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2:32: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发展产业集群领域被兄弟省市作为学习目的地考察学习,共涉及考察点15个,其中上海4个,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该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上海临港产业区按照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定位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现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路数值得学习借鉴。”
――江苏盐城党政代表团
基础设施建设:华北未来重要综合通枢纽――石家庄新客站
2011年全国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航运建设领域有6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0个,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排在全国前列。
石家庄新客站区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设大街、南二环、中华大街、槐安路围合而成,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以客运为主的综合通枢纽。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新客站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与宜居兼顾的新城市发展典范――钱江新城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15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26个,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东南、钱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越发展”战略的先导性工程。新城建设2001年启动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区4平方公里内的中央商务区、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市民中心等已陆续投入使用。钱江新城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以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最高天际线可以达到600余米。不仅完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历史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学习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不仅请专家规划,还要尊重市民意见;不仅制定好规划,还要严格执行规划,要制定一流规划,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让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党政代表团
低碳技术与新能源:采用“两型”技术建立的文化艺术品――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9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9个,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分别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垃圾围城”日益严峻,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占地面积较大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不够用。此前曾引起争议的垃圾焚烧发电,重新受到各界关注。
8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肯定垃圾焚烧发电,提出到2015年,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要达到每日87万吨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
受政策春风的刺激,今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全国各地密集上马。业界测算,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
“旱涝保收”争补贴
目前,中国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的上马速度正明显加快。但与过去不同,这一轮密集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的地区已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都市,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大垃圾焚烧项目的审批和建设。
南宁市投资10.8亿余元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公开招标工作顺利完成;总投资8.13亿元的北京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在大兴区开建;广东四大垃圾焚烧电厂的环评、建设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出现垃圾焚烧项目集中上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垃圾数量快速增长,从长远看,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较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垃圾焚烧属于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想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大小城镇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内有关专家还指出,垃圾焚烧项目上马快,是因为可以从国家拿到补贴,而且企业投资垃圾焚烧项目的利润稳定。
2012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执行全国统一的每千瓦时0.65元上网电价。”
除了享受电价补贴之外,垃圾焚烧发电厂还能享受到垃圾处理费、优惠信贷等多重政策。据悉,大多数垃圾焚烧厂难以达到满负荷运作,但是,政策补贴还是会按合同发放到位。可以说,垃圾焚烧厂的赢利模式就是靠这些补贴,“旱涝保收”。
然而,巨大的投资冲动面前,垃圾焚烧产业的突破口关键在于技术提升。
《意见》提出,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重点推广每日3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烟气净化成套装备。
配套法规有局限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作用,中国的垃圾焚烧工程正提速扩展。
广州是一座被“垃圾围城”困扰的城市,番禺垃圾焚烧厂却曾遭遇争议。2009年,由附近居民发起的反垃圾焚烧运动持续了近3个月之久,项目因此一度搁置。
不过,广州并没有放弃对垃圾焚烧的研究。争议渐渐归于平静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日前,广州市城管委组织专家、媒体赴中国台湾地区考察垃圾焚烧项目。在考察报告中,广州市城建委认为:广州建7座焚烧厂不会过量。
报告还分析认为,以台北市为例,全市人口约262万,建有3个垃圾焚化厂,日处理能力4200吨;推行垃圾分类10多年,成效显著,但每天仍有约1800吨垃圾需无害化焚化处理,也就是说每天人均约有0.7公斤垃圾需要焚化处理。
报告是根据广州目前约1800万人口进行推算,认为广州在若干年后若和台北一样,能实现人均每天只产生0.7公斤的生活垃圾,至少需要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2600吨的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广州规划至2015年建设7座资源热力电厂,处理能力为15000吨,完全符合城市发展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
