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能化施工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6 04:37: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能化施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能化施工总结

篇1

1.  入职以来潮汕地区的新盘猛增,在做好展示区抢工的同时及时的跟进前期合同、目前在建合同以及新增补合同的流程情况,共签回合同8个,分别是汕头北片区碧桂园云海项目售楼部智能化系统工程、汕头碧桂园货量区智能化施工合同、汕头碧桂园智能化施工合同(扩标)、汕头市IEC森林城市展厅智能化系统工程、馨园货量区智能化工程施工合同、碧桂园·天玺湾展示区智能化工程、碧桂园·瑞馨府展示区智能化工程、饶平黄冈碧桂园展示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金额共9442996.62元;

篇2

1 分布式控制、集中管理的DCS控制系统结构

各热力站根据本小区一些基本参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在本站进行监控的同时,将本站的参数送往中央控制室调度计算机;中央控制室调度计算机根据各热力站送来的工况信息和环境信息,对全网的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室外温度计算出的负荷要求以具体的方式向热源发出热源质、量调节的申请,同时对各热力站发出协调命令,控制各个站的热量以维持大网的水力平衡。这种分布式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方式是目前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几乎所有主要的控制系统都使自己适应这种控制策略,它的优点主要是:(1)整个系统的控制风险分散,即每个控制单元的失效不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失效。(2)控制效率高,即各单元的控制就地独立实施,速度快,与其它单位的控制互不影响。(3)通讯可靠,由于各热力站的主要控制功能在站内完成,所以整个通讯大网只是设定值和各站监测数据的传送,因此通讯任务被减少到最低,提高了整个网络的通讯可靠性。(4)以中控室调度计算机作为总体协调,达到热源热网的综合调节,最终实现整个供热系统的按需供热,消除冷热不均,为用户节省大量能源。

2 中央控制室的全网监控、协调全网监控、协调的功能。

采集所有热力站的各压力、温度、流量等主要工况。根据室外温度及各热力站的负荷变化,向热源发出进行质调命令以满足热网热力平衡,量调命令以满足热网水力平衡的命令。如果热网的水力平衡因某处的故障,全网负荷变化,局部的负荷突然变化而产生的耦合效应等等因素而受破坏,监控系统将协调所有换热站来维护热网的水力平衡。热网的水力平衡、热力平衡是热网全网调控的主要控制对象,尤其是水力平衡,它的失衡或失控将造成全网或局部网的工作瘫痪。具体控制方案简述如下:

2.1 热力平衡。热网的热力平衡并不是一件难控的事情。由于我国的热网自动控制仅有几年的历史,控制领域的志士对它的研究还不深,热力平衡实际上仅是要求热源、热网在不同工况下的供热量要与实际的负荷耗热量相平衡。对于热力平衡维持的控制,要测量、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室外温度下,各热力站的负荷变化,及全网的负荷变化,及时向热源发出具体负荷变化要求的质调命令,如果热源质调因热网热惯性与供热对象热惯性之间不能弥补的滞后部分,由大网协调各热力站,维持水力平衡来解决,即热源仅向热网提供需要的变化热负荷。这种方案将完全消除热网的热惯性振荡,并防止能源的浪费。

2.2 热网的工艺设计、阀门选型、节流元件的选型必须保证热网是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热网是水力平衡可控的。即热网各热力站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其工作水压图不能过多偏离设计水压图,从而造成部分热力站水压不足而水利失调,不能满足负荷要求,并且不可靠。随着热力负荷增加,各热力站热水流量增加,梯形水压曲线不断变陡,为维持各热力站的水力不失调,在任何负荷下,必须维持各热力站一次网供水与回水的正常工作压力。即热交换器+排污阀+调节阀+阻力元件的各自当前负荷下的正常工作压力。水力向上失衡(工作压力超出设计压力)时,由于各换热站的调节阀虽然超出线性正常调节工作区。但仍能控制水量; 水力向下失衡(工作压力低于设计压力)时,局部热力站的调节阀将退出其线性正常调节工作区。通常首先出现在大负荷热力站附近或远端热力站。严重时热力站的水力就出现失控,并将立即影响供热质量。由于进一步阐述所需的篇幅过多,我们仅简单结论为:一个健全的水力平衡热网应该是从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控制系统都为完善的系统。

2.3 维持水利平衡控制的方案。室外温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对大网质调、量调的需求,中控中心将根据量调的具体需求,通知热源以维持热网的水力平衡。向热源发出质调命令,提高一次网水温以减少热网的水力损失。如果负荷变化过大,或热源未能完全满足量调的要求,而将引起局部或全网的水利失调(热力站的调节阀偏离其压差-流量曲线),控制中心将按设定的水平一致的原则向各热力站发出降低负荷命令,以维持全网的水利平衡可调。如果由于故障或局部负荷异常变化而造成局部水力耦合失调,中控中心将首先判断是否故障或允许可调范围内变化,而下关断热力站命令或有关热力站进行局部水力协调命令,以维持全网的水利平衡可调。

3 调度监控指导

为了进一步搞好大网的全网质量双调,在物理上热网调度系统处于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网络的上位机工作站中, 处于系统控制方案的最上层,它可以不仅提供热网控制的仿真指导、故障诊断,也可以通过中控SCADA的控制系统,直接参与热网的质量双调、全网控制。

