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3 19:21: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混凝土施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混凝土施工总结

篇1

(K74+108~K74+308)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539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2020年05月13日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国道539线澄海莱美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共振化碎石施工方案;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 F31-2014)

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8、其它相关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国道539线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项目,起于现状莱美路与国道324线平交口,沿南排渠北侧自西向东走向,途经上埭、美埭、港口、白沙、下水、头分至南堤 ,再沿海堤达莱美岛,终于莱芜渡口,全长为12.129km。项目路线国道539线K66+479~K76+870.467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K0+000~K1+727.694(交界点至终点莱芜渡口)采用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本项目主要内容:原路面病害处理(更换破损水泥砼板),旧路砼碎化利用,新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原桥加固改造、涵洞清淤,铺设沥青砼路面,人行步道铺设,完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 路树补植绿化,包括增加的环保品质(迎亚青会)提升工程。工期要求:12个月,缺陷责任期2年。质量要求:合格。安全要求:安全无事故。

为合理充分再生利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原设计采取旧砼路面共振化碎石施工工艺,其里程为K74+108~K76+825,总面程约6万m2。

三、道路结构设计

本段为一级公路设计,主线分三车道采用“碎石化”方式改造。试验段右幅路面宽为11.75m,1车道宽4m(除中分带0.5m),2车道宽3.5m,3车道(即硬路肩)宽3.75m。主线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面层为4cmS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3C);中面层为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型);下层为8-23cm沥青碎石ATB-25基层,局部填厚大于33cm的用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碎石化改造路面结构层如下图。

四、现场施工条件

本莱美路段是汕头东部经济带及澄海区东西向重要的运输通道,连接南澳、汕头及澄海市区,在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沿线道路交叉口多,北侧邻接商铺、厂房,民居密布,南侧邻河,同时路面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因此交通管制压力巨大。

五、试验段位置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质量主要受破碎机械自身参数设置、破碎顺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层强度、刚度条件对破碎机械调整要求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程度、粒径大小排列、形成的破碎面方向、破碎深度等产生影响。因此,在正式的大规模破碎化施工前有必要进行试破碎,即设置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试破碎进行破碎机械参数的调试和施工组织措施,以达到规定的粒径和强度要求。

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根据路况,在有代表性的路段选择一段200m长、半幅路面为试验段。

本工程选取试验段在K74+108~K74+308段右幅200m,实际共振面积约2290m2。

试验段具置见下图。

六、施工过程

1、封道时间

为进行试验段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作,经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我部于2020年5月1日对试验段进行了封道。试验路段共振时间段安排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5月14日,工期7天。

2、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第一次共振时间2020年5月9日8:30开始进行共振碎石化工作,至16:30完成试验段共振碎石化工作。

5月10日上午和5月11上午采用钢轮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第一批次的碾压(未上石屑)。

3、试验检测

5月11日下午对试验段进行了弯沉检测和检查坑开挖检测碎石层粒径。

4、天气

5月10日中午第一次共振施工及试验检测期间,天气出现降雨现象。

5、第二次碾压及检测

5月12日下午和5月13日上午,机械摊铺石屑(粉),人工整平,压路机第二批次进行碾压作业;5月13日下午3:00,重新检测弯沉值。

七、主要机械设备选用

1、设备介绍

本试验段采用国产的JsL600共振破碎机,其主要技术参数:

整机功率:600hp,工作频率:45HZ,工作振幅:10~20mm,破碎头宽度:220~280mm,工作效率:400m2/h,最大破碎板厚:30cm,破碎时最大浮动距离:100mm,最大爬坡能力:20%,整机整备质量:30000kg,整机外型尺寸(长×宽×高): 7000×2600×2550mm。 

本机可轻而易举地一次性破碎厚度达300㎜的水泥板块,破碎厚度随水泥板块厚度而调节,锤头振动频率可调节,破碎粒径主要分布在5~20㎝左右,并满足上小下大、碎块相互嵌锁、纹理倾斜等工程要求,施工振动冲击小,效率高。

2、主要施工参数控制

频率:42~46Hz,振幅10~20mm,激振力 8~10kN,施工速度 3.2~6.5km/h, 碎石化效率 650~1200m2/h。

3、其他设备仪器:

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8T洒水车1部、BZZ-100汽车1辆、3方装载机1部、5.4m贝克曼梁弯沉仪1套。

八、人员配置

混凝土路面共振班组人员配置16人:组长1人,技术人员2人,测量2人、质检试验2人、安全员1人、机修工2人,司机2人,普工4人。

九、施工工艺

1、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流程如下:

设置排水设施不稳定特殊路段挖补处理设置测量控制点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共振碎石化施工清除表面大块石铺石屑整平碾压成型技术指标检测

2、工程共振破碎之前,参建各方对试验段位置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于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了更换,该段板块更换在5月8日前已完成。

3、共振施工

在试验段开始时,共振破碎机的振动频率为45Hz,振幅为20mm,目测破碎效果,并逐级适当调整,当碎石化后的路表呈鳞片状时,碎石层粉尘(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破碎层在0~5cm以内时级配控制在级配碎(砾)范围以内,破碎层在5~20cm以内时级配接近级配碎(砾)石。

施工时,先破碎路面两侧的行车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车道,即破碎的顺序为由两侧向中间逐步进行。

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2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机械施工过程中灵活调整速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

测量定位,每10m一个横断面,测量碎石化前后路面的沉陷量,该部分工程量需要在后续上沥青结构层施工时予以考虑。

十、路面压实

压实的作用主要是将破碎的路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的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铺筑的水稳及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

1、碾压顺序

碎石化层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2、机械选型与配套

自重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另可配置1台8t洒水车。

3、碾压方案组合

初压:静压2-3遍、复压:振动碾压3-4遍、终压:静压2遍。

4、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宽度200mm,折回时应停止振动。

5、对路面边缘、加宽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自重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补充碾压。

6、上面层必须洒水达最佳含水量±2%才能碾压,一般采用平压1次——振压2-3次——平压1-2次为宜。

十一、技术指标检测

1、设计要求

①粒径

碎石化层破碎后粒径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层0~3cm以内小于3cm,3~1/2厚度部分3~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钢筋的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层,钢筋以上部分碎块粒径7.5cm以内,钢筋以下部分碎块粒径在23cm以内;碎石化层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

②级配

碎石化层0~10cm以内级配宜在级配碎(砾)石范围以内;0~18cm以内的碎石化层级配宜接近级配碎(砾)石。

③回弹模量

碎石化层模量(静态)应大于500Mpa,但宜小于1500 Mpa。以L0=9308*E0-0.938

设计弯沉值应不大于27.4、不小于9.8(1/100mm)。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

