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8:33: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岗前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学生基础薄弱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95%的人群无钢琴演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师只有三至四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工作,这对大学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情况使得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着更加灵活的特点,也使得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传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误区
在我国众多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教师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师大多数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出现“片面化”,在钢琴伴奏课中只传授如何对儿童歌曲进行伴奏,而忽视了儿歌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
(一)阶梯式教学法
学前专业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前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钢琴教学进行调整,不可以照搬传统的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方式,而需要运用阶梯法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们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让学生们欣赏,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养,这里包括了演奏钢琴的基本坐姿、手型及指法等多方面要素;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时,要使学生们的演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渗透,因此需要教师对每首作品的作曲家简介及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特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二)合理的教材选用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多采用《车尔尼599》、《车尔尼849》、《小奏鸣曲》等教材作为启蒙阶段的必用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教学进度慢,内容相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不够实用,与将来幼儿园教育工作容易脱节,容易造成会独奏不会伴奏,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认真总结钢琴教学初级阶段所有教材中乐曲的精髓,把可以代表每一项钢琴演奏技巧的曲目摘取出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最终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学生程度的钢琴教材,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的钢琴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歌曲的伴奏,因为这是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职业基本功。在幼儿歌曲伴奏课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伴奏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没有注重“弹”与“唱”的结合,造成了学生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结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伴奏知识教授与学生体会练习同时进行,强调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钢琴教师也可以同声乐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内容,布置同步教学的儿童歌曲,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练习的方法
要想使得学生钢琴水平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们在课后的练习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为学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演奏技能的提高。许多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急于求成,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练琴时的演奏速度,这种方法非常不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练习。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踏实的进行演奏,将演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分析每个乐谱中的每一个音,包括银色的处理、力度的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处理好每一首钢琴作品。除此之外,需要做到的是细化过程。作为一名钢琴初学者,需要细化练习钢琴的每一个细节,这其中大概可以分为7个步骤:读谱号、读调号、读拍号、读唱法、读指法、读节奏、读乐句。通过这几个步骤可以对每首钢琴乐曲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更加完美的演奏钢琴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对这些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要学好钢琴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一般的初学者从启蒙到简单的弹唱,往往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的学生必须在3年时间里,学习各种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奏技能及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时间短,要求高。往往在进行钢琴课教学中钢琴老师还要兼讲解乐理知识,这样钢琴教学的进度就更慢,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入学率逐年增高,学生越来越多,学院钢琴资源有限,一个学生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才能轮到一次练琴时间。这些不利因素大大降低了钢琴的教学质量。
(二)学习内容多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广泛,如弹奏方法、乐理知识、音乐术语、乐曲、视奏、即兴伴奏及综合性训练等,这些内容要求比较高,技巧性强。
二、如何提高钢琴教学效率
(一)整合教学内容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到幼儿园当老师,他们肩负着对孩子们音乐的启蒙教育,以此,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教学内容,要从学生以后的工作需要出发,这就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改革原有的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现象,及钢琴教学音乐学院模式化的现象。将音乐理论、弹奏技能、儿歌弹唱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即将面对的学龄前儿童年龄为三至五岁,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与感知大多来自于各种儿童歌曲,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还要学习即兴伴奏课程,因为即兴伴奏课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儿童课外活动及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基础课教学中应该加入儿歌弹唱课程,并以即兴伴奏的有关内容,特别是针对儿歌的编配和伴奏能力的掌握更应加强。
(二)改革教学模式。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音乐的教学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音乐综合素质。充分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甚至可以超越老师的视野和想象,更加直接、生动、全方位地去接触音乐资源,达到教学最优化。利用具有先进的“管理系统”跟“系统集成能力”的数码钢琴,音序器MIDI回放系统,电子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板书等,给学生直接的音频、视频效果,让学生利用教师范奏视频、音频解决模仿训练技术,音乐表现问题,利用投影和图片课件获得乐谱和相关理论知识。形象而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撰或选择可以体现理实结合、学用结合、弹唱结合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特色的“钢琴弹唱”课程使用教材:如主干教材《钢琴基础与弹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具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儿歌改编的钢琴曲,比如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儿歌《经典儿歌钢琴弹唱150首》,这样学生可以很有兴趣的边弹边唱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不会再因为弹奏一些枯燥的技巧练习曲而降低学习兴趣。
(四)教会学生练琴方法
1.基本功练习。
