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8 16:52: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

1、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我们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人物、事件、感受,就可以让我们从“别人”的角度来反观我们自己。回顾我们作为学生的一些感受,可以影响我们采取或避免某些教学行为。我们还可以站在现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学生的行为、思维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待都会反应出我们教学的状况。“学”反应了“教”,我们知道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我们就能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教学。从学生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办法很多,如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写学习日记、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

2、以同伴的视角来反思

教师的自我角色是有意识地自主构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在长期的自我经历中孕育形成的,教师的教学决策是经过周密思考而精心设计的,因此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观念、教学提出质疑、审视、判断和再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若请同事观察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使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合作学习。我们还可以对照榜样教师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里的“榜样”是一种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你喜欢或不喜欢的教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模仿、学习或讨厌的榜样,或者说正是这些老师的教学影响形成了你潜在的教学理念。回顾这些经历,你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醒的认识。

3、站在“超自我”的视角进行反思

所谓的“超自我”就是有意识地抛弃习惯和成见,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看自己的过去。这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也可以称为教师自传的研究。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学日记、一段时间的教学回顾、角色模仿演练、教学录像等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尤其要抓住关键事件。关键事件就是教师生活中重要的事件,教师要据此做出关键性的决策。关键事件有的是突发事件,有的是平常教学中的事件。抓住这些事件引起反思,往往会使教师捕捉住自己发展的时机。

4、以专家的视角来反思

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的转化,是国内外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仅仅靠本校教师同层次的横向支持,缺少纵向引领,没有高层次专业研究者的协助和带领,同伴互助常常会停留在同一水平的反复中。因此。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引发对自我的深度思考,十分重要。分析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有一个跳出自我经验提升专业层次的过程。这种提升,或者是学历进修或者是研修式培训,或者是教育课题研究。所以,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阅读专家著作,是教师反思自我的又一视角。当然,由于受本校和本地区条件的限制,常用的引领方法还是阅读理论文献的居多。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也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问题找到与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见解,帮助我们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帮助我们用新的方式研究自己。这是一种与专家不见面的“对话”。争取一切机会,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反思自己。

5、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来反思

篇2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在教学设计中经常多问自己为什么

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怎么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怎么办?”“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与措施?”等。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例如,“垂直”与“平行”这节课数学知识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3.精心设计练习,把握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几何图形中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引导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摆,使两根小棒都与第三根平行或垂直。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实践下来,我觉得课堂使用激励语言还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同时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不管教案设计得多好,还需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对症下药”。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在解题后反思、归类方法、揣摩技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原例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对策)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

2.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出错后反思,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理数的计算是初一代数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便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1)计算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

(2)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3)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

学生各抒己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3.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篇3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一种经常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是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以及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我们对于《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太空外,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能落回地面了。通过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课后,再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提高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篇4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那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自己经历的教学过程为思维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回忆、思索、审视和评价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的反思。本文主要与大家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反思。我把教学反思分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学情”是指上课前对所设计的教学预案进行再思考。它是教学的前瞻。课前的反思是一种有准备的反思,实际就是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是这样,教学也是这样。在课前当你对教材内容全面的思考以后,你就能从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检索目标的适宜度;在课前当你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教什么”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确,整个活动的教学“主线”就不会有偏离,也不会出现一些无效的环节;在课前当你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有了细致的分析以后,你就能对教学的策略运用,环节安排上“胸有成竹”;在课前当你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现有经验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你就能更好地找到学生与教材的“对接点”,让教与学都变得更加有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花很大力气课前精心备课,可真正在课堂上却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其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很好地“备”学生。所以,我在授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学生有无与本课相关联的知识储备,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尝试过,哪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哪些学生需要多加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课前反思“学情”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入手。比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时,首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领会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一切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因为染色体是肉眼看不见的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学生对这些知识更是了解甚少,老师知道了这些,心中就有数,因此我在备课时我就准备了:(1)男女23对染色体对比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染色体组的图片,清楚男女性染色体图的组成。(2)为了加强学生对性染色体的认识,我又叫学生用卡片绘制作了男女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分别标上X和Y,收集上来。(3)为了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我把收上来的卡片放在讲台,叫学生随机抽取卡片组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课中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反思“学情”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课中反思的。

1.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了吗?(1)活动目的要明确,要坚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活动具有教育意义,并适合于学生;(2)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真正反映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3)活动的品质要高,要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支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动脑思考。比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时,我叫学生用卡片绘制作了男女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分别标上X和Y,这是一项很简单的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会动手去做,而且都会做得到,再画的过程中就自然地掌握了X和Y性染色体的区别,这是课前反思“学情”里我们已经考虑到的,但在绘制之前教师应当先把体细胞XX和XY如何变成生殖细胞是:X、X和X、Y解释一下,在上课时,我把卡片收上来时,就问学生是不是随便把这些卡片平均分成两半就可以呢?这时学生就会动脑筋来回答,这时便加深了这知识点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把卡片分成了两组,一组是男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卡片,其中X和Y的比例必须是1∶1,另一侧放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卡片。这样不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了吗?

