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纪委换届工作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1 23:51: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纪委换届工作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纪委换届工作报告

篇1

根据甘肃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及《平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经过自上而下,又从下而上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平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宣传、卫生、社保、教育、社区等部门的责任领导,明确了市健教所全体人员指导、督查面上的工作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宣传与健教工作行时历。将总体方案中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行业健康教育、大众传媒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落实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七、八、九月份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创建标准,查漏补缺,落实措施,加快了创建进度,通过自查验收,自查评分为17.5分。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大大促进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在我市开展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加快健教网络建设。自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区健康教育所、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市政府、市卫生局、爱卫会多次召开健教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健康教育,制定了健康教育长远规划。经常检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

2、社区健教进一步加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把提高市民的卫生意识放到了社区。办事处、社区各单位都建立了健教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有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开展健教宣传14次,受教育2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7500份,悬挂健教创建横幅56幅,有宣传阵地10个,举办专栏68期,

3、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向正规化系统化转变。市教育局为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领导机构,召开了市直学校及崆峒区教育局动员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监督所、市健教所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拉开了创卫学校健康教育的序幕,加大了健教工作力度,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市教育局与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签定了责任书,靠实了工作,并先后2次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了督查。市区教育局对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进行了通报,按原国家教委“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对城区各学校进行了评估、汇总。各项指标中选项为“A”的学校分别达到80%,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有教案、计划和总结,各项档案资料齐全。

4、医院健康教育向多元化发展。创建卫生城市以来,医院健康教育有长足发展,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被动局面。一是门诊、住院部有宣传阵地,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省级培训地基,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住院病人进行入、住、出院全程健康教育。近年来共举办宣传专栏72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健教培训14期,2000人(次);住院病人健康教育7200人:开办“孕妇学校”173次,受教育孕妇800人(次),在社区开展健教宣传12次,发放资料7.5万份,义诊、咨询人数25000(次)。

5、行业健教有了新的突破。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对行业健教工作提出了针对行业特点,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教育,环保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女工保健教育,这项工作先后在市区的新世纪商厦、新世纪超市、世纪金鼎商厦、红峰厂、虹光厂、146队、崆峒水泥厂、平凉电厂等企业开展,逐步向全市所有企业推广,近年来培训职工2900人(次)。

6、大众传媒健康教育先行,创卫工作掀。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先锋作用。

①平凉日报、平凉市、区电视台、平凉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创建宣传进行全程报道,对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大造宣传舆论活动,大造声势,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创卫活动的开展;②市健教所通过市政府信息办从移动电话发送创卫信息,提高市民对创卫的知晓率;③市健教所对新闻单位提供录相带20盘,录音带8盘,各种健教稿件98件(篇),有力地保证了有传播材料播放,促进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开展;④近年来市区新闻媒体共播出亿万农民健教专题节目684节(次)。

7、控烟健康教育法制化。1998年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决定》和《平凉市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承诺报告》,把控烟工作推向了法制化轨道。

①市工商局、烟草局消除了市区范围内烟草广告。②市、区健教所和卫生有关单位结合世界无烟日向群众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18次,发放控烟的宣传资料10.5万份,受教育16万人(次),发放控烟、禁烟标语240张。③市电视台、平凉日报积极配合进行控烟宣传报道。④各学校非常重视控烟工作,开展了无吸烟学校、单位的评选活动,已有无吸烟先进单位25个。⑤车站、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设立了禁烟标志,并实行戒烟。

通过以上情况总结,可以看出,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行业健康教育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健康教育。

篇2

期:___________

xx年前三季度工作总结及四季度计划

根据区政府工作安排,现将我委xx年1-xx月份主要工作及第四季度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科学编制年度运行报告。

客观实际地完成了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并在摸清我区的发展机遇、存在的困难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海口市及我区“十二五”规划要求,科学撰写了xx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全面、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在完成年度经济运行报告的基础上,我委坚持每季度对我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完成xx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报告,提出相应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建议,切实为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当好参谋助手。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审批。

截至xx月底,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72个,总投资额227.8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37个,总投资额108.69亿元;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额4.01亿元;旅游服务业项目14个,总投资额44.2亿元;农业项目4个,总投资额约2.3亿元;其他项目5个,总投资额约68.87亿元。今年立项、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较去年相比,项目个数增加11个,总投资增加1.8亿元,且多数备案项目特别是房地产项目有望在年内可开工建设,将较好促进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三)公务车车编管理。

根据区领导专题会安排,我委牵头起草《海口市秀英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经区委、区政府会议多次审议修改后,已定稿并按要求下发到相关单位。另外对区内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展开调查摸底,并依据各单位人员编制及工作情况对区直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车编进行重新定编,相应的定编通知已下发至各单位。

(四)经济发展指标协调与促进。

根据区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我委负责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协调促进工作。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决定,分别由具体职能单位负责。固定资产投资我委主要负责协调和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工作安排,我委对区内近两年备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回访,了解项目开工建设进展情况,并敦促企业积极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同时与区统计局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存在我区建设项目列入其他区、漏统和少报、部分项目征地拆迁款项没列入统计等问题。经我委和区统计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补统投资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19.65亿元。

