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17:58: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广播节目策划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高中作文教学还可以有怎样的构建方式?自由写作与应试写作,真的不能调和吗?
面对当下相当一部分无序、无用、无力、无趣的作文教学设计,我想:能否找到一种设计思路,将写作能力训练安放在满足某种任务需求和创造需求之中,从而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我姑且将在这种设计思路下形成的写作课称为“创意写作”课,尽管我知道“创意写作”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言说者那里已有了不同的意义。
“创意写作”这个词,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个公共概念,即创造性写作的总称。它后来被文学创作“垄断”,成为一个专有概念,即文学性写作,具有创作性、小众性、非实用性等特点。这种以文学写作为核心的狭义的“创意写作”,有它不完全适合基础教育大面积推广的一面,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创意写作”,是个广义的概念,即具有创造性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的总和。所谓创造性的写作内容,指反映生活上的丰富多彩,生活有多少需要,写作内容就有多大空间。所谓创造性的写作形式,指在表现手法、文体式样与表达方式上的饶有新意,即训练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办法提升写作的整体效果。这种“创意写作”教学,应具有如下任务:训练学生用文字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使之成为能够满足工作、生活需要的文字工作者。它符合公民教育的基本需求,符合中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而这种教学内容也是老师们能胜任的。
基于此,我所说的“创意写作”便有了两个基本的训练方向:第一,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能够富有创造力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为学生设计符合现实需要、符合教学规律的“排演场”。下面举例谈谈这种训练设计的呈现与背后的想法。
【示例一】
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利用假期到边远山区开展支教活动,具体任务是帮助、辅导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儿童。请你为当地教育电台《每日一诗》栏目写一段广播稿,向孩子们介绍一首中国古典诗词。要求:内容有特色,语言通俗。300字左右。
【示例二】
[情境]小钟是校园广播电台的一名文艺编辑,每年要做四期与季节有关的广播节目,每期时长1小时。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任选一季,填在下面标题中,例如“春之韵”,自编一个广播节目的微创脚本。
____之韵
[要求]1.根据所选内容,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请在文学、音乐、美术、书法、影视、戏曲、历史、地理等领域多方取材,编排串联,或讲述故事,或表达况味,或抒写韵致,或寄托情思,或布施教化……
3.考虑广播节目的特性,注意语言表达。
4.字数根据内容安排与节目时长而定。
上面这两个训练设计,同为广播稿写作,一小一大,由浅入深,构成较为分明的训练梯度。以它们为例,比较容易看出我所说的这种“创意写作”训练的几个基本特征:
①任务性
写作教学不是培养专业的自由作家,而是要培养能做事的“文字工作者”。这就决定了写作训练不是见风写风见雨写雨的所谓文人泛情,作文设计必须以解决生活中某个实际问题为指向,这个问题有时候甚至是某个生活难题、某种生活困境。为了实践过程更加逼真,训练可以借助情境写作的方式。“示例一”的任务有三个:第一,自己“吃透”一首诗;第二,能够面对特定对象讲诗;第三,讲授的结果不但要让诗深入人心,还要尽可能感召辍学的孩子令其重返校园。“示例二”的任务有四个:第一,为某一季节赋予意义;第二,使受众接触到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材料),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审美体验;第三,借助广播的独特形式,利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引导受众的想象,使其感受到一个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的魅力;第四,在广播时长的催逼或限制下确定写作的容量,使作品给人丰富多彩又意犹未尽的多重感受。
这两个训练设计,从写作内容上看,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任务。但均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机遇性与挑战性并存的。
②知能性
基础教育中“创意写作”的训练设计,应符合现行教学体制下的知能目标。也就是说,无论设计怎样一个训练,都应该考虑它的阶段意义,即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发展。在知识上,可以将其阅读成果作为设计依据。比如“示例一”,要求学生能够调动阅读积累(课内与课外掌握的诗歌作品)来选择恰当的讲授材料,取材的实质是对阅读学习的巩固与反刍。比如“示例二”,当一个学生无法达到旁征博引以填充这1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时,他就会去阅读、聆听、观赏……从学习中吸纳取得“养料”,取材的实质就变成对新知的学习。或检验学习或推动学习,这两个示例,都是有一定的知识要求的。
在技能上,每个训练设计都有其主要的训练目的,从而使学生在某个方向上获得主要的技能提升。比如“示例一”,从写作角度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有魅力,从课内课外阅读中取材并不难,难的是话怎么说才能打动人心。“示例二”,除了语言表达方面的技能外,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取材与用材,在于材中见意。这是在“示例一”基础之上发展了的训练内容。确定每一个训练设计的主攻方向,才能保证其价值,才能评价其效果。
③综合性
尽管我们要确定训练的主攻方向,但写作本身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除了主要训练目的外,学生还要考虑其他一些相关问题。比如“示例一”的训练,主攻的虽是语言表达的得体、有魅力,但同时要考虑赏析诗歌的一般步骤和规律,换句话说,学生先要能写一则比较“结实”的赏析文字,然后将其变成广播稿表演给孩子们听;“示例二”的训练,主攻的虽是取材与用材,但还涉及如何讲故事、如何造意境,也许还会涉及如何运用背景音乐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总之,每个训练的成果最后都要以一种综合作品的面貌呈现。在一个训练设计的“立体”要求中,学生可以受到多重锻炼。
