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汇报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2 11:07: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产业汇报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产业汇报材料

篇1

二、建设目标: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扩大规模,整合场内各类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营造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场“农业+文化”的文化内涵,走农旅相融、农商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三、建设内容:

繁荣联队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

四、主要措施:

1.繁荣联队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文化下队和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文化扶贫”等文化工程。

篇2

预计到年底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37万吨,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产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增长6.%以上,其中铜增长8%以上,铝增长20%以上,锌下降4%左右,铅下降幅度较大约35%稀土产量1.92万吨,比去年略有下降;铁合金及合金材料8.5万吨,增长3%以上。重点企业产值完成情况:稀土公司预计今年实现销售收入6.56亿元,实现利润0.31亿元。华鹭铝业公司预计今年产品铝锭产量14.4万吨、铝加工1.3万吨,新增产量1.3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0.8亿元。白银有色公司预计今年产品产量22.6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

表现行业增长态势、产品产销衔接较好,虽然今年产能及投资建设任务已全面超额完成。但下半年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企业增加值下滑令我市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产业面临巨大压力。进入11月份,国有色金属总产量出现增幅加速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市场疲软、需求下降。根据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SMMI走势图表明,年7月份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为2581左右,而12月初的价格指数为1400左右,开始了新一轮大幅下跌行情,12月15日以来有色金属继续维持震荡行情,稀土价格走势更为疲软,大部分有色金属、稀土合金材料价格已经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库存大幅度上升。有色金属市场部分价格开始脱离供求关系的基本面,与年10月相比,铜产品从每吨6万多元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万元,铅从每吨2.5万元跌到8000多元,锌从2.6万元跌到9000元,铝从1.8万元跌到1.1万元。其中锌产品出厂价几乎与生产成本持平,铝产品已跌到生产成本以下,价格暴跌令前两年一直陶醉在高价位的有色金属企业感到措手不及。据最新公布的发达国家11月PMI数据(衡量制造企业活动的一个先行指标)显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11月的PMI数据非常疲弱,且下滑明显,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已出现非常明显的衰退,显示基本金属的需求一段时间内不容乐观。而在国内,由于房地产、汽车和家电等下游行业均面临下降压力,需求回落,年有色金属需求增速还将继续回落,未来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弱势运行。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下跌,不可避免的造成我市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产业增加值的严重下滑,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产业目前是市受其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也在经历着一场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酷的市场考验。

二、正确面对困难。拓展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明年经济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为我市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指明了方向,非常时期,要不迷茫、不徘徊,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求,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既要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又要增强信心,抓住发展机遇,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办好我自己的事情。一要用足用活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二要用好国家将对有色金属实施战略储备的政策,使企业渡过眼前难关。三要积极争取国家转型政策,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省政府《意见》政策的支持;四要紧跟国家正在抓紧制定有色金属、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和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的振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力争使各企业的重点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或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五要把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同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对企业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拉动作用。

三、立足当前。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凝炼争取申报工作

篇3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篇4

以潘胖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葵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培植一批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篇5

二、发展措施

一是政策扶持。为推进稻虾、稻蟹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我县出台了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稻虾、稻蟹综合种养户每亩奖补300元(其中,利用高标农田养殖的每亩奖100元)。2017年我县发放稻虾综合种养奖补资金1656617元,2018年度发放稻虾综合种养奖补资金3485891元。2019年正在验收中,奖补资金估计在250万元左右。二是技术保障。两年来,我县举办稻虾(蟹)综合种养技术和养殖尾水处理培训班10余期共计17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册。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赣北虾蟹学院、彭泽县鄱阳湖虾蟹行业协会,学院、协会的成立促进了推广站点、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外,还聘请了湖北省小龙虾养殖技术服务团队,由他们组建的小龙虾咨询服务中心为我县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取得成效