2.学生参与学习了吗?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慢慢由课堂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但“师道尊严”的架子一直没放下,“习惯”让孩子们敬而畏之。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上去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既进行认知的交流,又进行情感的交流,既通过语言交流,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执教《人的性别遗传》时,讲到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时,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轻轻说了一句:“我外婆生了八个舅舅却生了我妈妈一个女的。”我就抓住这句话让学生们讨论:这位同学的外婆生了八个男的,一个女的,能否说明生男生女机会不均等呢?在学生讨论时,我观察各组探讨的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过程中,在这恰当的时候我就讲述古时候女人如果生不出男孩遭受的种种苦难,趁机教育了学生不学文化的可悲,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学习的伙伴,愿意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三、课后反思

在上完一节课后,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这一节课的过程,拿起笔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惑、感记录下来。

1.记下成功点。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预设活动,成功是主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比如,教学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及时记录下成功之处,以利于今后教学中能借鉴汲取,事半功倍。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就像上《人的性别遗传》时这个学生说的,外婆生了八个男的一个女的,其实就是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质疑,我就这个问题乘机给学生讨论,得到圆满解决。于是我下课后就在本节课的课后反思中写到:教学中应善于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

2.记下失误点。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可能是因为教学设计时的失误,也可能是教学活动流程中发生的意外使教学偏离了预设,记录失误之处,一是便于教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弥补,二是有利于今后教学中能思考改进方法,回避同类问题。其实,在教学《人的性别遗传》时,在利用卡片模拟随机受精的过程时,也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卡片用的纸张厚薄大小应当由老师事先准备好,否则会存在一些实验误差,我就把这些都记载在教学反思中。

3.记下疑惑点。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往往有些问题限于教师的认知水平或当前的理论争鸣尚未清晰,而使教师觉得疑惑: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记下这些疑惑,以待日后钻研,或请教专家,或再学习研究,对教师将大有帮助。比如,在上《地球上生命起源》时,有的学生就当堂问我:老师,地球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就回答:老师目前也弄不清楚,有待于以后你们去探究。

4.记下感悟点。在教学活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有一些未及预设到的偶发事件,往往会诱使教师不由自主地产生教学机智和灵感,若不及时记述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记录下这些智慧的火花,既能提升教师御驾课堂的能力,也是让你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维峰,范文俊.也谈教学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7).

篇5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的成长公式,可见,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呢?

一、从教学总体设计上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合理性的判断主要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行,也可以通过听课进行对比反思。首先,反思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教师不仅要完成所教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合理安排时间。其次,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节课安排的整体理念,一般而言,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只有在教学实践后才可发现。当发现设计不合理时,如果想纠正,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在的甚至要等到再教相同的内容时才可实现。为了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活动进行,在听课过程中与自己的教学加以对比反思。

二、从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备课阶段是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反思,教学过程后则是对教学方法使用效果的反思,比如是否避免了"满堂灌",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注重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本节课使用效果最优的方法和效果不良的方法,哪些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三、从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首先,反思教学内容繁简处理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学内容繁简的设计不仅受制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教材内容的反思,能帮助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再次,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就要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从学法指导进行反思

课堂学法指导,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提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准备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与改进,而且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与改进。教师应在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且要做到因材施教。

五、从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反思

如果说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效果的总体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课堂气氛就是老师反思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反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成功之处,改进失败之处。学生的课堂反应主要看成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参与程度、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现代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再次考验,教师如果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那就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尽快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六、教学功能的发挥程度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课堂教学不仅具有智育功能、德育功能、美育功能,而且具有超统摄作用的观念、意识等层次的文化教育功能和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心理教育功能,人与任何物体一样,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只有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成功,才能真正完善教学功能,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进行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新课程教学研究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6

