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3:28: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板书、板画的应用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板书、板画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的板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主次分明。如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工作原理等,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又如机械传动中各种传动的特点在简练板书的基础上配以简洁的板画,能明确地指出所要观察的对象。如螺旋传动中螺杆原地回转,螺母往复运动,省去繁琐的结构,用简洁的示意图画出来,既直观、形象,又能说明问题。如下图
所示:
2.实物模型与示教板的应用
用机械模型演示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模型及示教板除了可以演示机器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外,还可以看清它们的立体形象及可动部分,使运动原理及基本特性得到了验证。如在间歇运动机构的学习中,当机构主动件作连续回转时,从动件产生周期性的间歇地“运动—停止—运动”,通过棘轮机构模型的演示得到验证。在“轮系”教学中,如滑移齿轮组成的变速机构通过示教板的演示将滑移齿轮实现多级变速情况展示无余。
又如在“凸轮机构”的教学中,笔者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引入课题,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A操作模型,学生B观察凸轮的形状及转向,学生C观察从动杆的运动情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演示边观察。通过机构模型演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借助模型,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形状及从动杆的类型,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学习的喜悦。这样,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现代化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图表多。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工作原理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可以把枯燥高深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同时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使他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教学中,从而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
在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讨论法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笔者先设计出各种回路,提出问题,如本系统属于哪一种基本回路?说一说图中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如何完成预定的动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播放视频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实践在前,教师概括在后;学生评论在前,教师评判在后,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教材所具有的科学性。
2.机械电动模拟教学
机械电动模拟教学在机构与机械传动教学中将电动机接通电源后,带动各类机械的运动,它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机械传动及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工厂实际的差距。如曲柄滑块机构中自动送料装置,曲柄旋转一周,滑块即从料槽中推出一个工件。在凸轮机构中,自动车床走刀机构、火柴自动装盒机构等的演示,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学生乐看乐学,便于掌握这些机构的工作原理。
三、安排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模型及有关设备进行拆装或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动手拆装或制作,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机械知识起到了巩固作用,从而也避免了有些学生因对理论不甚了解而作枯燥的死记硬背。如在讲授机械的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构件、零件)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拆装单缸内燃机等,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任务教学,提前给学生分组分配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用竹片或木片做一个铰链四杆机构,通过测量判断属于哪种基本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协助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以学习成果展示和自评、互评及老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知识、创新思维、建立自信。令笔者感到欣喜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不仅通过个体学习、同伴式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之后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而且还分团队进行了学习成果展示。
2.现场参观教学
把学生带进工厂,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机器、机构为何物,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场教学形式可由课堂到工厂,也可由工厂到课堂。如本课程第一堂课就安排学生下工厂参观,对各种生产机械的名称、用途、运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而对“机构传动”“轮系”等知识的学习,则可先在课堂学习,后下工厂参观,在现场打开CA6140车床主轴箱,观察齿轮传动,固定齿轮与滑移齿轮实现多级变速的方法,主轴变向的方法(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反转的要求)。通过现场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综上所述,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对书本知识的记忆。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和拆装实践,学生能够将书本的抽象定义、原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学得更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2会计理实一体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是整个会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后会计学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入门学的好不好。但学习会计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体会,里面的概念太抽象化了,有些老师直接跟学生强调说,把这里背下来,把那里背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仿佛在学习语文,但是其中的概念定义感觉又好像是在看文言文,让学生摸不清头脑,学习效率必然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概念,或者是学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么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么课程。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能灵活运用。那么,该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哪些硬件设施等这都值得我们探讨。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在平时大家熟知的教室里进行的,前面是黑板,一张讲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各种理论知识,偶尔联系一些看似让人很容易理解的事例,台下的学生早已被这些抽象的概念“折磨”的昏昏欲睡,特别是在炎热午后,这时候台下估计已经趴下一大片。因为这些场景在学生看来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如换个场景,不在传统教室,而是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眼,耳,口甚至鼻全方位去体会,去学习。就好比看3D电影,全方位接收,同时又能把自己融入其中,自己也在其中扮演角色。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教会学生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简单灵活,而且过目不忘。因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个不可或缺的场所。当有了这个环境之后,又该准备哪些东西来丰富这个实训室呢?这就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
