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成果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7 22:41: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管理成果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管理成果论文

篇1

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施工中所有的技术操作,组织配合都需要人的参与,而工程管理中人员的不合理配置会对施工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施工环境因素导致的影响

在施工前,由于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可能会因为各种环境原因使得施工工作不能顺利展开,例如施工现场的地质构成、水文条件、洪涝灾害、地震程度等原因没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中,对这些问题可能产生的情况没有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造成施工问题产生时,施工管理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解决。

3施工技术导致的影响

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操作流程的错误、施工工艺的错误、施工方案的不合理配置、施工安全因素繁多以及不成熟技术的应用等。

4组织管理因素导致的影响

组织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合同审批延误、施工计划安排不当、施工组织不协调等,这些因素会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停工待料、施工延误的现象。再者,工程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欠缺,造成施工交接、施工配合上出现问题。

5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影响

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材料供应不足以及施工设备故障问题,造成工程基本资源不能积极满足工程需要。对新型材料不能做到合理利用,施工设备不及时维护,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设备故障频繁产生。

6施工资金导致的影响

施工资金是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但在实际中,经常出现施工资金拖欠问题,造成施工资金短缺,资金在施工各阶段的流动困难。

7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

延缓了施工进度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在工程实施的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然而,在建筑方对工程建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急于对项目展开施工,对建筑的投资额度、设计标准等的审查以及相关承包合同没有经过严格把关,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施工中的工程随意改动,缺乏对施工变更的监督、监管力度,对施工变更造成的资金流失、工期延误问题缺乏制度制约。

二解决建筑工程进度管理问题的措施

1积极建立相应的制度管理

机制积极完善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工程施工前的方案设计,工程施工中的人员配置以及施工基础设备的配置作出统一的部署,对施工各阶段材料的使用以及资金的使用进行大体的预算,充分保证施工中各项资源充足。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问题,应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施工各阶段能够顺利展开。

2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视度

在实际施工中,要定期组织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工程施工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工程施工相关人员对工程进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够自觉进行施工工程的有效管理,并协调各方积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管理中,设置相应的奖罚措施,端正相关人员的管理态度,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工程进度管理素质。

3严格落实施工各阶段分工制度

在施工各阶段,应严格落实分工制度,将各阶段中的施工工艺落实到个人,并实施责任约束机制和奖罚措施,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的完成工程施工的各项内容,确保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更好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培养高素质管理

人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企业内部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工作;另一种是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企业应定期组织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再教育工作,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储备,以便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起到管理带头作用。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入一些实际的企业管理知识,强化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意识,使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践行管理要求,完成管理工作。

5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在施工前,应就工程施工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一份详细合理的施工计划,并在实际施工中将计划细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各阶段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要求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区域。施工管理人员应深入施工基层,全面了解施工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就实际施工中出现的施工技术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做出详细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篇2

一、施工总承包

这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一种建筑工程承包模式。大多数施工单位甚至业主单位都已经熟悉。设计和施工由不同的单位完成。一般是业主委托一个设计单位,建筑师和工程师对项目进行设计。设计完成或接近完成时,业主找一个承建商,按照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进行施工。承建商一般将项目分包给不同的专业分包商。施工过程中,业主在设计单位协助下或者另请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督,确保承建商按图纸和技术条款施工。设计单位设计上要满足业主的预算和功能要求,也希望施工单位要严格按图纸和技术条款施工。但是,施工单位却不必对有疏漏和错误的图纸负责。此外承包商主要考虑是尽快完工,而不要超支。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目标显然不同。设计图纸若有问题,施工单位照图施工,结果业主受损。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业主要对技术条款的完整性和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负责(其中分包商及供应商具体由谁指定,主要是依据承包合同确定)。

这种承包方式存在的主要缺点是:一、工期较长。如果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也要等项目全部设计结束后才进行施工招标,然后再进行施工,建设周期势必很长,对发挥投资效益不利。二、设计与施工相脱节。这也是这种承包方式最大的缺点。由于设计单位有时对施工过程的具体工艺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很难从设计方法及实际成本的角度来尽量选择降低造价又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方案。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对项目的投资控制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深度。三、会引起较多的设计变更,增加建设成本。随着现代化建筑的构成日趋复杂化,如果设计和施工过程仍旧按顺序依次进行,设计在施工上是否可行一直要等到设计全部结束并招标后才比较明朗,则往往会引起较多的设计变更。四、合同总价难以确定。如果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方式,承包商会尽可能地浪费材料,以使计算酬金的基数变大。业主承担项目成本的全部风险。如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会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以增加可获利润。由于竞争激烈,承包商投标时为了中标已经将合同价降得非常低。为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利润,承包商势必会偷工减料,造成“豆腐渣”工程。另一方面,施工过程通过一次招标即委托出去,而且招标时间不允许拖得太长,因此业主很难得到施工的最合理价格。五、业主工作量大。业主要同时和多个单位打交道:承包商,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甚至包括分包商和供应商。业主周旋于多个单位之间,解决出现的矛盾,而业主可能并不精通建设工程管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费钱费力却帮了倒忙。

