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0 10:5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减负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减负工作计划

篇1

1 工作面概况

国投新集二矿131108工作面位于该矿-550水平东翼采区,开采11-2煤层,设计可采走向长度877m。由于受走向地质条件所限,为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该工作面设计为转采面,以拐点为分界线,拐点以里可采走向长433m,拐点以外可采走向长444m,拐点以里平均面长110m,拐点以外平均面长130m。该工作面地质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①大倾角:最大煤层倾角42°,局部回采达48°。②大俯采:最大俯采度数32°,最大回采达36°。③大仰采:最大仰采度数25°。④不等长开采:前期工作面长度98m,随着开采的不断推进,最大工作面长132m。在对工作面进行回采的过程中,增加22台支架。⑤不等长转采:转采角度22°,工作面转采期间,面长由117m增加到124m。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回采难度,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工作面回采综采设备防滑技术

在对工作面进行回采的过程中,通过总结与探索,回采技术和设备使用工艺都有所创新,突破了大倾角及复杂条件下工作面的回采。

2.1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防倒滑技术

将端头防滑装置安装在工作面下端头的支架上:在1#液压支架架底座的下方装置油缸,用锚链把1#架底座后托与3#架底座进行连接,为了有效防止1#架后尾下滑,在移架前将油缸活塞杆伸出松开链条,移架后收紧活塞杆拉紧链条;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按照跟顶跟底的作业方式对工作面的煤层进行回采,如果煤层的厚度比较大,那么通过采用跟顶的方式进行回采,同时将采高控制在3.6m,初次来压期间,在过断层褶曲地点和片帮漏顶地点等,将采高控制在3.2m。加强工程质量的施工管理,割平顶底板,按照直线方式处理煤壁、运输机和支架;避免局部滞后现象出现,同时确保支架的稳定性。为了确保工作面平直,通过挑顶或刹底回采的方式,对顶底板不平、起伏较大的地点进行处理。移架时将本架侧护打开,下方支架侧护打开,利用侧护进行辅助调节移架,及时调整支架状态;严禁大幅度降架移架,尽量采用“带压擦顶”移架。对于支架要接顶严密,所有支柱必须升足劲,初撑力不低于24Mpa,确保支架的支护强度。局部煤壁片帮、顶板漏冒及时处理,防止因片冒区扩大引起支架失稳而造成倒架事故。工作面顶板破碎、大倾角地点,必要时使用单体辅助移架,移架单体必须支设牢靠,升压时必须实行远控操作。当工作面超前片冒,采取拉移超前架措施仍然难以控制时,必须采取超前开帮架棚、接顶、打贴帮柱,然后再进行调架。

2.2 双滚筒采煤机防滑技术

在开采煤机前和开机过程中,为了确保采煤机平稳运行,需要加强对采煤机的维护与检查,保证制动的可靠性。进行双向上行割煤时,移架和推移运输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回采工艺流程的相关规定,使运输机的弯曲段靠近采煤机;对上行割煤机进行停机时,上、下滚筒将会全部落地;在关闭下行割煤停机的时候,停机之前,首先确保滚筒切入煤壁或上下滚筒落地,将采煤机停靠在坡度相对较缓的地段。启动采煤机进行割煤时,为了避免采煤机启动下滑,通常先牵引后松闸。在大倾角割煤时,为了避免因扭距过大造成断轴放大滑事故,及时更换采煤机行走机构的实心花键轴。

2.3 中双链刮板输送机防滑技术

对工作面输送机的防滑处理,在各支架底座内侧同时安装限位铁块,缩小底座与推拉杆之间的间隙,为了对运输机的下滑进行控制,避免拖拉杆因运输机下滑力拉动出现向下偏移。结合工作面煤层倾角的实际大小,调整工作面机巷,进而便于超前风巷的回采,运输机的上窜与下滑在一定程度上要尽力避免。按照工作面煤层倾角的大小、机巷超前风巷的情况,控制运输机的下滑,由上向下推移控制运输机上窜。

3 回采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防控综采工作面设备防滑,创新回采工艺、生产管理及设备配套等技术,国投新集二矿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31108大倾角极复杂条件工作面实现了安全顺利安装、回采及撤除,成为国投新集公司乃至“两淮”地区类似大倾角极复杂条件工作面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一块“试验田”。该工作面成功回收煤炭资源20多万吨,在创新采矿工艺技术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①大倾角工作面综采设备防滑技术及其整套生产技术工艺,在国投新集二矿131108工作面成功探索并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②为矿井大倾角、松软中厚煤层安全开采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③实现了复杂条件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新突破,解决了大倾角工作面设备防滑管理及现场安全回采的技术难题,值得类似条件工作面开采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9.8.