台北市实施垃圾费按袋计量政策,为保证政策的执行设立了多项重罚措施,比如:伪造专用袋可判7年以下徒刑,往街头行人专用垃圾桶排放家庭垃圾罚款约合人民币1230.6元的措施,等等。
目前,广州虽然制定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因各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口结构不相同等客观原因,以及区、街的推广力度、措施方法等主观原因,虽然98%的人支持垃圾分类,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且相对投放准确的不到30%。
各区、街推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法规制定、推行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广州相对于台北还有很大差距。创新精神不够强,没有很好地探索适应本街道、本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
自主技术待推广
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及各种金属垃圾等互相混杂,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
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在日本,聚居区每一个门栋前,都摆放着多个垃圾桶,分别贴着可燃、不可燃、可回收、不可回收等标识,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则倒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然而,全球各个城市的垃圾量都与日俱增,仅仅依靠企业来完成垃圾分类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位企业家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处理企业的补贴,吸引更多有资质的企业投身其中。他认为,做垃圾处理需要有门槛,一定要做到无害化。
无害化、资源化和减容化是垃圾处理的三大目标。垃圾焚烧要做到无害化,才能全面推广。
我国处理垃圾最先进的是大功率等离子体火炬装置,通过电弧产生高达5500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能迅速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裂解气化,经过急冷、提纯等环节后,气体中的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会被彻底脱除,最终成为洁净的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暖、制油或制造化工产品;无机成分形成玻璃体态,无重金属渗出,可以回收再利用,加工成建筑材料等。
引言:经济下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实体如何面临新常态下暴漏出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商业银行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其受“官办”思想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
1.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受到的挑战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进入了调整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全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1.1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率差异化,通过信贷实现银行的利润,而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这就标准着依靠利率获取利润的时代过去了。在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信贷风险。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将资金贷款给养殖户,而养殖产业的利润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当借贷者一旦出现收入与预期不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逾期的风险。
1.2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国内外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现象。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主要是面向“三农”产业,经济下行期,农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而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必然会采取压缩信贷的模式,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资金链紧张的局面,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率提升。另外由于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农户,他们信贷的资金相对比较下,所以商业银行投资获利的能力就相对比较小,同时在加上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
1.3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向农村地区发展,这样必然会造成部分良好客户的流失。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利用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丰厚的利率将部分优质客户吸引过去,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
2.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分析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积极寻求提升发展的对策:
2.1将“服务三农”融入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全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三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将服务三农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将总理在湖北十堰农商银行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坚持信贷资金不外流、支农力度不减弱,不能因为向非农业企业开展信贷而获得较大利润而不向农业产业开展信贷业务;其次创新金融产品。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式,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及时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创新产品,满足农业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户选择金融机构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来自于服务客户的原则,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2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目前我国债务危机比较严重,再加上国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审慎经营,做好风险防控体系:一是优化信贷结构,保证新增贷款的质量。农村商业银行要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新型农业产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特色化的信贷支持业务。例如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制定特色的金融产品,满足当地企业融资的需要;二是树立风险意识,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树立风险防范氛围,让全体成员树立关注风险的理念,并且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强化合规风险问责制度。为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并且可以通过参加反面教材的方式提高法律意识;三是完善管控体系。针对商业银行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制度化。
