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履职述责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8 19:30: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个人履职述责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个人履职述责报告

篇1

一、对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认识

是省的省会城市,把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赋予的最新定位和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至年底,全市3岁及以上儿童入园率为108.8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26%,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2.06%,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教育以其底蕴深、理念新、规模大、质量高、辐射强的整体优势,始终保持着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在全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

我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感任重而道远,如何把“教育大市”建设成为“教育强市”?如何保持并实现“创强”效益的再提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这都是我经常关注、思考并加以重点推导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以提高人口素质和提供智力支撑为要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协调、共发展、同提高,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贡献力;另一方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着力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多元需求。为此,我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推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教育发展出实招、办实事、谋实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二、、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主要措施、成效和不足

(一)履行政府职责,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我心系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议事日程上,并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重视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市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为86.72亿元、101.89亿元、123.92亿元,分别占财政年度支出总额的20.02%、20.10%、21.04%;市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分别为31.08亿元、32.89亿元、38.12亿元,分别占财政年度一般预算支出的21.0%、19.4%、19.6%,确保教育经费做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聚合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总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出台后,进一步拓展思路,努力打造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城市,强化广佛教育的同城化效应,建立多元优势互补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协调发展。注重推进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并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推动教育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四是坚持教育普惠性。我重视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困难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近年来,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近5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教育“创强”,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我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特殊教育,先后到新穗学校、市盲人学校、市聋人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调研,为学校破解发展难题;、年,的农村地区和城区先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五是坚持安全第一。切实维护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加强学校在交通、饮食卫生、消防、房舍、防洪、防震、防雷等方面的安全防范能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此外,我连续两年参加市教育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并提出工作思路;多次主持召开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的专题会议,如创建省教育强市、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来穗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代课教师问题等等,着力解决学校在发展资金、用地、规划以及队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教育工作,确保教育决策科学、教育政策落实、教育监督有力。

(二)凝集合力,增创优势,全覆盖、高水平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市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教育强市作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德政工程和为市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年是我市教育“创强”的攻坚年,我多次主持会议和深入调研,强调要抓机遇、抓投入、抓进度、抓实效,同步实施“硬件”改造与“软件”提升,突破教育“创强”的瓶颈问题,确保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规划优先研究、教育难题优先解决。“创强”期间,全市通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共撤并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较低的中小学校602所,新增用地面积570.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36.9万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待遇稳步提升,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年12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全部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区、县级市,市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强市的督导验收。年,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等5区先后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年5月,增城市小楼镇、正果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为教育“创强”画上完美句号,实现了强市、强区、强镇的全覆盖,促进了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三)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上好学”是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成果的新需求。我重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理念”。积极推动先进教育理念的研究和落实,形成了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和管理观。如,荔湾区提出了“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的理念,以打造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三品”工程为突破口,营造了体现传统文化、西关文化、校本文化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推动了学校的特色挖掘和创新发展。二是抓“均衡”。在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越秀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积极统筹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构建了“学区管理模式”,通过共享学区教学资源、教师人才资源等,推动合作发展,使学校在不同起点上均取得新的发展和提高;荔湾区实施“教育组团”模式,以名校为龙头,组成6个资源整合、特色共享、教学互补、研究互动的学校群体,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我市把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作为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务予以落实,南沙区、天河区、番禺区以高投入、高效率、高质量,倾力推动规范化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88.2%、84.85%、82.81%,全市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70.05%。近日,我市以实施“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并着力加强解决“择校”问题的政策研究和机制建设。三是抓“示范”。通过创建示范性幼儿园,促进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型幼儿园之间的园际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促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办学特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传播和辐射,目前全市有示范性普通高中25所,连同已通过初期督导验收和正在创建的11所学校,其学位数占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47.75%。四是抓“特色”。市和南沙区共投入3亿元、高标准共建的“市外国语学校”,将致力打造成为主动适应建设国际大都市需要、凸显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学校。总的来说,通过推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省、市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已占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89.12%,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的普通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省前列,年更攀20年来的新高峰,取得了上线率为86.88%、65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省25%的好成绩,这是教育改革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成果的展示。

(四)统筹规划,紧贴市场,推动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素质、抓投资环境、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因此,我重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两年来,我市以年召开的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实施省部署的“双转移”战略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为契机,结合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新一轮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加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建设;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打造区域性职教品牌,为建设南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夯实基础。从年开始,我市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各区、县级市集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增城、从化市新建成的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两年来,我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比例保持在5.4:4.6,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特色谋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含升学)率保持在96%以上。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年,各镇、村化技术学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4万人;同年,我市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近2千所,共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

(五)提升素质,保障待遇,以一流人才促进一流教育的发展。教师是让人敬慕的职业,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方略的实施者、优质人才的培养者。我注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引进、培养、管理、发展的机制建设,推动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着力建设一支厚德崇教、敬业爱岗、业务精、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目前,全市有省级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33人,省特级教师17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172人,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2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近期,我重点抓好保障教师权益的两项工作:一是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市及各区、县级市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提高。从年1月1日起,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在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的同时,推行绩效工资;同时,我市按照国家规定,抓紧制定方案,确保从2010年1月起在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切实解决市属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问题,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各区、县级市也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粤府办〔〕58号”文的精神,相继制定了实施教师待遇“两相当”的工作方案并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二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自省下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督办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督办工作,并自我增压、连夜开会、提速办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目前,我市已有1041名代课教师通过“代转公”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另有80名代课教师通过正常公开招聘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对于不符合入编条件的代课教师,实行多渠道妥善安置:一是通过专门培训,吸收为学校工勤人员;二是通过转岗培训,努力实现再就业;三是对于确实不能录用和安置的代课教师,实行辞退并给予经济补偿。至今年10月底,我市2246名代课教师的解决工作基本整体完成。下一步,我市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临聘教师的规范管理,确保其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六)集聚优势,刷亮品牌,“教育e时代”工程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这是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大力推动“教育e时代”工程。一是加强建设。至年底,全市中小学校的电脑生机比为8.49:1,师机比为1.03:1,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比例为86%。今年上半年,我市建成了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光纤城域网,光纤总长度近15000公里,覆盖了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为城乡、校际之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基础。二是强化应用。我市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体系,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应用最好、管理最规范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市招生考试应用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招生考试全方位、网络化管理,在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实行网上巡考,实时监控考场秩序和考风考纪情况,确保对考生的有效监督,同时,为确保考试安全,考场配备广播系统不间断电源,并加强防雷设施配备,年,该系统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年首次在考试过程中应用“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我市还建设了在全国领先的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教学资源库、网络教研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三是促进服务。“教育e时代”工程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建立了八一网络远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首个面向部队官兵进行教育的八一网校;建立了“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大学堂”,成为司法教育、妇女教育、职业人才培训、社区教育服务等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教育e时代”工程被信息产业部评为“全国首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两年来,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工资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教育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任期内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思路、措施

