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0 16:30: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急性支气管炎,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急性支气管炎

篇1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甚时24小时内服2剂,分3~4次服。

适应病证 急性支气管炎。金银咳止汤适宜风热侵袭、肺失宜肃者。如发热甚者加连翘、鸭跖草各30克;喘甚加地龙、枳壳各9克;咳久加炙百部、南天竺子各12克,去芦根加石斛30克;苔腻脉滑或脘痞者加白豆蔻5克;咽痒甚加急性子9克,威灵仙30克。

方二 活血止咳汤

药物组成 麻黄、桔梗、红花、甘草各6克,百部、紫菀、款冬花、丹参、杏仁各15克,地龙12克。

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5天一疗程。

适应病证 急性支气管炎。活血止咳汤,适宜于风寒侵袭、血行不畅、痰涎壅滞者。如痰黄者加鱼腥草20克,黄芩15克;痰多质稀者加制半夏、茯苓各15克。  方三 桔梗止咳汤  药物组成 桔梗、紫菀各10克,百部、款冬花、瓜蒌皮各12克,桑白皮15克,甘草6克。  制剂用法 每日1~2剂,水煎服,每日2次。

适应病证 急性支气管炎。如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加麻黄4克,荆芥、紫苏叶各10克;咯吐黄痰加炒黄芩、鱼腥草各10克;剧咳无痰加炙麻黄5克,杏仁10克,全蝎3克。

冠心病

牛小群

方一 补气强心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20克,川芎10克,当归、红花各15克。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

适应病证 冠心病。

方二 旋降半枳汤

药物组成 炙旋复花、降香、清半夏、枳实各12克,茯苓、丹参各2(J克,石菖蒲、郁金、薤白、五味子各10克,瓜蒌、酸枣仁各30克,甘草6克。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适应病证冠心病、心绞痛。

方三 参蛭散

药物组成 人参90克,三七、水蛭、丹参各30克,没药、血竭、鸡血藤、茯苓、远志、琥珀各15克,石菖蒲、香附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空腹服,每次2克,每日3次。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剂量、缩短服药间隔时间。1个月为一疗程。

适应病证 冠心病。

盆腔包块

张玉莉

方一复方毛冬青灌肠液

药物组成 毛冬青、丹参、败酱草各15克。

制剂用法 用20%复方毛冬青灌肠液100毫升保留灌肠。用灌肠器或50亳升注射器注入直肠,保留时间1小时以上。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每一疗程休息7天,再行下一疗程。

适应病证 盆腔炎性包块。

方二 大黄牡丹汤加味

药物组成 大黄5~10克,丹皮、郁金、连翘、桃仁各15克,冬瓜子20~30克,芒硝、败酱草、银花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其中便秘者大黄后下。

适应病证 盆腔脓肿。

方三 活血化淤汤

药物组成 桂枝8克,茯苓、制香附、赤芍各12克,丹皮、穿山甲、桃仁、川芎各10克,丹参、当归各15克。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适应病证 盆腔肿块。

足跟扁

张小田

方一 跟痛方

药物组成 海桐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各6克,五加皮、透骨草、威灵仙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红花、白芷、川椒各5克。

制剂用法 上方煎水,熏洗患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用一小锤或小木棒,在每次蒸汽熏后,以痛点为俞穴,轻轻锤击足跟,锤击的力量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水温降低后,再泡洗患足。

适应病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方二 艾桐熏洗方

药物组成 艾叶、海桐皮、透骨草各30克,肉桂、红花、冰片各15克,川牛膝、川柏、炙川乌、炙草乌、威灵仙、三棱、莪术各20克。

制剂用法 上药(除冰片外)放入较大容器内,加水浸没半小时至1小时,再加水适量,煮沸后再煮15~20分钟,去渣留汤,加入冰片搅匀,趁热将患足置于盆上熏蒸,待药汤降温适度,放入患足外洗,时间为半小时,每日1次,每剂用2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病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方三 药醋方