扎实的基本功是弹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的基础。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练基本功,要针对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进行练习,音阶与琶音是学习钢琴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习者熟悉各种调及调的特征,了解主要和声及和声的特性,掌握正确的逻辑指法,使手指达到力度和感觉上的匀称、平衡。
2.强化练习曲训练。
练习曲练习是每位习琴者学习钢琴演奏技术的必经之路。大多数练习者乐于弹奏有趣味性、好听的乐曲,而对于基本功以及相关的练习各种技巧的练习曲,往往就不太喜欢去弹。练习曲的训练,有利于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与基本技巧。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琴启蒙时间短,弹奏的曲目遇到学生难以驾驭的技巧性的练习曲时就跳过不弹,老师一定要注意到这点,不愿意弹就是因为技术不到位,所以必须要严格检查练习曲练习。
3.上好钢琴集体课。
传统的钢琴教学采用一对一的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也必然会长期存在。而我们要采用更有效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经过钢琴基础训练半学期后,学生钢琴弹奏水平可以逐渐看到差距,此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或者两个程度较高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学生有不懂不会的可以帮助老师进行初级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弹奏程度的四手联弹乐曲,锻炼学生们的协作能力,提高弹奏的节拍和识谱的准确性。到一定时期小组之间进行观摩,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谈论钢琴弹唱的技巧。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应当让学生体会到钢琴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钢琴的声音是美好的,让学生欣赏世界著名的钢琴曲,了解钢琴家们的故事,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这样学生对钢琴就会有好奇心,这样才会有兴趣去学习钢琴,并且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喜爱钢琴的,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也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老师在教学生弹奏钢琴的时候,应当要调动自己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进而挖掘学生在钢琴上的领悟能力,在钢琴教学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深谙音乐价值,是提升钢琴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弹奏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去学习,老师有着较高的音乐造诣才会让学生佩服老师,学生就会真心的喜欢老师,喜欢钢琴。因此,老师的演奏水平可以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提升钢琴弹奏的水平,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
(三)领会音乐内涵,是培育学生发掘音乐之美的重要途径
自信在人生历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老师要经常夸奖学生,让学生有自信去展现自己,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达到提高钢琴水平的目的。参加比赛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知道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的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二、学前教育阶段提升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钢琴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时候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生弹琴前应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乐曲中蕴含的故事描绘出来,对于一些比较童趣的歌曲,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音乐会或钢琴比赛等,让学生可以从心底喜欢上钢琴。在钢琴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挖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钢琴的学习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弹奏水平,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上都可以得到提升,进而在演奏钢琴的时候可以更加投入,也可以在音乐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审美教学。
(二)感性和理性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老师在学生面前的示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对学生审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纪并不大,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知识的积累并不多,因此对于音乐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老师在进行演奏前,可以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音乐,也可以将音乐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把音乐想要传达的内容用故事讲述出来,让原本深奥的音乐变得简单、富有趣味,让指法的练习变得轻松,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也可以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弹出自己的风格。
边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面对现实,制定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目标和培养策略,努力培养边疆地区的适用人才。边疆高校应该以务实的态度重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培养目标,但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钢琴教学要求,而是要结合生源与地方幼儿教育的实际,调整(不都是降低)钢琴教学目标,寻找钢琴学习基础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最大可能性与最佳结合点:一要挖掘学生最大潜能,二要实现教学目标。地方高校是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只要边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较好地为地方幼儿教育服务,那么,这样的培养目标就是现实的、合理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按照这样的思路。边疆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标调整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第一,生源状况,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要以生源状况为依据,综合考虑钢琴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可能性。边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几乎没有基础,应适当降低钢琴教学要求。第二,地方幼儿教育现状。边疆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总体滞后,而且不平衡,只有县城及其以上区域的较规范的幼儿园才有条件使用钢琴教学,绝大部分私立幼儿园不具备钢琴教学的条件。根据边疆幼儿教育现状,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应满足于地方幼儿教育的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这种前瞻性也不宜超越现实需要过多。第三,边疆文化,主要是边疆高校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边疆地区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应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并将其作为钢琴教学的内容之一,从而更好地体现钢琴教学的地方性与民族性。比如,脍炙人口的、适合幼儿教育的民族音乐作品应成为钢琴教学的特色内容。可见,边疆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标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全体学生钢琴学习能基本入门,为今后钢琴教学与自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是部分学生能达到较高的层级目标,能较好地满足幼儿钢琴教学需要;三是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与民族性。边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标应体现上述内容与要求。