既然是理实一体化,那么当然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按照传统方式讲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令学生难以消化,文字性的知识想象空间太大,也许同一句概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却又都与正确的概念不相符。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图片化的表现出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吸收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课本上讲的凭证,账本,报表该如何完成,光凭文字描述很难描述清楚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时候把这些会计中常用的元素简单明了的用图片表现出来即省时又省力,老师不需要再费很多口舌去讲解会计账本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账本类型,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视频让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这些会计基本元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学有所用。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到公司企业实地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往来在会计核算中的处理方式。而且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也很重要。当学生面对无法解答的难题是,教师能够用灵活易懂的方式做出解答对理实一体化来说也至关重要。
3基础会计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该如何应用
各所高校做了很多方法与实践,如多媒体教学,企业公司实地学习,场景重现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都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从中体会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在初学会计的时候,学生对会计一无所知,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如何都不知道。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在一个公司里面的职责。模拟一个企业的成立,从成立之处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当学生了解到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能看到会计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会自主学习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因为他们了解到会计的重要性,并且由此重视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配合,带学生去参观,通过企业会计人员介绍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会计责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学好这么课程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机械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原理多、内容抽象、联系实际较紧。掌握好该课程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的基础。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知识点难背难记,因此易产生厌学、畏难情绪。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书本到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机械基础》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乐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意识倾向。我们说一个学生学习差,主要是因为他对所学的学科不感兴趣,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那么,怎样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利用教学模型及简易的模型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逐步形成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一个方法。
如讲授“平面四杆机构”一章中“死点”的知识点时,我在上课前准备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的模型,上课时先在讲台上将该机构的运动演示几遍,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让每一组学生传阅,让他们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当以摇杆作为主动件,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从动件无法转动而且转向也不能确定,从而自主发现死点位置。利用学生此时好奇、急于寻求根本的心理,我让他们探究讨论如何避免死点,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留给了学生无穷的探究乐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平面四杆机构中死点的有关知识。
二、设疑教学,设置良好开场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始终处于滔滔不绝讲叙的主动位置,而学生一直是被不停灌输的对象。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教师老套的教学思路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为零点,即使再好的内容也因为教师一成不变的开场而大打折扣。
教师应该间接地从其它方面引入切入主题,这样的课才不失新意。教师在引入新内容的时候,可以多设一些疑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平面四杆机构”的死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踩缝纫机时,有时会出现踏板踩不动的现象?为什么熟练的工人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学习“棘轮机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不会实现倒车?一连串贴近生活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也能使学生愿意接收新的知识。如果教师上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长篇大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就像喝白开水那样无味。教师多向学生提问,师生间有了互动,这样的课学生才会觉得有营养,知识才能更容易接受。
三、提供课堂实践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机械基础》这门课不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与实践紧密相联。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校实验室、车间等组织好每一次课。如在讲“轴的结构”时,分析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我从减速器模型中取其低速轴作为研究对象,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拆一拆、装一装,考虑阶梯轴上各零件如何实现轴向固定,最后总结出常用的几种轴向固定方式及特点和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加深学习印象,为后面进行轴的结构改错奠定基础。如我在讲“变位齿轮”一节时,通过带学生去实验室做范成实验来让学生比较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有何特点,通过学生自己亲手画一画来加深对变位齿轮的理解。又如在讲定“轴轮系”一节时,我带学生到车间,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车床中的减速器,并要求大家亲手数一数、算一算,讨论轮系在这里的作用,计算该减速器的传动比,从而推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式。
教师在组织学习时,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被动地跟随教材学,依葫芦画瓢,然后得出结论,那么学生就会缺少思维的空间,对所学知识并非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如何正确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械基础》这门课有很多内容需要模型演示,但由于学校条件的有限,模型室内的模型并不能全部满足教学的要求,更多的一些模型需要教师动手制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运动特征完完全全地演示出来,并且通过诸如雷达天线机构、汽车刮雨器、车门启闭机构、惯性筛、鹤式起重机等一系列flas来列举各种机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会得以加强。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兴趣,多举实例,多利用教学模型及多媒体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背景与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在考察和解决实例的过程中,自主挖掘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求知识。从长远来讲,这对人类认知技能的获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者近年来在从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尝试,发现该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适用于培养技能型的综合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说通俗点就是为了使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操课的界限,解决分段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使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措施