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内容标准合格率检查方法和频率

顶面最大粒径/cm≤575%卡(直)尺,不小于每车道2处/公里

上部最大粒径/cm≤1075%

下部最大粒径/cm≤1875%

回弹弯沉值/0.01mm84.6全段,每20m一点,每一评定段不少于20点

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150-230参考基层为二灰土、≦抗压30MPa

注:破碎粒径应满足质量检验标准,但不宜过碎。

十二、试验路段数据总结

在2020年5月13日已完成200m试验段路面共振碎石化,得出试验数据。

1、料径筛分

①K74+180第2车道中部检查坑(1.2m*1.2m*板厚23cm):

人工挖至板厚12cm处,实测坑体总质量为408Kg,因下部大块砼,难于挖除,估查为15cm料径以上。顶层3cm,得103Kg,其中通过3cm的筛重为86Kg,未通过的17Kg(最大粒径达5cm),通过率83.5%;上部3-12cm,得305Kg,其中通过7.5cm的筛重为265Kg,未通过的40Kg(最大粒径达12cm),通过率86.9%。

②K74+134第3车道边缘检查坑,0.5*0.5m,挖至坑底见黄色土质基层,破碎粒径较小,未见大于18cm以上的砼块。

由此得知,粒径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与JTG/TF31-2014较接近。

2、弯沉值检测

①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检测(未撒石粉前碾压后):三车道共测38个点,弯沉平均值110.5,标准差31.9,弯沉代表值为174.3。

②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检测(撒石粉后并重新碾压后):共测46个点,弯沉平均值105.0,标准差19.3,弯沉代表值为143.5。

以此得知,碎石化后的路面加石屑整平后加强碾压遍数可减少适当弯沉值,减少30.8,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但路面的整体强度依然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3、路面高程:碎石化施工后,经测量整体路段标高均有下沉2-3cm,局部边缘处因受共振嵌锁和碾压推挤反而从拥起变化,高度在3cm左右。

十三、结论与建议

篇2

【中图分类号】 TU72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45-03

1引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276km,横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是我国特大型调水工程。倒虹吸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河渠交叉水工建筑物。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材料、工器具、人员、施工工艺、管理、环境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倒虹吸混凝土工程出现了部分钢筋间距不均匀、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局部存在裂缝和蜂窝等质量缺陷、对拉螺栓孔封堵不规范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对混凝土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国调办、中线局和建管部各级领导和专家对质量都非常重视,并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要求。

2工程概况

××倒虹吸工程建筑物由进口渐变段、进口闸室段、管身段(由进口斜管段、水平管身段和出口斜管段组成)、出口闸室段和出口渐变段组成。管身段采用两联四孔的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进口渐变段采用直线扭曲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始端为贴坡式挡土墙,末端为半重力挡土墙。进出口闸室段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出口斜管段顺水流方向坡度为1:5。纵向分缝水平投影长度13~15m。出口渐变段采用直线扭曲面混凝土结构,始端为半重力式挡土墙,末端为贴坡式挡土墙。

3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倒虹吸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为:钢筋加工测量放线钢筋安装模板安装仓面清洗浇筑准备验仓浇筑养护施工缝处理拆模锥形孔封堵和质量缺陷检查登记、上报处理方案、处理、备案

4加强施工过程中关键点的质量控制

4.1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属于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浇筑后易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并在该部位易形成渗水通道,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为确保施工缝的处理质量,凿毛时间选择非常关键,若凿毛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低,虽然省力,但凿毛效果差,严重时,会形成渗水通道,水位上来时,出现渗水。若凿毛时间过迟,凿毛就费时费力,凿气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经现场多次验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第4天开始,采用风镐进行凿毛,将浮浆全部清除干净,石子外露,凿毛效果非常好。

4.2钢筋加工。

4.2.1钢筋加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钢筋的安装,特别是混凝土保护层,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分析钢筋图纸,并编制钢筋料表,指导钢筋加工。在钢筋加工前,将需加工的钢筋搬运至加工场地按要求堆放,加工时充分考虑钢筋弯曲延伸值,确保钢筋下料长度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倒虹吸钢筋所用主筋为Φ25、Φ28、Φ32,分布筋为Φ18、Φ20、Φ22,为了确保施工进度,Φ25、Φ28、Φ32的钢筋可全部采用套筒连接施工工艺,Φ18、Φ20、Φ22可全部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施工工艺,套筒连接施工工艺中丝扣加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闪光对焊连接施工工艺中接头的轴线偏移问题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4.2.2丝扣加工前对钢筋变形部分进行校正,对钢筋头弯曲部分采用砂轮切割机垂直于钢筋轴线切割,以保证切口平直,切断口不得成马蹄形。若不对变形钢筋和钢筋头弯曲部分进行处理,丝扣加工质量不易保证,同时对钢筋的安装质量也造成影响。丝扣加工时,必须选用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并在钢筋定位平台上进行,避免钢筋在加工完成后出现偏移,影响丝扣加工质量。丝扣加工完成后,采用手持砂轮机对端部进行打磨平整,对不合格部分重新返工处理。对成品丝扣采用透明胶条包裹,带上保护套,并小心堆放。丝头加工技术参数如下表:

4.2.3闪光对焊前,首先进行工艺试验,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对钢筋端头弯曲部分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一次烧化留量等于两钢筋切断时的严重压伤部分,二次烧伤留量不宜大于8毫米,钢筋越粗,所需的闪光留量越大。对闪光对焊轴线偏差大,接头墩粗不明显,有裂缝,有明显烧伤痕迹的焊件,必须进截除进行重新焊接。闪光对焊时,钢筋必须安放在钢筋固定平台上,避免两根钢筋焊接时不在同一轴线上。

4.3钢筋安装。

4.3.1钢筋主要型号有Φ32、Φ28、Φ25、Φ22、Φ20、Φ18,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为5cm,保护层偏差为1/4保护层。钢筋在运输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钢筋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变形。

4.3.2在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对预留钢筋进行校正,对间距偏差较大部分采用钻孔植筋来调整,对间距偏差较小部分可渐变调整。钢筋与止水之间必须预留间距,不得压住止水带,或扎破橡胶止水带。进出口闸室预制的板梁钢筋和出口控制闸牛腿部位钢筋体型复杂,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钢筋安装作业指导书,保证钢筋安装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安装时要保证钢筋平、直、齐。钢筋安装完成后应做到整体不摇荡,不变形。采用电弧焊接时,焊接必须饱满无砂眼,表面应均匀、平顺、无裂缝、夹碴、明显咬肉、凹陷、焊瘤和气孔等缺陷,焊接长度、宽度和高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直螺纹套筒现场连接采用管钳拧紧套筒,接头拧紧后,采用扭力板手检测拧紧力是否达到规定值,若拧紧力达不到标准要求,必须重新加工丝扣或对该接头采用帮条焊进行加固处理。若拧紧力满足要求后,再检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外露丝扣长度不得大于2p(p为丝扣数)。外露丝扣超过两个完整丝扣时,应重新进行返工处理。