在此,尤其要强调的是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加强师范技能的培养。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一直延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尽快改革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系统地研究其特点、规律,让钢琴课程真正体现“师范”特色。音乐教学要抓住以下两点,即“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重要的学习工具;使学生掌握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工具”。然而,在实际钢琴教学工作过程中,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能力,而且对于钢琴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理解,但在步人教师岗位后仍力不从心。这些情况表明,边疆高校要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加强师范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钢琴伴奏与弹唱技能培养,对于钢琴伴奏与弹唱技能要强化训练。努力提高训练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钢琴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讨论与建议:个性化教学是提高钢琴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清楚了边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基础,明确了应有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就要探讨从“基础”到“目标”的实现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琴教学的理念、领域、模式、方法等也在不断开拓创新,钢琴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个性化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兴趣专长。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感受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不只是钢琴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的丰富资源;钢琴教师也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钢琴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是预设计划的执行,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促进的过程。根据教师、学生的差异,以及教学互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高校应倡导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与个性化教学。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学活动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即教学在于最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意愿与需要;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
1教学目标的个性化。教学目标个性化即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指把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一般分解为学期目标),以此为参照,结合学生个体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钢琴基础、学习兴趣、生理条件等具体情况,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协商,确定学生个人的阶段钢琴学习目标。第一,个性化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个性化”,既要摸准个体实际(即“个性“),又要结合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化”为个体学习目标(即“个性化”),“化”是关键和根本。第二,师生共同分析、协商是必要途径。如果个体的钢琴学习目标只由教师确定,往往脱离学生实际:如果个体的钢琴学习目标只由学生自己确定,往往偏离课程教学目标。师生只有共同分析、协商,才能避免偏离课程教学目标或不切合实际的倾向。其中。教师在个体学习目标制定中应发挥引导作用,把握好方向。师生共同分析、协商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分析、认识自我,明确学习要求,增强学习动力的过程,在钢琴学习中将起到目标导向与动力保障的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指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目标和学习表现的差异,分别确定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有的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不能将乐谱所记载的信息准确地传达,导致不能成功弹奏乐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让学生看清谱号、调号、音符、节奏、指法和各种表现符号等,往往需花较多精力加以纠正。有的学生触键问题难以解决,要以延续不断的传统钢琴触键方式来规范,教给学生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的学生指法混乱。指法是前人科学制定的,好的指法符合自然生理条件,能顺利地弹奏音乐乐句,教师就应该教给初学者指法运用规律,使学生逐渐养成严格按谱上指法练习的习惯。有的学生钢琴弹奏的音乐表现力差,这就要多欣赏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多听音乐会、听音带、观摩,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从而提高作品演奏技巧,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因人而异。
3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指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问题,选择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在钢琴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并不局限于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对一”的教学体现了个性化教学,但个性化教学还可以小组课、大班课等方式来表现。将具有同类情况与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小组教学,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观摩交流、切磋争论、各抒已见,使他们在探索中拿出各自的最佳方案,这种教学就是个性化的。在大班课上转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疑也包括个性化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对有的学生要多鼓励,语言表达要亲切;对有的学生要严格要求,语言表达要严厉。
4练琴时间的个性化。何时练琴,看上去是个学习细节问题,不用在此讨论,其实不然。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钢琴学习的工夫在课外,而练琴时间的安排又是课外学琴的关键所在,每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科学安排练琴时间,提高练琴效果。练琴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并非练琴时间越长越好,曲子弹奏的遍数越多越好,因为只有集中精力练习才能获益,而集中精力练习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此外,应利用零散时间练琴,虽然每次只练习一会儿,但抓住难点,各个击破,积少成多,效果颇佳。再有,进行有谱无琴的“心练”。一个坚持业余学琴多年学生和教师交流时说:“课间我在课桌上可以练琴,放学路上我哼着学习曲子,练琴的时候我是在寻找平时想要的声音效果。”
5课程考核的个性化。考核是学生复习已学的教学内容,检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钢琴教学考核多以技能水平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且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导致学生只注重提高技术水平,或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甚至有的学生花很长时间去死练一首钢琴曲,虽然考试分数很高,但是真正的钢琴弹奏能力较差。在此,笔者建议按照个性化教学目标来评价钢琴学习效果。在具体操作上,可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考核、评分,根据学生自己达到钢琴学期教学目标的情况进行评分(如得分A);同时,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确定难度系数(如C),而A与C的积就是学生的阶段钢琴学习成绩。这样组织钢琴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既考虑了学生各自学习钢琴的进步程度与可能(纵向比较),又兼顾了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与公平(横向比较),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能看到自身的不足。而传统的钢琴考核与成绩评定,以统一标准来衡量,严重损害了钢琴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边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由于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钢琴学习基础,若仍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将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阻碍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普遍教学要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边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是实施钢琴个性化教学的基础;学生钢琴学习的个体差异是实施钢琴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使学生学有所得,能培养边疆幼儿教育适用人才是衡量边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个性化教学成功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姜丹.综合性大学和音乐学院相关学生钢琴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2):107.