3.1 调度系统的工作原理。调度系统是根据热网的物理原型,引用电工原理中的基尔霍夫节点流量定律和基尔霍夫回路压降定律。首先根据热网的具体设计参数如管径、长度、阻力参数、换热器、阀门等等的各种可利用的参数、定量的建立热网全网各元素的物理数字模型;热网运行后,调度系统在线的对热网进行监控,将全网的压力、温度、流量测量值做为仿真系统的输入,不断的利用动态真实的工况、系统、设备及响应对热网的物理数字模型进行修正,以逼近真实的热网系统及设备特性,最后形成一套与热网以及各热网设备特性非常接近的物理数字计算模型。在此物理数字模型上,计算机可以仿真的计算热网运行的运行参数、运行结果,热网在负荷变化后的运行次数、运行结果,控制系统进行干预,控制后的运行结果等,如果真实的系统的运行结果与计算的结果有较大差异时,仿真系统可以对实际运行的异样工况进行诊断,以分析原因。

3.2 调度系统的功能。根据热网的设计参数而建立的原始热网模型,在安装、调试时,计算负荷及相应的二次网侧流量、一次网流量、阀门开度,以减少调试的时间。提供热网的水压趋势图,向操作员提供在室外温度变化、负荷变化时,进行各种质、量调节后热网的水压趋势,以使操作员提前了解调节方案的结果。避免热网水力、热力失衡、系统振荡。在热网负荷变化时,向操作员提供操作控制指导,以供操作员选择。通过中控监控系统的控制程序直接参与控制,提供优化的控制方案。根据热网的物理模型,对现有工况进行分析,以诊断非正常的工况、故障等,如堵、漏、热力站水力失衡等。离线对操作员进行热网运行操作培训,在不干扰热网运行的前提下,高效率对操作员进行仿真培训。

综上所述,总体控制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热力站的分布式独立控制;中央控制室的集中监控、协调;调度系统的操作指导分析、优化控制。这样整个热网将在安全、可靠、功能合理分配、风险分散、通讯畅通的条件下对整个热网的各个环节及整个热网实现有条不紊的控制、协调。

篇3

一、项目概况

德国费斯托公司Festo AG & Co.成立于1925年,是生产气动元件、组件及自动化系统的公司。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后简称FESTO)是该公司于1993年12月在中国大陆注册的独资子公司。以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完善的服务深受客户信赖,在中国气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FESTO于1996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云桥路申江路购地13262,2000年6月和2003年年底分别在该基地上建造了5318的一期工程和8858(不含地下室)的二期扩建工程。

2002年FESTO又在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购地,用于建设新的大型生产基地。本文介绍的是位于该地块的新建厂房的一期工程,北邻龙东路边,西邻华东路,总用地面积为57269,规划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7750,总建筑面积约为32679,一期厂房建筑面积5434。

新建一期厂房已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

二、设计背景

2004年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纷踏而来的订单增加,原有FESTO在上海云桥路的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已远跟不上新的需求,所以建造新的厂房成为FESTO在中国乃至亚洲拓展建设的当务之急。于是在新购的基地上建造新的厂房的计划开始启动,规划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5167,占地面积12760。但在2005年7月待所有的设计施工图全部正式完成后,却因世界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化等原因,德国总部权衡全球发展策略后,在2006年4月最后确定削减到现建成的一期厂房的设计图纸。工程建筑面积为5434,占地面积为4278。

三、总体规划设计

整个基地在东北向龙东路边基地外有一个污水泵站,去掉一角,基本呈方形,东西向宽268米,南北向宽232米左右。

总体规划一期二期厂房占基地中央,南北向布置,长156米,宽80米,西面三期厂房(155米x42.5米),东面四期厂房(155米x60米),沿厂房四周是六米宽的环通双车道路。在一二期厂房的南北面各有一个下沉式装卸货区(室内外高差为1.20米)。西面临华东路的基地为集中绿化。集中绿化区的南面为29辆车位的露天停车场。

沿基地南面,由东向西依次是7.5米宽的机动车入口、主门卫(包括10KV配电间、水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对面为9辆车位的停车区)、长150米宽10米~15米宽的绿化带、10米宽的机动车入口和次门卫、以及7米宽的非机动车入口和自行车棚。靠东南面为主门卫入口,主要为货车进入,由坡道进入一期厂房东面前的下沉式装卸货广场,装卸货后再经另一段坡道到基地西南面的边门卫出去。线路流畅,人车分离。

四、建筑设计构思

根据基地情况及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内部功能。原设计在平面中设有三个主要功能区,即进货装卸、仓储区,生产作业区及出货装卸、仓储区。在三个区之间分布有办公,设备及附属设施用房,三个区由东西两侧长廊作为交通枢纽相联系。空间关系清晰,线路简洁流畅,体现了现代化工业建筑高效率的特征。后一期厂房修改压缩为装卸货口仓储区、生产作业区和办公区及设备后勤区,比原有设计约减小2/3面积。

中心厂房的屋顶为锯齿形,与平面入口处的锯齿形平面相呼应,边上通廊和办公区为平屋面,使建筑具有特有的韵律和动感。外立面主墙体和金属保温板采用了浅灰色,水平方向分格,柱子突出,由垂直的FESTO特有LOGO蓝色装饰,水平和垂直尺度比例宜人,金属窗框也采用了统一的蓝色,整体建筑采用FESTO特有的配色系统,简洁鲜明,充分体现了工业建筑的特征和FESTO的标志性企业形象。

生产厂房的结构形式为地上一层(办公区后勤区和设备区局部二层)的钢筋混凝土柱+钢屋架,跨度达15x30M柱网,造型新颖的张弦梁钢结构屋顶勾勒出轻盈通透的内部厂房空间。