篇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3)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健康教育

(1)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3)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4)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5)按医嘱用药,如2周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篇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3)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健康教育

(1)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3)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4)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5)按医嘱用药,如2周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篇4

煮制方法: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后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煮成稀薄粥。

篇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8-0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粘膜急性炎症[1]。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最常见的非住院的疾病,是十大就医疾病之一,病人们大多是因咳嗽不止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而去医院进行治疗。平均每个病人要接受两种药物的治疗。并且在2~3周内不能正常工作[2]。

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急性支气管炎,其中90%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病毒感染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占95%,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的病毒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一致。急性支气管炎在成年人到家庭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因中占第5位;病毒感染在成年人急性支气管炎病因中占85%一95%[3]。

尽管急性支气管炎是一个普遍的疾病,它的定义却还不明确。一般的诊断都基于临床症状,并没有标准的诊断指征及敏感或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其中65%~80%的病人治疗时用到了抗生素,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对抗生素治疗提出了质疑。本文分别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对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对急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1.1发病原因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大多数在初期有病毒感染,比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得到等等。当患者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时,气管和支气管常伴发气道炎症和溃疡等症状。许多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呼吸道感染的5周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组胺,与咳嗽的平均病程时间大致相当。除此之外,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均可刺激气管---支气管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4]。

1.2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往往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鼻塞、不适、寒战、低热、背部和肌肉疼痛以及咽喉痛。剧烈咳嗽的出现通常是支气管炎出现的信号。开始时干咳无痰,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少量黏痰,稍后出现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脓性痰。明显的脓痰提示多重细菌感染。有些病人有烧灼样胸骨后痛,咳嗽时加重。在无并发症的严重病例,发热38.3~38.8℃可持续3~5天。随后急性症状消失。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可发生继发于气道阻塞的呼吸困难。

无合并症的急性支气管炎几乎无肺部体征。可能闻及散在的高音调或低音调干音,偶然在肺底部闻及捻发音或湿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闻及哮鸣音,持续存在的胸部局部体征提示支气管肺炎的发生[5]。

1.3 检查与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胸部X线检查时,其肺纹理增粗或正常,偶有肺门阴影增浓。在血液生化检查时,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因此上述情况也被当做急性支气管炎的检查与诊断依据。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根据症状和体征作出诊断,但如果病情严重或迁延,有指征作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症。当存在严重的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有特殊情况(如免疫抑制)的病人,应作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2 急性支气管的治疗

2.1 中医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外感咳嗽”范畴。中医认为多由风寒或风热外侵,邪袭肌表,肺气不宣,清肃失职。痰液滋生,或感受燥气,肺津受灼,痰涎黏结所致。治宜疏风润燥,宣肺止咳[6]。

王剑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枳壳6-9g,炙麻黄3-6g,百部3-9g,杏仁3-6g,前胡6-9g,生石膏12-18g,黄芩 3-6g,桔梗3-6g,白果3-6g,炙枇杷叶6-9g,生甘草3g,桑皮6-9g,葶苈子6-9g,苏子3-6g,川贝6g,炙冬花6-9g,鱼腥草10-15g,炙紫菀6-9g,陈皮6-9g,随证加减,属寒证者加干姜3g细辛2g,以温肺化饮,加黄芪、白术等,每天1 剂。)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时,与西医组对比效果优于西医组[7]。

杨运高等认为本病为热在肺卫,治疗以清热宣肺为主"采用清肺止咳糖浆( 浙贝母10g、鱼腥草10g、桔梗10g,枇杷叶15g) 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效果优于予川贝枇杷露糖浆治疗的对照组[8]。

李献平,曾广田自拟止咳汤加减(青黛 5g,海蛤粉 30g,党参20g五味子10g,细辛3g,麻黄6g,半夏9g,桂枝9g,黄芪30g,炙甘草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久咳60例, 治愈 39例,治愈率65% ; 好转20 例,好转率35 %; 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临床实践证明,止咳汤效果显著,实为急性支气管炎病人出现久咳治疗之良方[9]。