(一)加强规划研究,从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教育新一轮的发展。要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要求,努力把建设成为区域教育中心、教育改革示范区、职业教育基地和教育合作中心,引领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发展,并成为辐射东南亚的重要文化教育中心城市。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级市,积极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市)”,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

篇2

2020年我任职社区委员、主管科教文卫等工作。我在去年的“科教文卫”的突击性工作中取得阶段性的成效获得河南省文明社区荣誉称号。正是有上级领导的关怀与协助,使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也因为有上级领导的帮助,才能让我社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在工作上,围绕社区的中心工作,并对照相关目标,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体育工作

篇3

二、活动内容

一是治庸提能。重点整顿工作目标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思想僵化保守,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基层群众的新要求,习惯于按经验、习惯和原有框框办事等影响机关工作开展、影响机关服务水平提高等“庸碌”行为。

二是治懒提效。重点整顿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处室岗位之间权责不明、推诿扯皮,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执行政策要求和落实工作部署不力,超出规定时间或承诺时限办理或能提前办理的事项拖延不办,影响工作进度及成效等“懒散”作风。

三是治散提神。重点整顿事业心不强、纪律观念不强、群众观念不强以及碌碌无为、无所作为的“第三种状态”和服务态度差、工作时间擅自脱岗、群众满意率低及其他影响工作绩效、违反工作纪律及吃拿卡要等乱作为行为。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3年7月—8月)

召开动员部署大会,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的有关文件,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推动我市农工办系统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努力营造勤奋干事、廉洁守纪的良好风气。

(二)自查自纠(2013年8月—9月)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三治三提”教育整顿内容,采取领导点评、调查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自我查摆问题等形式集中查找个人在思想素质、执行能力、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遵章守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报市相关单位。党员干部的自查整改报告与8月20日前报本办整治办公室。

(三)完善制度(2013年9月—11月)

通过自查自纠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度、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办事限时等优质服务制度。结合本单位绩效目标考核,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强化处室责任人、责任领导责任,加强机关内部工作管理和考核,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有效约束和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创新创优,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四)监督管理(2013年7月—11月)

在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中,实行“四亮”,即亮职务身份、亮岗位职责、亮绩效目标、亮工作承诺,并在机关内部公开,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开,强化岗位履职责任。单位整治办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采取学习教育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处站自查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机关党员干部日常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报问题,严肃查处庸懒散典型,促进整顿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干部作风有效转变。

(五)评优选差(2013年11月—12月)

按照市评议办规定的方法步骤,组织对本单位处站作风效能情况进行服务对象评议和绩效考评。评出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先进处室和群众反映较大的庸懒散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群众不满意处室”和“群众不满意工作事例”的“两不”典型。评议结果将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秀者受奖、落后者受罚、末位者予以淘汰,树立起鲜明的用人导向,真正发挥评议活动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同时,按规定比例向市评议办推荐侯选先进处室。

四、工作要求

篇4

探索廉政教育新渠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市场管办脱钩、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管理、国家工商总局机构升格、企业信用个体工商户信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停征“两费”、新“三定”方案的施行和规范津补贴等等。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的改变、个人利益的分配、监管方式的转型、履职问责的力度加强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社会结构多元化、商品交易多样化、经济活动复杂化,都给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历史时代,唯有改革才有生机,唯有创新才有前途,唯有进取才有动力。*分局理直气壮地用马列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引导人,用管用、有效的科学手段教育人。以科学的唯物的辨证的思想,摒弃不适应不符合当代工商人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形式主义。在继承和坚持两个经常性工作、正面教育典型引路、“”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廉政教育新渠道,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宣廉教育即单刀直入法。在午餐前下班后,分局各种会议进行普遍的宣廉教育。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使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弄清弄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是倡廉教育即扬长避短法。不分男同志、女同志,不论新同志、老同志,没有成见、没有偏见,只要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进步、思路有新意、点子有价值,都要多场合表扬鼓励,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使之扬长避短,自觉克服不足,不断进取。

三是警廉教育即一招奏效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直言不讳,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思廉教育即红色路线法。结合专题教育、主题教育、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等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党的一大会址,沙家浜等革命根据地进行“重走革命路,争做廉政人”的红色路线教育,从而使党员干部对“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讲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的名句而常思,鼓舞工作干劲,珍惜工作岗位的热情。

五是品廉教育即艺术欣赏法。通过组织观看锡剧《九品廉吏》和《李荣法》,唱廉政歌曲,读廉政书籍、写廉政笔记,谈廉政心得,看廉政戏剧活动,在艺术欣赏中,品位党风廉政建设真谛,修炼完美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受到品廉教育。

六是省廉教育即社会实践法。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不失时机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社区走家串户、访寒济贫;走进农村田头,不忘人民本色;走入工厂,倾听外来工的心声,牢记公仆责任。在活动中,明确主题,加入引导,反省言行,考量自己。思一思,想一想,党风廉政意识强不强?思一思,想一想人民公仆怎么做?思一思,想一想,存在不足怎么办?