二、设计——施工总承包

这种承包模式在《建筑法》第24条已有所体现:“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是,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但是国内的总承包的具体含义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有时指业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然后将工程某些部分分包出去的承包商;有时指同业主签订设计和施工都承包的合同的承包商。所以它与这里所说的设计——施工总承包还是有所不同的。

这种承包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业主同一个单位打交道,便于合同各方之间的协调。当设计和施工人员为同一单位成员时,在做有关设计决策时,速度快、气氛更融洽,开工之后也会保持这种融洽的关系。有关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在设计阶段就挺出来,减少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的可能性。利用设计一一施工合同时,业主虽然有可能失去参与设计与施工过程的机会,但是仅同一方打交道却是非常便利的。

这种承包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成本低,利润高。对于业主而言,它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即可,而不需要对设计和施工分别招标,降低了招标费用。对于承包商而言,降低了投标费用。另外业主的建设成本与承包商的利润是紧密相连的,由于设计施工承包商一家取得了承包该项目的全部好处,故让它少利润也可以,所以业主的建设成本也相应降低了,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试”。二、业主的管理简单,协调工作量少。三、工期短。由于设计和施工是一家,所以当设计满足施工要求时,就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缩短工期。四、质量好。设计部门在设计时有施工部门的参与,所以在设计时,它就会在设计过程中从施工方法及实际成本的角度尽量选择能降低造价又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方案。

不利之处在于:一、业主不能对工程全程控制。如果业主要审批设计的每个阶段,然后才能施工,就会使设计施工合同的优点部分丧失。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业主的风险,比如,如果业主审批通过的设计方案是有缺陷的,那么业主就剥夺了自己以后将责任推到设计——施工承包公司身上的权利。二、风险承担过于集中。设计——施工承包商承担了工程的全部风险,也就是说一旦总承包商违约,并难以赔偿巨额赔偿金,那么将没有任何单位负连带责任。三、合同总价难以确定。因为在招标时,设计图纸尚未完成,所以难以定出合理的合同总价。如果使用成本加酬金方式,又会使承包商降低减少建设成本的积极性。

虽然这种模式优点颇多,但条件过于苛刻。就目前国内的承包商而言,只有很少几家同时具有它所要求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所以若采取此种模式,设计——施工承包商由多家单位联合投标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这样的话它就丧失了原先意义上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部分优势。

三、PM(ProjectManagement)

PM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逐步在美国、西德和法国国家广泛应用的一处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受业主的委托,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图纸、方法和手段,对项目投资、建设周期和项目质量三大目标实施控制,并向业主提供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服务。项目管理咨询公司既不参与设计、也不参与施工活动,其基本属性是向业主提供咨询。它受业主的委托,在工作中代表业主的利益,是业主忠实的顾问。

这种模式特点是:一、PM为业主提供咨询,在工作中代表业主的利益。它与业主是合同关系,与分包商和设计单位只有指令关系,没有合同关系。二、PM是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因此PM应从项目一开始就介入,实现三大目标控制一一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比如:它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向设计单位提出建议,以缩短工期和避免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控制成本。三、PM单位可以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实施三大控制,但不实际参与设计活动和施工活动,所以PM工作一般都由咨询公司承担。

四、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

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即Fast-Track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指挥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而它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加利润”的方式。

篇3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面积超过30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7%,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其中富含大量脐橙所需的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发展种植脐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据统计,2006年,赣南脐橙发展到91333hm2,产量63万吨。建成无公害水果基地73333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脐橙)基地县4个、脐橙出口基地5533hm2,年出口港、澳、东南亚、北美等地脐橙18万吨,占赣南脐橙总产的近30%[1]。但在果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为此,加强赣南脐橙生态基地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形态的转变,促进赣南脐橙生态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赣南以脐橙为主的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赣南脐橙生产现状,分析了在发展生态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建设赣南脐橙生态果业基地提出优化措施。

1赣南脐橙栽培的生态问题

在脐橙基地建设中,赣南始终坚持生态化开发,注重农业生态保护,探索了一条被称为赣南模式的“猪—沼—果”模式。在实际生产中,不规范的脐橙栽培技术和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果园建设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

脐橙果园建设要严格执行标准,配套健全设施,尤其是果园梯田和排水灌溉设施要符合标准。但是实践中果园建设与生态建设没有完全同步,对生态保护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围绕脐橙产业协同作战搞好生态建设,造成果园建设与生态建设分家。虽然有的脐橙园修建了梯田,但是修建技术不规范。如一部分果园选址不科学,选在坡度25°以上的坡地、低洼地、平地;脐橙园四周没有开好防洪沟、排洪沟,每条梯田、梯带也没有背沟或竹节沟,不利于排水和降低果园水位;果园灌溉条件差,电不通,路不畅等,果园规划和建设的弊端直接带来水土流失,造成果园生态潜在的破坏。

