不值得消耗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奔跑,即使赢了纠纷,也是像丢了西瓜却捡回一颗芝麻一样不合算,因而放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宁愿吃亏,只求下次不要在自己头上再发生就是了,大多数学生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并且习以为常了。
3.对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解决过程艰难而复杂
虽然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起来,但在执法过程中却令人感到不怎么满意,一是当地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较少,经费紧缺,调查取证时间拉得过长。二是经营者对付这些纠纷问题手段狡猾,使得大学生逐渐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也为经营者自己的违法行为能有机会逃避惩罚。三是校园内门面市场的承包者几乎属于教职工的亲属,难以解决学生与经营者因消费而发生的纠纷。
4.有关行政部门打假的力度不强硬
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大学生的消费权益自我保护必须与有关行政部门有力的打假行为相结合,才能形成保护的合力。如在“3.15”前夕,老百姓购买商品放心,但过后没几天,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这就表明平常打假力度欠缺,显得软弱,即使查处问题,也只是进行罚款而了之,这种打假的形式和规律性被有的经营者所掌握,因此其胆量就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有规律性地对消费者权益进行坑害。另外,有关行政部门忽视对校园围墙内外的市场监督以及开展打假活动,导致有的不法经营者肆无忌惮地对大学生权益进行侵害。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缺陷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颁布实施到现在,经过14个年头的实践,逐步暴露出该法律本身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立法不完善。一是对该法适用范围的规定模糊,对消费者概念界定不清,必然导致对“知假买假”行为能否受到该法律保护的质疑,由于当时在立法上难以预测,致使在后来的实践中适用法律上似乎有点偏袒于制假的商家,要规范这一特殊行为,有必要对消费者这个概念做出准确的界定,应当从立法宗旨和实际需要两个层面来界定“消费者的概念”,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到如何遏制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二是该法没有规定“召回”制度,对存在潜在危险的严重缺陷,有可能造成的损害却没有相应的救助措施。三是对有关精神损失的赔偿问题还没有涉及到,以致缺少法律依据,无统一标准,操作起来很困难。四是对“举证责任倒置”未加以规定,不利于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等。
第二、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有关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法规和规章。二是地方制定的规章和文件有的内容与法律法规相违背,导致消费者无可奈何,有的当地政府为了形成“一条街市场或者批发市场”的气候,明知有伪劣商品出售现象,而颁发文件对这些市场进行长期“保护”,即使有关部门想要打假,也不敢轻取妄动,导致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害后告状无门的结局。
第三、对高校周边市场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监管不严。如没有对经营者的经营场所进行严格的审批,致使有的经营者想方设法甚至拉拢有关行政领导,尽量把经营场所搞定在离校园二百米之内,有的利用下班后无人管理,而公然将摊点移到大学校门五十米之内。
三、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几点对策
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当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这也是依法治国和以德之国方略在消费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行为
政府官员要把保护大学生消费权益当作头等大事,关心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是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禁校内教职工亲属参与竞争,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是制定并完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配套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如关于“知假买假打假”行为,在法律未进行修改之前,政府应当提倡和鼓励“知假举报”行为,在校园内建立“知假举报”有奖基金,确保知假举报人获得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实现。一方面,能调动知假举报人的打假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表明政府对“知假买假打假”行为所持的否定态度。
2.抓好市场督导和检查
学校后勤行政部门应协同当地执法部门加强对高校周边市场的管理监督,建立正常的督导和检查制度,专人专管,使之进一步规范,抓好执法的每一个环节,依法查处并严惩欺诈、售假、制假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提高罚款的额度,致使违法犯罪行为人被罚之后,几乎倾家荡产,难以“东山再起”,避免过去那种打而不尽、禁而不止、违法犯罪者被罚之后又重操“旧业”的现象。
3.提升经营者的诚信观念和良好服务的境界