4.3.3钢筋与模板之间用混凝土垫块控制保护层,混凝土垫块尺寸为5×5cm,其强度等级C50,安装间距为1m×2m,梅花型布置。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钢筋连接次数,竖墙钢筋可一次安装到位。

4.4模板安装。管身段分为水平段和斜管段,单段长度约为13m~15m,段与段之间设置沉降缝,用2cm厚度的聚乙烯闭孔泡沫塑料板填充。管身段分底板、边墙、顶板三层浇筑,管身段模板均采用定型钢模板拼装,连接件采用标准扣件“U”型卡,端头局部部位采用木模板补缝。钢筋安装完成经三检合格后,进行模板安装。立模前,使用过的模板必须打磨干净、平整,对变形部分进行校正。模板面必须先在仓号外涂刷脱模剂,严禁在仓号内涂刷。脱模剂可采用机油或植物油,严禁使用各种废油,脱模剂必须涂刷均匀。模板利用Φ14拉杆内拉固定,采用锥套连接拉杆和预埋插筋或架立筋,模板背面设置两道Φ48钢管围囹,间距为75cm,拉筋焊接在预埋的插筋上。

为防止浇筑过程中模板缝之间漏浆,模板缝之间采用双面胶粘帖进行密封,“三检”时重点检查模板缝是否存在透光,若发现透光情况,应立即处理。

4.5止水安装。

4.5.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管身之间的伸缩缝设两道止水,分别是橡胶止水和紫铜片止水,进出口渐变段和总干渠连接缝设一道橡胶止水带,渐变段的伸缩缝均设一道紫铜片止水。

4.5.2安装止水前,测量放出结构分缝线。止水部位采用专用模板进行拼装,止水全部固定牢固,确保了止水安装位置正确,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移位。

4.5.3铜片水止加工采用成型机分段多次加工成型,每段根据实际施工长度来确定。止水铜片采取双面搭接焊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mm,不得铆接或仅搭接而不焊接。焊接接头表面做到光滑、无砂眼、无裂纹,采用煤油逐个检测焊接接头是否渗漏(若无煤油,可采用柴油),若发现渗漏,必须重新进行补焊至合格。验收时对接头进行抽查,抽查数量不少于接头总数的20%;在现场焊接的接头,逐个进行外观和渗透检查。接头处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的75%。对止水铜片采用专用特掉模板进行定位、加固,确保在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不变形。

4.5.4铜片止水安装时,牛鼻腔内的沥青麻绳必须充填饱满,并用透明胶带对上口进行封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砂浆流入牛鼻腔内。加强对铜止水片的保护,防止踩踏、生锈。

4.5.5管身段采用带两道遇水膨胀线的中心变形型止水带,止水带宽度为350mm,厚度为10mm。要特别加强对橡胶止水带的保护,在确保遇水膨胀条干燥的情况下,可采用黄色胶带沿遇水膨胀条粘贴进行密封防水,对仓号中剩余橡胶防止水带必须进行包裹,防止破坏和老化。

4.5.6止水带接头采用热压硫化胶合,接头外观应平整光洁,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的7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必须加强橡胶止水保护。

4.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6.1管身段浇筑采取分段分层方法施工,每节管身分底板、边墙、顶板三层浇筑施工。浇筑时,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现场浇筑强度需要,若混凝土供应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应减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初凝。混凝土在运输途中不得出现骨料分离、漏浆、严重泌水等情况,因故障停歇出现初凝时,应作为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直接向混凝土中直接加水,若需要调整塌落度,必须经试验室人员在拌和站调整。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应控制在1.5m以内,避免骨料出现分离。

4.6.2对底板、顶板等大仓号则采用台阶法逐层浇筑,每次铺料厚度40cm左右,铺料必须均匀,若出现骨料分离时,必须采取人工平仓方式将粗骨料分摊开,严禁直接用砂浆覆盖。振捣采用Φ70软轴振捣器和Φ50振捣器结合振捣,振捣标准以不明显下沉、不泛浆、周围无气泡冒出为止。为防止漏振、欠振或过振,应根据钢筋间距判断振动棒的插入点,采用Φ70软轴振捣器振捣间距控制在50~70cm,采用Φ50振捣器振捣间距控制在40~50cm,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10cm深。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气泡基本排净,骨料不明显下降为标准。振捣时间过短,达不到振密的要求;振捣时间过长,将引起粗骨料过度下沉分离,故振捣时间长短将会影响质量。

4.6.3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随时检查模板是否漏浆或变形,支架是否稳固、钢筋是否移位,等,如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处理;对粘附在模板、钢筋和拉杆表面的灰浆,就及时清除干净。浇筑混凝土时,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振捣中发生泌水时,必须人工清除,严禁在模板上开孔,泌水未引走或掏除前不得继续铺料振捣。

4.6.4浇筑时,对铜止水和橡胶止水周围及各边角位置,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振捣,并确保振捣满足要求,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

4.7养护。正常条件下,混凝土浇筑12~18h后,必须安排专人加强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并做好养护记录,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若进行冬季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必须对仓号进行全部覆盖保温,并安排专人不时测量混凝土表面温度,防止混凝土受冻。

4.8模板拆除。模板的拆除日期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各个模板的用途、结构的性质、混凝土硬化时的气温,以拆模时混凝土边角不至于损坏为准。

4.9加强温控,避免裂缝产生。

4.9.1夏季温度高时,对骨料场和拌和主机部分采用防晒措施,浇筑前用井水对粗骨料进行洒水降温,采用井水拌制混凝土,夏季井水温度一般在12~14℃,尽可能选在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浇筑,并对仓面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4.9.2夏季混凝土浇筑尽可能夜间温度较低时开始浇筑,出机口温度控制在26℃以下,入仓温度控制在不大于28℃。

4.10规范混凝土缺陷处理程序。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的定义为:混凝土结构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查项目或检验点,造成经济损失小于10万元,延误工期不足一个月,经过处理后,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及工程寿命的,非事故性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包括: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等。施工过程中质量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为确保质量缺陷处理符合要求,拆模时由质检工程师通知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联合检查、量测、分类和登记,针对不同类型的质量缺陷上报处理方案,对Ⅱ、Ⅲ类质量缺陷,则上报专项处理方案,经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同意后,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处理后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对处理不合格则重新修补至合格。质量缺陷处理过程全部留下影像资料备查。

4.11规范锥形孔的封堵。倒虹吸过水面的锥形孔封堵质量不好,易造成封堵体脱落,影响过水面的外观质量。首先进行锥形孔封堵试验,符合要求后,编制锥形孔封堵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锥形孔封堵过程监理工程师全程旁站,锥形孔先打磨成毛面,冲洗干净,涂刷丙乳液做基层,再采用丙乳砂浆分三次灌入,人工分层捣实,封堵完成后采用胶带密封养护,防止封堵后出现干裂。

