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研发岗位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9 10:02: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机械设计研发岗位,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机械设计研发岗位

篇1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要求,我们根据基于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下面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谈谈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等制造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在学校的后续专业学习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目前普遍中职学校在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上也只是独立的知识教学,缺乏针对性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注重于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亦缺乏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工作岗位相结合,也没有与职业资格技能考评要求和技能大赛需要相结合,结果学生对课程学习不明确、对后续的应用不了解,对课程的重要性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学生未能有效的学好这门课程。现有机械制图教材内容与实用脱节,大多数的机械制图教材都是纯粹的制图知识,没能和其对应专业课程相结合,更没有与专业技能和工作岗位需要相结合,与实际应用脱节。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与练习为主,但多是纸上谈兵,缺乏与岗位接触机械图样的交集,未能在教学中融入在专业技能上和岗位上的应用。

二、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大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的能力是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对口的岗位是机械行业中机械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研发工程师、设备开发工程师、应用工程师、设备改造工艺员、产品测试员、销售员、车间管理员、销售员、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有以下: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针对各专业相对应的专业岗位,改革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案例、图形讲解针对性,对于后续的就业工作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典型工作图形案例,这些案例应放置于课程改革中。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主要是机械零配件的设计绘制、机械自动化加工两大方面。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技能大赛的氛围和对技能赛图形的提前认知、了解,技能大赛的题型图形在机械制图改革中也应设置其内。

三、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

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是中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势必实践的一个项目。枯燥的传统制图教学,让当代学生慢慢对它失去了兴趣,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想法设法去针对各专业的不同而设置个性化的机械制图课程,从就业岗位能力培养方向和专业技能大赛两个方面着手思考该课程的改革,势必是从学生自身的就业远景和技能大赛能力培养着想,学生对改革后的机械制图学习动力更足,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近两年中,我们几个老师尝试着将机械制图与专业性相结合,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维修专业,将就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大赛结合融入机械制图课程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比以往提高了。但只是目前也尚处于摸索阶段,融入该课程里的岗位、技能大赛能力要求典型图样也是一小部分,学习效果在一开始有明显的体现,后阶段学习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从实践中得出,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是必须的,但一定要组织一个强大的课程改革团队做后盾,将课程改革得透彻,内容不在多在于精,坚持以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的发展趋势,更是各专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1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自动化管理和机械设计两个部分,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综合运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来进行相关的制造工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严格。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机械设计制造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机械设计制造是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比较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技术十分先进,它广泛用于生产、制造、设计等领域,主要人工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其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控制得十分出色。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机械加工企业普遍对于企业的控制与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进行指导,往往无法保障其科学性与合理性,造成管理与生产效率较低,机械设备的生产密度低,质量难以控制。

2.2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

自动化技术在国内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相比于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制造技术方面还是在机械设计方面都明显落后。国内机械制造的有关企业,往往只注重技术的引进与管理经验的学习,在处方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对重点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也缺乏足够的耐心,人才培养工作以及研发资金的投入也有待加强。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注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

2.3岗位人才需要瓶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涉及到许多知识门类,如控制工程、材料成型、机械等方面,在环保设备设计、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等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另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修习后可以为学生以及跨行业、跨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适用面十分广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除了需要学习机械设备有关的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IT功底,对驱动程序开发、内核裁剪、编程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较高要求。对于一个高级软件工程师来说,需要具备过硬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解决系统故障,独立进行系统项目研究工作,以及强大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3.1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机械制造精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生产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软件作为基础。智能机械可以广泛运用于运筹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将更加跨学科的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其他产业中。未来,智能化技术将会使机器拥有像人一样的智力水平,判断简单的情况,降低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3.2网络化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对我国机械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监测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辅助机械设备的制造,增强控制系统的监测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使机制制造技术朝着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方面迈进。

3.3微型化发展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与微电子技术的融合体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所谓微电子设备,一般指的是体积在1m3之内的电子设备。这类设备具有便于携带、轻巧灵活等特点。国外微电子设备功能优良、各类繁多。国内市场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各大企业致力于产品研发、功能创新方面的工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应用效果也有了很大进步。

3.4就业前景

近几年,自动化产品、数控科技产品发展迅速,在国内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当前,全世界自动化、数控类产品已经达到3000亿美的产值,我国国内的产值也达到800亿人民币。目前,自动化、数控产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方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作化的技术支撑。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自动化技术的相关产品随处可见。比如,手机、可视电话、U盘、电子字典、智能玩具、游戏机等,还有更加精密的汽车电子、数控仪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高清电视、电视机顶盒、数码相机等。随着新型材料、处理器等成本的降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还会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青杨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湖南农机,2012,3(15):113-114.

