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2:4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青少年心理训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心理成长问题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逐步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通过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挖掘心理潜力问题潜能是人类最大的宝藏。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未予充分挖掘。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
就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其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背景条件。
第三,要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施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心理训练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
关键词:青少年 乒乓球 心理训练
一、青少年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曾经说过:“平时练的是战术,比赛比的是心理。”在乒乓球比赛中,双方的技术水平往往相当,所以比赛的结果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在比分领先时,能够沉着和冷静;在比分落后时,也能做到临危不乱、顽强拼搏。而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往往会丧失信心;而在比分领先时,想赢怕输,结果反而失去了优势。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屡见不鲜,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少年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脆弱,容易激动,最终影响比赛时的发挥。因此,教练员重视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与比赛的动机,能正确对待比赛,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稳定情绪,对培养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青少年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
1.强化自信心的训练
自信心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多激励和鼓励运动员,就会让运动员多一份自信,对培养他们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艺高人大胆,胆大艺更高”,这其中就包含了技术与心理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因此,教练员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要进行自信心教育,要多鼓励他们。
强健的体质、良好的专项素质和充沛的精力是“自信心”的物质基础。乒乓球运动除了要有击球技巧之外,还必须具备反应灵敏、协调、速度、力量和耐力等多种专项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因此,在乒乓球训练中,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
2.提高心理状态、意志品质、韧劲等方面的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往往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教练员和家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有的教练员在学生没打好球时,总是一味地埋怨,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以至于学生一看到教练员,就会想到输球后果,从而导致压力过大,产生心理负担;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采用双奖制,即输赢都有奖。赢了比赛,就要什么有什么;一旦输了比赛,就拳脚相加。
上述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做到: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刻苦训练,不断提高个人技术。只有提高了个人的水平,才能在比赛中有更多获胜的把握;其次,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善于动脑,训练学生分析胜负原因的能力,特别是分析对手优缺点的能力;最后,教练员要多鼓励学生,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调节运动员的心态。
3.赛前心理准备及心理适应性训练
在比赛前,运动员应做好技术和战术的准备,这是为了使自己在比赛中打得更好。因此在比赛前,不仅要做好技术和战术准备,还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即不仅要做好拼搏的心理准备,还要做好到了关键时刻,抓住机会能赢的心理准备。面对实力相当的对手时,更应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针对性的心理准备,以便在比赛的“心理对抗”中,始终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力争比赛的胜利。
赛前进行心理适应性训练,可以采用实景模拟比赛的方式,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模拟对手特点、模拟不同比赛,甚至模拟裁判的错判和误判。这些模拟可以帮助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只想技术和战术,忽略裁判的行为、观众和场外环境。11分赛制提高了比赛胜负的偶然性,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增加心理训练的内容,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敢打敢拼的顽强精神。
三、结论
心理因素会影响运动员技术的发挥和体力潜能的开发。因此,教练员应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心理训练贯穿在每一个训练环节中,在教好学生如何打球的同时,教会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教练员还要注重训练中的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专门心理训练,从认识和分析能力、自身调节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丁曙,张同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临场焦虑状态及控制方法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
1.前 言
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2.1 情绪稳定
青少年心理训练是一个完全出自内心的自我动员过程,因此教练员应帮助青少年建立对心理训练的高度自觉性、坚定性和良好的训练信念。同时,教练员的情绪状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调节的效果也有密切关系。
2.2 参与动机
青少年训练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推动队员积极学习、刻苦训练以及创造优异成绩、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重要条件。这阶段的青少年动机不统一,又不稳定,教练员应使队员端正动机,明确目的,使队员动机与集体目标有机统一,这样才能使球队齐心协力战无不胜。
2.3 运动员个性
运动员个性、气质在训练和比赛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如运动员兴奋快慢,有的表现欲强,有的面临强手敢于拼搏等等,作为教练员要善于观察,了解队员的性格,发挥运动员个性长处。
3.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由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技术的获得,比赛的发挥,都是在心理调节下实现的身心结合活动,所以,对心理的训练也就和对技术、战术、身体训练一样重要。
3.1 诱导训练法