[2]孙广义,郭忠平.采矿概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2007.8.

篇2

一、心理健康视角下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处在一直变化当中,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逐渐改善,人的、寿命得到了延长,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逐渐广泛。新时期的健康理念,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囊括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心理健康的基础是人对于外部环境具有认可感与安定感,并且在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保证社会与自身的和谐与统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心理健康标准与其他年龄的人群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外的相关专家与学者,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对影响老年人心理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只有保证老年人的情绪稳定,适应性强、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强、热爱工作与生活、性格开朗,通情达理、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才可以真正的定义为老年人具有健康的心态。经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与精神不适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老年人心理活动所造成的。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担任较为重要的单位职务,并且自身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理论知识经验,自身层次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与家庭地位。老干部与其他普通老年人相比,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一旦离退休后生活节奏放慢,就会很容易由于不恰当的心理活动,造成一系列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的心态,影响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实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时,要对老干部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把握,有效的认清导致老干部不良心理活动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进而提高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

二、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化对策

1.培养老干部的适应能力

在老干部离退休之后,要对老干部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老干部的心理特点与内心需求,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通过帮助老干部做好自我评价,提高老干部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离退休的老干部,在走下工作岗位,卸下岗位责任之后,其仍然有渴望受到社会以及家庭重视的心理,如果没有得到他们所期待的重视的感觉,就会产生自卑的心态。随着老干部的年龄不断增长,这种心态会逐渐变得更加强烈。老干部离退休之后的生活重心从工作转变为家庭,并且生活中逐渐成为了配角,生活节奏变的缓慢平淡。很多老干部在面对角色的变化中,心态不能随之同步的转变,并且依然按照以往的经验与角色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进而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在面对这种问题上,老干部必须要对于自身心态进行有效的端正,并且主动的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进而逐渐更好的完成自身心态的过渡。

针对老干部的这种心态特征,老干部工作管理者要深入的对自身工作进行改进,并且帮助老干部完成思想层面上的转变。在日常的服务管理工作中,注重对老干部讲解心理知识,帮助其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加合理的对自身进行评价,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另外,相关服务人员还要帮助老干部对环境的要求进行深入的了解,逐渐的承担相关的社会义务,对于自身的言行进行控制,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相关服务人员还可以通过引导老干部参与到兴趣活动当中,从而有效的避免老干部在退休之后产生孤独与抑郁的心态。

2.帮助老干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表明,保持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更好的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一些老年人由于家庭因素不和谐,导致很多老年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照顾,并且加深了老人自身悲观、消极的情绪,这种情况对老人老年生活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老年人服务管理人员要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帮助老年人享受到应有的照顾与精神慰藉,促进老年人的家庭和谐。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对老年人的夫妻关系进行协调与调动,让老年人夫妻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照顾与尊重。对于子女的思想工作也要积极的进行开展,让子女认识到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重要性,让老干部更好地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愉悦,进而保证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3.开展丰富用脑活动

人的大脑是心理活动的起源,也是人类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总枢纽。大脑活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调查与实践结果表明,大脑细胞的衰老,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在开展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时,要遵循相关原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用脑活动,延缓大脑细胞衰老。针对于用脑活动的开展上,可以通过组织写作、看报、种花等活动,帮助老干部在生活中进行思考,从而有效的实现活到老学到老,帮助老年人延缓自身大脑衰老,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4.加强对老干部的心理疏导

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其生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身体逐渐衰老,各项机能逐渐下降。人体的衰老会逐渐的导致心理上不适的出现,基层管理人员要对于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并且通过合理的疏导,让老年人正确的看到生理衰老与疾病的问题,并且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只有保证对于自身状态认识的正确性,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心理负担的产生,减少心理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定期的健康教育普及活动,让老年人掌握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引导老年人积极的面对生活,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情绪。

篇3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职业院校,对于如何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培养模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制约,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功能还是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虽然我国的体制转轨和产业转型亟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培育新式技能作为支持,以及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的匮乏,要求职业教育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职业教育还远远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实践中,仍处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各职业院校也遇到了下面的普遍问题:

1.1 政府出台的法律政策不配套,校企合作缺少良好的合作环境。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从政府的职能、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和其特殊的地位来看,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推行中应当起到主导、领航作用,从而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不断完善。但是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又不成熟,所以政府无论是在政策法律的支持,还是在财政、科研支持,远远没有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的发展要求。

1.2 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职业教育传统主体――职业院校和新兴主体――企业的积极性,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联动,共同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交替时期,统一协调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还未形成,造成“校企合作”这个职业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合作运行机制。