该厂内主要生产制造自动化技术所有真空(不仅限于真空和压缩空气驱动的产品)和压缩空气的应用产品,包括这些产品的设备、所需系统和系统所需的单独构件(如生产在工艺流程中的气动球阀)。主要为金属冷加工。按戊类厂房消防设计,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厂房一层高度为11.00米,通廊高度为6.65米。局部两层,层高为4.00和6.50米。

五、设计特色和节能措施

(一)建筑专业

随着民用建筑节能的强制执行,对作为建筑能耗大户的工业建筑应如何对环境作出贡献已成为我们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庆幸的是FESTO不但是气动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还在包括用于自己的产品工艺,自身厂房的建筑和生产基地的创新理念、以及改善能源消耗、提高能效(环保节能)的方面都有很高的自觉性和要求。为了以后的可持续管理和对环境负责的理念,已经作为公司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本项目设计伊始,即与业主、外方设计师取得共识,建设项目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建造成本,而且要更多考虑长期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节能设计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在广泛地比较各种方案,考虑各方面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后,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在如何以人为本为本的前提下,确认最佳环保节能的方案。采用了多种切实可行建筑技术以减少建筑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的节能技术,具体如下:

为了保证厂房工作人员的舒适安全,外墙面和屋顶分别采用防火级别为不燃的A1级的100厚岩棉夹芯钢板墙面和100厚岩棉的组合楼板保温屋面,对消防十分有利,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型材和Low-E中空玻璃(局部为下悬侧悬窗);窗外设自动升降和调节角度的铝合金遮阳百叶;锯齿形屋顶的北向采用竖向中空玻璃窗和东西两侧的玻璃门窗,白天可辅助解决大跨度建筑室内的自然采光;春秋过渡季节或夏季可打开通风,形成空气对流,既产生舒适工作环境又节约能源;装卸平台处用遮帘式伸缩装卸门,冬季可有效减少热损失。

在南向的锯齿斜坡屋顶上运用太阳能热水器,以解决职工洗浴所需热水。

对变压器、空压机及生产余热、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应用闭式水冷冷却塔以提高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选用新型节水节电、环境友好的设备和建材。

FESTO对于自身厂房的设计也如同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一样精益求精。为了达到高目标,设立一个可行的标准来规范所有的东西。对于厂房建筑外形要求和内部使用尺度都是一丝不苟,非常严谨。比如外门窗,包括窗框、窗档的尺寸,分缝线的距离,要有一定的模数。比如地面地转的铺设和吊顶灯具、出风口的排布,不仅要符合目前的平面布置,还要考虑到今后有可能的变化;不仅从内部空间看,从外部更宏观地看厂房时;不仅要考虑白天不开灯时,还要考虑夜间开灯时,都要求是上下左右从各个方向排列整齐一致,具有统一整洁的感觉,充分符合FESTO的企业文化。同时这样也方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平面功能的修改,节约资金和人力。这也是最为环保和有远见的一面。正是对这些细节的重视,充分体现了FESTO的严谨和环保理念。

(二)结构专业

本工程为一层工业主体厂房,柱网最大为30x15m,其中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屋架采用锯齿形钢屋盖,主钢桁架为30m跨,间距15m的钢桁架,次梁为15m跨,间距为5m的三角形张弦梁,上铺压型钢板基层及保温隔热层和防水层,另局部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

基础采用柱下桩+独立承台基础;桩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以第⑤3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25m。因为主墙体和主屋面都采用了轻型墙体,钢梁形式又采用了张弦梁,比一般的钢梁在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用钢量。

上部结构计算采用2005年4月版PKPM系列软件中:STS和Spas CAD(PKPM任意空间结构模型输入)。主要的计算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对三角形张弦梁采用SAP200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配合施工,对各个施工阶段的张拉应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因为生产区有比较重型的机械和车辆,为了加强地面的整体性和抗裂抗压,所以生产车间地面地坪采用150厚钢纤维钢筋地坪,表面环氧树脂,根据柱子的间距7.5mx7.5m纵横分仓缝保护地面。

(三)相关设备专业所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

1.给排水。本工程建筑高度24m以下,主体结构为单层厂房,局部设夹层。设有集中空调系统。

主要是:(1)选用节水型洁具及龙头;(2)为节省能耗减少经常费用,厕所利用市政水压直供;(3)浴室热水由太阳能辅以电加热提供。(4)考虑到冷热水水压平衡,该部分冷热水均采用变频供水;(5)屋面雨水采用压力式排水,并考虑到与二、三期的衔接。

2.电气专业(包括智能化)。本工程为地上一层(局部二层)的钢筋混凝土柱钢屋架戊类厂房。其中消防电力,应急照明、弱电系统电源,变电所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强电主要为(1)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2)采用低损耗干式变压器和节能设备;(3)配电设计三相平衡;(4)无功功率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补偿;(5)设BA楼宇自控系统;(6)照明采用节能灯具;(7)办公室靠外窗的灯具设独立控制开关。

弱电主要为:(1)弱电系统电源从弱电机房集中供给;(2)空调机房预留电动阀电源,为BA系统的设计做好准备;(3)采用无卤低烟辐照阻燃耐火电缆电线,耐高温,载流量大,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安全;(4)采用先进的供配电综合保护监控系统,方便系统管理;(5)采用塑料线槽在办公桌上方明敷,方便强弱电插座的安装及调整布局。(6)总体采用排管敷设线路,预留二、三期工程的线路管道,减少二次开挖。

3.暖通专业。环境保护方面:(1)充分评估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消声、隔振措施,使之达到国家和当地有关标准;(2)仓库及其它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位置避免在人员逗留区。(3)预留岗位送风,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度。