篇3

当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不再是简单的代替人工运转的工具。伴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制造业向着更智能、更高效,更绿化,更人性化,以及更富革新性化发展。为加快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转型,企业需求主导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上到国家,下到高校,都在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应用能力,既能从事工业一线的设计制造,还能完成工程管理和经营销售等任务。该专业担负着为机械制造输送工程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对振兴我国机械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国家政策引导

在新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中国政府作出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大战略。2015年3月25日,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正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2016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全面实施新阶段。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作为制造业中极其重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政府对机械转型企业作出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能力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主要靠模仿和拿来主义,造成低质低效产品进入市场,导致设备保有量和低端产能出现过剩,针对这样的局面,政府要及时制止,对创新型和研发型机械企业政府从政策、资金上予以更大的支持。

2.企业市场主导

我国传统机械行业投资成本低,使得机械制造企业遍地开花,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究其主要原因是是企业没有顺应行业要求开展相关的的人才培养。在中国类似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一群没有创造力的人领导者很多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创造着廉价的岗位,他们安于现状、不思创新,最终只会被行业新形势所淘汰。于此同时,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暴露了诸多问题。与此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掘取丰厚利润,致使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景气度不断分化,传统产业发展势头不断下降,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要想在机械制造业出类拔萃,制造企业要科学的提升员工的职业胜任能力,全方位创建技术人员再教育的环境,同时推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形成。而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新型企业转型的初期阶段,企业要顺应行业要求,就必须发展与创新,重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械制造业企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的影响着高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还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方向和计划,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市场[1]。

3.高校积极响应职业标准和教育背离

职业标准是市场企业的需求,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国外国内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企业的这一标准。如果高校关于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紧跟这一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就会被市场抛弃。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程度[2]。(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再是让学生仅从课堂上学知识,还要通过在实践中自己领会,和工人师傅、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全面系统的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机械制造业中相关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安装运转要求。(2)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比如,将《机床数控技术》和《PLC原理和应用》合并为《机床数控技术及PLC》,开设一系列新型技术课程,比如,《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为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3)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满足就业所需人才要求的师资团队,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紧跟机械制造业领域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理念,传授学生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将科研成果应有到实践当中,在考虑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阶段,为适应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提高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传统的机械方式将被逐渐取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虚拟化,科技化,人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增加机械装置的功能,从而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面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3]。

参考文献

[1]张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纵横,2015,(14):231.

篇4

关键词:

机械制造;科技;发展;研究;应用

0引言

机械制造领域是我国各机构技术设备的重要来源,是制造产业的有机构成元素,对我国工业系统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创新机械制造技术,才能够着眼于未来,完成我国科技兴国战略。近年来,我国开始对机械设计制作以及自动化实施研讨与投用,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与一部分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进步空间。我国科技领域已经让机械自动化科技与工程体系逐步完善,然而理论层面还必须补充与加强,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是未来的趋势[1]。

1电脑集成制造

电脑集成制造系统是当代信息科技背景下的新生代制造体系。其以电脑操控代替了人工操控,以充足的、实时的讯息沟通或讯息共享来把企业的创设、工艺、生产厂房、营销管控整合为一个系统,让其协同配合,以提升商品质量、压缩商品研发时间、提升生产质量,保证企业能够从中获利,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存活能力[2]。截止到现在,CIMS能够分成信息集成、流程集成、企业集成等三大版块。CIMS能够细分为几个子系统,例如生产运营管控子系统、项目设计子系统、车间自动化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下面还存在小系统。我国投用的863/CIMS应用体系经过了若干年,完成CIMS设计的企业,能够从CIMS科技中获取双效益。例如,蓉城飞机企业、无锡威孚企业等企业在缩减新商品研发时间与商品生产时间、减少冗余存货、提升生产质量等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成果。[3]另外,我国对CIMS背景下的物流体系、项目需要、项目规划参数库研发、生产与营销管控信息化、商品质量保证系统建设方面都颇有建树。这部分研发作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CIMS,对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AM指,企业通过当代通讯方式,透过迅速配套各类资源,以高效的模式回应用户需要,让制造更为快速、灵敏。其依靠各类当代科技与模式,最经典的就是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与虚拟制造的研发模式。敏捷制造是一类新生代生产工艺,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与延伸,其是柔性作业模式与精密生产方式的完美结合。敏捷制造包含商品制造的机器体系的柔性、职员授权、制作商、供货商等内容。假如说,CIMS偏向于企业内部各机构、各版块间的集成与讯息沟通,敏捷制造就是企业间的集成与讯息沟通[4]。以电脑互联网为支撑,依照动态联盟的模式运转的、分组操作的敏捷制造体系是达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先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也是未来最为关键的生产形式。敏捷制造的特点是:

(1)灵敏性与迅速回应功能。这类功能源自制造资源的迅速重构,而并非抱薪救火般的现投入、现研发与现引入。而且,这类重构要依靠电脑互联网来完成,是一类光速重构。所以,其可以解读瞬息万变的市场,最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

(2)制造资源的合理使用。因为分布类、互联网化的制造体系达成了资源的跨厂房、跨区域、跨国家的协同作业,能够弥补不足,进而规避了资源的积压,让每一类资源都能够用在“关键版块”[5]。

3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E,实际上是指在商品的设计时段,透彻解读该商品在制造、装配、营销、应用、售后服务、报废、回收等版块中的“作用”,排查出已有的问题,并进行整合与优化。并行工程的目标是缩减商品研发时间,最佳的情况是商品的研发一次完成。该内容能够通过图1(a)与图1(b)来进行阐述。图1中,图1(a)是以往商品串行研发流程,图1(b)是使用并行工程的商品研发流程。在以往的商品串行研发阶段,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阻碍。要依次序在以后的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中方可被检查出,装配与售后服务(包含维检服务)都费时费力。如此,商品的研发、整改、定型与投用的周期就会增加,并且支出资金庞大。[6]而使用并行系统的商品研发阶段,其在商品的设计流程中就能够依靠电脑仿真,预估所设计的商品在加工、装配、应用与修理等阶段的状况、成果与会遇到的难题,并第一时间进行整改设计,直到达标再投入运行。如此,让商品生产的阶段与应用阶段的缺陷能够提前暴露,返修的几率锐减,或者能够完全规避。当代制造科技偏向于研究质量、服务、周期与成本,在确保质量、服务的基础上,制造时间、成本变成了竞争的主要内容。传统模式下,新商品的研发要经历实验、设计、制造检查、试行整改、定型等各环节,并串行进行,而并行工程把设计、工艺、制造糅合为一体,运用计算机网络,并行工作,大幅度缩短生产时间。这也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4结束语