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毕竟有限,还要从道德方面加以补充,一是强调以德治理的重要作用。古代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也不乏,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表明诚信的重要性。虽然时代不同,但诚信的内涵和本质依然成为当今人们相互交流的根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就意味着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没有诚信,就没有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为基础,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以诚信为原则的信用交易。从这个角度说,诚信是商家的基本商德,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企业要塑造“竞争、敬业、诚信”的先进企业文化,经营者要打破传统的销售观念,不能为了暂时赢得市场而销售产品,而是要以诚信为基础,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永远占领市场。实践证明,诚信度越高,服务也就越到位,要把实现消费者的权力当作自己的义务,以诚信销售商品,以承诺做好售后服务,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足消费者的享受,诚信是相互的,消费者总是喜爱自己信得过的商场、质量过得硬的商品、服务周到的售货员,只要做到这一点,经销商自己就会赢得较高的利润。否则,无论怎样的市场,都会远离消费者。二是校园周边市场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求经营者做到: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消费的各项权利,满足大学生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明码标价,让大学生放心消费。文明经营,经营者应代表校方更好做到服务育人,真正把学生作为自己服务的主人,在学生权益遭受损害后,应主动赔礼道歉并与对方协商,妥善而友好解决学生的受损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
4.为大学生消费投诉,解决消费纠纷问题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但要从实体法中得到体现,也要在程序法中便于执行。一般来说,消费者权益纠纷大部分属于数额较小的案件,但解决起来不一定那么顺利。一是有关行政部门不太重视小案件的解决,往往不把小额纠纷案件放在眼里;二是解决纠纷的程序很繁琐,特别是诉讼程序,费力费时。因此,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当地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执政为民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消费的合法权益当作人生最高追求,消除那种认为“办大案才是为民办实事,办小案就无所谓”的错误观念,提高办事效率,端正工作作风,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对待每一件纠纷,都能给以热心、表示关心、献出爱心,踏踏实实做一名消费者所喜爱、所拥护的办事调解员。
中图号:F71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451(2009)02-142-05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Cellphone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ZHOU Yuan,YAN Chao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on the cellphone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first designed.Then random investigations were made withan online questionnaire,a conventional questionnaire and telephone interview,through which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Finally a conclusion was reached with some suggestions offer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ellphone market;investigation
目前的手机消费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后,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在多次降价后,手机的价格也趋于稳定,消费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对象。而在手机消费者中,现今的大学生群体也已成为不可小视的一个较大的潜力市场。为了了解在大学生中手机的购买决策因素和手机的市场占有情况,以便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一市场动向,从而进行了本次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状况,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掌握手机在大学生中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们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全面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相关信息,为手机生产厂家和经营机构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本校和西安地区部分高校中随机调研100名大学生。样本分布:大一13%,大二14%,大三12%,大四7%,研一15%,研二25%,研三14%,其中男生比例57%,女生比例43%。并在此基础上走访了西安迅捷手机卖场,从总体上了解了手机市场的相关信息。
二、内容与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相关信息,故从购买目的,购买因素等14个方面设计并发放了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后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一)手机普及情况
针对大学生的手机普及情况我们通过问卷及网络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分男女,也不管是来自城市、县城还是农村的,每个调查的大学生都是有手机的,其手机的拥有率竟然高达100%。可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机价格的降低,手机已从原来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开始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为学生所广泛接受,可见手机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二)购机目的
大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已经趋于理性化。选择“顺应潮流,不能让人家瞧不起”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说明手机的购买并不是为了面子的需要;而选择“工作需要”和“了解社会新闻”的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0%和14%,手机购买的主要目的为“方便和家人朋友联系”,其概率高达94%。这也从一定的侧面解释了手机的高普及率。
