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6 01:51: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考试成绩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考试成绩分析

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job training on nursing interns.Methods To carry out pre-job training on the 155 nursing interns. After the training an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training will be held.Result Nursing interns of different qualifications and schools had mastered the training well. But nursing interns of different qualifications had a little difference on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point. They need to be trained and cultivated more.Conclusion The pre-job training on nursing interns is based on clinical practice. We should quickly adapt to the changing of role and training with focu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knowledge levels of nursing intern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Key words] nursing intern; pre-job training; score analysis

作为教学医院,实习护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护理队伍的新鲜血液也由实习护生来补充。为了保证护理安全,让病人满意,对实习护生上岗前进行培训,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方式等方面的规范化训练,在使实习护生减少操作失误、减轻病人痛苦方面都有一定帮助[1]。实习生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演练,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承担医学院校的实习任务,为了使护理实习生能尽快进入角色转变,近年来一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针对实习生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为下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度医院接收的护理实习生共155名,主要来自六所大中专医学院校,其中本科护生17名,专科护生121名,中专护生17名。

1.2 培训方法 因各学校到医院实习时间不同,分期分批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相关内容(护理核心制度、消毒隔离、仪容仪表、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操作、工作流程、护理沟通技巧等)为主,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方法以讲授为主,对操作等内容观看视听教材(录像或VCD) 并配合实际演练。

1.3 考核方法 根据培训教材的内容,考试题型分为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紧紧依靠培训内容,及格分数60分,不及格重新自学后补考,延期下临床实习,直到熟练掌握培训内容。

2 结果

2.1 不同学历间护理实习生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学历间护理实习生考试成绩比较平均分依次本科90.5分,大专86.22分,中专83.68分,虽然培训的内容及方式、方法均一致,但本科、专科、中专在理解及掌握培训内容上略有差距。

2.2 不同医学院校护理实习生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医学院校护理实习生考试成绩比较,依次为93.55分、90.5分、82.48分、81.96分、81.76分、78.45分,可以看出不同的医学院校护理实习生对知识理解及掌握的程度存在差距,93.55分和90.5分分别是护理本科院校,个别院校的护理实习生对老师培训时所传授的知识理解不透,存在偏差。

3 讨论

3.1 岗前培训内容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通俗易懂 培训的内容多以临床实例进行讲解,培训教案护理部提前审阅,多媒体课件要求图文并茂,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课堂培训的内容同学很容易消化吸收,护患沟通技巧内容多以案例进行,对于消毒隔离及院感相关内容老师现场演示,加深记忆。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护生培训后考试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本科达90分以上,本科护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明显高于专科和中专护生。考试中专护生中有2人成绩低于60分,延期下临床实习,重新学习再次考试分数均达80分以上,方可开始正式实习。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实习生对科室特殊交待,特殊人重点带教。

3.2 不同学校的实习成绩略有差异 155名护理实习生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在教育、价值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医院对实习生的标准只有一个,在实习期间要将她们培养成为将来合格的护理人员,就必须根据她们的教育背景和特点,使不同水平的护士通过岗前培训,行为和标准得到统一。不同院校的护生培训后的成绩从78.45~93.55分不等。据了解现在的护理院校多,招收的人数多,护生的素质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同在一起培训,时间、地点、培训老师、考试内容均一样,但同学理解掌握的程度略有差异,提前召开科室带教负责人会议,对护理实习生的情况提前向科室反馈,使在带教过程中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重点加强带教。

3.3 护理技能培训不容忽视 护理工作就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病人需求,为病人服务的过程[1]。因此,岗前培训护理操作培训必不可少,以卫生部50项护理操作光碟为教材,为护生播放操作录像,对同学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考试中将操作的内容融在其中。尽快与学校学的理论联系起来。护理技能的培训都要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有统一标准、有实践、有考核,同时要将新技术、新技能融会贯穿于培训当中,使新护士进入临床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

4 结论

4.1 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灵活的培训方式,使护生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多种培训方法的运用和人文教育的引入,使实习生对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和操练护理技能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护生不可避免地暴露在职业危险中[2],如护士职业性损伤的预防及防护的培训,认真听,不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如护生不了解病历书写规范,而在岗前培训中适时地为实习护生补上这一课,使实习护生在毕业实习前掌握此项基本功,为他们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地基础[3]。通过扎实的岗前培训,实习生分配至临床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4.2 提高了实习生的素质 实习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服务理念,护士素质、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调动了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变能力也得以提高,在临床的实习中能很好的与病人沟通。弥补了实习护生上岗前准备不足,操作水平较低等缺点,提高了病人对实习护生满意度。

4.3 减轻了临床的带教压力 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及考核,使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护理实习生都能够很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医院对实习生的要求、初步掌握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新制度,各项护理操作标准,适应护理实习生的角色转变。规范化培训为临床的带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减轻了临床带教的压力,同时,也使实习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环境,得心应手地开始临床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二、学情分析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于初中的做题思路慢慢熟悉,所以有许多学生的成绩考得还是比较理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作进一步的引导,争取让全部学生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成绩分析

对于这次期中考试,我在考前两个星期进行了系统的分版块的给学生复习备考,从基础知识、课内现代文的阅读、课内文言文、诗歌鉴赏和名著阅读以及语言综合运用等方面一一复习,共做测试题8套。阅卷时感觉不太好,系统显示平均分75.8分,比(2)班高了将近10分,倍感欣慰,但新的考核办法计算结果为负值,这个成绩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在反思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重点字词和读音很多同学没有真正的掌握,出现记忆模糊和含混不清的情况。就拿这次的选择题来说,前两道都是我们讲过的原题,但是班上仍然还是有一大部分同学选错,按照我的要求,基础知识的字音字形题是坚决不能出错的,但是很多人抄了很多次却没有真正的记在大脑里。

第二、懒惰的思维方式,不爱思考。对诗歌鉴赏和课外文言文束手无策。大部分学生碰到这一类需要思考的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使讲试卷和练习册的时候教给他们方法了仍然还是要执着自己的思维模式,更有甚者直接空着不做。这就造成大面积的失分严重。我一再的要求他们,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即使你实在不会做,那你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论如何坚决不能给我空着,但是显然这方面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说了也是白说。另外一方面就是,对课内老师要求掌握和默写的古诗词和重点句段没有落实在笔头,造成送分的题也失分的情况。

第三、对于课外现代文的解读大多停留在表面,答题时不知所云,也不注重答题格式和答题技巧,分值较重的题大约十多个字就浓缩完了。对于需要迁移思考的问题大多数就乱答或者不答。

第四、作文出现审题偏差,不认真读题等现象。明明是命题作文,却要自拟题目。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作文应该怎么写,多是一些口水话,对于好词佳句的运用只限于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优生。

第五、普遍存在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有些学生写的字根本让阅卷老师无法辨认。更有一些学生,答题卡出现多处涂改,抹黑、题号答错等现象。

第六、某些同学对时间把握不到位,出现后面容易得分的题空着不做的情况。正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出现,才造成了这次考试不是那么理想。

当然,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说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对待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发呆、走神、听课质量低,没有良好的自觉性和好学心理;更有甚者是长期不交家庭作业,家长也不管等情况。这就给提高语文成绩造成了很多障碍性的因素。

通过这次考试,我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情况,在今后学习中及时调整。七(1)班有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差或是学习能力不足。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学以来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第一,常抓字词;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我采取每学一课就在课堂上至少听写2次的方法,听写的时间我会在头一天告诉他们,然后课前三到五分钟听写,第一次同桌交换改,第二次听写全班交上来我改。

