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0 23:48: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篇1

东航企业文化建设定格,需要与实际结合,在顶层设计上要具有个性、体现共性,才能凝聚广大员工身体力行,达到外化于行、固化于心的目的。

(一)从实际出发和积极创新相结合

企业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是软实力。只有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安全运行及经营管理中,才能充分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定格上,要结合实际,与东航内外环境和职工现有的素质、心态相适应,反映职工心声,得到职工认同,形成“勇于创新,主动求变”的良好文化氛围。今年,东航力推“价值体系、品牌体验、品牌传播、品牌管理”四大体系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推进,关键还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才能形成文化合力。

(二)创造个性与体现共性相结合

具有个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参与了东航老版企业文化和新版企业文化手册、读本的编撰工作,在撰写过程中,我也做了思考,我认为,东航企业文化的定格必须反映东航独特的文化追求,在体现个性的同时,注重共性发展,这也是文化融合的力量。东航由10多个分子公司组成,每个分子公司多多少少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何在大东航企业文化的共性中,体现分子公司的特性,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拿四川分公司来说,为了大东航在大西南的建设和发展,来自武汉、云南、甘肃、上海总部、营销委等十多个分子公司的员工在成都吹响了“集结号”,每个单位都有辉煌的过去、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历史,必须正视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的价值,在东航企业文化基础上,包容理解信任,扬弃再造重塑,从而打造四川分公司独特的文化合金。

(三)领导组织和群众参与相结合

企业文化的定格过程既是职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职工自我启发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以及企业领导和职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过程。东航新版企业文化愿景是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这也是东航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由公司领导层来完成,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有人把企业文化比作“领导者”文化,因此,首先就是要领导重视,反复宣传,强化记忆,达到入心境地。其次,要将新理念要求渗透到工作流程中,统一标准,一体化管理,形成规章一体化、标准一体化、流程一体化,达到入流境地。第三就是要从细节入手,在新规条约中固化,在正反激励中引领,让文化如涓涓溪流,浇灌每个人的心田,达到入微境地。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三个管理模式”

一是人性式运行管理。就是要加强人文关怀,为更多的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减压怡情,营造清雅优美、生态自然的工作环境。工程技术公司实施6S管理法,大家也都参观过,工作环境舒适、优美、规范,值班间歇的员工可以喝咖啡、听音乐,看书学习,浏览企业各类信息,这是一种“松弛有道”的管理模式,也体现了工技公司的文化特色。二是示范式引导管理。就是强化示范引领,典型指路。近年来,东航坚持开展企业文化示范岗创建评比活动,这种方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仅仅靠这种方式还不够,需进一步创新方式。一方面,不断展示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廉洁文化特色,将规范化、标准化引入每一个工作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服务明星、安全标兵、岗位能手、营销专家等系列岗位先进评选,进一步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全方位凸显东航文化特色。三是再造式班组管理:班组作为企业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单元,肩负着执行、落实、闭环管理的重任。为充分调动班组进行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激励班组创新、创效,实现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重视班组管理,更应创新班组管理,比如,建立班组文化建设平台、开发班组管理系统等,形成班组文化氛围。

三、建立与东航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东航提出打造“国际一流”,建设“幸福东航”,要实现这两大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也应与之相适应、相配套。

(一)瞄准一流现代传媒技术,提升企业文化影响力。

当下,已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化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打造融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为一体的文化传播平台,是东航管理层在文化顶层设计上首先考虑的问题。东航各个运行管理博客、微博、微信以及东航手机报、东航视频、东航内网以及杂志、报纸等平台,已成为东航企业文化建设媒体集群,在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支撑作用。然而,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进行有效管控,对现有微博账号、微信订阅号,进行全面梳理,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形成文化传播的“矩阵”平台,让现代传媒技术成为宣传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