(三)购机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看到:大学生在购机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质量、价格、外观、和功能这四大主体因素,其比率分别为76%、58%、56%、66%。其次才是品牌因素,其比率为38%。而在购买手机时考虑"周围人看法"的仅占2%。所以,决定大学生购买的主题因素还是质量、价格、外观和功能这四大因素。
(四)在大学生心中手机质量的地域倾向
通过数据统计,大学生认为目前市场上手机质量较好的是:欧美56%,韩国16%,日本7%,国产5%。而认为都差不多的则为16%。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和验证了诸如诺基亚和摩托等手机一线品牌的高销售率。
(五)手机购买价位
通过数据统计,大学生普遍能接受的购机价格在2500元以下,主要比率分别为:1000元以下的占36%,10002000元的占52%,20002500元的占12%,几乎无人选择2500元以上的机型。主要分析其原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为非薪水族,其经济实力不构成高消费群体。结合购机意愿可知,其购机主要为生活娱乐所需,并不需要高科技含量所依附的高价位的机型。
(六)购机地点
通过数据统计,大学生的购机地点主要分布在专卖店,大卖场和百货公司这三大消费区。其比率分别是36%,37%,18%,其他诸如移动联通代售点和网络仅占9%。从而可知,大学生手机的消费区集中在大卖场,专卖店和百货公司。
(七)更换手机频率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手机的更换频率并不高,不到一年更换手机的仅占6%,一年左右更换的为24%,两年左右的为30%,而三年左右更换的为22%,甚至还有18%的人群更换手机的频率为三年以上。
(八)更换手机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更换手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机丢了或坏了,其比率高达64%,而由于外观好,款式新,功能多而选择新手机的人约占44%,因为用起来方便而更换的人占到了18%,由于消费能力提高而更换手机的人占16%,而换手机是因为身份地位象征的仅占2%。从而可以看出,大学生更换手机的最主要原因为质量或外观功能等客观因素以及意外丢失等现实考虑,而非“面子”问题。
(九)希望手机增加的功能及相关费用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希望新增的手机功能大多为先进的视频语音功能,这也预示了手机的潜在市场和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潮流趋势,主要为:远程语音视频62%,高像素46%,完备的学习功能50%,超长待机和便携式充电功能52%,无线上网28%,聊天音乐36%,防盗追踪38%,炒股仅占2%。但由于其功能的科技含量性,相应的手机制造成本就会增加,而售卖价格也会随之增高,可在大学生心中愿为此功能额外支付的费用则集中在400元以下,其中:100元以内10%,100200元42%,200400元34%,另外400500元的为10%,仅有4%的人愿意支付500元以上的功能附加费用。由此可看出高品质低价位的机型仍是大学生的首选。
(十)对手机的了解渠道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了解渠道最多的为“朋友之间的交流”占60%,通过“电视”了解手机的占52%,通过“网络”了解的占40%,通过“卖场广告”的是28%,通过“宣传活动”了解的占26%,而通过“传单”了解的仅占10%。由此可见,媒体的相关作用在手机销售策略方面的重要性。
(十一)对手机和销售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普遍认为现今市场上的手机鱼目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售后服务,更是让人无法认同。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可以反映出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
1) 手机使用的高普及率。大学生手机的高使用率证明了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以方便为出发点的购买目的。根据前面对学生手机族的分析,得知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3) 性价比高的购买动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2000元之间。且考虑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中质量的比重也占据着76%的高比率。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性价比高的手机。这也受学生手机族自身的客观消费条件所制约,毕竟,学生族大多为非薪水族,生活消费水平有限,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
4) 手机选择倾向于国外产品。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手机消费仍以外国产品为主导,国内手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服务有待于改善。
5) 手机购买地点。大学生购买手机选择的地点以大卖场,专卖店,和商场百货公司为主。
6) 手机了解渠道。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大学生对手机的了解渠道以“朋友之间的交流”,“电视”和“网络”为主导,其他方法为辅。由此可见,媒体的相关作用在手机销售策略方面的重要性。
7) 更换手机的原因和频率。由数据统计分析得:大学生手机的更换频率并不高,以两年左右更换的群体为主,而更换原因则是手机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原来的手机丢失了或坏了,其次的群体,则是由于外观好,款式新,功能多而选择更换新手机。
8) 希望拥有的手机功能和为此功能额外支出的附加费用。据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希望新增的手机功能大多为先进的视频语音功能,这也预示了手机的潜在市场和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潮流趋势,但由于其功能的科技含量性,相应的手机制造成本就会增加,而售卖价格也会随之增高,然而在大学生心中愿为此功能额外支付的费用则集中在400元以下。由此可看出高品质低价位的机型仍是大学生的首选。
9) 普遍反映手机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存在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给出如下建议:
1) 推行性价比高的路线。根据学生的消费特征推选出适合学生的机型,继续推行中低价位路线,为学生消费者开发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较喜欢的基本功能并且款式、造型、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2) 加大促销的力度,引导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以促进手机的销量及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3) 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
4) 媒体中介和网络的重要性。根据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了解手机的渠道中,除了朋友之间的交流外,电视,广告,网络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宣传渠道,那么,商家在进行手机产品宣传时,在宣传渠道方面,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5) 完善手机的售后服务,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
参考文献:
张 瑛,吴容玮.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因素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12):128.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10-03
一、大学生生活环境分析
(一)大学生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内涵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怎样生活”,本文所探讨的生活方式是典型大学生群体的态度行为模式。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近几年在我国受到了一定重视,相关文献数量呈递增趋势,本文选取一部分文献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综述。
杨晓慧的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问题及对策研究,该篇文献采用了跟踪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进行研究,概括出了五个主要维度:学习,人际交往、消费、休闲、网络使用,全面分析了大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高竞玉的“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该篇文献将大学生生活方式概括为六个维度:日常生活、学习、闲暇生活、人际交往、消费、恋爱等,对深圳三所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其生活方式的因素作了阐述。本文经归纳总结将大学生生活概括为学习、消费、休闲、人际交往这四大维度,
根据文献调查及观察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大学生生活方式概括为:学习、消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这四个子维度。学习这一维度下包含了上课、选课、记录笔记、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等五个子项目;消费这一维度下有日常开支、人际交往开支、学习开支及购物开支四个子项目;休闲娱乐包括了体育锻炼、网络游戏、聚会聊天、旅游等四个子项目;人际交往包括家庭交往、校园交往、恋爱交往这三个子项目。研究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受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使用情况包括使用功能、使用时长两方面的内容。依据表2数据显示,大学生手机消费中占最大比重的是上网娱乐,其后依次是通话、发短信、其他、学习。这表明上网娱乐已成为大学生手机消费的最大支出,学习的消费支出最少。手机消费情况反映了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偏好,对它的研究将为大学生手机设计的设想提供一定的依据。
表3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2~4个小时的比率最高,为49.5%,2个小时以内的比率为40%,有10.5%的学生超过了4小时,将近9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一方面,手机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上网学习知识、消费、娱乐、交朋友提供了便捷,革新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另―方面,这种革新为手机设计者们带来挑战,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方式对新产品的开发策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手机上网功能包括网页浏览与APP应用程序两大类,网页浏览指通过网页搜索、浏览相关信息,APP应用程序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交友软件、购物软件、娱乐软件、学习软件等。据文献资料显示,大学生占APP应用程序购买者50%以上。
二、大学生手机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特征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比率为97%,仅有3%的大学生使用非智能机。智能机的品牌以苹果、三星、联想、华为、小米等为主,其中苹果与三星各占12%、11%的比例,小米、华为各占16%、13%的比例。依大学生市场品牌占有比例推断,大部分大学生手机消费水平在1500~2500之间。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手机消费上追求新潮,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手机更换频率较快。
(二)热门APP整理归类
根据网络调查结合易观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5月移动APP排行TOP200,本文按照大学生生活方式维度将APP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学习模块、消费模块、休闲娱乐模块、人际交往模块,并对热门APP进行了归类,如表4。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购物模式。美国彭博资讯报道,美国新生代青少年不再痴迷于前往名牌服饰店购买衣物,而是透过智能手机购买全球品牌服饰[][1]。在我国,据CNNIC的《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占总数的28.9%。学生是一个重要群体,占总规模的25.5%,大学生网民占较高比例。研究大学生手机购物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手机购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概念定义:手机购物, 是指使用手机上网、在线选购商品并进行在线支付的过程。从手机购物的现状看,目前手机购物品类已经十分丰富,从服装日化、电影优惠、手机话费、酒店旅行等日常衣食住用行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购买。
