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21:56: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内博士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达,促使现代化大生产的水平和能力大幅度提高。传统的营销理论和实践受到严重的挑战,市场不再是以生产者而是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营销领域需要新理论来指导这便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提出的。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我国许多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归纳一下,整合营销传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消费者为中心,重在与传播对象的沟通
4Cs理论要求现代企业制定战略策略,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目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消费者展开。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之上,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了达到与消费者交流沟通的目的,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奠定与消费者交流的基础。资料库应是动态的,要不断更新消费者信息资料,使传播者能够及时地分析消费的走向及消费者的关注点。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就是影响特定受众的行为,建立起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稳固和双向的联系。企业可能获得对品牌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目标消费者也可能在消费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便利。
(二)注重各种传播方式的整合,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机会
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运用。广告、公关、促销、CI、包装、新媒体等,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但要注意进行最佳的组合,发挥整体效应,使消费者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同一主题内容的信息。
(三)突出信息传播以“一个声音”为主(Speakwithonevoice)
整合营销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一种声音说话”。由于消费者“听得见的是一种声音”,他们能更有效地接受企业所传播的信息,准确辨认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有助于实现传播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相对低成本的投入产出高效益。
(四)强调传播活动的系统性
整合营销传播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营销信息传播的系统化,更强调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协同行动,发挥联合作用和统一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把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加以最佳组合,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为传播对象,传送基本一致的营销信息,促进联系和沟通的系统传播活动。从操作层面看,将广告、公共关系、大型活动、促销、包装设计、CI和直效营销等营销手段整合运用,即形成整合营销传播。
二、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综合来看,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许多企业还没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观念
作为营销新观念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基本条件是要与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一致。但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奉行的仍然是推销至上、以企业为中心的旧营销观念,这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和策略是相互矛盾的。在这些持传统观念的企业视野中,消费者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赚取利润的对象,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消费者就不再是注视的中心了。因此,企业的促进销售,无非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劝说购买对象的行为,一旦消费者作为主动者的购买过程结束,企业便大功告成。
(二)诸侯割据,各自为政
这尤其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典型。每一位分管不同方面工作的沟通专家都在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为自己力争更多的促销预算。销售部门经理可能会打算以重金聘用几名额外的能干的销售员;广告部门经理可能会计划将同样数额的经费用于黄金时间的电视广告;公共关系部门经理则真诚地相信,自己打算推出的公关活动方案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而从事电子销售和邮购方案设计的专家们则认为,只有他们的工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许多企业的营销决策,往往形成了各部门各执一端、争论不休的局面,最后只能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拍板”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最高决策人常常是“一个蛋糕,各切一块”,将企业有限的经费“公平”地分给各个部门。而从被分配到销售部门的促销经费来看,各位销售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也都可能以本单位的特殊性为由,争取得到高于平均数的分摊数额。因此,各自为政条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的资金分配使得有限的促销费用根本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三)互不了解,缺乏协调
企业中负责某一功能性沟通的人员往往不知道其他种类的沟通工具。由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当需要与企业外部的营销传播的媒体打交道的时候,往往是习惯于与自己最熟悉的企业外部专业交往,并可能与之结成某种坚定的同盟,强烈反对将企业营销传播的任务交给有整合传播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大型广告公司。这些人往往把企业的目标分离得支离破碎,然后再为每一部分去分别寻找单独的商。
三、我国企业应如何运用整合营销传播
鉴于以上现状,那么我国企业在今后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系统化、现代化的营销传播新观念
第一,要树立大市场营销的观念,要协调企业与所有利害关系者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国际的大市场上进行整合运作,走规模化道路。
第二,要树立系统化、整合化营销观念。一体化的整合营销模式取代了以往依靠单一手段的营销模式,多环节、多部门的企业需要协调运作,进行系统优化,才能取得优势。
第三,要树立科学化、现代化营销观念。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广泛地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先进的通讯技术等。