篇6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改后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价值观、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从长远发展来看,艾滨浩斯记忆曲线表明其中知识是最容易遗忘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技能,才能在以后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来复习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遗忘的知识,并靠自己汲取全新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技能有意识地逐渐融入对知识的讲授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记忆更加深刻,也让教学过程不再呆板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课程的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2.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十分重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信任,互相学习,才是完整的优秀的教学,并且营造出和谐上进的语文教学氛围,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沟通对教师产生良好的信任,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优势才能得以挖掘和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向多元化发展。

3.反思学习方式

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多,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良莠不齐。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对每个学生给予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然后,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或各自的个性特长制订不同阶段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展示出来,学生间相互竞争比赛,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在设置问题时有意识地或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同学来回答,且这个问题适合这个同学的知识能力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夏尊曾说过:“教学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所以教师不能为省事而采取单一单调的教学方式。

4.反思教材的运用

新课改后,教材由原来语文课程的中心地位逐渐演变为现在只是作为帮助教师教学的辅工具,一种教学资源,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编纂者。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还应该加入属于自己的创造性元素。例如,可以在课前教学设计时作为一个板块加以创造,也可以在课后教学反思时作为一个专题温故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积累了教学经验,还能够为教材的使用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意见,把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和谐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小学教学内容如此之多,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进行反思,需要语文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反思方式方法。

1.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反思

以反思对象作为反思标准。通过历年教学的情况,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纵向反思;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横向反思。这两种反思方法都能够帮助教师从他人优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到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同及优点长处,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改进、对比、反思,补己之短,并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2.根据不同指向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指向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根据自身素质和修养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学的方式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即为理性分析法;更倾向于实践的方式,在语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来修正反思,即为时间修正法。

3.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内容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可以成立教研组,以教研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学方式的探讨,教师通过相互交流、探讨、交换反思成果的方式来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即为专题反思法;而当反思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学综合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时,这种反思活动方法可以称为综合反思法。

4.根据不同主体进行反思

以反思主体为反思标准。当听课、探讨、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活动由语文老师们集体进行时,这种方式即为集体反思法。集体反思法更有利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探讨和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采用一对一式的对话形式的反思方法即为对话反思法。教师自己或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某个阶段的教学或某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客观、正确的反思评价即为个人反思法。这种反思方式可以以教育日记、教学志的形式记录下来。

5.根据不同使用手段进行反思

以反思使用的手段为反思标准。根据不同的使用手段来进行的反思方式分类较多,例如,使用日记、录音、录像、观摩等方式手段来进行反思活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摄像机等摄影工具将课堂情况实时录制下来,以此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课后反复观看,找出自己课上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过来。这种方法比较快捷方便,也好保存,便于以后观看,语文教师可以见证自己教学的进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每日记日记的习惯来进行教学反思,在日记中记录下在这一天的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反思,温故知新,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日后的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此重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也同样重要。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很多种,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

1.教案反思,记录行为反思

教案反思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对象,分析教学教材,调整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案例,课后对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疑问进行教学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另外,在实践活动前,进行自我提问及反思策略,对记录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终效果的反思是记录行为反思方式的重点,反思结果最好能够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的参照依据。

2.进行自我提问、回答

自我的提问和回答这种方式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对自我的观察与评价来进行。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从而锻炼教学反思的能力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在设置问题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大不相同,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点特色进行提问;二是实践的材料和实践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对实践活动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目的性要明确;三是实践的策略,对实践的策略内容进行反思、提问,分析是否合理、运用得当。

反思的热潮自欧美兴起,随后各国也争相研究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及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而我国的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告诉过我们:“温故而知新”。教学与学习同等重要,需要将二者联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只有通过不断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自我反思,语文教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改进教学模式,寻找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进行深刻、有效的教学反思。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篇7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针对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3.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中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教师只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三、课后反思

1.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要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篇8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化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教学中,老教材中非常重视SO的化学性质,而新教材中更重视SO的污染及其导致的酸雨的后续处理。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限制,没有很好地重视SO的这个问题,而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虽然这节课也做了演示实验,但是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等化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方面是很不到位的。这是因为这堂课从一开始在理念上就发生了偏差。课后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然后在化学组内就反思意见进行了讨论,作了如下设计改进。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引入新课,这和教材相吻合,教材上也有两张酸雨危害的图片。录像立即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呢?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的危害?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总结酸雨的危害。然后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虫子为什么会死呢?