2.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本着资金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原则, 建立县域银行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机制;要紧紧围绕客户需要,加快“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创新,深入企业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金融优势,着力为企业搞好综合化服务。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要拼弃过去“赢在大堂”的思维定势,积极倡导“赢在线上”的思维模式。要树立不论客户身处何处都是我们农商行的客户,打破城乡、地域的限制,把农村变为地球树。
2.4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队伍素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二要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客户经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总之基于经济新常态,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差异化风险经营能力,在推进转型,谋划创新的同时,始终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坚持稳健风险偏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陈军,朱飞燕,在新常态下探寻农商银行发展新引
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深圳、福建、厦门三地考察报告
许昌的城中村改造试点开始于2004年,最初几年,工作开展的举步维艰。直到2007年底,许昌市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建立了一套运行体系,城中村改造才开始走上正轨,并逐步形成了带有许昌特色的改造路子。
到今年5月,许昌市已启动了44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其中26个村已经开工、18个村准备开工,完成拆迁4117户、拆迁面积209.56万平方米,已建和在建安置房5651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1.42亿元,节约集约用地3500余亩。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5月中旬,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到许昌调研,在听取了许昌市领导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工作汇报后,徐绍史说:许昌市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应对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充分挖掘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让每一块土地都发挥出了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嘱咐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争取为城中村改造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来。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城中村改造历来被认为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改造潜力巨大,综合效益十分可观。据匡算,许昌全市现有171个城中村,其中许昌市主城区内共有城中村62个,可腾出建设用地1 8万亩,推进区内需要改造的村庄69个,可腾出建设用地3.6万亩,其他县市主城区需要改造的城中村40个,可腾出建设用地1.1万亩。改造前,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着村庄布局混乱、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缺少、宅基地管理混乱、社会治安突出等问题。
城中村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许昌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目前,许昌城镇化率仅为3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离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在5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许昌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虽然城中村改造工作难度很大,但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只有通过城中村改造,才能制止无序建设,实现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才能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率队赴江苏、天津等地考察,先后20余次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考察报告以及各类媒体上的外地经验进行批示,并先后四次召开了全市城中村改造现场观摩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分析会、研讨会,以图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难题。
“政府零收益”的改造原则
走在许昌东城区的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成片的拆迁地块。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天立向记者介绍:“东城区共启动了12个城中村改造社区,总占地3948亩,拆迁面积382万平方米。安置面积135万平方米。目前,已拆迁居民户2491户、厂院129个,完成拆迁面积178万平方米,已腾出空地2300亩。在这次推介会上,我们推出的13宗待出让地块,就是我们在城中村改造中,通过加快拆迁进度,把村庄占用的毛地变成了待出让的净地。而这一切,都是在最近两三个月内完成的。”
拆迁效率如此之高是与许昌市政府制定的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分不开的。去年下半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由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房地产开发商对此投资热情并不高。针对这种形势,许昌市政府提出了城中村改造“政府零收益”的原则,打消了一些有意到许昌投资的客商的顾虑。
什么是“政府零收益”?许昌市政府负责人解释,就是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把全部收益用于农民安置补贴和弥补开发企业的亏损,最大限度地让利于群众、让利于企业。