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在教学中的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训练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强调探究精神,让学生有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诉求,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它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
其次,要把大多数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来完成练习、进行小组交流活动以及综合练习的创造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主体,教师起辅作用,只需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来监控学生的操作,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即可。
再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不再统一地给学生安排进度,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潜在能力,科学地把学生分成各类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各自的情况与需求来设定自己的学习速度,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最后,考核标准要灵活,要顾及各层次学生,要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学有所获。我们可以这样设定考核标准,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教师将课堂提问、日常实验作业、阶段测试相结合,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四、实施理实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硬件设备不足。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上课使用,我校的机房和计算机数量有限,硬件设备不足,影响了理实一体化教法的有效实施。
2、师资水平不够高。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弱,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理实一体化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的控制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技能需不断提高,以便及时适应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重形式不重本质。理实一体化课堂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很容易变成学生动手,老师旁观,过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但有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及时,造成学生学得辛苦却事倍功半,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五、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43-01
机械加工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而其中的《机床夹具设计》又是机加工中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不管是传统机床加工还是现代的数控加工,都涉及到机床夹具的应用。我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按照书本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后来在一次带学生去车间实训的过程中,碰到数控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卡爪的安装问题,这个是课本上从来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在车间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在讲解车床通用夹具的过程中,融入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卡爪拆卸的内容,这也正符合目前提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根据教材,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授要求有系统性,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课前教师要做好演示的准备工作,根据课题选择好设备,工具,量具。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对不操作的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提问,并作为平时的考核分。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设计
3.1 教学课题准备
教师制定好学习任务,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给出完成项目的要求;学生分组,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
3.2 教学课题项目执行
指导教师分配各小组工作任务,每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协助监督本组成员顺利圆满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3.3 教学课题完成测评
课题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二部分。小组评价为本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肯定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教师评价是教师应注重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指出完成课题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强指导,注重分析、归纳和启发。同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具体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安装在车床主轴上的夹具应用和拆装:三爪自定心卡盘,加工时夹具随机床主轴一起旋转,切削刀具作进给运动。
阶段一:教师课堂讲授三爪自定心卡盘结构,作用(20分钟)(讲授法)。三爪自定心卡盘结构和作用原理课堂讲解,配以图片视频讲解。(如图1)
阶段二:教师课堂演示三爪自定心卡盘拆装方法(25分钟)(演示法)。从车间取出2个不同种类的车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老师在讲台上动手操作演示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爪的拆装方法,同时选取3位学生在讲台旁观看这两种三爪自定心卡盘的拆装过程。这3名学生就是各小组的小组长。
阶段三:学生分组拆装三爪自定心卡盘练习(45分钟)(练习法)。根据我校实验设备,也就是单独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数量,把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平均14人,由我课堂演示的时候的3位在讲台观看操作的同学担任组长,分别负责这3组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作为教师从旁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并从旁指导,如学生有问题,也详尽解答。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由各小组的小组长和教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这次课的实训成绩。
5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无法预计学生会提出什么样问题。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应对学生的问题,更好地组织教学。另外,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情况,使得课题的实施贴近企业加工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造,使其符合教学要求,也能贴近企业实际加工情况。
6 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得到学生的热忱欢迎,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权民.机床夹具设计[M].科学出版社,2013.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
初三一学期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开始了,现就本学期初三物理教学情况做以部署,为我校升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化为目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科学知识、社会教育,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法的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结构,解决开放性、实践性试题,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且在认识自然现象和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人类如何通过探究自然而推进科学文明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