1.3 利益考量和合作热情不同,导致合作水平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事关职业院校的生存和毕业学生的出路,学校往往热情较高,主动寻找合作企业;而企业出于经营成本和管理压力的考虑,对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上校企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约束,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因此这种培训模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企业没积极性。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地区企业和学校仍然是“两张皮”,学校“孤军奋战”,难以实现培训目标。李栋学先生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根据结合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结合方式即紧密结合型,部分结合型和结而不合型,根据我国目前“校企合作”水平来看,应是处于部分结合型或结而不合型。由于利益考量不同,合作热情不同,导致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合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2 比较成熟完善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是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德国制造的产品以其性能优异,质量上乘而闻名,小到手表刀具,大到贵重精密仪器,机器设备都享有盛誉。这不仅因为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要归功于它特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双元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双元制”模式成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整合,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学校借机得到了发展,而企业也借机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各有了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德国不同,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但是通过与成熟的“双元制”进行对比,找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努力方向,缩短我国职业教育与先进国家的距离,依然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2.1 德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产物,是通过几百年的职业教育实践逐步形成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企业培训,其雏形可追溯到中世纪的同业工会对师傅的培养,后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于是1938年7月6日公布了“帝国学校义务教育法”。该法强制规定了职业学校的教育要作为企业培训的必修课,从而第一次在全德国范围内从法律上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这种双元制培训模式,正式实行普遍的义务职业教育制度。二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经济崩溃,人民失业,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急需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大批失业工人,因不具备基本技能和知识而难以找到工作,转换工作和残障人员就业也需要进行岗位培训,从而促使“双元制”长足发展,形成具有德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教育,企业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人共同培训学生,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条件和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解决职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双元制”具有以下几个要素:①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在职业学校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③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培训,职业学校遵循所在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④两种教师:企业培训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⑤两类考试:针对企业培训的技能考试和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的资格考试;⑥两类证书:考试证书、培训证和毕业证;⑦两种经费来源:在企业的培训费完全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则由国家和州政府负担。可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整体的培养目标上是合二为一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是一分为二的,表现出明显的双元属性的特征。正是因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符合德国的国情,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为德国经济恢复和迅速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双元制”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秘密武器”

2.2 德国政府积极介入,发挥了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二战后,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规,如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以及适用全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律:《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还有370多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使得整个经济界的各行各业都有法可依,实现了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职业教育;②实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如职业义务教育政策,职业教训促进政策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用政策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③制定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制度,如企业雇佣制度,企业用工制度和企业工资制度,用制度的手段促进职业教育;④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每项职业教育方针政策都是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每次重大改革都建立在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用科学的手段来发展职业教育。90年代以后,“双元制”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是德国政府一方面不动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支持,强调要继承那些在职业教育的管理运行以及教学理论与方法上已被多年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不拒绝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批评,改革过于僵化的教育观念,过时的管理模式和规定,使“双元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不归功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德国“双元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又不能不归功于德国政府的坚定不移的支持!

2.3 成功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德国“双元制”中,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职业学校。企业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也即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企业根据自身岗位的需要向社会招录学生,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的企业或岗位,在面试和笔试合格的条件下,这些人就成为“双元制”学生。企业将这些学生派送到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学校,学校既成了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可享受企业员工的相应待遇,又要接受企业的监督。企业培训中有实训教师,有专门的实训设备,如一些汽车维修企业,把最新的宝马、奔驰汽车作为学生实习材料。企业还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处于“双元制”主体的企业积极参与了招生、培训、考核和就业,才使“双元制”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2.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形成了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双元制”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秘密武器”。其核心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双元制”是一种面向社会两极需求的职业教育机制,也就是“一极”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引导,一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从而形成很好的两极信息的均衡对称,大大缩短了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之间的差距”;第二,政府、企业、学校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双元制”。政府给予立法保障和财政支持,企业能够把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训条件视为企业伦理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企业自身行为”,而学校则坚定地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教育目标,以实践教育为主体,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正由于德国的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造就了德国经济的辉煌。

3 德国职业培训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3.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尽管这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少,其中一条就是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制度,没有把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制度作为根本的改革方向。我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德国“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虽然称谓上不尽相同,但都属于合作教育的范畴,合作教育这一概念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次教育政策或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选择,也是我国多年探索的最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落实,对于解决职业教育的招生问题、教学质量问题以及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对于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竞争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实有必要尽快加以完善推广。