在许昌新区东城区,政府将城中村改造土地的升值部分直接用于补贴安置小区,农民安置亏损部分从开发税收财政收入中补贴,开发商投资回报率原则上保持在25%左右,充分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许昌市还尽可能地在收费项目上加大优惠力度。他们规定:对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城市绿化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征(拨)用地管理费等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一律免收;对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费、工程勘察设计费、委托拆迁劳务费等6项经营性收费项目,或优惠减半收取或协商收取;对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城市配套费减半征收。
为了集中搞好城中村改造,许昌市还扎紧了供地的“口子”。规定在集中开展城中村改造的三年时间内,在市区、县城规划区和推进区一律禁止审批宅基地,商品房开发用地都要与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市区不再单独供地,从而引导开发商投资城中村改造。
依法依规 分类处置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许昌的原则是八个字: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对城市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外的集体建设用地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式:
――对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实行土地一元化管理。先将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建设居民安置小区,经营性用地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配置,为股份制经济组织安排留用地,保障其发展,留用地视情况可划拨或出让。
――对建成区外及许昌至长葛推进区内城中村改造多策并举。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情况下,集中建设村民居住区,需腾迁占用耕地的,要办理相关用地手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土地参股经营,发展工商贸;具备办理征收条件的,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适时办理征收手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按项目报请省政府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对以农为主的居住区改造,即空心村整治,争取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以村庄发展规划为龙头,鼓励整体搬迁,分步组织实施。腾出的耕地指标一部分以有偿的方式调剂到城镇使用,一部分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大框架内解决使用权问题。在住宅建设与拆迁安置政策方面,规定城中村改造项目先建设村民安置住宅,后进行商业开发。可利用村庄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先行建设安置住房,居民搬迁入住后,再对原村庄拆迁建设。没有存量建设用地的,根据村民安置用地规划,先部分拆迁建设安置用房,居民拆迁安置可采取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两种形式。
五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推介洽谈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城中村改造协调评审组办公室主任苏晓,他向记者介绍了许昌市政府探索出的5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一是政府统征储备模式,即由政府将城中村集体土地统一征收为国有土地,对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对拆迁户进行妥善安置,腾出土地后的收益用于弥补城中村改造支出。
二是市场开发运作模式,即由开发商融资改造,政府负责编制控制性规划,对改造项目用地进行招拍挂出让,为开发商提供环境保障。东城区就是采取了这种模式,引进了大型企业上海开天建设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的入驻。
三是社区自主改造模式,即对经济条件比较好、村民比较富裕的村庄或社区,由社区自行或以居民入股联营的方式组建经济实体,政府进行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依法监管。
四是“村企共建”、“村园共建”模式,即由企业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腾出的土地用于企业发展。例如许昌县,在武店村改造中,县政府与瑞贝卡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瑞贝卡公司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政府依照法定程序为投资商在武店村提供了600亩土地,办理有关手续后,由公司按照规划自主使用。
五是“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腾村换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离城镇和交通干线较远,土地商业开发价值不大的村庄,以腾出耕地为主要目的。
让农民感受到实惠
城中村改造之所以不好搞,主要是因为它牵扯到当地村民的利益。改造前,当地村民靠出租房产每年可以获得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改造后,这笔收入自然就没有了。这成了城中村拆迁改造难的主要因素。
不过,如果政府适当解决了拆迁补偿、社会福利和就业问题,难题是可以化解的。在东城,记者遇到一位今年上半年刚被拆迁的村民,他对记者说:“对我们这片拆迁,说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配合也是假话,但仔细想想,其实对我们村民很划算。”他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改造以后,我们只损失了租房收入,最多万八干的,但以前居住条件差,用水用电用煤气都不方便,垃圾随便倒,环境脏乱差,连买菜看病都不方便,最主要的,是改造前村里住户只享受农民待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很低。改造以后,一切都跟城里人一样了。”
农民最会算账,要让农民配合拆迁、支持拆迁,就要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城中村改造的实惠。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念卫向记者介绍,在规划选址上,我们充分考虑了群众“就近、就城、就便”的意愿,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被拆迁户可以享受一套经济适用房或一套优惠价商品房,居民在办理回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手续时,有关部门减半收取办证费用。 在东城区,政府规定,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本地户,每户安排总面积200平方米的一大一小两套住房,价格则按600元/平方米出售;对嫁入本地的人家则根据宅基地状况,安置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或成本房;外来户则安排一套100平方米的成本房;对住房特别拥挤且符合分户条件的拆迁户,则照顾一套100平方米的成本房。
何天立说:“对城中村村民这块来说,主要就是做好补偿和社会保障工作。由于财政资金短缺、部分地块招商不到位,目前一部分拆迁费暂时还兑付不了。但这种情况下,我们增加了一项城中村改造成本核算内容,把群众拆迁补偿费比照同期银行利息计入改造成本,每3个月兑付一次,我们计算了一下,大致拆200万平方米需拆迁资金九个亿,赔补群众损失7000万元,我们用这种办法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据了解,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环境,许昌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意见》、《关于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意见》,建立了改造拆迁评估制、办理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制等长效机制,以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东城区探索出了“四抓四促”的工作理念,即抓安置促拆迁、抓拆迁促招商、抓招商促开发、抓开发促“三赢”,在今年四、五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拆迁170多万平方米。此外,市政府在对主城区和推进区改造实施方案审批中,其中必须的一条就是看村民是否同意方案的决议。