3.1.1诱导训练法的概念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的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里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以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里状态。诱导的途径是多样的。诱导者常常发出语言信号,由运动员的听觉器官接受信息,并按预定要求去实施。鼓励与批评、服与疏导、发与幽默都是诱导的常用手段。
3.1.2 使用诱导训练法应注意:
(1)是所采用的诱导手段应是运动员感兴趣的,能引起运动员注意力转移的;(2)是诱导者是教练员、心理学家,也可是同伴,但均应是运动员愿意接受的;(3)是应从诱导的目的、手段、信息传递方式及结果等多方面计划安排某一次诱导训练,切不可随意滥用,以防产生负作用。
3.2 模拟训练法
3.2.1 模拟训练法的概念
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在模拟未来比赛的条件下进行心理训练,即模拟心理训练。模拟训练内包括很多,如对竞赛组成因素的模拟训练;对包括比赛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模拟训练;等。
3.2.2 模拟训练时应注意:
(1)是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训练的模拟训练,要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使训练尽可能地与面临比赛实际相似;(2)是由于各运动项目不同,训练的“模拟点”亦不同;(3)是模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适应能力的训练,在于能使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优势现象并建立合理的定型结构。
3.3 培养自信心的意志训练
意志是必胜的信念(自信心)和内在的稳定(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必胜的信念是起主导作用的,否则其它内容无从谈起,并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在训练中,采用竞赛性质的手段,以激发争胜的心理特征。
3.4 克服困难的意志训练
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顽强性的外在表现。在训练中可由以制造多种困难的复杂局面,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各种精神压力,加大各种难度的练习等等,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3.5 教练员的运用方法
赛前进行情绪体验的模拟训练。运动员过分紧张的情绪来源于比赛中新异刺激的数量。赛前模拟比赛的训练,让运动员反复体验类似比赛的情景,就能大大降低正式比赛的刺激强度,从而使运动员容易在赛前出现良好的心理状态。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不同性格的青少年对各种技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不同,对教练员的动作示范和战术意图理解不同,教练员在教学中应有耐心,对个别运动员还要开“小灶”。
4.2 在进行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群体内的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群体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关系融洽,才会有共同语言,参加比赛时才能同心协力,遇到困难才能同舟共济,取得胜利才能共同欢乐。
4.3 不同的训练阶段,性格气质不同的队员有不同表现。在训练的初级、中级阶段,一般以基本技术、战术为主。多血质的运动员就可能表现出不积极,喜欢比赛和表现,这时应多强调基础训练;而粘液气质的运动员,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比较慢,缺乏生气,应多做快速反应与灵活性的球类游戏,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4.4 运动员受到外界影响,影响运动员的外界因素有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异性朋友、队友、同学和老师等。外界影响多数是有益的,也有不利因素,有益的可因势利导使之对运动员起积极的作用,并在较大程度上去创造良好氛围,有害的设法加以清除。
5. 建议
5.1 心理训练计划的制定
在组队初,教练员必须对每一个队员的个性和气质进行初步了解,并制定一套既要合符集体利益又要区别对待个别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5.2 不同时期的训练方法应有所区别
5.2.1 建队初期
动机的培养应放在首位。在技术训练中,应注重对球感的练习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在心理训练方法上要注意运动员性格和气质的差异。
5.2.2 训练中期
运动员在技术和战术方面均有一定提高,应该将心理训练的重点放在培养运动员能力上,在提高技术基础上强化意识培养。
5.2.3 训练后期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提高,基本技术、战术也较为熟练。这一阶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比重要加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各战术方面,强化运动员球感、时间感、距离感、视野和意识的训练;二是在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的训练;三是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运动员动机和责任感,提高自信心,有强烈的比赛欲望。
根据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观察,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如果对心理训练重视不够,忽视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所需的兴趣、能力、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对发展运动员所需的思维、想象力、注意力、情感、动机等心理品质重视不够,训练成绩很难再有所提高。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竞持体育水平的提高。只有综合培养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挥教练的技战意图,有利于给自己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稳定心理,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也能提高训练手段的有效程度,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发挥最高技术水平,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心里训练 比赛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心理训练是运动员训练的组成部分,在比赛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心理训练的特点及其表现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在一年龄段运动员的注意特点已经有较好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尤其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倍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感情丰富,对比赛很兴奋易于冲动,因暂时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
(二)主要表现: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由于训练方法的单调和枯燥,运动员心理上表现为单纯、机械、目标不清楚,只知简单训练而不去考虑训练的效果,机械地完成训练任务,出现差错也不知事何原因,教练员安排他们一些简单的射击技术、身体素质、游戏等,有些运动员完全从兴趣出发,不能坚持单调和枯燥的训练,导致一些好苗子半途而废,在射击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只教动作,而忽视了专项理论动作的重点难点等问题,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导致运动员掌握动作快慢不同,教练员在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时操之过急而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失去自信以致失去兴趣。
比赛中的表现:
过度兴奋:队员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技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失眠,尿频,急于比赛,虽然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是由于用力过大、过猛致使扣扳机动作变形,目标点把握不准,难以发挥自己的真是水平,过度紧张,对于实力强于自己的选手运动员过度紧张焦虑,出现抑制心理,表现为血压下降,血色苍白、出冷汗、沉默寡言、不主动、不积极、求生欲望降低,表现消极。
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估计自己,不能按既定计划打完比赛,当比分接近时,盲目急躁、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调整和控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活动,使运动员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适宜的兴奋度,就应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种类繁多,名称各异,但是,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在射击训练中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念动训练:它是借助人体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器官获得信息,通过信息输入对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在现、重复、修改、发展和创造自己动作的一种训练方法。
自我暗示与放松训练:它是借助语言和头脑中的形象起作用的心理过程,采用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并结合呼吸调整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以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肌肉,达到自我稳定情绪的目的,从而达到改善精神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
注意力集中训练:注意力集中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能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避免受到内在的或外来的干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达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目的。
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是运动员在近似于比赛的情况下进行的实战演练,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临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通过模拟训练,可以减少运动员在赛前的疲劳和心理紧张,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
通过青少年射击心理训练的研究,我们认为: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让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应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分析能力,自身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学[M].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1 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心理训练分析
(1)心理学的重要性。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你从属于任何职业,良好的心理都是你制胜的必备条件。现代体育训练更是离不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一个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靠平时的锻炼所积累的,而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教练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必须善于运用心理教育这把万能钥匙去打开运动员心灵的窗户,紧扣运动员心弦,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以提高训练质量。
(2)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个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
(1)青少年心理特点:8岁~10岁儿童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性、模仿性。11岁~12岁儿童心理特点是幼稚向成熟迈步,表现在开始认识自我,但容易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13岁~15岁的少年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半幼稚是指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往往出现违规的自我主张。
(2)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目前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7岁,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从年龄结构来看我队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基本上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已能认识自我,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通过“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调查卷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感写出来。“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答题说明
一、需要你做的事情
1)你在比赛、测验、唱歌、文化考试等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信息(或事件)?请写出来。
2)你对这些信息有哪些反应?在每个信息之后,写出对这个信息的真实反应。
3)你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写出2-3种处理信息的方式。
举例:
信息:今天训练一号落差,难度大。
反应:啊,又那么大的浪,怎么划啊,不要翻艇了。
处理方式1:不要紧张,一定可以成功。
处理方式2:翻就翻,管不了那么多了。
处理方式3:千万不要啊,我不希望翻啊。
……
(3)心理调查卷的整理与分析。在参加调查的近50名运动员200多条信息中,通过分析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
A.在某个场景中心理状态失衡,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放松(7.41%)
B.对某种特定场景产生心理变化(47.22%)
C.对某种结果产生心理变化(0.92%)
D.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突发状况(43.52%)
E.在特定场景中因外界比赛条件产生心理变化(0.92%)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青少年运动员所能参加的比赛较少,因此将测验、唱歌和文化考试这三项也列入调查卷的范围,通过侧面制造比赛的氛围。
这五类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大致有紧张、胆怯、情绪、意志、自信心等。
(1)心理过度紧张:青少年运动员在投入某种特定场景之前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以便把肌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但是,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颤抖、尿频,这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影响其发挥。