1.2防护林建设滞后,降低了风沙危害

防护林的目的是减少风沙,增强抗御干旱、干热风、冻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应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速长高大、长寿、经济价值高、主根发达、水平根少、与脐橙无共同病虫的树种。但据调查,赣南80%的脐橙果园没有建设防护林,部分果园虽建有防护林,但是建设水平低,布局不合理,防护效果差;树种选用不合适,如马甲子、刺合欢等树种矮小,防护范围小;防护林距离脐橙果园太近,容易串根,造成争水、争肥、争阳光等。

1.3“猪—沼—果”模式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和完善

“猪—沼—果(菜、鱼等)”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被称作“赣南模式”。推进这种模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沼气液、沼气池利用技术方法需要完善。

1.4无公害技术薄弱,存在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

果品安全是影响赣南脐橙声誉的关键。尽管赣南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已经提上日程,但是,工作力度不大,效果较差。因此,至今赣南脐橙加工业示范基地没有被列入国家柑桔非疫区建设项目区。随着脐橙规模化发展,病虫害增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加重,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果实品质下降,给脐橙产业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脐橙生态系统平衡。

2建设脐橙生态果园的发展措施

2.1抓好果园基地建设

遵循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无公害脐橙基地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并向产业经济带、专业经济区延伸。在基地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增强基地的科技含量,提高质量。在脐橙园规划建设上,更应强调生态果园建设的重要性。

2.2加强脐橙生态果园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一是增加与赣南无公害脐橙生产有关的科研投入,加强常规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开发赣南脐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测定设备、有机农药肥料生产、脐橙保鲜防腐技术与设备。二是生态建设与果业建设相结合。要达到高标准建园,果园必须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做到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原则,严格按照“三大一篓”(大穴、大肥、大苗和营养袋假植)与“三保一防”(保水、保肥、保土、防护林)标准和要求施工操作,防止水土流失。

2.3严格执行赣南脐橙质量标准

2006年《赣南脐橙》国家标准(GB/T20355-2006)成为我国首个脐橙国家标准。要按照标准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约束生产经营者种植加工行为,最大限度地通过促进生物循环,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提高赣南脐橙产量和品质,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4狠抓赣南脐橙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求,无公害产品生产应具备下列条件:①产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必须经农业部农垦环境检测中心审定;②原料作物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操作过程须符合无公害标准,并接受监督;③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贮运须符合卫生标准,最终产品须经国家检测。

2.4.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为防止大气、水、土壤受废气、废水、废渣及一些天然有害物质污染,宜在远离城区、工业区,离交通要道的直距离在500m以上的地方建园。

2.4.2强调重施有机肥和有益复合菌肥(如EMCM等)。提倡种草、覆草、埋草,合理配备化肥用量和比例。采用无污染水源灌溉,应用滴灌、喷灌、沟灌等方式合理供水。

2.4.3推广套袋栽培。最好全园全树皆套,这是在生物防治体系难以建立和生物农药效果不佳情况下,无公害水果生产最有效的手段。

2.4.4防治病虫上全面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IP计划)。以农业措施、人工防治、利用天敌和增树体抗性为主,尽量使用无毒害的植物源、矿物及生物农药和农药增效剂。减少喷药次数,做到不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剧毒农药、高残留农药和杀性农药。

2.4.5在包装、贮藏保鲜、运输过程中严防果品污染。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保鲜技术,采取合理的采后处理方式。按市场需求进行严格的分级、清洗、消毒、打蜡、包装和贮运,防止果品的采后污染。

2.4.6改善农产品的经营方式,大力开展赣南脐橙的绿色营销。对取得绿色证书的进行注册,挂牌销售,优质优价,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2.5继续坚持和完善“猪—沼—果”模式

“猪—沼—果”模式的工程建设,是指“户建1个沼气池,人均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667m2果”,就是把养殖业(猪)、农村能源建设(沼)、种植业(果)以沼气为纽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生态规律,形成物质、能量的生物循环链,带动生猪和果业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猪粪下池发酵产气,供农户照明、做饭,沼渣用来肥果、喂猪等[2]。实践证明:这种猪、沼、果复合型生态果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运行能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有生命力,环境上无污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在今后脐橙生态果园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已建脐橙果园的80%以上、新建果园的100%,推广应用”猪—沼—果”模式,并且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为果业生态发展更好地提供技术保障。