记者看到,东城的唐岗、半截河、陈庄等社区农民安置小区已开工建设,地址就在改造后统一规划的商品房社区附近。
城中村改造:落实“双保行动”的重要举措
起于去年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也给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机遇,因为,城中村改造可以给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同时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明山说,前不久,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保增长、保红线”为内容的“双保行动”。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就是“双保行动”的结合点。保增长需要投资,需要拉动,我们现在已经投资了20多个亿;保红线需要整治土地、改造村庄,耕地整理出来了。红线就保住了。
接着,张明山给记者列举了城中村改造给许昌带来三个好处:
一是以城中村改造拉动内需。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解决毛地变净地问题,创造土地升值空间,实现向市场要效益、要资金,向危机挑战,确保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目前,许昌市正在实施的44个老城区改造项目,总投资达到190亿元,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并且这44个改造项目直接关系着近10万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对全市经济的逐步回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份考察报告对欧洲电力市场及用电营销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实的介绍,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促进内蒙古电力营销工作具有重要启迪作用。2006年4月19日至5月2日,公司组成由市场营销部刘万福副部长带队,呼和浩特供电局××*副局长、乌海电业局××*副局长、薛家湾供电局××副局长、阿拉善电业局××*副局长、锡林郭勒电业局梁××副局长、公司市场营销部××科长、调通中心××*科长、鄂尔多斯电业局××部长为成员的市场营销赴欧洲考察团一行9人对北欧瑞典、芬兰以及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电力市场运营、电力设备制造及电价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与交流,加深了对电力市场运营及电力系统高压电器设备的认识。结合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营的情况,考察团针对自治区电力体制改革和公司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电力系统建设及市场运营
北欧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五国,在世界上属经济发达地区。北欧地区电网非常发达,除了冰岛外,其他四国均实现了电网互联,故北欧电网常指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此外,北欧四国与欧洲其他相邻国家也实现了联网,挪威、芬兰与俄罗斯,丹麦与德国,瑞典与德国、波兰之间均有直流和交流联系。北欧国家的输电网电压等级从110-400千伏,有110千伏,132千伏,150千伏,220千伏,300千伏,400千伏多个电压等级。本次主要考察了瑞典和芬兰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
北欧电力交易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开展多国间电力交易的市场。北欧电力市场化改革源于挪威,历经十年。1991年挪威建立了国家电力市场,1996年瑞典率先加入,1998年6月芬兰加入,最后,丹麦于2000年10月加入。北欧电网的装机构成以水电和核电为主。其中:水电占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核电约占30%,火电为15%,其他可再生能源约为5%。北欧四国内部有资源互补的优势和需要,国家间的电力构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北欧四国的水电主要集中在其地理版图的北部,这些地区人口较少,负荷较低;火电则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相对人口稠密,负荷较大。在丰水季节,北欧北部地区大量成本较低的富裕水电凭借价格优势流入南部地区,导致市场实时电价较低;在枯水季节则相反,南部的火电流入北部地区,市场实时价格则较高。北欧四国除内部进行资源优化外,和俄罗斯、德国、波兰也有电能交易,国际间电力交易非常频繁,北欧地区在用电高峰时期,需要从邻国俄罗斯、德国、波兰进口电能,国际联络线为这种电力交易提供了保障。
北欧国家的电力部门非常注重环境保护,输变电设备基本上沿公路建设,尽量减少树木的砍伐;大部分火电厂均安装了脱硫、脱氮装置。由于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较快,大部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均处于停运状态或迎峰运行。
北欧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北欧电力交易市场的业务可分为以下三个大项:一是组织期货交易,确定长期合同管理;二是组织现货交易市场,确定现货交易市场的价格和电力交换量;三是资金结算。现货市场价格还成为签订长期合同的价格参考。北欧电力交易市场的期货合同市场包括套头价格、风险管理、期货交易、长期合同等。交易期最长为3年,以周为最小单位,可按时段、季或年签订合同,对通过北欧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进行结算,努力降低结算风险。目前电力公司参加北欧电力交易所需要缴纳以下费用:参加市场的注册费、年费以及采用经纪人方式参加市场运行的费用。
北欧的电力市场运作是非常独特的,其特点可归纳为:一是各国的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都是委托在北欧电力交易所完成,各国没有另外建立自己的电力交易所。可以说,北欧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跨国电力交易市场;二是北欧电力交易中的期货、现货交易与实时交易服务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完成。三是在发电侧未实行网厂分开,电力公司可以同时拥有配电网络和发电厂及客户。但客户(包括居民客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电力公司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自己的电厂发电成本很高,或者外购电价较贵时,对客户的供电成本就会很高,从而会失去客户。客户将选择价格低廉、服务质量高的供电商,因此各供电公司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如制定灵活的电价政策、承诺可靠性、定期回访等。
南欧西班牙电网与西欧电网相连,统一参加西欧电网的电力市场运营,运营模式与北欧电网类似。由于西班牙地处高原,风力资源丰富,加之环保意识及电价水平较高,因此西班牙风电装机容量较大。西班牙的城市供电基本实现了电缆化,采用22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在城郊直接入地的方式,实现向市区供电,供电可靠性较高。
北欧由于水电较多,电价相对便宜,大约为0.4-0.6欧元/千瓦时;南欧由于以火电和核电为主,电价相对较高,最高可达1欧元/千瓦时。电价成本中,输配电成本约占50%。
高压电器设备的制造
本次对瑞典abb公司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分部进行了访问,参观了高压电气制造车间,了解了现阶段高压电器的制造工艺和性能。abb公司已能生产800千伏的高压断路器(用于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三峡左岸电厂采用了abb公司生产的500千伏高压断路器。
