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4 19:42: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工程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工程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237-0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发展的各种先进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一是要看学校总体定位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一批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1]“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2]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将专业建设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引导了方面。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现状,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1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是“指面向电子设备开发设计的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来辅助电子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的产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行,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在对人们的生活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语音设备来传播语音信息,也可以发送图形等。除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外,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也离不开高科技信息技术。例如在信息保密中军队便用到了现代化的保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机构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也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多数的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和部分仍旧在按照传统的模式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电子信息工程市场氛围发展上也为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有待发展。例如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中屡屡出现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盗版和仿制产品,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亚健康的态势,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形成了障碍。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表明培养专门型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良性竞争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胜利,才能够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专门型人才的质量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具肩负着重担。因此,如何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素养,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做出思考和探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并能够在提高理论水准的同时也提升实践技能能力,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合理结构的教师队伍。现状许多学校都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可以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所存在的局限性,可以建立开放的用人机制,使校外的知名企业专家到校兼职并指导师生的实践活动,进而建构起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知识需求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和竞赛制定和培训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例如可以将单一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变为科学验证、系统综合相结合的实验,从而对传统的实验做进一步的整合等。通过丰富实验的内容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将理论知识的讲授放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加大,有熟练技能的人才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工程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教学开个来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各项改革,并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3 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成为目前急需的通用性强、适应性广的专业。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深化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重点。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能够使改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实习时间:20xx.xx.xx-20xx.xx.xx

本人为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0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班的实习生李XX,从2011年12月3日至12月7日在北京协力超越科技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活动。下面的内容就是有关于此次实习的心得总结。

此次实习由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信息商务学院共同组织,全专业共计有150多名学生参加,由中北大学的专业负责人王晨光和系主任王浩全两位老师亲自带队。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SDH基本原理、TD-SCDMA网络优化、WCDMA调试和优化等课程。协力超越公司为我们学员实习配备了多名优秀的课程讲师,他们水平高、业务精、态度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实习期间,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理论知识上。一边上课的同时,一边又在实验室进行实际的设备测试与操作,很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实习第一天,由于我们赶到北京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些晚了,所以讲师那天只是给我们简单地做了一下介绍,强调了此次实习应该注意的地方,学习的重点,当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去向。

实习第二天,我们学习了TD-SCDMA网络优化课程。讲师向我们讲述了TD-SCDMA网络优化的流程,路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参数分析,无线网络的性能指标和网络优化案例分析等,并让我们几位同学进行了实际的操作,通过改变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的一些参数,将同一房间里的几台不同的电脑通过交换机(Switch)来进行连接。经过多次的实验,最后终于连接成功,完成了讲师交给我们的任务。

实习第三天,我们学习了WCDMA的调试与优化,上午学习的是理论基础,下午又在实验室进行了上机操作。通过参观与学习,初步掌握了网络通信技术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清楚了通信技术的内涵。

实习第四天,我们学习了SDH(同步数字体系)的基本原理,讲师通过运用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述了现代同步数字体系的发展形势,以及未来几年内发展的重心。还建议我们去非洲参加工作,拓展事业,他说那边的通信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上升的空间非常地大,更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3

名: 何小姐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5-xX-Xx

族: 汉族

现居住地: 陕西省/西安市

婚姻状况: 未婚

历: 本科

毕业学校: 西安科技大学

业: 电子信息工程

机:

话:

电子邮件:

自我评价

勤奋、踏实、诚实守信,为人正直、热情,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 拥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及沟通能力 有极强的责任心和团体协作能力

2001.9

~ 2004.7 宝鸡市法门高级中学

2004.9

~ 2008.7 西安科技大学 主修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历: 本科

个人描述:

主修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信号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网技术、电视原理、图像处理与传输、数字视频处理、嵌入式Linux编程应用、EDA技术及应用、感测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DSP技术及应用等

技能专长

计 算 机: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和三级网络技术资格证书

语言水平: 英语:四级

其他荣誉: 获校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希望行业:

篇4

中国高速铁路的希望

目前,西南交大拥有国内实力最强、二级学科最全、轨道交通特色最明显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此强大的学科背景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载运工具信息工程系(简称载运系),是学校致力于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专业。