(二)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要考虑组织的战略变化、规模、技术、外部环境等因素。在动态、异质、低容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通过内部的有效协调和高度合作来保证对外部变化做出正确、快速、灵活的反应,因此必须建立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在内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使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定位、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相一致,而传统的组织结构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的明确规定,以及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动机、工作背景、工作时间和利益的不同,使得实施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产生了组织内各部门、人员间在认知上的冲突,这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企业应该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在战略的指引下,整合组织内部不同利益,使其既保持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为此,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需要建立混合型组织,将水平的业务流程与垂直的专家职能结合起来,并设立精通传播业务的管理。
(三)实行营销过程整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
整合营销传播重视的是真正的消费者导向,是一个与传统“由内而外”相反的“由外而内”的营销传播过程。要赢得消费者心理,必须使用整合营销传播,围绕目标消费者群体以及他们对产品的既定感觉,形成纵深的立体促销计划,持续推出一组能够影响其感觉,引导其感觉的信息,提高对产品品牌价值的认识。要从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开始,进行多方信息传播活动,并对消费者的反应加以搜集和分析,引发消费者的再次反应,然后再将整个流程循环下去,建立长久的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品牌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 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关参与高层次旅
>> 旅游学学科树构建及旅游学研究的时空特征分析 以学术研究引领旅游学科发展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从2000~2009年《旅游学刊》载文统计探究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 试论旅游学的学科基础 浅议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与旅游学科体系构建 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旅游业发展变迁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建设 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 评《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 旅游学科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概念研究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及学科体系探讨 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旅游学科研究进展及当前研究热点领域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二) 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 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 近五年国外旅游学研究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关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文章最后就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旅游研究;博士论文;旅游学学科;中国国内;北美[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6―0009―0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9-04
一、博士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基本概况。①博士论文“六多六少”现象。笔者在十几年的博士生指导工作中,每年都要组织或参与若干个博士论文的答辩,逐渐认识到,目前国内博士生论文具有“六多六少”特点,即:证实国外学者观点多,自己独创观点少;重复前人工作者多,独辟蹊径者少;包装成果多,原创成果少;基础工作数量多,巧思奇想创意少;名词和概念创新多,系统的实用创新少;论文成果结论多,科学论证证据少。一句话,创新成果不多。②博士论文普遍鲜有公认的创新成果。在不同单位博士论文评审或答辩时很少见到突出的创新认识或创新成果,要么是难以找到创新点,要么是成果最多达到有新意的程度,同行们实际上很少见到真心认可的创新论文。博士论文创新程度总体偏低。③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以量取胜,创新成份较少。大部分博士论文的基础工作量还是比较充分的,相当数量的博士生在论文期间要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实验测试以及图件编制等工作,大部分博士生也是比较敬业的,主要精力投入在博士论文工作中。但是可以看到,许多工作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博士论文的创新成果十分稀少。④大部分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并未打开思路。大部分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只是学会了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极少具备创新素养。到了博士生阶段才开始学习如何创新,博士论文创新度不可能很高。加上只有三年博士培养时间,相当一部分博士生无法取得创新性成果。
2.本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目前各培养单位的博士论文一般需要填写不止一个创新点,最多大概要填写四个创新点。大部分博士生通常也能填出四项创新点来。但论文评阅和答辩时评委往往会对已填的创新点提出较大异议或删减,真正得到认可的创新成果较少。①大量论文创新点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在博士论文评议中最常见的情况是许多博士论文并非毫无新意,而是只发现了一些问题或有意义的线索,或仅仅做出了概念上的改进,并没有深入追索形成系统的创新成果,就草草结束了论文工作,留下许多遗憾,造成大量浪费。②本学科许多博士论文成果科学依据不足,可信度较差。突出现象就是博士论文中经常出现“从结论到结论”的长篇论述,翔实的科学数据或资料分析不够,证据可信度差,让后人难以定论。③公认的创新性成果不多。较多的博士论文虽然被评议出若干创新点,但通常明显缺乏与世界最高成果水平的对比。因此得不到同行特别是国际同行的认可,结果必然是论文质量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博士论文创新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1.我国博士论文创新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综述。前人关于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普遍较低的原因有广泛的总结和讨论。马陆亭在2007年指出,造成我国博士生创造力不足,并影响其整体声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博士培养制度中存在一些违背博士生培养本质特征的因素,包括僵化的学习期限、宽松的论文评审制度、较多的项目任务、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数量。张德祥等(2008)总结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能力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学科点和学位授予点数量和规模限制了高质量的博士生源、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水平不高与此同时特色不显著、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缺乏、博士生的创新机制和监管机制存在不足。董泽芳(2009)认为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力不强主要受到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①培养观念相对滞后;②培养目标存在偏颇;③培养主体规范不够;④培养对象选淘不严;⑤培养方式缺陷甚多;⑥培养评价忽视创新。