5在具体施工过程还采取了如下质量控制措施

5.1执行开工检查表制度,逐项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具备开工条件,不得开工。

5.2对钢筋、模板、橡胶止水(包括铜止水)、混凝土浇筑等重要工序,执行备案制度,做到质量责任可追溯。

5.3对关键工序建立质量责任牌制度,落实三检人员工作职责。

5.4对关键工序制作工序要点控制卡片,发放给现场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工人,让他们明白质量控制要点。

5.5混凝土浇筑前,对浇筑班组各施工人员进行一次技术交底,让他们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浇筑过程可能会遇到哪里方面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5.6每个仓号安装钢筋定位卡扣,固定钢筋间距和保护层,确保浇筑成型后钢筋间距和保护层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7在渐变段扭曲迎水面采用在模板上铺装模板布施工工艺,使作模板布的工作面气泡明显减少,外观质量得到了明显改改善。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是居民们生活的头等大事,建房采用什么样的混凝土、采用什么样的施工技术、施工中的天气因素等都是会对房屋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实际的房屋建造中,不光要注意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技术,其它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在内,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所有参与人员同心协力齐抓安全,定能建造出高质量的房屋。

一 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技术准备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的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作为施工单位应该向相关的设计部门和设计单位提出,地下室外墙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的主楼基础底板都应该不再采用28 d的标养强度值,而是采用60 d的标养强度值。这样能够大大的降低单方混凝土的使用量,在最大限度范围内有效的起到降低水泥水化热度,尽量的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以上所提到的防裂缝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作为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本身需要按照实际配比需要对混凝土混合比实施二次验算,如果工程收缩应力不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那么就应该通过其他的途径和其他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值、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缩小混凝土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以最终达到改善约束或者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目的。最终把混凝土的应力值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二、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2.1作为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完成对原材料的控制和材料配比的控制。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选择那些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供应商。对于一般的普通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选用2~3家搅拌站共同对其进行供应,当然,这些混凝土供应商一定要在工程实施之前统一外加剂厂家、统一配合比、统一入模混凝土温度以及统一水泥厂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它们所提供的混凝土质量上的一致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离散性。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关系要控制在0.4~0.5这个范围之间,砂率则需要控制在40%左右。

2.2 从原料层面上严格把关,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把好原料关是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一旦原料关没把好,那么以后的所有控制措施都会显得那么无力,不仅加大了后续控制措施的难度,而且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原料把关工作。

(1)水泥原料和沙石原料的选用 :为提高混凝土强度,需从原料把关层面对水泥原料进行合理的选用。 另外,还需要严格审核水泥的一些具体信息指标,这些信息包括水泥的品牌、产地、类型 、标号、细度模数以及含泥量等,除了对其相关信息指标进行核对外,还需对水泥样品进行抽样验证,通过对水泥进行预调制实验,从而验证其指标的真实性。 最后所用的水泥原料及沙石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原料要进行及时的退换, 即使是对于一些采购时合格的原料,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以后,也需要对其进行指标的复核。

(2)外加剂的运用:外加剂虽然不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但是它在混凝土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它能够有效地增强混凝土某些功能。在我们谈论的外加剂中,减水剂就是最常见的一类,它能够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这样就能够减少混凝土调制过程中的用水量,用水量减少了,混凝土成型的时间就缩短了,这能够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进度及效率,另外减水剂还能减少水泥的用量。 但混凝土外加剂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混凝土施工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技术上的难题。 因为对于这一类微添加量物质,掌握好其最佳添加量是特别重要的,添加量不够,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添加量过多,有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这就好比是食品工业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在充当食品工业灵魂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3)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第一,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这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控制的,一般来说,当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以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立即浇注。第二要保证对混凝土的浇注厚度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振捣密实度、第三,在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注过程中,要保证其浇注做到协调一致、从部分到整体的推进,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临界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以防止出现“冷缝”的局面。第四,在对建筑进行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让浇注温度低于临界值,也尽可能的不让浇注温度超过28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建筑物表面龟裂情况的发生。

2.3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在很多的混凝土施工项目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裂缝情况,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变形引起的:如收缩、膨胀、沉降等原因;有外部荷载引起的:如混凝土养护不当、外添加剂问题、混凝土内热等。 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1)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振捣捧的速度要控制好,尽量做到快插慢拔,另外还需根据混凝土不同的坍落度来正确调整及掌握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过振和漏振现象。最后为了到达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的效果,混凝土最好使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等技术,这都是一些常见并且有效的技术,已经在混凝土振捣技术中有了很广泛的运用。

(2)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没有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做好早期养护工作,施工单位因该做好混凝土关键构件的湿润养护工作, 对不同体积的混凝土所采取的养护时间也要发生适当的变化,当遇到大体积的混凝土时,养护时间大概在 15-25 天,当遇到的是小体积混凝土时,养护时间大概在 10-15 天。

(3)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升温和降温很有必要。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水泥的水化热考虑进去。为了避免过于集中的水化热现象,就必须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因为混凝土一旦出现集中的水热化现象,等到该部位成型后,里面就容易出现气孔,进而出现裂缝。

(4)除上述几种控制裂缝措施外 ,还应避免在下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灌工作,因为新浇灌的混凝土,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没有完全固定成型,大雨的冲击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

3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法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一定要按照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某工程的主楼核心筒厚度为6.45 m,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按照这样的数值要求,制定分层浇筑和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法。如果采用分层施工方法,那么就需要按照房屋建筑标准相关规定,将6.45 m的底板分为两次对其进行浇注,其中分别为3.00 m和3.45 m。而在浇注顺序上 ,应该首先选择浇注底板下半部分,3.00 m厚度的那一部分,然后再浇注3.45 m的那一部分。对于一次性浇注则不能对其进行分层,而是要尽可能的一次性从南向北的方向推进。

根据上述的案例,可以发现,房屋建筑浇注底板是十分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从控制混凝土的水热化方面出发,同时兼顾将主楼钢柱埋于基本底板之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安装和连接。在这个时候必然要考虑的是钢柱在安装时候的质量问题,我们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分层次浇注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理论上的想法,真正的实施需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共同审批之下才能够将其实施。

结语

作为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只有考虑到工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要想在建筑行业进行技术革新,要想将混凝土的不良品质现象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改进都要以提高建筑技术为前提的,任何一次的建筑技术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为相关的建筑工艺和建设活动重新注入全新的技术力量,因此,技术的革新在各行业中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混凝土建设中不良品质的现象是在建筑建设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建设技术,才能处理好在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质量问题。在积极论述问题的体现和成因的背景之下,探索处理方法,了解处理问题的关键点,通过强化管控以及提升科技使用性等措施来提升总的建筑品质。