篇4

对于当前的路桥项目来讲,我们常见的问题就是场地管理不合理,场地管理工作在总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的意义非常关键,像是材料的选取以及员工的配置等等都是在场地之中开展的。只有做好场地的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的提升项目的总体品质。不过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此类管理工作面对的问题较多,比如施工单位不关注场地管理工作,未将其提升到一定的层面上来分析,管理工作过于随性,没有配套的标准规定。各种类型的垃圾随处放置,机械没有固定的放置区域,对应的养护工作没有跟上,导致项目的施工速率明显的降低。而且,在存放材料时,也没有依据对应的标准来处理,忽略了材料的存放条件。其使用方面开展的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浪费现象非常常见,最终导致总体成本增加。而且,工作者的素养也不是很高,导致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当无序。

1.2计划管理问题

对于计划管理工作来讲,当前时期,施工方缺少一个有效的前期规划。项目管控不完善也会导致项目无法按照规定的目标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保证项目品质的背景之下,以最快的速率完成最多的任务。对于工程进度的把关与工程计划执行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要点与难点。而对于路桥工程而言,工程全周期寿命较长,资金投入量较大,工期的顺利完成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路桥工程的管理缺乏明显的科学规划,工程的设计图纸审核的程序不够严谨,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比较缺乏,所以工程的实际进度很难根据预计的进度进行,工程延期的现象频频发生。

1.3安全管理问题

除了上述之外,安全也是管理的关键点。由于场地的条件很复杂,加之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安全问题,很多单位的负责人并未真正的将安全牢记于心,未将其落实给下属。所谓的安全管理,具体的说就是对施工者的生命开展安全管控工作,同时还是对项目的施工品质开展管理工作。当前时期路桥项目的建设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高空工作的时候未设置好保护措施,工作者的素养较低,材料的存放不到位,品质过差等等都使得项目的品质受到干扰。除此之外,在施工的时候还面对着很多的违规问题,比如,工作者在工作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没有研究好图纸就开始建设,施工的时候出现了工序方面的失误,此时以不能很好的弥补处理了。这些现象导致项目的施工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而且,材料的品质太差也是因为管控不当导致的。

2针对当前路桥工程管理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2.1完善管理制度化

管理活动是人员之间的协调活动。管理规范化、模式化、制度化是良性管理循环的前提。实际操作中,应将路桥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列入规范管理的范围中,分部管理,整体协调。完善管理制度化的先决条件是制定合理的管理条款,限制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落实相关责任制度,确保每一项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同时,企业可以实行管理分层制度,将管理体系细化,分层管理分层执行。实际操作中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工程施工处、工程施工队以及项目经理部门。

2.2加强工程质量控制

加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强调两方面问题。即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工程的质量控制。材料对于路桥工程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性能不同、需求量大,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材料的产生更是层出不穷,对于材料的管理极大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首先,对材料的供应及其采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相应的设计方案、施工要求对应着相应型号与规格的材料,施工管理人员应对图纸进行详尽的分析讨论,确认最科学合理的物料采购与储备时间以及物料采购数量,组织各采购部门适时适量的采购材料。同时,也应合理安排物料进厂顺序与进厂时间。对于易耗易损坏材料,应提前准备好预备用材料,避免物料短缺情况的发生,从而防止路桥工程进度受到相应的影响。另外,物料的运输,堆放与检验也应按照国家与企业的相应标准执行,并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与发放。定期对材料进行抽查与检验。对于已经产生性状与功能改变了的,应尽快申请离场废弃,而不能继续留用,进而导致影响施工整体质量。最后,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成本控制,针对材料的入库、仓储、领用、废弃等等应有一个详尽并且整体全面的理解。避免产生材料丢失、材料浪费等等影响工程经济效益的负面情况发生,在场地之中还要做好防火工作,认真管理易燃物质,尽最大可能做到安全施工、安全生产。

篇5

1.管理意识淡薄化

当前我国学界及城市管理者已经普遍接受“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十分经营”这一城市发展黄金定律,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但在实际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还是“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由于管理意识淡薄,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如市政建设中盲目追求投资建设却疏于管理,出现交通堵塞、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社会治安混乱等一系列“城市病”;资金使用不合理,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

2.政府权力集中化

现今,国内城市管理逐步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组织、营利性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和配合的政府与市场共同管理模式。但目前传统的“政府万能”观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政府既要完成上级规定的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又要承担维持社会和谐、改善生态环境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导致城市管理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城市市政服务企事业改革相对滞后,公用事业基本处于政府独家垄断的经营状态,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3.传统体制弊端化

行政管理体制虽然经历多次改革,但我国有些城市实践中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大建委”模式,统管统揽,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城市沿用行政的、非经济的手段为主导的“建管合一”的城市管理模式,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管理体制,社会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政府内部决策与执行职能不明确,致使一些部门忙于具体事务、疏于决策,重审批、轻监管,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