④活动性
基于以上一些特点,训练设计不得不考虑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写作训练不完全是在教室中进行的,比较理想的写作实践常常是行动训练。上面两个示例,都是具有动态性的设计。尤其是“示例二”,写前的观摩学习(广播节目)、“翻箱倒柜”(搜集、盘点材料),写后的修改完善、录制小样或现场演示等均是写作训练的一部分。这种“动起来”的写作训练是实践课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⑤创意性
基础教育中的“创意写作”是生活应用写作的高级形态,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比如“示例一”中就有需要表现创意之处,即如何让失学的孩子们听到这个广播节目后燃起上学的热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如何处理才得体、有效呢?作者必须为此想一些巧妙的办法。“示例二”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仅仅是自然季节的标志吗?人生呢?生命呢?如果一位选择“春之韵”的学生能够挖掘这一季的阳光、温暖、希望、活力等神韵,诠释出内在的“春意”,将会非常有意思。当然,还会有“春天里的冬天”“夏热与秋凉的交会”“青丝与白发的共勉”“春华与秋实的交辉”等等意念……所谓小广播与大天地,这个创意舞台是设计者必须要为学生搭建的。
⑥合作性
写作本是一个人的思考与表达,但生活中的“写作”,又常常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比如我们要策划一台校园晚会,需要的文字工作者很多:除歌曲、小品、相声、诗朗诵等节目类作者之外,还要有主持词、广告词甚至请校方批准此活动的申请书、策划书的作者等。写作中的分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觉得有必要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推动他们在各自独立劳动的基础上实现交会。比如“示例二”,可令学生单独完成某一季的写作;也可以将4人结成一组,各司一季,最后请小组以“季节”为题将四季加以创造性的多样组合,以达到集体规模,构成团队作品。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得到其他伙伴的帮助,甚至可能使自己原本不擅长的东西得到改善。
⑦接续性
训练设计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学生不能一次性达到要求怎么办?写作训练要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很多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好的。修改是一个办法,同类问题的“翻作”也是一个办法,所以这两个训练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接续关系:同为广播稿,一小一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既有共同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分头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学生在这种同中有异的接续训练中,巩固已有成果,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不断由稚嫩走向成熟。
以上这些想法,仅是设计者的主观意愿。为了解学生面对此类训练的接受程度,我让他们将对这样两道写作训练题的感受写下来,学生的反馈如下:
①这两道训练题,不存在审题上的问题,一看就知道要什么。我不用担心跑题,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写上。
②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的。我就曾经想参与学校广播站的节目制作、主持工作;很多同学对此热情都很高,但大家的准备都不太够。
③这两道题的意义不光体现在这两件具体事情上,写广播稿所需要的智慧,我在做校刊的时候也一样需要,它们都得按照编者的意图搭架子、找素材、想表达。
④这两个问题都比较具体,所以就不能说空话、套话。过去我写作文,不怎么想它的用处,现在则必须要考虑它的实际效果。
⑤第一题对我来说,主要难在通过诗词讲解感召听众;第二题,主要难在多领域取材上,完全聚焦在某一个领域,节目就太单调了,可我的知识面比较窄……
⑥第二题我不愁材料,但怎么把它们串起来,对我来说有点儿困难。寻找每个材料的使用角度,是我亟待解决的。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3点启示:
①过去的高中作文训练设计,常常以模拟高考为主要方向,训练题本身往往是假问题;而这里所说的“创意写作”训练设计是生活中面对的真问题,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②过去的高中作文训练,往往是“供题一成文一评分”这一单线条的运动。而这里所说的“创意写作”的训练,为了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学生在写作之前或之中必须学习一些知识,比如以上两例中“广播稿”的写法、“示例一”中古诗词作品的解读与鉴赏,“示例二”中对多个领域素材的了解认识。对于一个渴望享受写作成就感的学生来说,这些是可以依靠自学得到的。
③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帮助突破的,是“创意”,即“示例一”中“如何感召辍学生,令其重返校园”,“示例二”中“如何将素材巧妙串起来表情达意”,“如何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节目更加迷人”……教师唯有关注到这个层面,他(她)的劳动才可能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生活所需,他(她)的智能才可能与学生共同生长。
可见,在基础教育中开设这样一种“创意写作”课程或设计相关内容,不但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的大部分写作都不是纯粹自由的写作,可以说都是在“应试”;而每一次漂亮的写作,都是在某方面具有创意的表现。与上面两例类似的训练设计,我们还可以创制出很多,它们有助于高中作文教学从高考模拟题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而使写作训练变得更有实用价值,也更有趣。当然,这种面对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生活的训练设计绝不是几个零散的题目所能勾勒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上两例只是引玉之砖,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将这样一种训练体系一点点搭建起来。我确信,无论学生未来从事何种行业,这种通识性的任务意识与创意思维是应该萌发于基础教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