二、研究方法
1.被试:本课题组以浙江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为例,向90后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3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7%。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35人,大一、大二各100人,大三140人,大四95人。
2.研究工具:本文根据自行编制15题手机购物问卷(含开放性试题2题),根据题目设置A、B、C、D四个选项,采用自选式方式回答,后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手机购物的现状
(1)手机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有网购经历,或自行网购,或让同学代购。在具有网购经历的同学中,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调查总数的18.9%,愿意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37.6%。由此可见,尽管目前大学生手机购物人数占网购总体人数份额不高,但是大学生手机购物的提升趋势明显,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2)大学生手机购物品类不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手机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购物品类大致集中在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集中在鞋子(92.11%),服装(86.84%),美食特产(60.53%),日用百货(52.63%)。而在学习用品比如书籍和电子数码产品不多。数码产品(31.74%)、学习用品比如书籍(36.16%)。
2.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
调查组对受访大学生就手机购物与电脑等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购物平台均受到商品质量、商家信用、大学生层级、购物频率等因素影响。此外大学生手机购物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网页浏览速度慢。近8成受访学生认为手机网页的浏览速度较慢,影响了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目前大学生只能手机使用基本为2G网络,手机浏览速度普遍较慢,据对多款手机浏览器测试数据显示,UC9.5.0 1606.48m/s,QQ 5.0为1378.6 m/s,傲游4.1.4为1270.36 m/s。
(2)网络流量消耗大。4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购物平台网络流量消耗大,不考虑经常使用”,33%的大学生认为“不考虑使用”。我们进一步对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前大学生手机业务中,包含的套餐流量基本在100M-500M之间,如需更多流量,则需要额外缴费。以浙江温州移动手机流量套餐为例,了解详情80M10元/月,了解详情 了解详情300M30元/月,500M50元/月,2G100元/月。而这类费用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月手机消费承受能力。与手机相比,电脑宽带套餐仅为68元/月(含手机最低消费48元),流量不限,因此75%的同学更倾向于电脑购物。
(3)浏览视觉效果差。69.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界面过小,浏览视觉效果差,影响其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目前智能手机主要的功能还在于通讯、社交,因此智能手机从携带的便利性角度出发,屏幕一般在3.5英寸-5.0英寸之间,对于购物商品,特别是服装类需要从全景角度审视的商品而言,浏览视觉效果不好。
(4)手机支付风险高等。调查中发现,71.3%的同学对手机支付平台的安全性风险高。除了受钓鱼网站的影响外,智能手机支付安全保证措施目前较少,仅密码输入和手机短信验证。而电脑平台中的网上银行支付仅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它的支付安全设置有网银盾、安全保护问题、数字证书、短信校验服务等多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大学生消费者既要看到手机购物的优势,但也应该树立理性消费意识[4],通过自我控制策略在优化购物环境,提高手机购物的幸福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合理界定手机购物的类型。手机购物更适合小物件选择,比如常用的微型电子产品、书籍、食品、鞋子等,以此来提升网页浏览速度和商品视觉效果。将衣服这类对阅读屏幕尺寸要求大的商品选择电脑平台购物; 第二,优化手机购物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普遍反映手机购物耗流量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在WIFI环境下进行购物选择,以回避流量限制,当前诸多高校校园WIFI全覆盖,也为优化环境提供了可能; 第三,提升手机支付安全保障等措施。一方面要选择较为安全的浏览器(比如UC浏览器),同时安装手机安保软件。另一方面要适时更新购物平台版本,优化支付平台,比如手机淘宝正式了 2014 年首个新版本——“手机淘宝 4.0 版”客户端,该版本的6位数字密码支付功能只能在支付宝认证的安全设备上使用。
参考文献:
[1]亚联.美国青少年偏爱手机购物[N].中国纺织报,2013-12-05(002)
1研究方法
1.1 被试
选取天津地区2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9份,实得有效问卷282份。全体有效样本的构成为:男生137人,女生145人;文科141人,理工科141人;一年级70人,二年级72人,三年级70人,四年级70人。