第二,重视晨诵;每次课前就把任务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课文。

第三,跟紧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上课经常抽那些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即使他回答不上来,但是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随时都有紧迫感,迫使他认真听课和学习。

第四,对待班上懒惰不好学的学生,实行必要的惩戒教育,我说过我能忍受你学了不会,但我不能忍受学都不学就说学不会,否则既影响班上的总体成绩,也影响班上的学习氛围。

篇3

一、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2班平均分60.5分 较上学期期末考试下降3.5分优秀率为0 优秀人数0及格率15%及格人数5 参考人数32 总体成绩下滑严重

1班平均分78 优秀率3% 优秀人数1 及格率28% 及格人数11 参考人数38 总体成绩有较大进步

二、分析成绩原因

教师层面 未能督促学生们动笔练习 ,许多基础知识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可以轻易掌握而忽视了基础题型的练习和解答步骤的板演规范,课堂上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学生互动较少,没有探索和动笔练习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于公式和定义的理解浮于表面,不了解公式的推导演变过程。只会生搬硬套不懂变通,使得学生在面对变式题目找不到重点和切入点。存在对教材研究不够透彻,对授课内容准备不充分现象。导致很多教材上没有的需要补充说明的知识点没能够及时在课上传授给学生,例如椭圆的第二定义和通径长公式,在椭圆的学习中就没能及时向学生传授。课下缺少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作业收缴情况较差,作业不能及时的进行点评和批改 。缺少标准规范的奖惩制度对于作业不能独立及时完成的同学激励措施不完善。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学生层面:二班数位原数学成绩较优秀同学本次考试成绩下滑严重如王文翔丛中笑云浩南侯捷孟凡辉等几位同学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有明显的下滑而个别后进生拉分严重陈莹王德舵邱永恒等同学均在20分以下 2班同学主要存在基础题不得分 基本概念混淆 计算过程失分严重答题步骤不规范 逻辑顺序前后颠倒无法从题干中找到重点无法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甚至连基本的条件公式都无法罗列,归根结底是学习动力不足,班级内数学学习氛围差,懒得动手 不去思考,认为数学合格考考已经过去,数学学习难度大、耗费精力多,自身天赋有限等、自己落下的知识太多、一部分同学存在厌学和放弃数学的思想、从而导致自身心态出现问题。班级学习氛围较差、学习纪律差、缺少能够律己且律人的班干部,目前2班班干部如吴文月王文翔、吴晴晴等同学在数学学习上心态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或是眼高手低或是干脆自暴自弃。而自律性较强的吴家康同学不善于与同学沟通。班级内缺少一位具有榜样作用的同学带头。而本来成绩优秀且能起带头作用的丛中笑等几位同学因为练习特长缺课太多成绩也大幅度下滑,另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一些本来数学成绩尚可的同学开始出现掉队的情况,如董广阔、侯捷等。

一班成绩进步原因主要是考前复习充分,考前状态确实很好,能自发的组织小组进行难点攻克和进行基础题练习。从而在基础题目上得分率较高,这也是一班成绩明显进步的主要原因但也存在一些同学成绩弄虚作假如孙中乐薛瑞盘鼎茹成绩虚高,平行测试中类似问题并不能做对。而一部分优秀学生能承担起帮助其他同学的任务来,如李孟凡同学,在帮助同学的同时也不断地锤炼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了本班数学成绩中的最高分。另外由于学习氛围的浓厚也导致了一批具有学习热情的同学如宗坤孟喆朱佳琪赵玉坤李奥华等

在本次考试中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改进措施

1、提升班级数学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小团体在课下进行攻坚或者夯实基础,对于基础薄弱同学 每天布置基础题目 几个后进生一起钻研并找到解决方法在课上进行展示成果。并任命一位小组负责人 。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布置难题攻坚,共同解决难点,并上台讲解。让每个同学在探索和钻研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并彼此互助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4

由于本学期有要完成两本书的学习,与前旗一中对接后,一中老师停下复习一周,我并未按照一中进度进行复习,而是继续学习八年级下册内容,后进生对部分知识已经有所遗忘,也导致部分选择题如15、16、17题出现了问题,部分易错点掌握的还不够扎实,还有部分同学审题仍然不吸取经验教训,如第19题问的是自然原因,好多同学还将人文原因选为正确答案,因此失分。同时,两个班有多位同学对于考试中出现的原题还是存在原则错误,在试题课上应多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对于大题来看:

1.学生的识图能力有待加强,例如:21题是由行政区划及周边邻国、海域为主的填空题,偏向基础,学生对于被遮挡住的缅甸的辨识错误率高,22题对于地形的判断部分同学仍不是很熟练。

2.在气候地形与农业,本次涉及不多,但此处确实会考易错点高发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主要是考察此部分。

3、答题中未加后缀词,如“畜牧业”缺失“业”字

篇5

1.引言

社会科学统计大型软件包SPSS13.0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功能性强等特点。作为一种有效的统计工具,在教育统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教学中,教师常需要进行诸如考试成绩等的统计分析,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及时调整教学。SPSS13.0统计软件能够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方便快捷,可以轻松地进行多种数据统计和分析。

我通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我校2010级某班级按照学号选取的前30名学生的大学英语A(1)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之前,我已把选取的30名学生考试成绩的各项数据分为性别、听力、听写、阅读、词汇、写作和总成绩7项,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

本研究主要是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从二元变量相关分析、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与多组配对检验等角度对本次大学英语A(1)成绩进行分析,以期从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并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或策略的改进或调整,从而有效地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2.二元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

相关分析(Correlation)是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紧密程度。换句话讲,相关分析的任务就是对相关关系给予定量的描述。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叫积差相关系数(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用符号“r”表示,一般按“r”的绝对值大小,规定统计学中低于0.40以下的相关系数为低相关;0.40―0.70为较显著相关;0.70―0.90为显著相关;0.90―1则为最高相关(胡健颖、冯泰,2002)。

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可以研究两个观测量之间的单相关关系。如果在实际运用中,研究的是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的复相关关系,则应该抓住其中的主要因素,把复相关转化为单相关来进行研究。调用Bivariate过程命令可以允许同时输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量,但是输出的是变量间两两相关的相关系数。

在双变量相关分析中,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选择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对于非正态分布资料,可选择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或Kendall相关系数等非参数方法,在本次统计分析中,我首先检验性别、听力、听写、阅读、词汇、写作和总成绩7个变量之间两两相关情况。

步骤一:读取数据(score analysis.sav),打开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

步骤二:将变量性别、听力、听写、阅读、词汇、写作和总成绩选入到variables,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选pearson,在test of significance 中选two-tailed;

步骤三:单击option,在statistics中选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在单击continue;

步骤四:单击OK。

表1数据表明,在本次考试中,所选取30名学生的听写成绩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2.61868为最大,而写作成绩的标准差是1.35782,为最小。

分析:标准差越大,说明离散程度越大,数据就越不均匀,这表明所选取30名学生的听写成绩在各分项成绩中相差最大,也说明学生的听写技能相差最大,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写技能方面还需加以强化训练,这就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而标准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越小,数据就越均匀,这表明所选取30名学生的写作成绩在各分项成绩中相差最小,也说明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差不是非常显著。

表2数据表明,在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听写和总成绩之间双尾检验的概率值为0,小于0.01,阅读与词汇、听写与总成绩和词汇与听力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743和0.449。

分析:学生的听写和总成绩之间双尾检验的概率值为0,这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是最显著的,听写能力的高低显著影响英语总成绩。而阅读与词汇、听写与总成绩和词汇与听力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这说明学生的词汇能力对他们在听力和阅读部分的得分起到了显著影响。