七是树廉教育既现身说法法。召开典型报告会,事迹介绍会和“三八”、“五四”、“七一”、“八一”、“十一”以及历史传统节日座谈会,编组有序、轮流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长经历,反腐倡廉好的做法和经验,做到人人上讲台、人人受教育、人人是典型,起到三年轮一次,终身留印象的效应。

八是透廉教育即阳光透明法。主动接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深化“两网”建设,突出分局局务公开,保证干部职工对局务公开、党务公开、人事公开和重大活动公开的知情权、监督权,充分尊重民主,确保行政权力的运行阳光透明。做到决策全民主、过程全公开、结果全公布。做干部职工放得心、信得过、有依靠的掌舵人。

九是践廉教育即身先士卒法。党员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确保不做。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率先垂范的榜样行为,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模范;做学习实践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模范;做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抗得住私欲的模范,用实践示范的行动教育人、引导人、感化人。

十是问廉教育即远程监督法。充分利用工商系统信息化工具的优势,发挥人人有电脑、有手机,家庭有亲人的作用,丰富基层信息网廉政之声内容,经常廉政警句、格言,有关反腐倡廉规章要求,交流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心得感想。节假日温情提醒,利用手机短讯、聆声,在交友等社会活动中适当提醒,给家属亲人发廉政信,提示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每逢佳节常问“廉”,使干部职工违风廉政之事,不想做,不敢做,不去做。通过远程监控,党风廉政建设的警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没有真空,没有死角,没有盲区,将廉政钟声时时刻刻入耳、入脑、入心。

搭建制度建设新平台

*工商分局打造清正廉洁干部队伍的第二个秘决是搭建制度建设新平台,在走访中我们注意到,从领导到一般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中*分局始终把规范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强调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认真解决在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中不切实、不扎实、不落实的问题,不断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已经形成的有《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责任分解》、《分局班子成员定点挂钩负责制度》分局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部门负责人和干部职工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承诺书》,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建有《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在具体工作中已经建立的制度有《干部职工上下班签到制度》、《基层工商所绩效挂钩实施办法》、《重大案件会审制度》,由总支、办公室、法制科和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人教等部门负责人联席制度》、《工商所长离任审计制度》、《干部职工外出考察实施办法》、《工会慰问干部职工试行办法》、《财务报销实施办法》、《干部职工奖励规定》、《纪检监察定期通报制度》、《行风监督员聘请和会议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等等到二十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网格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使党风廉政责任制,一岗双责、一岗多责,做到横向到人,纵向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

今年*工商分局又根据,新形势、新时期、新特点和工商监管方式的转型等新任务,坚持严格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以苏州局《干部文明礼仪》和《内部管理规范手册》两个基本制度为基础,在一个探索、两个改进、三个改革上下功夫。即:探索节假日期间、重要时段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廉洁自律规定的严肃性。改进教育方法,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爱思想,注重特色、结合实际分层次、有重点地因人施教。改进考核、考勤工作。改革考核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有效管理的新型机制。改革检查、督查办法,建立检查、督查通报机制。改革思想分析会议方法,建立局、所两级重大思想动态、通报制度,准确及时掌握每个干部职工思想动态。

拓宽监督工作新领域

监督方法方式很多,既有严肃性又有灵活性,*工商分局在拓宽监督工作新领域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开展履职问责监督,增强风险防御能力

开展“服务型工商”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工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日显重要,广大工商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工商职能的转型时期,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履职要求更高,问责责任更严。必须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领域中,更加强调广大干部职工廉政风险防御的能力。去年*分局以履职问责监督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开展了“遵章守纪、履职尽责”为主题的学教活动,拓宽了新的监督领域。

在学教活动中,组织观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电教片,认真组织开展“三对照、三检查”,进行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做到了个人查和组织查、上级查和下级查、重点查和普遍查相结合,认真排查,深刻剖析。达到“深刻教育、清醒查风险、全面鼓干劲、奋力抓落实”的目的。在学教活动中,职干部职工参与率*%,在分局*个岗位上,排查风险*个,(其中行政审批风险点*个;行政执法风险*个;行政处罚风险*个;内部管理风险点*个)。高风险岗位即:监督管理、罚没物资和固定资产管理、执法办案、财务管理、行政审批、内部管理等*个。

通过履职问责、渎职失职、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履职风险大讨论,把防范廉政风险,提高问责能力,贯穿于干部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筑牢了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的法纪防线。

第二:开展述职述廉监督,增强自律他律能力

在拓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新领域的实践中,*工商分局探索践行了述职述廉机制。一是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坚持领导干部向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并将“双述”内容在网上公示,接受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督评廉。二是干部述职述廉。结合公务员考核、民主生活会和评先评优等重大活动,全体干部相互述职述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和努力方向,促进监督,增强自律和他律的能力。三是组织中层负责人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去年分局在组织桃坞、娄门、观前三个工商所向社会和服务对象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又分别组织机关、注册科、经检大队、监管科等部门负责人向社会和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达到了预期目的。分局机关参加“双述”活动代表*人,社会和服务对象代表*人,分别对履行职责、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取得好和较好满意率*%的高分。分局在*区纪委组织的*个行政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综合评议中列第三名。

第三:开展作风效能监督,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篇5

二、问责基本要素与经济责任审计区别

以《问责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为主要依据,笔者对其进行了比较。

从表1可知,经济责任审计与问责暂行规定责任追究的“客体”趋于相同,都主要关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责任追究机制具有相似性,因此,二者存在比较的前提,但在其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一种独立的问责形式。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专业取证手段,其在问责机制中主要发挥“定责”作用,审计机制(如审计结果报告机制、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决定其可以为不同问责主体开展问责提供重要的依据,如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评议处理干部提供依据;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审查和惩治干部提供依据;为人大、政协了解和监督(质询、罢免)干部提供依据等。