[2]代白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3.
2学前教学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及时地认识到钢琴集体教学的优势,并且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改革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校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教学教材编写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程度的影响着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的实施。因此,在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体现出学前教学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与科学性。(1)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师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根本,中职学校为了保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并且大多教师对于钢琴集体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仍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琴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钢琴教师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投入到钢琴集体课的研究和教学中,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2)中职学校的设施设备。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由于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在设施设备上并没有较大的需求,但是在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之后,学校的钢琴使用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拥有钢琴的数量较少,这也就限制了钢琴集体课的实施。学校必须要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专门的钢琴教室,以满足学校师生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演奏钢琴的能力。(3)钢琴教材编写问题。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它增加了乐理、视奏以及即兴演奏等学习内容,那么这就很难照搬传统的教学教材,并且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传统的教材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那么教材问题也就成了目前钢琴集体课教学实施的瓶颈,为了积极的改善钢琴教材,国家和政府必须要编写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并且符合职业教育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专用教材,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学习新的教材,全面教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
1.2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呈单一、片面态势。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能技巧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使钢琴教育出现单一性的缺陷,学生的信息交流单一,缺乏与声乐、音乐教学法等课程的交流与衔接。教学内容的片面单一化,使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也使得学生在伴奏教学中只停留在弹奏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技巧,尤其缺少“弹”与“唱”综合训练,进而忽视了对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儿歌弹唱张不了嘴或衔接协调能力不高等情形。
1.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状况较差。由于学前音乐教育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器乐招生没有进行统一的艺术科目考试,使得器乐考试标准降低,生源质量良莠不齐。音乐院校受传统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条件、单一教学模式和学习时间分配不科学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学前专业学生在弹唱儿童歌曲、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等方面的钢琴基础能力偏弱问题十分普遍,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活动组织和教学的需要。此外,教师为了提高乐曲学习的进度和强化基础演奏法的训练,在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的“一对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角,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缩小,心理压力加大,学习兴趣锐减。
2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对策探究
2.1构建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为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器乐学生应当深入理解音乐钢琴教学的新模式,音乐学校也应当明确音乐钢琴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教师还应当牢固树立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观念。音乐院校构建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通过传授艺术知识技能,依靠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创新型和智能多方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此外,音乐教师还应当关注音乐艺术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系统,建立起全面坚实的钢琴音乐知识与弹奏技能的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提高钢琴键盘运用能力,透彻掌握钢琴音乐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推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学前钢琴艺术教育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2.2丰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为了丰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器乐学生应当认真理清音乐教学的思路,创新推广三维一体的灵活型教学模式,进而使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集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和逻辑性于一体,音乐学校应当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的教学设备,丰富完善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而使教师的钢琴音乐专业技能和广博的钢琴知识修养得到广泛的积累。此外,音乐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好监控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好、拓展性较强、普及率较高的教学思路,进而提高钢琴音乐爱好者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从而避免机械重复教学给初学者带来的枯燥,有效弥补传统的钢琴弹奏技能带来的弊端。
2.3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状况。为了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的学习状况,音乐爱好者应当以协作训练为平台,以综合应用为手段,重视钢琴的视奏与移调、伴奏与创作以及弹唱结合,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创造条件。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练习钢琴键盘的基础,加上学习时间不长,使得其学习钢琴音乐的难度加大,因而音乐教师应当客观分析音乐教材的现状,积极推进学前钢琴集体课模式特点的教材创新,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好相应的配套保障,使学生能将在校期间学到的钢琴知识在就业后能够适应教学的需要。
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主要问题
2.1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较落后。
由于现阶段社会、家庭和学校重视儿童早期的启蒙音乐教育十分重视,而音乐学校的许多教师的认识却仍停留在个别指导、缓解设备不足和节省师资的传统授课方式上,使得整个教学课堂上,学生弹奏的钢琴曲节奏风格统一,毫无生机和创新可言,渐渐会使学生兴趣锐减。幼儿园对教师的键盘、音乐素养的渴求日益增多,使钢琴教师的课量剧增,供需矛盾和音乐设备的落后使得教师往往延续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断重复,导致钢琴课程的授课质量日益下降。
