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13:54: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苏右旗联社在本次全域授信活动中创新了贷款的模式,从过去的等客上门变为送金融服务上门。我们下乡送贷款专项行动,创新了农牧民贷款的模式,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为农牧民提高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疫情以来,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经营问题的,我们也通过全域授信这项业务对其发放合适的贷款,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共出动100余人次开展走访评定工作,走访个体工商户数达到了70%以上,授信1128笔,额度达到9200万元。期间发放农牧户贷款944笔,8621万元;发放个体工商户贷8笔,71万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53-02
一、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1.推进精准扶贫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关心的重点工作,其中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赋予了苍南农商银行作为县域规模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推进精准扶贫的特殊使命。推进精准扶贫是浙江省农信联社扶贫战略部署的要求,是积极履行社会职责的体现,是稳定农村农户生产、生活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2.推进精准扶贫是加快县域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需要。苍南县是原先浙江省的贫困县,下辖19个镇、776个行政村,流动人口数约160多万,本地以农村人口为主,是浙江省第一人口大县。其中,191个行政村被省政府有关部门确定为重点扶贫村,全县低收入人数约15万人,占全温州地区低收入人群18%,占浙江省低收入人群近4%,大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是加快苍南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需要。
3.推进精准扶贫是培养忠诚客户群、夯实发展基础的需要。对于银行而言,本质就是服务业,拥有高忠诚度、强关联度、深厚感情的客户是银行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从苍南实际情况看,农户人口是农村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占据农村市场的关键。在推进精准扶贫工程中,扶贫对象是农户,目的是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对于这些农户而言,现阶段对他们的帮助如同雪中送炭,一旦脱贫成功,他们就会成为银行的忠实“粉丝”,在帮助农户脱贫的同时也是培养忠诚客户群,有利于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做强做优。
二、苍南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实践
长期以来,苍南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依托,以助力增强贫困人群自身“造血”致富功能为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016年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32.59亿元,占全县银行业涉农贷款的95%以上,支持农户近11万户,带动了33多万家庭人口就业。该行推进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有:
1.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打好扶贫“第一战役”。为了切实做到金融资源有的放矢,该行立足“扶持谁”的调查和选择,认真探索“精准识别”之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户入户调查和建档工作,通过客户经理走村入户、实地走访,采集包括农户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信息、信用情况等在内的综合信息,并根据调查情况以“村公议”形式开展批量贷款授信,全面摸清了全县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切实做到“识真贫”,为精准扶贫打好信息基础。截至2016年底,该行已经为32万户农户建立了“农户电子授信档案”,占全县农户总数92%;共授信300多亿元,户均授信近10万元,建档及授信覆盖全县776个行政村,覆盖面100%。
2.开办专项信贷产品,加快贫困农户脱贫。一是开办“光伏贷”,助推贫困村加快脱贫。通过与藻溪镇政府深入调研,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合作开展“光伏扶贫”项目,目前已为218户农户发放“光伏贷”贷款,金额共计约1500万元。据了解,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每户每年能发电7000多度,全部出售给国家电网,可产生约8000元收入。二是开办“统购统销”,助推低收入家庭脱贫。面对农户想要发展,却缺少资金、缺少项目,找不到销路的情况,该行与苍南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及温州市昌盛蔬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统购统销”脱贫项目,向低收入农户发放丰收爱心卡,提供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农户用丰收爱心卡专项贷款资金购买原材料,由昌盛公司负责加工和统一回购,并承担农户部分贷款利息,且农户可另外获得3%的财政贴息。综合贴息与企业让利,这些低收入农户每年可获得不低于2000元的收益。三是开办“助学扶贫”,助推教育脱贫。苍南县为教育大县,每年高三毕业生近万名,针对部分大学生就学困难,该行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工作,开办了贫困大W生助学贷款,苍南籍贫困大学生可向该行申请1万~2万元助学贷款,期限最长达6年,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学生还可享受50%的财政贴息。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约1.2万笔、金额约1.3亿元,共为1万多名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3.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助力实现产业扶贫。该行依托苍南县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以精准对接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发展为突破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突出主导产业带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助力推动产业扶贫。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基地建设。通过积极推进种养殖基地的生产和发展,推动了灵溪、藻溪、马站等大棚蔬菜基地的形成,支持了沿浦对虾、青蟹,大渔湾紫菜养殖等一批浅海养殖基地的发展,建立了马站四季柚、观美席草、五凤茶叶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二是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生产建设。该行积极加强对“名、特、优”等特色农业产品生产的支持,如苍南农商银行马站支行近三年来共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支持7500多农户发展蘑菇种植,共支持种植蘑菇面积达5320万平方米;苍南农商银行藻溪支行积极支持农户发展鸵鸟、奶牛等山区养殖业等,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为苍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三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该行先后支持发展了苍南县天丰实业有限公司、温州恒信席草公司、江南畜牧厂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外销能力强的农业加工型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流动资金的需求。如以天风公司为龙头,自成立以来累计带动4000多农户增收;在恒信席草公司的带动下,共有6300多农户通过种植席草增收。
4.合理下调贷款利率,降低农户融资成本。该行高度重视农户的融资成本问题,2016年以来4次下调贷款利率,截至目前,全行贷款平均收息率7.9‰,比年初下降了0.75个点。同时,通过大力推广丰收小额贷款卡等载体,积极向农户发放中长期贷款,并开放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网上放贷功能,农户可以做到“随还随借”,减少了农户续贷的资金、交通等成本。目前中长期贷款余额7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3.78%。
5.推进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是开展有效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和关键。该行通过做到“四个广覆盖”,确保农村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一是自助设备广覆盖。目前,该行ATM布放总量347台,助农机具451台,行内、跨行电话宝及传统POS总量5521台,分布在全县各个街道及村居,农村地区网格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打通了农村渠道网络“最后一公里”。二是电子产品广覆盖。全行网银(含企业网银)及手机银行用户达38.85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达90.38%,领先于县域同业银行的水平。三是移动渠道广覆盖。该行两台流动服务车全年无休上门服务,服务范围包括现金存取、结算支付、贷款等业务,增强了农村金融薄弱地区的服务。四是民生业务广覆盖。近年来,该行主动对接政府各类民生业务,积极打造免费便捷的大服务体系,相继了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水电费代缴、粮食直补、林业补贴、渔民油补等在内的各类民生款项中间业务50多种,服务客户数近70万户,金融服务更加便捷、更接地气。
三、县域农商银行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县域农商银行作为县域金融资源融通的主要渠道,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新手段,实现精准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
1.树立担当金融扶贫“主力军”的责任意识。在浙江省内,县域农商银行在县域同行业中基本上是存贷款规模最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客户资源最为丰富的金融机构,这决定了农商银行必须要具备担当县域金融扶贫主力军的意识,要有义不容辞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态度,要从讲政治和践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精准发力,把金融精准扶贫放在心上,落在实处。同时,对待精准扶贫,要从“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任务中跳出来,要将精准扶贫与自身发展相互融合起来,找准发展定位和主阵地,要挖掘与农户共生共赢之道,开辟一片新的“蓝海”市场。