(五)政府投资项目申报。

根据市发改委《关于编报xx年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工作,并对各相关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区经济、民生等要素,着重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改造方面倾斜,最终汇总出41个政府投资项目上报市发改委,计划总投资额233041万元,其中xx年度计划投资107935万元。

(六)统筹城乡和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参与《秀英区加快统筹城乡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多次协同市发改深入乡镇开展调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申报城乡统筹示范实验区项目。

(七)党风廉政建设。

组织全委干部认真学习市委《关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海发〔xx〕xx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海办发〔xx〕xx号)、市纪委《关于严明纪律过节坚定不移纠正“”的通知》(海纪发〔xx〕xx号)等相关文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查,并针对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项审批流程。

(八)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前进村挂点帮扶工作,春节期间,我委深入挂点村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并为40家困难户赠送慰问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和监督,主要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指导,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办理答复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办件2件,协办件13件,代表满意率100%。其他“美丽乡村、洁净家园”、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五大工程”环境保护等工作顺利开展。

二、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社会项目备案管理,简化审批前置条件,精简审批流程,加强对项目后期建设的跟踪服务,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二)加大经济发展指标协调促进工作,确保负责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年度目标。

主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查漏补缺工作力度及涉及征地拆迁资金未纳入统计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积极与业主单位对接,加强与市相关部门沟通,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三)加大镇域经济发展工作力度,依据《秀英区加快统筹城乡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积极申报镇域经济发展项目,促进中心心镇建设尽快开展,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省、市政府资金支持。

(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开展“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继续深入整治庸懒散奢贪问题”专项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营造服务型机关。

篇3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干部学风的转变

一是从强化培训抓起。针对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风气不浓的问题,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准备工作,上半年3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干部157名;同时,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学习制度。党委中心学习小组每月20日集中学习,一人准备众人听,全体干部共同探讨,干部确实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过去的一些模糊、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现在得以澄清和纠正,过去,对一些政策吃不透、把握不准,现在理解掌握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是从理论联系实际抓起。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无论党委中心组学习,还是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学习,对理论的掌握,始终着眼于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着眼于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广大干部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学,寻找差距;对照检查,围绕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学,寻找根源;围绕如何落实整改措施学,寻找办法。在平时工作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党委中心小组的影响带动下,全镇各级干部结合实际积极撰写读书笔记人平3万字,在省市县发表理论文章10多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学风的转变。

三是从述学、评学、考学抓起。县委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督查乡镇、县直单位理论学习情况。同时,领导干部述职时坚持“述学”,民主评议干部时坚持“评学”,年终考核、考察提拔使用时坚持“考学”,使干部理论学习形成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坚持实事求是,狠抓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一是从说实话抓起。长期以来,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干部不讲实话,人云亦云,不坚持原则;有的说话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专拣别人愿意听的说;有的乱说一气,随便许诺,却从不兑现;有的说话不着边际,把无说成有,把小说成大,把黑说成白,骗取荣誉,套取信任。为此,县委要求,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做到说实话。一方面对上级要说实话。是成绩就讲成绩,是问题就摆问题,不要虚报浮夸,更不能投领导所好。另一方面对群众要说实话。要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不能欺骗愚弄群众。在学教活动中,县学教办和各指导组严把征求意见、对照检查、谈心、民主生活会发言等关口,实行“三不过关”:问题谈不全的不过关,差距找不准的不过关,缺点和不足谈不实的不过关。在严格要求下,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向群众坦诚过去的一些错误做法,求得群众的谅解。县级领导干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述职时,做到了既不夸大成绩,也不隐瞒问题,上行下效,如今在全县干部中,形成了一种以言行一致为荣,以言不由衷为耻的良好风尚。

二是从办实事抓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说实话是前提,办实事才是最终的落脚点。去年,在持续四年大旱的情况下,县委、政府立足十年九旱,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支柱产业,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努力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农民收入。“四个一”(一条路、一条街、一个市场、一个广场)工程的启动,体现了县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魄力。在学教活动的促进下,各乡镇、各部门,也从群众最怨、最盼的事做起,为群众修路架桥、通水通电、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提供政策引导、技术咨询、科技示范、项目带动、劳务输出、资金注入、市场开发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据统计,各级干部全年为群众办实事342件,推广科技项目33项,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77期,捐米面200吨,捐衣14000多件,救助失学儿童850多名。群众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看到干部身上的“公心”多了,“私心”少了;为群众想得多了,为自己想得少了。在去年县委、乡镇党委、人大换届选举中,干部们普遍能够高票当选,使换届工作在发扬民主、严格程序、依法选举取得圆满成功。群众高兴地说:“现在的干部作风确实有了转变,能经常深入村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拥护这样的干部,大家都愿意为他们投上一票。”