(二)瞄准一流跨文化管理水平,加快文化融合。

要通过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开展跨文化管理工作,允许在基本价值观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分子公司各自的子文化体系,不断引进、吸收、借鉴、融合国内外优秀价值理念,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员工队伍的文化融合,为总部与各分子公司之间的沟通搭建一座信息桥梁。首先,要大力推动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确保新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落地。重点做好宣贯、融入、对接、提炼四个阶段的工作。其次,坚决贯彻执行东航母文化的基本要求,秉承“母子文化促融合,协同共赢谋发展”的思路,保持母文化严肃性、统一性和共性特征,实现与大东航母文化的深度融合。第三,深入挖掘分子公司文化积淀和地域文化特点,积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与推广活动,彰显分公司子文化的独特性,不断探索和培育具有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企业文化,实现子文化的创新与再造。

篇2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1 企业合同管理简介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 规范化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决定其自身的命运。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是不是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其他市场主体通过对一个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作用发挥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做出对该企业素质的判断。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这样的损失,就是创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 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总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制度是管理的灵魂。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3.2.1 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和鉴证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3.2.2 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 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总之,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88-03

引言

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鉴,文化创意产业备受政府关注,政府将其提到了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之获得了蓬勃发展。探索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集群发展经验,对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毋庸置疑,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它也是农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则需在更高的水准上把这种单纯的以要素分类为标准的产业形态转变为以人类的知识和创造力为标准的产业分类。在农业经济形态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经济要素。土地的使用为社会提供不断进步的动力。工业经济形态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即以金钱为代表的资本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前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了最核心的经济要素。只有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创造经济的奇迹。创意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打破了这种单纯的要素分类标准,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把经济社会活动中人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变。传统的农业乃至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环境遭受破坏,资源变得紧缺,发展受到制约。知识经济时代的增长方式迥异:以知识的生产、创意的激发为主要原动力。可见,随着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彰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文化创意产业是交融的产物:技术+经济+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虽然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业界有学者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艺术文化精品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让更多民众享受它;同时,可以解决科技发达后所衍生的相关产业问题。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把知识经济提供给人们的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以在新的经济形态下获得社会的纵深发展。这也是创意产业之产生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根源。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只有通过将技术、文化和经济统一结合起来,以科技手段促进文化创意,进而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数字艺术产业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作为中心,涵盖影视特效、计算机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电子教育等领域。但是,并不是这些领域都能成功发展创意产业,如果没有科技作为支撑,即使再好的创意也将无法实现,创意产业就无法形成,创意经济就难以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延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容的界定存在着差异,但共性居多。英国把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原则作为标准,其范畴涉及出版、电视和广播、电影和录像、互动休闲软件、时尚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设计、音乐、广告、建筑、表演艺术、艺术和古玩等十三大门类。可见,很多行业都是以科技发展作为支撑的新兴行业(互动休闲软件、软件与计算机服务、设计等)都纳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可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部分产业的出现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例如,后来新生的通信传媒技术使得大众传媒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又如,今天在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网络游戏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以及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更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可以说科技进步大大地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为文化创意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定还会有一些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服务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将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得到近一步拓展。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以地方特色为根基。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它对客观环境的要求十分讲究。如果不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而肆意确立发展创意产业,不仅不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可能给原本健康发展的其他经济造成损失。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导致了各地创意产业的定义、范围界定以及发展策略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存在共性:各地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根植于地方特色,在充分结合了本地产业发展的实情。可见,文化处于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各地方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特色,包括文化、风俗、传统、价值、愿望等相结合。通过分析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并找出其自身基础与所需基础之间的距离,为确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作好决策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塑造地方特殊性与独创性,如果只是东施效颦,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那就失去了创意产业的正真意义。