2、深入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积极参与新课改教研活动,摸清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备好复习课、认真选择教法、学法,体现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想教育和行为训练统一的过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优化工作,使“四主”原则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努力使用直观教具、电化手段、教学设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做好实验教学,语言简练生动,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重难点突出,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着手,多做实验,使物理教学面向应用,加强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4、辅导遵循集体与个别、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集体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知识错误,对差生指导学习方法。对优生深化知识,扩大知识面,发挥学生的潜在力量;促进差生转化、优生培养工作,减少“拉后腿”学生数量,多进教室,多让学生找问题,为学生解惑,做好知识的联系贯穿工作。
5、适时适量地布置作业,做到内容紧扣教材目的,有针对性、代表性和探测性,难度适中,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认真批改作业,记录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6、做好单元知识要点归纳、小结及单元测试工作。落实每单元“一要点二突破三巩固四测试”政策,做好学法指导、讲练结合等工作。
7、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案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兴趣。
8、加大检查力度。不定期、不定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逐个检查,使检查内容既有局限性,又有随意性,做好检查登记,使复习反馈工作能有步骤、扎实、反复的进行。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差距,缩短距离,我一定会更好的成绩!
初三一学期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初三物理教材,主要学习电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一部分能量的知识,电学知识部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材中加强了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我任教初三的四个班学生对物理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能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了一点,从而物理学习力不从心。从上学期成绩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差,本期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教学总目标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保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四、教学措施
1、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分析学生现状,制定校本教材
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的行业语言,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给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持,良好的计算机英语基础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强、实用性高、交互性广的专门用途英语,因此,如何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机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看到英语就头疼,形成了一种畏难心理,这就给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其次,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计算机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和其它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较为枯燥,并且不像其它课程那样立刻见效,这就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把专业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之相互配合、协调。积极研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计算机科的全体英语教师集思广益,在研究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的专业英语的需求状况下,精选计算机英语词汇,与时俱进,避免使用知识老化、内容枯燥的教材,通过网络及一切资源平台获取一些实践性强、内容新颖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针对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这个现实,我们尽量选择较容易且实用性很强的内容作为校本教材。此教材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不像很多其它计算机英语教材只注重阅读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该教材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情境编写的,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重理实结合
教学特色的把握除了做好教学定位、课程设置的工作外,在教学中还应充分把握课程的学科特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旨在能够正确的理解意义,而词汇是理解的关键。因此,只要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特点,克服了词汇的障碍,就会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在从事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的投入做好词汇教学。首先,计算机英语属于新兴语言,所以它的一部分词汇是借助构词法产生的。所以在教学中结合英语词汇学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加前缀后缀:如micro-computer(微机)、subdirectory(子目录)、变形合成分析等,如:monitor(显示器)原为“班长、监视器”之意,mouse(鼠标)原为“老鼠”之意,bus(总线)原为“公共汽车”之意。合成词:如keyboard(键盘)、high-level language(高级语言)、database(数据库),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猜词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速度和水平。此外还可利用聚类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讲到Printer(打印机),可按打印机聚类,介绍击打式打印机(Impact Printer),非击打式打印机(Non-impact Printer) ,其中非击打式打印机又包括喷墨打印机(Ink Jet Printer) 、热敏打印机(Thermal Printer)、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 等。其次,分析计算机英语中的大量专业术语,我们不难发现其常常来源于日常英语词汇,既取其原有含义,又被计算机领域赋予了类似功能的专用词义,比如: Memory(存储器)、Instruction( 指令)、Code( 代码)、Program (程序) 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大量的与计算机有关的日常英语通过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又通过超链接与计算机英语的操作系统实施对接,既增强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英语与日常英语的异同。
最后我们必须把握计算机英语最显著的特点,既缩略词汇多,由于计算机中的命令、高级语言的语句等在计算机中要占一定的空间,从节约和简练的原则出发,计算机在存储和显示这些信息时尽量采用缩略的形式。如: TCP 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如:AI(人工智能)、LAN(局域网)、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此项教学的加强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在词汇学习中,把构词法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把词汇还原到计算机系统中的具体情境给予讲解定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计算机英语的学科特点才能为我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准确的教学定位。
三、改变传统语言课教学模式,强力推进理实一体化课堂