彭泽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规模、产业化程度均走在江西省前列,是江西省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九江凯瑞公司、彭泽中梁公司先后获得农业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称号。全县已建成集中连片的近万亩基地2个、千亩以上基地7个、百亩以上基地100个以上,形成了以彭泽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示范区,以太泊湖开发区、浪溪镇、马当镇、芙蓉墩镇、芙蓉农场、棉船镇为重点乡镇,以九江凯瑞公司、彭泽中梁公司为龙头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布局,并实施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稻虾(蟹)共作模式,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可亩产有机稻500公斤以上,小龙虾或大闸蟹250斤左右,亩均利润可达2000元以上,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的效果,达到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稳粮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江西(彭泽)特色水产高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北京凯琛水产活储项目2019年3月4日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一期工程三号车间主体工程已完工拟投入使用。该项目以高科技水产活鲜暂养仓储业务为中心,致力于打造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品养殖技术服务、活体仓储、初加工、物流交易等全产业链业态。建成后可实现1万吨虾蟹活储暂养,并带动3万吨活鲜水产品交易,年交易额可达10亿元。九江凯瑞小龙虾深加工项目是我县稻虾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现已按照建设要求顺利竣工。

四、问题困难

1、苗种供应方面:全县稻虾(蟹)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是苗种来源问题依然束缚着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县苗种一部分来源于养殖户留种自繁,产量不稳定,供求不平衡;另一部分从湖北等地进苗,经长途运输后成活率得不到保障,环境改变后,其苗种发病率偏高。为突破养殖过程中苗种来源这个瓶颈,我县审时度势,在九江凯瑞公司高标准建设了200亩虾蟹苗种繁育培育基地,其中,温室育苗大棚面积3020平方米。下一步,计划在彭泽县中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000亩虾蟹苗种繁育培育基地,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虾蟹苗种均衡、优质供给,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会大幅提升,确保我县稻虾(蟹)综合种养产业平稳持续发展。

篇6

近三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把加快猕猴桃基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创新思路,坚持标准,重点突破,2006年9月引进**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雄、石盘两村开展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核心示范园1500亩,带动辐射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使猕猴桃产业在全镇农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极大地加快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

为使我镇猕猴桃产业上档次、上规模,我们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的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住园区,带动全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已在天雄、石盘两村发展820亩,其中天雄村150亩,一社70亩,四社80亩;石盘村670亩,其中一社185亩,二社188亩,三社62亩,四社43亩,6社140亩,七社52亩。目前长势良好,即将挂果产生效益。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猕猴桃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镇加强宣传动员,走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重点宣传猕猴桃发展前景及猕猴桃种植技术,激起了群众的极大热情和干劲。协同村组落实地块,协调业主与农户关系,使业主引进来、留得住。并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会、现场会、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对猕猴桃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增强群众建设基地的热情和干劲。同时,区上在土地调整、水电供应、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猕猴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猕猴桃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等等。从而,为我镇猕猴桃的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篇7

一、矿产资源近、长期规划情况

目前,我县正在着手制订全县工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对矿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重点谋划,主要是:

发展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出发点,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铜矿、盐矿、铁矿、煤矿开采与深加工矿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高全县矿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矿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规划目标:到年,全县实现矿产业增加值5亿元,与年相比年均增长47.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石油年产量达3万吨,铜矿石年总产量达150万吨,两铜产量达1万吨。到2015年,全县实现矿产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与年相比年增长一倍。到2020年,全县实现矿产业增加值超过15亿元,与年相比年增长50%以上。同时紧扣全县矿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公路、电力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建成云海-民乐、小-碧安的油路化,通过5-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对内、对外布局合理的通道网络体系,满足矿产业大型、重型卡车运输的要求;根据矿业开发离不开耗能的实际,积极推进矿电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民乐、永平、碧安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实现电力与矿业共同发展。

二、矿产业发展布局及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思路

(一)发展布局

根据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发展前景,对重点矿产作如下布局:铜资源分布在民乐、正兴、凤山、威远、永平、半坡和碧安片区,其中以民乐和正兴片区为铜资源的主要开发区;铁矿资源分布在碧安、正兴、威远、凤山、半坡、永平和民乐片区,其中以碧安和正兴片区为铁矿资源的主要开发区;盐矿资源布在威远和凤山片区,其中以威远片区为盐矿资源的主要开发区;煤矿资源布在威远和永平片区,其中以威远片区为煤矿资源的主要开发区;其他矿产按照大矿整合、小矿搞活的方针,因矿制宜,积极开放、发展、搞活。

(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思路

我县是一个非贫非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发展中经济总量较小,存在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弱,工业小而不强,基础设施滞后等根本问题。虽然自然资源丰集,但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工业主要靠是林产业支撑,产业结构单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县委、县政府在通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建设“三个三”、实施“六战略”的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思路,并把矿产业作为继林业之后的二大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培植矿产业支柱的提出,符合实际,符合矿产资源条件,符合市委市政府加快矿业发展战略、符合国家整体矿业发展趋势,符合市场运作需求。