自动控制与节能:(1)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设备均选择高效率、低能耗的产品;各个空间采用不同的空调系统;(2)水-水热泵机组、水泵等能耗大的设备配置,既满足设计负荷要求,又能在部分负荷时节能运行;(3)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回水管路上设电动控制阀,以控制室温,避免过冷过热;(4)空调水系统设压差旁通控制,实现变负荷时节能运行;热泵机组、水泵、空调器等主要设备纳入BA系统进行监控;(5)根据本工程设备及内区余热大的特点,利用螺杆式水-水热泵机组尽最大限度的回收设备及内区余热向冬季空调系统提供热源,并里利用夜间用电谷时(22:00~6:00)蓄热。

空调风系统:(1)车间和仓库等大空间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配套岗位风机盘管(接风管型)系统,低速全空气系统为变频双风机系统,主要负责空调时新风,同时兼顾过渡季节的大新风或全新风运行,气流组织采取下送上回方式;(2)办公室和餐厅等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气流组织采取上送上回方式;(3)变配电间基于回收冬季余热的考虑,采用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气流组织采取上送上回方式;(4)消防安保中心、值班等房间,考虑其使用的灵活性和特殊要求,单独设置风冷热泵型分体空调器。

六、结语

篇4

1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高科技智能化建筑,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是,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艺依然处在比较低级的水平,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都会处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初级阶段,我国当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许多领域出现技术空白,许多核心技术必须倚靠国外进口,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许多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缺乏经验,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计划施工方案,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管理机制,因此,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的技能和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筑智能化是一种范围很广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人员都只能掌握本门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建筑知识的技术人员非常少,难以为建筑智能化理论基础进行整合开发,这也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发展缓慢,当前,很有必要从智能化建筑施工领域和建筑智能化经营领域谨慎深入分析研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施工监管机制,总结出有价值的智能化建筑理论,积累宝贵的智能化建筑实践经验。

1.2 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独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均己开始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但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与智能化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这导致智能化建筑领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可依,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技艺尚不完备,这使得许多智能化专业技术,必须依靠国外引进,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我们国家的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水平远远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筑智能化严重依赖各领域技术的整合开发,因此对全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但是我国诸多领域的建筑专业人才,具备高水平、{素质的全能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智能化建筑水平的提高。

1.3 同行业缺乏有效竞争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公司众多,但这些公司彼此之间却缺乏经验交流平台和人才交流机制,这些公司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理竞争,优胜劣汰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众多公司,业绩乏善可陈,水平良莠不齐,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我国对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环境的要求较{,这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许多智能化建筑企业缺乏实践经验,对施工管理的流程尚不熟悉,在管理方面效率低下,许多施工团队正是由于施工管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失误与偏差,才导致了工程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导致工程迟迟不能竣工,这些现象在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广泛存在,也为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调整和提高增添了负面效应。

2 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完善策略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也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要求,要在对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进行充分调查研宄之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政府启动行政资源,对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充分调搜芯浚组织各类社科机构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与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交流意见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广,为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要加大气量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管理,保证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还要规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质量考核的标准,以法律形式统一规范,促进业内交流沟通、人才流通和资源整合,要保证建筑内部各功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建筑设施齐备,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评估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准确测量,既保证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2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智能化建筑是对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对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领域覆盖面广,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专业化水平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客户满意程度,必须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认真考察,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既需要充分重视并帮扶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化建筑领域全能型人才。

2.3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吸纳人才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旦某些专业技术人才离职,将对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化建筑团队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本工作的高度热情,避免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施工团队对已经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方案,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法律形式确保施工方案设计者的合法权益,在征得设计师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互补,以期形成本公司独有的设计性优势。

3 结束语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在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正确认识其不足,相关人员积极寻求创新,提出提升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帮助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建筑行业健康、迅速的发展,顺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1、引言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建筑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性也开始不断提高,所以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弱电智能化系统主要分为几大点,分别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视频会议、防雷设计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电子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结合也就形成了更为先进化、自动化的智能楼宇建筑。

2、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2.1计算机技术

对于大型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基本都是由计算机技术控制的,在弱电智能系统中采用了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所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都直接决定着大型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服务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发展程度。

2.2信息传输技术

在大型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中主要依靠信息传输技术完成了弱电信息的传导,也是整个智能系统的传输渠道。现代大型建筑的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宽带、光纤、多媒体信号技术等,这些传输技术都在大型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技术也要有所创新,要朝着高速化、数字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实现弱电智能化系统中的信息共享。

2.3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弱电工程涉及的方面十分多,如果想要有效的确保工程项目的进行,就必须要做好施工工序的合理分配,确保弱电工程的正常运行。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是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首先要将建筑弱电工程系统的施工特点总结出来,寻找施工建设中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对策,确保建筑弱电施工顺利开展。

2.4施工技术管理技术

所谓的技术管理其实就是在大型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制定的技术性指导方案。弱电工程的进行都是有规定的,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设计方案来进行。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弱电工程施工方案来施工,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通知上级部门,要将弱电智能化系统做好,这直接关乎着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

3、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问题

3.1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随着智能建筑的逐渐增多,对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时就必须要加强建筑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素养。由于建筑弱电智能系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不仅包含了机械电子技术,而且还有电气自动化和建筑施工技术,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要能在弱电智能系统中灵活运用。但是弱电智能工程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有设计和施工经验的人员较少,这就使得我国弱电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一般,极度缺乏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