由于《问责暂行规定》中未明确“定责机制”和“定责形式”,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出现“责任追究方式”处理较轻或无人负责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的定责优势与问责的定责客观性要求没有很好地结合,问责的依据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延伸不足,但这也正好说明二者之间具有天然的逻辑关系,存在相互补充的条件,应探索建立审计问责的一体化模式。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联系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的“定责”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的重要依据。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前提是清楚地界定党政领导干部所承担的责任,需要一种制度(如经济责任审计)定期地检查他们是否履行了责任以及履行的效果如何。任何领导干部上任前,应被告知应该履行哪些经济责任,并作出书面承诺,针对这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后续的经济责任审计。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所关注的“经济责任”是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廉政建设责任等“受托责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对人”和“对事”的监督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作出评价的同时,主要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个人履职行为进行评价,界定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直接导致或间接影响经济后果等行为应负有的责任,这一特点与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本质要求相吻合,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承担起“定责”的重任。对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结论理应成为问责的重要前置部分。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应包括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的“定责”部分和以责任追究为主的“问责”部分,作为问责的前置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的定责对“问责”具有重大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一种专门化检查制度。审计已成为政府经济监督领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具有专业化特征,特别在财政、财务审计领域,借助专业化技术和方法,有利于分清各责任主体(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极大地克服目前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规定中客体责任“量化”不清的问题。

(2)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常态的审计制度。这一制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克服了问责的“间断性、偶然性”问题。常态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确保党政领导干部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重要机制安排,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在内的多种审计形式,不断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共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发现和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的行为,对各级领导干部产生了威慑力,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逐步规范自身行为、重塑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心,认真对待责任、自觉接受监督,为问责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不断创新型的“绩效”审计制度。随着评价标准的完善,评价范围的拓展,经济责任审计不再认为领导干部“无过便是功”,不断强化着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包括效益性)。对“绩效”责任的评价极大地“契合”了全方位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创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利用专业化手段和技术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责任量化,促使责任监督制度化、日常化,强化领导干部责任履行的意识,有利于领导干部问责规定由追究有过向无为的转变,由偶发的灾难事故问责向常规性履职、绩效问责的转变。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规定中,作为问责的前置构成部分,让审计部门成为重要的定责主体,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充分、有效运用及问责规定的科学与完善。

其次,《问责暂行规定》内嵌了经济责任审计“寻责、定责、问责建议”的功能。可以说,问责规定是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配套制度基础,它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责任的界定,问责侧重于责任的追究。责任追究是建立在责任界定基础上的,而责任界定的结果需要通过责任追究的效果来体现。如果没有问责规定的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用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经济责任审计未按照问责规定的要求进行,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根据《问责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因检举、控告……审计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由此可知,《问责暂行规定》赋予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任务,包括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具有“发现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线索”的责任。

同时根据《问责暂行规定》,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时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可以联系审计力量提供在审计实施环节“具体”发现“问责线索”及“定责”依据的相关材料及说明。

另外,经济责任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具有“审计沟通”程序,作为“前置程序”为定责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如果问责“线索”是审计发现的,并且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结果,那么,审计在“定责及问责建议”方面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威。这避免了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重复工作”。《问责建议暂行办法》(宁审发〔2009〕89号)还具体规定了问责建议范围和问责建议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与问责,即“定责”与“问责”是建立审计问责模式的要素,两者相辅相成。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弥补问责“定责机制”不足的问题,问责范围的规定利于引导经济责任审计领域延伸及多层次发展。因此,问责规定的建立与实施将充分激发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职能,真正强化领导干部管理的配套制度基础,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深化与拓展,能推进问责规定的有效落实。

[本文系2010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问题研究”(C277)、2010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12400440015)、2011年河南省审计厅科研课题“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问责互动研究”(0334)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6

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是单位为确保自身消防安全而在消防安全措施、设施、管理方面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及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消防安全投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单位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普遍存在减少消防安全投入,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普遍存在对政府部门消防安全服务的依赖和“搭便车”现象。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投资主体和规模的不同,其风险偏好、安全投入意愿和消防安全守法意识差别很大,其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程度差别也很大。概括分析,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中小企业消防安全法制观念淡薄,风险偏好、侥幸心理强,不想不愿进行消防安全投入、履行消防工作职责;②部分单位履职能力欠缺,至使消防安全责任不能充分落实;③有的单位在消防安全与其它利益冲突时,倾向于让消防安全让步,违反消防法规,造成隐患突出;④部分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对政府部门、消防机构依赖性强,被动应付。相当多的单位上述问题兼而有之。

2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社会治理体系构成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体系构成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均明确和强调了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其体系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①明确了主要负责人作为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②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的职责;③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消防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等职责;④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加强对辖区内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以及指导、支持、帮助村、居民委员会开展防火安全检查等群众性消防工作的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公安消防机构报告和举报。消防技术服务也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此外,国家有关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中正逐步将单位的消防安全纳入信用评价之中。