3.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动力。政府所拥有的职能和行政权力,决定了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离不开德国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启动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也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处理和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法律、政策,没有相应的制度、科学研究作为支撑,这种模式是根本运作不起来的。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政府的积极介入密不可分:政府是部分职业教育的举办者;政府是职业教育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政府是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者;政府是职业教育资金提供者。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介入发挥职业教育主导作用,职业教育是发展不起来。我国政府为加快职业教育的步伐加快,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在体制改革、政策研究、法律支持和财政经费拨款等方面都做出巨大努力,使得职业教育不断发展:1997年颁布《职业教育法》;2005年3月教育部首次强调“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当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3月,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7个月后决定在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先期试点等等。虽然如此,政府在法律政策的配套,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财政资金的鼓励性支持,校企合作具体运行模式的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政府只有这样深层介入,发挥主导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为振兴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

3.3 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关键因素。让现代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双元制”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处于“双元制”主体的企业积极参与了招生、培训、考核和就业,才使“双元制”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职业学校,但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动下,企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了职业教育的过程,成为职业教育新的主体。当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还不完善:法律政策不配套,没有形成完备的工种准入制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如减免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让企业承担职教义务。虽然我国国情与德国不同,在原有的模式下,职业教育主体还是职业学校,但必须设法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其中各个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3.4 形成政府、职校、企业联动合作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成功运行的决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职业教育传统主体--职业院校和新兴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运行,因而是推动这种教育模式成功运行的决定因素。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图形表示:

政府:处于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利益和行动;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领导和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专项基金制度;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供适宜、宽松的政策、资金和社会环境;对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化发展的法律政策进行科学研究。政府不参与具体的校企合作过程,但是对规范市场行为、明确职业培训旧主体――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新主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目的、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研究要起到主导作用。

学校:以市场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操作,操作的核心是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模式类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编排、评价考核、体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与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按企业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劳动者。

企业:以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对人才需求,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招生工作;为职业学生工作实习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培养合格的企业职业教师;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未来人力资本的投资,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有益参与者,由它来制定与行业、岗位有关的工种准入标准、岗位技术标准等,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教学质量提供检测标准。

4 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还是从我国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只有从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市场需要这个中心,发挥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各自职责和积极性,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才能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化发展。

相信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钱民辉.职业与教育社会发展研究[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63-67

[2] 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 [J]. 理工高教研究,2003,(6 )

[3] 朱保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3 )

[4] 黄日强,何小明 .德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J].世界之窗,2006(10)

[5] 李栋学.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篇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55

从新华网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拥有各类教师在职1200多万人,最近有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对教师行业进行了调查和报道,显示了教师目前的生活状况。在近9000名教师通过网络提交的问卷答案中,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业压力非常大,压力比较大的占47.60%,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有39.20%的被调查者显示面临压力,有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收入差距过大是他们生活最大的苦恼,其中女教师往往压力更大。在很多人看来,教师只是备课、上课、批作业而已,工作轻松、稳定、待遇高。可实际上,一个教师的工作远不止这些。职业教育者更胜一筹。

笔者担任职业高中二年级7、8两个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每一天备一节语文课,上两节语文课,每周跟两节午自习,每两周批阅145篇作文,写一份作文批改及讲评记录;每月听4节课,做听课记录,备2节学优生辅导简案,上2节辅导课;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考试,每阅完一次试卷要写一份试卷分析;每学期开学写一份个人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优生辅导计划,学困生帮扶计划,学期末写一份个人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学优生辅导总结,学困生帮扶总结;每学期写30篇政治学习笔记、30篇学习笔记。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困扰,配合学校做好每名学生的资助工作,每学期还要至少家访一次,并形成文字材料。有时还要参加各种培训。

身为教师,不怕工作多、任务重,只是当事情太多,学校又要求教师齐头并进时,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除了面对教学压力外,教师还面临诸多压力和恐惧,有人将其总结为六怕:

一怕考试。其实很多教师比学生还怕考试。为什么?因为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师评优晋级、奖金发放,甚至是“饭碗”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面对考试时,内心充满着压力和焦虑。

二怕出事。安全,一个教育人时挂在嘴边的词,一件令所有教师都高度重视的事。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安全事故难以预料,严防防不住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通常都是一线教师。

三怕家长。孩子成绩不好,是教师的责任;孩子犯错误,是教师的责任。许多家长认为,既然把学生送进了学校,教师就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所有任务。稍有差池,就到学校“兴师问罪”。但教师还不能知法犯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怕学生。现在的孩子是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已经不适宜当今的教育;放任自流也不是恰当的做法,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教师依旧要承担责任。而学生的个体差异,通常让教师很难准确地把握管理与教学。

五怕投诉。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渠道很多,除了写信举报,还有电话、网络,媒体等多种投诉方式。总有一些“法律意识”很强的家长不论真假、不管大小事,只要是自己看不惯或自认为错的教育行为,便在缺乏调查与核实的基础上投诉教师。