1.2 研究工具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手机使用基本情况调查,参考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 ,结合天津地区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共9个项目,涉及使用手机的时间、频率、功能、态度,以及手机消费等方面。第二部分为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采用国内精神病学专家师建国医师的手机依赖症状标准,共分9个项目,每个项目要求做出“是”或“否”的选择,每选一个“是”就得1分,分数越高,表示手机依赖的程度越高,症状符合其中至少5项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为患有手机依赖症。
淡路向性检查卡:又称向性检查卡,为日本心理学者淡元路治郎所编,该量表把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交友的情况、对新环境的兴趣和适应,以及自我主张的强烈程度等作为判断内外向性的重要征候。共50个测题,每题作“是”“否”或“不定”的回答。根据被试回答结果,可求出外向性指数(V.Q),外向性指数大于115,则性格类型属于外向型;小于95,属于内向型;外向性指数在95-115之间,则属于中间型。
2结果
2.1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
2.1.1手机使用历史:经问卷调查,天津地区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100%。
2.1.2日均使用手机时间:不同群体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状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间情况
1小时以下 1~3小时 3~5小时 5小时以上 总计
性别 男 42 /30.6% 63/ 46.0% 22/ 16.1% 10/ 7.3% 137/100.0%
女 46/ 41.7% 68/ 46.9% 17/11.7% 14/ 9.7% 145/100.0%
专业 文科 47/ 33.3% 66/ 46.8% 16/ 11.3% 12/ 8.5% 141/100.0%
理工 41/ 29.1% 65/ 46.1% 23/ 16.3% 12/ 8.5% 141/100.0%
年级 大一 13/ 18.6% 34/ 48.6% 11/ 15.7% 12/17.1% 70/100.0%
大二 25/ 34.7% 32/ 44.4% 7 / 9.7% 8 /11.1% 72/100.0%
大三 26/ 37.1% 35/ 50.0% 8/ 11.4% 1 / 1.4% 70/100.0%
大四 24/ 34.3% 30/ 42.9% 13/ 18.6% 3 / 4.3% 70/100.0%
总计 88/ 31.2% 131/46.5% 39/13.8% 24/ 8.5% 282/100.0%
进一步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间没有显著差异(X2=1.455,p=0.69;X2=1.673,p=0.64),但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日均使用手机时间差异显著(X2=20.167,p=0.017),表现在大一学生的日平均使用时间高于其他年级学生。
2.1.3大学生手机话费状况:调查表明,41.5%的大学生每月手机话费在30元以下,42.6%的大学生在30~50之间,11.3%的大学生在50~80元,只有4.6%的同学每月手机话费达到100元左右。
经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在月平均话费上没有显著差异(X2=3.635,p=0.304;X2=8.413,p=0.493;X2=2.418,p=0.490)。但在生活费水平上差异显著(51.444,p=0.00)。经统计大学生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话费也都在30元以下;随着生活费的增高,30~50、50~80两个档次话费的人数也在增加,当生活费大于800元时,话费在100元左右的人数也达到了最大。
2.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2.2.1 基本依赖情况:随着手机功能的日渐强大,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那么手机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到底如何?调查结果显示:35.8%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非常重要,57.1%的人认为手机是一般重要,归结起来有92.9%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是重要的,只有7.1%的人觉得手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
针对当今大学生课堂上课情况,设计一道题目,让大学生选择在上课时,如果老师的课堂没有意思,你会用哪种方式来打发时间,备选项有继续听、看课外书、睡觉、玩手机和其他。有将近64%的同学选择了玩手机,其次为8.9%的同学选择了睡觉,只有4.3%的同学选择了继续听课。可见手机在学生的课堂上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2.2.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专业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见表2。
表2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情况
M F p
文科 2.52 1.124 0.29
理工科 2.73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2.2.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情况
M F p
男 2.77 0.817 0.574
女 2.48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2.2.4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年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分数差异显著,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情况
M F p
一年级 2.91 3.415 0.018
二年级 2.12
三年级 2.67
四年级 2.62
多重分析表明,大二学生的依赖分数显著低于大一(p=0.27)和大四(p=0.47)学生的依赖分数。
2.2.5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格差异:经淡路向性检查卡检测将大学生性格分为外向型、中间型和内向型三种类型,对不同性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经多重比较,内向型性格的大学生的依赖分数显著高于中间型和外向型性格的同学(p
表5 不同性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情况
M F p
外向型 1.87 51.633 .000
中间型 2.93
内向型 4.00
3 讨论
3.1 依赖情况