2.2 西医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患无需住院治疗,若出现全身不适以及发热时,可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给予充足热量,若是严重缺氧或者通气不足时,可以住院治疗并给予氧疗。根据感染病原体和病情的情况,可选用抗菌治疗。一般采用口服,病情较严重者也可选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可选用大环内酯类。

对于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口服泰诺林等,发热期间应鼓励病人喝水( 3-4L/d) 。解热镇痛药(如: 成人予阿司匹林650mg或对乙酰氨基酚650mg每4-6小时一次;儿童予对乙酰氨基酚10-15mg/ Kg. 每4-6小时一次) 可缓解不适和降低体温[10]。

咳嗽的患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如溴乙新、氨溴索、舍雷肽酶、复方甘草合剂等; 对于剧烈干咳者,必要时可选用可待因等、咳嗽严重伴有喘证者,可以吸人雾化药物,使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或干扰素等,将其加入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11]。

2.3 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郝建文等予止咳化痰饮(杏仁9g,陈皮10g,射干9g,半夏9g,茯苓9g,瓜蒌15g,细辛3g,干姜6g,五味子9g,桂枝6g,白芍9g,炙甘草6g) [12]。合用头孢哌酮钠静滴,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高红伟予基本方[麻黄3g,葶苈子6g,陈皮10g,鱼腥草10g,板蓝根10g,瓜蒌10g,丹参10g,莪术3g,川贝母5g,杏仁5g,甘草3g]并与抗感染、止咳、平喘及吸氧等常规处理治疗,其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3]。

陈淑琴等,将10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予青霉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7d。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近而退热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14]。

3 急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患者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对流风。除此之外最好加强营养,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过热。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不要让小孩到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4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范畴,是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本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细菌。在寒冷、疲劳和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病,也可为某些传染病,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所引起。

急性支气管炎一般1周左右可治愈。有部分患者咳嗽的时间要长些,逐渐会减轻、消失,适当的服些止咳剂即可。不过在患病的早期,对于痰多的病者,不主张用止咳剂,以免影响排痰。痰稠咳重者可服用祛痰药。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急性支气管炎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防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在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西方医学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快速方便,但是容易复发,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是一个可以不断探索的领域,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去深入的研究。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元压,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第一版:709一711.

[2]李井泉译,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治[J],中国全科医学,2008,1(68):1055-1056.

[3]邓博雅译,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9(6):35-36.

[4]孙涛,川贝母止嗽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冯维斌,刘伟胜.呼吸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第一版:42.

[6]王广元.268例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3(4):49-52.

[7]王剑,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9:89.

[8]杨运高,邓达荣,马凤彬,清肺止咳糖浆治疗急性支气管炎41例[J],陕西中医,2003,24(10):875-876.

[9]李献平,曾广田,止咳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久咳60例[J],河南中医,2012,11(32):11.

[10]彭文宏,奥亭止咳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50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6年17期.

[11]崔战菊,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年28期.

篇6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生物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非生物致病因素有植物、矿物粉尘、刺激性气体、烟雾等。损害因素对气管、支气管的粘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非细菌性炎症,或者破坏粘膜屏障而继发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咳嗽、咳痰,多先有上感症状。多见于或气候变化时或者寒冷季节[1]尤其是冬季。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生物性或物理、化学等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与慢性支气管炎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为呼吸道一种独立病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起病多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及体征:患者多有发热症状,多为低热,少数体温可达38~39℃,可以持续数天或者2~3周。起初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加剧,痰液逐渐增多,呈粘液脓性痰。体征:呼吸增快,早期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音。以后因分泌物逐渐增多而表现出粗、中湿音,音多不固定,在改变或着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初期多无明显改变。当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通过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或者正常。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护理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肺部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 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宜经常更换,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要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4、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对症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前,可经验性地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都有较好疗效。