周萍等(2010)指出五个因素影响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次为受博士招生制度制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博士生导师指导不力、教学管理过程控制不足、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氛围欠缺。这五个方面影响我国当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中西方博士生培养模式对比的启示。同时,国内不少学者对比和探讨了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差别,提出了重要的启示:①美国博士生培养启示。孙希在2007年指出,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演变,有七个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即重视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改革“应试型”选拔方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学位类型多样化、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质量、建立导师组,实现指导方式的多样化、引进“淘汰制”,保障学生质量、加强科研能力锻炼,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博士生教育投资,发展多种投资的渠道。张凌云等(2009)总结了美国高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经验,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包括:博士生教育根植的土壤,即理念、精神和文化、只招收最有能力的本意学习者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问题为本”的课程学习,繁重的课程任务,确保博士生真正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开放的培养形式能够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李云鹏在2010年对比了我国和美国博士生课程的特点,明确指出我国博士生课程存在两个严重的不足,其一是对博士生课程不够重视,总学分很低,课程总量很少、其二是博士生课程不系统,课程结构非常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专业选修课开设数量不足,没有跨学科课程,没有专门的方法课程,没有跨院选课、跨校选课。②日本博士生培养特点。姜星海等(2008)专门对比了中日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差别,发现:日本博士生论文选题的自由度高于中国博士生,文科生半数以上能够确定博士论文的题目、超过半数的日本文理科博士生的研究题目只是导师课题的一部分、日本博士生与导师交流很频繁,与导师探讨频率高于中国博士生与导师的情况、日本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认可程度更高。③法国博士生培养启示。王冕等(2009)探讨了始于中世纪的法国博士学位培养特点,指出了法国在培养博士生创新性方面的独到之处,即:严格的招生制度、阶段式教育和淘汰制度、团队式培养模式、形式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新型的博士教学研究团体――“博士学校”。
3.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分析。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认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而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国家博士培养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质量总体偏低。①博士生培养只有30年的时间,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在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我国自1978年第一批18名博士生入学,而美国在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就已是博士生教育的萌芽时期,至今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已积累了近两百年的历史。法国的博士学位出现于中世纪,至今已历经了8个世纪之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法国不断地对其博士生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和方法。②中国博士生培养与发达国家存在全方位的差距。中国博士生培养质量较低可以在各个培养环节找到缺陷:在指导思想方面,美国博士强调“需要做出公认的原创性知识贡献和创造性思维”,而中国博士还停留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这种相对低层次的要求水平;在招生方面,招生制度落后,以应试招生为主,复试把关又不够严格,存在走形式的现象,部分被录取生实为“高分低能”者,而一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考生却可能由于一定原因(如英语成绩达不到规定分数线等)无法通过考试选拔的关口;在培养时间方面,中国只有三年时间,美国是四年以上,德国则需要8年时间;在培养方案方面,培养方案本身缺乏创新,与硕士生没什么差别,同时培养方案单一,无法实现个性化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总量太少,选修课极少,跨专业课程基本没有,方法课极少,课堂教学本科化,实践环节欠缺;在培养环节(模式)方面,淘汰率极低,无资格考试等;在论文评价体系方面,原创新成果查新不够翔实,不同学科共用一套评价标准,论文评价宽松,有时论文答辩讲关系讲面子,而鲜讲原则。③中国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生培养的特色。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术风气。由于目前社会上诚信的价值观淡薄,会让许多人误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运作”出来,博士生入学成绩可以运作,创新点可以运作,甚至博士论文都可以运作。如果这样的话,怎么能让所有的研究生去潜心钻研学问呢?经济(物质)高速发展首先要求的是人才数量而非质量。现阶段国家经济和社会均要求高速度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专业型研究和技术人才,首先要突出数量和规模,而且培养时间要短一些。现有的博导水平有限,部分博导自身创新能力不高。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博导水平不高,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目前的现状,与之有关的博士生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要求也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强调团队多于提倡个人创业,个性化培养基本不存在。博士生在三年时间里无法学到更多的选修课,短时间内提出创新认识也比较困难。显然,三十年的博士培养经历无法与几百年的培养积累来相提并论。那种梦想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所谓超越式发展也只是努力去缩短这个时间罢了。
三、灵感思维培养实践过程简述
1.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形式化灵感思维的重要性。从2001年指导博士研究生以来,作者逐渐认识到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艰巨性。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学习很刻苦,工作很投入,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也比较繁重。但是从他们提交的论文初稿中往往看不出创新点来。作为博士生导师,有责任帮助研究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工作,用创造性思维来总结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总结形成一套易于传授的形式化灵感思维方法,便于博士生学习和掌握,从而加快创新成果的获取。
2.编写《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专著。2005年作者向石油工业出版社申请出版《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专著。很快得到了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批准,专著初稿于2006年底提交到出版社。2007年专著出版,在油气勘探领域第一次见到关于创新思维方式的系统性论述和大量创新思维的实践范例。