1 关于表层麻面现象的具体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1.1 问题的关键体现

在部分地方,混凝土的表层可能会发生浆液过少、浆液过于粗劣等问题,在出现麻面问题比较厉害的区域,可能会存在许多非常小、数量集中的小坑,这些小坑会对混凝土材料的表层产生非常严重的质量影响。

1.2 成因

表层麻面现象的成因非常多,比如:模板表层的清洁工作没有做好、在涂抹脱模剂的时候,涂抹工作不匀称、裂缝之间的接缝不当而发生了不必要的渗漏现象,内部产生的气泡从而没有完全的释放,进而就会在表层产生麻面现象。

1.3 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建设之前,要充分做好表面的清理活动,在模板的表层禁止出现脏污。要将各模板拼接好,避免因为存在裂隙而发生渗漏现象,涂抹均匀脱模剂。

1.4 处理模板表面时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针对大规模的混凝土施工来讲,在处理表面的时候,要把容易出现麻面地方充分泡湿,进而泥浆能容易做好压光等活动,要确保模板表面的干净、清洁。

2 关于出现蜂窝问题的具体成因以及解决方法

2.1 蜂窝问题的体现

蜂窝问题通常是体现为砂浆数量不多,混凝土中的石子太大、成品之间的孔隙多,出现蜂窝现象会使得材料的强度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混凝土它本身的力学结构不够坚硬,极易掉落。

2.2 成因

产生蜂窝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差、材料的配比不当、计算材料时的计量差异等因素都会产生蜂窝现象。当在制备浇筑材料时,由于搅拌的时间太短,使得原材料未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很凝土浇筑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分层浇筑。模板之间的空隙未进行认真封堵,使得模板发生了相对的位置偏移。

2.3 预防措施

一、要确保配比的精准度。二、在制备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切实的设计要求进行,防止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太短。第三,按照层次来浇筑。第四,切实将模板的闭合以及支护等活动开展好,避免模板出现相对的位置移动现象。

2.4 应对方法

对于直径较小的蜂窝,一般可以在模板表面清洁好之后,用提前配比得当的泥浆将表面抹平。混凝土蜂窝的直径较大时,先凿去混凝土中松动石子,并对蜂窝和凿除的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冲洗后,再用高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将蜂窝和凿除的部位填塞压实。

为了解决上述质量问题需要做到以下控制

3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建设房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起到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作用,达到设计所需的质量要求,工程安检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控制,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要进行必须的质量检测,只有当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性指标完全符合设计的相关要求时,原材料才能进入现场,供建设施工使用。因为如果当混凝土骨料中某一物质超标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强度。

3.1 加强对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施工的过程中,在使用外加剂之前,首先要对外加剂进行有关混凝土强度的相关试验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测。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外加剂的自身的质量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繁多,按照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一种最佳混凝土外加剂,并对混凝土进行广泛的质量管理。在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加入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使得混凝土能达到某一有效需求。同时,各种工程外加剂都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相关的质量信息,因此,在检查外加剂自身的质量问题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防止某些质量伪劣的外加剂混入施工现场中。

3.2 加强对水泥的质量控制。

对水泥质量的控制,要对近场的水泥及其其中的构成部分进行详尽的质量分析和控制,只有质量合格、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同时要仔细查看水泥的出厂日期及水泥相关的试验报告等。检查水泥的包装是否受损,水泥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潮等情况。

4合理的科学的进行优化配置混凝土

4.1将混凝土的参数配置为题进一步进行优化,进行科学的、详尽的相似模拟实验测试,找出在当前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最佳的混凝土配置比,并在施工中使用找到的最优混凝土配置比。合理的、科学的混凝土配置比进行混凝土配置时,配置的强度就会明显地增加。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模板。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进度控制,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通常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以及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值为 35cm,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特殊的钢筋在混凝土中超过百分之一的,进行配制混凝土时,一般坍落度控制在 75cm 等,为此要对混凝土的坍塌度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不断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必要的提高,达到房屋建设的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之中加入少量的同类型的外加剂。

4.2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试验,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得出最优的配合比,是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施工质量的先决性条件。所以在实验室进行选择合理的参数配合比时,各种实验室试验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确保试验参数的精度。在实验室实验时,确定的混凝土中各种骨料质量比,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各种相关的检测的指标都要达到房屋建筑的设计要求。

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加强相关的施工组织工作,将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现场工作人员身上,各施工工序之间要有机连接起来,严禁工序之间发生工序断裂。要明确工作的分工,建立健全的质量考核制度。使技术人员从责任上充分意识到,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定期对施工中的农民工进行施工培训学习,加强施工工人的施工能力,确保农民工能够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交底。

6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起承载力作用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所以,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在房屋建设的施工中,各级安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尤其是在对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材料选择上,一旦发现在混凝土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必须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妥善的质量安全处理,避免房屋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明军.浅谈某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监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

[2]全. 房建结构砼墙体表面气泡病害成因探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篇5

1、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施工单位现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性能不是很熟悉, 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要素不是十分了解,在现场难以控制工程施工质量;二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多,水利水电行业的混凝土施工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对比较低的技术水平上,尤其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些对提高混凝土质量比较有效且相对成熟的技术,比如掺加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在工程中应用也不是很普遍。搞好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骨料、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以及恰当的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1.2 施工工艺水平不高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大体上还是小作坊式作业,投料、运输多为人工操作,机械化及电子化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大城市周围,商品混凝土应用很少。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

1.3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主要将是否满足构件的安全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依据, 有的虽然考虑了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要求,但也不是很充分。为了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的需要,有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不仅规定了胶凝材料和水泥熟料的最低用量,还对混凝土的水胶比(水灰比)作了规定。

1.4 质监、监理机构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多远离城市,施工、生活条件艰苦,质监部门很少主动下去检查,主要是以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很难全面发现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问题。监理单位在现场监理人员较少,有些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怕吃苦;工地上缺乏有长期从事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经验的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对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等监理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造成了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实际的漏洞。

2、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原材料的问题

(1)水泥。笔者多年来在室内检测试验过程中,不时发现有些送检的水泥没有达到有关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其中多为产量较小,且生产工艺为立窑的小型企业的产品,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水泥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没有达到技术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抽检过程中还发现, 一些工地水泥仓库的防雨防潮措施不是很到位,贮存时间过长等问题。