3.2建筑设计缺乏合理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和功能也在改变,但是建筑商考虑到建筑施工造价问题,在很多时候智能化建筑只是一个形式化,很多智能弱电设备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所以这也就出现了许多智能弱电技术缺陷,导致弱电智能化建筑不能快速推广。而且在我国目前的建设思想还较为落后,这也就使得智能化设计理念与施工方案不协调,导致弱电智能化建筑的实用性不强。

4、如何强化弱电智能化系统

4.1规范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

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弱电智能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来施工,要确保设计方案和设计功能能符合客户需求,要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待弱电智能化建筑功能。同时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各项功能和作用都符合实际生活,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4.2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

弱电智能化系统建筑在施工前要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全面,施工前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先熟悉施工的总体过程,要注意了解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用到的线槽和电管以及敷设路线,施工管理人员都要,做好详细记录,核对施工设计图纸,看其中是否有错误的地方,这样也可以方便后期进行的施工质量管理。

4.3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在施工时难免会出现施工错误,为了避免影响弱电智能化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后要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程序来检查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尤其是弱电工程十分容易收到环境、温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对工程项目造成损坏。所以在验收时要参照弱电智能化设计图纸进行检验,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整改,找出错误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弱电项目隐患。

4.4提高弱电设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

建造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住户提供更为智能化、舒适化的建筑物,保证人们的生活品质。新时期人们在乎的是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要想建造出好的弱电智能化建筑物,就必须要站在住户的角度去考虑研究,要定期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从而保证弱电智能化建筑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篇6

建筑智能化的实践目标是借助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软件技术,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设立科学的监控方案,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因此,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根据工程运行现状及实施特点设立科学的管理方案,以便提升建筑本身的性能。另外,智能化管理期间,技术人员可快速标识出施工问题,在必要的控制优化中提高整体施工质量,以期为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1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的要点

建筑智能化主要利用BIM技术、遥感技术、智能化技术及可视化模型进行工程管理,可宏观发现梁、柱、骨料、脚手架材料的使用情况,也可发现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可为技术人员的事前、事中管理提供建议。因此,智能化的建筑工程管控技术可了解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并以此设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具体存在以下要点:第一,建筑施工期间人力支配因素维系着整体施工质量,尤其是技术人员能力素养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特点。第二,软件可了解、整合材料的供应、使用情况,也可根据各工程材料的支出情况设立针对性控制方案,有利于在必要的评估分析、监控测试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第三,工程中需要应用不同的机械设备,若机械设备使用方法不合理,或者是核心构件存在老化、磨损的情况时,就会限制建筑工程的运行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期间所采用的管理方案、施工标准及施工方案也影响了施工进度,故需要工程人员依据施工要点进行总结,了解施工特点及实际状况,有利于凸显出建筑工程智能化的综合价值。

2现阶段建筑智能化施工的问题

2.1线管辐射

线管辐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结合可视化软件的施工模拟图展开评估,分析工程运行期间线管的辐射要点及使用要点,可避免施工期间强、若电井、管线辐射质量方面的问题。但是,若部分施工人员不了解现场作业标准,为参照合同设立控制方案,可能会致使施工管理过于敷衍的现象。另外,若现场管理期间所制定的工程控制方案不系统,也会增加整体工程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因此,施工人员应当重视钢管、水煤气管壁厚度指标与施工图纸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重视管材的选择与使用,避免专用管道相互替代的现象。

2.2金属线槽安装

线缆较密集的区域应当设置金属线槽,依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线槽安装要求设立科学的控制方案。但是,该装置安装期间,也存在以下影响因素:第一,若金属线槽质量不达标,尤其是进入现场的线槽厚度与相关控制要求存在一定出入,可能会导致材线槽出现扭曲、变形的现象。第二,线槽接地保护设置期间,若金属接地期间没有注意各线管、材料、设备的调试使用情况时,可能会导致智能化系统无法顺利运行现象的出现。在此过程中,若技术人员没有确定线槽安装、分析、检验、验收要点时,可能也会导致电井接地问题的情况。因此,技术人员应当在可视化的分析、监控期间使用高性能的防火胶泥封堵材料。

3解决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方法

3.1设立科学的控制评估体系

为了提升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应当注意物资材料、机械装置、人力使用、成本支出等多个方面的控制要点。通过采用高质量的施工管理体系,结合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展开问题的策划和分析过程,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因此,技术人员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管控:第一,应当确立科学地评估方案及质量分析标准,采用多重控制方案及管理方案评估施工材料的使用状况,抵制质量不达标、型号不合理材料的投入,再根据成本控制状况、施工进度状况设立评估标准。第二,技术人员应当总结建筑施工设计、策划、监控、验收标准,利用适合当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确定《综合验收单》,要求施工人员录入所使用的材料型号、材料用量、负责人的资料,再要求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签字核对,消除评估体系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3.2制定事前控制计划

事前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明确整体工程影响因素,再结合以下控制要点展开策划分析:第一,施工图纸交底监控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采用全面、宏观的仿真图纸评估看图纸标注中是否存在隐患,再给予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估,可让施工设计、审图评价更符合应用需求。若施工期间技术人员需进行方案调整时,应当要求设计人员做好多次模拟分析工作,探讨出所制定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消除交叉施工、重点工程、隐蔽工程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第二,应当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要说明安全管理的技术要点及管理要点,指导施工人员全面认知材料、机械元件、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可降低工程的危险特征。总之,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安全管理的技术要点,在必要的现场验收、现场分析过程中了解仓库内各材料的使用情况,在现场监控期间做好施工控制,可提高控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3.3明确事中施工控制方案