篇7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表寒里热;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笔者200510~200701以此方加味治疗宁夏地区秋冬季急性支气管炎,证属表寒里热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3岁,平均38.6岁。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内科诊疗规范》[1]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外感咳嗽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主要症状:起病较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咯痰,痰稠不爽或痰黄,喘促胸闷,心烦口渴,甚者咳引胸痛,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或弦紧;体征:两肺呼吸音增粗,有时可闻及散在粗大湿啰音,咳嗽、咯痰后消失;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或正常;排除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癌、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法半夏、黄芩、鱼腥草、全瓜蒌、白芍、甘草等。兼有痰稠难咯者加海蛤壳;痰多加桑白皮、葶苈子;咽干咽痛加射干、虎杖。水煎服1剂/d,分早、中、晚饭后30 min各服1次。观察7 d为1个疗程(包括不足7 d痊愈者)。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胸部X线正常为痊愈;临床体征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胸部X线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加重,胸部X线肺纹理增强或出现新病灶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本组患者69例中,痊愈52例,占75.36%;有效15例,占21.74%;无效2例,占2.90%。总有效率97.10%。

3.3 典型病例女,47岁,20061106初诊,2 d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咯痰,痰黄质稠,不易咯出,喘促胸闷,纳差,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体检T37.8℃,扁桃体Ⅱ度肿大,两肺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化验:血白细胞总数11.9×109/L。X线示: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表寒里热),治拟宣肺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6 g,杏仁9 g,生石膏(先煎)30 g,法半夏9 g,黄芩9 g,鱼腥草30 g,葶苈子(包)25 g,射干9 g,白芍12 g,全瓜蒌15 g,焦三仙各9 g,生甘草6 g。1剂/d,水煎分3次饭后30 min口服。3日后复诊:诸症消失,偶有咳嗽,咯痰色白质稀,纳可,大便正常。体检:体温正常,扁桃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血常规检查正常。守原方加减3剂后复查:诸症均平,两肺听诊正常,X线无异常发现。

4 讨论

宁夏地区气候环境特点为土燥气寒,土燥易生内热,气寒易客卫表。当秋冬季气候骤变,天气转冷,寒流袭来,尤其在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下降时,外寒遏表,致使内热蕴郁肺胃,不得发散[3],易形成“表寒里热”之证,治应内外兼顾,表里同治。方中麻黄性味辛苦温,归肺、膀胱经,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石膏归肺、胃经,性味辛甘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更有透热外达的作用,麻黄和石膏合用,一温一寒,相得益彰,存其用而制其偏,共同组成解表清里之核心药对;黄芩、鱼腥草性味苦寒,同归肺经,共清肺热;法半夏、杏仁、白芍、全瓜蒌,更增止咳平喘化痰之功。此方效大力宏,切合宁夏地区秋冬季急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故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篇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62―01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8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2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4岁;病程最长35d,最短3d。

2、辨证分型施治

2.1 痰湿阻肺型(45例)症见:咳嗽咯痰,鼻塞咽痒,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腻,脉浮滑。治宜宣肺止咳,化痰燥湿,方选三拗汤加二陈汤:麻黄9g,杏仁10g,甘草3g,法半夏10g,茯苓10g,陈皮8g。

2.2 表寒入里化热(37例)症见:咳嗽身重,恶寒发热为主症,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腻或薄腻,脉弦或微数,治宜和解止咳,清肺化痰,方选小柴胡汤合苇茎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5g,葛根15g,苇茎15g,冬瓜仁15g,薏苡仁15g,桃仁10g,生石膏30g,连翘10g,甘草3g。

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6日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痰湿阻肺45例,治愈37例,好转8例,表寒入里化热37例,治愈34例,好转3例。

篇9

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

2毛细支气管炎

指婴幼儿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卡他症状,有时伴有低热,几日后出现咳嗽、呼吸增快,肺过度充气,胸凹陷,肺部出现广泛的湿罗音、喘鸣音或两者并存。

3哮喘预测指数

评估3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指标。即在过去1年内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哮喘病史;(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次要危险因素包括:(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二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