5.集群化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集群是指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具有很强的群体集聚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由于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广泛,服务的传统产业门类庞杂,就自身体系而言,无法通过单独行为来打造品牌和价值链。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趋势,就如同传统产业汽车行业一样是由设计单位、研究单位、配件制造企业。整车装配企业、销售企业等构成其完善的产业价值链,具有单体个性品牌和总体价值品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创意型人才和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建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其集聚区的形成过程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简单集聚”到“企业之间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打造创意产业链”,再到“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是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创意人群从“各说各话”到相互间协同合作、专业分工逐步加深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时,一定要遵守集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切忌一蹴而就。考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知,走集群化道路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创意产业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群的地理环境。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的环境。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创意人群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具有多样化的宽松的环境,具有独特的地方人文色彩。

二、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一)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创建特色创业集群

国内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创意产业发展与各自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紧密关联。各地应当依托优势资源,创建特色创意集群。例如,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域优势显著。一是北京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之都,是中国联系世界各地的核心枢纽,其所接触到的新创意、新理念、新思潮,都为了解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二是北京创意人才资源丰富,高等院校和科研所众多,而且质量和水平较高,教育和科技资源极为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拥有发展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当前,北京正以“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为基础,并根据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机构调整方向,着重发展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节日制作和交易、动漫游戏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创意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不同产业有序集聚、共生共存的态势。

上海市创意产业也有其优越的发展环境:(1)拥有广阔的长三角腹地。江、浙两省创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与上海形成联动机制。三地创意企业可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多层次、多渠道合作,拓展创意产业市场空间、延伸创意产业链,形成共赢局面。(2)创新型城市的氛围浓郁。(3)政策坏境也在不断优化。上海及其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因此,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重点与其城市功能相适应,重点集中于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市场研究、专业咨询、会展策划等;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媒体策划、艺术创作、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如时尚消费设计、休闲旅游设计、婚庆设计等。(4)拥有“国际经济中心、国际经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创意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其发展环境与基础相适应,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形成了咨询策划集群、创意设计集群等不同种类共同发展的集群态势。

(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中国创意产业集群以政府投资注入为主,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国际应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投资、银行贷款筹资、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政策的层面不断完善投资金融体制。

首先,可以考虑借鉴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按照创意产业市场规律制定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各种发展基金,搭建创意产业化平台,建立一个成本低、信息灵、效率高的投融资政策机制。目前北京、南京、太原等城市已经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本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经认定的重点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贷款贴息、补贴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予以资助。但从其整体规模偏小。其次,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投入。尽管面临着创意产业产品价值难以评估、银行分担的风险比较大等困难,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方式,应该在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和推动,同时要从政策的角度加强和推进保险公司的再担保业务,这是隐含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最后,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作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采取自愿原则,支持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三)制定合理人才政策,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发展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以美国为首的创意产业大国,都在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上制定了较完善的政策,成效显著,对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中国当前创意人才不足的情况,在政策制定上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制定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对于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意人才。首先,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阵地”功效,重视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国家应鼓励高校设立与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或者建立有关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机构,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应打通学科壁垒,培养适应竞争的复合型“通才”。其次,要鼓励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合作和与专业人士相互合作,加强与创意产业各个领域中海内外顶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的创意产业设计、策划和经营人才。最后,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将设计、媒体、艺术、经营等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注重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意产业人才。

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创意人才的引进,大大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真正引进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首先,对于引进的国内外优秀的创意人才和创意团队,要给予其家属在保险、户籍、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次,允许和鼓励一批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实现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使用的社会化,同时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最后,要进一步整合人才引进政策,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快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努力把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创意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首先,政府在指导集群发展时,应有意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构建完整协调的产业链,提高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其次,以大中型创意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以更好地发挥集群的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最后,通过组织新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和交易会等方式,为企业进行产品技术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集群内企业建立联系。

(四)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迄今,中国拥有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加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法律和规定,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中国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还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够系统且相对滞后,具体保护措施不能适应创意产业在全力注册申报和取证举证等方面的特性需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低,诉讼程序烦琐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成本过高等,挫伤了创意个体的原创动力,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应通过不断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在有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先利用行政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结语

通过归纳总结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创意集群发展态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上述启示。它可以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但是,在实践运作中,我们应该灵活应用这些规律和经验,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自身的创意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马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1,(2).