2.2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呈单一、片面态势。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能技巧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使钢琴教育出现单一性的缺陷,学生的信息交流单一,缺乏与声乐、音乐教学法等课程的交流与衔接。教学内容的片面单一化,使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也使得学生在伴奏教学中只停留在弹奏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技巧,尤其缺少“弹”与“唱”综合训练,进而忽视了对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儿歌弹唱张不了嘴或衔接协调能力不高等情形。
2.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状况较差。
由于学前音乐教育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器乐招生没有进行统一的艺术科目考试,使得器乐考试标准降低,生源质量良莠不齐。音乐院校受传统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条件、单一教学模式和学习时间分配不科学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学前专业学生在弹唱儿童歌曲、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等方面的钢琴基础能力偏弱问题十分普遍,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活动组织和教学的需要。此外,教师为了提高乐曲学习的进度和强化基础演奏法的训练,在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的“一对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角,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缩小,心理压力加大,学习兴趣锐减。
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对策探究
3.1构建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
为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器乐学生应当深入理解音乐钢琴教学的新模式,音乐学校也应当明确音乐钢琴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教师还应当牢固树立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观念。音乐院校构建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通过传授艺术知识技能,依靠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创新型和智能多方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此外,音乐教师还应当关注音乐艺术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系统,建立起全面坚实的钢琴音乐知识与弹奏技能的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提高钢琴键盘运用能力,透彻掌握钢琴音乐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推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学前钢琴艺术教育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3.2丰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
为了丰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器乐学生应当认真理清音乐教学的思路,创新推广三维一体的灵活型教学模式,进而使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集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和逻辑性于一体,音乐学校应当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的教学设备,丰富完善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而使教师的钢琴音乐专业技能和广博的钢琴知识修养得到广泛的积累。此外,音乐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好监控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好、拓展性较强、普及率较高的教学思路,进而提高钢琴音乐爱好者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从而避免机械重复教学给初学者带来的枯燥,有效弥补传统的钢琴弹奏技能带来的弊端。
3.3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状况。
为了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的学习状况,音乐爱好者应当以协作训练为平台,以综合应用为手段,重视钢琴的视奏与移调、伴奏与创作以及弹唱结合,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创造条件。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练习钢琴键盘的基础,加上学习时间不长,使得其学习钢琴音乐的难度加大,因而音乐教师应当客观分析音乐教材的现状,积极推进学前钢琴集体课模式特点的教材创新,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好相应的配套保障,使学生能将在校期间学到的钢琴知识在就业后能够适应教学的需要。
(一)重岗前培训轻后续教育很多会计专业的青年教师是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入职前只进行了简单的岗前培训,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入职后,仅凭之前学历教育所学的知识和岗前培训的教育理论知识来进行教学,很少有继续钻研会计知识的教师。学校对教师的后续教育也少有资金和政策支持,这让职称和待遇都相对较低的青年教师们也无心于后续教育。
(二)重学历轻实践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均是引进的应届研究生,学历虽高,但实践经验相当匮乏。进入高校工作后,高校缺乏将会计专业青年教师送入企业培训的相关制度,导致会计专业青年教师普遍只能“纸上谈兵”。很多高校对人才的评价也更注重学历教育水平,鼓励教师们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而鲜有送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去大型企业进行锻炼的。
(三)重引进轻指导大多数高校引进青年教师后,便像放入了安全箱,任其自由发展,缺乏应有的指导和督促。青年教师们初来乍到,对高校的各方面都不太了解,对自身的发展方向也不太明确,导致青年教师各方面发展止步不前,教学能力也未得到提升。
(四)重科研轻教学由于对教学没有专门的激励措施,新出台的职称评聘制度更偏重于教科研,青年教师教学再好也比不过写几篇核心论文或做几个课题,如此便导致会计专业的青年教师无心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能力,而是过于关注写论文、编教材、申请各级各类课题;更谈不上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们能多学点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重教材轻创新很多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上专业课太拘泥于教材,缺乏批判精神,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用创新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们轻松地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绩效考核,青年教师们更是没有积极性来创新教学。
(六)重教学数量轻教学质量广大青年教师的职称和待遇相对较低,迫于生活压力,青年教师往往希望多上课,增加上课数量,增加课酬,而疏忽了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课时数量增加,青年教师们往往疲于应付,沦为教学机器,对于教学的内容、方式及方法都没有余力去研究,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止步不前。
(七)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一个循环系统,能够促进整个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年末评优的基础上,并没有继续向前利用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管理,奖励优秀的教师同时还要找出落后教师的问题所在,指导并帮助其提升教学能力。学校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会让青年教师们的很多想法不能付诸实际,比如青年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课时的任务量应予以充抵,学校应给予相应的补助,如此便可激励青年教师们实现进企业锻炼的想法。
二、提升高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后续教育制度对于会计专业的青年教师而言,后续教育方式有:攻读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考取会计专业职称证书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参与各级会计学会会议并参与学术交流等。这些后续教育,学校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形成制度长久执行。比如对考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或会计职称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唯有如此才能鼓励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最终提高教学能力。[3]