(2)骨料。有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级组合使用。笔者发现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大多采用规格为5~40mm 或5~80mm 的混合粗骨料。由于料场开采的部位不断变化, 或采用人工骨料时料场的破碎机多为效能较低的锷式破碎机,致使这些混合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及空隙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和超逊径含量的在施工过程中差别比较大, 这就给混凝土施工质量带来比较大的波动。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某些股份制合营的小水电站进行质量抽检时,发现一些“四无”电站为了节省投资,将厂房基础或输水隧洞施工挖掘出来的石渣(有些还是强风化的岩石)未经任何筛选就直接破碎用作混凝土骨料,不按规定进行相关检验;使用前也未经严格的清洗和脱水,骨料岩质的硬度和含泥量等都可能不符合质量要求。相对而言,股份制合营小水电站的工程质量更令人担忧。

2.2 配合比误差较大

由于现场多为人工投料, 尽管施工现场多备有配合比投料标牌,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投料误差还是比较大,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拌和用水量控制不好,水灰比偏大,极个别工地的施工人员缺乏水灰比的概念,为了减少拌和时间、提高混凝土溜槽入仓进度和减少振捣时间,对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加以控制,甚至为了让混凝土尽快入仓,而在溜槽顶部直接加水,将振捣器放入混凝土中稍为振捣一下;二是混凝土的砂率偏大。如上所述,由于混合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堆积

密度及空隙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和超逊径含量变化较大,为了满足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混凝土的砂率就必然要增大。按照混凝土的填充包裹理论,就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加水泥和用水量,而受技术能力和生产成本所限,这些都难以做到,混凝土的质量就必然下降了。尤其是浇筑泵送混凝土时, 为了使骨料不塞管而将混凝土顺利输送到仓面,有的工地不是从掺加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粉煤灰和选择合适的骨料等技术手段着手,而是尽可能加大混凝土的砂率和用水量,以此来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的要求,因此,经常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水工结构如隧洞等混凝土质量也相对较差。

2.3 混凝土拌和不均匀

水利水电工程多处边远山区, 混凝土拌和多使用较老旧的小容量的自落式搅拌机,而非拌和效果较好的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效果自然差一点。加之,一些工地盲目赶进度,监督管理不严,混凝土拌和有的时间不足,有的拌和不均匀。工程质量抽检过程中也发现同一部位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相差较大。

2.4 钢筋

在施工工地上有时看到钢筋网位移或变形较严重, 工程质量抽检对混凝土钻芯取样时也发现, 有的钢筋保护层不足10mm 甚至露筋。

3、探讨及建议

(1)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现象, 就是水利工程在招投标中基本上是实行低价中标,有的还在概算定额单价基础上优惠8%左右再签订施工合同。这样就严重压缩了施工企业的正常利润。本身施工定额标准就低,又长期不能调整,这几年定额人工单价同市场人工单价严重背离;而有的工程还存在转包现象,加之人工费的不断上涨(极个别的工程甚至连材料价差都不补),这样,真正做工程的利润就非常非常薄,施工单位投入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就严重不足了。笔者认为,应该尽快调整施工定额标准,适应市场的要求;支持和鼓励施工单位获取合法的利润, 这样水利施工企业才能留住和引进人才,

更新设备, 更好地服务于业主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整个水利行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2)目前,由于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水利水电行业的施工和监理单位优秀的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这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注意的问题。关于培养监理工程师,国外曾有“三三年”的说法,即成为监理工程师, 要经过3 年的工程设计,3 年的试验检测,3 年的施工,有这样的经历才可能作为一个合格的监理工程师。如今,活跃在施工现场的施工和监理人员多为老少结合,即已将要退休的年长的技术人员带领刚毕业的年轻技术员,年长的技术人员有经验有技术有责任心, 但很多不懂电脑, 无法独立完成技术资料的整理,有时工地施工紧张身体也吃不消,年轻的技术人员在经验、技术和责任心方面均有所欠缺, 整体上缺乏40 岁左右年富力强又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3)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的现象,现场应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自制混凝土时,则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如施工方对一些工程关键部位混凝土施工没有把握时, 不妨适当加大混凝土配合比的配制系数或减小0.05 水灰比再配制混凝土。

(4)应在混凝土施工前1~2 个月将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和骨料等原材料送检,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现场应尽可能使用产量高、生产工艺为旋窑的大企业的水泥产品。同一料场的骨料要有稳定供应和稳定的品质,并分级组合使用,如使用混合料时,则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 切实按配合比投料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

(5)在混凝土工程中尽可能应用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比较成熟的技术,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6) 由于股份制合营小水电站报建手续大多不全, 设计比较粗糙,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因此,工程质量相对比较差,去年以来多座小型水电站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并造成人员伤残事故,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股份制合营小水电站工程监管和工程质量抽检的力度。

篇6

一、施工导流

某水电站主要建筑物为2级,导流建筑物按4级设计,导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导流时段为当年11月至次年4月,导流流量为82立方米/s。导流洞布置在左岸,断面形式为半圆顶拱的城门洞形,混凝土衬砌厚度60厘米,衬砌后断面面积为36平方米。为加快施工进度,大坝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坝基开挖的风化泥岩料进行填筑。

二、料场

主料场位于坝址右岸B,距坝址1.5千米。B料场出露岩层主要以T1m中厚层灰岩、厚层灰岩为主,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大于4500万帕,软化系数大于0.75。

施工中曾在坝址上游约700米处开辟了A料场,共开采石料约3万立方米,后因溢洪道开挖的弃渣倾倒于此将料源污染被弃用。B主料场开采石料16万立方米,因开采过程中出现较多夹泥,因此又在大坝下游距坝址150米处另开辟了1个辅助料场,开采石料约5万立方米。此外,利用质量良好的溢洪道开挖灰岩料作坝料,共利用20余万立方米。

三、上坝道路

大坝开始填筑时,坝料由大坝上游左岸道路运至坝上:待坝体填筑至785米高程后,坝料从大坝下游左岸先后开辟出的下、中、上3条公路上坝,同时在左岸溢洪道开辟了1条上坝公路以保证坝料及溢洪道开挖料上坝:最后,在大坝右岸下游851米高程开辟了1条上坝公路,以作坝肩平硐灌浆、大坝填筑及面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道路。

四、主体工程施工

(一)基础开挖

坝址河谷为左缓右陡的不对称V型谷,两坝肩无冲沟切割。右岸795-865米高程之间大部均为陡壁且多为逆向坡,其下部地形坡度为60°-90°,而上部为30°-40°:左岸为一山嘴,岸坡上缓下陡多为顺向坡,地形坡度大多为20°-30°,局部达60°-70°。除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外,其余均为强岩溶地层,透水性较强。坝肩无大规模不稳定体,两坝肩均出露坚硬灰岩,河床及左岸有软质泥岩隔水层。坝基全部开挖至裸露基岩,其中泥岩挖至弱风化层上部并在验收后即进行喷混凝土保护。坝基共计开挖石方26万立方米、土方6.5万立方米,清除崩塌体1.5万立方米。