其实载运工具信息工程学科只有这一个专业,研究生专业叫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本科的就叫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本系的研究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国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造),这个专业以“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自制实验教学设备,因而我们能很快接触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在这里,你可以参与中国高速铁路的研发,把握高铁科技的最新脉动。

载运系的顶级实验室是我们学习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实验数据都来源于此,那它是如何构成的?首先是“交通设备虚拟设计平台”,它包括20套Simpack虚拟仿真设计软件,可以进行车辆结构设计、动力学仿真实验,高速列车的研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二个是“高速列车安全监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伙儿能够了解到高速火车在运行中的受力情况、紧急刹车、高压电供给(火车的动力来自沿路的高压电线)等真实状态,总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今铁路列车发展的最新技术。

由于是新增专业,我们平日实验所需的仪器基本上是市场上没有的,所以大部分实验仪器和设备由学校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目前,实验室已建成国内唯一的1:3模拟实验车,可以为列车安全监控实验提供真实环境,上实验课的时候,你可以在液晶显示器前,手持操纵杆,亲自体验驾驶火车在高速行进中的状态,两旁模拟的景物快速向后闪去,那感觉特刺激,本专业的“信息化”是指在电脑中进行产品(火车机车等)性能的模拟,对其工程性能、运行性能进行电脑仿真;同时也可以在电脑中模拟交通设备产品的制造过程,比如美国波音飞机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无图纸化装配,它的几十万个零件全部在计算机中组合,这也属于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的分内事。

繁重学业与光明前景

可以负责任地说,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是很棒的!不用担心就业,保安名额之多,煞是诱人,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填报这个专业时,大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任务很重,要学好,必须加倍努力!

学习的课程有很多,譬如数学就包括:高等数学(Ⅰ、Ⅱ),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复变函数必须学好,比如在物理学上有很多不同的稳定平面场,所谓场就是每点对应有物理量的一个区域,对它们的计算就是通过复变函数来解决的,我们在设计机车模具的时候常常用到它)等,机械类有机械设计、车辆工程、机车动力、仪器检测等学科;电气类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语言等学科,相对其他专业来讲,本专业的课程量是很大的,四年要修满183个课内学分、6个课外实践学分和20个选修课学分!这就意味着当别的同学在花前月下之时,你可能正坐在某个教室认真地记录课堂笔记。

篇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企业及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且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能够融会贯通,实践及动手能力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越来越能得到企业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大学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这种传统的培养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对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开设的重要本科专业,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电子信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兼顾软硬件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检测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惯性,毕业生大部分都是理论有余,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工程应用能力欠缺,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培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成和实现。现阶段,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育教学理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落实,还是教学过程的开展,都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对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2.专业知识内容更新较慢,与企业需求脱节。当今,电子信息行业正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也在加快。然而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陈旧,讲授内容更新较慢,且相关课程教师与业界企业联系较少,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认知不足,导致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能做到多课程知识内容相融合。由于硬件平台更新速度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在实践内容的设置上应用性不强,与企业所需技术及技能相脱离。