3.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地质思维专题课。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讲专题报告《第三种思维――灵感思维科学的应用》,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应邀去中海石油、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等企业做学术报告,宣传地质灵感思维的应用方法。2006年春,本校安排作者为博士研究生主讲了《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共用6个学时,系统讲解了灵感思维的方法与特点,并展示了典型的石油地质应用实例。
4.实践效果分析。通过向博士生讲授“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后,不断反馈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得到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其一,《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让博士生感到创新思维一点也不遥远,增强了自己具有创新思维潜质和能力的信心,认识到只要坚持学习和模仿,就一定能取得创新成果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听课博士生都豁然开朗,信心倍增,普遍表现出高昂的兴趣。其二,《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为博士生提供了可以模仿学习的形式化创新思维方法。长期以来,不少博士生认为创新思维需要长年积累后才能具备。很少有人相信培养创新思维存在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存在形式化显著的不同创新思维方式,可供大家学习和运用。有了形式化的工具,博士生们找到可靠的方法,不再担心做不出创新成果。
四、推广的必要性
1.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可以传授。①在博士生课程教学中应该打破三个认识误区。误区之一:长期以来,师生普遍认为创新思维需要长年科研的艰苦积累后才能形成,而通过课堂教学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博士生培养不重视课程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博士生课程学习阶段不仅学习补充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创新思考的方法和经验。误区之二:许多人认为创新能力与智商有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创新成就。有的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挫折后,自信心受到打击,误以为自己太笨,不适合做创新研究,误认为只有极少数天才才有可能完成创新研究。误区之三:大多数人认为灵感是来去无踪的,产生灵感是随机的,是毫无规律可寻的。因此认为在课程学习阶段是学不到灵感的。②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在课堂中传授。在课堂上讲解思路一直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极少有课程教学可以做得很好,通常研究生会认为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主要是知识性的内容,而关于思路之类的东西很少或没有。既然在课程中主要是学习知识,那还有什么必要去上课呢,自己在网上就可以学到类似的知识。显然,关于专业思维的教学光讲创新结果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讲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灵巧地解决难题,如何重新认识旧的观点。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解创新体会和经验,而不总结创新思考的方式的话,所讲解的内容会很单调,会很不系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教学内容,如果把创新思维方式进行形象化或形式化,教学时就会很容易讲解,而且可以对不同形式化的创新思维进行区分和深入分析,达到系统性的教学。③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博士生学习。研究生作为初始接触创新思维科学的客体,零星的、不系统的、经验性的创新方式不足以引起高度的兴趣和注意,而且非形式化的创新思维方式不容易去模仿和学习。相反,高度形式化的灵感思维把创新过程形象化和简单化,便于研究生快速掌握和体验。
2.建议在各个学科的博士生课程体系中加强灵感思维的教学。作者在“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中探索了“地质灵感思维科学”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实际上,各个学科在创新思维科学方面是相通的,是可以借鉴的。因此,作者建议在各个不同的学科中,把形式化的创新思维科学内容加入博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增加博士生创新思考能力,加快创新成果的获取速度。
参考文献:
[1]马陆亭.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机制建设[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22(1):1-3.
[2]张德祥,刘凯峰.教学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建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88-110.
[3]董泽芳.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51-56.
[4]周萍,盛亚.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00(1):93-96.
[5]孙希.美国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48-52.
[6]张凌云,贾永堂,张晓明.美国高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9):67-86.
[7]李云鹏.由美国博士生课程看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8-41.
[8]姜星海,葛军娜.中日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222(7):61-65.
[9]王冕,赵映年.浅谈法国博士生创新性培养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58-60.
[10]刘震,李潍莲,梁全胜.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复旦公布的调查结果认定,朱学勤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的相关章节,的确存在一些注释不规范(如漏注、误注、将间接引文注为直接引文等)之处,还存在外文翻译上的一些错误或不确切之处。但朱文在《序》中已对国内外相关的学术史作了概述,对前人的贡献与已有论著基本都已说明。
葛剑雄强调,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调查,仅针对举报涉及的内容部分。由于本案中并无举报人,调查意见已先送达朱学勤本人并征求其意见。由于朱学勤不是该校员工,调查结论又否定了剽窃嫌疑,因此也不涉及处理建议。复旦大学校方表示,尊重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独立调查的权力。
“虽然论文写作于10多年前,有些失注、译文不确切处可以理解,但对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要求,无论何时都应该一样。”葛剑雄最后强调。
事件回放
2010年7月8日,有网友发帖指出,学者朱学勤2003年再版博士论文有抄袭、剽窃。7月11日,某媒体率先刊登报道《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报道引述网友的6篇文章,认为朱学勤的论文存在学术不规范现象。众多媒体随后报道。
7月13日,朱学勤致函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要求“启动调查机制,辨明是非,还我清白”,获得受理。
调查启动一个月后,朱学勤向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交了一份9000字的陈词,对匿名网帖指出涉嫌抄袭、不规范的地方分门别类作辩解性陈述,并提供相关知情人。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报道:
教授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举报人已向复旦交材料
朱学勤申请调查涉嫌抄袭案 称平静等结果
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 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
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733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622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3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见表1)。
表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期刊 论文
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会议论文
合计
盈利模式
622
95
16
733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作为一名科研尖兵,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并引领此方向开展了近20 年的研究。已经指导毕业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生近百人,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化光作为国内外智能控制的领军人物之一,2010年入选“辽宁省院士人选培养工程”,目前是辽宁省控制学科为数不多的几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之一。
从1991年开始,张化光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辨识的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方法,并于1993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学术专著《复杂系统的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经过近20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模糊-神经辨识、建模、动态特性分析、状态或网络传输时滞分析、模糊-神经优化、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等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许多后续研究。著名国外学者R. Belohlavek、E. N. Sanchez、S. Arik等都对张化光在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给予好评。同时,张化光也被推举担任IEEE 计算智能学会的自适应优化技术局主席。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20年来,他一直坚持扎扎实实地做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张化光不只在战略方面给学生指导,在细节方面也从不放过。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都要经过他的审查,从文字的推敲,表达式的演算到结构的安排组合,他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张化光已经指导博士后10名(6名已经出站),毕业博士生20人(其中留学生2人),毕业硕士生60多人,很多人都已成长为各单位的杰出人才。
张化光不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方法,在生活上也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010年5月,他把当选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所获得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优秀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张化光负责开发的流体输送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和面向节能的复杂配电网监测控制与实时故障诊断系统已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的56个输油子站和11个省份的86家集控子站和电厂,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对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相关技术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我国在故障诊断、容错和监测控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
经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报道的沈阳在国内反剽窃领域已是名人,每天收到的电话、邮件不断。
“去年以来,不断有人告诉我,被检测者们正在研究反剽窃系统的运行规律,找出弱点,并把心得上传网络供人分享。”沈阳说,他们首先发现系统只能检测文本文件,数学公式等非文本格式可大胆抄袭。利用这—弱点,他们把文字拍成图片贴到论文电子版里,系统也拿它没办法。
由于拥有容量更为强大的备查论文数据库,去年底以来,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发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被国内更多高校和期刊采用。但他们的软件,同样也面临被检测者各种反反剽窃行为。
目前软件检测出的全文或大段抄袭等简单抄袭少了,并不意味着抄袭行为减少了。
沈阳介绍,网络上出现了应对反剽窃检测的商业服务:被检测者提供论文和学校名称,提供商业服务者即能查出这所学校所用反剽软件的类型,是沈阳的还是清华同方的,即可提前检测出结果,并提示被检测者如何修改;被检测者再将修改过的论文提交学校,这样就检测不出问题。
“还有更绝的。—名博士生手眼通天,当被告知他的博士论文经检测为抄袭后,他托关系从国内各大期刊库撤掉电子版论文。”沈阳说,“这名‘干掉正版’的博士生确有其人,只是我不便透露更具体的身份特征。”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现在看来,反剽窃远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今年暴露出来的多起学术不端事件,有关部门曾来函征求我的意见。”
沈阳昨日介绍,他也做反剽窃方面的理论研究,包括民意分析和舆论分析研究;主管部门来函—般会向他了解反剽窃软件的检测效果,剽窃事件的性质状况、发展走势。
武汉多所高校请他去做反剽窃专题报告。甚至,被揭发者找他咨询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会产生何种结果。
沈阳说,今年,—名年轻官员的上任引起全国网友广泛关注,网友人肉搜索出他的毕业论文,并用反剽窃软件检测出抄袭部分。这名官员请人找到他,请他帮助分析事件可能的进展和结局、是否需要辞职等。
广州—所大学的—名女教师举报学校负责人博士论文抄袭。沈阳说,女教师曾打电话给他,希望他以自己开发的反剽窃软件检测出的客观结果声援她。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在沈阳工作的武汉大学,校研究生院用的是清华同方的反剽窃软件;该校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和—个校办期刊社,仍在使用他的反剽窃软件。
列扎年科自谓“半路出家,自学成材”。他早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程学院,曾是一名很不错的电气工程师。后因对外国语兴趣浓厚,而最终转向语言学研究的学术道路。1978年他在莫斯科获得语文学副博士学位,自1980年在国立基辅大学担任副教授。他通晓多种语言,日语、西班牙语尤精,熟识汉字,著作颇丰(1976年即有大部头的语言学著作问世)。论象形文字领域的造诣,可以说全乌克兰罕有其配。他悉心撰写的博士论文《现代象形文字偏旁之形义组合关系》显然有着深厚的学养基础。
获得副博士伊始,列扎年科就瞄准了下一个目标――博士,开始收集整理以汉字为主体的现代象形文字资料。他的研究方法是很特别的,他曾自己谑称为“把汉字掰开来看的人”,因为对汉字的形、音、义三素,他只探究形和义的关系,对其音则置之不顾。这篇博士论文的写作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至前年方成篇定稿。其间曾至少对论文动过四次大手术,细枝末节的修改则难记其数。他不断把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也不断吸纳国内外学术界的新营养。但当时列扎年科并未提出学位答辩申请,想来可能是虑及极为严格、几近苛刻的学位审查程序,因为论文稍有闪失,就可能“胎死腹中”――一旦在答辩前的送审阶段受到或此或彼的指摘,就将前功尽弃,切莫说答辩告吹,连再申请的机会也渺茫了。这种遗恨终生的事,在前苏联是屡见不鲜的。故而必须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以千虑一得,求万无一失。