abb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适用于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系统。其中220千伏的断路器单断口最大开断电流63千安,是现今世界开断能力最大的断路器。该公司开发的新式产品包括:干式电容器、开关驱动马达、各电压等级线路用避雷器和组合电器,其中新开发的电压互感器(em-fc)采用磁力技术,测量精度高,运行可靠,适用于170千伏及以下系统;新型断路器采用智能式吹气技术,提高了断路器的灭弧能力,满足在摄氏零下40度环境下可靠工作。
新型组合电器是一种将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组合在一起的新开发研制的变电站用设备,使用新型组合电器的变电站可节约土地面积约63%,工程造价增加不超过10%,特别适用于大中型城市的变电站建设。但由于这种组合电器在设备断开时无法形成明显断口,不满足国内运行规程的要求,因此暂无法在国内使用。根据abb公司人员介绍,新型组合电器装设有多种自动闭锁装置,可以绝对保证安全,现已成为瑞典的国标产品。
abb公司生产的线路用避雷器性能先进,过压动作可靠,能满足50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要求,特别是运行电压较高的系统,对线路设施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线路用串补的最大容量可达300兆乏,提高了线路的输送容量。
abb公司高压设备年产值达到3亿美元,产品以出口为主。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使用的abb产品在东京大地震期间未出现损坏,说明产品质量非常高。
通过与abb公司管理人员的座谈,对其生产的各类型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与内蒙古电网使用的设备做了详细的对比。
本次考察的主要收获
通过对欧洲部分国家的考察,结合内蒙古电网建设、运行及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考察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在欧洲考察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与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小,外向引力也正在逐步消失。接触的华人留学生都表现出学成后回国的愿望,所接触的外国人也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惊叹不已。在电力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速度远远大于欧洲,电网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电力市场已经被abb这样的世界跨国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所关注。通过在国外的短暂停留,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加深了对总书记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念,增强了做好工作,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心。我们感到出国考察,不仅是业务方面的学习,而且在思想方面也得到了教育和提高。
(二)欧洲市场经济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企业和客户的市场观念较强,配套的法律制度也较为完善,发电公司、电网公司、配电公司、电力销售商及客户均遵循市场诚信和运营规则,加之,欧共体大的市场环境,电力市场化进程较为顺利,电力市场运作相对成功。国内的市场经济刚刚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电力供需矛盾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因此,电力市场工作必须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推进。
(三)欧洲地区电价相对比较合理,输配电价格基本上占电价的50%,因此电网公司和配电公司有较充沛的资金进行城市供电网的改造,城市一般采用电缆地下供电。欧洲城市大量采用500千伏、220千伏电缆直接接入城市变电站,既可降低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同时扩展了供电范围,但也存在电缆供电造价相对较高的问题。由于欧洲国家城市规划较好,城建施工不会对供电电缆造成破坏,影响正常供电,供电可靠性较高。随着自治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高电压等级电缆深入城市中心已经成为必然。输电线路与电缆连接技术对自治区电网重要城市配网改造有值得借鉴的作用。同时,abb等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的生产、安装非常规范,设备制造精度较高,且实现了制造工艺的自动化,因此生产的高压电器设备可靠性较高,且科研力量雄厚,基本上代表了世界高压电器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断路器的开断能力较强,适用于自治区电网短路电流较大地区的断路器更换。
内蒙古电力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内蒙古电网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欧洲电网运行及电力市场运营的一些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结合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特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一)电力市场建设方面
内蒙古电网的电力市场建设应逐渐由追求数量扩张向追求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即按照公司提出的“由全力以赴确保电力供应,调整到构建电力市场上来。加快建设自治区电力市场,积极参与区域电力市场,主动配合好国家电力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客户端、发电侧、供电侧和谐发展,实现公司市场战略转型”的要求建设电力市场。随着自治区电力供需形势的转变,内蒙古电网已经具备按购电成本实现电网优化调度的条件。为此,公司一是应通过整合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建立营销、财务、调通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建立对购电成本的考核奖惩体系。二是公司应着手开展自治区级电力市场的研究工作,构建起发电厂竞价上网的机制,以便在条件成熟时能够及时实施。同时,在认真总结国内其他电网市场运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模拟运营,摸索市场运营的规律。三是要加强对自备电厂的管理,建立起自备电厂的考核管理办法。四是制定购售电合同的管理规则,通过合同形式来保证公司的利益。五是加强对市场条件下的电价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特别是与市场运营有关的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辅助服务价格等。六是加大市场运营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议公司选派营销、调度有关技术人员赴华东、东北、南方电网进行一定时间的电力市场方面的培训、学习,加大人才的储备力度,以适应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的要求,否则难以实现电厂与电网间的协调、健康发展,无法达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社会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二)关于电网建设问题