六怕评比。这里所说的评比是指各种名目众多、次数频繁的评比。教师只能忙于应对,身心俱疲。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业绩考核、职称晋升等一系列评比,迫于生活的压力,买论文、抢优秀成了司空见惯。这也是当前教育一再滑坡的根本原因,体制不变,一切都很难改头换面。

七怕“生活”。现代教师家庭大多都是双职工,面对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生活负担很重。自己的孩子要和自己的学生一样按时到校,自己要和孩子的老师一样敬业,遵守工作制度,这确实是难上加难。

那么,在新形势下,教师如何让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与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第一,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新时代的学生,在新情况下,教师需要付出的很多精力和心血。因此,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让教师陷入“无休止的上班”境地里,不要让他们在“格式化”的工作环境中挣扎。否则,老师们哪里还有职业幸福感?

第二,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十分必要。教师教育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学校能有一个为青少年排解成长烦恼的地方。但老师们同样有烦恼,同样需要有一个疏导心理压力的地方,需要有人在关键的时候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出方向。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保障。

教师的压力很大,需要亲力亲为的事很多,而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若常被无谓的事情纠缠,势必疏忽教学工作。所以,教师也需要“减负”,需要在教书育人这件大事上轻装上阵。这不仅关系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的高效学习,也关系着教育的兴衰。

参考文献:

篇5

二、工作目标

1.深化“美的课堂”建设,构建美的课程。

2.落实教学工作的两个“六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全力以赴承办好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展示我校“美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实力和成果。

4.抓好“两杯”赛课活动。

5.力争各学科合格率达100%,优生率超过上学年。

三、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主题:以生为本、科学育人、减负提质

落实一个重点:以课堂为重点,积极探讨“美的课堂”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做好五项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四、工作措施

(一)抓常规,促质量

1.落实教学工作的两个“六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密切关注有下滑趋势学科的教学监测视导工作,区抽查学科在全区的地位要逐步上升。

具体做到

(1)备课要“深”。各教研组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情,采取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在教案稿上进行修改复备。

(2)上课要“实”。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规则,做到专课专用。2分钟预备铃响应立即到达教室,按时下课不拖堂。教师在上课时不随便离开教室,应准备充分,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作业要“精”。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习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对书面作业总量的要求,不得向家长推荐课外辅导书,不踩红线。对学生作业做到精批细改,注重实效。重视作业的信息反馈。根据作业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内容和难易度,鼓励设计分层作业。加强作业的讲评,督促学生订正。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面改。

篇6

一、 教育工作扎实落实。

1、围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革命》进行理论学习。我校继续坚持在周二下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教师选取适合自己教学的理论自学一次,并在月底结合教学实际写一次心得体会。

2、继续落实周五下午的业务抽检措施。周五下午,个教师将自己本周的业务送交办公室检查,对于不认真、应付马虎的,限期整改,并在周一工作例会上点名通报,做到“不讲人情,不留面子”。这样,既督促了教师的业务工作,又能对我校教师常规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和纠正,还检查了教师是否做到超周备课。

3、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我校本月听取了张书芳、靳壮伟两位教师的课,课后即时进行评课。并由学校设计习题进行测试,检测授课效果。

4、围绕“校长基本功技能大赛”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课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共同议课,是学校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校长技能大赛也是对全校教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情况的一次检验。

5、三月底学校组织了学月考试。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重点为补差工作打基础。

6、组织了安全手抄报的评选,并及时择优推荐上报镇中心校进行评选。我校王晓燕、刘帅两位同学的手抄报分获二等奖,学校由此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7、严格按上级的要求调整了作息时间,确保“减负”工作的落实,使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是:

A、教师备课质量差,字潦草,缺教后反思或反思无实质内容。三年级教案添加内容少,

B、教师对学生的字缺少指导,造成学生的字很差。

C、教师的思想落后,老方法、老路子,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存在,教学模式不能进课堂。有些教师虽说采用“三疑三探”备课,但备课内容还是老方法。

D、教学工作不扎实,落实不到位。如:听课纪录不能按新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政治、业务学习字潦草;体会浅;一年级语文作业错别字多。

篇7

1. 认真落实减负措施、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一如既往地贯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能严格执行《中小学减负措施》(减负30条)等文件精神,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7:45——8:00点之间到校(除通勤生外),为让学生能睡好觉提供保障;真正做到协调各学年学科教师,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经过四次抽查,没有发现一二年级留书面式家庭作业情况,其他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也基本没有超过1小时。本学期没有发现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经多次排查没有发现教师进行补课、办班、乱定资料的现象。