他终至去年4月初提出了博士答辩申请。“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列扎年科在那段时间里寡言少语,但看上去倒是踌躇满志,成竹在胸。他对我说,自己从未泯灭追求这一崇高荣誉的热情,也从未放弃过为获得这一学位应须承担的努力。现今摆在我们面前的博士论文,乃是一部由密密麻麻的铅印字母、数以万计的手书古文字(以篆书为主)、现代汉字和各式各样的图表以及广征博引的数百篇文献的目录集成的皇皇431页的宏篇大论。
按照程序,须先由东方学系专业委员会初审。该系语种较多,教授们术业各有专工,尽管绝大多数人对汉字“目不识丁”,然而因为该论文论及欧洲人对象形字的审美心态和由象形字生发的想象与联想,并且运用了欧洲语言学界熟悉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所以引得教授们谈兴不淡。列扎年科更是高谈阔论,从汉字谈到日本的“国字”,又谈到美索布达米亚楔形字、中美洲马亚文乃至古埃及圣书字,一个人就洋洋洒洒“论“了一个钟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3-0051-06
英国学者菲利普斯(Estelle M,Phillios)将博士学位定义为:教学许可证。意即获得博士学位可以在大学里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该定义虽然起源于大学教师应该成为学术领域某一方面的权威,精通某一学科及其前沿理论。并有可能为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概念;但是。博士学位还应体现学位拥有者应精通某一研究领域。并能在该领域中作出一定贡献。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就是在研究领域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研究者哪,而不只是培养大学教师。杰・D・怀特(Jav D.White)教授将博士学位水平定位在根据科学的标准进行研究,展示出他们具有广泛的研究能力,而不仅仅为本专业领域发展作贡献。
国内通常把博士学位定义为:标志学位拥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本专业规定标准的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学者们的定义虽然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博士生教育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的教育确是毫无异议的。
一、培养模式
中国全日制博士生修业年限通常为3年,在职培养的为4年。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通常为1年,一般在第一学年末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有些学校会设置中期检查,主要通过开题报告和学位考试的形式进行。后两年或三年的时间通常用来进行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在毕业前两个月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可以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与研究同步进行,同时以科研为重,更加关注学生的科研及学术能力,学位授予与科研成果挂钩。
美国博士生修业年限通常为4年,由于个人能力、学习和科研条件的差异。有人可以通过3年的学习获得学位,有人则需7年,甚至更长。第一年通常用来进行课程学习,定期检查课程内容与研究需要之间的相关性,并可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课程。美国博士生课程以多样化、庞大化、竞争性、非中心化为特色;第二年进行资格考试,淘汰率也很高,未通过资格考试和平时学习课程困难是学生辍学的最普遍原因;第三年进行研究和论文设计,人文科学的研究具有很太的综合性,如果段有导师适当的指导。仅仅进行文献综述。学生就可能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第四年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美国的博士生必须进行实习培训,注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进入正规的学习和研究阶段。美国很早就开始了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提高专业博士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美国博士生教育重视综合和交叉课程以及基础理论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辅修其他专业课程,为其今后研究和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坚持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二者同步进行,彼此促进。
英国博士生修业年限通常为3年。但对于已获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可缩短为2年。学生可以半工半读。也可以中途去工作。之后再回来完成学业。博士生课程分两类:一类是高度专业化的课程:一类是基础综合课程。英国的博士生培养主要以科研为主,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以小组形式展开,而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则以个人的形式为主。博士生一入学就要选择其感兴趣的领域展开研究,并且制订研究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实验、调研和数据采集等,通过分析和归纳,写成研究论文。-博士生培养不但强调学术研究。而且日益强调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资格的获得,重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教育博士、工程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等专业博士生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法国自从2005年起实行全国统一的“LMD”学制(“358”学制),此学制涵盖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即获得学士学位学制3年,获得硕士学位学制5年(包括学士阶段的3年),获得博士学位8年(包括学士和硕士阶段的5年)。法国在实行“LIVID”新学制后,也实现了研究型文凭与职业型文凭的同步发展。法国博士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博士生只有在研究学习阶段合格后方可申请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第一阶段期限通常为1年,在职和个别专业博士生经校长批准后可延长至2年。此阶段要经过公共基础课程。研究课程、实验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同时,课程难度很大,淘汰率也相当高,平均约为40%,某些专业的淘汰率甚至高达80%。第一阶段合格后即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核心部分,通常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期限一般为2~3年,也可延长至4~5年。
二、指导方式
中国的博士生由单一导师负责,也有个别接受导师组联合培养。中国的博士生培养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从全方位对学生负责,包括课程教授与辅导、科研、培养方案、研究及学习计划、论文、实习等,导师均会提出建议和指导。导师对学位论文严格把关,认真指导和严格审查所指导的学位论文。同时,导师具有提出不授予学位或暂缓授予学位的建议权。导师可以参与毕业论文答辩,但不能参与表决。学院(系)学位评定分委会成员基本上由院系内导师组成,他们具有是否授予学位的表决权。
美国的博士生由导师组联合培养。每名博士生人学后由一名主要导师联合其他2-3名不同专长和特色的教授组成特定的导师组负责。通过不同学术专长的相互补充,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领域。
英国的博士生只有单一的导师,通常是学院安排,或者由导师挑选,学生没有自。导师对博士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论文选题到培养方案、实习与实验、学习及科研计划等,导师均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导师每天都要和学生见面,甚至在同一工作室或实验室进行研究,随时指导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及学习状况:与此同时,学生每周还要和导师至少进行一次讨论,以便学生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找到不足。不断提高自己。