[2] 张养志.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9,(5).

[3]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4] 禇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 王万举.文化产业创意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6] 侯汉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7] 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篇4

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是展示企业形象、保持企业特色品质的内在精神,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企业永不枯竭的财富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能够为全体职员认可、并不断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包括企业的立业精神、创新理念、道德规范、社会使命、行为规范、价值制度等。包括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服务、品牌等外在呈现的物质文化,还有企业价值观、制度、信念、职业道德等隐性的精神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更加重视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必备要素。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

1.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为了人、服务人、发展人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是人的文化,最为本质的内容就是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体现最为基本的社会道德,用先进的理念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凝聚人,用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依靠全体人员的智慧发展企业,帮助全体员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过硬的产品、满意的服务回报社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2.独特性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生产经营特色,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前景未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有着自己企业深刻烙印的文化体系。每个企业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历史积淀,是由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色、目标制度、员工素质以及特殊的内外环境所决定,并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逐步强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色企业文化。企业独特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凝聚人心、展现企业形象、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力量。

3.创新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传承,更有创新,创新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品不断丰富、设计不断翻新、技术不断进步,规模逐步扩大,竞争力不断提升。新时期,创新更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企业生存的核心,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和深切呼唤,也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优秀的企业都是在传承中不断突破,在学习中不断借鉴,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快的今天,每个企业都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更好地融合现代文明,融合时展,融合全球市场。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视文化建设得到很多企业家的重视,很多企业采取一些强化文化建设的措施,为之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时也产生了“显著效应”。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并反过来对企业生产力提升、市场拓展、效益变化等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只是一时的轰动效应。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需要反思的问题。

1.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不能融合

文化建设应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应从企业长期发展的高度审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来。很多企业虽然成立了独立的组织机构,也有了自己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纲要。但是,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是只有规划,没有配套实施的计划、考核,不少规划都是停留在纸质档案里,即使实施也是一时的举动,缺乏长期稳定的跟进措施和保障。另一方面,企业的文化建设规划不能与其余发展战略形成统一体,二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是一种鼓励的文化建设,也就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将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融入管理中去,管理也就没有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就很难有旺盛的生命力。

2.文化理念不能成为企业的发展实践指导

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很多企业重视文化思想教育、文化宣传,也做了相关的教育活动,并印发了一定的宣传手册,还悬挂了不少标语。但是,很多都是“写在纸上”给人发,“挂在墙上”给人看,缺少行动上给人引,不能结合企业生产、销售、开发、经营等活动。作为有效的指导,不能以完善配套的制度加以落实,严格的考核加以监督,文化也就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表层文化的建设不能真正推动企业深层次文化发展进步。

3.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就是人文,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贯彻人本理念。没有尊重员工的需求,不能满足他们的诉求,没有为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好舞台,无法形成激励员工成长进步、创新提升的激励机制,员工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挖掘,也就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创造力、凝聚力。

4.推动企业创新的企业文化承载体不够完善

创建能够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承载体是落实企业文化理念、发挥企业文化效能、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载体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需要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加入企业,才能鼓励更多的优质人才发挥价值和作用,才能不断激化企业的创造力,推动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现在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承载体,也缺乏明显的创新性。

三、新时期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1.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可靠保障,是企业管理的内在灵魂,是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中起着思想统领作用。企业要想快速实现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依靠企业文化不断打造知名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又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形成企业发展战略和文化建设发展的良性互动。观念和行动的关系最能概括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紧密的统一体。我国刚刚公布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很多企业都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计划制定本企业的“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文化部门也应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和精神支撑,确保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海尔是我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中国少有的世界名牌,三十年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影响力的家电巨头。三个“十年计划”是海尔企业发展战略,也是建设海尔企业文化的三十年,也是海尔企业文化推动下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海尔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海尔企业发展战略从创业,成就中国第一名牌;到创新,走向世界,成就国际化企业;再到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是海尔三十年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特色文化体系,以观念创新为先点、以战略创新为方向、组织创新为保障、技术创新为手段、市场创新为目标,把海尔的目标与每一个海尔人的价值追求完美融合,每一个员工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2.确保企业文化建设落地