3.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

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就是包含两个因素的重复测量设计。我们用该实验设计来检验3位英语老师分别为所选取的30名学生所给出的作文评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作文评分与学生性别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步骤一:打开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Repeated Measures

步骤二:定义被试内因素名及其水平数。我们要检验老师所给作文评分与男女学生性别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Within-Subject Factor Name 中可键入“grading”。有3位老师参与了打分,因此在Number of Levels中输入水平数3,然后点击Add。

步骤三:定义被试内变量。点击Define,将变量teacher 1、teacher 2、teacher 3移入Within-Subjects中。同时将性别变量移入Between Subject Factors。

步骤四:选择被试内变量的对比方法。点击contrast,在contrast的下拉菜单中,选择repeated作为变量间的对比方法,再点击change。

步骤五:点击options,把几个变量都移入display mean for中,表示对变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在confidence interval adjustment下拉菜单中选bonferroni,表示进行事后检验。选择descriptive statistics,最后单击OK。

Tests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the error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orthonormalized transformed dependent variables is proportional to an identity matrix.

a.May be used to adjust the degrees of freedom for the averaged tests of significance.Corrected tests are displayed in the 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ects table.

b. Design: Intercept+gender

Within Subjects Design: grades

a.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Bonferroni.

数据描述:由表3数据来看,3位老师所给作文平均分分别为11.5333,11.2667和11.7333,标准差分别为0.35782,1.61743和1.20153。再由表4 Mauchly球形检验数据结果看,Mauchly检验值为0.848,明显大于0.05。而表6被试内效应检验结果看,由于表4中的Mauchly检验结果0.848大于0.05,我们就只看sphericity assumed的结果就可以了。由表5数据可见,对评分变量进行的sphericity assumed检测结果为0.310,显著水平明显大于0.05。而对评分变量和性别因素变量进行的sphericity assumed检测结果为0.545,也明显大于0.05。由表6数据可见,教师1和教师2所给作文评分相对教师1和教师3所给作文评分检验P值均为1.000,而教师2和教师3之间的评分检验P值为0.432,而性别和作文得分的检验P值为0.54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分析:上述评分检验P值数据说明,3位老师对所选30位学生的作文评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同时还看到,教师在评分时受学生性别因素的影响也不具有显著性。这说明阅卷老师在作文评分中,对作文评分标准地把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且比较一致的,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成绩。

4.多组配对检验(Friedman Test)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组配对检验(Friedman Test)来检验3位英语老师分别为所选取的30名学生所给出的作文评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步骤一:打开Analyze - Nonparametric Test - K Related Samples(多列相关样本);

步骤二:选择检验变量。将教师1、2、3对学生作文的评分分别移入Test Variables,并在检验类型中选Friedman。

步骤三:选定输出统计量。点击Statistics,选择Descriptive。点击OK。

由表9数据可得出,多组配对检验显著水平为0.177,大于一般可接受的0.05的显著值,表明三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三位老师对30名学生作文的评分是比较一致的。

5.结语

大学英语A(1)考试是2010级A班学生在完成了大学英语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估(summative test)(金艳,2005),但是数据分析表明此种形式的评估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的结果,还不具备对整个教学过程或教学全貌进行评估的能力。

其次,本次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之间也会存在问题,尚需对试卷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另外,针对主观题部分的批改,为保证批卷老师的阅卷信度(包括批卷老师的评分一致性、批卷老师之间的评分一致性),应该采取系列措施,包括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确定评分参照卷、严格的阅卷前培训、阅卷过程随机抽查等(杨惠中、金艳,2001)。

总之,测试既是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测量和评价应当是每一位语言教师必备的能力。本研究侧重于如何使用SPSS13.0工具的二元变量相关分析与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来分析本次大学英语测试成绩,从中发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哪些技能相差最大,这就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并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健颖,冯泰.实用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

[2]皇甫伟.SPSS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在英语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0):52-53.

篇6

一、成绩分析

1.与学区平均比较

评价办法:取期末考试合格率40%、平均分30%、优秀率15%、关爱率15%三项数据汇总来进行比较。

(一)班级与学区平均比较(表1) 

表1.

班级

班主任

总分

总平均分

四科全优

四科全优率

全科及格

全科及格率

关爱422

关爱率

总评

区平差值

区次

校次

1班

李颖

26713

68.15

14

28.57

7

85.71

44.73

-5.11

53

6

2班

陈卫

28615

70.13

19

37.25

6

88.24

49.18

-0.66

37

3

3班

吴攀

28661

68.9

19

36.54

9

82.69

47.69

-2.15

43

4

4班

李姣香

30809

74.06

1

1.92

25

48.08

5

90.38

55.3

5.46

19

1

5班

金赣梅

30131.5

71.06

1

1.89

22

41.51

9

83.02

50.66

0.82

32

2

6班

吴艺芳

29140.5

70.05

1

1.92

17

32.69

7

86.54

47.36

-2.48

45

5

校平

174070

70.42

3

0.97

116

37.54

43

86.08

49.2

-0.64

3

区平

1998870.5

70.84

58

1.64

1402

39.75

601

82.96

49.84

班级

班主任

总分

总平均分

四科全优

四科全优率

全科及格

全科及格率

关爱422

关爱率

总评

区平差值

区次

校次

7班

邹妹玲

25405

67.21

4

7.41

14

25.93

13

75.93

43.04

-6.11

52

4

8班

陈志龙

25238.5

69.34

4

7.69

15

28.85

10

80.77

45.61

-3.54

43

2

9班

范滋

23479.5

67.08

2

4

12

24

10

80

42.32

-6.83

55

5

10班

刘俊丽

24583.5

70.24

8

16

18

36

8

84

50.47

1.32

34

1

11班

蔡益珍

24474

68.55

1

1.96

15

29.41

10

80.39

44.68

-4.47

47

3

12班

陈经纬

24025.5

66

1

1.92

9

17.31

12

76.92

38.55

-10.6

59

6

校平

147206

68.06

20

6.47

83

26.86

63

79.61

44.07

-5.08

3

区平

1836201

70.90

334

9.03

1305

35.27

638

82.76

49.15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八年级校平数据与区平数据比较除关爱率外其余几项均偏低。班级总评除七年级10班(+1.32)、八年级4班(+5.46),其他班级总评都低于区平,八年级1班(-5.11)、尤其是七年级12班(-10.6)。

(二)单科与学区平均比较(表2.)

表2.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语文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7.74

2.47

74.71

80.12

65.59

校平

78.72

1.94

80.26

85.76

68.88

2

2

1班

李颖

75.68

2.04

69.39

71.43

61.48

46

5

吴伟

2班

陈卫

75.55

1.96

66.67

78.43

61.39

47

6

吴伟

3班

吴攀

75.72

78.85

84.62

66.95

35

4

李姣香

4班

李姣香

81.48

1.92

90.38

92.31

74.73

5

2

李姣香

5班

金赣梅

82.91

3.77

88.68

94.34

75.06

4

1

赖文静

6班

吴艺芳

80.69

1.92

86.54

92.31

72.96

11

3

赖文静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数学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8.83

24.04

54.66

80.32

58.17

校平

72.55

25.24

61.81

84.47

62.95

2

1班

李颖

66.37

14.29

51.02

77.55

54.1

46

6

陈卫

2班

陈卫

73.75

27.45

60.78

86.27

63.5

23

3

陈卫

3班

吴攀

72.96

21.15

65.38

86.54

64.19

22

2

黄浩宇

4班

李姣香

81.4

44.23

67.31

90.38

71.54

12

1

陈能香

5班

金赣梅

70.6

22.64

66.04

81.13

63.16

25

4

李松柏

6班

吴艺芳

69.92

21.15

59.62

84.62

60.69

33

5

李松柏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英语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7.1