三是从求实效抓起。办实事,不仅要看动机,更要看效果。为了杜绝有些干部图虚名、图政绩、图好处,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县委、政府要求各级干部办实事要注重实效,要有科学态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还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同时,县委、政府在上项目、上工程时,做到了“三注重,三严把”,即: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实际效果;严把审批关,严把施工关,严把质量关,从而使办实事与求实效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坚持务实高效,狠抓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干部工作作风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干部队伍具备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而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在这项工作中,选准切入点,至关重要。过去的一年里,县委抢抓机遇,狠抓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主要选准了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是从用人导向抓起。县委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先定原则,后定人,注重实绩,注重公论,注重现实表现,提出了“十用十不用”原则。先后选拔任用了92名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调整了63名政绩平平或不宜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处理了5名违规转干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人并恢复他们的工人身份,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把全县干部的心思都凝聚到了工作上。

二是从端正选举风气抓起。针对以往换届选举中问题多的实际,县委成立了选举领导小组,组成24个指导组,驻乡镇指导选举工作。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在县委、乡镇党委、人大换届前就下发通知,对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选举中又对违犯组织人事纪律、干扰换届选举工作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及时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扭转了选举风气,确保了全县24个乡镇党委、人大和县委换届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换届后,一些靠得住、有本事、作风好的干部被选进了各级领导班子。

三是从转变职能抓起。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干部转变职能抓服务。但是,面对新形势,有些干部观念滞后、动作迟缓,仍然在用搞计划经济的办法来领导农民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在学教活动进村入户征求意见中,群众普遍反映:一些干部要的多,给的少;惩罚多,办法少;命令多,服务少。就像有些农民形容的那样,“想富没门路,领路没干部,难事没人问,要钱不含糊”。针对这种情况,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首先,由注重产值数量向抓宏观调控转变;其次,由下达生产计划向抓典型示范转变;第三,由抓资金、抓项目向抓环境改善、政策支持转变;第四,引导农民群众由围着政府转向围着市场转。在引导教育下,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普遍有所增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明显改进。如今,在干部中,强迫命令的少了,说服教育的多了;粗涉的少了,示范引导的多了;盲目指挥的少了,主动服务的多了。贾塘乡由干部牵头成立了养殖业协会,高崖乡成立了温棚甜瓜种植协会,李旺镇成立了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这些中介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和流通销售提供了有效服务。

四是从改进会风抓起。县委一方面着力控制会议规模,压缩精减会议,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作短报告,另一方面狠抓会议纪律,场场设立迟到席、监督员,会风出现了好转,达到了以会风促作风的目的。作为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原定3天会期被压缩到2天,县委工作报告仅为一万字,整个会议简洁高效,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代表和群众的普遍赞誉。

五是从整治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抓起。以往由于乡镇办公、住宿条件差,干部不安心在乡镇工作,出现了“走读”现象。群众办事“门难找”、“事难办”,怨言较多。为改变这种现状,县委一方面要求乡镇党委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整顿,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生活条件,解决了乡镇留不住人的问题。近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67万元,为24个乡镇修缮、改造了危房,配备了办公、生活用品。24个乡镇全部实现了有灶、有娱乐活动室、有宿舍、有电话的“四有”目标,为乡镇干部蹲得住、静下心,安心工作创造了条件。

四、坚持群众路线,狠抓干部领导作风的转变

要转变干部领导作风,必须狠刹和形式主义这两股歪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县委基于上述考虑,从两个方面狠抓了干部领导作风的转变。

一是从联系点抓起。县委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先后两次调整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每个县级领导干部坚持联系一个乡,包一个村,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制定工作纪律和制度,把工作业绩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并实行县委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分片承包的责任制。在县委的要求和县级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各乡镇坚持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行政村、包自然村,一般干部和村干部联系自然村、包贫困户制度;各单位实行部门包村扶贫制度。这些举措的实施,使领导干部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的少了,深入群众排查困难、解决问题、办实事的多了;做表面文章、喊口号的少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抓落实的多了,干部的领导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二是从下基层抓起。县、乡机关领导干部成年浮在上面,难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滋生厌倦情绪,出现漂浮作风。为此,县委在去年年初,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同志《给全区地、市、县(区)党委一封信》的重要精神,及时从县直各部门(单位)、乡镇抽调千名机关干部,下乡进村驻户,进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前期宣传调研工作,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解决备耕生产和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三批学教活动中,分三批抽调1011名县、乡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一般干部驻乡镇、部门、村指导“学教”活动。广大机关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了解了实情,听到了群众的呼声,看到了群众的疾苦,思想上触动很大,感情上与群众更贴近了,作风上更扎实了。他们帮助群众抗旱救灾、积极捐款捐物、主动跑项目、自愿用工资抵押为群众贷款,为群众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五、坚持艰苦朴素,狠抓干部生活作风的转变