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布局,以铜矿、铁矿、铅矿、锌矿、盐矿、煤矿、石灰石开发为重点,把铜、铁、铅锌资源开发放在首位。重点开发民乐铜矿、碧安矿区、正兴矿区、凤岗盐矿和文卡盐矿。积极支持、协调和配合云南铜业、罗丰公司、山水铜业、金泉公司、庄吉集团开发民乐、正兴、碧安的铜矿、铁矿等优势资源,同时整合优化升级非金属矿产。加大探矿力度,摸清资源家底;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满足矿产业开发需要。注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最终实现资源变现,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三)措施打算

一是拓宽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力度,形成支持矿业发展的合力。二是加大矿产勘查力度,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三是建立资金滚动发展机制,构筑产业发展投资高地。四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进矿业企业“走出去”战略。五是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六是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硬环境。七是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八是积极推行矿电结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九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矿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十是实施资源节约战略,推进矿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矿产资源配置情况和整合前后的对比

(一)矿产资源配置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以来,全县整合矿权31个,整合矿区面积603.87平方公里,整合资金约9000万元。其中整合探矿权17个,登记区块面积596.77平方公里;整合采矿权14个,矿区面积7.1平方公里。分别配置给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铜)、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罗丰)、山水铜业有限公司、金泉公司、庄吉集团等开发企业。

(二)整合前后的对比

整合前,矿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上存在矿产资源“散、小、弱、乱”,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困难,非法开采、无证开采、以探代采、越权出让和转包、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二是一些矿山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水保、环保和森林植被保护的关系,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轻环保的倾向,导致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三是一些矿山企业无证开采,乱采滥挖,随意处置矿渣和尾水,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植被破坏,另一方面,对矿区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矿业经济的有序发展,而且对当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县矿业对外开放的环境。自从规范和整顿以来,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散、小、弱、乱”现象得到彻底改变,无证勘查、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圈占矿山等“六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县矿业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通过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民乐矿区、正兴矿区、碧安矿区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具备了规模化勘查和开发的条件。

(三)矿权整合上的问题

一是希望在进行矿权整合前能对所涉及区块的矿权设置、开发现状等情况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加强上下衔接,在坚决支持市委政府对矿产业进行整合开发的前提下,使县一级能对市委政府作出矿权整合决定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以免造成工作脱节。二是矿权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较具体的工作大部分在县级,能否结合整合的实际情况加大处理善后资金的配套力度,使相关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保证开发进度。三是零星的矿点配置权是否能给予适当下放,便于激活小矿点开发。总之,希望今后在继续加大依法整合力度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上下信息沟通,以便于工作衔接,为企业做好服务。

四、矿产资源储量情况及各矿山企业与勘查单位合作勘查情况

(一)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情况

地处“三江”成矿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较广。目前,全县已发现20余种矿种,矿产地达30多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岩盐、石膏、硫磺、花岗岩、高岭土、石灰石等,其中岩盐储量达30多亿吨(居云南省第二位),凹凸棒石粘土矿5000万吨,天然气3亿立方米;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石油,其中煤储量1000多万吨,石油储量41万吨,是云南省第一个生产石油的矿产地;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金、银、铅、锌等,其中铜矿经投资企业风险勘探,初步探明民乐宋家坡铜金属储量5.7万吨,坝卡河矿区铜金属储量3.5万吨,凤山登海山铜金属储量0.4万吨,威远镇训岗铜金属储量4.48万吨,铁矿碧安迁德铁矿地质储量为386万吨,威远镇坝朗铁储量27万吨;其他矿产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

(二)年各矿山企业与勘查单位合作勘查计划

1、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铜)。与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和云南省有色地质楚勘院合作,勘探主要以钻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经费1.5亿元,在完成宋家坡勘探工作,预计探获5-10万吨铜金属储量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探矿工作。探矿将持续至年,预计探获80-100万吨金属储量。

2、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罗丰)。主要以钻探和坑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经费550万元,预计探获5-10万吨铜金属储量。

3、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勘探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担,在年完成物化探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探矿力度。年计划投入勘探经费500万元,近期计划下钻13个孔,证实和控制矿带走向,为下一步加大探矿密度作准备。

4、金泉矿业有限公司。公司在进行矿山开拓同时,加大探矿力度,年计划投入勘探经费480万元。

5、庄吉集团。主要以坑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经费3000万元,预计探获5万吨铜金属储量。