2.2存在的问题

由于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社会治理体系是由单位自治、县级以上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及公安派出所监督执法、基层政府监督检查与协助监管、村居民委员会群众性消防工作(以上二者也称为基层消防网格化管理)、社会监督(包括社会信用调节、舆论监督与公众监督)以及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等方面构成。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职责不落实,与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内因有关外,也与社会治理体系各有关环节工作缺失、推动不力的外因有关。经调查,笔者认为消防安全社会治理存在以下问题:(1)政府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中重消防事业发展、轻部门履职监督;重服务经济发展、轻安全程序保障。(2)行业系统部门监管责职意识不强、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人员履职能力弱。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独立履职效果差。(3)当前消防机构及派出所在实施消防监督抽查与执法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①在监督抽查中重实体隐患和程序违法的检查,轻单位履职行为的检查,产生包办代替的印象;部分消防监督员群众工作意识和能力不强,重执法、轻交流,不能使监督检查有效发挥向宣传教育作用;②执法活动中,还存在如检查后不在当场填写检查记录表,只叫被检查单位陪同检查人员在表上签个字,归队后再补填表等,既起不到宣传教育和指导作用,又未能保障单位陈述与申辩的权利,进而引起被检查单位对检查结果异议的不规范行为;③现行《消防法》对单位不依法履职的处罚规定,不能使监督执法服务充分发挥促使单位主动履职的高效杠杆作用;④在公安机关内部分级监督机制上消防监督机构的抽查单位的范围仅限于一、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录入系统中的其它一、二级的一般单位,大量的三级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由监督力量与业务薄弱的派出所去抽查,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未列入重点监督的单位长期游离于有质量的监督检查之外;⑤公安派出所的工作重心难以落在消防监督方面,派出所消防民警、社区民警的消防监督管理能力还比较弱,也未能充分将消防监督作为主责、主业来落实,存在被动应付、糊差使现象。(4)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①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工作办事机构及其制度未能真正运行;②消防设施、队伍等资金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得到解决,但消防安全检查、宣传等需要人经常性去落实的工作难以坚持和落实到位。网格化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检查方面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何抓手,即工作的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同时,网格化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不够支撑其有效开展工作,以致其畏惧消防工作责任而不愿担责、不能职;③考核标准中过于重视有形的事项,对有形的工作要求过多过高,难免走上形式主义,而群众性工作大多是在无形中落实地。(5)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和专业队伍还不足、不强,尚未形成一个社会应用广、普遍认可的行业,从业人员和单位的资格、资质许可正在规范中,过渡期内还存在队伍良莠不齐、服务内容和工作标准不统一,以及恶意竞争降低服务质量等问题。另外,由于消防技术服务的非强制性,还存在较多单位未委托专业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年度全面检测要求未能落实等问题。此外,社会消防监督方面,利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主动履职方面还没有系统的举措。

3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社会治理对策

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关系最大的还是经济问题。规模小或投资主体实力弱的企业,它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对安全的需要就会降低,风险偏好就强烈,消防安全投入就很低;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其安全的需要、保护企业财产和员工安全的意识就会提升,风险偏好就会降低,消防安全投入就会提高;当企业发展壮大,品牌意识提升,重视商业信誉,就会考虑火灾事故对生产经营及履约能力的影响、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风险偏好就会进一步降低,消防安全标准就会更高,投入更多。因此,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社会治理就应当充分应用市场经济规律,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单位的生存发展,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法律、舆论、信用等手段和机制,通过《消防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完善消防法律规范体系,运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等社会治理方式,落实外部的监督制约与服务措施,科学加强和合理分配公共服务资源,促使单位依法正确处理消防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主动依法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3.1经济与信用方面

(1)加快推进消防安全责任保险的应用,通过对消防安全责任险投保条件的规定和保险费率的调节,促进企业加强消防安全投入与管理。(2)加大对消防违法行为罚款处罚的上限设定,由各地省级消防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单位规模、违法行为情节轻重与影响面等因素分类分级科学制订裁量标准,严格落实消防执法,切实加大单位消防违法行为的成本。(3)参照《安全生产法》,抓住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关键人,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相关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及其造成的火灾后果,尚未构成犯罪的,增加实施款罚处罚和职务限制的规定。(4)在规模以上企业大力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等级评定机制,纳入企业信用评定体系。同时,依法公示单位的消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涉及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的信息。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用工、产品与服务的选择。(5)大力发展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其消防技术服务行为,促使其提供价廉物美的消防安全技术服务,让单位能够主动选择专业的消防技术服务,从而降低单位和社会消防管理的总成本。

3.2行政与法律方面

(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型公共服务供给。①政府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按“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理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消防安全监管的处室,配备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干部;②乡镇、街道和村居“两委”明确与落实消防安全网格管理员或将消防业务落实到相应网格管理员;③结合公安改革稳定消防机构监督员队伍,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力量,加强消防监督执法业务建设;④加强部门间及其与基层的工作联动,合理分解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服务任务。正确处理条块结合消防监管业务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行业、部门监督检查与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的关系,正确处理部门监管与基层网格群众性工作的关系,统筹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做到行业单位有监管、重点对象有重点监督、一般单位与小场所有普及性的基层网格化检查指导服务;⑤切实加强从部门到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干部与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大力提升其履职意识和能力。(2)改革对单位的消防监督管理与执法机制。首先,循序渐进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等基础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单位分类分级消防基础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改变目前消防机构仅抽查一、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入住一、二级重点单位建筑中的一般单位,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它一般单位和小场所都由公安派所抽查的机制。实行由消防机构抽查合理比例本级列管的重点单位,抽查合理比例下级列管单位,也可以开展分类重点抽查,对下级列管的单位任一级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抽查后一定周期内不重复抽查,以增加监督抽查的覆盖面,避免一些非重点单位长期得不到高质量的抽查,也可以克服消防执法的地方阻力,同时可以加强对下级列管工作的监督指导。(3)加强对单位消防安全监管的部门联动与考核。依托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履行消防安全检查职责与消防机构监督执法之间的衔接与联动机制,切实增强政府治理的合力。同时,在政府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从对单位监管的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方面,加大对部门履职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促使部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4)用足用好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手段是促使单位主动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最后一道防线和保障。消防机构和派出所要强化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用足用好消防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的杠杆效应推动单位依法履行消防管理职责。

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法治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的能力,促进xx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xx市工商局按照四部委文件精神及局党组研究决定,确定xx市工商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及领导干部(包括非领导职务)、各县(市、区)工商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包括非领导职务)、各县(市、区)工商局基层工商所(分局)长为述法考评对象。

述法内容分为共性内容和重点内容,区别不同岗位职责和对象,突出重点,分类要求。重点内容包括:立足于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和依法履职的实际,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在服务发展、科学监管、消费维权、严格执法等方面,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共性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学本文来源:文秘范文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遵章守纪等方面的情况。为确保领导干部述法考评试点工作顺利扎实推进,市工商局采取五项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在传达市述法工作试点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专题召开一次党组会,贯彻推进会的精神和要求,研究本局年度述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计划安排、内容形式,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态度,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完成好述法工作,并力求创新。