2.做到“三个建立”,确保精准扶贫对象精准。一是建立健全贫困信息平台。在收集客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政府有关扶贫部门力量,共同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实行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信息交流,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二是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制定与当地政府扶贫项目相配的扶贫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并根据规划明确重点支持领域,筛选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可操作性强的扶贫项目,逐步构建扶贫项目储备库,对扶贫贷款实行单独统计、考核,保证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贫困人口、具体扶贫开发项目。三是建立扶贫贷款检查机制。由信贷管理部门定期开展扶贫贷款抽查,检查范围包括贷款操作规范性、扶贫对象精准性等,进一步规范、加强扶贫贷款的投放,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3.实行“三个着力”,实现精准扶贫正确路径。要紧紧围绕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自身特点,突出产业带动,以“三着力”实现“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富裕一方百姓”。一是要着力支持地方传统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地方天然资源优势,通过推动传统农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链对贫困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二是要着力支持贫困山区发展,信贷资金及人力资源优先向金融服务薄弱乡镇倾斜,做好贫困山区信贷的扩面提额工作。三是要着力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开办“互联网+”信贷产品支持年轻创业群体,助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以新产业带动地方百姓就业,促进加速脱贫。
4.围绕“四个实施”,确保精准扶贫有序推进。一是实施金融产品创新。要进一步下放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创新权限,放宽主要服务贫困农户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标准,大力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创新,鼓励按照“一镇一策”、“一产一策”等原则,研发制定更加精细、具有区域性、差异化的信贷产品,进一步满足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二是实施客户经理扶贫贷款绩效单项考核机制。通过优化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将扶贫贷款与一般性贷款区分开,制定扶贫贷款绩效单项考核管理模式,明确客户经理年扶贫贷款笔数、金额等指标,破除客户经理因扶贫贷款利率低影响百元收息率的抵触心理,进一步调动客户经理投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政策。利用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的农户信用信息平台,筛选贷款信用记录良好的农户,直接对其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解Q农户“贷款难”问题,同时促进农村良好信用环境的形成。四是实施发行“三农债”。通过发行“三农债”,引入域外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涉农贷款,一方面为信贷投放资金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以低利率满足贫困农户低成本融资的需求。
5.加强多方合作,形成精准扶贫发展合力。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金融支持、社会救济、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对此,要加强多方合作,形成扶贫发展合力。一是要加强银政合作。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相关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规划,加强双方沟通,主动将具体金融工作汇报至上级领导部门;同时,要向县人民银行申请扶贫再贷款额度,进一步保障贫困农户贷款资金。二是加强银保合作。要联合县域保险机构的力量,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农户保险,为金融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加强银企合作。通过金融支持本土龙头、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等,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生产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四是加强与慈善、妇联、残联等社会组织在扶贫特定贫困群体上的合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姚东.“特惠金融”理念下的扶贫攻坚战[J].中国金融家,2016(02)018:86-88
[2] 王茜.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含义及着力点[J].金融发展评论,2016(4)155-158
[3] 盖康,何文媛.关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思考[J].金融科技时代,2016(2)74-76
(一)保市场主体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组织“百行连千企”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一对一帮扶、点对点破难,8家银行包联规上企业52家,分别走访企业,宣传金融政策,共为19家企业提供贷款2.76亿元。严格执行阶段性用电降价政策,为5821户非高耗能大工业和一般工商户降低用电成本628.53万元;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灵活电价政策,为37家大工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40万元。加强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国家和省出台的各种关于税收和行费、基金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并及时通过县人民政府网上网公开。
二是落实包联帮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截止3月中旬,重点在建项目全部复工,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产;深入开展“走千企访万户”活动,走访农产品加工、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贸易业、服务业五个重点行业147家企业,落实包联帮扶,利用政企服务微信群推送政策包,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解读;结合“双创双服”,实地走访249次,收集各类问题130件,办结率100%,真正打通了服务企业项目“最后一百米”。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一方面全面加快土地供应进度,2019年以来,我县获批土地面积共计1267.3亩,目前已完成供地886.9亩,工业区北园污水厂、垃圾发电2个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广核循环产业园、纸业搬迁、包装等2020年我县9个省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全部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以“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为抓手,建立政企联动帮扶机制,83个重点项目企业逐一落实县级干部和部门包联,建立“政企对接微信群”,开展服务“大走访”,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一对一帮扶、点对点破难;结合“双创双服”,实地走访249次,收集问题130件,办结率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313项便民事项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审批压缩至50个工作日,一网通办事项超过全县事项的95%,一窗受理率达90%以上。
二、扩大内需方面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工作,发改局负责扩大投资工作。
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聚焦重点项目落地投产,从县级干部到职能部门全员上阵,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有人盯、有人跑。今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9个(省3个、市6个),总投资87.1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6.24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14.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4%。一方面服务为先用心“抓包联”。始终把包联服务作为推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包联任务,完善包联机制,实行一包到底,切实做到真包、真联、真干,制定了《2020年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联实施方案》,对18家重点项目及65家企业逐个明确了包联县领导和责任部门,干部围着项目转、部门围着企业转。建立了定期调度会商机制,今年以来,先后2次集中听取分包县级干部包联工作汇报,盘点存在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各包联领深入企业项目一线,实地了解建设、生产状况及存在问题,一对一帮扶、点对点破难,共召开现场办公会、调度会300余次,组织实地走访500余次,收集各类问题184件,已办结156件,办结率85%,有效保障了企业提质增效和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同时,积极对外招商,共上报接洽项目19个。
三是抓好投资调度督导。紧盯任务目标,实行周调度常态化机制,逐项目督导,逐项目推动,千方百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加快建设进度。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对、维尔机电、成诚热力、气代煤工程等一批年度投资大的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全力保障投资建设进度,充分发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二是做好整合打包。梳理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市政、农业、扶贫等领域项目77个,建立投资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对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抓紧完善入统手续,切实做到应统尽统。
三、下一步工作
面对今年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我县市场主体的发展困难较大,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帮扶包联到位。县领导深入包联项目、企业,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用工数量不足、原材料供应遇阻、市场销售困难等具体问题,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