建设强大自治区电网的关键是做好电网的规划工作。在公司实现“由高速度、大规模电网建设,调整到尽快完善电网结构,提升输送能力上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转型”的期间,实现电网坚强、运行方式灵活是保证电力市场顺利交易的基石,因此合理规划500千伏网架,加快外送通道建设,逐步实现220千伏系统解环运行,是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方针,也是自治区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和融入区域、国家电力市场的需要。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在实施城市电网改造时,应考虑实现高电压等级深入市区,逐步实现市区供电电缆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可考虑在一些重要城市终端站采用组合电器,既不违反规则,又能够减少土地占用量;对断路容量较大的变电站,可考虑采用一些开端能力强的进口设备。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
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2005年9月6日至20日,本人随农业部农垦局组织的赴日本考察团,对日本农机化发展及农协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期间,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农产振兴课,与技术对策室原孝文先生、町口和彦先生座谈了稻作生产、农地流动及水稻机械化发展问题;参加了日本农业机械工业组织的农机化专题研讨会,考察团与石川岛芝浦、井关、久保田、锄柄、松山、三菱、洋马、山本、日立、SUZUTEC、TAKAKITA、DELICA等12家农机株式会社的与会人员就水稻机械生产及农机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日本《农机新闻》、《农经新闻》和《农村新闻》分别对研讨会的情况予以了专题报道;还专程访问了北海道道立(水稻)中央试验场,参观了岩见沢水稻育种试验地,与其进行了水稻育种技术方面的交流;参观了久保田农机株式会社北海农机售后维修厂和东京农机制造工厂;访问了日本全国农协(JA全农)试验场、东京农业试验机构、北海道美呗市开发町南麦(稻)作营农组合、松浦农场、共和町农户、留寿都农户、小川农场农户和大阪等地的农户;与日本有关农业、农机专家就水稻优良品种培育、育苗、耕作、栽植、水肥管理、除草防病等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日本农机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和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粮食生产显得非常重要,始终被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是二战后,日本政府对农业开始更加重视和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于1947年,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农业生产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农业机械的导入期(1947—1964年)。这一时期是日本农机化的起步阶段,1949年7月日本国家开始实施以促进农机具改良为目的的“农机具依赖检查制度”,是日本实行发展农机化政策的开端。1958年3月,日本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1955年后,日本的矿工业发展很快,超过了农业,带动了农业人口向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转移,农业人口减少明显,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更强烈,从而也就带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6年,日本制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促进了农机制造业大发展,新型、适用的农业机械不断涌现。1964年底,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也开始实施。
(二) 农业机械的发展期(1965年—1974年)。这一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快速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员更加减少,机械化得以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水稻插秧机和收获机,解决了农民“大弯腰”、“小镰刀”的问题,基本实现水稻生产作业从耕耘、插秧、管理、收获、干燥到加工的全程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的广泛和大量使用,也带来了农机使用和道路、田间行驶的安全问题,1965年日本农林省(相当中国的农业部)开始实施了《农作业安全对策事业》,1969年又制定了《农作业安全基准》和《农业机械安全装备基准》,农业机械化整个体系健全,从制造到使用和管理比较规范,农机化健康发展。
(三)农业机械的成熟期、饱和期(1975—1984年)。从1975年开始,由于不断促进插秧作业、收割作业的驾驶化,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解放繁重劳动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农业机械不仅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进一步提高,还在应用电子、液压技术上取得惊人的发展,提高了农机驾驶操作性、改善乘坐性和更加安全性。1976年,农林省制定了《农业机械安全设备确认对策纲要》,开始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鉴定和安全管理。为了普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日本于1984年还对购机者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
(四)农业机械的多样化时期(1985年以后)。到1985年,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 ,但开始追求使用方便、配套作业和省力等方面。为此,大型拖拉机开始配备驾驶室、驾驶室内安装有与汽车相同的空调设备、收音机、音响装置等装备,追求舒适的作业环境,农业机械向更高级方向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日本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农业生产机械化,尤其是水稻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田整地,一般采用旋耕机和碎土搅浆整地机,整地效果好;水稻育秧,采用棚室育秧,日本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由于苗床土的匮乏,近几年开发了用稻壳粉碎后经专用机械设备加工成的育秧盘和苗床土进行推广应用,全部采用机械播种和工厂化育秧;插秧,全部是机械化,在日本的北部北海道地区,因属寒带地区,纬度同我国的吉林和黑龙江的南部接近,但北海道地处太平洋,属海洋性气候,春天回暖慢,因此春天插秧时同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相似,采用钵育摆栽的约占这一地区的50%,应用摆栽机插秧,日本的其它地区一般都用普通的快速插秧机,而且插秧机配备较高,几乎家家都有插秧机,一台插秧机平均工作不到一周;水道的田间管理,一是采用射程近30米的喷雾机进行喷药和追肥,二是采用直升机和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日本的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几乎全部是地表水,江河、湖泊众多,水利排灌设施齐全、完备;水稻收获全部采用机械,主要机型是半喂入式的4—6行的收获机,其次是全喂入式的,看不到割晒机;水稻收获后,日本的气候湿润,水稻收获时含水份高,一般要送去进行烘干处理。烘干采用水稻专用烘干机5—30吨不等,大的也有上百吨。其它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很高,如马铃薯,播种和收获都实现了机械化,我们在北海道看到的马铃薯收获机很先进,采用大型自走式收获机,一次作业,联合收获,收获质量很好。