2.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及初教股相关文件要求。

能做到开齐开全音、体、美、微、地方课和校本课程,对音、体、美、微、地方课和校本课程进行不定时地抽查,一直到期末考试体艺课都没有停上。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本学期教导处加强教师上课管理,教导处能做到经常查课,杜绝了教师坐着讲课、玩手机、刷朋友圈等有悖常规的不正常上课情况。

4. 特别加强对教案的检查。

本学期是我校首次采取电子教案,为使电子教案不流于形式,我们要求电子教案要实时更新,并且教师教课书上要有教学设计痕迹,而且真实、实用。特别重视“小学科”、薄弱学科的监控。从四次教案检查情况看,效果非常好。

三、以“校本主题研修”为基础,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研再进步

5.加强管理,提高研修水平。

3月5日,我校组织召开了“2019校本主题研修启动会”;

3月19日开展了“我的主题我的课”教学竞赛,历时两周,共15人参加竞赛课。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个人主题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达到了很好的竞争和学习的目的。

带领全体教师再学习吉林省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教授讲学内容和思想,根据中心校校本研修大课题——“常规教学中彰显特色”结合我校实际,确定适合我校的校本研修主题,制定计划、考核、规范、制度,有效地开展此项研修工作。

4月8日,小教部下乡到校进行指导听课,我校共有数学、英语、美术、计算机4个学科4名老师出课,全体老师参与研讨,教研员不吝指导、教师们虚心学习、认真笔记。把校本主题研修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月10日,本校开展了“校本主题研修”阶段性总结会,总研修组把一个月来教师们在校本主题研修中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优点和共性问题整理出来,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教师们参与热情很高,效果良好。

4月28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小教部组织、中心校牵头的全镇“校本主题研修”汇报交流活动,我校英语研修组祝庆萍老师在活动中出了一节交流展示课,耿宏军主任也进行了“校本主题研修” 交流汇报;数学研修组有两人进行了数学组的交流汇报。

6月18日,学校开展了“我的主题,我的教学改进”交流会,各研修组参与热情高涨,都能把自己三个月来在校本主题研修中的得失向大家交流,能通过研修提出我的教学改进、改进设想、改进规划等,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理论和实践、推广的论题。其中,耿宏军主任的交流材料被推送到小教部进行评选,被评为“县级二等奖”。

7月3日,我校召开了校本主题研修总结表彰会。其中祝庆萍被评为校本主题研修优秀责任领导;综合组被评为“校本主题研修优秀研修组”;祝庆萍、闫云芹、乔艳、孙铁艳、赵宏岩、李国凤六位老师被评为“校本主题研修优秀学员”。会上对以上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耿宏军主任作了总结发言。

四、抓好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初教股、小教部文件精神及下发材料、根据中心校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一)、教师活动:

6. 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

3月28日,我校举行了“教师朗诵、粉笔字、简笔画”——“我的主题我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其中,教师朗读以“春之韵”为题;粉笔字、简笔画(古诗配画)以李白的《望天门山》为题。本次基本功竞赛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激烈角逐和评为的公正量化打分,最后评出各单项奖:一等奖5人;二等奖12人;两项总成绩奖5人。学校为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7.积极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不知是我们自身技术的原因还是平台的缘故,我们参与的10名教师只有科学和品社两节课允许上传到平台,但无论如何,老师们都积极准备和参与了网上竞赛,从课堂效果上看,这些课质量还是很高的。下学期我们会在平台开发后马上进行网上晒课,这样也许就能传上更多的课了。

(二)学生活动:

8. 开展写规范字、做正直人活动

为培养学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进取创新的良好品质,克服粗心、草率、浮躁的不良习惯。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口号:“写规范字、做正直人”。学校从平时的学生作业书写、手抄报制作以及多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平时检查和各种活动中看,学生们的书写和品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篇8

二、重点工作:

一三项结题工作

1、积极动员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通过认真的总结梳理以及必要的文字修改,力争高质量地完成市级课题“高级中学‘增效减负’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2、督促朱剑、张文等老师认真完成区级课题的结题,努力争取获奖。

3、组织全校教师完成校级课题的结题工作,组织相关成员进行课题的评审评奖工作。

二两项审报工作

1、认真完成新一项区级课题、区级青年课题的审报,争取全面提高审报课题的数量与质量。

2、学校新一轮课题申报指南,力争做到全校人人都有独立的课题,并努力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

三一项汇报工作

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区级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

三、特色工作

两项宣传工作

1、配合学校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提炼市八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组织学校研究室的相关成员,利用学校周五的政治学习等集体活动的时间,宣传普及教育科研的调查研究,撰写总结报告等常识,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与素养。