事中施工控制是智能化施工管理的重点,故需要技术人员总结线路埋设、金属管槽的安装要求及接地要求,尤其是要探讨水煤气管壁功能性、稳定性特征,降低管道泄露的发生概率。第一,施工控制期间应当利用BIM技术标识出隐蔽工程的实际位置,在关键区域辐射高质量PVC管材,注意各类材料的埋深、厚度、灰土层厚度指标,积极解决线路暴露在外界环境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应当给予管道必要的加固控制,在分析出管道的埋深参数、埋深强度的同时了解线路穿过区域的稳定,其原因是线路穿过期间可能会导致墙面受损。因此,在交叉工程作业期间,技术人员应利用BIM技术协调施工图纸的内容,积极探查不同墙面的标高参数、粉刷特点,同时使用关联性保护方案监控出墙面是否平整。第二,材料安装期间,技术人员应当依据既定的数据指标进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要探讨工程所使用材料、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消除基础元件松动而造成的安装隐患问题。待完成元件的安装后,技术人员应当采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模拟评估,分析接口位置的连接要求及功能要求,避免暴力安装、拆卸的现象,可降低由于机械装置受力不均匀而造成核心元件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第三,在设备调试期间,应当利用自动化监控技术分析出各构件、各施工工艺的进展情况,尤其是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功能的监控工作,可在提高调试、安装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的合理性。为此,技术人员应当总结影响施工质量的安全管理艺术,利用数据分析、数据监控模式测试各项施工管理要求。

3.4确定整体化验收方案

在后期工程验收管理期间,工程人员应当高效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依据材料的使用、功能特点展开评估,针对材料的性能、型号、外观展开统一化分析及管理及评估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具体而言,验收需结合以下要点进行:第一,应当利用BIM技术探查各工艺建筑材料的选择、投入情况,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分析所使用材料、工艺技术的特点,以期控制整体工程的造价。同时,技术人员应当重点分析螺丝、骨料等微小元件的功能性及数量,可避免材料缺损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隐患问题。若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材料为特殊材料时,应当分析其保养、使用、交底要求是否统一。第二,技术人员应当对前期操作方案中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及合适工作,采用智能化校验的模式进行智能化评估管理,有利于在软件控制、监控期间提高整体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机电工程进行期间,技术人员应当对所使用的材料、安装、机电项目特点展开评价,分析设备的供应及使用情况,可让所得到的评估方案更为精准。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总结影响工程的管理、操作、分析因素,采用科学、可视化的管理模式分析建筑工程隐蔽工程、重点工程的承建情况,再给予必要的修改评价,有利于减少工程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核心效益。

参考文献:

[1]林云山.关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J].居业,2019(12):136-138.

篇7

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当前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数据信息的流动是自动成为系统的,在很多时候需要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心思去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以理清楚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有效的共享和利用信息资源。所以,智能化信息管理人员在工作时,要突出其针对性,严格把控信息的质量关口,必须确保信息的来源真实,对各类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科学有效的做好信息处理,在对待信息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做到认真负责,从而构筑一个完善的智能化信息平台。

1.智能化信息处理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

1.1采集工程造价信息

在工程造价中要想构建起智能化信息处理平台,其第一项任务也是最为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工程造价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收集好工程造价资料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分析和归纳总结后,让管理者能够清晰的看到不同的技术环节有不同的特点,从为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参考资料,为决策者决策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智能化采集工程造价资料的功能是十分特殊的,主要是为了服务不同的客服群体,帮助不同的客服实现对自身工程造价的短期控制。要想积累工程造价,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需要对工程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

(2)要对工程每一个部分的结构特征等做出全面且客观的反应,特别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公益等单项项目以及工程造价资料等等都必须在每一个环节上给予展现出来。在收集整理造价资料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收集的造价资料的内容是准确无误的,在确保收集资料全面的同时还要确保收集资料的质量是绝度可靠的。

1.2关键材料以及关键设备的价格管理

在一项建筑工程中费用中,建筑材料费所占的比重是十分大的,而建筑材料市场又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时常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供需关系波动等影响价格的波动,具有不稳定等显著性特征。因此,在购买建筑材料时,必须提前了解所需要的材料的市场变化情况,尽量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参考,做到货比三家,将不同厂家的相同规格的材料进行比较,进而选择出物美价廉的优质材料。当然,如果在流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根据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提前购置可能涨价的建筑材料,对于未来价格涨势不是很明确或者涨势可能性不大的材料,可以选择边使用边购买的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采购材料,控制材料价格水平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进而有效的管控了工程的造价成本。

相对于材料价格的变化来说,材料在使用方面要相对稳定得多,可靠性也要强一些,只要对材料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有清楚的俩句,就可以借助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结合材料市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市场最近的材料价格变化趋势,从而估计出建设所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的支出气你赶快。反之,通过对材料和设备的科学估计,进而能有效的调节材料的用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2.工程造价预测中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工程造价智能化信息系统在利用人际对话与计算机模型系统,对工程资料进行采集、储存、分类、加工、分享等作用。这种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说,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了,有效的提升了工作的可靠性以及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对相关的项目决策者以及管理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

采用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来实现工程造价的短期预测,能有效的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工作的效率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想要的资料,比如: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价格。同时,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建筑市场的变化情况,保障施工单位根据市场的变化信息及时作出比亚的调整。进而为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提供服务和支持。在工程造价短期预测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个过程中,非常方便于各个部门及时对工程的施工成本、工程的建设进度做好全面的监督,能在问题尚未出现时就发现问题,提前对问题作出处理。