1研究背景

1.1概述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最为多见,婴幼儿期发病较多。临床最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起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干咳,后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有细菌感染时呈黏液脓性痰,支气管喉痉挛时可伴有喘息和气急,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热等。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支气管炎。初始病原以病毒为主,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致病细菌可引起继发感染,或为其合并感染。病变多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d消退,咳嗽延续时间延续7~10d,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身体健壮的小儿少见并发症,但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偻病等病儿中,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副鼻窦炎等。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也可是多种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的一种临床表现。营养缺乏病、免疫功能缺陷、原有呼吸道疾患(不包括哮喘)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胃食道返流病伴反复吸入可诱发本病。此外,环境污染、空气污浊或经常接触有毒气体亦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

1.2品种的前期工作基础

综述品种药学、药效学、毒性、临床、文献(同类产品及药物组成)研究情况,尤其是对幼年动物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安全有效性情况,从中发现对本次临床试验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品种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

2研究目标

2.1研究计划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新药品种的开发,一般要经历有效性的探索和确证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设计一个或多个临床试验。因此,制定研发策略,做好顶层设计,对于品种的成功开发都非常重要。治疗本病的中药新药,多属于第6、7、8类,既往有儿童用药经验,一般不需要按儿童、婴儿分别设计探索性试验。

2.2试验目的与观察指标

任何一个临床试验,都需要有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①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药品种的主要试验目的包括缩短病程、改善病情和/或缓解症状三方面,其有效性指标可选择咳嗽消失/基本消失时间、疾病痊愈时间,急性支气管炎严重程度评分、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咳嗽严重程度-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UC),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止咳起效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于咯痰的评价,主要评价咯痰难易度以及痰质情况。此外,评价伴有喘息症状的急性支气管炎,应将药物的平喘作用列入有效性研究目的,而改善中医证候,减少并发症及抗生素使用,也可作为试验的次要目的。②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也是试验的主要目的之一。应结合品种的前期安全性研究数据、本病以感染患者居多的特点,合理选择观察指标。

3试验总体设计

3.1对照与加载试验

本病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受试儿童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安慰剂对照。如有适应症相同、治疗结果可比、公认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也可以做阳性对照设计。在对照类型上,本病适宜于平行对照。为保护受试者,可以根据主要试验目的设计加载试验或联合试验。

3.2随机与分层

建议采用区组(分段)随机法。儿童临床试验的分层因素主要是年龄,建议按照用药的年龄段进行分层随机设计,保证组间均衡。

3.3盲法

为解决偏倚,原则上应采用双盲法,如试验药与对照药在规格、用法或外观上不尽相同,可以考虑采用双/单模拟技术。未设计盲法者,应说明理由或拟采取的控制偏倚措施。

3.4多中心临床试验

需要在多中心(至少3家)同期进行,具备地域代表性。

3.5检验类型

根据试验阶段和对照药品的不同,可以选择差异性检验、优效检验或非劣效检验。

3.6样本量估算

确证性试验需要估算有效性评价所需的样本量。样本量的估算,除了设定一、二类错误的允许范围外,还要根据临床意义,确定非劣效/优效界值。同时,需要该品种或其同类品种前期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样本量的最终确定,应结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有关最小例数的规定。

4诊断标准

4.1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急性支气管炎)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和《儿科学》第7版制定。①症状体征: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胸部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偶尔可限于一侧。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尔达40℃,多2~3d退热。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及胸痛。婴幼儿期伴有喘息的支气管炎,如伴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者,少数可发展为哮喘。②辅助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性细菌感染。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重,或无异常。具备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结合肺部干湿罗音和/或X线胸片改变,一般即可诊断。临床上应注意与肺炎早期、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肿物压迫等疾病相鉴别。