(一)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克服普通教室上课枯燥的缺陷,而且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课下精心制作课件,效果也极其显著,比如讲硬件时,结合卡通微机部件图,巧用多媒体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适当添加一些图片,简单的动画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将专业词汇和解释对应起来,将一些复杂的原理,过程通过构图成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源。比如指导学生到某些网站下载相关的计算机英语资源。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英文网页等。
(二)上机实训课适量采取上机的形式,在介绍计算机各个章节时可以联系实际应用,比如,在介绍操作系统一章时,可以介绍和讲授Windows 操作系统的英文界面及使用,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悉了Windows 操作系统的界面及操作,那么就会既能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CMOS 熟悉各种设置,练习英文版本软件的使用,掌握其中的各种英文菜单含义,或者确定主题让学生在网络中搜索相关技术的英文介绍,理解大概意思即可。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既开阔学生眼界,又丰富课堂了内容,同时也改变了计算机英语教学一贯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新鲜感。要将计算机英语渗透到学生的点滴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学生不仅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接触大量计算机英语,而且在电脑编程、安装电脑软件、登陆网站页面时,也要习惯于使用英语。比如,在电脑编程中,文件名、变量名以及注释部分都要练习使用英语完成;安装的电脑软件也要尽量使用英文原版,而不要使用汉化版;登陆到网站册成会员时名字也应该使用英文的。这些点滴的习惯都会有助于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四、改变考核模式,以做带考、以赛代考
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不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还要发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素质的作用。这种具有多向性教育目标的课程,要求其考核也是多元的,即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其它能力的提高进行考察。通过探索英语语言类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特有的考核模式,更好服务于英语类课程的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实现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目标的考核和督促作用。
(一)把计算机英语的考核与专业课结合起来
计算机英语课程考核应安排在一些专业课学习之后或者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之后再阅读与专业课有关的专业英语文章,这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作铺垫,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学习起来也就会更容易。我们在考核中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制成英文的工作页,学生只有读懂了工作页才知道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既考察了英语能力,又很好的与专业相结合,真正从根本上体现了语言的实用功能。
《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只有理论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学有所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传统的会计教学,我们习惯采用“先理后实”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会计原理往往难以理解,甚至对会计学习感到迷惘,特别是对于繁多的需要记忆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厌倦情绪,导致学生怕学,教师厌教。从目前高校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来看,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但大多数是理论知识内容的更新。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模式,既课堂只讲理论,实践环节再安排模拟实训单独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在讲授账务处理内容时,学生只会做理论上的会计分录,至于什么业务需要什么样的原始凭证,以及不同的原始凭证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经济业务,相应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学生却无法实际操作,当然也就不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而在进入模拟实训环节时,又因之前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或没有及时复习、消化理解,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教师仍需重新讲解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面对这种现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中应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会计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法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充分地利用了教学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的建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通过设定实际工作任务来认知和应用会计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真正统一结合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归纳了如下几种主要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指将某一制造业企业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由教师按会计业务流程及对应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中设计若干教学情境,并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技能要求、任务内容、完成成果融合到各教学情境中。实训时,围绕着教学情境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融入教学模块全过程,从中获得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
(二)实物引导法
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内容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薄、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脱节。例如,在完成会计账薄学习模块时,教师即可以将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有关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实物直接向学生展示,把教学内容直观化。
(三)任务驱动法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整理归类为几个具有连贯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穿插在几个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渗透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会计凭证模块”时,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创建学习情景。设计一种与本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可以把上课地点放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室的设置要与实际工作的场景相似,墙壁上挂有各种操作流程图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上课前,向学生发放上课用的各种凭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和程序,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动手操作时,让学生感受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的氛围。
(2)设计学习任务。在创建学习情境后,教师应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例如,在学习“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这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以下任务:①会计凭证的种类有哪些?②原始凭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③如何审核原始凭证?④记账凭证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⑤收款、付款、转账凭证各填制何种经济业务?⑥如何审核记账凭证?