31.44

63.28

80.24

65.20

校平

77.38

29.45

61.49

83.50

64.75

3

1班

李颖

76.40

30.61

55.10

81.63

61.80

44

4

吴艺芳

2班

陈卫

71.59

17.65

49.02

80.39

55.79

53

6

黄健美

3班

吴攀

72.45

15.38

57.69

78.85

58.95

48

5

黄健美

4班

李姣香

79.62

36.54

63.46

82.69

67.15

33

3

池淼辉

5班

金赣梅

79.97

32.08

67.92

88.68

69.27

27

2

池淼辉

6班

吴艺芳

84.03

44.23

75.00

88.46

75.11

10

1

吴艺芳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物理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0.99

43.61

72.21

80.61

68.81

校平

69.91

39.48

71.84

80.26

67.67

4

1班

李颖

70.16

38.78

73.47

83.67

68.8

41

3

余松林

2班

陈卫

70

35.29

78.43

84.31

70.31

32

2

余松林

3班

吴攀

68.52

44.23

67.31

75

65.36

50

5

余松林

4班

李姣香

76.33

51.92

80.77

84.62

75.69

17

1

方丽

5班

金赣梅

69.49

43.4

69.81

75.47

66.6

44

4

方丽

6班

吴艺芳

64.98

23.08

61.54

78.85

59.4

56

6

朱有乾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生物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9.75

29.09

79.25

80.83

69.11

校平

64.65

13.92

68.28

71.52

59.52

5

1班

李颖

62.02

10.2

61.22

63.27

54.11

59

5

刘小妹

2班

陈卫

65.94

11.76

72.55

74.51

61.74

51

3

刘小妹

3班

吴攀

62.5

17.31

69.23

75

60.29

52

4

陈志龙

4班

李姣香

69.33

25

76.92

76.92

66.86

41

1

陈志龙

5班

金赣梅

65.98

13.21

71.7

75.47

61.78

50

2

金赣梅

6班

吴艺芳

62

5.77

57.69

63.46

52.06

63

6

金赣梅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地理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9.72

32.66

77.86

80.15

68.98

校平

69.83

26.54

81.55

84.47

70.22

3

1班

李颖

69.39

20.41

83.67

83.67

69.9

32

4

李颖

2班

陈卫

70.08

27.45

84.31

88.24

72.1

25

2

李颖

3班

吴攀

66.69

19.23

73.08

78.85

63.95

48

6

李颖

4班

李姣香

71.23

40.38

78.85

80.77

71.08

27

3

李颖

5班

金赣梅

70.25

26.42

79.25

83.02

69.19

35

5

李瑶环

6班

吴艺芳

71.31

25

90.38

92.31

75.14

15

1

李瑶环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政治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9.42

26.51

77.35

81.51

67.97

校平

67.46

19.74

75.40

78.64

65.16

4

1班

李颖

66.20

14.29

73.47

79.59

63.33

54

5

彭玲

2班

陈卫

69.20

29.41

78.43

80.39

68.60

36

2

彭玲

3班

吴攀

66.31

26.92

73.08

75.00

64.41

48

3

彭玲

4班

李姣香

69.52

19.23

82.69

82.69

69.22

30

1

赵妍

5班

金赣梅

67.08

16.98

69.81

75.47

61.92

56

6

赵妍

6班

吴艺芳

66.44

11.54

75.00

78.85

63.49

52

4

赵妍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历史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3.14

29.12

59.97

80.86

59.43

校平

62.83

27.83

56.63

82.2

58.01

4

1班

李颖

58.94

14.29

48.98

79.59

51.36

53

6

吴攀

2班

陈卫

64.98

29.41

60.78

84.31

60.86

33

2

吴攀

3班

吴攀

66.02

32.69

61.54

90.38

62.88

25

1

吴攀

4班

李姣香

63.58

34.62

59.62

80.77

60.23

37

3

洪磊

5班

金赣梅

62.25

26.42

54.72

83.02

56.98

45

4

洪磊

6班

吴艺芳

61.02

28.85

53.85

75

55.42

49

5

洪磊

综合表2数据可以看出,八年级语文、数学(学区7校中排名第2)、地理(排名第3)三科单科校平超出了区平分别为:3.27、4.78、1.24,其它五科均低于区平:英语-0.45(排名第3)、物理-1.14(排名第4)、生物-9.59(排名第5)、政治-2.81(排名第4)、历史-1.42(排名第4),其中生物校平与区平差非常大。单科班级总评与区平差较大的有:1班的语文;1、2班的数学,1、2、3英语;3、5、6班的物理,1、2、3、4、5、6班的生物;3班的地理;1、3、5、6班的政治;1、5、6班历史。特别是生物科,全年级没有一个班达到区平均。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语文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84.12

15.35

86.32

80.14

74.09

校平

82.2

12.62

81.88

72.49

70.18

3

7班

邹妹玲

85.44

18.52

88.89

77.78

75.63

34

2

邹妹玲

8班

陈志龙

86.12

17.31

86.54

86.54

76.03

30

1

邹妹玲

9班

范滋

77.74

6

74

60

62.82

65

6

李竹林

10班

刘俊丽

81.12

16

80

64

68.34

53

5

李竹林

11班

蔡益珍

82.45

9.8

80.39

70.59

68.95

49

3

陈经纬

12班

陈经纬

80

7.69

80.77

75

68.71

51

4

陈经纬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数学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6.29

27.05

63.54

80.05

64.37

校平

72.81

22.01

57.28

77.02

59.61

3

7班

邹妹玲

69.48

20.37

51.85

75.93

56.03

52

5

李纯阳

8班

陈志龙

75.12

23.08

65.38

78.85

63.98

42

2

彭韵雅

9班

范滋

72.88

24

54

76

58.46

47

3

李颖资

10班

刘俊丽

79.4

36

62

84

66.62

35

1

彭韵雅

11班

蔡益珍

70.16

13.73

56.86

76.47

57.32

50

4

宋逸君

12班

陈经纬

70.15

15.38

53.85

71.15

55.56

53

6

宋逸君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英语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89.64

55.3

79.73

80.16

79.1

校平

84.93

44.66

74.11

74.43

72.99

4

7班

邹妹玲

78.87

38.89

64.81

66.67

65.42

67

6

陈思奇

8班

陈志龙

84.51

40.38

75.00

75.00

72.66

58

4

陈思奇

9班

范滋

81.45

36.00

68.00

68.00

67.24

65

5

刘俊丽

10班

刘俊丽

91.29

52.00

80.00

80.00

79.19

37

1

刘俊丽

11班

蔡益珍

87.53

50.98

80.39

80.39

78.12

39

2

蔡益珍

12班

陈经纬

86.30

50.00

76.92

76.92

75.70

52

3

蔡益珍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历史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56.23

15.00

47.92

80.68

50.39

校平

48.29

4.21

32.36

67.31

38.16

4

7班

邹妹玲

49.37

5.56

35.19

72.22

40.55

55

4

吴攀

8班

陈志龙

49.35

3.85

36.54

71.15

40.67

54

3

吴攀

9班

范滋

46

6

26

62

34.4

65

5

吴攀

10班

刘俊丽

52.02

8

42

70

44.11

47

1

杨宗宗

11班

蔡益珍

51.25

35.29

76.47

40.96

53

2

杨宗宗

12班

陈经纬

41.85

1.92

19.23

51.92

28.32

70

6

何主峰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生物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2.37