(二)送教师进企业锻炼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把青年教师送到大型企业进行锻炼。青年教师唯有在企业里将会计实务从头至尾实际操作几遍,实践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实践能力提高了,才会有足够的自信站在讲台上,才会有丰富的经验和素材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三)建立教学督导制度高校成立专门的督导部门,而且不能流于形式,要从每一个专业选择至少一位教学水平受到公认的资深教师作为督导成员。会计专业的青年教师就应该由会计专业的资深教师来进行督导,随机或定期听课,并当堂课对青年教师作出点评,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在全校进行宣传,青年教师表现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建议,帮助其快速成长。对于同一位会计专业青年教师,督导应该长期跟踪听课,不断提出建议,直到达到要求。作为督导,不能只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作出好坏评价,而是要切实给出指导性建议,帮助其提升教学水平。
(四)建立会计专业导师制度高校建立导师制度,每位教授或者副教授带几位讲师或助教,那么会计专业青年教师自进入高校工作开始,教学、科研各方面都由为其选定的导师带领,导师为其教师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并指导其一步步达到培养目标。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各方面主动向自己导师学习。导师对青年教师也要有发展性的评价和指导,青年教师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培养过程中提高和进步的,不能以最初的印象来评价青年教师。年末绩效考核的时候,导师应该对其指导的青年教师有话语权,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
(五)建立教学激励制度目前的职称评聘制度特别注重教科研成果,导致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高校管理层都把重点放在教科研上面,教科研项目有配套项目经费,有配套论文奖励,而真正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却没有奖励制度,仅有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也没有反映出教师真实的教学能力,极大地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高校唯有建立教学激励制度,才能提高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六)组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有助于将会计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具体化,对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主干课程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应当把讲授这些课程的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组建成财务会计教学团队。财务会计教学团队里面的三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对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要做到衔接紧密、连续完整、不得遗漏,每门课程要有资深教师也要有青年教师,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集中学习、集中研究。比如财政部新颁布了第39号和第40号企业会计准则,新修订了第9号和第30号企业会计准则,并相继出台了6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作为财务会计教学团队就应该组织大家一起进行学习并交流。使教学团队的教师能够共同进步,教学能力能够共同提升。
(七)开展随机教学竞赛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在某一个规定的时间组织教学竞赛,但是此种特意安排的教学竞赛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的积极性,教学竞赛过于流于形式。首先,每个学院指定某一位教师参赛,其他的教师并没有参与权,对其他教师没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每当选派一位教师参赛后,各院集中强化培训,并没有反映出该教师平时正常教学水平,失去了教学竞赛的意义。笔者建议将教学竞赛随机化,扩大听课范围,督导部门和教务部门以及校领导可以随机听青年教师的课,并以此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学效果好的青年教师还要给出表扬和奖励。只有做到随机听课,所有青年教师才会有紧迫感和积极性去讲授好每一堂课,教学能力才会不断地提升。
(八)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年末各学校会对所有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对每位教师进行评价,最终评出优秀的教师。但是评优秀是一方面,实际上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而目前学校进行绩效考核就进行到了评优这一步便戛然而止了,并没有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绩效考核是一个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循环过程,在对教师进行评价后,应该对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绩效奖励,对落后的青年教师进行绩效惩罚,但是惩罚不是终点,而应该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关注落后的青年教师,指导并帮助其进步,最终实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高。[4]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近二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期,“十一五”末,我国通车公路总里程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1]。可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量的巨大增长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1.2未来十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结构性人才的特殊需求数量巨大
交通运输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占从业人员8.8%;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5.3%。《纲要》指出:未来十年,结构性人才的特殊需求主要涵盖建设养护、工程管理、现代交通物流、道路运输、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人才。其中,高层次科技人才年均需求1.4万人[2]。
2.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虽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质[3]。
2.1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专业学位教育并非学术学位教育的去“学术化”,而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更强调学术的应用性和特定针对性,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技术再创新。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化取向。
2.2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高校、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学位授权单位为单一主体而构建起来的、由多方参与协作的培养系统,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多元主体,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协同创新,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合作育人机制。
2.3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科研后备人才,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但不仅仅是强调实践性,而且强调实践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强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强调创新成果实际应用,是实践、创新和应用的深度融合[4]。