经调查,天津地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这种依赖有两个特点。
第一:对手机的依赖现象是普遍的,如超过90%的大学生都认为手机对自己是重要的,超过60%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会选择玩手机来打发时间。但手机依赖症仅存在于部分大学生中,多数大学生都能理性并合理的使用手机。
第二:依赖是良性的,或者说是合理的正常的依赖,这种依赖并没有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如:存在手机依赖症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66.6%)也都能把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在手机话费上也都是根据生活费的多少来进行消费的。
3.2 不同专业、性别、年级、性格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
本次调查得出不同专业在手机依赖性上差异显著,理科生有手机依赖症的比率要高于文科生。根据以往经验,文科生往往会比较感性,理科生会比较理性,可能会比较理性的使用手机,而此次研究表明,理科生更容易患手机依赖。通过访谈发现,文科生大多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课外时间比较多,进而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手机是他们诸多缓解压力、娱乐方式的手段之一,相对于文科生,理科生在大学中所学习的科目和内容都比较复杂,课上表示学不会听不懂的情况多,平时课业负担也重,出去排遣情绪、缓解压力的时间和机会也比较少,除了电脑手机就成了他们既方便又小巧的主要娱乐和解压工具,譬如上网、手机游戏、聊天等等。
本研究显示,男女生对手机的依赖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男女生之间在社会交往、社会地位、娱乐等诸方面的差异正逐步减小。
在年级这一因素上,本研究显示,年级在依赖性上差异不显著,在依赖分数上差异显著。大二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显著低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大学新生往往面临学习、人际交往、环境等各种适应问题,他们会习惯性地去寻找父母和以前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当生活中受到挫折时,具有广泛性、便捷性和间接性的手机短信、聊天就成为了新生的首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二、大三学生,尤其是大二学生,学习压力、交往压力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节奏已经适应,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不再需要过分依赖手机来获得安全感,对手机的使用与依赖就会有所下降。而大四学生由于升学或者找工作等原因可能对手机这种通讯设备的需求又会有所上升。
本次研究显示,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性上差异显著,内向性格的同学更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内向性格的人大多不善交流,会更多的感受到孤独、压力等消极体验,尽管有强烈的交往欲望,由于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而无法向外界寻求帮助,而手机的间接性、方便性、娱乐性使手机成为他们取得更多的人际联系,向外界流露感情、传达信息、寻求帮助,以使压力和不快得到更好地解决和释放的有力途径。而外向性的人更喜欢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获取社会支持的手段也就更为多样化,对手机的依赖也就会降低。
3.3 对策与建议
对手机的过分使用或依赖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或心境,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其不过分依赖、过度滥用。要合理安排好自己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不要用手机来占领这些阵地。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应该适当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听音乐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同时大学生要主动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不要依赖手机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理性地控制手机的使用,养成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第二:学校也应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并且可通过成熟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倾向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同时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多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的校园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晚会等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
第三:积极参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般情况下,手机依赖并不是严重的心理疾病,不必背上思想包袱,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调整好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即可解决。如是特别严重的则需要治疗,服用药物,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法(即强迫自己在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固定电话,要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即可治疗手机依赖。
参考文献:
[1]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Z].调查研究,102―104
[2] 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 卫生软科学, 2010(3):25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