法国的博士生培养实行培养组负责制。培养组负责人一名,成员若干。负责人应具有教授职称。由校长根据校学术委员会提议名单进行挑选。培养组采取教学组和研究组联合培养的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培养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与共享,保证学科培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避免将博士生培养变成狭隘的专业培训,以做到“博士要博”。为了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法国十分重视对学位论文的指导。导师
制订周密、详细的指导计划,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及论文撰写计划;学生与导师定期见面,及时接受导师指导和帮助。博士生在导师和培养小组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博士论文。
三、学位论文
(一)开题报告
相比欧美各国,中国的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会是最正规和严格的。在中国,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都有专门的开题报告会,学生通常从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可行性分析,研究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目前的工作进展等方面等进行详细汇报。虽然美国一些大学也有论文开题审查,但是是由博士学位委员会审查,对学位申请人最终是否获得学位不起关键性作用。学生通常要向教授委员会作一次开题报告,以获得委员会对博士论文选题的认可。英国也没有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往往是学生和导师在长期共同研究中,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的课题双方共同商定。法国博士生只有在学习研究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深入研究学习文凭是学生开始学位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拥有欧洲硕士或同等学历文凭也是其申请博士论文的重要条件。
(二)对学位论文的要求
在中国,衡量博士研究生教育成功与否,核心通常是学位论文的质量。由此可见我国对学位论文的重视,博士学位论文注重创新和对社会的价值体现。美国对于研究型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很高,要求对专业领域理论、实践、技术方面有重大和创造性贡献,通过研究和论文,培养其全面学术能力和素质。美国政府在这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例如,美国的富布莱特博士论文海外研究奖学金就是专门为在海外做关于现代外国语及外国区域研究的研究生设置的。同时,还有专门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准备的奖学金,等等。英国博士论文要求必须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术成果,对内容、格式、字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核心要求是论文的独创性和学术价值,鼓励学生创新。论文正式提交前主要由导师负责把关,多数学生逐章地将论文交给导师。导师会认真审阅每个章节,提出具体指导和修改建议。学生根据导师的建议认真修改,一般要反复修改多次才能通过导师的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提交论文。在法国,审查论文以其质量和价值为主要评估指标。同时要具有鲜明的特色。法国的博士生入学前要和培养单位签订论文协议,以确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和条件,论文以专业培养计划和个人研究计划为依托,确立明晰的目标和实现方式,以确保论文的质量。论文至少包括如下3方面内容:一是简要回顾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二是介绍该课题研究实验的基本情况,包括实验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三是客观阐述实验结果,并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三)评审与答辩
在中国,学位论文评阅过程通常为1个月左右。论文要在答辩前1个月由答辩秘书送达评阅人。评阅人姓名和对论文的评审意见对申请人保密,博士论文实行匿名送审。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应聘请校外博士生指导教师和专家。指导教师不可以做自己指导的学位论文的评阅人。评阅人一般为5~7人,其中校外专家至少有2人。评阅人负责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和具体的修改建议,并对是否同意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明确表态。学生必须根据评阅人提出的修改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申请者的资格进行审查后,组织学位申请者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学位论文、主持答辩,并对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需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同意方可通过。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委员会通常聘请外单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美国的论文评审和答辩由论文委员会负责,每名博士生均由一个论文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通常由3名导师组成,这3名导师对该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只有3名导师一致同意,论文方可通过。论文评阅通过后。很多院校要求学生对其论文的价值、创新性、观点、依据等进行公开答辩,答辩通过后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英国的博士生必须提前3个月提出提交学位论文的申请,同时要提交一份300~500字的论文摘要。提交论文期间,学生可以同时提交反映自己学术水平的发明创造、技术成果、已等,以此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学术功底。英国学生可以获知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员名单,论文评阅委员会通常由3人构成,除了导师以外,包括1名校内专家和1名校外专家。论文初审通过后,学生方可进行答辩。评委将针对论文的内容和观点与学生展开辩论。若论文答辩未通过,学生可在2年内重新答辩。
法国博士生需在答辩前3个月以上将学位论文提交给导师聘请的2名以上的教授或专家进行审阅,其中至少1人为校外或国外的教授或专家。校长根据书面的评审报告,批准是否进行答辩。同时还要向教育部提交答辩申请,教育部通常在1个月左右批复。被批准答辩的论文需装订成册,提交答辩委员会各位成员提前审阅。答辩通常公开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校长指定。论文摘要在答辩前在校内张榜公布。答辩时,首先由学生进行简要陈述,然后开始正式答辩。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进行讨论,针对论文提出意见并进行评定。答辩委员会通过论文及学生的陈述与答辩情况,判断论文是否具有特色和创新的价值。讨论后’,答辩委员会主席会撰写评议报告,并由全体成员签字。经过评议,当即宣布授予合格者博士学位,并在该文凭上注明评语和等级。评议结果除了通知博士生外,还要在颁发同一专业博士学位的其他院校公布。
四、学位授予及监管体系
‘在中国,国务院设立学位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监督全国学位授予工作。学位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人。国务院对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进行任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授予学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然后由国务院批准公布。学位申请者的资格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委员会进行审查。学位申请者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委员会负责对报请授予学位的建议进行审议,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学位委员会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2/3以上出席,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即通过。决定授予博士学位的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美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和学位质量评估源于20世纪初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高等教育认证以院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美国高校拥有很大自治权,博士生教育只有通过本校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宗旨,才能实现质量的不断提升。最终获得教育的成功。高校的学位授予权由州政府审核,联邦政府不予干涉,州立大学等公立院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利。美国的博士生培养机构由民间组织组成的机构进行认定。美国联邦教育部批准了6大