6、盛镪矿业有限公司。主要以洞探为主,年公司计划投入勘探和建设经费1600万元,预计探获5-7万吨铜金属储量。

7、嘉特裕矿业有限公司。聘请勘探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年计划投入勘探和建设经费2200万元,勘探主要以坑探为主,预计探获2.5-3万吨铜金属储量。

五、年生产经营情况及年生产经营计划

(一)年生产经营情况

全年金属矿产开发实际完成总投资12906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探矿投入5415.5万元、建设投入7490.5万元;生产"两铜"2611.3吨(其中电积铜2476.3吨,精矿含铜135吨),比上年增长47%、铁合金3236.5吨、铁矿石12000吨;总产值19174万元,比上年增长83%;销售收入达18516万元,比上年增长59%;利税总额4569万元,比上年增长72%;上交税金总额.4万元,比上年增长78%。

(二)年生产经营计划

计划完成金属矿业开发总投资2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0%;生产“两铜”3600吨(其中电积铜2800吨,精矿含铜800吨),比上年增长38%左右,生产铁矿石25000吨;计划实现矿业总产值2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左右;实现税金总额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

六、已批准的矿山勘探和开发项目落实情况

目前,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铜集团)已建成年产3000吨电积铜厂一座、日处理矿石1000吨的浮选厂一座,累计投资11149万元;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罗丰集团)已整合改造年产500吨电积铜厂一座、日处理矿石150吨的浮选厂一座,累计投资7799.41万元;山水铜业已完成碧安昔本铜矿的踏勘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物、化探工作,年内将完成探矿工作,进入建厂筹备阶段;金泉公司完成思普铁厂整合之后,已进入开展探矿和建厂的前期工作;庄吉集团已进入正兴和民乐开展探矿工作,计划投资2800万余元,力争今年建厂成500—1000的选厂一座并投入试生产;盛镪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凤山登海山铜矿)已建成年产600吨电积铜的选厂一座并投产,正着手筹建日处理200吨浮选厂一座;昆明嘉特裕分公司(威远训岗铜矿)正开展二期探矿工作及1000吨电积铜厂建厂前期准备工作;巨鑫矿业有限公司(威远新平铜矿)已建成年生产600吨电积铜厂一座,处于调试阶段;其他矿业企业正全面开展探矿工作,整体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七、急需市委、市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矿区道路的建设。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多方协调,争取云海至民乐、永平至碧安公路在今年雨季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民乐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尽快启动永平、正兴、碧安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希望市委、市政府出面协调、高位推动,以保证矿产业后续发展的需要。

(三)巨鑫矿业(新平铜矿)和小勐主铜矿的采矿证办理问题,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帮助协调尽快办理到位。

(四)工作经费不足,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八、扶持服务矿山企业情况及矿山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我县高度重视矿产业的发展,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设立了专门的协调服务办公室,由县人民政府由分管副县长兼主任,并从县乡各部门抽取精干的工作人员;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明确了一名副职分管具体抓矿产业开发工作。工作中,在县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主动协调,优化服务,针对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地进行协调解决:国土部门按照整顿规范的要求加强了对矿业权的管理及执法监督;林业部门及时为企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加强了林政资源管理;水务、环保、安监、公安部门及时为企业办理水保、环保、安全生产、民爆用品等方面的手续,并在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强化监管;计划、工商、税务部门及时为企业办理立项、登记注册和各种优惠政策;交通、电力等其他相关部门也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好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作为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矿业协调办负担着协调、服务企业的责任,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建立起与企业经常性的联系机制,强化督察,跟踪服务,在矿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设立了办公室,有专人长期驻扎在现场,根据过程中的工作及时做好协调服务,有力促进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展,切实为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投资平台。

篇8

二、发展思路

近年来,镇本着以建设“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为发展目标,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突出长白山的核心吸引作用,坚持以打造长白山休闲度假旅游及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风情目的地为发展思路,着力培育长白山历史文化园和村民俗旅游,使之尽快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具体措施

(一)依托资源煅造旅游亮点

一是以长白山历史文化园为中心,吸引游客驻足。该项目自2007年建设以来,完成佛教文化园前三殿、偏殿的土建工程、彩绘以及佛像贴金装饰,民俗文化演绎园已全部完工,综合服务区的四星级酒店、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四星级卫生间已完成土建工程,园区道路硬化完工,目前观音殿已经对外营业,并于2011年7月23日举行了泰安寺复建三周年暨白衣观音佛像开光庆典法会。如果长白山历史文化园竣工后全部进入运营状态,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将达到30万人次,会给镇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前景。