2、立足职能,提升内容周密性。在市里规定的六项述法内容的基础上,对行政决策、依法行政工作、学法情况等内容进一步细化,进一步突出科学监管、服务发展、维权执法等内容,努力使本部门的述法工作更具有工商职能特点,更符合时展的要求。并明确述法与述职述廉内容一并进行,要求述法工作必须客观、全面,纳入测评内容,接受机关干部和群众的评议,测评结果反馈本人。

篇8

(二)强化组织收入措施。积极开展财政性资金专项清理、东风实业版块企业稽查、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核查、研发费加计扣除专项检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摸底调查、水泥行业纳税评估、网络发票稽核比对、“营改增”主辅分离、增值税减免清算、农产品收购发票清理“十项”重点组织收入措施。

(三)推行收入无计划管理。全面推行收入无计划管理,对全市12个征管单位全口径收入全面实行无计划管理,只下达市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任务。建立健全以推进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为核心的收入管理体系,制定全市组织收入工作考核办法。各单位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幅不低于13%。完善城区税收收入及专项业务与增量经费挂钩考核办法,坚持“收入流动红旗”和“收入排行榜”制度。

二、抓法治促规范,推进依法行政

(四)狠抓普法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全国第24个税收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六五”普法教育活动,争创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运用“六五”普法学法用法系统,组织全员普法考试。建立党组中心组学法、周四集中辅导、网络视频培训、庭审现场观摩、以案说法讲座等法律培训体系。继续编印《国税政策速递专刊》,整理、编发《国税办税便民手册》,利用纳税人学校举办“税法大讲堂”。依托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税法宣传,持续开展税法“六进”活动。

(五)推行执法权力清单。认真落实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以规范税收行政处罚权为突破口,分期分批推出税收执法权力清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后续管理工作。

(六)切实抓好执法规范。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做好合法性审核、备案审查工作。建立税收执法案卷管理制度,制作分类案卷模板,组织开展税收执法案卷评查。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和执法证据目录的制作落实。坚持重大税务案件集中审理,推动各类税收执法案件提档提质。

(七)强化执法责任监督。坚持执法责任、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两制”,运用税收执法信息系统,加强执法监督考核,建立执法全过程监控机制,实现税收执法“零过错”。建立税务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执法行为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八)有效开展税务稽查。开展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大要案管理。改进税务稽查方式,提高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九)落实纳税信用管理。科学客观开展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操作办法和信息登记。每年4月向社会公开A级和“黑名单”纳税人。

三、抓深化促提档,加强税收征管

(十)深入推进征管改革。做好征管规范1.0版落地工作。按税源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城区局税源机构设置,积极探索建立汽车、水电、矿产等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分局。梳理非即办工作事项,将非即办事项纳入全市同城通办范畴。积极协助财政做好全市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固化外部涉税信息交换标准,按季与工商、地税、电力等部门交换涉税信息。修订工作事项清单,规范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围绕履职履责、征管效能、规范执法等工作事项,明确税收管理员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

(十一)扎实开展风险管理。按照“数据分析精细化、风险应对差异化、纳税评估标准化、管评查互动一体化”的“四化”管理要求,对省局推送的风险应对任务要开展“二次”分析,统筹抓好两级评估团队风险应对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纳税人,分层级开展“三单式”提示提醒应对,并进行跟踪问效。对重点行业、高风险企业开展行业评估、交叉评估。积极开展评估模型建设,探索推行以评估模型、案例分析指导评估工作实践。采取岗位练兵、委托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持续加强纳税评估专业人才培训培养。

(十二)持续夯实征管基础。做好ctais等系统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及维护,在全市组织一次信息数据“大清理、大维护”。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原则,在办税服务厅、集贸市场、纳税人集中路段以及新闻媒体,公开个体定税流程、核定税额。严格代开票纳税人资格、资料审核工作,规避代开发票执法风险。分层级建立定期征管状况分析机制,市局半年召开一次征管状况分析专题会议,各基层单位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例会和征管状况分析会,重点分析收入变动、发票开具、非正常户等异常信息,研究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四、抓政策促落实,强化各税管理

(十三)落实好“营改增”政策。做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营改增”扩围工作。加强前期已试点行业后续管理。大力引导和支持“营改增”企业“主辅分离”。开展部分行业的专项清理,强化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对重点工作进行督导督办。

(十四)抓好货物和劳务税管理。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抓好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白酒生产企业、金银首饰零售行业消费税管理,平稳实施成品油消费税调整工作。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工作,推进车购税征管方式改革。

(十五)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完善企业所得税“电子台账”管理系统,落实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做好工会经费代征和化事业建设费代收工作。开展年度申报资料逻辑性审核、亏损企业数据清理和评估工作。加强重大事项、高风险事项的跟踪监控,开展汇算清缴后续审核工作。

(十六)加强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团队化和工作项目化的运作机制,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大力推行总局“三新五一”个性化服务,形成大企业个性化服务新常态。开展国际税收经济分析,准确把握跨境经济活动对国际税收收入和管理的影响。

(十七)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抓好《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税管理工作规范》1.0版落实,完善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加大“网上申报系统”和“外贸企业信息预报系统”推行力度,加快退税进度,优化退税服务。

五、抓规范促统一,优化税收服务

(十八)推进服务规范落地。抓好张湾、丹江两个样板单位建设,争创全省国税系统《纳税服务规范2.0版》样板单位,推进《纳税服务规范2.0版》落地。组织全市纳税服务规范落实情况“大检查”、“大评比”,评选表彰“纳税服务规范先进单位”、“纳税服务标兵”。