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3.1校企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依托企业诉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在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中,形成了“一条主线(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两大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平台(通识式基础教育平台、递进式专业教育平台、开放式综合教育平台),四个结合(基础平台与专业模块相结合、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五个系统(教学督导系统、学生评教系统、教学评估系统、信息反馈与问题处理系统、社会需求与质量评价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创中赛”的内涵式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2)结合企业生产环节、合理划分培养阶段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采取学位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及学位论文等三阶段展开,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合理安排学生阶段任务,并且突出学生工程实践管理技能训练。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3)融入企业工程一线,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战略联盟和协同机制,坚持专业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相结合,企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结合课程总学分要求,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根据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开设的研究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至少开设5门企业提供课程,培养学生强烈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3.2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1)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相互融合”的原则,联合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工程实训中心。并以此为纽带,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学生以顶岗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到企业后先由企业领导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熟悉企业和企业文化,然后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再根据岗位需求顶岗工作,所有标准规范都按企业职工要求进行。
(2)在一线工程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实习实践内容。组建了由企业冠名的专业试点班,[JP+1]实施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在合作建设的工程项目中,融入真实的工程环境,开展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工程一线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受到了比较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依托合作平台,面向交通运输系统企业员工,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包括岗前培训、青年技能培训等。学校还可以利用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积极为地方服务,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双方形成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和发展。
4.结语
交通运输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在解决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很好的解决了特殊地区交通领域的技术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提升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
[2]《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交通运输部.
[3]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56-01
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
1.1 职称晋升的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有远大抱负,都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晋升较高的职称。但高校内人才济济,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晋升压力很大。据调查,在目前聘任制下,“大学教师的晋升制度”是引起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最主要的因素。
1.2 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虽得到日益改善,但是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课时费不高、课题较多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一些中老年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就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
1.3 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一般对本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对聘期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并直接与高校教师的收入挂钩。但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科研水平有限,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时因为职称不高,学术论文也不容易发表。
1.4 经济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职称低、资历浅,收入水平自然不高。然而,他们却面临着赡养老人、谈朋友、买商品房、结婚生子、供子女上学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
1.5 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但缺乏辨证思考;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但缺乏长期性、复杂性的思想准备,不愿迁就和屈从,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因而,易为他人所误解,这造成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交往上的障碍。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健康成长都不利,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加以适当的调适。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2.1 教师个人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释放,还要靠青年教师从自身的调整入手,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1)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时候,要积极改变认知,看到它有利的方面,不断增强信心,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另外,我们还可以调节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和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
(3)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支持学校和领导的整体工作,主动加强与同事、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活氛围。
2.2 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青年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1)关心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强化岗前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建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加强科研设备的投入,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对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努力进行积极反馈和表彰。发挥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给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高校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
(3)开展有益活动。高校除了举行大型运动会、文艺表演外,还应鼓励各院系多开展有益活动。在院系教师办公的楼层或是主要教学楼,可以建立小型教师活动室(如乒乓球室、象棋室),供教师课后娱乐之用。这些场所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又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释放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
2.3 国家和社会要帮助青年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适当增加教育投人,改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和处理教师业绩和取得的各种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