二是村,重点打造民俗旅游业。村距离镇镇区3公里,是由长白山旅游下山后去延吉方向必经之路。村以民俗风情和发展观光农业为突破口,在镇政府和县旅游局、县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引导城市消费进入农村,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了一条以农促游、农游互补为一体的城郊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好路子。2011年以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村委会牵头,以村民入股形式,村里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目前年接待游客15万人左右,通过观光农业把村民农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今年,镇党委、政府决定将村打造成以旅游为主的民俗村,计划对其进行整村环境打造,新建购物厅、演艺厅等,以提升村接待游客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

完成宾馆二次招商工程建设工作。该项目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完成宾馆的购置及内部装修工作,目前已完工并于2013年8月开始对外运营。宾馆现有客房154间,能够一次性接待游客308人次,年接待可达近3万人次,宾馆的运营大大提高了镇的旅游承载力,为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引导,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人才

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不高,存在“等、要、靠”的思想,对发展旅游业极为不利,要改变他们的思想状况,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两点:一是引导那些思想开放,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与旅游业配套的经济产业;二是扶持有艺术特长的人民群众组建民间文艺团体,提升旅游文化品味。

(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在对旅游产业的宣传上,通过精心策划,除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外,制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借助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镇的旅游品牌。一是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与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合作,扩大旅游宣传面。二是加强宣传品制作,利用旅游宣传片、旅游画册等向外界宣传我们自身的特点,突出特色,逐渐形成品牌。

四、存在的困难

发展旅游业,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还存在许多困难:一是“吃、住、玩”等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乏一定规模;二是群众对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政府财力薄弱,难以承担旅游环境改造所需资金。能否争取进入特色城镇化建设,争取资金以提升的旅游接待能力,真正做到山上游人、山下留人。

五、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9

近年来,绍兴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势头好,也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初具。到20*年底止,全市特色农业面积达244.6万亩,其中“万字号”特色基地92个,面积100多万亩。20*年茶叶等六大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达13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6.8%。目前全市已拥有300多个特色专业村、34个专业乡(镇)和13个全国特色之乡,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如诸暨市珍珠产业,养殖遍布全国10多个省,总面积已达38万亩,年产珍珠7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

二是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业企业1110家,20*年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实现利润12.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家,其中亿元以上达41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合作经营等形式,联结农户172.6万户,联结基地736.5万亩。

三是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全市正在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累计总投资达29.8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达97家。其中投产的97家企业20*年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32.1%,集聚效应初现。自去年以来,为进一步解决农产品受加工“瓶颈”制约,缓解要素制约,全市各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抢抓机遇,积极做好新一轮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扩容与升级。据调查,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意向扩容面积近3420亩,计划投资近20亿元,其中已落实征地1325.1亩,意向入园企业达30家。如嵊州市通过创建一批名茶加工集聚区,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扩容与升级。据不完全统计,贵门、谷来等乡镇相继建了32家名茶加工集聚区,有600多户茶农进入集聚区。

四是农业外向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绍兴市坚持“四外并举”,着力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农业外向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已还有500多家企业在全国设立4000多个农产品销售中心,其中有2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日本、美国、摩洛哥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销分公司和生产基地。农产品出口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保持15%以上。到20*年底止,全市农产品外贸供货值达6亿美元以上,其中自营出口达3.23亿美元,农业外向度35%左右。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做法

1、创新理念,引导工商资本投入,产业化经营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自19*年代未以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手段经营农业,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政策引导下,掀起了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的热潮。大量工商业主涉足农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队伍,提升了农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有41家。这41家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由工商企业直接投资或通过引进外来资本改造传统产业而实现。近年来工商资本投资又将生物高科技企业、种子种苗业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战略投资的重点。从调查情况看,该市21家重点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其中有一半以上为工商企业投资兴办的。如绍兴市中亚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是由一家建筑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起来的水产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中心现有工厂化养鳖基地70多亩,年产商品鳖100万只,产值5000多万元。公司所属的绍兴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是全国两家中华鳖原种场之一,目前该公司被评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不仅是为农业注入资本金,更重要的是为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实施强龙工程,抓龙头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绍兴市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认定和扶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19家,市级92家。1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年实现销售收入116.9亿元,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1.8%,其中2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包括2家批发市场)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4.1%。如国家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叶有限公司,在浙江嵊州、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直接或间接联结基地8万亩,联系茶农6万户。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35家茶叶加工企业群,年加工、出口茶叶10万吨左右,出口创汇额达1.5亿美元。