(十九)优化税收服务举措。进一步整合网上办税,拓展“网报”功能,加强运行维护和跟踪服务工作,力争网上申报企业纳税人达100%,个体纳税人达60%以上。运用好省局开发的APP手机办税软件,实现“居家办税”向“无地域办税”转变。持续深化集中审批、阳光审批,升级阳光审批查询系统,探索网上预约办税,开展纳税人网上领票、邮寄送票等服务,在城区繁华地段增设1-2个实体办税厅。

(二十)提升办税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严格落实领导值班、首问责任、咨询导税等制度,用好视频服务系统,规范办税服务行为。进一步拓展深化“全市通办”工作。大力推广“刘磊式服务”模式,提供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十一)切实加强权益保护。加强热线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投诉转办件定期通报机制。巩固和深化权益保护中心建设成果,组建税收咨询专家团队,税收法律援助团队,搭建以征纳互动为主要形式的第三方维权平台,扎实开展维权活动。

六、抓考核保运转,严格绩效管理

(二十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对接总局3.0指标,全面承接省局绩效考评指标,做好指标责任分解。结合基层实际,合理增减市局对下考评指标,临时工作任务指标按季实行动态管理,市局年度重点工作事项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二十三)强化绩效管理运行。降低绩效管理加分难度,增加加分项目,降低加分项目难度系数,探索推行双倍加分扣分机制和“扣分加罚”机制。各单位必须获得一项以上省局奖励加分。简并归口,所有考核事项全部归并绩效考核,提高绩效运转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二十四)推行个人绩效管理。落实总局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平时考核、推行数据化管理、促进税务干部全面发展的意见》,坚持正激励与反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与惩处并重,探索建立体现特色的个人绩效考评体系。个人绩效成绩作为个人评先表优的首要依据。

七、抓激励增活力,加强队伍建设

(二十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范干部任职地域与期限。继续抓好干部职数清理检查,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建立干部轮岗交流、机关遴选及干部奖励等常态化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配合省局做好完成市县局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继续评选“五好班子”和“优秀局长”。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进一步做好人事,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第二步规范津补贴工作。

(二十六)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市国税局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着力推进“一班一档”建设,落实好市局批准立项的62个培训项目。深入推进“155”梯队人才建设,制定出台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办法、人才奖励办法,精心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骨干人才选拔、注册类“四师”和硕博考试,继续开展各类能手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岗位骨干。建立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关爱机制、考核机制,加强35岁以下青年干部培训培养,打造岗位新人才。

(二十七)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广泛宣传、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国税精神,提炼国税核心价值理念。继续推进“六个一”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六个一”文化活动,继续传唱《国税之歌》,拍摄国税机关“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税收微型剧,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等系列体育竞赛,开展“书香国税”文化系列比赛,成立《税苑》文学社,组织1-2次重点组稿。

(二十八)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支持房县局、经济开发区局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抓好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深化完善“一诺三评创十星”活动和“党员亮相,服务创优”活动。开展“敬业奉献模范”事迹宣讲活动。深入开展“蓝荧之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八、抓教育严惩处,深化廉洁从税

(二十九)落实“两个责任”。建立一岗双责明责、一述双评讲责、一事双联督责、一案双查追责“四责一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制定责任清单,编制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开展“两个责任”落实情况检查。

(三十)深化内控监管。加快推进内控机制升级版建设,运用内控信息平台,加强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推行“一案一分析、一案一通报、一案一教育”制度。深化税检合作,推进“依法履职免责”工作开展。

(三十一)抓好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作风纪律抽查检查。认真开展“一案双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活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五项纪律、“”,以及侵害纳税人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十二)推进文化倡廉。开展上党课讲廉、知识竞赛学廉、家庭助廉等廉政宣传活动。组织廉政文化进基层、进机关、进家庭“三进”活动。借助档案升级,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廉政文化室、走廊。争创全省廉政宣教室先进单位,鼓励基层单位积极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

九、抓保障强执行,提升管理效能

(三十三)狠抓税收宣传。选精配强税收宣传骨干,市局2至3人、县局1至2人专职从事税收宣传工作。建立兼职通讯员队伍,每个科室有1名兼职通讯员。成立重要材料写作、重点项目宣传、重大舆情应对专门小组,组建特约通讯员、税收评论员、新媒体联络员团队。加强新闻媒体、上级部门沟通联络,组织1-2次集中组稿。修订完善宣传激励办法,按年评选“模范通讯员”、“税收好新闻”、“税收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十四)加强舆情管理。健全、舆情、应急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实、舆情、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和联席会议制度。增强舆情管理意识,最大限度防止发生负面舆情。配备一名专人实时监测舆情并及时报告。切实加强舆情应对,抓好突发事件处置。

(三十五)坚持阳光理财。落实财务公开,规范预算管理,落实大额资金支出审批公示制度,严格现金管理,规范报账手续,加强财务日常审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基本建设管理,杜绝“三超”项目。积极稳妥推进津补贴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

篇9

1;一年来;为了更好的廉洁从政,干好本职工作,全面进步自身素质,认真学习了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函。学习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并在我场举办的农机农技排训班中取得了优益的成绩。特别是在保持员先进性教育中,查找自身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同道,保持的先进性。永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摸范作用。同时评为优秀员。

二是向领导学习,自担任此工作以来和上级领导的接触也比较多,一年来,我亲身感受了各位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风范和工作艺术使我受益非浅,特别是鲁大不谋私利、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想着大家,为整体工作和进步全体职工的生活水平,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起早贪黑,带病坚持工作的作风。

三是向同事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时长向一些老同道、师傅们请教,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得以不断进步,工作才基本胜任。一年来;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加强自我修养,时刻留意自我约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对同事做到严于律己,宽已待人。同时也能果断打击不良作风,维护本大队整体形象。做到廉洁自律,发扬艰苦奋斗,节本增效。为进步本大队职工的收进,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化一分钱。这一点,同鲁大的言传身教也是分不开的。