3.控制建筑造价的措施

3.1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对控制工程造价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施工方案所需要的建设资金是完全不一样的,直接关系到工程最后的造价成本。因此,要想控制工程的造价,就必须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工程的规模、性质、设计图纸、施工环境等众多因素,保障所制定的施工方案是完全符合工程的建设实际的,是有助于降低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的。除此之外,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的认真履行好职责,保障各项工作切实落实到位,特别是在材料的采购和发放环节,必须严格把关,严格浪费,避免施工场地出现混乱等。

3.2加强工作总结,做好相关事后分析和评估

完善项目的各项考核制度,各部门各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完成自己本身所在需要的工作任务,根据最终的考核成绩来决定来实行奖励和惩罚。此外,在工程完工后,要努力做好经济结算工作,对此项工程中较为好的经验和出现的缺陷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次的工程建设和成本管理提供可参考和可借鉴的经验。

4.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的短期造价预测对做好一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各种先进管理技术不断投入社会使用的大背景下,管理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的引入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为工程项目的造价短期预测提供方便,从而推动工程建设圆满完成,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颖,黄文杰,高犁难.基于智能化信息处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短期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06:24-31.

[2]谢颖.政府投资人对委托代建工程项目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篇8

中图分类号:TV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化工程是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智能化工程的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工艺、规范与验收及工程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推进智能化工程更有序更有成效地运行。

一、国内智能化工程的现状

智能化在我国发展已有10余年的历史,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小区与节能小区一样,日益成为建筑业的一个热点、亮点,成为今后房地产开发趋势。目前智能化工程虽有些标准和规范已出台,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健全和规范。以安徽省智能化规范为例,根据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定位、功能、管理模式以及工程建设的投资标准,划分为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三个档次,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小区的个性化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系统组成自己的智能化系统。

二、智能化工程的过程管理

(一)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指智能化工程功能的定位,系统的总体规划。主要把握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功能定位,从功能需求出发,应能反映该工程功能定位和基本要求。在系统选择和设备选型时,一方面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满足实用、可靠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新技术推广和新材料的应用,要考虑小区未来发展需求、网络扩展能力和接口的预留。

(二) 施工队伍的选择

施工队伍的选择是智能化工程成败的关键。根据智能化工程的特点,由智能化施工队伍(集成商) 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智能化施工队伍(集成商) 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智能化工程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智能化工程的竣工是仅仅是智能化系统运行的开始,而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关键则是看系统的运行维护。系统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化工程取得成功和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

三、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重点

(一) 技术管理重点

1.系统的分析。分析一个智能化工程是由哪些子系统所组成的,要实现怎么的目的,具有哪些功能,子系统与整个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等等。有目标,有重点的分析各个系统在功能实现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既要统筹兼顾,从整个智能化系统乃至整个小区去考虑智能化工程,突出重点,局部服从整体;又要区别对待,对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室内安防系统要解决的是如何防护到位,减少错报、漏报的问题,而闭路监控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则是如何提高画面质量和减少因长距离传输而造成的信号衰减。

2.工程界面的确定。按照合同和设计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之间,智能化系统与其他弱电系统,其他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智能化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

3.图纸资料的审核。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多专业、多工种,在施工前做好对智能化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对智能化工程而言,必须对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三者一致,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二) 工程管理重点

除了满足常规的工程管理外,对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专业间、工种间的协调配合。智能化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电梯等专业,以及电信、有线电视等行业,并且智能化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管道、管线预

埋,阀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多工种交差施工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加强工序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智能化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有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驳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便于问题查找,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总结,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防止推诿扯皮。

四、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控制

(一)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检查并确认各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必须达到相关规范、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要求,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互提资料,包括功能、信号匹配、设备配置、逻辑等;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情况,包括线缆型号、数量,不同设备间、系统间的兼容,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二)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按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按图纸的施工工艺框图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施工和质量控制;按设计做好材料、设备进场前的检测检验,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保质保量,按施工工艺要点做好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

(三) 调试阶段质量控制

系统调试前认真检查各项文档资料;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方案并及时处理;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

五、智能化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 进度安排不合理

进度安排不合理典型表现为“三边”或“多边”现象,即: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等,造成整体规划与单体规划脱节,设计与需求脱节,设计与施工脱节等问题。智能化工程处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如果设计工期不能保证,其他专业资料配合不到位,其设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 管理单位介入少

智能化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管理单位介入过少,经常出现如下问题: (1) 在设计完成、土建施工过程中,发现智能化功能缺、少等问题,进行设计修改,增补管线,造成工程返工,影响工程进度; (2) 工程结束后发现缺、少等问题,影响使用功能,无法追究责任,影响使用者、建设者、设计者之间的关系。

(三) 设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内智能化规范和标准的制定都是近十几年的事,其他专业对其理解不透彻,本专业与其他各专业的配合不熟练,造成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以及规划面积、形式的前提下对设备机房和通路能重视不够,考虑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方面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对机房和通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设备机房、通路不予重视的做法造成日后管理不便、扩容困难、运行不畅。

六、措施和建议

针对智能化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首先,要保证设计周期。建设单位在安排整个小区建设进度时应与设计、施工人员充分沟通,给设计人员留有足够的调研、设计时间,以保证其设计质量。其次,作好前期规划。智能化系统必须有一个整体规划方案。第一,高起点,高质量。小区的智能化工程应适应时展、宜居环境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系统形式、产品选型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使用淘汰的系统形式和产品。第二,充分的预留。

充分考虑小区智能化系统今后的发展,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下,分步、分期设施,管路要预埋到位,而且考虑到分期实施的难度,预埋的室内外管路、安装的配线线槽要考虑充分的扩容余量。最后,设计人员要遵守规范,提高配合质量。规范是设计人员设计图纸最重要的依据,对智能化系统的机房、布线通路的设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配合是双向的,配合工作包括:与建设单位的配合、专业间配合、与系统集成商的配合、与施工人员的配合等等。在建设前段时间设计人员要在分析建设单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与建设单位和系统集成商协商后确定最终方案并转化为图纸;与系统集成商的配合是了解他们的产品和系统,并进行对比,将的产品和系统转换为自己的方案;配合施工人员,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配合是智能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七、结论

智能化工程,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工程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关键。施工单位(主承包商) 的选择,确保以确定的工程界面实施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严格按设计、产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和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工程达到设计预期目的和智能化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小区智能化设计案件.