3、搭建平台,创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绍兴市把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园区建设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积极探索集约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如浙江丰岛实业集团投资2.2亿元,在新昌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内兴建了“丰岛农产品加工园”,主要生产橙汁、西柚汁、白葡萄汁等饮料。丰岛农产品加工园的建成投产,对新昌水果、蔬菜种植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明显带动作用。目前集团已形成拥有12个子公司,联结农户8万多户,联结基地28万亩,年销售农产品达6.74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还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最多时日用农民工达1万人。丰岛集团计划到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60亿元,要在水果罐头、鲜切花、杨桐柃木等三个产品上力争全国第一。

4、实施走出去战略,抓“四外并举”,农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是基地建出去。绍兴市农业外拓工作起步始于上世纪*年代初,到*年代中后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发挥资金、技术、产业等优势,走出市外、省外、境外发展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外拓从当年的杭州西湖捕捞承包到目前江西军山湖、新疆博斯腾湖水面承包,从周边地区的茶园经营到跨国森林经营等。目前全市有2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外建农业基地711万亩,去年实现外拓农业产值29.6亿元,在市外基本形成了茶叶等五大原料基地。二是市场拓出去。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市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加大对外向型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新产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农业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保持15%以上。三是资金引进来。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视大项目和高技术含量项目的引进,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如珍珠产业是绍兴市传统优势产业,近三年来,共引进外资近5000万美元,新上项目40多只,新办企业19家,其中境外新创办企业5家。外资的引进和利用,较好地解决了珍珠业投入不足的问题,珍珠深加工项目、普通珠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珍珠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市珍珠农业龙头企业达500多家,诸暨的珍珠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珍珠市场,并正在着力打造国际淡水珍珠产加销中心。珍珠产业已经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5、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一是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创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绍兴市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加大投改投入,创办农业研发机构,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产业化项目示范,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能力。据对全市12家规模型农业科技企业调查,20*年12家农业企业的内部研发投资总额为7325万元,是2004年投入3633万元的1.16倍;是20*年投入5325万元的1.38倍。随着技改投入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些自主研发的专利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出全球首创的纯物理纳米珍珠粉制备技术。浙江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正积极打造国际生物质降解塑料专业生产科研基地,研究开发的生物质降解材料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二是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应用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农业,开发新兴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全市积极实施了“淡水鱼综合利用加工”、“出口有机茶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纳米珍珠粉研究”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60多项,自主研发出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的新产品。如浙江金大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生猪屠宰副产品中开发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肝素钠、胰岛素。这些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三是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绍兴市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到目前,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82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2只、绿色食品55只、有机茶36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只,浙江名牌产品35只,市级农业名牌产品81只,中国驰名商标7只,省级著名商标33只、市级著名商标127只,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6、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产业化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创新组织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实行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办,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4家,入社社员1.9万人,带动农户25万户,联结基地面积(包括外拓基地)1*万亩。2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推销农产品15亿元,带动当地农业产值25亿元,农民从参加合作社中增收3194万元。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到20*年底止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耕地)65万亩,流转面积占到总耕地承包土地面积的30%;全市10亩以上大户近2万户,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万亩。三是创新服务机制,营造产业化经营良好氛围。为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绍兴市按照“政府牵头、企业参与、银行合作、市场运作”方式,共组建6家农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74亿元,到目前止,累计为196家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提供担保贷款70981万元,有效地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集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意见。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产业化经营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绍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存在如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初加工农产品多、精深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主导产业发展还应加快。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导产业发展,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市各地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相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但总体上看,主导产业发展仍存在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雷同、优势农产品布局分散以及扶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特色优势、区域优势的文章做的还很不够,特色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

2、农业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该市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总体上规模不小,但其综合竞争能力还不够强。从资产规模上看,全市1110家农业龙头企业,以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居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少。从销售情况看,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近年来有了大幅增加也仅为41家,目前尚未一家超过10亿元。

3、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近年来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农民的期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全市368家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占全市总农户数的比例仅为22.7%,全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产值还仅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0%。由合作社创建品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建设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等项目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所占的比例还不高。