金融是调节资金、集聚资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金融是投资增长的动力。投入靠项目,项目要靠资金。没有资金,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看得到、吃不到。金融机构通过贯彻国家信贷政策,给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金融是企业成长的“血液”。企业无论是在初始阶段,还是要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目前,我们还缺乏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广大中小微企业起步晚,单体规模小,自我积累十分有限,在发展过程中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强。有的企业,银行只要在贷款上稍微紧一紧,就会感到日子很难过,甚至运行困难。金融是群众致富的帮手。现在,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尤其是近几年各种支农贷款、创业贷款、小额贷款不断推出,为群众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支持金融部门工作。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政企银企合作,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全市各金融机构新增存款41.9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8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47.09亿元,同比增长29.08%,位居五市第一;仅在去年7月份召开的银企合作推进会上,就落实信贷资金49.08亿元。在全国信贷投放趋紧的形势下,的贷款新增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充分表明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是到位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金融部门各位同志的辛勤汗水,是大家顾大局、识大体,积极运作和精心经营的结果。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金融部门和机构表示热烈地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金融机构和部门以及金融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金融业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金融发展的水平还不高,金融机构布局不尽合理,县以下金融机构缺乏(海原还没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营业网点),一些偏远山区乡镇在金融服务方面还是空白;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金融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高利贷、民间非法集资等干扰正常金融秩序的现象也还存在;无论是干部还是老百姓,传统的金融观念多,现代的金融理念少,运用中长期地方债、企业债券、基金和资本市场等现代金融手段撬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推进和谐富裕新建设的起步之年,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牢牢把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16日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4%左右,并将适度增加信贷投放(专家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左右)。因此,央行自去年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今年2月24日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由21%回落至20.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则降至17%,一次性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进入市场。经济专家分析,存款准备金率还很有可能再次下调,这都明显透露出放松流动性的信号。随着新一轮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家将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切实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空间。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牢牢把握经济的主动权,正确处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推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与地方发展同心、同向、同力,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准确把握金融服务方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要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上做贡献。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不仅是金融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把扩大投入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抓有效投入。4月份,我市将掀起黄河金岸项目建设大会战,工业园区东扩区基础设施项目、金阳银阳光伏产业及制造发电项目等40个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旅游业也将迎来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开工打造世界沙漠博览园、万里黄河第一漂、千年党项第一村等一批精品旅游工程。希望各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按照信贷资金增幅高于GDP增幅10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跟踪服务,认真研究措施,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加快投放进度,提高项目贷款到账率,做到“早贷、快贷、贷好”,力争2012年全市新增贷款超过50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二要在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上出真招。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将大力扶持能源、化工、冶金、光伏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五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锦宁公司、中冶纸业等10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骨干企业,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倍增目标。希望各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拿出具体措施,投入真金白银,多为企业想办法、解难题,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工艺革新、产品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响品牌,引导企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三要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求突破。中小微企业是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希望所在,也是资金困难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全市开展的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中,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希望各金融机构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和满足大中型企业需求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经济收益与社会责任、即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把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既抓大、也扶小,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向困难企业伸出援助之手,真正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任务来认真对待。要充分发挥各银行已设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作用,创新贷款模式,改进贷款审批程序和服务手段,提高企业贷款融资效率。通过贷款贴息、信用担保、中小微企业联合增信等手段,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要在金融惠农促进民生改善上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希望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创新,重点关注“三农”、民生领域的金融需求,力争县以下网点逐步恢复和扩大,并认真落实各项消费信贷政策,探索个性化金融服务手段,不断丰富群众理财渠道和理财产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居民消费。要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旧城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等,提供差别化金融服务支持。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
五要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上下功夫。金融安全,人心才能安定,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越是在经济环境偏紧的时候,越是要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内部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增强化解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稳妥处置不良资产,真正把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相关部门要始终保持对高利贷、非法集资和非法证券等各类金融犯罪进行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防止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要高度关注大中型企业的运营情况、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高度关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市场风险敏感性等指标,加强动态监测,研究制定预案,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快速反应,抓早抓小,千方百计把问题和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由于突发因素威胁到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信用环境、投资发展环境优劣的直接体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全市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吸引金融资源的向心力和附着力,不断推进金融持续快速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自觉把金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经常听取金融部门的工作汇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工作管理体制,为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金融、研究金融、运用金融,树立现代金融和金融法制观念,自觉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做到科学发展金融,依法管理金融。