4.监督机制无效化

近年来,国内城市管理在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如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新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多元化评估体系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等,但仍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且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不完善,导致对政府绩效评价不准确。另外,由于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机制不够完善等,公众参与普遍性不足,参与层次较低,参与范围和比例相对较小,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5.管理手段单一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城市管理逐渐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管理手段多元化不断发展,法律、经济及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对于确立城市管理的法律权威性、公平性、稳定性与长期有效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迄今为止,行政手段仍然是城市管理部门惯用的手段,其他管理手段的运用不够成熟,尤其是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家有关城市管理的规划法、土地法、房地产法等相继出台,但有些亟需操作的法规和规定尚不配套,具体执行中找不到行政司法的依据,如对流动商贩的管理就缺乏明确的规定。另外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的制约,一些法规的实施也有较大难度,往往出现执法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6.管理形象负面化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形象往往被贴上“暴力执法”、“”等负面标签,关于城管负面新闻频发,城管形象已经被“妖魔化”。尽管近年来城管执法方式有一种“去野蛮化”的趋势,但与人民群众新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的城管部门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严重缺乏明确的服务理念、统一规范的工作规则、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及完备齐全的工作设备,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

7.资金来源单一化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政府开始尝试在一些领域放宽管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竞争机制。但是传统的融资渠道并未进行彻底的改革,仍然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城市管理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资金短缺、经营效率低下、负债经营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限制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8.管理标准空洞化

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并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离不开标准化管理。然而,我国多数城市的管理作业流程、规范和制度不够标准,缺乏科学的工作依据,存在城市管理标准空洞化、行政执法不规范的现象,致使城市管理人员工作随意、低效,阻碍了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篇6

一、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晋安一建公司之所以能连续十二年被省、市建委授于"质量优胜企业"称号,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篇7

一、博弈论概述

最早的博弈论思想产生于中国。两千多年前,孙膑利用博弈论原理帮助田忌赛马取胜,就是早期博弈论的萌芽。博弈论(GameTheory)是使用严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利害冲突的理论,又称对策论或游戏论,主要是由天才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所创立的。他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erMorgenstern)在1939年合作,使得博弈论进入经济领域,并于1944年合著《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成为现代经济博弈论研究的开端。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博弈论试图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化、抽象化,以便更精确地刻画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为实际应用提供决策指导。

博弈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论及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的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通常,传统微观经济学中论及的个人决策,是在给定价格参数和个人收入的条件下,使其效用最大化;个人效用函数只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只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因此,既不考虑自己的决策对他人决策的影响,也不考虑他人决策对自己决策的作用。与此相对照,在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因而该理论注意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考虑了人们决策的相互影响,并把他人的决策作为内生变量进行分析,拓宽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更接近于现实世界。

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约翰·纳什1948年作为年轻数学博士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其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1950)中闪耀的亮点。

纳什均衡定义: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二、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博弈活动

预算管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过程①,按加拿大学者安东尼·阿特金森(AnthonyA.Atkinson)的定义,“预算博弈指管理者会通过操纵信息和目标以达到个人尽可能高的奖金收入”。预算管理中的博弈活动主要发生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博弈的存在,是经济理性人合理逻辑思维的结果。建立责任中心的企业,其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形式有各级责任中心、预算管理层和企业决策层。由于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不同责任中心可支配资源的安排、配置和调整,对于本责任中心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动机使得不同责任中心的目标出现差异,因此只要存在责任中心的目标差异以及他们赖以活动的平台空间,就会有博弈活动存在的可能。

从预算目标来看,企业在确定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股东、董事会、总经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博弈结果就会对谁有利。从公司治理来看,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内部权力分配的过程。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机构的设置以及各个机构的职责设定,特别是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兼任、董事会内部各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的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公司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在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发言权的大小。例如,如果董事会由大股东所操纵,则在此情形下确定的预算管理目标将对大股东有利而可能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兼任,董事会中内部执行董事占多数,那么总经理在确定预算管理目标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在此情形下确定的预算管理目标将对总经理有利而不利于股东和债权人等。

预算管理过程是在两组参与者之间展开的,他们分别扮演企业资源的委托人和人两类不同的角色。委托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表现在预算管理的每个层次上。从预算管理的程序看,预算管理的实质是企业的委托人和人利用企业预算这一工具,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场博弈活动。这是因为(刘凡,2007):

第一,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委托人和人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根据对方的行动决策来进行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选择。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委托人和人各自决策的选择都受到另一方决策选择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其各自的决策也相应影响到另一方的决策。企业最后通过并将实施的预算方案是在汇集双方决策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双方在企业预算管理这一博弈活动中的均衡结果。在预算管理的博弈过程中,委托人和人的角色具有互补性,他们之间发生的互动作用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预算框架。博弈双方各自坚守自己的立场,申明自己一方所能实现的目标,最后在双方力量均衡的基础上达成妥协。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提高预算的专业性,增强其可预见性,降低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和预算决策的复杂程度。他们既相互竞争也相互合作,并且在客观上形成某种协调或制衡机制。显然,只有经过职能专门化的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博弈,经过利益交锋和制度协调,最终形成的预算才是最理想的。