综上,机械制造技术要坚持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的理念,其是未来机械制造领域的不变的命题,对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在兼顾环境的基础上完成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机械制造领域应透彻解读国家的科技政策,寻找政策帮扶,完成机械制造技术的换代升级。

参考文献:

[1]尹瑞雪,曹华军,李洪丞等.基于函数化描述的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特性及其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20(09):2127-2133.

[2]苗雅丽,高清冉,靳峰峰等.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设计——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1):86-89.

篇5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电装备制造业,从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工艺与现场实施,机械加工与检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CAD/CAM技术运用等岗位工作。

从事行业

1机械/设备/重工

2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3新能源

4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汽车及零配件

6其他行业

篇6

关键词:产业升级;产业链岗位群;差异化策略;人才培养

Key words: industrial upgrading;industrial chain post group;differentiation strategy;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94-03

0 引言

专业建设作为联系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纽带,联通了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准确对接产业岗位需求,分析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以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下,大批技术高度集成的新兴产业业迅速发展,而这些产业往往都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链不同企业在技术、规模、岗位上就存在显著的区别。以具体企业岗位来定位人才培养,可能会造成人才培养就业面窄,学生的适应能力不足,如果以行业岗位群定位,又会造成培养过于宽泛,学生技术不够专精,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对此本文借鉴相关营销学理论,即差异化战略,提出了面向产业链岗位群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

1 差异化战略思想

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其核心思想在于分析针对性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整个产业中具有独特性,因而赢得一部分用户的信任,是同产业内的其他企业一时难以与之竞争,使替代品也很难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与之抗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方面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把握企业和学生两方面的需求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的考虑这些特点,实现差异化的培养。

从企业的方面来看,不同的企业技术、规模具有差异化,因而人才需求也存在差异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生兴趣、能力存在差异化,因而个人职业发展意愿也存在差异化,如图1所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把握这些关键的差异化因素。

以下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说明专业如何借鉴差异化战略理论,开展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2 产业链岗位群分析

广东在本轮产业转型升级中,先进装备制造业被列为12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已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首批总投资330多亿元的13个项目开工。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546.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5.7%,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10.9%。针对省内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紧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新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先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储备人才。先进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先进装备制造业就是以设计、开发、制造这类装备产品或成套设备的相关产业。该产业技术集成度高,经济附加值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可以根据技术和产品特点将其产业链分为三段。产业链上游为多领域技术高度集成的智能机械制造,以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面向高职生的岗位主要是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和工艺制造岗。产业链中游是在上游产品基础上加以组合集成,以系统控制和接口技术为主,提供各种独立功能模块的全自动或半自动专机,以大、中型企业为主,面向高职生的岗位主要是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和工艺制造岗和机械设计岗位。产业链下游则是面对各行业具体生产需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生产为主要方式,实施针对性非标设计,对上游和中游产品加以选型和集成,属于应用层面的二次开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面向高职生的岗位主要是机械设计岗位和工艺制造岗和少量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具体分析见表1。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学生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从事的岗位存在明显差异。

3 差异化能力要求分析

开展差异化能力要求分析,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基础。重点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两项指标进行细化分析。企业调查问卷设计了专业16项相关的专业能力和15项职业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企业专家分别勾选其认为最重要的5项,分析者按照出现频率的百分比换算为百分制。

3.1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分析

图2数据分析可知大型企业对识图与绘制图纸能力、常用装备操作能力、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要求较高,换算后50~60分。对零件精度检测能力和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换算后为40~50分。

图3数据分析可知中、小型企业对识图与绘制图纸能力、常用装备操作能力、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零件精度检测能力、工程手册查阅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换算后为50~70分。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对零部件设计能力、分析和计算能力、自动化机械设计能力、气压传动技术应用能力和编制工艺文件能力同时也有较高的要求,换算后为20~25分。

结合图2、图3统计数据分析可知,识读图纸几乎是从事行业内所有工作的必备能力,因此有很高的要求。

在大型企业中,高职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是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因此对常用装备操作能力、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部分高职生从事质检员和生产管理工作,因此对零件精度测量能力和工程手册查阅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大型企业的技术层级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因此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在中、小企业中,高职生主要岗位集中在设计研发类和工艺技术类岗位。在从事设计、工艺等技术较高的工作之前,往往需要经历从零件加工、装配、设备管理、质量检测等基层工作的成长期,因此从对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零件精度检测能力、工程手册查阅能力等能力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当高职生开始从设计、工艺技术类型岗位时,要求具有较强的零部件设计能力、分析和计算能力、编制工艺文件能力。随着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广东省涌现大量主营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基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机械设计能力、气压传动技术应用能力和CAD/CAM/CAE技术应用能力。