22.68

58.73

80.89

57.74

校平

59.06

12.94

52.1

77.02

52.05

4

7班

邹妹玲

56.56

9.26

46.3

72.22

47.71

54

5

陈志龙

8班

陈志龙

61.96

17.31

63.46

82.69

58.97

38

1

陈志龙

9班

范滋

56.7

16

40

74

46.51

57

6

刘小妹

10班

刘俊丽

60.6

12

60

74

55.08

43

2

刘小妹

11班

蔡益珍

60.61

11.76

50.98

82.35

52.69

47

3

李薇

12班

陈经纬

58.02

11.54

51.92

76.92

51.44

49

4

李薇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地理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2.69

25.49

61.97

80.35

59.47

校平

63.5

21.36

65.37

83.5

60.93

3

7班

邹妹玲

64.76

22.22

62.96

87.04

61

30

3

李瑶环

8班

陈志龙

62.19

19.23

69.23

80.77

61.35

29

2

李瑶环

9班

范滋

68.6

30

78

88

69.48

14

1

范滋

10班

刘俊丽

62.92

28

62

84

60.48

31

4

范滋

11班

蔡益珍

61.78

17.65

62.75

78.43

58.05

39

5

范滋

12班

陈经纬

60.87

11.54

57.69

82.69

55.47

50

6

范滋

综合表3数据可以看出,七年级政治、地理(学区7校中排名第3)两科单科校平超出了区平分别为:0.91,1.46,其它五科均低于区平:英语-6.11(排名第4)、生物-5.69(排名第4)、语文-3.91排名第3)、历史-12.23(排名第4)、数学-4.76(排名第4)其中历史校平与区平差非常大。单科班级总评与区平差较大的有:9、10、11、12班的语文;7、8、9、11、12班的数学,7、8、9、11、12班英语;7、9、10、11、12班的生物;11、12班的地理;10班的政治;7、8、9、10、11、12班历史。特别是历史科,全年级没有一个班达到区平均。

2.与本校期中考试成绩比较

评价办法:以《2020年平江县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依据,取中考教学质量考核六项指标中的总平均分30%、全科合格率40%、四科全优15%、关爱率10%四项数据汇总来进行比较。(说明:关爱率数据的确定以此次期末考试汉昌学区后20%为标准线,定我校247名之后均属于关爱生)

表4.

班级

人数

班主任

类别

总平均分30%

四科全优

四科全优率15%

全科及格

全科及格率40%

关爱422

关爱率15%

总评

校平差值

校次

1班

50

李颖

期中

67.00

8

16.00

13

74.00

37.60

-5.62

6

2班

51

陈卫

期中

67.53

13

25.49

10

80.39

42.51

-0.71

4

3班

51

吴攀

期中

67.54

15

30.00

9

82.00

44.56

1.34

2

4班

52

李姣香

期中

74.25

23

44.23

7

86.54

52.95

9.73

1

5班

53

金赣梅

期中

70.13

13

24.53

10

81.13

43.02

-0.20

3

6班

52

吴艺芳

期中

67.75

9

17.31

13

75.00

38.50

-4.72

5

校平

期中

69.06

81

26.30

62

79.87

43.22

期末

70.42

3

0.97

116

37.54

43

86.08

49.2

区3

7班

54

邹妹玲

期中

70.74

6

11.11

14

25.93

8

85.19

46.04

1.65

2

8班

52

陈志龙

期中

70.11

4

7.69

13

25.00

6

88.46

45.46

1.06

3

9班

50

范滋

期中

69.10

5

10.00

11

22.00

8

84.00

43.63

-0.76

4

10班

50

刘俊丽

期中

73.17

4

8.00

17

34.00

7

86.00

49.65

5.26

1

11班

51

蔡益珍

期中

69.41

6

11.76

9

17.65

7

86.27

42.59

-1.81

5

12班

52

陈经纬

期中

69.74

5

9.80

5

9.80

8

84.31

38.96

-5.43

6

校平

期中

70.38

30

9.74

69

22.40

44

85.71

44.39

期末

68.06

20

6.47

83

26.86

63

79.61

44.07

区3

从表4数据分析:八年级期末校平比期中校平高,说明学生的整体成绩在进步。七年级期末校平比期中校平低,说明学生的整体成绩在退步。1、2、3、4、5、6班的班级总评均高于期中,其中6班进步最大。8、10、11班的总评高于期中,其中11班进步最大。

二、后段措施

1.用好分析数据,做到有的放矢,落实改进措施。

重视班级比较,如分析表4的数据发现:八年级班级排名第1是4班,第2是5班,第3是2班,第4是3班,第5是6班,第6是1班。第6与第1差10.57个百分点,差较大,1班班主任应该对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如何、班级学习氛围如何等。

七年级班级排名第1是10班,第2是8班,第3是11班,第4是7班,第5是9班,第6是12班。第6与第1差11.92个百分点,差较大,12班存在问题最大的科目是历史科,12班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学科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重视全科合格率,如分析表4的数据发现:全科合格人数基本上决定了班级的排名,1班、12班全合格人数排在第6,班级总评也排在第6名,此项数据说明1、12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情况,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高度重视,对照偏科学生名册进行辅导,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5班、11班总评比期中考试进步了,原因在于班级全科合格率提高了。

2.凝聚团队智慧,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式。

如从表2、表3中进行单科班级间比较,发现语文2班差5班13.67,9班差8班13.21;数学1班差4班17.44,12班差10班11.06;政治5班差4班7.3,10班差8班4.9;历史1班差3班11.52,12班差10班15.79;生物6班差4班17.05,9班差8班12.46;地理3班差6班11.19,12班差9班14.01;物理科6班差4班16.29。教研组、备课组要发挥团队精神,指导对应科目教者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像八年级数学组,在李松柏老师的带领下,每天的精选的试题,精编复习用的试卷,6个班中除2班没有超区平均,其余均超区平均。

3.重视培优辅困,加强学风建设,实现共同进步。

从学区期末考试数据来看,八年级:四科全优的区平值是1.64%,我校只有0.97%,而我校有309名学生,1.64%应该有5人,我校只有3人,优生比例差距较大。全合格人数学区平均值为39.75%,按这个比例我们应该有123人,但是我们只有116人。学区后20%为学困生,2822名之后为学困生,我校有43名学生,按比例我校学困生应控制在61人内,这一项略高于学区平均。

七年级:四科全优的区平值是9.03%,我校只有6.47%,而我校有309名学生,它的9.03%为28人,我只有20人,优生比例差较大。全合格人数学区平均值为35.27%,按这个比例我们应该有109人,但是我们只有83人。学区后20%为学困生,2822名之后为学困生,我校有63名学生,按比例我校学困生应控制在61人内,才能达到区平均。

目前我校学生现状:优生少,学困生、或有跛腿科的学生多。培优辅困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并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落实到常规督查中,同时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营造你追我赶的健康向上的学风。

4.长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5.抓住教学中心,抓好常规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进一步统一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认识,树立“质量立教”的观念,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理直气壮抓好教学,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认真抓好教学的各项措施。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建设,收集、整理、归类,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真实性。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037-0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它是信息社会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我院从2010年开始用“以证代考”的形式组织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实现了教考分离,其成绩能真实、客观、公正的反映教学情况。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成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教改方案,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从而达到大幅提高我院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研究背景、对象和方法

1.1研究背景

我院自2010年1月开始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行“以证代考”的改革,实现教考分离,已历经了4届。参考学生包括07、08、09、10非计算机专业各系、各专业约5000余人,前三届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一直徘徊在51%左右,平均成绩57分,低于广东省平均通过率10个百分点(广东省平均通过率61%)。2011年上半年,学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引进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水平考试的通过率有所上升,首次超过了广东省的平均通过率。虽然我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考试数据,但是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过系统、全面、科学的分析,更没有开展过以考试成绩分析为基础的指导教学工作的研究。本研究将对我院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辅之以各种调查、研讨会、分析会,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新的教学规律。其价值不仅能直接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也可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教改实践中。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学院历年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