生活上的腐化堕落,必然导致人格上的自私自利、党性上的蜕化变质、工作上的软弱涣散。县委始终坚持认为,新时期干部生活作风不是小事,各级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为此,必须坚持教育与整顿两手抓。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篇4

一、关于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各乡镇、各部门都能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扎实推进。一是思想认识更加统一,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全县上下形成了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工作全局的思想,特别重要的是,我们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做强产业、做优民生、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做强以油煤为主的工业经济,做大以果菜为主的农村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县城扩容改造,加快推进小城镇和重点镇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社区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卫生、文体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使我们的部分乡镇和一批农村社区发生显著的变化,具备承载和辐射带动的能力,促进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格局。二是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施方案》,形成了《县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讨论稿)》、《县城乡统筹发展重点镇建设相关优惠政策(讨论稿)》等文件,完成了“十二五”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农田水利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新农村建设等22个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重点项目推进较快,今年全县安排重大建设项目62个(其中城乡统筹重点项目10个),已开工45个,与往年相比进展不错,但与任务和要求相比还有差距。重点镇和新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但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从目前情况看,如果一切建设项目都能按期推进,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虽然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认识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和绝大多数农村干部对城乡统筹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信心不坚定,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特别是受换届影响,一些干部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导致整体工作推进不够理想。二是规划的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等规划编制仍未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设进度。三是用地的问题,由于土地管理使用进一步规范,要求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管项目大小、用地多少都必须有用地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四是资金问题,由于财政基础差,财力薄弱,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使得统筹城乡发展投入不足,我们要改变以往依靠财政等靠要的思想,必须在项目融资、社会融资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努力。五是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及时掌握有关政策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资金争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内见到明显成效。下半年是完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年度任务的关键阶段,也是明年建设任务和项目启动的准备阶段,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工作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和巡回检查,严格实施“三问”手段,促进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二、下一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任务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加大油煤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协调解决直罗采油厂拓展区块、扩能提效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争取延长油田公司对直罗采油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全年新打油井600口、生产原油25万吨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牛武煤区、党家河煤区建矿进度,力争8月份牛武煤区陆续开始联合试运转,党家河煤区开工建矿;积极做好芦村煤区煤炭资源开发详查和首采区精查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二是切实抓好农村主导产业开发。认真落实果园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加强苹果生产管理、防灾减灾和促销工作,确保苹果丰产丰收。继续按照“三菜并举”的思路,狠抓生产管理,全面完成300座蔬菜日光温室建设任务。加强与上级烟草部门的联系,争取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直罗现代烟草科技园项目建设。加大畜牧养殖业扶持力度,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确保今年建设任务和养殖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快项目进度,抓住工程最佳施工期,排出详细施工进度表,狠抓工程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强化督查检查,确保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任务按期完成。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未开工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协调争取力度,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强与延长石油集团的联系,积极争取对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建设力度,确保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

四是加大县城区、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尽快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实施好正在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办理拟建项目手续,条件成熟的抓紧启动实施。羊泉镇要重点完成旧镇区改造,7月底必须开工建设迎宾大道、府前街、电站巷、小学巷4条街道改造,启动实施幼儿园、敬老院、文化站建设;张家湾镇要加快镇区街道绿化亮化、文化广场、集贸市场、中心小学迁建及幼儿园建设进度,启动垃圾填埋场建设;张村驿镇要尽快编制完成小城镇建设规划,着手办理拟建项目前期相关手续。尽快编制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千方百计抓好7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要想方设法盘活土地,充分利用乡镇搬迁后的学校、供销社等的闲置土地,推进农民原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指标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等,多种措施解决建设用地。

五是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事项,已全部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了主管领导、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确保按时完成。这也要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的一项重点。二是要加快推进教育、卫生、计生、文体等社会事业方面的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尽快启动实施县九年制寄宿学校建设项目和县医院医技楼项目,其它项目必须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三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近期必须启动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案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商贸市场管理,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工作,努力实现“一控双降”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落实

统筹城乡发展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把监督检查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认真研究本乡镇、本部门怎样服务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近期,县政府将专门召开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了解部门的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

篇5

按照学校党委和学校活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根据集团总支的具体安排,认真学习,加强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也使本人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根据活动要求,认真谋划,扎实整改,取得了较好效果。抓好集团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助做好了集团党支部的换届工作。

二、认真做好集团员工的聘用和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根根据学校第三轮聘任的相关文件精神,做好集团内聘任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整集团机构设置,切实做到选贤任能,根据专业优势和特长安排岗位,调动集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集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为提高集团员工政治思想素质,增进集团员工业务技能,大力推进培训工作,从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安全卫生和业务技能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员工培训。09年6月15日分别与集团中层干部及全体员工签订了管理合约和聘用合约,并作了题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高校后勤员工”的专题讲座。

本着“构建和谐校园,活跃后勤文化,提高员工技能”的宗旨,集团于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学院第二届厨艺大赛”。增进了与学校广大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了伙食质量和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省高校后勤协会的充分肯定。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后勤保障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一)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后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在集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推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符合学校实际且操作性强的措施,使各项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绩效更加明显。