3.2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分析

如图4所示,大型企业不仅要求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与担当、爱岗与敬业、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对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如图5所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责任与担当、爱岗与敬业、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责任与担当、爱岗与敬业、吃苦耐劳、积极主动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属于普遍性要求。

大型企业往往生产规模较大,因此员工的岗位任务都比较单一,一项工作经常是多个岗位一起协助完成,因此对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

而在中、小企业中,高职生大多从事技术层级较高的工作,又因为企业员工不多,经常需要每个员工能胜任多种岗位的工作,因此对对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4 差异化策略制定

依据差异化能力要求,即可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策略。策略的主要措施在于以下几个层面。

4.1 校企协同构建差异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与不同类型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途径,引入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标准和资源,制定面向不同岗位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实现校企双方的协同育人。例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分别与佛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建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不同类型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培养、专题培训、合作开发定制课程和资源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针对性差异化的协同培养。

4.2 构建多维度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多维度专业课程体系,适应从入学阶段基础学习到一年后的差异化能力培养。依据岗位差异需求构建多向递进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开发设计模块化、菜单式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意愿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例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设计了“三条主线、三段递进、两个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设备运行与维护为主线,按照三个能力层级设计课程,同时安排个性化选修课程。这样同时满足了企业岗位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如图6)。

4.3 制定差异化课程实施方案 同一领域课程内容在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体现为不同类型的能力。因此要依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在教学中设计差异化的教学项目。如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机与自动线》在开展“自动生产线机械手上下料系统”模块的教学时,就设计了三个面向不同岗位的项目。“项目1―按照工况设计机械手气动系统”、“项目2―机机械手执行自动注塑出模工作编程”、“项目3―气动机械手气缸夹紧力不足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师可以根据岗位和同学的具体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开展教学。

4.4 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不仅具有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多元差异化学习评价体系,依据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措施选择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例如,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机与自动线》考核就设计了多种考核方式,如撰写机械手设计报告、编制个位计算机自动装配线工艺规程、检测自动包装线故障并撰写分析报告。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完成,就可以通过考核。这种差异化的考核评价对学生能力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4.5 为学生开展针对性职业辅导与规划 实施差异培养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因此需要为学生开展针对性职业辅导与规划,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如机械设计专业先后聘请20多位企业资深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学生职业辅导师,每位职业辅导师为十位同学提供职业规划和辅导培训。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同时会通过专题讲座、参观企业、假期实习体验等活动,了解企业主要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职业辅导师则为学生建立针对性档案,通过观察、谈话以及针对性项目测试的方式,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性格特点,最终为学生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职业发展建议。学生可以参考职业辅导师的意见来选择自己差异化发展目标。由此就良好地将学生的差异性和企业的差异性对接起来。

5 差异化策略实施成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自2012年开始以试点方式开展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经过为期四年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成效显著。毕业生能更好适应岗位工作并做出较好的业绩,在大型企业中如佛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专业12级毕业生在企业组织的技术比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小型企业中,多位2012级和2013级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根据麦可思数据统计,专业偏差度仅为5%。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对接产业、差异定位、协同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特色,由于专业特色鲜明,该专业于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第一批广东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并予以300万项目资助。

6 结论

综合考虑企业技术、规模及人才需求差异性和学生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意向的差异性,借鉴营销学理论提出面向产业链岗位群的人才培养差异化策略。该策略能良好地促进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需要的对接,不仅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也为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近几年,我国为提升自动化技术不断努力,对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优势,努力扩大其应用范围。自动化技术是克服机械设计和传统生产缺陷的绝佳途径。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了问题,整个生产过程就会中断,维修人员必须要维修设备,这样就会降低生产效率。虽然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强的自我诊断功能,可提高生产的精度和速度,但也造成了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隐患,要想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明确的检修方案来落实,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1自动化技术于机械制造领域中的生产过程分析