文化落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建设作用、形成持久发展动力的保障。企业文化落地首先应该做到制度落实,完善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保障。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付诸实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固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培养员工良好的制度习惯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动态化实施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落实,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依靠广大员工的共同遵守和不断创造,最终形成一个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灵魂,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其次,需要依靠创新载体落实。狭义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想和精神,需要附着在具体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创新载体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将先进的思想融为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先进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全体员工的行为,主导管理层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全体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高层决策人员是最为主要的载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文化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是企业文化落实根本保障。为此,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教育,促进企业管理人员不断解放思想,构建一流的企业文化管理团队,形成企业全体员工先进的价值观,真正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铸造企业的发展创造灵魂,形成一个企业良好的积极创造、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及知荣辱、扬正气的文明风尚。

3.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

无论企业有什么经营特色,不管企业规模如何变化,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为核心的资源,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真正体现人的文化,尊重人的尊严,不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和成就全体员工,将企业的发展与全体员工的自我价值和追求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成就感。为员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为企业生发生机和活力。做好创新激励,依靠科学公平的奖惩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时展,重视文化引领,形成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依靠先进的精神凝聚人,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障决策层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晓娟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45-1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接受的、可以传承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标准的总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外显的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以及企业的品牌、商标等;精神文化主要指隐性文化,包括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行为等。在我国,企业文化提出已有多年,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了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内外兼施”,创造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环境。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以其愿景、使命、价值观等核心内容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职工之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它随着企业而生存,随着时代而变化,是企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根基与灵魂。然而,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短期的,它是历史的、发展的。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如何继承和创新,更好地与现代文明交融,与社会、市场融入,这是企业经营者必须探索思考的一个课题。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二、现阶段(石油)企业基层文化生活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总结近几年的企业基层文化生活创建工作,有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企业投入很大精力、人力、物力建设企业文化,也的确出现了“轰动效应”,但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力发展与全面建设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是:不确定,看不清楚。 出现这一现象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企业文化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仍是新生事物,而且理论新、知识深、内容多、操作难。

(一)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仍然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文化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不强。在组织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没有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许多职能部门没有将企业文化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文化理念缺乏生命力。

(二)文化理念缺乏制度落实。提炼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仍然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停留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阶段,缺乏完善的制度加以督促和落实,制度监督考核乏力。

(三)企业文化创建载体缺乏创新性。创建载体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活动载体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起到吸引人、感染人的作用,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活跃(石油)企业基层文化生活的若干思考

当前企业如从实际出发,系统思考,全面规划,抓住关键,找准难点,采取有效的对策,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一)企业基层文化生活必须要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才能发展和提升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其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文化是调动全体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就必须以先进文化打造企业品牌、传播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战略的实施又必然推动企业文化良性循环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实施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观念和行为的关系,二者相互统一、互相促进。

(二)活跃企业基层文化生活必须解决“落地”问题,才能体现其作用和意义。所谓企业文化落地,是用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实践、促进企业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保证企业基业长青。企业文化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真正产生作用,才能实现其根本价值。首先,要树立一个主题:建立具有石油企业特色的组织文化体系。通过全面开展石油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基本形成符合组织发展战略要求,具有时代气息、组织自身特色,健康向上并为广大员工认同的组织文化体系。实现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和谐统一,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通过组织文化核心理念在组织内部的深入传播,促使绝大多数成员单位和大多数员工能按照行为准则的要求自觉行事,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客户满意度和组织品牌形象有明显提升。