各单位要加强金融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金融政策理论和实际工作水平。各金融机构要广泛开展金融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社会公众了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工具、消费金融产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织市、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德抓经济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进行的,对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的现实需要。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把宏伟目标和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应该说,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不平衡的小康,我市目前的经济基础距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还差得很远,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市小康社会进程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发达,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说就是工业项目匮乏,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开展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机关干部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帮助所联系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其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提高机关干部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我市的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理论素养比较好、政策水平比较高、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机关干部由于受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真正懂经济的非常少,特别是熟悉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更少。我们这次把市直机关干部选派到工业企业、农村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工作,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促使机关干部学经济、抓经济、搞企业,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经济工作知识,提高指导经济工作的才干。
第三,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看我们党的作风,最直观的就是从身边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开展这次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企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中去,就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倾听群众的声音,体察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心态,关心群众的疾苦,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部与广大企业职工和农民群众的感情,维护和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根本需要。我们这次选派的市直机关干部,大多是县(处)级后备干部和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基本素质比较好,思想解放,具有较强的知识优势、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这种优势、能力和水平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这次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为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施展才干搭设舞台,使大家在“急、难、险、重”的条件下接受磨砺和考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党性觉悟,尽快成熟起来,为担当重任打好基础。
二.讲一讲这次下基层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从市直机关抽调的100名干部,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联系企业的干部要按照“四个一”活动关于抓好工业经济的总体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协助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平台,利用政策优势开发新产品,搞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是抓好转产替代产品的开发,引进1-2个新产品。二是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系,为企业实现年度预期生产经营目标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要协助企业搞好债权转股权工作,帮助企业处理金融核呆问题,并加强与吉林油田、前郭炼油厂等域内大企业和长春一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省内外大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强与长春中医学院、通化药业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搞好合作开发;四是要帮助企业搞好内部改革,引导企业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来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新型的机制来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同时抓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五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了解金融信息,强化诚信意识,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协助企业招商引资,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生产资金;六是要积极捕捉产品销售信息,帮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协助企业销售生产产品。
(二)联系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围绕“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捕捉相关项目信息,发挥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作用,搞好政策引导和服务;二是要搞好跟踪调度,分析市场动向,做好市场预测,积极与金融、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省直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三是要积极与国土资源、电业、环保、水利、公用事业等部门搞好协调,解决水电、土地、环保等外部条件问题;四是要协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论证和可研报告。
(三)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结合“四个一”活动关于扶持贫困村的有关要求,协助当地乡镇党委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制定和落实所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措施;二是要加强对外协调,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帮助所帮扶的贫困村上一个以上的二、三产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组织签订一定面积的农产品订单,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强法制、科技、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年内抓出5户以上脱贫典型户;四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举办两次农业科技讲座,一次以上致富技能培训班,一次以上致富经验交流会,组织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五是要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入手,加强与市、县财政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办3件以上顺民心、应民意的好事实事;六是要加强与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电信、电业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帮扶,使基本脱贫的24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接近脱贫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00元以上;仍比较贫困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以上。
三.讲几点希望和要求
这次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派干部人数多,任务重,责任大。在这里,我讲几点希望:
一要摆正位置,履职尽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不当客人当主人,真正把自己当作所联系的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中的一员,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不能有临时观念,更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帮扶贫困村的干部与原单位不脱钩,但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工作在农村。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决不能因为与单位不脱钩,借口单位工作忙而影响帮扶工作。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的负责人也不能有“挂名”思想,要身体力行,做好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企业职工和农村干部群众为师,多“留神”、多动脑、多积累、善总结,注意学习基层干部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虚心学习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大胆开展工作,敢想敢干、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不能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联系”和“帮扶”工作的实质是搞好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和优势,多提供一些资金、实用科技和信息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多做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强作为中心任务,不仅要为农民搞好技术、信息、销售、物资等服务,而且要千方百计为村里争取生产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联系和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请示,赢得本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同时,要与联系和帮扶单位搞好配合,做到帮办不包办、支持不干预、参谋不添乱、给予不索取。另外,这次帮扶的42个贫困村,有的是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有的是市直部门和省直上管部门共同帮扶一个村,希望共同的帮扶部门要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搞好分工与协作,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织市、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德抓经济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进行的,对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的现实需要。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把宏伟目标和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应该说,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不平衡的小康,我市目前的经济基础距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还差得很远,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市小康社会进程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发达,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说就是工业项目匮乏,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开展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机关干部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帮助所联系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其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提高机关干部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我市的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理论素养比较好、政策水平比较高、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机关干部由于受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真正懂经济的非常少,特别是熟悉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更少。我们这次把市直机关干部选派到工业企业、农村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工作,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促使机关干部学经济、抓经济、搞企业,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经济工作知识,提高指导经济工作的才干。
第三,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看我们党的作风,最直观的就是从身边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开展这次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企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中去,就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倾听群众的声音,体察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心态,关心群众的疾苦,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部与广大企业职工和农民群众的感情,维护和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根本需要。我们这次选派的市直机关干部,大多是县(处)级后备干部和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基本素质比较好,思想解放,具有较强的知识优势、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这种优势、能力和水平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这次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为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施展才干搭设舞台,使大家在“急、难、险、重”的条件下接受磨砺和考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党性觉悟,尽快成熟起来,为担当重任打好基础。
二.讲一讲这次下基层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从市直机关抽调的100名干部,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联系企业的干部要按照“四个一”活动关于抓好工业经济的总体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协助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平台,利用政策优势开发新产品,搞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是抓好转产替代产品的开发,引进1-2个新产品。二是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系,为企业实现年度预期生产经营目标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要协助企业搞好债权转股权工作,帮助企业处理金融核呆问题,并加强与吉林油田、前郭炼油厂等域内大企业和长春一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省内外大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强与长春中医学院、通化药业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搞好合作开发;四是要帮助企业搞好内部改革,引导企业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来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新型的机制来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同时抓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五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了解金融信息,强化诚信意识,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协助企业招商引资,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生产资金;六是要积极捕捉产品销售信息,帮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协助企业销售生产产品。
(二)联系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围绕“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捕捉相关项目信息,发挥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作用,搞好政策引导和服务;二是要搞好跟踪调度,分析市场动向,做好市场预测,积极与金融、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省直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三是要积极与国土资源、电业、环保、水利、公用事业等部门搞好协调,解决水电、土地、环保等外部条件问题;四是要协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论证和可研报告。
(三)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结合“四个一”活动关于扶持贫困村的有关要求,协助当地乡镇党委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制定和落实所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措施;二是要加强对外协调,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帮助所帮扶的贫困村上一个以上的二、三产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组织签订一定面积的农产品订单,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强法制、科技、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年内抓出5户以上脱贫典型户;四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举办两次农业科技讲座,一次以上致富技能培训班,一次以上致富经验交流会,组织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五是要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入手,加强与市、县财政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办3件以上顺民心、应民意的好事实事;六是要加强与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电信、电业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帮扶,使基本脱贫的24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接近脱贫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00元以上;仍比较贫困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以上。
三.讲几点希望和要求
这次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派干部人数多,任务重,责任大。在这里,我讲几点希望:
一要摆正位置,履职尽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不当客人当主人,真正把自己当作所联系的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中的一员,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不能有临时观念,更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帮扶贫困村的干部与原单位不脱钩,但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工作在农村。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决不能因为与单位不脱钩,借口单位工作忙而影响帮扶工作。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的负责人也不能有“挂名”思想,要身体力行,做好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企业职工和农村干部群众为师,多“留神”、多动脑、多积累、善总结,注意学习基层干部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虚心学习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大胆开展工作,敢想敢干、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不能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联系”和“帮扶”工作的实质是搞好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和优势,多提供一些资金、实用科技和信息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多做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强作为中心任务,不仅要为农民搞好技术、信息、销售、物资等服务,而且要千方百计为村里争取生产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联系和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请示,赢得本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同时,要与联系和帮扶单位搞好配合,做到帮办不包办、支持不干预、参谋不添乱、给予不索取。另外,这次帮扶的42个贫困村,有的是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有的是市直部门和省直上管部门共同帮扶一个村,希望共同的帮扶部门要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搞好分工与协作,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1.总体要求: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贫困村高于全镇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镇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稳定实现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决战三年,通过“三个全覆盖”,实现“一个不掉队”,即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有劳动能力扶贫对象产业帮扶全覆盖、无劳动能力扶贫对象保障全覆盖,到2017年底,实现全镇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3.具体任务:2015—2017三年内,全镇农村贫困人口分别逐年减少1184人、693人、618人。到2017年底,贫困人口降至520人左右,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强化工作措施
(一)核定对象,精准识别到位
一要分类对号扶持。对已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次进行核准,逐村逐户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对“关系户”、“人情户”坚决予以清除,对已脱贫的及时予以销号,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经核查,目前全镇1028户3015人贫困人口,大致分为A、B两类:A类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有805户2658人,可通过产业、搬迁或劳务等帮扶方式达到脱贫目标;B类是指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家庭,有223户357人,只能完全依靠政府保障措施实现衣、食、住无忧目标。三年扶贫攻坚,要集中力量强攻A类贫困户脱贫销号,保障B类贫困户基本生活。
二要分年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镇、村要逐级分解落实三年决战任务,对每年计划要求精准脱贫的A类贫困户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使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决不能让扶贫任务悬空。
三要分户规范建档。定期更新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建立扶贫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供帮扶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查询,做到资源共享。
(二)因类制宜,精准施策到位
一要全力打好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围绕解决交通、水利等“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加速实施“五项工程”。其一,加速实施自然村通达工程。在每公里省补助10万元、县配套2万元的基础上,县、镇再分别配套6万元、2万元,确保到2016年底,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交通口要负责抓好落实。其二,加速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今明两年分别完成199户、200户,确保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改造任务。规划站要负责抓好落实。其三,加速实施自来水农用水工程。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全面实施农田灌溉规划,规划项目实质性向贫困村倾斜,力争到2017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贫困村较大连片农田有效灌溉问题。水务站要负责抓好落实。其四,加速实施农网改造工程。优先安排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到2017年底以前全镇贫困村电压低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供电所要负责抓好落实。其五,加速实施村庄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每个贫困村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村庄整治、生态建设。
二要全力打好特色产业扶贫攻坚战。认真对接县里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有机茶叶、果子狸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一,实行扶贫资金到户。对干部重点帮扶的A类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一次性扶持产业发展补助资金5000元以上,按规划分批实施,3年内全覆盖。同时,整合其他各块资金,形成“5000+ⅹ”的资金放大,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其二,实行产业奖补提标。在我县现有产业奖补政策范围内,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奖补标准,即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县定奖补产业发展规模的,按现行县定奖补政策基础上加奖50%,实现“扶贫”和“壮大富民产业”双丰收。其三,实行产业信贷试点。按照万办字〔2015〕65号文件要求,在2个试点村中开展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在开展试点的同时,县财政每年再安排6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存入县农村信用联社,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贷款范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同时还要开展普惠金融试点,县“财政惠农信贷通”对吸纳贫困户达到30%以上的经营主体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倾斜,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其四,实行服务体系创新。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围绕个人发展壮大型、产业合作社入股型、家庭农场带动型等三种产业发展类型,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抱团取暖,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而长效的收益。加大对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出租、联营,资金入股等方式进行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80%以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另外,积极发挥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XX湖生态旅游等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力争在年内打造1-2个乡村旅游扶贫点。
三要全力打好搬迁扶贫攻坚战。其一,在引导上体现群众自愿。对地处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通过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多方支持,扎实推进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城区、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2015年计划搬迁移民城467人,其中:深山区移民搬迁230人,生态移民237人。其二,在方式上实行集中安置。扶贫搬迁的移民原则上一律实行集中安置,主要在中心镇(村)以及城区园区进行集中安置。其中:县城东湖小区安置点计划安置移民城215人;县工业园区安置点计划安置移民城42人;圩镇安置点计划安置移民210人,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中心村申报建设移民安置点小区。其三,在资源上做到整合用活。交通、水利、供电、教育、文化、新村办、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倾斜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把移民搬迁安置用地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专项安排用地指标。列入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范围的要落实土地收益分配政策,搬迁移民可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政策补助。搬迁移民户可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就业部门对移民进行免费培训,园区办根据移民需求,帮助移民实现“一户一人”入园就业,解决其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四要全力打好智力扶贫攻坚战。主要做到“三个倾斜”:其一,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教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县教体局每年定期安排优秀的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完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2017年年底前每个贫困村至少要建成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其二,资助力度向贫困生倾斜。