4.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①风寒袭肺证:主症,咳嗽频作,痰稀色白易咯。兼症,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无汗,口不渴,鼻塞,喷嚏,流清涕,咽痒,声重。舌脉指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具备主症+兼症5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②风热犯肺证:主症,咳嗽不爽,痰稠色黄难咯。兼症,发热,恶风,有汗,口渴,头痛,鼻流浊涕,咽痛。舌脉指纹,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具备主症+兼症4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③燥邪伤肺证:主症,干咳,痰少难咯,痰中带血。兼症,发热,鼻干,咽干,咽痒,咽痛,口干欲饮,大便干。舌脉指纹,舌红少津,苔薄而干,脉浮数或指纹浮紫。具备主症+兼症3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④痰热壅肺证:主症,咳嗽,痰多黄稠难咯,气促。兼症,发热,口渴,面赤,心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脉指纹,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具备主症2项+兼症4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⑤痰湿蕴肺证:主症,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而稀,或喉间痰鸣。兼症,胸闷,纳呆,口不渴,神疲肢倦,大便溏薄。舌脉指纹,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指纹紫滞。具备主症+兼症3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

5受试儿童的选择

5.1入选标准

①符合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建议选择1~14岁儿童作为受试者。1岁以内儿童因吸收与消除药物的主要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无明确临床研究数据,一般不作为注册前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③病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自然病程一般为7~10d。以缩短病程为目的,建议入选病程不超过72h。为保护受试者,可对入组前24h的最高体温予以限制,如不超过38.5℃。④知情同意过程符合规定,法定人或与受试儿童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5.2排除标准

①重症支气管炎与肺炎早期难以鉴别者宜排除。②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应排除。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其他呼吸道疾患应排除。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儿科虽少见,但应注意排除。⑤营养不良、免疫缺陷患儿,可能严重影响病程自限性,需要排除。⑥根据试验药物作用特点,可以考虑将血白细胞总数(WBC)或中性粒细胞(N)>参考值上限(ULN)、怀疑细菌感染患儿排除。⑦将入组前已经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作为排除标准,不宜限制过严,否则将严重限制入选人群。⑧合并严重心、肝、肾、消化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⑨对试验药物或其成分过敏。⑩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或情况,如生活环境不稳定,交通不便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5.3受试儿童退出

(脱落)标准①研究者决定退出:a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试验者。b试验过程中,患者罹患其他疾病,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c受试儿童依从性差(试验用药依从性<80%,或>120%),或自动中途换药或加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中西药物者。d各种原因的中途破盲病例。e用药后,患儿病情加重,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应停止用药,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该患儿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退出试验,按治疗无效病例处理。f随机化后,发现严重违反纳入标准或排除标准者。②受试儿童自行退出:a无论何种原因,患者不愿意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试验要求而中止试验者;b受试儿童虽未明确提出退出试验,但不再接受用药及检测而失访者。

5.4临床试验的中止

指临床试验尚未按计划结束,中途停止全部试验。试验中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受试儿童权益,保证试验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①申办者、研究者可以中止1项临床试验,但应阐明理由,并通知有关各方。伦理委员会可以终止或暂停已批准的临床试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撤销药品临床研究批件。②中止1项临床试验的理由:a试验中发生严重安全性问题。b试验中发现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甚至无效,不具备临床价值。c试验中发现临床试验方案有重大失误,或者方案虽好,但在实施中发生严重偏差,难以评价药物疗效,应中止试验。d申办者基于其他原因中止试验。

5.5结束全部临床试验的规定

除达到方案预先设定的结束临床试验条件外,一般而言,完成计划中的最后1例病例随访,即标志1次临床试验的结束。

6给药方案

6.1试验用药品规格、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试验药、对照药及其模拟剂应标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单位和批号。药品包装上所附标签应包括药物编号、临床研究批件号、药物名称、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贮存条件、生产批号、有效期、药物供应单位、注意事项等内容,并标示“仅供临床研究用”字样。