三、课程设计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强化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现状,不同的高校也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教学、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力争人才培养最大可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不同高校也都在改进、优化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取得最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特点,并汲取和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经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了强化,加强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课程设计共包括四个,分别在第四至七学期进行,具体每个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侧重点、涉及课程等分别如下。1.课程设计I面向人群: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题目:(a)音响放大器的设计;(b)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设计。本课程设计题目及功能要求可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适当做调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本课程设计在第四学期开设,要求学生运用分立元件及集成芯片实现设计题目所要求的功能,其主要侧重于对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资料查阅、电路设计、电路调试及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2.课程设计II面向人群: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题目:(a)温度湿度检测系统设计。(b)高效率DC-DC开关电源设计;(c)四旋翼飞行器设计。同课程设计I一样,题目及功能要求可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适当调整,两个题目学生二选一来完成。本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之后开设的,主要是侧重于带控制器(单片机)的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仿真以及系统功能实现,旨在强化学生对控制器硬件资源的应用及辅助电路的设计,并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软硬件系统的协同调试能力的训练。3.课程设计III面向人群: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题目:(a)基于Hi3516C的运动目标检测系统设计;(b)基于单片机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c)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d)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设计。本课程设计是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及EDA技术等课程均讲授完后,在第六学期开设,设计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所应用的控制器(单片机、DSP或FPGA)。课程设计题目朝多样化和趣味化演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同时对某些难度大且功能多的设计题目允许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设计工作,这可有效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助进步,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及团队协作能力。4.课程设计IV面向人群: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后在第7学期所开设的,该阶段不再采用统一布置设计题目集中指导的方式,而是把每位学生都分配给一位专业指导老师,设计题目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定,并要求其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该阶段的课程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整体掌握能力、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的培养。从选题、设计方案确定到具体软硬件功能实现等环节,都需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学习、验证和设计来完成。以上四个课程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递阶,由专业基础课知识的运用逐步过渡到专业课知识的综合运用,由基于分离元件的简单系统设计逐步过渡到基于控制器的片上系统设计,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优化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将专业理论授课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且将不同课程知识的应用串联起来,做到了课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综合,并逐渐构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层次与结构,为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及应用创造了条件,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得到用人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作者:李义丰 褚御芝 朱晓梅 包亚萍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宇,李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28(5):25-27.

[2]宋跃,杨雷,杨杰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21(1):95-98.

篇6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面较窄,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工程系统、计算机工程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信息工程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以及制造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覆盖了原电子信息类多数专业及光电信息工程及遥感信息工程等专业内容。

篇7

关键字:

电子信息;前导;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实践性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考虑课程的衔接关系

课程体系不是若干门课程的堆积。课程之间是有逻辑性的关联关系的。最为直接的关系,也是最不应该出错的关系,就是时间先后的关系。打基础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内容应该在前导课程中出现,在课程结构的前期出现。如果出现课程的颠倒,后续课程先出现,但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却没有学习,那只好简单的把前面的基础知识再概要的介绍一遍。但是这就消耗了很多课程。并且后期再去学习基础学科,显得重复而且失去意义。当然还有其它的各种衔接关系。例如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一些强化技能的实训,在理论课程的下一学期出现,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时间间隔不大,学生对知识点有较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再实训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映出上学期所学知识点的内容,与具体应用相互印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课程体系结构本身来说,建立有机的衔接关系,可以让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关联性更强。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考虑时间比

学生学习的课时应该是合理的、有限的。不能过多。而课程体系又应该包含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实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在校外实习培训的时间。这是职业院校的特色决定的。职业院校就业定位明确,更加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所以不能让学生局限在校内学习,也要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建立合理的时间比,目前比较合理的是,学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类课时比为1:1左右,换而言之,实验实践类课程至少占一半的比例。而在校学习期间为三到五学期,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学生至少应该有一学期的定岗实习经历。对于一些与企业对接程度高的职业院校,学生对企业的就业率高,可以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企业,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锻炼,给企业留下更深的印象。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精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课程的根本。设置课程内容亦易亦难。简单的是:每门课程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考验,已经有成形的内容结构。这些资源并不稀缺,从不同的资料不同的院校都可以找到相关资源。难的是课程内容的精选,课程内容不可以生搬硬套,尤其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要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要突出专业的特色,突出地方企业的特色。内容的设置要有删减、新增、调整的过程。删减一些过于复杂的理论研究部分,以够用为主以实用为优。增加新技术新发展的内容,与时代同步。新形成的课程内容也要注意顺序和课程安排的调整。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的注意事项

4.1在实践中搜集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反馈实践是设计的最好验证方法。在课程体系设计完成,投入教学使用后,也要时刻关注,从学生角度,搜集学生观点,采纳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反馈。判断是否在教学中存在障碍,应及时记录,研究解决。