第二,预算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不同的预算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的作用大不一样。预算使得个人行为符合企业决策标准,或作为个人之间进行合作的路标,但由于不可能平均地分配预算的效益与成本,因而能够得到所有参与者支持的预算极少。因此,谁能够在预算的制定中拥有发言权,谁便能够通过制定有利于自己的预算将企业资源转移给自己,谁便能够在利益分割的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预算的制定过程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过程,而是一场政治博弈。从预算的经济后果及其政治化过程可以看出,预算的制定与完善涉及到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交互影响,某一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只有考虑到他人决策行为时,才能有比较合理的基础。现代非合作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在人类行为发生交互影响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决策及如何使决策达到均衡的一门科学,而预算制定与完善过程中的“攻”与“防”行为,适当提供了博弈论发挥解释功能的舞台。任何制度的形成都是一个多重博弈过程,预算作为一种契约制度也是如此。有限理性决定了预算的制定与完善只能是一个渐进过程。预算如有漏洞,利益相关者便会乘虚而入、为己谋利,而一旦预算的制定者发现便会调整预算或重新规制加以堵塞,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预算制定者与执行者就预算进行的博弈过程。一次“博弈”过程的完成,预算暂时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在此状态下任何改变预算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然而,这种均衡状态不会长久,一旦新技术、新经济业务出现,便又会引起新一轮的预算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博弈,其结果又会达到新的“博弈均衡”状态。预算经过多次博弈便会不断得到完善,“纳什均衡”点便会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逼近,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②状态。尽管预算博弈的过程会产生一些摩擦费用,但一个经过多次博弈而得到“公认”的预算,其运行交易费用的节约足以抵消这些“摩擦费用”。

三、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博弈关系

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三类主要的博弈主体,即预算管理决策层、预算管理层和预算管理执行层。这些主体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刘凡,2007)。

(一)预算管理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博弈关系

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是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负责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及方案,并对其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评。企业预算管理层是预算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博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在制定战略导向及对目标调整时,需要面对不同的管理阶层,而不同的管理阶层往往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些经济利益可能和决策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条件下,自然产生了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2.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在协助和监督目标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可变因素,这些可变因素对于不同管理层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同的,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和决策层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3.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在评价预算执行时,对各预算管理层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各个管理层今后努力的程度,而对管理层实施惩罚或者奖赏的过程同时就是管理层和决策层互相博弈的过程。

(二)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博弈关系

企业预算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工程。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的每一个决策最终都是要通过执行层的努力才能实现。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层在执行预算管理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如果本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较多,将会受到决策层的处罚。这种确定何种惩罚和何种惩罚程度的过程本身就是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过程。

2.企业决策层在评价预算执行时,对各预算执行层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执行层今后努力的程度,而对执行层实施惩罚或者奖赏的过程同时就是执行层和决策层互相博弈的过程。

3.企业决策层在协助和监督目标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可变因素,这些可变因素对于不同执行层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同的,执行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和决策层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产生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

(三)企业预算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博弈关系

企业预算管理执行层负责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执行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成败,而预算管理层是这种基础性工作的制定者和评价者,其制定和评价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这种基础性工作的进程。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层和执行层存在的博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预算管理层在制定本部门战略导向及对目标调整时,需要面对不同的执行阶层,而不同的执行阶层往往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些经济利益可能和管理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执行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2.企业预算管理层在监督目标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可变因素,这些可变因素对于不同执行层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同的,执行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和管理层形成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执行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3.企业预算管理层在评价预算执行时,对各预算执行层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各个执行层今后努力的程度,而对执行层实施惩罚或者奖赏的过程同时就是管理层和执行层互相博弈的过程。

4.执行层在执行预算管理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如果本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较多,将会受到管理层的处罚。这种确定何种惩罚和何种惩罚程度的过程本身就是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过程。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博弈关系外,其他一些比较微观的博弈行为还有很多,如企业预算管理不同执行层之间的竞争,不同预算管理层之间以及不同预算管理决策层之间的不同意见与冲突等。可以说,没有人能将其中所包含的所有博弈关系都列述出来,即使是一个极简单的现实经济活动,也包含着许多博弈关系,只不过有些博弈关系主要些,有些则是次要些。这些博弈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得预算管理的结果趋于更加合理而公平。

【参考文献】

[1]刘凡.基于博弈论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篇8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锅炉房的设计和运行实际上是以满足供暖和工艺要求并促进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健康性,保护地球环境,对与能源有效利用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原则而取得进展的。

目前,我国对锅炉房设计的评价主要是以经济评价为依据,随着我国加入《21世纪议程》,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过于强调经济评价而忽视了其他评价的方法已不能正确评价各种不同方案,从而得不出更加接近实际的结论。下面介绍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2价值工程的应用方法