1)2011年1月8日 我院《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全体考生总分成绩统计表;

2)2011年7月2日我院《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全体考生总分成绩统计表;

3)历届《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一级考试成绩统计及分析报告;

4)全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5)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操作情况;

6)学生的入学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基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对影响考试成绩的三大因素——教师、学生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和原因,形成理性认识。

2.1教师因素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进度、课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授课、练习、辅导。而学生考试通过率是教学双方成果的最终体现,它客观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授课、练习、辅导各环节的水平。我们对2010年第一次和第二次考试的通过率、平均分、纵数、中值做了数据分析,其中各授课教师的平均通过率统计结果显示,我院教师所教学生的平均通过率在58%至72%之间,相差幅度14%,属于合理差值。这表明了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授课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准大致相当,授课教师能自主发挥的空间主要是课堂讲授的方法、技巧、案例,练习题的系统性、全面性,习题量和难度的把握,课堂辅导和课下辅导的力度。

2.2 学生因素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因素的分析,主要从专业的差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入手。

1)专业的差异

对2010年第1次考试和第2次考试的数据分别作专业通过率的统计,结果如表1。

从表1中两次考试相同专业的情况可以看出,专业之间差异较大,这可能追溯到他们的入学成绩。一般来说,我们学院录取新生的分数为:文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为320分,理科为310分,美术类为240文化分、175术科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就是会计等文科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生源优势,而广告和服装这些艺术类的专业自然学习效果就会差些了。

2)学习态度因素

学习态度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倾向,量化并不容易。一般说来,在教学中我们会借助相应课程的考勤情况,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间接反映这些问题。

2011年上半年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引进了“网上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攻关一级考试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材料。表2反映了平台练习完成情况与一级通过率、平均分之间的关系。

3)学习方法因素

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课堂上的观察,以及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①完全按照老师上课的步伐进行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内容就尽量记住,将老师讲的操作步骤、重点等做好笔记以供日后复习之用,基本上采用模仿的方法。此类学生一般上课比较认真,但是遇到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问老师而不是想办法自己解决,学习进度与上课进度一致,成绩中等。

② 掌握了一定的类比法思想,当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些基本操作要点后,就尝试自己做题,遇到问题时会与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课堂上基本不做笔记。如在讲解word中的格式化操作时已经教过选择哪些菜单项可以完成,那么在学习Excel的时候他们就会以类比的方法,尝试去完成格式化操作的问题。

③ 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法思想,通常使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学习过相关的课程,或者是已经接触过Office软件,又或者是比较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使用。他们根据自己以往学习的模式或者经验总结出一套做题的思路,从而帮助他们比其他同学快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

④ 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会进行预习和复习,将自学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部分内容并做好笔记。这类学生学习主动,善于抓住重点。

⑤ 基本上不听课,不做笔记,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这类学生一般具有相当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在考前会拼命做题,以求临时突击成功。

通过分析以上几类不同的学习方法,再参考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发现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运用类比法和归纳法来进行学习的效率最好。计算机基础课重在对Office软件的使用,在操作中如果只会模仿而不会思考的话,并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更不利于学生日后在计算机学习中的提高与发展。

2.3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分析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是一个以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集学习、辅导、测试、评价、交流、知识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的课程学习平台。通过对主平台的优点和不足作深入分析,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指导,更好地发挥平台的长处,克服短处。

根据对历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引入平台之前和引入平台之后的考试通过率与平均分进行比较,得到分析结果如表3:

3 改革策略与建议

3.1改革思路

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平台”的全面分析,我们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产生的。我们的应对策略是:转变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要有理念,还要有一套涵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平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平台的环境下,教师由单纯知识讲授者向学习指导者和协助者转变,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学习的参与者和发起者转变。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今后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网络平台为载体。

3.2具体措施

3.2.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一种方法是打破原有的专业和班级,按学生的层次重新组班授课,这样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另一种方法是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计算机基础补习班和提高班,这样既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与其它同学缩小差距,也给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3.2.2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选择已有的、应用工具软件制作的典型样例,以此样例为示范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通过模仿样例来完成学习。通过案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对软件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更能在操作中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

此外,在使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引导方式,如启发式、参与式、设问式、比喻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2.3探索“助教”新模式

由于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人数较多,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精力有限,所以在上机实训中难以对每一位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答疑。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探索“助教”教学新模式。所谓“助教”,是指从班级中选拔计算机基础较好并且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与任课教师一起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采用“助教”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助教”的学习动力,督促其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学内容,同进,“助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成就感。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生存的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该文在分析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成绩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平台三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教改方案,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提供指导,也对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94-03

0 引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河北工业大学从工程管理专业2005级开始,在专业培养计划的第六学期中设置了《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大量的项目风险管理活动实例,系统分析项目风险的客观规律,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概念体系,掌握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过程管理的基本框架、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工具。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对课程成绩分析的研究经历了从重要性认识到成绩的作用分析,再到成绩分类统计进而分析原因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学的过程。早在1999年孙剑米就提出对试卷及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为教与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的观点。成绩分析既是教学评估的手段,又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建立对考试成绩分析的反馈利用机制,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陈国敏教授针对2004级至2009级《系统解剖学》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了试卷的难度及区分度、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性、年级成绩之间的差异性。李素红等在分析理工科学生《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时,对学生分别按学院和生源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考试知识点、重点和难度对不同学生的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以及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研究。与以上两个文献研究侧重于对试卷本身分析不同的是,王佳眉教授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物理》3个年级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和峰值成绩、成绩达标度及整体分布等成绩分布情况,提出了对于学风问题、教师和学校投入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在试卷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改进教学效果的途径。

1 考试成绩总体分析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授课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出题的思路主要是突出知识应用,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及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试卷主要包括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简答题(50分)和综合计算题(25分)。

本次考试主要的考核点:项目风险的内涵;项目风险与项目特性的关系;风险特征;项目后果标度;风险效用;风险态度;忧虑价值;利率风险;风险管理规划依据;风险识别方法;风险登记册;决策树分析方法;AHP;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不确定风险决策的特点和方法;风险等级评价;风险处理技术;项目风险监控的步骤。参加本课程考试的学生有本一和本三两个类别,本一和本三试卷题型相同,本三试卷总体难度低于本一试卷,两种试卷试题不同。参加考试的学生情况见表1。考试成绩统计情况见表2。

就成绩总体情况来看,平均分接近60分,单选题得分率高,多选题和简答题得分率低,本一学生成绩标准差为12.61,本三学生成绩标准差为13.08,不及格率高,命题偏难。从试卷本身和考试情况来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考试成绩与试卷难度不符,组卷初衷是难度适中,统计结果显示难度偏高。二是从题型来看,单选题考查的都是基本知识点,得分较高;多选题、简答题得分低,总体显示侧重知识应用的题得分不高。估计原因可能有:(1)考前没划重点,学生对考核点的理解有偏差;(2)整套试题侧重知识的应用,偏重课堂听课的效果,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加强。

2 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 学生类别与考试成绩

本次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本一学生平均得分和及格率都高于本三学生,各题得分率基本高于本三学生,只有综合计算题例外,原因在于本三试卷的综合计算题与课堂例题类似,本一试卷的综合计算题加大了难度。考试成绩总体情况说明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优于本三学生。