(2)出现胆怯心理:这是每个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的普遍特征。而对于参加比赛、测验或者其他需要变现自我的活动中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对自己估计过高,一心想比赛好,害怕失利,比赛不好同学和教练埋怨,思想负担重。看起来很镇静,往往若无其事,但内心却显得比较空虚,通过同学、教练打听对手实力和成绩,这期间有些无心的同学和个别教练把对方成绩告知,如果听说对方发挥很好便会造成心理压力,背上包袱。
(3)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较强的情感,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情绪能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变化,对人体的工作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血糖浓度上升、肌肉紧张增加,对人体的生命起到良好作用,为神经系统增添力量,动员和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潜力,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当人的情绪适当高涨时,往往能克服不良的身体条件,作出当时根本无法办到的事,甚至创造出奇迹来。而消极的情绪一般会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对肌体活动具有抑制作用,易导致急躁、紧张、动作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失去理智。
(4)意志品质:意志,这一克服困难的内部心理过程,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意志坚强可以使条件并不优越的运动员通过艰苦的磨炼登上冠军的宝座;意志薄弱,也可以使条件好的运动员经不起各种困难的考验而半途夭折。
(5)自信心不足:能够取胜的运动员大都在比赛中充满信心,而失利的运动员则往往信心不足。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自信心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①明确目的、良好的动机,以及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情况的正确判断。②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础上,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具有比赛信心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平时训练中成功率很低的动作或一定的高度,比赛时就很难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即使身心状态良好,自己感到有信心,这种信心也往往是不坚定的,一旦碰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③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树立自信心的保证。自信心是心理品质的一种,它与心理活动的是否正常有着密切关系。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好,一到比赛就精神紧张,平时很有把握的高度也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导致失败。
3 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
(1)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复杂,大体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观方面: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不同,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的理解、消化程度也就不同。智力水平及运动员所属神经类型的差异,同样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挥。客观方面:赛场环境、气候、器材、时差、教练员水平、对训练的组织安排、训练的方法手段等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2)心理训练的提高途径。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高水平运动员更是如此。显而易见,长期的运动训练势必造成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时间的限制。如何在有限条件内提高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提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大选材对心理遗传因素的重视和运用,正确面对在训练和比赛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运用一些“胜不骄、败不馁”的比赛事例激发运动员热爱集体、维护荣誉、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3)多用“激励评价法”。多给运动员一些奖励,哪怕运动员在掌握技术动作方面还有不足,教练员都要主要帮助、不过多责怪,要给运动员一种自信和肯定。这对培养运动员的兴趣和积极性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4)训练计划多样性,指导因人而异。训练计划安排内容要丰富,指导要因人而异,方法灵活、对每一堂课、每一个人都要明确的要求。使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明确。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用影像学手段分析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提高运动员良好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5)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尽可能避免运动员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出现,保证队员能够按预期目标完成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教练在安排训练时,应对运动员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运动员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等要做好充分准备。赛场瞬息万变,各种可能都会发生,因此,赛前切忌过多布置任务目标,同时,运动员不可带着“想赢怕输”的思想上场。真正做到“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尽可能多安排能够变现自我的活动,让运动员参与其中,让其产生适度的紧张情绪,并让运动员学会自行调整。
4 小 结
心理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期性,心理训练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教练员既要避免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又需在其他方面制造紧张焦虑情绪,让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并运用到今后的比赛或训练中。根据“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专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关键,从提高运动员的自身调节能力、分析能力出发,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心理障碍—调整—完善、再障碍—多种手段调整下更加完善的心态良性循环。心理素质训练是运动员比赛取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教练员加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积极引导,使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得到健康发展。
1 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心理训练分析
(1)心理学的重要性。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你从属于任何职业,良好的心理都是你制胜的必备条件。现代体育训练更是离不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一个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靠平时的锻炼所积累的,而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教练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必须善于运用心理教育这把万能钥匙去打开运动员心灵的窗户,紧扣运动员心弦,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以提高训练质量。