4.2在实践中注重实践课程内容的体现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还应重视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计划中能充分体现,目前许多高职学院基本能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比例进行,实验室、实训室、企业操作间的实验验证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能按计划进行,但隐性实践教学则往往被忽略。高职教学中的隐性教学其实是实验验证和技能训练的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中隐藏着许多实践教学的成分,如:专业思维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升等。这种隐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比显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更高。因此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达到显性实践与隐性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盖彰,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4.3与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对比,衡量优劣,灵活调整验证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届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才是一个完整的验证周期。这时候更要做好总结,与往届教育成果对比。是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如果还存在不足,那么不足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要及时记录。在下一次课程体系改革中杜绝类似错误的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课程的设置,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针对这些细节,不能拖沓。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因问题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52-02

一、引言

信息工程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等工作,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音频、图像、视频以及各种传感器信号如何获取和进行有效处理的基本理论,学习承载各种多媒体信息处理的电子电路的设计和相应电子系统的开发,具备相关图像领域、音视频领域、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领域的基本技能。

由于当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显著特点是发展异常迅速,学科日趋综合和交叉,同时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学科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实行教学思想的大胆创新,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对我校其他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二、建立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转变教学思想,不同时代的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接触到的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造成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的积累程度也大不相同,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沿用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的思路,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和能力培养的新教育模式,制定“一体化、多层面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育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教学水平。

1.建立“一体化、多层面的教育教学体系”。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校各专业整体发展趋势,本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原则,构建和优化信息工程专业的整个核心课程体系[1,2],该体系包括:①一体化、多层次本科电气信息学科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依教学阶段分层次设立了基础板块、提高板块和拓宽板块等三组系列理论课程。②“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划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依次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2.培养工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在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创建了“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新模式[3,4]。

现在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仅局限在幻灯片或者投影的使用,但是投影的内容和黑板教学的内容区别不大,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也失去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优点,反而不易为学生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知识的信息容量,展示某些很难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知识,传统的黑板教学方法有助于演算和推理。如何充分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探索有效的融合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是各高校理论教学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尝试,形成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以信息工程的专业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作为基础,结合电子信息发展的新技术,设计出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现场模拟教学法:采用EDA软件辅助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强相应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力。③师生互动法:课堂教学中不只是教师单向的讲授理论课程,同时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并相应地组织对某专题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将被动学习的课堂变为主动学习的场所。④探索式教学法:对于电子信息的新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的网络和工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⑤研讨式教学法:提出课堂的知识点和具体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和强化理论知识。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交互功能,采用网上答疑、网上信息等方式,鼓励师生利用电路与电子学网站开展教与学的讨论。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电路电子学网络课程平台也为进一步实现立体化教材奠定了基础。

3.实施“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打造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或者补充,课程考核时实践或者实验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理论考试。构建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合理培养方案就必须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并制订和建立起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方案和教学文件[5-7]。为此,我们考虑在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设立研究型实验。与一般的理论教学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不同,研究型实验内容复杂,有的来自生产一线,有的来自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者课题。这些实验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兴趣[2,8],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我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办学现状

为了进行这一项目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先后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学校进行了调研,利用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电气信息学科教学研讨会的机会,进行了广泛地学习和研讨,了解国内这方面的现状和教改动态,获得了国外著名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验内容规划的有关材料,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校信息工程系已建设建成两个主要的专业(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为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其中信息工程专业分为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和信息处理系统开发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设计开发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具有设计、分析、开发、调试、应用嵌入式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为信息检测与处理和物联网感知与控制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线路设计与开发以及信息处理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我校信息工程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的、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等工作,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过组织相关教研负责人制定了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成果考核办法,并对学科发展、特点、学科核心内容、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与特色等诸多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探讨,明确了学科发展、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完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质量过硬的教育教学体系,为我校电气信息学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通过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积极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一轮的电气信息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科技发展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引入课堂,构建有效工程实践,同时通过建立激励制度,吸引和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入教师的课题组,发挥各级实验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将对我校现有的电气信息学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1.

[2]孙玉娟,雷鹏,刘鹏.阶段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04-106.

[3]牛庆玮,胡伟,刘臻,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0-73.

[4]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76-78.

[5]陈亚男,李慧.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099.