(1)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在机械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运营资本。过去机械设计中使用的生产设备的原材料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传统机械设计和生产设备,小型机械设备简陋设计,造成许多企业存在严重浪费原材料和机械的问题。自动化技术也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原则,为公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虽然自动化技术涉及到的算法非常多且复杂,但是它在现场加工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了适合终端产品的细节设计,利用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生产出的终端产品功能更强大、更可靠,使其在市场上具有充分的优势地位。(2)促进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创新。自动化技术是在利用大规模先进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设计和生产趋势的创新,机械设计和生产的创新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前景。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与生产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企业发展设定新的目标,并实现良好的业务前景。(3)提高机械制造领域产品设计与零件制造效率。在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下,机械工程制造行业由于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提高行业性能。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行业和制造业的效率,在每台机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协调机器的设计和制造,保证设备之间的平稳运行,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业发展的最低需要,将自动化和智能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以简化机器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时间,并导致可以提供快速的成品设计服务。(4)改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生产中,利用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技术来预防比较常见的生产风险,保证生产机械设备在工作场所的稳定运行,企业必须有一到两名员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但在实际生产中,会对人力资源的生产连接监控出现误差问题,以影响整个生产过程。这样会导致生产设备的损坏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机器的设计和生产都可以进入自动化技术控制系统,系统可以监控生产人员的流失情况,根据生产指令,实现人力资源的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造成的错误,并实时显示生产管理状态,保证作业质量和效率提升。将生产工程应用到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技术中,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生产和生产的安全性。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产品设计与零部件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1)在综合生产中发挥价值。过去的集成控制系统包括过程计划,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多项生产任务。自动化技术在集成系统中的应用显示了数据建模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协调许多潜在的技术,并将不同的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交换信息,使各部分独立运行,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理论为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充满新意的集成制造系统囊括了更多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工程,保证理论与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的结合效果,从而实现生产和能源信息的统一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机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个单元协同优化与设计,其中生产单元、开发单元与设计单元,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进度,对生产周期进行整合,减少生产研发周期与生产赐福,降低项目重复。其中集成系统也是机械生产与实际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为系统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系统的要求逐年增高,近年来,企业继承系统均以自动化技术为中心,作为企业基本运作的前置条件,自动化技术改变了机器设计与生产部件的基本结构,结合生产过程中所需数据将其重设计,二次开发与处理,自动化技术落实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遵从每一个指令,最大化的保持着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充分保证着机械设计、制造中产品设计与零件质量,甚至于它可以在任何场景中发挥固有的价值。(2)智能系统的价值表现。构建智能系统的基本条件是通过自动化技术完成生产制造与机械设计内容的重要环节,智能系统的应用价值可在生产环节中的各个阶段得到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确定每道工序所需的工种、范围和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种材料都能用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智能系统发挥价值的管家是要采取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在各种软件工程的支持下实现算法的优化,保证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效、先进且能保证智能系统的最大价值,智能系统也可以通过调查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逐步解决,改善机器设计和生产的现状,增加利润。机械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嵌合时展的印记。它主要体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控环节。例如,机床的运作通过智能化改写,就可以省去人力的投入。机床的安全检查,也可以提高电脑实时的传输,更加的准确,灵敏。原材料的配比投入,只要在电脑中输入一次,就可以持续的运作,并且修改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极大的降低的人力的需求。(3)应用于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在机械工程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工程中充分保证生产设备的稳定性与效率,其中数控系统主要为数字中心、计算机设备与加工技术,这些技术的结合可以在实际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保证企业在更高维度实现产品机械化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保证质量更新。因此,企业需要对操作人员进一步培训,这就能实现数字工程的质量控制,减少因不良操作造成机械操作不当引起的成本损失,加大操作人员对自身岗位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其中,在机械制造生产时,自动化技术大概作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急停控制装置。在机器运转期间,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者是机械故障,急停装置便会自动开始运转,将机器叫停。它主要是针对于冲压工艺实施监测,一旦急停控制装置检测出异常,便会立即对机器加以控制,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冲压工艺流程的安全。②安全防护门。与急停装置相配套使用,在急停装置启动后,警报器会提醒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此时防护门关闭,待到急停装置完全启动,并成功将装置停下来后,安全防护门才会开启,让工作人员入内检查故障原因。(4)柔性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价值。柔性自动化技术将原材料储存和加工系统、加工工具和废弃物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满足各种生产加工要求。可根据市场需求对冗余设备进行重组和加工,选择合适的工艺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的完全控制。这种灵活的自动化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信息并完成所有的处理任务,在生产过程本身,柔性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个数据进行管理和审核,实现动态的生产控制。比如,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客户方面有需求的改变。如果是传统的工艺方式,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重新设计生产,这样势必造照成财产的损失。柔性工艺的指导思想就是灵活利用,在设计的时候就会有柔性工艺的体现,例如,半成品中是否有符合要求的部分,如果提高设计改造,半成品能否做到符合用户需求,而不是直接废弃重造。

3结语

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多的便利之处,各企业都在研究自动化技术的优势,采取自动化技术后,可保证生产利润的最大化,推进生产制造的稳定进步。机械制造也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各类系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对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有效管理。自动化技术能够全面控制生产过程,使最终产品能够满足更多的生产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领域已经基本全面普及了自动化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相关的企业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为此,作为企业而言,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进一步研发和创新,确保企业能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1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性

1.1降低资源成本。在自动化技术普及之前,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粗放现象极为常见,造成大量资源的无端浪费,不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也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对于资源节约和企业发展都较为不利。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则克服了这一问题,其不仅能够提高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精确度,还能实现生产废料的重新利用,有效降低了以往浪费程度高和成本高的问题[1]。1.2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各行各业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都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和要求,由此,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进企业更好发展。1.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以往机械设计制造中大量采用人工操作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变,如今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竞争点也相应转变为技术水平上的竞争。由此,机械领域开始着力提高设备的精密度。虽然这看似仅仅是一方面的技术在发展和升级,但实际上,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整个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产业优化转型和升级,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技术壁垒也将在未来被逐个击破。

2自动化在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发展现状

2.1制造工艺现状。机械的制造工艺水平是机械产品品质的根本保证,从目前来看,虽然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当中得以普及,但各企业之间的普及程度却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精细化和智能化上的发展还较为欠缺,相较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企业而言,还有着明显的差距。除此之外,这些企业在激光加工、复合加工和纳米加工等方向也往往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于这些方面的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这些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3]。2.2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贯穿于机械设计和机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机械产品设计的环节当中,采用自动化技术,能够为新产品的设计增添灵感,并能够从不同的维度整理相关的设计信息,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企业和用户多方面的实际需求。