2.2 性别与考试成绩

经计算,本一男女生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8.71、60.31;本三男女生的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5.85、61.91。本一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42.11%和30.76%。本三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67.50%和38.10%。无论哪种类别学生,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不及格率均低于男生。一般而言,大学女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高于男生,课堂听课情况好于男生。

2.3 出勤情况与考试成绩

学生出勤情况包括三种:缺勤、迟到和正常。统计结果显示:较多缺勤和迟到(2次或以上)学生的最高分为67。当然点名次数比较少,有些学生有可能因为很重要的事缺课却恰好被查出,但统计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真实情况。本一学生中有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3.88,无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60.24;本三学生中有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3.09,无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9.86;本一和本三有缺勤记录的学生成绩均低于总体平均分,缺勤学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55.56%、81.82%。这可能有两个原因:(1)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有关;(2)考试成绩与听课效果有关。

2.4 宿舍环境与考试成绩

同一宿舍的学生,一般有着相近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彼此对学习的态度也会互相影响。河北工业大学因为按大类专业招生,二年级下学期再分专业,而分班后宿舍不变,因此参加考试的学生住的比较分散。但统计结果也表明,有的宿舍不及格率达到80%,同时也有宿舍平均分在70分以上,分数最低的学生也考了60分,因此宿舍学风太差会影响所有的宿舍成员,而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也同样影响所有宿舍成员。

2.5 上课座位与考试成绩

经过成绩统计,发现河北工业大学经常坐前排学生的平均分高于经常坐后排学生的平均分。以本三为例,前者平均分为60.15,远远超过后者的平均分50.55。可见上课时所坐的位置对听课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前排距离老师比较近,视听都很清楚。另外,距离老师比较近注意力会相对更集中。相反,坐在后排很容易走神,行动比较自由,很容易说话或玩手机等。

3 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教学情况,设计了针对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包括了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对考试的看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33份,分发给所有学习该课程并参与考试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对回收问卷统计后,结合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情况,认为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如下。

3.1 考核知识点是否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60.61%的学生认为考题难,仅有一个学生认为考题简单。多数认为考前未划重点对自己影响大,61.36%认为复习的没有考,20.45%的学生感觉不适应题型,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好多题会做,但答错了。83.33%都认为考前划重点比较好,有53.79%的学生认为划重点可以促进学习,支持划重点的学生里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划重点仅为了方便考试,而不是为了真正学到知识。

3.2 学生的学习重点

由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考查基本概念的题得分率都比较高,而对于知识的扩展与运用方面的题型得分相对较差。显示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机械地记忆,欠缺理解或者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许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单纯的应付考试,没有想过要扎实地掌握重点知识和基本方法。

3.3 学生的学习态度

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试成绩。调查结果显示有14.39%的学生上课喜欢坐后排,但是认为坐后排更有利于学习的只有4.55%。51.02%的学生坐在后排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心里舒服或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竟有44.70%的学生认为上课时自由出入教室、随意接电话等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只有45.45%的学生上课会做笔记,48.48%的学生只是在老师强调会考的情况下才会记下来,还有一小部分人上课什么都不带,也根本不做笔记。

3.4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多数课程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14.39%的学生很不支持老师要求出勤,15.91%的学生会缺勤或迟到。理由多种多样: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实际中用不着:有学生认为只有土木技术类课程才是重要课程;还有部分同学只有在教师讲实际项目经历时才能聚精会神。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学生也认为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4 结论

通过对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以下问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未能有机结合。针对以上问题,课程改进的思路是:(1)明确课程定位,加强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学四类课程构成,这是专业特色,许多课程知识对于就业也许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长期的影响。非土木工程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说得明白,讲的透彻,只有学生感知到了,才能产生兴趣。(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自学能力培养。教师端正“教”的态度是学生端正“学”的态度的前提,对自己和学生严格要求,本着教有所成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加课下阅读推荐量,并明确考前不划重点的闭卷考试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认识本课程。及时批改课下作业,通过充分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师生的相互学习与探讨中,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3)突出知识点和考核重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列出每章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发放教学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加强师生互动沟通,结合课程知识体系,调整和优化授课内容,将知识模块化。(4)逐步实现完全的案例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从问题提出的方式、解决的过程到结论的形成与讨论深化,将知识融入到其中,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开放性问题,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思考和自我求解。

参考文献

[1]孙剑米.谈考试成绩分析[J].统计教育,1999,(6):29-30.

[2]刘战芳.高校应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反馈[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79-80.

篇9

面对数据庞大、凌乱的计算机考试成绩,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再结合合理的计算机编程进行直观的、科学的计算机成绩评价,以便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更直观、更准确、更科学的教学参考依据。

1 计算机考试成绩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挖掘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探索其内在联系及考试问题根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考试中利用数据分析对成绩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计算机考试中成绩数据繁重、复杂,计算机强大的处理功能和运算功能减少了成绩统计中的失误,确保了成绩统计的正确性、准确性。第二,计算机考试中由于考生能力、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卷面分数(原始分数)凌乱,难以进行教学与学习研究。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对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客观认识,以便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促进教师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第三,数据分析将计算机考试中相对孤立的成绩统一起来,提高了成绩信息的利用、挖掘,有利于对成绩中隐藏信息的发现,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

2 关于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

2.1 原始分数据的转化

原始分就是指考试者未经任何处理的卷面分数。一般情况下分散、杂乱,不利于教学中对整体成绩的分析、研究,看不出计算机教学或考生计算机能力的整体发展趋势。原始分数据转化就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转化为标准分(将孤立的成绩转化为一种地位量数),以便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在转化过程中,考生的成绩排位不受考题的难以程度和原始分数高低影响。例一:比如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A的成绩是85分,此次考试题目较容易,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处于中间档次。同样,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A的成绩是62分,此次考试题目较难,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仍处于中间档次。那么两次考试A的标准分地位是一样的,表明了A的计算机学习很稳定、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对于A无太大改变。

2.2 分数增值数据的生成

分数增值显而易见就是学生成绩的增加分值,主要应用在学生计算机学习进步的程度的评价。在操作中,先对学生的原始分进行统计,输入一个分数值。在对学习一段时间后(接受教师教育一段时间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得到一个输出值。最后结合输入值和输出值的差异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第一,分数增值是依托原有的基础成绩进行和现有成绩的比较实现的。第二,分数增值需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和处理功能才能实现,并确保了增值评价的效率。第三,分数增值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而非分数本身,确保了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2.3 其他数据分析理论

除上述数据统计理论以外,还有一些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如结合题型对学生各题型的成绩进行统计,利用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总之,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就是依托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处理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以促进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

3 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在计算机考试中进行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第一,标准分数据的应用。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更直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在总体中的地位。如该生的地位量数超过了80%的同学,说明他的学习比较优异。反之有80%的同学超过了他,那么就需要对他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思考。另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客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状况。如例一中,不能因为学生卷面成绩的下滑或提高武断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而应结合标准分的地位量数客观评价。此外,标准分数值的应用还清晰的反应了个人或某个集体(班级、学校等)计算机成绩的变化情况,以便教师进行对比教学。第二,分数增值数据的应用。首先,学生个体与总体增值分析可以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成绩进步状况,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计算机学习的客观认识。其次,某个集体(班级、学校等)计算机增值的比较,可以使教师清楚的看到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便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进行一些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改革,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应用,目的在于及时的、广泛的发现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潜在问题。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进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其过程就是以原始分为基础,进行相关孤立的成绩信息的整理、联系和比较,实现了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直观、科学、公正,确保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高了学校计算机教学特色的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考试只是检测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手段,计算机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有很大关系,不能直接的、客观的反应计算机的教学水平。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为计算机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公正的评价途径,对改善学习计算机学习效果、提高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零,肖丹凤,基于Excel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学生成绩[J].考试周刊,2013(34):124-125.