6.2试验用药品的随机编盲

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用统计软件模拟产生随机数字和相应的药品编码,然后按此编码将试验药和对照药进行分类编号、贴签。试验用药随机编码为受试儿童唯一识别码。每一编码药物配一应急信件,用于紧急破盲。监查员与研究者必须自始至终处于盲态。应急信件密封且有一次性易毁标签等措施,以明示其是否已被拆阅,并随相应编号的临床研究用药品发往各临床试验中心,由该中心负责保存,非必要时不得拆阅,如果拆阅,需注明拆阅者、主要研究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有关负责人员、拆阅日期、原因等,并在《病例报告表(CRF)》中记录。试验结束后所有应急信件(包括已拆阅的)应退还申办单位。

6.3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

记录、递送、分发方式、退回或销毁及保存、储藏条件试验用药品采取由药剂科统一集中保存的模式,并设不直接参与临床试验的试验用药品管理员(每单位设一专人,负责试验用药品的保存、发放、回收、记录和返还或追还)进行管理。受试者入选后,一般由试验用药品管理员按入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由小到大的药品编号依次发放药物,及时填写《试验用药物使用和回收记录》。试验药物于用药开始时发放,并于最后复诊时回收剩余药物(或空盒)。全部试验结束后,由药品管理员负责将剩余药品集中返还申办单位,或按程序销毁,填写《试验用药销毁证明》存档。建立试验用药品管理制度,设专柜保管试验用药品,并储藏在通风、干燥、温度适宜的场所,由试验用药品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

6.4试验用药品的清点

每次访视时,观察医生应清点患者接收、服用、剩余和归还的药品数量,并询问是否按时按量服药,有无遗失、漏服、少服等情况,及时记录于《研究病历》,并填写在CRF中,以用于临床用药依从性的判定。根据受试儿童的依从性,决定该患者是否继续参加临床试验。

6.5用法用量

试验用药品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给药次数。

6.6疗程

以改善症状/病情为主要目的者,疗程一般设为5d;以缩短病程为主要目的者,设置疗程应尽可能涵盖更多的临床治愈病例,一般至少10d。

6.7基础治疗

休息,合理饮食,调整室内温度、湿度,多饮水。婴儿须常调换,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除。

6.8合并用药的规定

试验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合并使用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其他有止咳、祛痰作用的中西药物,也不得配合推拿、针灸及磁疗等物理疗法。抗生素可在具有使用指征时应用,但需考虑其对疗效评价的影响。咳嗽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年长儿,可考虑使用镇咳药(如美敏伪麻溶液)。对于合并其他病症需要用药者,合并使用的药物必须记录。

7安全性评价

7.1试验用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

可根据品种自身特点和前期安全性研究基础(包括同类品种),对可能的毒性靶器官或儿童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密切观察。

7.2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观察时点

临床不良事件(症状、体征、疾病、综合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心电图,血清电解质。必要时,可增加具有毒性靶器官或儿童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本病病程短,实验室指标只需在治疗前后两个时点检测。若因疾病痊愈而提前结束治疗,理化检查项目也可相应提前。

7.3不良事件

(AE)的记录和判断在《研究病历》和CRF中设置“AE记录表”,要求研究者如实填写AE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措施和转归,判断AE与试验药物的关系。AE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判断,采用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制定的药品与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因果判断的有关指标,以及发生AE时,研究者采取的措施参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相关部分。

7.4严重不良事件(SAE)的处理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相应部分内容相同。

7.5未缓解的不良事件

所有在疗程结束时尚未完全缓解的AE,均应追踪观察至妥善解决或病情稳定。安全性检测指标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若治疗后出现异常,对于可疑结果要及时复查,以除外检测误差。对于确实发生的异常检测结果进行因果分析,做出判断,并随访复查至恢复正常或治疗前水平。