2、加强聘用员工的管理。集团自筹资金对西区学生宿舍区平房进行了维修改造,集中安排住宿、集中管理,住宿用电用水装表限额使用,消除了安全隐患,此项措施将逐步推广。

3、完善并落实巡查报修制度,将检修、报修落实到物管中心每个保洁员、落实到宿管中心每个管理员,使报修迅速,维修及时。

4、完善集团日常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报销流程等财务行为,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5、认真组织学习《劳动合同法》,理解其内涵,并按照要求与学校相关部门协作,修正制度、调整岗位、依法用工,认真解决集团外聘员工的社会保险和保障,消除用工风险,规范用工制度;以法律为依据,规范各类合同、协议。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二)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落实,加大后勤工作的执行力

我们一方面加大执行力度,严格规范管理,确保机制的顺畅运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从多渠道了解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完善后勤工作。

1、建立以后勤服务集团为主的内控运转机制,加强对餐饮、宿管、物业、水电维修等重点服务领域服务质量的内控。后勤服务集团成立质量监控部,代表集团加强对后勤服务各领域工作的监督检查,直接对集团领导负责;饮食、宿舍等重点部门成立质量安全监督组,加强内部监控;充分发挥学生伙管会、宿管会的监督作用;将服务业绩和社会效益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2、构建以总务处(甲方)为主,辖区卫生防疫部门、学生伙管会、学生宿管会、校风纠察队、学生信息员为辅的外控运转机制。

3、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反馈监督,畅通校园监督渠道。定期召开学生伙食管理座谈会、学生宿舍管理座谈会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在学生中定期开展后勤各项工作“满意度”调查;聘请学生信息员监控并反馈后勤服务质量;在学生就餐场所设立餐饮质量投诉台、公布投诉电话,在校园网上设立集团信箱、后勤服务互动平台、学生宿舍管理信息群等,发挥全校师生对后勤工作的监督作用。形成了全校师生和后勤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监督和沟通效果。

4、重视意见反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边整边改的要求,对学生教师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整改。如后勤集团利用寒假,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对原有的晾晒设施进行维修,增设了新的晾晒场所及设施,缓解了学生晒衣难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好评。针对在校领导接待日、教学期中检查及各二级学院学生信息员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逐条加以梳理、分解,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争取能在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如为维护学生利益及财产安全,集团自筹资金,在每栋学生宿舍楼的值班室里增设贵重物品存放柜,学生免费存放,以解决同学的后顾之忧。

(三)围绕稳定大局,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1、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饮食服务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提高西区食堂经营服务水平,根据院长办公会的决定,在学校西区大食堂托管招标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西区一楼食堂的托管工作,实现东、西校区饮食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的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进师生伙食质量。后勤服务集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为本,着力加强东、西校区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合理调整特色窗口经营服务区域,加强卫生安全监督和检查,保证原料质量,控制成本,强调服务人员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并主动征询就餐者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集团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开设教职工就餐窗口,并根据教工需要,由教工就餐点扩大到教工小餐厅。逐步改善了教职工就餐条件,不断提高了饭菜质量,满足了教职员工就餐的要求,受到一致好评。

3、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确保学生宿舍的安全。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实行上课期间凭证出入、大件物品出入及来访人员登记制度等。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与总务处、学生处、各院(部)协调,合理调整学生住宿,顺利解决了09秋季新生住宿。

4、认真贯彻落实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美化校园环境工作。后勤集团在学校的部署下,认真贯彻落实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校内卫生保洁和消毒工作,积极防控传染病,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学校的和谐稳定。

5、认真做好各项水电保障、维修工作。水电维修采取主动巡查检修为主与用户报修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教学、科研及各类考试需求。有力的保证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办公及师生正常生活的用水、用电和维修服务,并加强水电费的收缴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全年水电费回收达到42万元,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

6、积极配合完成团省委大学生西部行培训期间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暑假期间,后勤集团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从饮食、住宿、水电保障、开水供应、环境卫生、会场布置等方面,积极配合完成团省委大学生西部行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7、为了做好50周年校庆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后勤服务集团认真组织、切实落实,抓好后勤保障工作的每个环节。狠抓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确保校园环境的整洁、有序,校园绿树成荫、繁花簇景,教室及楼宇内等公共场所窗明几净,营造出浓浓的庆典氛围。为了保证校庆期间学校师生员工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餐饮工作人员早出晚归、连夜奋战,确保了学校伙食供应,使全校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感受到校庆的气氛。维修服务中心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精心维护、仔细排查,确保了校庆各项会议和各项活动的水电保障。

8、12月1日--12月4日,我校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工作进行现场考察期间,带领物业、维修、餐饮等相关中心,加大对校园环境、教学、实验和行政等场所的卫生保洁和水电保障巡查力度,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认真做好认证期间会场安排、校园水电、校园环境的整治工作,校园清洁干净无落叶、教学、实验等场所窗明几净,就连各个楼宇的卫生间都进行了彻底清洗,为认证工作添砖加瓦。