(2)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个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
(1)青少年心理特点:8岁~10岁儿童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性、模仿性。11岁~12岁儿童心理特点是幼稚向成熟迈步,表现在开始认识自我,但容易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13岁~15岁的少年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半幼稚是指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往往出现违规的自我主张。
(2)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目前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7岁,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从年龄结构来看我队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基本上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已能认识自我,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通过“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调查卷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感写出来。“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答题说明
一、需要你做的事情
1)你在比赛、测验、唱歌、文化考试等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信息(或事件)?请写出来。
2)你对这些信息有哪些反应?在每个信息之后,写出对这个信息的真实反应。
3)你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写出2-3种处理信息的方式。
举例:
信息:今天训练一号落差,难度大。
反应:啊,又那么大的浪,怎么划啊,不要翻艇了。
处理方式1:不要紧张,一定可以成功。
处理方式2:翻就翻,管不了那么多了。
处理方式3:千万不要啊,我不希望翻啊。
……
(3)心理调查卷的整理与分析。在参加调查的近50名运动员200多条信息中,通过分析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
a.在某个场景中心理状态失衡,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放松(7.41%)
b.对某种特定场景产生心理变化(47.22%)
c.对某种结果产生心理变化(0.92%)
d.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突发状况(43.52%)
e.在特定场景中因外界比赛条件产生心理变化(0.92%)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青少年运动员所能参加的比赛较少,因此将测验、唱歌和文化考试这三项也列入调查卷的范围,通过侧面制造比赛的氛围。
这五类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大致有紧张、胆怯、情绪、意志、自信心等。
(1)心理过度紧张:青少年运动员在投入某种特定场景之前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以便把肌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但是,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颤抖、尿频,这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影响其发挥。
(2)出现胆怯心理:这是每个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的普遍特征。而对于参加比赛、测验或者其他需要变现自我的活动中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对自己估计过高,一心想比赛好,害怕失利,比赛不好同学和教练埋怨,思想负担重。看起来很镇静,往往若无其事,但内心却显得比较空虚,通过同学、教练打听对手实力和成绩,这期间有些无心的同学和个别教练把对方成绩告知,如果听说对方发挥很好便会造成心理压力,背上包袱。
(3)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较强的情感,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情绪能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变化,对人体的工作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血糖浓度上升、肌肉紧张增加,对人体的生命起到良好作用,为神经系统增添力量,动员和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潜力,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当人的情绪适当高涨时,往往能克服不良的身体条件,作出当时根本无法办到的事,甚至创造出奇迹来。而消极的情绪一般会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对肌体活动具有抑制作用,易导致急躁、紧张、动作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失去理智。
①暗示法。越野跑是青少年长跑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长时间的单一跑动,会使运动员产生厌倦情绪,特别在越野跑的最后阶段,当出现这种情绪后指导队员进行自我暗示,把剩余的距离分成若干段,随着段落的完成,厌倦的情绪也就随着化解。另外可进行自我欣赏的心理暗示法,跑动中我的动作多么协调,美观,路边的人对我是那么羡慕,把自己的跑步当作表演来完成,这样队员就会在一种畅心、愉快的心情中完成训练任务。
②想象训练法。无论在场地还是越野跑,当队员体能被大量消耗,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急剧下降,生理上极度疲劳的时刻,应通过想象,从心理上进行潜力挖掘,例如:“我现在在顺风中跑步,风推着我前进,我很省力,速度很快”,逆风中“我速度很快,风遇到我就避开”,越野时,前边若有车辆时可随车跑(且注意安全)“前边的车用绳子拉着我在跑,很轻松。”
③思想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引向感官易产生兴奋的物体上。在场地跑时可利用追赶同伴或运用超越跑的方法,以此来分散自己疲劳思想,注意力转移到同伴身上。另外,在越野跑时,可利用路边的任何物体作为参照物,可利用量步子,或数深呼吸次数的方法来完成到参照物的距离,这样循环进行,或者是在有同伴一起跑时可与同伴平行数同伴的步子,以此来转移自己疲劳的思想集中在同伴身体,而“同伴是拉着我在前进的”。
④环境变换法。由于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心理变化较快,接受能力较强,对训练的环境适应较快,但也容易出现对训练场地的厌烦情绪。故在平时训练中要经常改变训练环境,以此来减少精神疲劳,提高训练课的效果;在场地时可利用跑道内的草地进行反应或速度训练,或跑道反跑的方法,另外可利用越野跑到河边,沙地,乡村小路,公园等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地形易变的场所,运动员在这不断变化、新奇的环境里,在欢快、喜悦的心情中,不知不觉地去完成较长距离地越野训练。
2、准备比赛的心理训练
一、心理素质水平对于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影响
我国的体育事业一直保持着与世界体育同步发展的状态。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关系。竞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田径类运动,除去体能和技巧之外,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个人心理素质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现代的体育竞技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足够好的体能和高超的技术素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当前各种运动器械和技术层出不穷,运动员之间在掌握技术经验以及体能方面的差距都越来越小,为了保证现代竞走运动可以顺利正常地发展,就需要通过对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来保证竞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竞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赛前的心理准备、赛中的心理控制以及赛后的心理调整密切相关。