(二)大坝填筑

1.坝料制备。垫层料采用40%人工砂与60%碎石,用装载机混合均匀。特殊垫层料为粒径不大于40毫米新鲜灰岩碎石掺配40%人工砂,再掺入5%粉煤灰混合均匀。质量良好的溢洪道开挖灰岩料也作为主堆石、次堆石坝料上坝,经现场筛分试验,坝体各种填筑石料的级配均在理想级配包络线及谢腊德级配范围以内。

2.填筑方式。坝基开挖完毕后,鉴于基岩凹凸不平,用垫层料、过渡料找平碾压密实后才进行大坝填筑。垫层料、过渡料用后退法卸料,主堆石、次堆石采用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平料。推土机平料时沿平行于坝轴线方向进退,以避免各区填筑料相混。碾压前应洒水,振动碾平行坝轴线方向进行碾压,采用进退错距法,每次错距20-30厘米。铺料时允许垫层料超压过渡料、过渡料超压主堆石料、主堆石料超压次堆石料,不允许次堆石料超压主堆石料、主堆石料超压过渡料,过渡料超压垫层料。填筑过程中还要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与防护。

由于坝肩右岸岸坡溶洞裂隙十分发育,为避免帷幕灌浆时串浆进入坝体,在坝轴线以上灰岩岸坡接触带处填筑2米宽的垫层料及过渡料。为了保证坝体与坝体边缘填筑密实,左岸泥岩岸坡接触带填筑1米宽的过渡料,在振动碾压无法碾压到位的岸坡边角地带,用1.5t小型振动碾振动或夯实密实。

3.坡面施工。在填筑垫层料时要超填20-30厘米,在大坝每上升3.0-3.5米后用反铲挖掘机进行修坡,当大坝填筑到一定高度后进行人工大面积修坡,并进行斜坡碾压。斜坡碾压是先在坝顶的挖掘机上固定2个转向定滑轮,再利用推土机牵引YZ-14斜坡振动碾进行,碾压时先洒水浸润坡面静压1遍,再采用上行振动、下行不振动碾压4遍。斜坡碾压分4次,分别在807,821.14,835,848.47米高程进行。在距离坝顶2-3米区域,由于振动碾碾压不到,改用挖掘机抓斗拍打密实。斜坡碾压采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干密度,测定结果均超过2.2克/立方厘米。斜坡碾压完成后,喷10厘米厚C20混凝土护坡。

(三)趾板与面板施工

1.趾板施工。趾板宽6.5米,厚0.5米,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河床部位的基岩为泥岩,趾板置于弱风化泥岩上部,左右岸趾板的基岩为灰岩。趾板共分为30块,河床及左、右岸各10块,设计混凝土工程量1255立方米,实际完成2509.6立方米。超量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超挖,特别是左右岸基岩超挖较多造成的。河床部分趾板混凝土浇筑采用钢模板立模,用载重汽车将混凝土直接运至入仓浇筑:左右岸趾板混凝土则是用汽车运输,再通过溜槽入仓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5-7厘米。

2.面板施工。面板混凝土采用无轨滑模施工工艺。无轨滑模采用分节制作,共2节,节与节之间用螺栓连结,标准节长6米、宽110厘米、高50厘米,总重约7t,由布置在坝顶的2台5t慢速卷扬机牵引。为防止滑模倾覆,每台卷杨机由2块立方体混凝土预制块压住作配重。面板混凝土浇筑时,由拌和站拌制混凝土,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至坝上、通过溜槽入仓,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4-5厘米,滑模提升速度为1.5-2米/小时。滑模提升后,工人在滑模后面简易平台上对已浇混凝土进行抹面,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密实、光滑平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再生毯覆盖,用塑料花管洒水养护。

面板止水结构中的铜止水片厚1毫米,布置在止水底部,采用自制铜止水成型机加工成型。铜止水鼻子内安装Φ25毫米的PVC棒,两翼贴GB止水条:待板间预留的V形槽冲洗干净晾干后用GB柔性填料嵌缝,覆盖氯丁橡胶板,用不锈扁钢压住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面板混凝土上,膨胀螺栓间距30厘米。

进行面板止水结构施工时,经检查面板已出现裂缝12条,压性面板中除14号板外其余均出现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和干缩变形引起,也不排除滑模提升时对混凝土的拉伤。接缝止水开始施工后,面板停止养护,冬季过后检查发现面板表面共有147条裂缝,多为细微裂缝。裂缝处理:仅对裂缝宽度大于0.2毫米的3条裂缝进行了处理。处理方法是在裂缝处粘贴GB柔性填料,覆盖氯丁橡胶板,用不锈钢扁钢压住,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面板上。

篇7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体积较大,且水泥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等诸多的原因,极易出现开裂,降低混凝土耐久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严重者会造成结构物破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在此条件下,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一收缩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或构件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是控制内部混凝土的升温,问题的焦点是混凝土的放热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

(一)从设计方面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1、 适当的分层分块,合理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以减小约束应力。

温度应力与浇筑块的不均匀温差约束系数有关,约束系数越大,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越大。不均匀温度约束系数是浇筑块长度的函数,在193m范围内,不均匀温差约束系数随浇筑块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采取分块的方法减小浇筑块长度是减小温度应力的一个有效措施。

2、 科学地选择配筋形式。

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施工来讲,钢筋可以承担和传递应力。当混凝土产生变形和开裂时,一部分应力将由钢筋承担,但钢筋网格给混凝土的浇筑和密实又增添了障碍。从抗裂性角度看,钢筋具有正面作用,但从施工角度看,钢筋则表现出负面作用。因此,应注意综合平衡这一对矛盾,科学地选择配筋形式。 3、 在与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隔离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与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隔离层约束是导致混凝土在产生各种非力学变形时开裂的重要条件。在混凝土与地基之间设置隔离层有力于减小它们之间的约束,因而可减小开裂的可能性。 4、 尽可能采用较晚龄期的强度。

采用什么龄期的强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所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较快,在早龄期就能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贡献,但它的水化放热量是较大的,而且相对集中在早期,而一些矿物外加剂的反映是较慢的,通常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贡献较小,主要的贡献在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它们的水化放热量则是较小的,并且放热比较平缓,掺入矿物外加剂是降低混凝土放热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但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因此,采用较晚龄期的强度则有利于矿物外加剂的使用,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放热量,也有利于矿物外加剂潜能的发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以较晚龄期的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评定标准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5、 预置冷却水管。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中埋设冷却水管可以通过循环水带走混凝土浇筑块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减小内外温差。

采用水管冷却时应注意冷却时间和冷却速度。对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它的放热量较大,抵抗破坏力的能力也较强,采用相对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掺有大量矿物外加剂的混凝土,它的放热量较少,抵抗破坏力的能力弱,宜采用较慢的冷却速度。