9、加强对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各中心周密部署,积极组织,备齐物资,提升雨雪天气应对保障能力,确保食堂的物资供应,加强值守,畅通雨雪天气信息传输渠道。加大对电气线路、供水管道、校园绿化树木、厕所、自行车车棚、职工宿舍平房等易受雨雪灾害的区域和设备设施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带头组织人员清理道路及树枝上的积雪,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排除,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四、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1、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集团成立了党政领导负责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下设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办公室,集团各部门负责人均为领导小组成员,具体指导集团的节能降耗工作。并要求各部门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节约计划和措施。

2、集团成立了物资采购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指导集团物资采购工作。建立完善物资公开招标采购制度,规范管理物资审核、采购、登记、使用、管理等流程,增强物资采购的透明度,强化了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有效的防止了重复购置,较好的保证了采购质量,降低了成本,堵塞了漏洞,加大了对资产变动的监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3、进一步加强水、电管理,规范学生的水、电使用行为,按照“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杜绝违章,确保安全和供应”的原则,严格执行《学院学生宿舍水电管理规定》,节约水电资源;对有关保障学生生活的部门(如食堂、浴室、开水房、锅炉房等)采取收支两条线原则(即按照实际用量收取水电费,据实结算,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返还水电费作为投入),增强了各部门的节约意识,控制了水电的无谓损耗;加大回收力度,避免浪费。

4、积极引进新科技,进行水电改造

⑴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具

在学生宿舍区、教学区、办公区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并装表计量进行对比分析。

⑵学生宿舍安装电智能开关

原西区学生宿舍4号楼(原生源宾馆)、5号楼(原西区青年教工集体宿舍楼)没有电智能化控制系统,存有较大安全隐患。集团在每个宿舍安装电智能开关,实现对大功率电器的断电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宿舍安全用电起到监控作用,消除了隐患,降低了能耗。

⑶燃煤锅炉改造

根据学校两代会《院长工作报告》的精神和要求,为切实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后勤服务集团淘汰了东、西校区超期使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燃煤锅炉,在学校东区选择天然气作为新设备使用能源,西区使用峰谷电作为新设备能源,采取新型节能、低耗、安全、环保的无压、低压锅炉和电蒸汽发生器,统一解决学生食堂蒸气、学生饮用开水和浴室热水供应。为此,集团克服困难,垫资30多万元,缓解学校资金压力。

篇6

2006年,包河区首次将自己定位为“全国唯一濒临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区”,提出要打好“滨湖”牌、建设“安徽浦东”,打好“汽车”牌、建设“江淮车谷”,打好“包公”牌、建设“文化名区”。这种把握资源禀赋的发展方略,体现了包河区“独特性发展”的理念。2007年大年初一,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视察包河区,充满期待地说:“看了你们的发展目标,我很受鼓舞!”

毫无悬念的是,包河区将成为引领安徽崛起的“发动机”和“弄潮儿”。正是怀着这种期许,记者于日前来到这片激情燃烧的土地,试图深入解读包河区的决策背景、发展脉络以及美好前景,清晰还原那股压抑不住的勃勃生气。

缘何打造“安徽浦东”

包河区打造“安徽浦东”,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背景、现实考量和长远筹谋。

从宏观层面来看,2005年,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安徽高层欲借“东向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与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紧接着,合肥市决策层出台“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而在包河区建设集省级行政服务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高档居住区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新区,正是“141”战略的核心。

2006年6月,包河区委、区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滨湖新区建设将成为包河区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天赐良机”面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安徽44个城区之首的包河区,将何去何从,又将以谁为标杆?

在区第二次党代会上,包河区决策层给出了答案,“打好滨湖、汽车、包公三张品牌,坚持因湖作为,打造‘安徽浦东’。”旋即,包河区组织110名干部赴上海浦东新区集中培训一周,深入学习感悟浦东的开发模式、建设品位和发展境界,开启一场干部的“思维革命”。

为什么要选择浦东?在包河区区委书记贺懋燮看来,省会城市和濒临巢湖这种资源禀赋的唯一性,构成了包河区最宝贵、最核心的发展优势,也要求包河区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首先打好“滨湖”牌。而之所以要打造“安徽浦东”,是因为浦东新区与包河区有着诸多的可类比性。在功能定位上,浦东承担着国家和上海对外开放“主窗口”的历史使命,而滨湖新区则是安徽与合肥展示奋力崛起形象,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城区”;在区位特征上,浦东滨海临江,包河滨湖依河;在发展层次上,浦东是全国第一城区,包河是安徽第一城区,今天的包河区就类似于16年前的浦东新区。1990年,浦东只是上海东海岸边一个偏僻、落后的小镇,在国内外默默无闻,从社会形态上看,城乡二元结构极为突出,全区仅有0.4平方公里的老工业区,文盲率高达17%;从产业结构上看,以农业生产为主,工商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从经济总量上看,199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60亿元,占上海的8%。相比之下,现在的包河区也正面临着经济社会结构城市化大转型的任务,但同时,包河区的起点又要高于1990年的浦东。因而,包河区打造“安徽浦东”,是一个内含着必然性的选择,所以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赞叹包河区:“我认真研究过当年浦东和现在包河的宏观环境和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发现你们包河人真聪明!”