[2]智能化建筑弱电项工程的实施.

篇9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industrie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water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siness et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many improvement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中国分类号:TU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引言

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指以建筑工程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对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

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很早就有研究。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智能建筑后,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了研究建筑智能管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根据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的分析报告,国外对智能建筑的系统发展大致划分成三个阶段〔1〕:1985年以前为专用单一功能系统技术发展阶段;1986年—1995年为多个功能系统技术向多系统集成技术发展阶段 1996年以后为多系统集成技术向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应用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阶段。

我国对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建筑发展的越来越快。在我国东部起步较早、经济发达的城市,很多住宅小区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都体现出智能化建设,这不仅为住户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而且保障了居民安全的居住环境。但由于智能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管理人才缺乏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筑智能化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和供需链条的断层已是一个公认的问题。我国在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很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奇缺。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智能建筑本身发展时间不长,国外20多年,国内也才10几年;二是由于智能建筑是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高等学校原有的相关专业都无法全面覆盖;三是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很快。

(二)计划和智能化设计相脱离

在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的过程中,业主和开发商往往对智能化施工的计划都做的比较全面,同时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在计划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到了实际阶段就开始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根据实际投入或者是住户的需求适时进行调整,而是总是钟情于先进设备,最后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根本达不到计划中预想的效果。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化管理的提高,技术在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严格保密,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运用也较为困难。

(三)对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依靠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身发展特点,还要重视对多学科应用软件的开发,通过技术人员对软件开发以及后期管理来最终实现人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往往只是重视硬件上的建设,对于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过于轻视的问题。

三、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的建议

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就能做好管理工作,更不能各部门、各行业、各环节“各自为战”,因此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协调发展。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过程中,最亟需的还是人才的管理。智能化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建筑智能化管理知识,大学阶段增设相关专业;二是把工作单位作为人才成熟的沃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备智能化管理知识的人才要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在工作单位实实在在的锻炼不断加以完善、总结,提高智能化管理的素质和水平。

(二)提升优化设计水平

为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计划和智能化设计相脱离的问题,第一要制定正确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流程,严格规定工作的次序和各步骤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评审;第二要设计好建筑智能化管理工作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定义清楚施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施工方和用户的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第三要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2〕,主要是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很好地弥补土建监理单位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为了解决我国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建筑技术发展政策与单位体制改革不协调、技术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一是要出台技术发展政策,指导、规范建筑行业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二是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资质动态管理〔3〕,对从事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单位、监理公司等进行资质认定、明确规定相应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允许从事的工程范围类别,杜绝无资质等级者从事此类业务,并对具备资质等级的单位加强监督动态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四)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外,建筑行业自身也要加强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主要是统一规范行业术语,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做到有章可循。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实际管理中的优劣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智能化行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只要找准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获取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多个部门从多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为完成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我们期待建筑施工的智能化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10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建筑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其后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上,虽然智能化发展较快,但是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筑工程中轻视管理

管理是建筑智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实际管理中的优劣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智能化行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自身发展较快,但是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和问题,而这里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施工单位对管理不够重视;业主投资过于盲目;智能化管理由于设计上原因而造成的功能缺陷以及不完善;智能建筑市场队伍中的竞争比较无序等。

(二)计划和设计相脱离

在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业主和开发商对智能化施工的计划都做的比较全面,同时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在计划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到了实际阶段就开始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不根据投入或者是实际需求去选择智能系统方案,而是对先进设备盲目追求,最后完全没法实现计划中所要达到的效果。此外,由于智能化建筑设计本身发展较快,再加上技术一直都智能产品研发和生产中被严格保密的部分,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运用也较为困难。

(三)对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不仅仅需要依靠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身发展特点,还要重视对多学科应用软件的开发,通过技术人员对软件开发以及后期管理来最终实现人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往往只是重视硬件上的建设,对于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过于轻视的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和统一协调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遵循智能化产业链运作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行规,来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使市场朝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产业链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1.统一规范行业术语,加速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智能建筑也存在与国际接轨问题,统一规范行业术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当务之急。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应该规范、制定一套智能建筑行业术语,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尽快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资质动态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为规范市场行为,应该对从事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商、监理公司等,进行资质认定、明确规定相应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允许从事的工程范围类别,杜绝无资质等级者从事此类业务,并对具备资质等级的单位加强监督动态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二)提升优化设计水平

1.制定正确的智能化系统工作流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流程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必经的过程和步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系统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再利用,它不仅规定了工作的次序和各步骤的内容,也是进行阶段检查的质量控制的手段。值得说明的是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筑流程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流程是有区别的,前者多了一个系统详细设计和评审的环节,体现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的特征。

2.设计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用户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系统规划书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统的总的要求,如系统的总目标和主要指标,配置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使用和运行维护目标,整个经费概算、工程进度要求。

3.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正是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愈来愈专业化,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主要是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很好地弥补土建监理单位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