水管冷却有一个有效作用范围。一般冷却水管的间距在1.5~3.0m为宜,间距大于3.0m,冷却效果显著变差。

(二) 从混凝土的制备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1、 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减少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必须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要达到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必须控制一定的水胶比。然而,混凝土的放热量来自于胶凝材料。在一定的水胶比下,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减少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从而叫少混凝土的放热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远不止体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技术上,体现在工程是施工质量上。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用水量常常是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科学地利用矿物外加剂

掺入矿物外加剂可以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矿物外加剂是无可非议的,但掺入矿物外加剂会导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降低,因而科学地利用矿物外加剂才能取得较好的温控防裂效果。 3、从施工方面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从施工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护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得以充分体现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从施工方面减少对混凝土配合比的限制,是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能更多考虑降低混凝土的放热量,将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降低到最低水平。

(1)尽可能避免在较高的温度下施工

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在相同稳定温度下,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越高,均匀温差越大,产生的温度应力也就越大。因此,在没有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措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较高的温度下浇筑混凝土。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ºC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于过大,进而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出现。

(2)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

尽可能避免长距离的泵送,不同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要求是不同的。用塔吊运送混凝土,混凝土的塌落度为50~100mm 足矣。但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必须达到150mm 以上,若进行长距离的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求更高。对混凝土塌落度要求的提高意味着混凝土用水量的提高。在相同水胶比情况下,胶凝材料的用量也相应增加,50~100mm 限制了集料的最大粒径。

(3) 加强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表面较容易干燥,而内部则较难干燥,潮湿养护以防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而导致混凝土的干缩。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后遇到急速降温天气时,及时地采取保温措施,利于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的开裂。还有,采取低温浇筑时,浇筑后必须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否则,低温浇筑所进行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4) 避免过早地拆模或施加荷载。

混凝土的强度与放热量是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强度的较快发展将伴随着水化热较快的释放。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矛盾是温控防裂,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适当地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以满足温控防裂的需要是必要的。为了温控的需要,不要过早地拆去模板或是混凝土受力,以免破坏混凝土结构。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浇筑块各部分材料的不均匀必然导致性能的不均匀,而性能的不均匀则是导致内应力,引发裂缝。

1、如果所制备的混凝土容易离析,或者施工过程中不能掌握适度的振捣,使得混凝土泌水或泌浆,将导致上、下部混凝土形成一个附加的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差,将在表面混凝土中产生一个附加的拉应力。另外,泌水作用还导致了表面混凝土的水胶比高于设计水胶比,因而表现出较低的强度。因此,离析将使得混凝土表面更容易开裂。

2、在泌水过程中,水分的运动受到集料的阻碍而在集料下面富集,形成水囊,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显然,集料粒径越大,所形成的水囊也越大。因此,当采用较大集料时,离析将会给混凝土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结语

总之,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连续性以及质量,要在工程实践中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性,不断总结和归纳混凝土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分块施工、浇筑等相应的施工技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抗拉能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降低原材料的温度;

5、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表面间,使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掏水时又带走了一些砂浆,这样便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破坏了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转贴于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

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四、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土或在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 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 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4.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5. 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五、结论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若不能很好的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以及掌握应对此类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施工措施,那么实际生产当中就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由于自身实践知识相对缺乏,以上见解仍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掺和料的用量该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是否可以再降低?以上是就是我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对工程建设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使得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开裂问题能够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2] 赵志缙,赵 帆.高层建筑施工(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篇9

一.开发新客户方面

本年截止1-6月共计开发一个新客户,湖南建工集团(八钢路-北站路机场高速项目)该项目一共有四个工区,目前一工区和二工区开工,我方供应二工区,二工区共计9万方混凝土,该客户是新进疆的客户,有意向在乌鲁木齐成立分公司,本人会通过今年的合作尽量与对方达成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

二.收款与合同方面

今年未拿回的合同只有中建新疆建工机场改扩建工程,原因是由于框架协议里没有水下的价格,对方商务部要求走两个审批,还要议价,预计十五天后能拿回。

篇10

在当今的建筑行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住房的质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重视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施工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结合某个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对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而成。在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购、配合比、外加剂都是按照国家及施工单位的标准制度完成。在混凝土工程竣工之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外界的气候条件,季节来对其进行养护,将结构的偏差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施工现场还需要设置临时防电、防雷、防风等各项措施。在对混凝土工程设置防雷设施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基础部分、梁、柱部分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与电气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协商并施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施工规定标准来设置一个固定的沉降观测站,了解建筑工程的沉降情况。在建筑工程施工或投入使用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将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工作委托给勘测公司,并与其相互配合实现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

2 模板工程的施工

2.1 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构件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的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能够使得构件在安装之后能够顺利的进行模板的搭设环节,在进行模板搭设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模板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模板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保证其在施工中能够承受来自各个环节产生的负荷,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构件的各项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要看一看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对安装中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偏差不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工人员首先要对其进行调整,待误差处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进行下一个程序的施工。

2.2 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

在支设模板之前,首先应该对模板进行设计,同时还应该绘制出焊接模板的草图,在支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模板都能够承担一定数量的重荷,同时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模板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进行墙、柱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其上加设一块垫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对模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也一定要在模板的表面刷上一层防腐剂,这样能够为模板的拆卸提供一定的便利。

在模板安装施工中,施工人员还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事前钢筋绑扎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在吊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对工程带来一些损伤,所以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扶住模板,在吊装就位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钢筋给模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在钢筋和钢管焊接的过程中焊接人员应该在焊接的位置上垫上一层铁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焊接的过程中对模板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电管和水管的设置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周期。最后一点是在混凝土浇筑或者是振捣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相关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影响到模板,同时在振捣和浇筑施工中,还应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模板自身的形态。

2.3 模板的拆除

通常情况下模板的拆除流程和安装流程正好是相反的,同时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模板拆除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对边缘位置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还要将拆卸下来的模板进行及时的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也不能使用硬度过大的工具,必须要使用专门的模板清洁剂。

3 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当选购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钢筋的性能全面检查,要求钢筋的质量、规格等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在本工程中,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在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制作,将其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安装。要求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等都达到设计的要求。在锚固钢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其锚固长度控制在300mm以上,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对钢筋进行锚固。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锚固长度的0.7倍。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要求,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钢筋的直径;板、墙、侧壁的分布筋保护层为10,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

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事项。预见性地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问题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核定,做到准确翻样。所有钢筋下料单及翻样处理均由现场综合技术组、质安组负责校审批准;钢筋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质安组负责抽查;梁、柱节头的钢筋都需要达到紧密的效果,核心箍不允许遗涌,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型,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钢筋偏移: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置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10m筋马凳,间距纵横1.0m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当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时,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侧将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径同主梁箍筋。

结束语

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这就需要在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在一个环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