3以汽车制造领域为例浅析自动化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发展

3.1集成化应用。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已经与各种新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在这一背景之下,原有的自动化技术得以不断提升,在汽车制造领域中,通过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效突破了传统汽车结构的局限性。目前,一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应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实现了集成生产的自主化制造系统,能够更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乃至部分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4]。3.2智能化应用。在汽车领域的机械设计制造工作当中,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汽车制造的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是以往人工操作模式下所不具备的。具体来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关键则体现在自动化系统、机械制造系统和人工智能三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智能化应用则主要用于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到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环节当中,使得生产流水线能够按照预定好的程序来完成生产任务,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技术,能够对生产流水线的情况进行实时的准确分析,并随时进行调整。就目前而言,在国内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自动化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智能化的特点,这显著提高了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也能够实时监控和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将可能出现的隐患及时清除。3.3虚拟化应用。在过去的汽车机械部件设计中,通常需要先确认基本方案,而后再使用CAD进行图纸的绘制,这一过程不但非常繁琐,而且也很容易因微小的失误导致功亏一篑。如果能够将自动化技术有效应用其中,就可以进行汽车机械产品的虚拟化设计,避免以往设计工作中可能出现误差的问题,从而缩短设计时间,提升产品质量[5-6]。目前,在这一设计过程中,传统的CAD技术与近年来新兴的CAPP等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其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化和智能化的设计,实现了自动化的绘图,如在绘图过程中发现失误,则会及时提醒设计人员修正,避免错误问题的累积,实现更为精确的设计图纸。整体来看,使用该项技术后,其不仅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产品设计尺寸和设计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汽车机械部件设计环节的成本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4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应用。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技术也开始与大数据技术之间进行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融入,显著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车用传感器、仪表和网络等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部件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目前新兴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无人驾驶汽车是在大数据、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应用这些技术,将传感器、监控视频和GPS定位技术等有机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规划行进路线,达到无人驾驶的目的。3.5实际应用案例。目前,随着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动汽车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也得以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中,电机驱动系统是其最为核心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蓄电池的电能转换为动能,来驱动汽车行进,同时,电机驱动系统也能将汽车制动时产生的能量重新转换为电能传输给蓄电池,完成整个电气部分的自动化控制任务。由此可见,在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中,其复杂性较为突出,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也需要涵盖大量的硬件模块。具体来看,其包括油门踏板信号控制电路、电池电压信息调理电路、电机电流信号电路、DSP电源电路、DSP通信电路、以及ROM晶振电路等。除了硬件方面的设计之外,自动化控制还需要软件方面的支撑,其控制软件主要分为主程序、中断程序和其他程序三部分,涵盖了系统初始化、位置检测、速度检测、故障保护、换向调节和转速计算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电动汽车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主程序中“系统初始化”的作用在于对系统参数、中断逻辑等内容进行设置,同时,主程序需要与控制面板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协议,确保能够及时获取电机转速和转向等关键数据信息。中断程序主要针对系统服务出现中断故障后的具体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后续进行故障排除操作提供重要依据。其他程序模块中,电机转速测量是相对较为重要的环节。随着电动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燃油车辆将逐渐被取代,而这种电机在未来也就随之得到更广泛的发展。3.6未来发展趋势。3.6.1汽车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将更为智能。随着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汽车行业未来必将有着更高的智能化程度,汽车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将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与此同时,用户在操作车辆的过程中,也将更为简便快捷。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能够逐步颠覆传统汽车制造领域中的思维定式,让整体的汽车制造不断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当然,从目前来看,国内仍有一部分汽车企业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有所欠缺,在实际操作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岗位需要人工操作。在这种情况之下,仍需要企业内的技术人员积极创新,不断加强最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3.6.2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朝着高端方向发展。虽然当前的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体现出诸多优势,但其带来的一些弊端问题也在所难免。针对这种情况,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改进则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不断优化改进,以往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汽车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必将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可见,未来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必将朝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从而推进汽车性能不断提升,满足公众的更高需求。3.6.3由“线性自动化。”转向“模块自动化”目前,随着环保理念在世界各国的不断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发展,而在新能源汽车当中,占比最高的莫过于电动汽车,其在很多国家的保有量都在不断上升,随着电动汽车的大量普及和传统燃油车辆的逐渐减少,作为能源补充设施,加油站也将逐渐为充电桩所取代。预计,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汽车设计中,将以模块化设计为主要设计形式,而在能源补充上,也很可能会采取模块化的能源替换形式,以解决现存的“充电焦虑”问题。由此可见,自动化技术也会随之更具备灵活可调的性能,以满足更高的发展需求。

4结束语

总的来看,自动化领域在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应当对此给于足够的重视,及时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前沿动态,对现有的技术不断优化创新,实现自身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浩男,顾明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应用[J].科技风,2021(05):189-190.

[2]陈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1(03):152-153.

[3]张鑫.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路径分析[J].数码世界,2021(02):272-273.

[4]王红雨.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内燃机与配件,2021(02):152-153.