四、准备工作

即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充分地酝酿,培育新的区级课题。具体准备从三个方面作准备。一是修订落选的课题,争取以更完善的姿态申报。二是新增有质量的课题。三是跟其它部门协调,将有些较有特色、相对成熟的工作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课题。如教学发展处的“我校名师特色的概括升华”等课题。外语组的“微型课型的开发利用”等课题。

五、常规工作:

一优化校本研修制度,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继续聘请相关的教科研专家为我校教师开设讲座。

篇9

1、建立减负责任制度。为使减负工作得到真正实施,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第一责任人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我校“减负”工作的实施措施。

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建立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减负”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不符合规定作业的任课老师进行谈话,督促其改正;对严重违规的老师取消该年度的一切评优,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公开批评与自我检查,并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

3、建立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和每学期的家长会,学校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及"减负"目的、意义和要求,定期听取家长对“减负”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整改。

4、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公布制度。每年学校向全体学生公布体质健康情况,制定干预性措施,如遇近视的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及时与体育老师沟通,并上报区体育局。

5、建立家校联动“减负”制度。通过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册,发放“减负增效”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教师电话家访、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真正做到作业的减负。

二、严格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1.严格开设课程。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和课时,严禁教师私自调课,严禁教师提前结束教学进度。

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我校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没有超过7个小时,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没有上课,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体育课45分钟,早操15分钟,课外活动1小时)。要求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在家里组织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3.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学校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管理,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明确规定任何教师不得给学生征订辅导资料,教务处制订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统一油印,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油印室人员对作业印刷量在学期末进行统计、公布,从而使作业量控制在两小时以内。特别严禁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除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反馈检测外,不要求性考试,不组织和参加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要求命题教师的试卷难度与我校学生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严格考试分数管理。严格要求教师不得排名并公布学生的成绩,学校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6、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我校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办法,并未以成绩来筛选初一新生。

三、优化教学,提升减负成效。

(一)丰富课余生活:

1、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被列为市级柔道业训基地,派专门柔道老师进行训练,周一至周五1小时训练时间,多种形式安排训练课的内容与节奏,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全,以激发学生对柔道运动的爱好与兴趣。资金有保证,人员有安排,至今已有崔宁等四位学员被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录取,并将备战明年市级的柔道比赛。

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以户外种植为主的劳技课,在校内开辟近200平方的种植基地作业教学场所,有专门的劳技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享受收获!

2、举行主题月,丰富学生生活。学校不定期的举行主题月活动。如将今年3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在全校举行了一系列的“争做行为规范之星”的活动。各班也举行了相关的主题班会宣传动员争做行为规范的中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出操、做操、就餐、用餐、文明用语等方面加强学生会的检查力度。在月底每班推荐两名学生评选为本月的“行为规范之星”荣誉称号,并将他们的照片与人生格言在宣传窗内展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文化艺术节。为张扬学生个性,丰富生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校园积极、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学校把每年的12月定为校文化艺术节。把各种文化与艺术融合一体,活跃了校园气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青春放歌”校园歌咏比赛;师生书画展览;书法绘画比赛;体育竞技;迎新年征文比赛;学生作品展等。以班级为单位,依照自愿报名的原则,争取人人参加,真正做到教室里有书声、有琴声、有歌声;操场上有矫健的身姿、有爽朗的笑声、有激情的飞扬。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作为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在各班主任带领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与比赛。有跳短绳比赛、十人跳长绳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乐此不疲。

4.流动书箱进教育,学生倍感幸福。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阅览角,花资金统一购买学生书架,将固定的阅览室为流动的书箱。在学生自愿献书共享的基础上学校还给每个班级购买了一定的书籍分放在各个班级,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通过浓浓的书香熏陶孩子,又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得到事半功倍。

(二)在心理上减负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行“走进亲情”“理解父母”等个体、团体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们走出困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还利用班会课让全体学生观看一横、邹越老师的感恩为主题的视频,让学生们在理解父母之爱的基础上,去感恩社会,自觉轻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将9月份定为心理健康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板报评比活动;爱心家庭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优质课评比活动等。教科处撰写的〈〈促进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课题,并在区第十三届(2009-2010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

2、家访。将每年的3月、9月定为家校共建月。召开家长会,使家长较早的了解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更早的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与表现。共同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家校互联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时用打电话的方式,有时邀请家长到校座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另外学校还要求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一学期内利用空余时间上门家访本班每一位学生。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实施师资研修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专业扎实、素质优良、快速成长的教师队伍,我校邀请省市区各类名师走进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与交流。如邀请了区仪器站站长来校进行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讲座,区语文高级研修班的张老师和忻老师来我校授课与指导。本学期先后派出若干教师参加市级领雁工程脱产培训,2名教师与邱隘实验学校进行两年的交流,2名老师参加区新任班主任培训等。鼓励外出教师学习外面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学以致用。外出教师回校后通过书面报告、示范课等形式将学来的本领在教研组内甚至全校里进行汇报并推广。