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合唱、摄影等8个文化活动小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经规院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旅行社 新形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大,旅行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各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还没有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行社以中小型旅行社为主,大型旅行社所占比例很小。因此,绝大多数旅行社把精力主要放在业务开发和服务接待上面,对企业文化培养缺乏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一片空白。有些大型旅行社虽然强调文化建设,但是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并没有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不够紧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经营活动没有产生很大的竞争优势。 (二)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载体创新

旅行社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上层”的理念,精神财富的总和,但是必须以物质为载体。当前,旅行社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以企业内部建设为主,包括企业标志、纪念品、宣传的标语、文字资料,以及员工的衣着等,基本上都大同小异,缺乏物质载体创新,尤其是对外文化宣传载体极度缺乏,企业形象难以深入人心。 (三)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旅行社在业务操作规范、绩效考核、企业纪律等行为规范方面缺乏重视,同时在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方面也缺乏规范,尤其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不关注客户的需求,不注重客户关系维护,对客户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建立精准的客户关系档案。 (四)旅行社文化建设缺乏情感管理

目前,大多数旅行社对员工缺少关心,不了解员工内在的需求,把员工看做是企业的成本,获利的工具,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管理和情感管理,员工的归属感不强。旅行社很多导游长期在外带团,服务游客,缺乏应有的尊重,本身就没有什么成就感和归属感,加上旅行社方面与他们缺乏沟通,使得很多导游最后选择放弃这一职业。 二、新形势下我国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旅行社应该在战略层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因此,旅行社应该在战略层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企业的愿景、使命,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加大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做好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工作。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外宣传工作,培养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创新文化载体,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这是最容易被员工和顾客认同和感知的部分。因此,旅行社应该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创新物质文化载体的选择,除了常规物质载体,比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内部设计、企业设施、员工服装等进行创新设计,同时,还要在载体本身选择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旅行社品牌logo创新设计、旅行社网站创新、旅行社交通工具创新设计、旅行社产品创新设计、旅行社对外公关媒体的选择等等,通过一系列物质载体的创新设计和选择,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员工和顾客心里,并得到广泛认同。 (三)重视对客服务制度文化建设

旅行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旅行社应该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包括对内的员工行为规范文化和对外的客户关系管理文化。大多数旅行社对内的员工行为规范文化建设比较成熟,长期以来,旅行社忽视了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服务缺乏主动性,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旅行社应该关注客人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一些个性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产品,同时,还要注重后期客户关系维护,建立专门的客户管理档案,与客户保持长期联系,通过日常的客户管理,让老客户感受到旅行社不一样的企业文化,提高老客户对旅行社的忠诚度。 (四)对员工进行情感化管理

员工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尤其像旅行社这样的服务接待型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就是企业最好的竞争力。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户。企业文化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充分发掘员工的智力资源,提高劳动绩效,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旅行社应该重视情感管理,它能够激发人内在的动力,诱发人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它是企业文化力向生产力转化的催化剂。情感管理集中体现为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不仅是工作上的,还应包括员工生活上面的困难。只有员工真心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企业的关心,他们才能真正用心关心客人,尊重客人,细致耐心服务好每一位客人,确保留住每一个客人。

篇7

(一)选拔人才和教育培训作用。现阶段,要从最基本的企业发展情况着手,一方面要积极地强化企业人才的选拔力度,另一方面更应该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主要将从原来的重视人才的学历方面转化为现在的重视人才的实际实践能力。要做好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必须注重企业发展方向与人才相适应的状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我国企业文化自身的价值作用。然而,企业一方面面临着许多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难题,要想促进企业文化科学化的向前发展,还必须从重视其自身企业文化学习开始,强化培训是关键,要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分析企业发展的难题,增强企业员工自身业务素质,将企业文化的内涵渗透到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当中。