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县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XX中学招收1-2个高中励志班,XX二中招收1-2个初中励志班,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励志班上学,励志班学生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生活补助1000元,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三本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三,职业培训向贫困户倾斜。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除实行免费教育外,在校期间每人每学年给予生活补助2000元。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扶贫对象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五要全力打好劳务扶贫攻坚战。主要采取两个途径进行:其一,购买公益性岗位实现安置就业。积极探索政府通过购买环卫、园林、保洁、治安巡逻、农村公路养护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每年拿出30%以上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给贫困户选择,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其二,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实现鼓励创业。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六要全力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主要是完善四大保障制度:其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范围。其二,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B类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政府代缴范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代缴,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其三,完善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县政府出资为B类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合作医疗保险,让贫困户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和大病保险保障。其四,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三)结对联系,精准帮扶到位
一是健全部门“不脱贫、不撤兵”的驻村联系机制。按照万发〔2015〕3号文件要求,县领导和县直单位定点帮扶“十二五”贫困村工作继续执行到2015年12月底。同时,提前安排县领导和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十三五”贫困村,从2015-2017年,一定三年不变,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现全镇3个“十三五”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各帮扶单位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力争三年之内消灭“空壳村”。年内,各帮扶单位要安排每个挂点村不少于2万元资金用于帮助该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部门要探索开展向“十三五”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以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贫困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队长相统一的有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作用。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帮扶任务和责任,驻村单位没有完成扶贫任务的,驻村帮扶工作不撤兵。
二是健全干部“不脱贫、不脱钩”的结对帮扶机制。按照精准扶贫、扶持到户的总要求,确保全体党政机关干部对全镇10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全覆盖。2015年从A类8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74户产业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较强的贫困户进行产业重点帮扶,科级干部继续采取“1+2+2”(即每位干部每年新帮2户,巩固帮扶2户)的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正股级干部采取“1+1”方式进行结对帮扶,其余的9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党政机关干部的一般联系帮扶户,按照副科级以上干部“1+8”,正股级干部“1+6”,其他干部“1+4”的方式进行联系帮扶。2016年和2017年科级干部和正股级干部每年分别从各自的一般联系帮扶户中选择适合产业帮扶的对象进行产业重点帮扶,到2017年底,全镇产业重点帮扶对象达到222户左右,占A类贫困户的50%左右。产业重点帮扶和一般联系帮扶的具体目标和考核奖惩分别为:其一,重点帮扶县里每年从1000万元省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800万元左右用于干部重点帮扶工作,给予每户重点帮扶贫困户50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帮扶干部必须根据“干部学用技术”活动要求,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上门解决实际问题,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镇里将依托农技信息和指导平台,实现农技信息共享,同时有效监督帮扶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学用技术”帮扶工作。帮扶干部应每月至少1次深入到帮扶户家中指导扶贫,年底在确保每户贫困户5000元的帮扶资金不流失的前提下,通过一年的帮扶,当年能见效的项目必须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当年不能见效的种植业项目要达到新建5亩或垦复扩种20亩的规模,成活率达到90%以上。将依托结对帮扶网上短信平台,将领导指示精神、阶段性工作安排、帮扶督查情况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帮扶干部。同时要完善干部结对帮扶考核办法,既要考核当年的帮扶成效,还要采取“回头看”的督查形式,对往年的帮扶对象进行跟踪问效,实行帮扶干部“帮扶问责制”和“脱贫申报制”,即每年要对干部往年帮扶的对象进行“回头看”,如果帮扶对象未脱贫,则原帮扶干部要继续帮扶,第一次继续帮扶的帮扶资金由帮扶干部所在单位安排解决,最少不低于5000元/户,帮扶干部经过第一次继续帮扶后,帮扶户如已脱贫,则由帮扶干部向县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申报验收,经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派人到户实地审核确认后才算帮扶任务完成。如果验收再不合格,帮扶户还未脱贫,则进行第二次继续帮扶,帮扶资金由帮扶干部所在单位及帮扶干部个人各出50%(个人出资部分由县财政统一在干部个人工资中扣除),如果经过三年帮扶,属于帮扶干部工作不力而造成帮扶对象仍未脱贫,则对帮扶干部作出组织处理。在帮扶过程中如遇帮扶干部镇内工作岗位正常调整,帮扶对象不变,任务也跟着落实到帮扶干部新的工作岗位,确保帮扶对象不脱贫干部帮扶不脱钩。其二,一般联系帮扶,干部在联系帮扶时要密切联系群众,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利用“干部学用技术”活动所学知识,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利用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根据贫困户发展需要帮助贫困户到合作银行办理小额贷款,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镇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对干部的联系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对联系帮扶时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进行上门帮扶等帮扶不力的行为要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并以此作为干部推荐使用时的重要依据。
三是健全扶贫对象“不脱贫、不销号”的跟踪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跟踪管理,做到“不脱贫不销号”,落实三年决战脱贫任务,确保用三年时间消除各贫困村的绝对贫困现象。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因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对扶贫项目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措施。为确保“精准扶贫,决战三年”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原“镇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增设大决战活动办公室及党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搬迁扶贫等八个工作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见附件5),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各镇直单位都要建立帮扶小组,把扶贫攻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村、镇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落实责任措施,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镇党委、镇政府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每个季度调度一次扶贫攻坚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
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中心城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及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宣传、动员、监督等多项工作推进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使城镇建设工作呈现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管理投入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自治区、市、旗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制定了《*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镇建设管理处罚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了《*镇地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方案》、《市民公约》、《卫生公约》、《防火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夯实基础,建管并举,全力塑造靓丽镇区新面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面对新世纪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旗镇两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镇中心优势和区位优势,牢固树立抢抓意识,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龙头,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做法,从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抓起,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管齐下,经过不懈的拼搏,实现了城镇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商业、工业、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的、布局合理的、给排水和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型城镇。