[2]姚徐,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1):55-56.

篇10

引言

学生成绩分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结果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使考试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我们需要对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

1. 《技术经济学》课程及其考试改革

《技术经济学》课程是我校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校管必选课。它是研究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协调发展的条件、规律、效果及实现途径的一门交叉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以及论证、科学决策的基本理论与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技术实践方案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评价和优选,作出合理判断,最终获得满意的方案,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今后从事技术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自2005年以来本课程实行标准化考试,题型为80道选择题,考核知识点涵盖了技术经济原理,现金流量等技术经济基本要素,资本等值计算的各种计算方法,资金时间价值的内涵,项目经济评价的时间、价值、比率型指标,互斥、混合、独立方案比选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与价值工程的内涵等。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另外,本课程考试由考生涂答题卡,采用计算机阅卷方式进行,不仅提高了阅卷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阅卷的准确性。总之,标准化考试不仅要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的准确程度、应用的灵活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而且还要考查其综合应用知识、逻辑推断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作者选取2006年春季、2006年秋季和2007年春季三个学期共657名学生的《技术经济学》成绩作为样本来研究其分布情况。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

2.1 分布情况分析

一般而言,考试成绩的原始资料的分布特征并不能直接观测出来,需要通过编制分布数列来反映。分布数列是统计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分布数列不但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在各组之间的分布特征和总体构成情况,即各成绩组相对应学生人数及人数所占比例,还可以据此研究平均成绩及其变动规律。下面是对学生总体按成绩分组,形成各个考生在各个成绩组之间的分布,如表1所示。

为了概括地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分布特征,通常还需要计算变量数列的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上累计。当我们所关心的是小于某个成绩的学生的人数、频率分布情况时用向上累计法,以说明在此成绩以下所有人数所占的比重。如表2中说明657名考生中成绩在80分以下的有487人,占学生总数的74.13%。另一种是向下累计。当我们所关心的是大于或等于某个成绩的学生人数、频率分布情况时用向下累计法,以说明在此成绩以上所有人数所占的比重。如表2中说明在657名考生中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有170人,占学生总数的25.87%。

根据教育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难度适中信度可靠的考试,学生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本课程考试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相反如果考试成绩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则说明考题总体难度过低或偏高。

2.2 集中程度分析

学生成绩集中程度的分析可以采用平均成绩,平均成绩把全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抽象化,反映了学生成绩分布的集中趋势,有利于学生估计自己在总体中所处的位置。平均成绩的计算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2.2.1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成绩最常用的方法和基本形式,它简明易懂,受抽样调查变动影响较小,且反应灵敏,总体中任何一个成绩发生变化,计算结果亦随之改变。但它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且受极大值的影响更大,从而影响其代表性大小。然而本文所取样本量很大,所以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会较小。本文分析的这657名学生成绩的算术平均数为74.83分,且大部分学生的分数集中在60~90分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2.2.2 中位数

如果把总体学生的成绩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则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的成绩即为中位数。当学生人数为偶数时,则中位数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当学生成绩资料不多,成绩分布偏斜程度不太大,但各个考生之间成绩差异程度较大或存在极端数值时,用中位数来代表总体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中位数的不足是缺乏灵敏度,也不如算术平均数可靠。本文分析的这657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70.5分。本文分析的样本量很大,但是成绩分布偏斜程度不太大,各个考生之间成绩差异程度比较大,所以用中位数来代表总体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3 众数

众数是指总体学生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考试成绩。当许多学生的成绩都为同一个数值或成绩分布偏态较严重时,用众数作为平均成绩有其特殊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众数来掌握大部分学生所处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

众数计算简便、易于理解,不受极端数值影响,但受次数分布的制约。在一般考试中,如果考生人数较少或无明显集中趋势的成绩资料,可能会没有众数,或者有两个及以上的众数,此时众数的应用则没有多大意义。本文所分析的样本中,存在多个众数,比如64分、71.5分、77.5分、83分等,所以在此用众数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的集中趋势没有太大意义。

2.3 离散程度分析

平均成绩是把总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抽象化,代表了总体学生学业上的一般水平,但学生之间成绩或学业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必须在计算平均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离散程度分析,即计算变异指标。变异指标值越大,说明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越大,平均成绩的代表性越低,此时就不宜用平均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反之,则说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小,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但变异指标并非越小越好,如果考题难度过低或偏高,学生成绩可能普遍很高或较差,此时各个学生的成绩会很接近,既没有特别优秀的,也没有太差的,以致掩盖了学生在学业上的真实差距,也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业做出正确评价。

常用的变异指标有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3.1 极差

极差是总体学生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差。这是测定学生成绩差异程度最简单的指标。但由于极差只取决于极端数值的大小,忽视了中间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因此它只能粗略地反映学生成绩的差异情况。

2.3.2 标准差

标准差是测定学生成绩差异程度最常用、最科学的指标,是指学生总体中各个成绩与平均成绩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用σ表示。

标准差综合反映了学生总体中各个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程度。标准差定为多大才合适?实践证明,当学生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时,在百分制情况下,标准差为10―15分,成绩的差异程度较为合理。如果是选拔性考试,标准差可以大些,如20分以上。

本文分析的这657名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为9.83分,说明成绩的差异程度比较合理。

2.3.3 变异系数

极差、标准差都是对总体学生的成绩差异程度进行测定,如果要进行同类科目在不同班级(或不同专业)之间差异程度的比较,在平均成绩不等的情况下,就要用变异系数来解决。

比如,2007年春季化工类(生物和制药)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平均分分别是69.01分、66.19分,标准差分别是8.46和8.97,由于两个专业平均分不等,所以不能直接比较标准差,可以分别计算其变异系数为0.123和0.136,可见化工类(生物和制药)专业的变异程度比土木工程专业要小。

3. 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分析及个人教学体会

《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亦从总体上为把握考试质量及学生的真实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这三个学期学生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分数比较高。79.75%的学生成绩集中在60~90分之间,但是仍有15.99%的学生处于不及格的水平,说明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不够牢固。

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主要有:(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是很高,这是由于《技术经济学》不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课,所以他们在认识上往往有误区,认为经济管理类课程跟他们的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2)学生的基础程度的差异,我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招生,而各地考生的高中学习基础水平参差不齐;(3)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足;(4)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恋爱、父母离异或已故、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会对学生成绩有一定的影响。鉴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以下教学体会,仅供参考。

3.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是很高,而且这门课程学生上课人数较多,教学十分困难。所以首先要强调理工科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重要性,进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经济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学习的投入和产出问题,个人买房、买车月供如何计算,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专心听讲,寻找答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要多为学生提供教学相关参考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主动学习,扩展学生知识面。

3.2 活跃课堂气氛,开展课堂讨论。

活跃的课堂气氛既能调动教师的讲课情绪,又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正确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建议采用开放的、积极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进行案例讨论,比如三峡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问题;还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比如大学本科生毕业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继续学习,买车好还是租车好,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讨论可以让学生随便发言,也可以将学生分为甲乙双方进行辩论。

3.3 理论联系实际。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须结合实例教学。比如,作者在讲解资金时间价值的资金回收公式时,以一位教师买房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月供的问题。通过一些例子的讲解,把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结合了起来,由此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3.4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和多方位的沟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听不懂的情况,从而影响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因此建议讲课时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授课,举手提问。课下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了解学生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陈立文,陈敬武.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陈娟.讲授技术经济学全校性选修课的几点体会[J].技术经济,2004,(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