(二)注重人才管理和考核的作用 。当前,我们要从企业的人才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化的考虑,因为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讲也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这不光在于突出其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思想,还在于以员工的主体地位为基本发展思路,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化企业更新规划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将起到推动的作用,要想突出目前发展的前景目标,必须强化人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模式,从而为推动整个企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才的魅力在于能力,如果能力不强就不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作为当前我国企业文化方面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实际发展建设中也会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因为企业的员工素质不同,有高也有低,这样就需要从强化文化建设的作用来保障企业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我们企业往往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从而没有通过文化的规范和约束来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从而严重的制约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这对于企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文化建设在企业未来发展的中的规划和约束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变企业发展的面貌。

(四)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和凝聚作用。要想让企业的发展不脱离实际,就必须深入到企业实际发展规划当中去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有效的推动整个企业从内部进行科学化的改革,这种改革一定要遵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的促进迈向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企业文化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我们强调的企业文化发展情况,是按照企业目前的发展规划来完成的,不但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更应该将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与企业规划相结合,从而有效的推动整个企业在价值和发展宗旨方面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实践发展的需要。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的精神力量,如果企业一旦脱离了或者放弃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就会在生产保障方面出现缺失,这对于企业发展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二、利用文化建设来促进生产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一)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好设计。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价值。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来有效的促进企业规划,同时也可以改变企业机构的优化升级,这对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讲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企业文化没有注重到实际的文化建设作用,只是一味的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也将影响到企业发展的设计。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将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生产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才能够使得企业发展不出现盲从性。

(二)企业生产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制度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管理的科学化道路,因为企业的科学化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作用,要突出企业未来的规划工作,一定要坚持走好企业文化引领的道路,因为对于企业实际的生产保障工作需要从文化建设层面上进行科学化分析,这可以强有力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走向科学化发展之路。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要深入贯彻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精髓,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执行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篇8

秦在东教授,1957年8月出生。湖北宜昌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社会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南昌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桂林工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大理学院兼职教授。国际应用心理学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顾问、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创新学会副会长、武汉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社区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政府文化发展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系高访学者和客座教授,与国际知名学者汤姆・伯恩斯博士合作“社会管理与道德管理”研究,与国际著名应用心理学家布莱赫曼博士合作“跨文化社会心理机理”研究;1994年7月应邀出席在西班牙召开的第23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做大会主题发言;1999年9月至2000年5月,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地理系、商学院访问教授,进行中美跨文化社会管理考察与比较研究。

2002年9月至2004年2月,参加教育部基教司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担任《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制订组牵头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订组核心喊员。自1982年以来,一直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讲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经济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课程。先后独立承担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和文化部专项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武汉市社科基金等科研课题十二项。

主持编写了《山东省曲阜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武汉市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巩义市孝义街道办事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先后担任过武汉广场、中商集团、中百集团、武烟集团、武汉钢铁公司、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湖北第二建筑公司、湖北省地税局、武汉市公交集团、武汉市邮政局、武汉市洪山区地税局、武汉市汉阳区国税局、武汉市武昌检察院、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体育中心、湖北剧院等三十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首席策划人。

主要学术著作有:《现代企业管理新方略》、《企业激励方略》、《企业劳动道德培养技巧》、《企业制胜新策略》(丛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等。发表各类学术(含理论性)文章100余篇。

篇9

2企业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

2.1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目前企业所开展的培训活动主要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决定,因此企业培训所选择的的课程也主要是根据人力资源培训总体要求而制定的,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员工的个人能力要求。综合分析企业培训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开展培训时重视对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但是却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开展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企业主要是采取集中教育培训的模式,即企业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教师到企业进行集中讲课,企业员工集中学生的方式,这种单一的培训形式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忽视了教育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2.2培训体系与企业战略发展相脱节

企业在制定培训战略时没有与企业战略相融合,导致企业的培训计划脱离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结果导致企业开展的培训活动不能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另外企业的培训活动也没有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导致培训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性不高。