区域的认证机构和近百个专业认证机构来监管和保障各高校的办学质量。联邦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审核认证机构。保证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确保评估结果客观、真实、有效。联邦政府通过认证机构实现对高校学位的间接监督与管理。
英国的大学除了高校自身拥有学位授予权以外,学生还可以向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提出申请,这一规定扩大了学生在校外攻读学位的机会,是英国学位制度的一大特色。英国大学评估机构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它对英国境内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布于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对英国学位质量监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英国还有区域性质量保障机构及专业质量认证机构,共同保障学生培养及学位授予质量。
法国每所大学都设有行政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既可以颁发教育部的国家文凭,也可以颁发自己大学的文凭。在法国,只有公立高等院校才能颁发国家文凭。为了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法国博士生培养单位除了接受全国科学、文化和专门职业公共高等学校国家评估委员会、总督学和校内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外,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也定期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是民间组织,成员由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评估周期为每5年一次,经评估的全国大学排名在网上公布。其结果直接影响对各大学的投资经费。通过社会评估,用将评估结果向大众公布的方式进行质量监控,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法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五、讨论及启示
综上,各国博士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制度各有特色(见表1)。我国可以借鉴美、英、法3国的做法,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博士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制度。
(一)学位质量保障
我国应该在坚持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适度放权,形成中央与省级政府分级管理、责权明晰的学位授权审核管理机制。伴随博士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逐步将部分博士生培养质量高的地区的博士学位授权审核权限有条件地下放到省级政府,由省级政府在国家给定的权限内,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学位授权学科点进行自主统筹,从而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提高各学位授予单位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博士生培养更好地为本地区服务。
同时,应该引导社会行业组织或者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介入高等教育评估审核工作,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实现多种评估方式的有效结合,提高学位审核的实效性。实施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各项评估制度和程序,打破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首先,通过在学位授予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自评系统,加强对自身的评估和督导,通过自我约束和提高。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展年度自评,并将评估结果通过网络和媒体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无任何人对公示结果有任何异议,则可将自评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大众公布教育年度报告。其次,将定期评估与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相结合,加强日常的评估和检查。对评估后不达标的培养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则取消其继续招生的资格。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现代评价方法和模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通过完善学位授权和评估机制,实现行政监督、社会评估和培养单位自评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鼓励特色发展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通过实彳亍特色办学,逐步满足社会对各类特殊人才的需求,有效遏制各类专业性强的高校跟风向综合院校发展。对于那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学位授予单位,应在政策、资金、就业、人员分配等方面给与更多的倾斜,以利于其不断发展提高。
引言:我国在处理制革废水的技术方面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处境,污染速度的增长远大于治理水平的增长。且工艺来源复杂[1,2],物理法、化学法要利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处理费用较高,不适宜普及应用,并伴有二次污染的问题。博士论文,粉煤灰。生物处理法其也有缺陷[3],微生物的选择性;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慢;对有毒的物质只能降解去除一部分,而且还可能形成有毒的中间产物;对于难降解的物质降解困难。从国内这些方法的运行状况来看,虽然有些工艺运用已比较成熟,但都有局限性,尤其是不能很好处理低浓度或者生物难降解的有机废水[4]。
粉煤灰是我国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之一。博士论文,粉煤灰。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主要以燃煤进行发电,每年从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达到1.6亿吨。粉煤灰的大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寻求制革废水的粉煤灰治理技术[5],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1. 实验仪器、材料
1.1实验仪器
XL-型箱式马弗炉,102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TU-181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高速离心机,85-2型定时恒温双向磁力搅拌器,水热反应釜。
1.2 实验材料
实验需要的粉煤灰来自阜新某煤矸石热电厂,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及pH值见表1。
表1粉煤灰化学组成(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