8有效性评价

8.1基线指标人口学资料、病程/热程、病情等。

8.2诊断指标胸片、血白细胞及分类、相关病原学检查等。

8.3有效性观察指标与时点

①咳嗽消失/基本消失时间,治疗后每24h(1d)评价1次。②疾病痊愈时间,治疗后每24h(1d)评价1次。③急性支气管炎严重程度评分,基线、治疗终点记录并评价。④主要症状(咳嗽、咯痰、气促/气喘)体征积分和,基线、治疗终点记录并评价。④咳嗽症状严重度-时间的AUC,治疗后每24h(1d)记录1次,治疗终点评价。⑤咳嗽症状积分,基线、治疗后每24h(1d)记录1次,治疗终点评价。⑥视觉模拟评分,基线、治疗终点记录并评价。⑦止咳起效时间,基线、治疗后每24h记录1次。⑧中医证候积分和/或疗效,基线、治疗终点记录或/和评价。⑨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情况,治疗终点评价。

8.4咳嗽症状积分与肺部体征分级量化

①咳嗽症状积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②肺部体征分级量化,急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样支气管炎的典型肺部体征是粗湿罗音、干鸣音和喘鸣音。可分轻、中、重3级(轻为肺部呼吸音粗,或偶及喘鸣音;中为肺部散在干湿罗音,或及喘鸣音;重为肺部干湿罗音,或满布喘鸣音)。

8.5基于证候的症状体征分级量化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制定。

8.6终点指标定义和疗效评价标准

①终点指标定义:咳嗽消失/基本消失,指咳嗽评分(日间+夜间)≤1分,且保持24h及以上;临床痊愈,指治疗后,咳嗽、咯痰、肺部体征均为轻度,不影响学习、生活和睡眠;止咳,指治疗后,咳嗽症状为轻度,不影响学习、生活和睡眠。②单项症状和肺部体征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指单项症状或肺部体征消失;显效,指单项症状或肺部体征明显好转,由重度变为轻度;有效,指单项症状或肺部体征好转,由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无效,指单项症状或肺部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62.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44-0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粘不爽且常伴发热恶寒、咽痒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征象。近年来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该病收到了可靠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1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20例与西药对照组90例。

1.2 诊断标准[1]①全身症状:起病较急,多有轻度恶寒发热,头痛身痛。②呼吸道症状:常先有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继而以干咳少痰或咳嗽咳痰为主。有时也可有气急、胸闷、胸痛。③体征: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④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可发现致病菌。X线多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采用止嗽散辩证加减治疗。止嗽散由百部5~15g,白前5~15g,陈皮5~10g,紫苑5~15g,桔梗5~10g,荆芥5~10g,甘草3~5g组成。辩证加减法:若属风寒袭肺,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恶寒重,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者,加苏子、防风、杏仁以解表;若属风热犯肺,证见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喉燥咽痛,口干口渴,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去白前加银花、连翘、芦根以清宣肺热;若属风燥伤肺,证见干咳连声,痰少而粘、口唇干燥、口干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而少津,脉浮数者。加沙参、桑叶、射干以清热润燥;若暑湿犯肺,证见咳嗽,头身体乏,苔白腻,加藿香、佩兰以祛署化湿。

1.3.2 西药对照组安苄西林0.5~1.0g/次,3次/d。咳必清1~2片/次,3次/d。

1.4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痊愈: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其余全身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饮食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减轻(较治疗前减少约1/3),但不太满意。(4)无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而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2 结果 两组病例经临床观察治疗一个疗程后,每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详见表

3 讨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属中医外感咳嗽之范畴,但若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也可见到痰湿阻肺,痰热郁肺等内伤咳嗽的证型。止嗽散一方源于《医学心悟》[2],该方药性平和,原为外感后兼咳嗽而设。方中荆芥兼疏风解表,使邪从表而出;辅以百部、紫苑止咳化痰,佐以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即可祛痰止咳,又可宣肺利气,使以陈皮、甘草健脾化痰,和中止咳。药虽七味,确具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而不伤正的作用故取效甚广,为治一般外感后咳嗽之有效方剂。于是以止嗽散为基本方,辩症加减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这样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协调,从而收到了恒定而满意的疗效,无论是临床愈率还是总有效率,中药治疗组都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值得同行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