2.3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

当前企业为了强调经济利益的重要性,它们不愿意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活动,即使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企业,其培训计划也忽视对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的考虑,没有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培训相结合,结果导致员工参加企业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取得的效果也就不明显。

3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

3.1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力资源培训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本质就是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其目的就是提高全体职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素质,以此促进员工对企业的满意感、归属感和忠诚度,而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因此企业培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企业文化有效推动企业培训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因为企业文化通过内在的价值理念引导功能企业员工朝着企业发展战略努力,因此企业文化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制度化的氛围。而且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其会把职工培训活动作为一种“福利”,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推动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

4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路径

4.1制定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企业培训活动要想实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企业培训规划,企业在制定培训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双赢”目标,尤其是根据企业文化对培训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首先,企业培训规划一定要符合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企业培训就是对企业员工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为企业的经济创收提供坚强的后盾,而实现员工价值充分发挥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员工的价值观符合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员工在工作中才会对企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其次企业培训规划要重视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培训规划一定要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才会对企业投入自己毕生的精力。

4.2完善基于企业文化的培训体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培训体系,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比如企业管理者要为企业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或者鼓励企业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等;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企业要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取消单一的以集中培训的模式,积极探索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对流与挂职锻炼的呢过多种模式的培训方式;三是拓展培训群体。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因此企业培训的对象也要拓展,并且更加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性质,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比如属于技术型的员工,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要注重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实现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趋同。

篇10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看法

一、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体系

首先要将企业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核心价值观确定下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再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指导思想,确立经营理念、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企业远景、企业作风等内容,并制定有关企业文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企业行为准则,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2、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终归结底还是为员工服务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文化更加科学更加有凝聚力。企业要鼓励员工不断进步,积极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生活水平,提高员工满意度,并进一步重视员工文化素质的培养,体现其主人翁地位,使员工心甘情愿为企业奉献,从而是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

3、要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力量,使企业文化逐渐融入员工的意识,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形成共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4、建立符合企业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符合企业定位,而不能浮于形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历史特点、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实际来建设。将企业自身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确定企业独特的文化模式。在企业实践中,要不断发现、总结员工创造出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并不断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环境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的转变等因素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配套机制

1、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要有良好的文化支撑以及良好的制度控制。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针对整体的企业文化背景提出一系列的规范性以及创新性的企业发展规范以及制度,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还要不断创新企业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建立一套透明、规范的操作流程及配套的考评体系以及结果检查、跟踪体系并定期质询确保目标实现。

2 、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导向、约束、激励并存

奖惩制度要做到言而有信,奖惩兑现。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员工行为起到导向、约束和激励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制度,能够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逐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等,更能进一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并且对于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最好形成书面文件对员工进行普及教育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否则即使建立起规章制度也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推进

1、领导带头,支持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领导层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和倡导者,更是企业各项改革的带头人,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保障条件是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带头实践,给员工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尤其是要带头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制度的严肃性。

2、企业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共同的积极参与,并且要有机地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将企业文化与员工融为一个整体,才能更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

3、要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逐步渗透,使其深入人心

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宣传力度,例如企业的网站、内刊、板报、宣传栏等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文化。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被员工普遍认同,才能规范其行为和习惯。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方法创新,尽量采取员工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开展企业文化节、组织企业知识竞赛等,将企业的最新动态、企业科研的最新成果以及企业发展的信息让职工分享,于无形之中加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4、企业文化实施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企业必须保证持久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要分阶段分步骤的设定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逐步让员工理解、接受并执行企业文化。

在面临新形势、新机遇的同时,企业也在面临着更多新的任务和新的情况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营造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只有将企业理念深入员工意识并内化为员工行为,企业才能凝聚一大批认同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愿为之抱团打天下的追随者。

【参考文献】

[1]黎卫军.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华章, 2012.26.

[2]刘卫民,王汉英.企业文化发展、目标与对策的研究.洛学院学报,2007.3.

[3]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企业管理,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