日本水稻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日本的农业,实质上是水稻农业,农业以水稻为主,近50%的耕地用于种植水稻,日本可称谓“稻作之国”,大米被日本称谓“国米”。因此,农业机械化也不例外,是以水稻为主的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也就代表了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综观日本农机化的发展历史,结合我们对日本的实地考察认为,日本发展水稻机械化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大力发展农机化。日本以二战结束为分界点,战前农业不发达;战后,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施《法案》,实现耕者有其田,大大提高了稻农的生产积极性,水稻种植发展很快,同时政府与1953年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1965年6月作了一次修改),通过有计划的引进高性能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研究、促进适用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采取建立农机具的检查制度和健全农机具试验研究体制及确保其所需的经费等措施。通过发展农机化,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减少农民,转移和分离农业劳动力,从事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及城镇化建设。而后又于1956年出台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扶持和支持农机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对农业、水稻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政策。日本的农业是国家政策高度扶持的农业,大米被称谓“国米”,水稻生产就更是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的产业。日本对农业和水稻生产一直有政府扶持政策,其中对农民购买水田机械实行补贴从1964年就开始了,一直延续了40年,直到2004年终止。40多年来,农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政府都有高额的补贴,少则10%,多则高达50%不等,特别是购买使用先进的、价格高的补贴比例和额度也大,大大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三)因地制宜,结合国情,发展农机化。日本是一个狭长岛国,人多地少,耕地不连片,地块小、分散。加上1947年—1950年实行《法案》时,政府在原先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的稻田强制分成小块田划给农民耕种,使得地块更小。可以说,日本是典型的精耕细作型的“水稻小农业”,所以我们感觉日本的农机也是“小农机”。农机为农业生产服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化 ,就是为了适应水稻的生产特点而发展的,所以日本的水稻机械以中小型、精制为主。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高,性能先进,不断有更先进的农机产品出现。日本的农机价格也高,但一比较、细算,也不算价高,一是农产品的价格高,相对农机比价就低,日本水稻的价格是中国的10倍,而相近的农机产品并没有高出中国10倍;二是政府的补贴多、比例高、额度大。(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为农机提供保障。
农协,是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的组织,在日本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市或村,都有农协机构。为农业和农民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也包括为农机提供社会化服务,即为农民提供销售采购机械、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与服务、维修服务、油料供应和农机牌证照管理等,农协还负责操作农机政府补贴事宜。农民使用农机没有后顾之忧。
日本发展水稻机械化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支持和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度重视农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不断出台政策扶持和支持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支持农业首先支持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日本先后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和长期为农民购买农机提供补贴政策,使农机化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国对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才刚刚开始,补贴的比例和范围还比较小,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愿望。今后,我国应加大农机补贴的力度,包括扩大补贴的范围和提高补贴的比及额度,应是政府扶持和支持农机化发展的一项有效的、根本性的措施。 (二)日本是世界上水稻生产和水稻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其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世界上一流的,前面已述,中小型化,但机械制造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坚固耐用,操作方便,是实施先进水稻生产科学技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没有水稻生产的高度、高水平的机械化,也就没有日本今天水稻生产的高技术和高水平的今天。因此,我国也是一个水稻生产的大国,特别是农垦系统,以黑龙江垦区为例,水稻生产居目前国内领先水平,他们属于寒地水稻种植,其特点同日本的水稻主产区北海道相似。黑龙江垦区在过去就曾结合本地实际,学习和借鉴了日本水稻生产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水稻机械化,受日本的启发很大。今后,仍需要继续学习和借鉴日本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经验、技术和做法,洋为中用。(三)学习日本农协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发展和建设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目前不仅农机化水平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和完善。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农协从上到下,形成网络,形成体系。农协是农户和农民自主自愿参加的行业组织,是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包括农机各项服务的经济组织。在日本,农协的作用非常大。我国应考虑发展类似日本农协的组织,来建立和健全为农业、农机服务的社会化组织。
关于日本农协
农协,全称:“日本农民协会”,是集经济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组织。农协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三种类型:一种是“正式会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在当地有土地;第二种是“准会员”,准会员没有土地,但从事的事业与农业有关;第三种是“其他会员”,既没土地,也与农业无关,但出资入股。不论会员出资多少,每一个会员只有一票的权利。只有正式会员才有表决权,准会员和其他会员没有,体现了农协是农民组织保护农民利益的社会性质。
农协组织分三个层次:最高的是国家级的,即全国的,简称“全农”;其次是县一级的(相当我国省一级);再次就是市村级的。
全国级的农协,即全农在国家登记,其他农协相应的在省、市登记。为了规范农协的运作,国家还专门出台了《农协法》。
农协在经济上实行会员投资入股的股份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在经营上,国家给予许多政策支持与扶持,如其它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一般都在20—30%以上,而农协只交6%。会员按投资分得红利和承担风险,但会员不因投资多少而分权利大小,每个会员的权利都是相等的,即一票的权利。农协的经营者或负责人,按《农协法》及关章程实行会员选举制和农协选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