当然,打造“安徽浦东”,并不是说包河区在短期内就要像浦东一样,迅速积聚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借鉴浦东模式,秉承浦东精神,从而让现代、时尚、大气的包河区矗立在巢湖之滨,崛起于大长三角地区。

基于此,包河区开始谋划“三大布局”,亦即调整区划、组建“滨投”、配备干部,构建空间、资本、人才三位一体的生产要素系统工程。

区划之变

2002年,合肥市区划调整诞生的由老城区街道和城市郊区乡镇组合的包河区,“城”与“郊”的融合渐进而艰难,撤“镇”建“街”、“村”改“社区”,这种“换牌”式的变化,并不能彻底打破城郊的体制和制度壁垒,其内在的城郊“排斥效应”,对包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跟进合肥“141”战略,体现滨湖新区的“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使包河区对旧有的行政区划进行新一轮的大调整,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所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的空间、产业、人口、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要素,消弭行政管理体制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迟滞作用,已成当务之急。

2006年9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市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合肥要建设“现代化滨湖城市”。党代会期间,包河区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连夜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商讨区划调整的可行性方案。据说,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11多钟。

2007年4月,包河区按照“大区划实现大融入、体现大功能”的要求,实施了区划大调整。此轮区划调整,彰显的一大特点是,以明晰产业功能区来划定行政管辖区,从空间布局上突破行政管理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调整后,全区形成了主城区功能板块,介于主城区与滨湖区之间的工业、物流过渡板块,滨湖新区核心区域板块,都市农业观光旅游板块。自此,包河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做精滨湖核心区、做强包河工业区、做优北部主城区、做美生态农业区、做特物流产业区”。“五区”建设,使每个街、镇经济建设特别是主导产业培育的方向都十分明确,充分体现了行政区、功能区的完美统一。

以淝河镇(原义兴乡)为例。区划调整之前,全镇仅有一个拐角与老城区接壤,而且全部土地被分割为三块,其中一块地形狭长,连一个项目都放不下,几年前,镇里约请规划部门帮助做规划,结果人家说,根本没办法做。区划调整以后,淝河镇作为新老城区过渡带,开始与老城区融为一体,发展的潜能也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目前,镇里正拟依托自身独特的优势,打造“现代交通物流商贸区”,可喜的是,规划未出,就有项目开始不断涌入。

而更具探索意味的是,为避免包河工业区管委会背上“大政府”的包袱,包河区在管委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骆岗街道,把大量的社会事务从管委会剥离出去,由街道承担,这种体制安排在合肥市园区中尚属首例。相对机制而言,体制是决定性的。包河区以园区为试验田,实行功能区和行政区两个优势的互融互动互推,以体制创新解脱机制困局,这种“嫁接”一旦在完善和实践中获得成功,必将为全省园区的体制创新提供一个成功的范本。

由此可见,包河区此次区划调整,远远超越了浅层面的形态意义上的调整,而是延伸放大了“空间整合对于发展的意义”,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为产业积聚、能级提升拓展了新的空间,势必将使全区的生产力得到持久的释放。

“滨投”效应

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集体经济,是包河区前身原合肥郊区的特色。由此积淀的大量资产,由于分散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受产权模糊、管理落后以及部门利益的影响,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和低效使用等问题。如何卓有成效地整合、盘活这些存量国有资产,显得十分必要。

与此同时,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跨越发展期的包河区,对资金的渴求更为迫切,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已是杯水车薪。

在这些背景下,包河区决策层决定组建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滨投”集团),注册资本为10亿元。2006年12月,“滨投”集团通过了合肥市工商局的核准。据了解,这是合肥市第一家用“滨湖”二字注册的企业,包河区决策层市场意识之敏锐,由此可见一斑。

“滨投”集团董事长张玉轩认为,组建“滨投”集团的意义极为深远。其一,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二,如果没有国有资本的介入,没有统筹“近期和长远、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成片开发,就可能有碍滨湖新区大规划的实施。“滨投”集团介入,它所具有的资本雄厚、政府责任和良好信誉等特质,能够实现有序开发、高水平开发、引领开发;其三,区决策层决策、区国资委出资、“滨投”集团经营的三层组织构架,决定了“滨投”集团必须履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

比如,群众一直呼吁建设一条“宋街”,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规划,但在今年的徽商大会上,该项目却少有投资者问津,这样的项目其实可以由“滨投”集团来开发。又如,包河区108个“城中村”的改造工程,也可以由“滨投”集团来承担。目前,“滨投”集团已经融资6000万用于开发地产项目“滨湖春天”,融资700万元用于“村村通”建设,其中一些资金缺口单靠财政是很难填补的。