3;在工作上使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农业生产‘三大’农忙季节,能够认真执行场党委和大队支部的部署。舂播大忙时亲身站播种、肥机检查舂播安全技术规范的标准化和质量要求。根据天气和实际情况,随时和舂播领导小组联系并处理各项事务。在舂播期间没有人为的失误,顺利的完成了舂播任务。田管期间同样也是起早贪黑,协助领导圆满完成了田管任务。双秋工作是虎口夺粮的季节,更是以身作责,奔波在田间地头,抓生产进度、安全和生产质量。为了明年的舂耕和夺取丰收,对秋翻的质检工作加大了检查力度,不徇私舞憋,对车不对人。保证了秋翻的质量和进度。也较好的完成了双秋工作。在农闲期间思想上也同样不放松,保证了夏修工作和林带灭草任务,协助鲁大多方联系维修了田间运输道路和本大队的事务。对每一项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为我大队的经济利益和综治、安全的保障,做到了各项工作的认真检查。

篇10

党风廉政责任制考评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考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了明显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督促基层行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各级行均能按照要求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量化考评工作。

二是监督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级行领导干部都能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按要求开展“三谈两述和函询”工作;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三是建立和强化了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各级行都能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制度,具有相应的惩防体系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规划。能够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能够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对民主生活会征求的合理意见能够认真落实整改。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认真执行国家的制度和规定,杜绝各类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和行风建设。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各级行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治乱工作的领导,调整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和员工行为。行风建设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局面。

五是严肃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行都能够按照总行、分行有关规定、办法实施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审计部门或其他监督检查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对违纪和违反规定的行为和责任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进一步杜绝了逃避责任、规避检查、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行为。

实行量化考核以来,在推动基层人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预防和惩治反腐败体系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腐败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和隐蔽性,而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评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致使考核的效果逐渐弱化,甚至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所欠缺。从量化考核结果看,往往各单位都能达到较高分数甚至优秀,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此,从近年来基层人行暴露的多起案件来看,部分发案单位在问题没暴露前,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结果竟然多年优秀,党风廉政考核的预防和化解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二是考核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明显不足。从量化考核内容看,无法涵盖考核单位党风廉政的全部情况,特别是考核内容和指标多年不变,不能突出考核年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和新增事项,也为考核单位应付考核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是考核的权威性面临考验。由于当前基层央行部分干部人员对党风廉政考核的认识不足和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状况等原因,特别是考核结果的普遍优秀无差异性,导致考评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无法与个人评先、干部任用、绩效工资、责任追究挂钩,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二、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效果不理想,从考核评价机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有效性。目前基层人民银行量化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简单化,虽然可操作性强,但有效性差。在量化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明确了相应的工作内容,但很宏观,不具体,而对应的考核办法也不明确。如在查责任制落实时,主要是检查年度工作报告和总结中是否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容,有就得分,没有就不得分,既然文件规定了,被查单位的年度工作报告中不可能没有党风廉政内容,将检查目标定位在有无上,而不是考核目标单位落实责任制的实际效果上,虽然便于量化考核,但也失去了考核的意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真正通过考核来指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

(二)考核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部分基层人行生搬硬套,照搬上级对本级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来考核下级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有的则稍加修改,如把相应的考核单位、考核年度更换一下,根本没有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没有结合当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来制定标准,完善考核办法。有的连单位都不改,或改也改得不彻底,留有明显的痕迹,犹如天下标准一大统,既适合上级单位,也适合下级单位,既适合你,也适合我,没有真正体现本地、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工作重点。

(三)考核形式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目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听汇报、查资料,民主评议,个别访谈,交换意见等。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现场、轻平时,重资料、轻实际等现实不足。考核小组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考核,长则半天时间,短则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在考核时,听汇报都是头头是道,查资料也有相应资料支撑,民主测评也是形势一片大好,个别访谈多半是只谈优点、不谈缺点。这些因素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导致考核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甚至较大差异。

(四)考核参评面较窄,缺乏外部性。目前基层人行党风廉政考核归根到底还是内部考核,参评人员主要包括被考核单位的在职干部职工、退休干部职工代表、管理对象代表和群众代表。被邀请的管理对象、群众代表多半是由被考核单位确定。所以,在民主测评和个别访谈时,参评人员多半只报喜不报忧,有的即使想表达真实想法,但由于诚信缺失、担心保密等问题,不愿意反应真实情况,有的甚至还帮着被考核单位打掩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留点余地、留点空间,打点基础。由于社会各界及被服务部门参与不够,参与人员面窄,所以考核结果缺乏广泛的代表性。

(五)考核队伍不固定,缺乏专业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考核人员多是党口部门临时抽调的,掌握的标准和考评结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尺度不一”的问题,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议

(一)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不断提高考评的质量。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考评机制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考评机构。制定和完善考评制度,成立责任制考评小组,加强对考评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完善工作流程,通过建立严格的考评程序,统一考评标准、考评内容、考评要求,规范操作,保证考评工作规范、扎实、有序。三是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按照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结合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重要项目、干部选拔实施中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要及时跟踪考核;不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听取有关社会各界和被服务部门提供的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的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基础性资料。

(二)合理设置指标体系,确保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要坚持三项原则,并着重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性的原则。责任制考评指标设置即要全面反映整个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又要突出重点工作、重点问题, 科学量化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计分权重。二是动态调整的原则。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重点变化,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考核内容和指标。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能量化的指标都要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提出明确的定性要求,尽可能的是考核项目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可信度和可比性。

(三)适当扩大参评的受众面,增强考核评价的公认度。一是积极拓宽考评渠道,增加社会元素参与元素,从不同视角考核被评价主体。二是坚持组织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在考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组织群众测评、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话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使责任制考核更公平、更真实,确保评价结果的公信度。三是建立一支政治上可靠、业务精通、作风严谨的考评工作队伍,考评成员组成还要充分考虑专业性和代表性。制定落实考评人员工作规程及职责,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相关规定和要求,保证考评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