例如,很多在国内可以轻松取得很好成绩甚至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到了国际赛场上却表现平平,单从技术经验层面和体能层面而言,我国的田径项目的水平与国外一流水平不相上下,但往往由于心理素质的原因,比赛结果才会与实力之间存在那么大的差异。
二、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1.比赛前的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步骤,对于整个比赛的结果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比赛结果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比赛之前,教练人员应该要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分析,鼓励运动员能够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对一些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于那些在比赛之前很早就开始表现兴奋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采用将其注意力从即将开始的比赛上转移的方式来调整,减少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对于比赛相关信息的关注,从而避开较为紧张的赛前气氛。可以根据每一位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个人兴趣以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开展与比赛无关的活动,在保存运动员体力和精力的同时让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注意力从比赛上移开。
对于那些对参加比赛缺乏自信心的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应当给予适当的暗示和鼓励。教练可为其安排一系列的训练,从身体和心理层面上都让运动员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一个身心平衡的良好竞技状态了。然后再引导运动员对以往的一些竞走经验和技术进行快速的回顾,并且重新体会曾经在赛场上表现出最佳状态的身心感受,让运动员寻找那段时间自己对技术和战术的领悟,进而形成坚定的比赛信心。
在比赛之前,还可以适当借鉴我国传统的气功,结合功法治疗和心理诱导放松训练,让运动员的情绪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让身体循环系统加快,呼吸系统稳定,这样可以将伤痛对竞走运动员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有助于竞走运动员身体的恢复,让竞走运动员全力释放自己的潜能。
音乐对于竞走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的调整也是非常有效的。音乐是一种舒缓情绪的要素,在运动过程中加强对音乐元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平复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帮助竞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对音乐的适当应用,可以消除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疲劳,让运动员的紧张心情得到缓解。
此外,比赛前很多教练也会对竞走运动员采取实景模拟训练和语言图像训练两种方式。实景模拟训练主要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展示出与比赛相同的天气、场地以及模拟观众,甚至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观众行为和裁判判罚等情境;而语言图像模拟则是通过语言或者图像的方式,引导竞走运动员想象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各种解决方法,从而实现让竞走运动员提前对比赛各种情形适应的目的。
总之,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各种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让运动员根据出现的状况依照曾经教授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在趋近于实际比赛的情形下,让运动员完成各种技术和战术动作。
2.比赛期间的心理素质训练
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很好地调节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要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确保各种动作可以很好地完成。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上对运动员进行相应的引导,使运动员可以舒缓情绪和身体,因此在比赛前做一些舒展大方、整体协调有力的活动,可以使运动员在整个准备
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这样不仅可以让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参赛情感得到显著的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对手施加精神层面的压力,让对手产生心理负担。
在准备活动结束之后,根据运动员的心态进行之后的举措,如果运动员的情绪依然很稳定,那么就可以引导运动员对以往比赛和训练中所采用的各种战术措施进行回顾,让运动员的战术安排和战术素质得到再次的深化;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表现得较为急躁,那么就可以引导运动员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比赛场地之外,并且辅以音乐对运动员的心态进行放松,让运动员原本非常焦虑的心态得到缓解。
此外,比赛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员处于领跑的地位,那么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且随时关注对手的位置和动作,确保对手不会突然赶上或者超过自己。如果有对手想要挤掉自己领跑的位置,可以适当地提高竞走的速度,以保证继续掌握领跑的位置,尤其是当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更要保证自己的领跑位置,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战术;如果在比赛一开始就是跟跑的位置,那么等到比赛到中间的时候再逐渐加速,不断提前自己的位置,等到接近领跑者的时候,再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节约自己的能量,确保高效跟走。
3.比赛后的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结束之后的心理素质训练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比赛结束之后,应该要做好运动员的安抚,很多运动员会因为成绩不佳感到沮丧,这对运动员的训练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做好运动员的正确引导。只要比赛一结束,那么这场比赛就应该成为过去,无论是获得金牌还是名落孙山,都不应该太过在意。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本身对于本场比赛的结果都不应该只是进行赞扬或者责怪,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那些失败了的运动员,应该积极进行鼓励,让运动员不再纠结之前赛事的失败,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之后的训练中去,吸取之前比赛出现错误的教训,确保以后的比赛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总结
随着各国在体育竞技方面的水平逐渐持平,运动竞技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其中田径类的项目竞争最为强烈,竞走是我国田径中的强项运动。所以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竞走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并且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实力。与此同时,还需要教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根据每一位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的方法