组建“滨投”集团,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包河区对传统财政观念的一种扬弃,或者说是一种新的解读,它跳出了“税收才是财政”的认知局限,而是把目光锁定资源、资本、资金,谋求三者的有效整合互动,实现“取之包河、放大包河、投入包河”的良性循环。它同时是对政府财政构成和作用的拓展和探索,用包河区委书记贺懋燮的话说,“滨投”集团将开辟包河区的“第二财政”,相对于保吃饭、保运转、有限的税收型“第一财政”,以保建设、保发展为要务的“第二财政”,具有可持续的融资功能,它的聚资空间可以用一个数学概念来描述:无穷大。包河区政府区长夏向东也认为,“滨投”集团通过“组、盘、融、投”四个工作链条,即组建团队、盘活存量、融通资金、投入开发,将建立起包河区实力雄厚的“第二财政”,破解发展资金的短缺瓶颈,同时,“滨投”集团的组建,釜底抽薪地完成了对国有、集体资产的剥离、重组,铲除了“部门利益化”的温床,大大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回归。

激活干部

2007年4月至今,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包河区已调整交流了两批干部。从人数上看,总计调整交流145人,约占全区干部总数的40%;从岗位上看,涉及全部的街、镇党政正职和96%的区直部门正职。

如此大规模地调整交流干部,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部分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在任何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其二,去年区四套班子集中换届、今年实施区划大调整,不少岗位空了下来。其三,部分干部因为年龄因素即将离岗。在包河,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去年的包河区,度过了一段“平稳、不平静、不平凡”的岁月,在省纪委的关心支持下,包河区历经了“大查处、大促进、大发展”的考验,而在风雨波折中,识别教育了干部,也检验发现了干部。大调整、大交流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了。

按照常理,干部的大调整、大交流,势必会带来思想上的大波动。但在包河区,干部调整、交流却进行得非常平静、平稳。为什么?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大民主。

何谓“大民主”?在包河区决策层看来,大民主就是“公开、透明、让群众没有怀疑的民主”。以前的民主集中制,总是难免让群众存有“集中”有余而“民主”不足的疑虑,但在这次干部调整交流中,包河区的理念与做法却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

譬如,干部的选拔标准。一是突出强调“德、才、情兼备”,以区别于过去常说的“德才兼备”。贺懋燮认为,“情”就是心情、感情、激情,干部首先心中要有“情”字,要有感恩的心,感恩组织,感恩人民;要热爱这方土地,珍爱这个岗位;要有生发于责任的工作激情。否则,就谈不上有“德”,即使有“才”也是“死才”,最终难免落得怀才不遇。二是注重选拔特点型干部,辩证地看待干部的缺点,只要把握和利用好干部的特点,“每个干部都是可用而不可弃的人才”。

又如,以前,考察组组长一般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担任,现在则改由区委常委担任;以前,一般在本单位考察、提拔干部,现在则把所有区直、街道(镇)的领导岗位拿出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海推”、“海选”。

正是由于这些制度安排,在接下来的“大考察”、“大测评”、“大推荐”、“大展示”、“大教育”等环节中,干部们的参与热情、内心激情才真正地迸发出来了。

比如“大展示”。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贺懋燮、夏向东等区领导一连主持召开了区直领导干部、街道(镇)领导干部、女干部和青年干部4次座谈会,实际上相当于4场面试,试题就是“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最想做的一件事、最想提的一个建议”。座谈会上,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政治追求,而贺懋燮每次都作了“触及灵魂、终身难忘”的交心讲话。在“大教育”环节,考察组对每名考察对象的测评情况都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反馈,重谈缺点和问题,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鼻尖灰”。

包河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卫国说,这一次干部调整交流,全部实行常委票决制,区委书记也只有一票。“大民主”的目的,更多的在于树立一种正确的、全新的用人导向,更多的在于营造出一种良性的政治生态、政治文化。

比如会风问题。有一次,包河区委将5个会议并到一块开,时间总共花了不到两个小时,这种“精简”、“效能”的精神不能不令人惊叹。现在,包河区从书记、区长到一般干部,在各类会议上的讲话“都很短”,用稿子的“极少超过三张纸”,“简约成了一种风气”。

包河区的这些变化,看似是干部精神状态的变化,实则是包河人心态的一种演变。现在,在包河区,随处可以听到“新包河人”的定位,即理性而智慧、大气而开明、真诚而善良、正派而正义。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包河人对城郊文化的扬弃,折射出包河人对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期待与追求。这种思想文化形态的深刻转型,对包河区的干部群众无疑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建设“安徽浦东”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

“三大布局”的突破性意义

“三大布局”,本质上是协调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激活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统筹配置全区的空间资源、资本资源和人才资源,包河区决策层不仅为打造“安徽浦东”扫除了必要的体制机制障碍,更为全方位融入合肥“141”战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