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最后在学生理解了SO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及怎么治理酸雨,首尾呼应。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才有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是否有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三、教学方式上反思

常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无一变动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上述要求,我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大胆采用先讲授化学理论知识即原子结构、电解质、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内容、然后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学习主体,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1.亮点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下面是我上了高三《水》专题复习课后进行的反思。

反思一:教师没有说过多的话,没有用多媒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学生不仅复习了水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整理归纳知识,学会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反思二:把时间让给学生。觉得以上这些方面的成功落实,充分体现了把课堂时间多给学生,老师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设计怎样的活动方式是以后课堂活动应积极采用和遵循的原则。

2.失误反思

由于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能凭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合乎实际的理念和目标,加上学生层次差异及对学生分析不到位等,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环节。

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一下方面进行反思:(1)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2)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是否突出?(4)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5)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6)学生是否积极思维?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篇9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学习更多的与化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素养,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造成教学效率低、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及自主学习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在这种新理念的影响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开始对现阶段的教学进行思考,旨在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原因分析

(1)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和理念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没有对使用的教材及课程标准进行详尽、认真、全面的分析,致使其不能够准确把握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不利于高效地进行化学教学,也不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除此之外,一些化学教师自身并没有理解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念,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合理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而是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高。部分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本不重视学科教学的相关要求,也不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情等,致使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重难点不分,学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达不到相关的教学要求。

(2)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化学教师为了配合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机械地采用一些教学手段,但是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是建立在教师认真深入探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的,故在使用时,常常忽略教学本身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致使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并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学习某种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及能够让学生实际动手演示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若教师不能全面考虑其特殊的性质,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

(1)高效率的化学课堂

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即为课堂教学效率,其是对于化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的衡量指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师对改革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能否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能否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等。

(2)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

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为教师本身的素养。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提升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为今后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为实现新课程理念做出努力,促进自身能力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究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选用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高效完整。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成果,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方法和目标等作出相应的调整,运用最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吸引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重要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根据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高中学生思维跳跃性很大,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将课堂与生活就行融合

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教师与学生都只看重教材的基础知识,忽视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不能将其与生活紧密联系,导致学生不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学会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充分融合。

(3)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化学教师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模拟出不易演示的化学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提高。

篇10

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行让广大家长和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相对提升。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我们这今天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1.通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学生学习的成果,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力,忽视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这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反思和评价,才能够深刻认识自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和反思自己。评价往往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需要评价者与评价者密切合作,同时要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参加检查,评估与总结,才能产生良好的评价效果。要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和反思自己,就要给学生明确评价和反思的内容。

我们现在往往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都是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这并不代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是没有必要的,而是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比如有些同学具有很好的体育运动能力,在一些项目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多多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而有些同学在运动上具有天生的不足,那么我们也可以让他找到他其他方面的优点,比如在运动比赛的战略思维上,或者是运动比赛的配合上,只有全面认识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要改革以往只靠学习效果和成绩以及运动的量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我们还要观察同学的出勤率,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价值观念的,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种种方面,也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反思和总结自己种种方面,只有全面认识自己才能做到全面的提高。

2.通过比赛形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前古板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实际进行的一项课程,没有参与其中,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参加到运动中来,就是一味讲解,学生在下面简单练习并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很好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比赛中还能够深刻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及能够知道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能够自然而然的对自己形成一个反思和总结。当然,有些同学会只在乎比赛的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比赛结束之后,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比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一场两人三足比赛,我们在比赛结束之后就可以引导同学们那几场比赛进行反思和总结,有的同学赢在了哪些方面,输的同学,又输在了哪些方面,自己在比赛的过程中是在输的一方还是赢的一方,自己对比赛的输赢,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教师也可以总结每个小组的优点和缺点,或者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说出对方的优点,或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自我总结,这样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就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总结,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3.通过分组形式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体育教学,往往不同于体育竞技,我们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但是小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指导,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友谊,还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模式。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一项体育活动进行示范之后,然后通过分小组来进行,学生通过分小组的练习,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纠正,这样,学生就在分小组的体育运动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让学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做出教师的评价,和通过比赛进行自我的反思以及通过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就行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比如我们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讲解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来练习,两个人一组,两个人分别三步上篮,这时候,一个人进行的时候,另一个人观察,这样观察的同学就能很好的看到机修运球同学的优点和其中的不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之间提意见,还有,如果我们在进行传球的过程中,两个人一个小组就更有利于相互知道对方的传球方式和特点,优势和不足,这样就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反思自己,同时也能够评价同学,鼓励同学,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促进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