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同时也不忘应用在课堂教学上。要求4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每学期召开校级以上公开课,课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课、磨课等,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提高45分钟的效率,减负增效。近期,洞桥中学各教研组开展了各项活动,尤其是今年三四月份的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我校各教研组分别选派年青教师积极参加此项活动,并进行教研组成员反复磨课,评课等活动,争取使我们老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成绩,我们期待着!努力营造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是教研组的宗旨,因此学校对学期末评选先进教研组也做了相关评选细则,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更好的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本学期学校开设了〈守望洞桥〉的讲坛,要求青年教师在半月一次的教师会议上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胆识,也更好地提高了大家的教育理念水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篇10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全面统一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多年来,我校教育在上级党委、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整体方面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要是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 

1、综合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能互相交流、竞争,把“爱满校园、情倾未来”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摆在突出地位,加强自身的纪律教育,加强“严、勤、细、活、实”的班主任工作原则,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教育。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使教工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教学特色。在县各科教学质量检测当中都以高分胜出,并代表县参加市级比赛。 

2、群体方面: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由体育科组制定全年学生、教师体育活动比赛,并实施执行落实。2007年12月,举办了第28届“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校运会,赢得了全校师生及社会的高度评价。2008年3月,组织了四至六年级题为“英雄出少年”班制篮球比赛。2008年4月,组织举办了全校教职员52"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体育比赛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文艺、书法方面:2008年元旦,举行了“迎奥运,庆元旦”,大型文艺、书画晚会。对素质教育起着动力、定向、激励、维持、强化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县文化局的高度赞扬,其中有两个项目被选为我县春节文娱晚会的指定节目。举办2008年“迎奥运,庆六一”书法、书画比赛。目前,该项目正在筹办中。 

4、体育建设方面:根据省级学校的要求标准,经多方面筹集资金,建成了完善的塑胶跑道,多功能的教师、学生健身室、标准的塑胶篮球场2个,符合市级传统训练项目乒乓球室一间。并成功地承办了县历届钟声杯“篮球、乒乓球”比赛的重大项目。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学校体育改革要处理好“减负”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化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课业过重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化问题,需要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把“减负”工作提高到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有效地做好“减负”工作。为此,在全校教工会议上,我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减负”的有关规定,要求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每天布置学生的作业量应当天完成。三、四年级可适当布置一些,但不得超过一个钟,五、六年级的作业量应根据各人的水平去布置,但不得超过一个半钟。希望各班主任配合学校工作,更新思想观念,主动投身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之中。 

三、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新课标的内容,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内容 

 

在制定各年级的体育计划时,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及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来考虑,现将全校体育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1、各年级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根据新课标内容的目的与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我校各年级体育教学划分为三大类形,即1—2年级(水平一)3—4年级(水平二)5—6年级(水平三)。 

1—2年级(水平一)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比较简单的,能够促进身体大肌肉群发展的模仿性、表现性和活动性的游戏与球类游戏,基本活动,如:队形队列练习和广播体操,身体姿势练习,各种走、跑、跳、投、攀、爬练习、柔韧性练习、简单的舞蹈、韵律活动等。 

3—4年级(水平二)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能够锻炼大、小肌肉群的,有组织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运动、民间体育活动(跳绳、毽球、拔河、各种简单的舞蹈组合动作,队形、队列练习,发展转移速度和动作灵敏的多种游戏,多种形式的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多种形式的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练习。 

5—6年级(水平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能够锻炼大小肌肉群的,有组织的运动活动。如:球类运动、民间体育活动(如跳绳、长绳、短绳、毽球、脚外则踢球、双人对踢、三人对踢;各种简单的舞蹈组成动作,队形、陈列练习、田径活动、身体姿势练习、跨越、钻过和绕过障碍练习,接力跑,安全的运动方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2、体育教师、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在新课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各级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天性该予以保护,不要抹杀。不能利用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进行补课,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正确指导好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四、改革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体育”活动、竞赛活动 

 

各班级的课外体育活动,要根据学校体育科组制定的活动项目,要以学生的健康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最终成为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2年体育活动应重点注意游戏,根据本校场地、器材,选择简单易学、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老鹰抓小鸡、一网打尽、快快集合、校园舞蹈、兔仔舞等。3—4年级,组与组之间的跳长绳、短绳、毽球对踢、校园舞蹈、拔河、运球接力50米短跑组词游戏等。5—6年级,各班可开设篮球比赛,男女混合比赛,羽毛球、拔河等比赛。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因此,要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根据场地、器材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以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