篇9

[作者简介]韦林(1973— ),女,广西柳江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陈文勇(1970—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王大红(1971—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引入TnPM管理模式推进高职制造类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JGZ06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65—0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应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产业和企业为依托进行建设。在整个实践教学系统中,搭建一个生产性实训平台,让学生得以完成综合设计制造训练、生产以及技术服务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结构体系

机械制造类专业通常包括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操作工、质量检验员等,发展岗位主要有程序员、工艺工装设计员、车间技术管理人员等。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该类专业课程方案可设计成“1+3”结构体系。其中,“1”是指一个平台,即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为实施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3”是对应操作工、工艺工装设计员以及就业前的综合实践而设置的三个课程模块。相应的,实践教学亦形成“1+3”结构体系,即由“基础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设计制造训练”—“技术服务实践”四个部分构成,形成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化递进的教学体系。

二、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征

1.生产性或服务性特征。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如企业订单的零件加工,提品设计、检测服务等。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或服务促进基地和企业生产、技术的对接,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距离,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基地设备设施的维护。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的岗位必须是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相同或类似,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场所。

2.企业性特征。所谓具有企业的特征,是指实训基地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具有完整的企业功能机构,具备独立运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这些组织机构能够完成订单产品加工,进行工艺分析和设计、质量检测、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这些部门还需统筹安排教学与生产任务。

3.教学性特征。所谓具有教学性特征,是指实训基地必须强调其教学功能。生产的计划性与教学的计划性虽难以实现统一、保持一致,但在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训或实习,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必须能够完成教学总目标中的某一分目标。基地产品的选择、设备配置、生产任务的安排直至排班的组织和监督,都应该兼具教学的特点。

三、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1.“校中厂”型生产性实训基地。(1)校办工厂模式。校办工厂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典型代表,即由学院自筹资金注册成立校办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学院专业教师为技术依托,实施企业生产、管理。校办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如机床),或者承揽企业某种产品的一个或几个生产环节的加工任务,或者承担部分生产服务。由于是企业化生产,所以从设备配置、现场环境、组织机构、管理运作等方面都与企业接轨,实现完全真实的企业环境。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建立了校办机械厂,实行独立经营核算,企业化管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和师资为柳州工程机械集团等企业配套生产装载机车轮的内齿轮、轮边轴、挡块等零件。这些零件的加工不仅有一定难度,并且有稳定的月需求量。此外,机械厂引进广西玉柴发动机齿轮室盖板类产品,形成稳定的工艺流程,达到每天150件的生产能力。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学生在二年级安排8周时间进行生产实习,按照企业生产模式,每天安排两个班次,每班6个小时,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全面参与生产。通过参加真实零件生产,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机械制造工艺、刀具、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等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准确的理解,而且建立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体验了完整的工作过程。此外,机械厂生产还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承担基地设备维修、实训耗材等支出,实现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2)引企入校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由学校提供场地、基础设施等条件,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技术和师资,由企业自主经营,采用企业化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学校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做到资金和设备投入有保障,规范管理水平高。这种模式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了柳州恒宏模具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中小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业务。该公司投入的设备与学院原有部分设备共同组成了冲压模具设计制造综合实训区,通过该公司承接东风柳汽等汽车企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任务,模具团队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一道,与该公司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模具设计制造工作,既给学生提供了生产性实训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3)政府资助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这种模式以政府投资为主,学校、企业投资为辅。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及财政资金,以项目运作方式,统筹规划建设,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政府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实行监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提升实训基地装备和管理水平,可以面向社会、面向同类职业院校及专业,实现资源共享。①柳州市政府推动的“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千万元设备值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就是这种模式。由柳州市教育局、财政局共同作为项目管理部门,由学校进行项目建设申报,以三年为建设期,承建单位与政府签订责任状,明确制定了教学、生产、培训、科研等分年度及总建设目标。其中,学院的“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项目已经获得立项,进入建设期。该项目与广西金创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柳州采艾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一个涵盖以盖板类零件为载体的批量生产模式和以活塞支架类零件为载体的制造岛生产模式,兼顾工装制造和产品研发的教学工厂。

2.“厂中校”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设备投资巨大,生产条件要求高,学校难以独立建设的实训基地,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在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学校可以通过投入部分设备,与企业组成完整的生产线,利用企业的全部生产岗位给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达到以局部换取整体的效果。如学院建立在企业的柳职院—福臻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就是典型的“厂中校”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柳州是西南工业重镇,中国汽车零部件加工出口基地,汽车工业成为柳州首个千亿元产业,汽车制造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在40万人以上。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类课程的开设成为该院模具、数控专业的一大特色。而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是高技术、高投入的行业,所需要的生产设备有数控雕铣机、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大型油压机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单台动辄两三百万元。对于学校来说,要建设具有完整生产工艺流程的此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经费投入上难以承受。因此,学院与西南地区的模具设计制造的龙头企业——柳州福臻模具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投入有限的资金,在“双赢”的前提下共同组建实训基地。学院投入两台数控龙门铣床精加工设备,放置于福臻公司车间内,用来加强企业在模具精加工工序的加工能力。作为对等条件,福臻公司向学院开放整个模具制造过程的所有岗位。此外,由企业提供场地,学院在福臻厂房内建立一个有50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可以满足两个班学生每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任务以及承担企业的部分数字化设计工作。企业可提供20个数控加工岗位、40个钳工岗位、10个设备维修岗位、15个机加工岗位。这样,学院福臻实训基地一次就可以容纳约80个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岗位的调换实现整个制造流程的实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二年级学生到福臻基地实施8周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学生按照企业要求按时上下班,完成师傅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在顶岗工作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现场条件,抽出一定时间在福臻厂房内的多媒体教室安排了“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设计”等课程教学,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学生通过这个阶段的顶岗实习与课程教学,接受企业真实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方面明显得到提高。“厂中校”型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企业的盈利性目标与学校的公益性目标不一致,企业的生产波动与教学的计划性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因此,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