4、农产品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近年来,绍兴市农产品在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明显成效。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内销市场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本省和上海市场。另外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区域性、全国性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尚处发展之中,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辐射半径较小,集聚能力有限。从出口市场来看,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20*年出口到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占全市出口额的80%左右。出口品种的结构也较为单一,以茶叶、果蔬、竹木、珍珠、生猪、羽毛羽绒为主,除茶叶、珍珠外在行业内所占的份额较少,且大多以原料和半成品、粗制品出口较多,终端产品和精加工品较少,产品档次不高,制约着国际市场的拓展。

5、制约产业化经营因素仍较多。近年来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发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苏丹红”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正面临自然、市场、疫情等多重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土地紧缺、资金紧缺、能源紧缺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宏观调整带来的要素制约将直接影响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建议

1、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政发〔20*〕17号文件精神,按照“7+1”高效生态农业工作体系,围绕区域特色和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茶叶、生猪、蔬菜、花卉、麻鸭、珍珠、长毛兔、名果、特种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2、育大育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带动能力

一要培育、催生龙头企业。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使绍兴市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水平。二要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扶农、以工促农,走发展非农产业扶助农业的路子,培育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收更多外来资金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该市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四要加强规范管理。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培训,提高经营者队伍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

3、继续实施“开放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继续深化实施“开放兴农”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提升外拓基地。要围绕“巩固、提高、完善、稳定”这一主题,规范运作,不断完善外拓基地承包合同及承包方式,在继续推进外建基地数量增长的同时,要更多地重视基地产出能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加快基地结构调整和投入力度,加强基地经营管理,抓好标准化生产,实现外建基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和优质化,推进农业外拓基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省外、境外兴办农业企业,特别是到国外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和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把境外资源开发和市内出口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走出去”的内涵。二是努力开辟国际市场。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继续巩固现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不断培育和开拓具有前景的新兴国际市场,努力形成合理、有层次、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格局,逐步扩大绍兴市农产品出口份额和国际市场覆盖面。三是积极开拓市场。要继续按照“设窗口、进超市、办展销、强品牌”的总体要求,创新营销理念,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的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开设销售中心,建立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流通窗口,努力扩大市场空间。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引进、配送、拍卖、期货和电子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合作社项目建设,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农业部门在指导和管理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组织体系优势,加强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在合作社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构建公共植保体系等项目,把合作社制度引入到农业生产各领域和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创建和营销品牌,指导合作社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帮助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

5、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加快农业标准制订,特别是主导产业如茶叶、珍珠、蔬菜、水产等优势出口农产品,要按国际市场标准的要求,制定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健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二是要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创牌意识,注重品牌运作,积极开展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特别是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提高绍兴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步伐,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haccp、gap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信誉。同时要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做好品牌的整合工作,进一步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有检测中心、产地有检测站、加工企业和市场有自绍兴检测点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控制。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及农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篇10

一、领导重视转观念,全面学习会议精神

及时召开全体班子会,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回归的相关文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产提升,二产转型、三产突破”总体要求,及时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确立了我镇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生态休闲农业、建筑业三大产业。

二、具体措施抓关键

(一)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具体推进各项工作

(二)召开了由相关村支两委负责人、在外商贸流通、建筑业成功人士、国地税、工商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我镇发展商贸流通业、生态休闲农业、建筑房业进行讨论,分析我镇面临的机遇挑战,捋顺发展思路。

(三)出台崔家桥镇商贸流通业和建筑业扶持奖励办法,筑巢引凤,在“引进来”上下功夫,吸引外来投资

(四)积极主动做工作,务求实效,在“走出去”上做文章。我镇镇长亲自赴北京、天津、 郑州与客商洽谈,下一步将有   家商贸流通及建筑业企业来我镇考察。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与去年同期相比我镇商贸流通业和建筑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其在扩大消费、增加税收、调整结构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建筑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同比增长1倍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有较快增长。

三、商贸流通及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流通业结构尚不合理。当前,我镇商贸流通主要依赖于零售餐饮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仍没有改变,而且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扶持,商贸流通领域中连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的发展速度不快,难于起到示范作用。

(二) 第三产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小,档次低,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人员不足,服务工作跟不上。

(三)由于历史原因,建筑企业回归需要加强与在外人士沟通联络;同时由于现有建筑企业资质升级较难,影响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下一步打算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