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简称VE,又叫价值分析(ValueAnalysis)简称VA。它通过功能分析的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为目的的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的相互关系,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质量与成本的相互关系,企业于用户的相互关系的方法。是一种成效大、收益快的可行的系统分析方法。

2.1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2.1.1VE中价值的含义

VE中的“价值”是作为评价产品或作业优劣程度,或评价产品或作业的经济效益大小的尺度提供出来的,即可理解为价值是费用对功能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写成如下的表达式:

V=F/C(1)

其中V—价值

F—功能

C—费用

式(1)说明,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费用成反比。功能越高,成本越低则价值越大。同时,式(1)为评价产品提供了科学的标准,也为衡量功能与成本是否适当,以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应最低的费用实现必要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2.2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选择

2.2.1功能定义

列出该工程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基本可以代替该项目的主要特点,而且不同的方案在所列功能下具有可比性。

2.2.2方案优选

利用经济学方法确定方案的成本系数;另一方面按照功能要求,采用10分制加权评分法,将方案对基本功能的满足程度分别评定分数,得出了功能评价系数,然后根据价值公式,得出价值系数,选择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3成本系数确定

经济评价方法在我国已基本成熟,本章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动态费用年值法使经济评价定量化(见表4-4-1)。方案的动态费用年值计算公式如下:

PC=Ccap+Crun*[(1+i)n-1]/I*(1+i)n

AC=(PC-S)*[(1+i)n-1]/I*(1+i)n+Cr

=(Ccap-S)*[(1+i)n-1]/I*(1+i)n+Crun+Cr

式中AC——总费用年值,万元/年;

PC——总费用现值,万元;

S——经济寿命终了时的价值,万元;

Crun——寿命期内每年的等额实际费用消耗,万元/年;

Ccap——系统总投资费用,万元;

Cr——燃烧费用年值,万元/年;

I——基准收益率;

n——寿命期年限,年;

式中ACj——第j种方案总费用年值,万元/年。

2.4功能系数确定

下面列出了锅炉方案的6种基本功能,它们分别是适用、环保因素、技术参数、运行管理、管道布置、安全。

在确定综合系数Nk={N1,N2,```,Nm},用二元对比倒数法求出Fj上的模糊子集Nk,对因素集U={U1,U2,````,Um}中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就各因素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按下面规则赋值:Bij=3/10表示如果以10分制打分Ui是3分,则Uj是10分。由其原理可得Bij=1/Bji。

于是可以得到m阶对比矩阵B=(Bij)m×m。显然,这个矩阵主对角线皆为1。再用优势积累法(即求“行和”——同一行元素之和)求得权向量为N={∑B1j,∑B2j,````,∑Bmj}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对比矩阵:

18/109/48/68/58/5

10/8110/49/69/49/4

4/94/1014/64/54/4

B=6/86/96/416/47/5

5/84/95/44/615/4

5/84/94/45/74/51

用优势积累法得到适用、环保因素、技术参数、运行管理、管道布置、安全。

之间的权向量:

Nk=(8.58,10.75,4.31,6.82,5.24,4.58)

再进行归一化处理:Nk=(0.213,0.267,0.107,0.169,0.130,0.114)。

再对各方案进行评分得到功能满意度:UK

又根据各方案的功能系数为:Fj=∑NkUk

得到功能系数Fj。按照公式(1),进一步计算出价值系数Vj。

3.应用实例

3.1锅炉房方案设计

3.1.1工程概况和方案:

该工程天津某厂的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的项目。该厂是天津的一家合资企业,建厂时采用的是燃煤锅炉,但为了响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2001年决定将其改为燃气锅炉。

原方案:

锅炉采用燃煤的锅炉,锅炉房一座;锅炉:三台燃煤锅炉;储煤厂一个,灰渣厂一个,锅炉房的主要设备初投资为2112482元。

新方案:

锅炉采用燃气的锅炉,锅炉房一座;锅炉:三台燃气锅炉;储气罐一个(存储天然气),锅炉房的主要设备初投资为1661100元。

3.1.2运行费用比较

电价按0.75元/度计,煤按256元/吨计,天然气按2.00元/标立米计。运行时间按每天12小时计,全年运行天数按300天计。两方案的运行费用如表1所示:

表1两方案的运行费用

方案

用煤量(t/年)

用气量(万立方米/年)

用电量(KW)

燃料费用年值(万元/年)

年运行费用

(万元)

原方案

8000

90

204.8

24.3

新方案

250

54

500

14.58

3.1.3两个方案的污染物排放:

各种方案的能量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各种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是不同的,它同燃料所含的化学成份、燃烧机理和燃烧效率等多种因素有关,经过查询有关资料和计算可以得到各种空调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具体数值见表2所示:

表2各种方案污染物的排放量(mg/m3)