3.研发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技术中心模式。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工人不同,不再是以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机械操作者,而是以技术科学为指导的技能型创新人才,是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②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研发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是把研究开发和实训教学项目融为一体,把教学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产品开发项目或技术服务项目,其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学院2007年开始建设了企业服务中心,重点服务中小企业,解决企业产业升级、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等问题。制造类专业成立了机电技术研究所,搭建了先进制造技术服务平台,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很好地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机电技术研究所设立新产品研发中心、模具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数字化应用技术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数控设备维修技术中心等。技术中心的成员同时也是专业团队教师,中心主任由专业带头人担任,每个技术中心对应1~2个专业,其职能主要是承接或参与企业产品加工、技术开发、设备改造等项目,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普及研究成果,承担教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技术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中心开放式管理,组织专业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开展各级各类专业(职业)技能比赛等。这种专业技术中心模式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紧跟技术与行业发展,训练项目与内容突出创新设计与制作,融“学、做、教”为一体,促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taken as a case, and the major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rom expects of current basic conditions, i.e. specialty and subject foundations,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specialty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is analyzed. Construction plan and management safeguards are put up with,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for high - level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y.

Keywords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pecialty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0 引言

2016年9月5日,山|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从“建设目标、立项条件、推进措施、组织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其中亮点和特色颇多:到2020年,建成60个左右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进入全国同类专业前10%;推动10所左右高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前10%;培育建设40个左右专业,逐步达到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建设标准;对每个立项建设专业拨款经费400万元,每个培育建设专业拨款经费150万元;“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统筹,多渠道筹集20亿元,积极支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①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旨在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对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建设基本条件

合理的专业结构、雄厚的专业基础及较高的学科基础是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条件。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是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核心专业,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共4个专业的专业群。专业群中的4个专业均服务于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具有相同的机械工程学科基础,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核心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装备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提供材料知识及成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装备产品的智能化制造提供机电控制技术。4个专业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打下了坚实了专业结构基础。

1.1 专业基础条件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是夯实专业基础的先决条件,是保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山科机械设计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核心专业专任教师52名,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35岁以下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8.1%。教师队伍中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另外,专业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渠道,积极寻找创业基地建设的新契机。截止2015年底专业群实践基地总数已发展到74个,校区合作建设基地28个,年均可接纳学生4000名。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等荣誉。

1.2 学科基础条件

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建设以学科发展为依托。应用型大学的学科基础水平决定着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用型学科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有实力的学科基础充分反应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②

一流的学科要求有一流的研究平台。“十二五”期间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速学科基地建设,成功申报山东省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程、材料学重点学科,山东省矿山机械工程、先进材料与表面改性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矿山辅助运输、采掘机械、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复杂条件开采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团队入选 “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煤矿机电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这些支撑平台的建立与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高校与科技界、经济界的纵横向联合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坚强动力、学科建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与重要平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相互促进。③近年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理念,形成了基础前沿、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一体化设计、全链条协调推进的科研创新模式。专业群教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近10年承担国家级项目36项、省部级及重大横向科研项100余项,实到科研经费约2.7亿。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其中一等奖1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9项,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成果转化造效益10.6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EI/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推进措施

通过专业群建设旨在以本专业群建设为着力点,突出强化各专业特色,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制造产业优化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紧密对接,推动专业群各专业向高水平应用方向发展。

2.1 构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基地;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整合教学资源,开发专业特色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集校内专业知识积累教学、校外企业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全时空网络开放教学于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社会需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完善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优化调整专业群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过程。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比重,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

(2)建设校企合作育人基地,构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与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极与厂矿企业合作,建设高水平合作育人基地。

(3)加强专业群课程和教材建设,着力开发专业特色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自主学习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着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高可靠性原则,整合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4)改革教育模式,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配置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适应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教学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比例。

(2)调整教师结构,积极聘请行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3)提高校内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4)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整体师资队伍。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2.3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出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

将专业群的发展与科研方向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强科研反哺教学,积极与企业联合,申报省级以上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奖励。

(1)依托专业群内各专业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积极将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战略性新兴制造产业关键技术、社会发展重大(重点)问题为导向。通过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拓展专业群服务社会的领域和范围,广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扩大成果转化的力度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并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2)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岗位,结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加快各专业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及时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3)专业群内各建设专业积极与机械制造、矿山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钢铁等行业企业联合,力争获得高水平科技成果。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建设管理保障措施

3.1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专业建设负责人管理制度。成立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编报专业群建设方案,加强对专业群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有效协调专业群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保证组织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经费落实。同时,成立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委员会,制定专业群内各专业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把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远近结合,形成合力,使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3.2 创新管理机制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扩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权,建立体制机制、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岗位责任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以制度促建设,对专业群建设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探索实行合约管理模式,依据专业建设目标,细化建设任务指标。

3.3 实施过程监控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依据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建立考核体系,对专业群建设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公布项目进展情况,每年依据建设任务进行阶段性考核、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建立完善的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考评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投入综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过程监控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确保各项专业群建设指标的落实与完成。

3.4 认真执行建设经费专款专用

制定《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和资金管理制度,严格建设资金管理,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学校将在人才政策、教育研究、科学研究、条件建设、资金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建设目标顺利实施。

4 结束语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对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推荐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起着重要推进作用。综上所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建设必须以重点专业为核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平台,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促进专业群建设,发挥学科群、专业群的综合优势,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