*镇作为全旗的对外窗口和*市通往*重要的公路大通道,为发挥中心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实行“旗镇两级”建管并举,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投资*万元,完成了*镇总体修编及中央街详细规划,为城镇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战略定位。将20__年确定为“小城镇建设攻关年”,全面启动和加快了小城镇建设。20__年实施小镇带动战略,将中央街改造、“三线”下埋等*项大的建设项目列入全旗重点工程。20__年,更是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建设集中供热、二环路等*项工程。20__~20__年,累计完成城镇建设项目*个,完成投资近*亿元。这些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广场、儿童公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广场、苗圃公园、道路及自来水工程、集中供热、排水及输电线路改造等*余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道路*公里、*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多个、*万平方米,自来水管线*公里,排水管线*米,人行道板*万平方米,绿化*万平方米,公园*处面积*万平方米、广场*处*万平方米,小眼网围封垃圾场*万平方米、污水氧化处理场*万平方米、密封式垃圾转运站*座,拆迁面积*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品位。
前几年,成群的牛“漫步”在镇区的国道之上,不仅阻塞交通,也成为*镇人为之尴尬的独特“风景”,生产生活垃圾更是遍布了大街小巷,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镇在20__年率先提出人畜分离,制定了《镇区牲畜管理办法》,划定了牲畜禁养区和圈养区,实现禁养区内无牲畜,圈养区内无散放的目标。镇党政领导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全镇*个居委会、*多个居民小组,逐户进行调查研究,做居民思想工作。在迁畜户的安置上,*镇制订了奶牛业发展规划,新建了*个奶牛小区,实行优惠补贴政策,无偿提供电力供应、通讯、修路、打井等基础建设。为牲畜搬迁户免费审批地号*个,减免相关费用*万元,协调解决贷款*万元。仅一年多的时间将镇区禁养区*户的*余头奶牛迁移。
通过经营城市,改善城镇形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城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点开发商贸小区、居民小区,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镇区长年积水,泥泞不堪,“行路难”成了困扰居民群众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镇采取公助民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投资*万元,共修*条*公里的“便民路”,使各个巷道全部贯通。为解决镇区排水问题,实施“排水工程”,建设*延长米地下排水管道,较好地解决了镇区排水难题。对沿街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和粉饰,在广场、儿童公园、各单位门前种草植树,绿化面积达*万平方米;清理中央街两侧*户洗车房、修理部,新建修理一条街;对商业性牌匾、广告牌进行专项整治;在镇区中央街绿化带种草植树;中央街两侧铺设颜色各异、图案美观的步道板*平方米。今年还投资*万元实施道路光亮工程,安装“五纵八横”道路网路灯*基,沿中央街两侧的楼房全部安装了造型各异的饰灯。如今,当你漫步在巴彦库仁街头,便会深切感受到这个草原小城路宽了,楼多了,夜亮了,城更绿更美了。
(四)强化管理,抓好城镇环境整治
“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成立*镇城镇管理监察大队,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全面负责镇区的管理。以中央街为重点,实施“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开展文明城镇“三个五工程”。即: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卫生秩序等五项综合整治工程;马路市场管理、街道卫生保洁、镇容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等五项推进工程;宣传动员、治理整顿、“双城”会战、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五项措施。二是对环卫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行垃圾袋装化、容器化管理,实行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推行环卫清扫、保洁、清运承包新体制,组建了*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队伍,镇区各单位包片包区负责,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文明城、卫生城”双城大会战,组织干部、职工、学生清理“白色”垃圾,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出动车辆上万台次,人员万余人次,清运生产生活垃圾*余万吨,镇区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改观。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环卫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中心城镇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普遍为一楼一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近几年,*镇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虽比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市其他城关镇相比,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信贷支持难。由于在银行融资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居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办法不多,存在“五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收费不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不力,对外形象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居民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城镇综合执法人员较少,管理执法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居民仍乱搭乱建、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行人对广场、公园及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仍随意毁坏。
三、几点建议
1、抓认识,创新经营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实干上下功夫。要按照旗委、旗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可成立规划协调、拆迁安置、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和文明城镇建设五个工作组,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改,分设宣传报道、监督检查、经费保障等专项推进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整体推进,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到与工业、农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镇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镇经济相结合,把其建成*的卫星城镇、草原观光城镇、生态
旅游城镇和商贸流通中心。三要落实规划,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镇经济。紧紧抓住全旗小城镇建设重点城关镇和*国道改造升级建设等机遇,立足实际发挥中心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镇工业建设。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着重抓好__*、__*、__*、__、__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奶业基地和*奶源科技示范基地奶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做大*羊育肥、出口创汇蔬菜等农牧业优势产业基地,促进*畜产品加工企业达产达效,提升产业品位和效益。引导城镇居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獭兔、貂、鹅、雁等特色养殖业,加快人畜分离进程,使特色养殖成为城镇居民增收的亮点。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把*镇建成周边苏木镇的物资集散地。
3、抓载体,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坚持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部门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策引导。大力推进*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各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二是经营生财。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搞好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既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公用设施和重点建设等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把几个市旗重点企业的生活区纳入规划,鼓励境内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兴建办公楼、生活区,扩张城镇规模,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三是部门支持。以工代赈、建设、交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镇小城镇建设;金融机构应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