1、提高重视程度
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目的任务是不够明确的,因此,在赛前加强参赛目的、任务的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可通过赛前训练的动员会,并结合训练课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赛前训练实践,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参赛的认识,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的热情和训练的积极性。
2、模拟训练
是根据比赛任务和对手情况,进行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模拟训练是为制造比赛环境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便适应实战要求,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不胆怯。
3、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通过自我暗示来实现的,暗示是通过语言影响进行心理调节的手段,它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倍增地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其做法是运动员闭目静坐或仰卧,聚精会神地想象自己的放松情景,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放松。
5、增强自信心训练法
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战胜各种困难而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情绪状态。大赛前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的方法有:信心树立法――用成功实例和情境激励运动员;积极思维法一面对临赛前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主观感受,指导运动员用积极的思维方法来控制思维内容,防止消极思维的干扰和对情绪的破坏;正面词语暗示法――词语暗示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自信心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正面的词语暗示能带来良性的条件反射,唤起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
6、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青少年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青少年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青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青少年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上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
7、加强技术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从教育的观点看,就是掌握充分发挥青少年运动员机体能力的最合理、最有效果的技术动作方法的教育过程。一系列心理过程控制着技术动作的准确、强度和可靠性。因此,技术训练过程实际上也是心理训练过程。青少年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绪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应结合技术特点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 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3. 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
影响羽毛球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可把它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的因素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对待学习训练的态度都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其它如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等,也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发展。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对训练的组织安排、采用的方法手段、同伴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方个子的高矮、对手的技术水平;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因素,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 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表现
4.1过度兴奋。队员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失眠、尿频,急于比赛,虽然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用力过大、过猛,致使击球动作变形,击球落点把握不准,难以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4.2 过度紧张。由于对比赛不能正确认识,对于选手实力强或者个子高的运动员过度的紧张、焦虑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抑制心理,表现为血压下降、血色苍白、出冷汗、沉默寡言、不主动、不积极、求胜欲望降低,表现消极。
4.3 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按既定的计划打完比赛。当比分接近时,盲目、急躁、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5. 心理训练的提高途径
5.1提高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实施心理训练的前提。各队都有辉煌的历史和难忘的教训,例如原我队运动员张伟(全国锦标赛冠军)少年时参加省赛由于天气炎热、对手实力强大,比赛异常激烈,打到1:1时,出现晕厥现象,经过医生紧急治疗,第三局以超人的毅力战胜对手。这是我们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这样的素材可激发队员热爱集体、维护荣誉、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5.2 多给运动员一些激励和鼓励,哪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还未尽人意,只要教练员多一些激励和鼓励都会给运动员一种自信、一种肯定,以致对培养他们的兴趣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积极的鼓励对于小运动员更能调动他们的表现欲,更能促进运动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水平的提高,“艺高人大胆,胆大艺更高”,其中包含者技术与心理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5.3 每次训练课安排内容要丰富,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每一项练习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使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明确。让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养成分析自己动作的习惯,教练员对出现的情况进行鼓励或纠正。这样可提高队员的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正确的感知能力。
5.4 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教练员应明确训练任务和指出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队员在思想、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