NOx

SO2

CO

烟尘

原方案

104

40.6

16.5

294.4

新方案

14.5

199

3.2各方案的造价及成本系数

3.2.1各方案的造价

在各方案费用年值计算中,基准收益率取12%,其中安全收益率为8%,风险报酬率为4%。各方案的寿命年限均取20年,经济寿命终了时的价值(残余值S)均为初投资的15%。具体计算如下:

原方案:

AC1=(Ccap-S)×[(1+i)n-1]/I*(1+i)n+Crun+Cr

=(211.25-31.69)×[(1+12%)20-1]×12%×(1+12%)20+204.8+24.3

=2026.24(万元/年)

新方案:

AC2=(Ccap-S)×[(1+i)n-1]/I*(1+i)n+Crun+Cr

=(166.11-24.92)×[(1+12%)20-1]×12%×(1+12%)20+500+14.58

=1927.69(万元/年)

3.2.2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根据成本系数计算公式,得到两方案的成本系数如表3所示:

表3两方案的成本系数

方案名称

造价ACj(万元/年)

成本系数Cj=AC/4000

原方案

2026.24

0.5066

新方案

1927.69

0.4819

注:成本系数C=AC/4000,目的是为了得到的系数小于1。

3.3方案功能系数及优选

按照功能要求,采用10分制加权评分法,将3个方案对6项功能的满足程度分别评定分数,所得分数和上述的各功能的综合系数的成绩求和,即得出了功能评价系数,然后根据价值公式(1),计算出每个方案对应的价值系数,选择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过程见下表4、表5)

表4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

功能

综合系数Nk

原方案U1k

新方案U2k

适用

0.213

9

9

环保

0.267

6

9

技术参数

0.107

8

9

安全

0.169

8

9

运行管理

0.130

7

9

管道布置

0.114

7

8

功能系数Fj

7.435

8.886

表5方案的价值系数

方案

功能系数(Fj)

成本系数(Cj)

价值系数Vj(F/C)

最优方案

原方案

7.435

0.5066

14.68

新方案

8.886

0.4819

18.44

按照上述价值工程理论,价值系数较大者为较优的方案,因此,在考虑了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作用下,该锅炉房的改造新方案比原方案的价值系数大,也就是说在设定的收益率、寿命期内等条件,对该锅路房进行改造是有其实际意义的。

4结论

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我们比较了两种锅炉房的改造方案,最终得到了一个较优的方案。同时,也认识到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并不是片面地认为工程造价越低越好,而是要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本例中,当得出方案的单位成本为最低时,还不能断然决定它就是最优方案,还应看它对7种功能的满足程度,即价值系数如何。如果价值系数不是最大,也不能列为最优方案。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消除不必要功能的费用,是价值工程的要求,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旭.浅谈价值工程在建筑设备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00

2.任俊、康晓文.价值工程—经营管理技术.北京:宇航出版社.1988

3.赵国杰.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李延喜.供热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暖通空调,1999,29(1):28~30

5.雷红兵.空调冷热源方案价值分析.暖通空调,1999,29(5):2~4

6.陆耀庆.供暖与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篇9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3.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2.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篇10

2成本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1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的设计阶段在项目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实际资金投入,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阶段是在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之后进行的,它可以将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项目投入的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在设计阶段作出全面的,严密的施工图纸才能切实有效的控制项目的成本。有研究报告显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所花费的资金大概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对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影响却高达百分之七十五,通过这两个数字形成的鲜明对比就可以看出,设计阶段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同一个水利工程可以有多重不同的施工方案,这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需求。所以工程的设计人员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做出几个不同的施工方案,通过对比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做进一步的经济分析和后期的效益评价,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优化,这种价值分析法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十分有效,并且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被广泛应用。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处理好技术和经济这两个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的因素,需要项目的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和协调,而且要进行多种方案的经济对比,尽最大努力在减少和控制资金投入上下工夫,而且负责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要实时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对比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的成本进行高效管理。

2.2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中的成本控制水利工程在实施建设的时候才是成本实际支出的最大阶段,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在项目实施阶段是没有资金节约空间的,但是这不能说明成本在这个阶段就得到了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虽然不能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减少资金投入,但是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工程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出现加大资金投入的现象,这样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对成本践行了合理管理和控制。

2.3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之外的成本控制所谓的在项目建设之外进行成本控制就是指除了在项目决策、设计和实施这三个阶段以外的环节进行管理,如: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等。

(1)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只负责预算结果到现在的可以影响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批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依然稀少。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设置了工程造价管理这一专业,但是培养的重点方向却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在重点高等院校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通外语、精通计算机以及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全方位人才,必要时可以为此专业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进行专业培养。

(2)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教给他们控制成本的方法,使他们在企业施工决策中贯彻成本控制的理念。其次,要建设有利控制成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动力。企业成本控制也同样需要配套建设相关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的氛围弥漫于整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第三,加强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水利施工企业也是一样,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必然会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