(3)自主或协作学习。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线索,努力发展或挖掘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分组讨论和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把不同的观点或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讨论中学习。
(4)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检验。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仅以最终任务完成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同时,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有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四)多媒体演示法
建立多媒体会计实训室,以计算机、图像扫描与处理等设备为手段,开展会计实物投影教学,这种方法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且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辅助教学方式。会计教学的操作性很强,很多教师只是口头表述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如《基础会计》中登账、结账方法等,比较抽象,利用演示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在讲授时配合使用,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直观地从大屏幕上看到账页、凭证等,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便于掌握和理解。
(五)角色体验法
即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或多人为一组的若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扮演制单会计、会计稽核人员等角色,进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对账”等会计业务操作,将学生真正置身于完成某种工作任务中,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任务在职业角色的体验和互换中实施与完成。例如,在凭证的有关内容讲授完成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拟定一定数量的经济业务,提供空白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学生3人一组,1人填制原始凭证,1人填制记账凭证,1人审核,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和凭证传递程序。
三、《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理实一体化的配套教材
要打破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的分离状态,用证、账、表等会计载体来表述经济业务,在业务处理的同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训课结合;还可以将会计包含的各项知识技能,借鉴企业会计岗位职责任务,构建一个实训教学模块。
2.创设好教学情境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教学情境的创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
3.设计好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按“大目标小任务”细分策略,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大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实际任务,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一个个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师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模拟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资金筹集、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与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脉络。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过程,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5.重视课堂总结
不仅是学生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总结。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总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再次明确这个任务的目的,实施任务的注意点,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强调和加深印象的作用。
6.完善考核内容与办法
考试可分两个阶段,对《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部分和技能操作部分分别考核,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理论知识考试立足于会计基础知识,实践性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
总之,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不可以否认,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还必须通过教学后期的综合实习来实现,也就是说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替代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习,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对理论性强的课程是否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并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
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目前跨文化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那么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的尝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营造跨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
1.利用课内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有的班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班是实物布置,有的班是英语手抄报展。布置完后,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在课桌摆放方面,英语国家的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和其他任课教师协商后,我对课桌采取了调整,在教室中间留出了一块“舞台”供学生自由表演和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更方便了。
2.利用课外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提议他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促进他们的课余英语学习。我还利用英国家的传统节日,通过讲座、英语剧表演、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多途径地接触英语文化,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又增加实践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二)激活教材内容,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结合英语传统,激活英语教材。
传统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常常巧借这些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Day”时,我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展示圣诞图片,播放圣诞歌曲等。同时,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的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通过适当引入英语传统,不仅能激活教材,还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2.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激活英语教材。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大量存在。比如,在教学中,我讲解了中英方文化里“颜色”的不同运用。如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虽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却存有差异,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tea”。“green”在英文里还可以用来表示无经验、不成熟。“blue”一词在“You are blue.”中则表示“伤心、难过”的意思。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通过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三)教授英语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英语背景知识,对提高交际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进行得体的交际。比如在见面时,中国人通常用“去哪儿”、“忙吗”、“吃了吗”等,表示友好的问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而在外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他们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表示类似的意思。如果无视其中的文化差异,生搬硬套,就免不了产生一些误会。
三、结语
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