篇9

一、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从计算机发明的第一天,人类就尝试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的信息管理和临床诊疗过程当中。上世纪60年代,国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开始用于住院病人的管理。70年代,其应用范围扩展到病案、卫生统计、门诊、护理、药品等部门。80年代,医疗信息系统开始取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用以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医院的服务水平[1]。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系统逐渐在中国各级医院普及,尤其是三甲医院,每天产生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而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医疗领域的知识和数据也呈爆炸式增长,数据的种类逐渐增多(图像、文本、波形、组学数据和电子病历中的结构化数据),系统的复杂度逐渐加大(系统标准繁多、接口类型不一致),无论是信息管理还是应用开发,难度都日渐加深。因此,医学信息领域的蓬勃发展对于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定位及发展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部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是一门以信息科学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医药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当今医学信息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与传输等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有较强的医学应用软件使用、维护、设计、开发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医疗管理、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的高级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目前,据统计全国已有24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中医药院校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0所)。但是不同高校对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覆盖的范围理解不同,学校间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学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情况,有的院校开设电子信息技术等硬件类课程多一些,有些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等软件类课程多一些,有的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学等信息学类课程多一些,这就导致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果的不一致。笔者调研了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设置,对目前国内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总结。

三、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院校的专业设置

本文调研了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并分类加以讨论,以期望理清国内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以硬件类课程为主。此类学校开设的硬件类课程较多,着重培养学生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接受电工、电子技术、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良好训练,具备医学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完成医学仪器系统方面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人才。此类学校以四川大学为代表。作为我国第一个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2],四川大学的课程设置有标杆意义。目前该校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传感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电子学,现代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处理。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以电子类、仪器类课程为主。类似的大学还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除了上述课程外,部分学校还设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医学影像仪器、医用测量与监护仪器等。当然,这类学校只是以硬件课程为主,并不是完全不设置软件类课程。

2.课程设置以软件类课程为主。此类学校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代表,主要培养的是进行医学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类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医学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微机原理等。此类学校以计算机和软件类课程为主,既有传统PC端的医疗信息系统等软件类课程开发课程,也有web系统与技术等网络类课程,部分学校甚至开设了物联网技术课程。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部分院校还开设了基于安卓和IOS系统的开发课程,如河北北方学院的智能终端设计与开发。类似的大学还包括: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等。同样,这类学校也只是以软件课程为主,并不是完全不设置硬件类课程。

3.课程设置兼顾软硬件类课程。国内这一类的大学也比较多,通过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既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软硬件类的课程比接近1:1。这类学校有: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泰山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但这类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容易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相类似。

4.课程设置兼顾医学信息类和软件类课程。在所有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中医药大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10所之多。这部分学校在主干课程中还会增设一些与医学信息学相关的医学类和医学信息类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医学信息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统计学,病案管理与统计等。这类学校有:辽宁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其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分析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及医学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5.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设置。当前信息技术是工学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方法无时无刻不在向医疗领域渗透,使得医学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跟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用软件的开发技术,而且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技术[3]。

篇10

2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基于专业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助于解决指导环节存在问题。专业导师负责制,即从大三开始,每位学生都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实施专业导师负责制,专业导师来自于科研教学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其次,三年级学生即可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

3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3.1建立毕业设计规范制度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毕业设计大纲、指导教师职责、评阅教师职责、成绩考核标准、答辩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论文格式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从过程管理上形成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

3.2选题规范化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化的选题申报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一人一题、题目不重复。严把指导教师质量关,选派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讲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3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机构有学校、院(系)及专业建设组(或教研室)三级,采取院(系)自查和学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确各级监控岗位职责。监控环节分为初期检查阶段,包括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阶段,包括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末期检查阶段,包括设计质量、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情况,整个监控环节形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

3.4毕业设计量化考核

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应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为依据,对质量监控过程进行量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质量监控、题目选择、论文或设计质量),二级指标(组织领导、质量监控、选题、成绩评定、总体水平)及主观观测点,最终达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

3.5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

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网上出题、开题下任务、中期检查、论文审阅的全过程指导,提供师生互动平台,为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立题、中期检查、答辩分组、论文评审、归档全过程监督管理提供了工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