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21:49: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影像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将图像打印在布料上的这种技术兴起以后,走在前列的荷兰、奥地利、日本和美国,由于技术尚不够成熟,一时未能全面推广,国内现阶段也只限于通过纺织品转印这种技术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170多年前“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的这种传统拍摄照片方式相结合,将会在服装领域中开创全新的影像技术模式。
(二)服装面料研究
相纸是最为传统的显影材质。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就相当于相纸一样,属于影像技术的根基。根据质地均匀且不易变形的纤维纸基、增加洁白度的薄层氧化钡、阻止冲洗相纸时化学液体进入纸基的树脂层、感光乳剂层以及相纸表面保护层的这五层相纸构造的原理,选择能够承载影像技术实施的面料就显得极为重要。依据市场考察以及对面料的特殊要求,材质的选用应具备以下特性:
1.经纬纱线细密,布面上没有纤维过于稀疏造成的洞眼(窟窿多的面料会造成化学药剂的渗漏,不适合制作)。
2.布面平整,带有清晰的粗纹理肌理,纺织过程中由于接线过多造成的线头疙瘩越少越好。
3.具有高纯度的面料材质,且纤维含量越高,变形程度越小。
4.酸碱度适中,在面料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加以漂洗等,如果化学物质残留过度,就会导致酸性或碱性过高,会使药剂在保存过程中的损毁加速。
5.色泽自然最佳,在新型面料完成之前必然会涂刷底料,所以材质本身的颜色应对显影的影响不大。在选购过程中,最好不采用过分白或颜色不自然的面料,很可能是加工过程不规范导致化学试剂使用过度造成的结果。
(三)工艺流程研究
用现代与传统暗房工艺的流程在面料上“拍摄”独一无二的画面,让人们大为赞叹。首先是将新型面料“曝光”,形成看不到的影像或“潜影”。再于黑暗中将不同的显影药品涂抹于面料上,使其在普通光线下持久显示更真实的影像。然后去除上面没有感光的乳剂后,进行清洗和干燥。最后是印相即有图案的面料装在立式投影机中,用放大镜头在新型布料上形成影像。因面料颜色、材质不同的特性,制出的成衣主要有两大区别。浅色面料可按正常工艺流程进行,然而深色面料因有易变色的局限性,所以,在最终印相的过程中放张可以反复使用的隔离纸,成像后取出即可。
二、影像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
在影像技术迅猛发展更新的今天,把传统工艺保留并延续在影像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与之前不同的成像载体和新兴的影像技术相结合方式运用在服装领域中,将会呈现一个全新的影像视觉效果。
(一)多元化的技术手段
随着保留传统工艺并延续影像手法的技术革新,影像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它解决了制作工艺粗劣、对小批量个性化服装的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满足了人们对服装带有独具一格特性的需求。也可以在质地松软的皮革、无机物或变化多端、成分复杂的有机物上显影。技术的完善对材质有了更多更好的兼容。
(二)新颖的显影材质
一是新型面料的生产解决了传统影像技术只适用于表层是聚酯纤维及棉质含量极高衣服的现象。这不仅可以对化纤服装进行“拍摄”成像,还可选用亚麻布、涤纶等材质的面料服装。其次,不会出现类似用专用打印机经过高温熨压后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如白色会变黄。制作完成后深色面料品质稳定,药剂与纤维完美融合会使图样的色泽与原来相同。再次,增加了布料的通气性和柔软程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最后,既提高了图案的色彩真实性,又使韧性更强,并富有强烈的层次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横向拉扯导致图案出现小细纹的可能性。
(三)完善的工艺流程
市面上常见的纺织品转印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按照深、浅色面料分两大类型,一般采用含有胶质的转印纸或特殊升华材料生产服装。但现代与传统暗房的制作流程大大克服了国内印刷设备缺陷的问题,例如颜色多了不会化色,细线变粗、漏色等现象均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蓝点、红点等问题,材质本身有纹理也能够有清晰的人物类、风景类等细腻图样出现。
(四)独特的显影效果
照片冲洗后即为固有的影像,而面料上显影效果是随材质的软硬程度或曝光时间长短变化。若整件衣服中从衣身到袖口部分的柔软程度逐渐递增,在制作过程中曝光时间也较短,则图样会出现渐变的效果。在定影过程中面料发生平面转动也能达到如幻影般的不清晰图案。或者,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喜好量身定制不同图案效果的新型面料,从而裁剪出各种廓形的个性化服装。经过以上的分析及考量,在传统影像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是通过进一步对影像技术、面料材质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新型布料的纹理赋予服装的深度和立体感是普通纸张无法实现的。尝试投射影像在布料上经过“曝光”后显影成像,最终根据不同的服装设计手法进一步完善裁剪,这就像一件珍贵的原创艺术品。
Abstract:Haveintroducedthattheoperationimagetransfersapplicationinworkinginhospitalmedicaltreatmentandtheirprinciplemainly.
Keywords:Operationimagetransmission,standardandagreementthattheimagetransfers,MPEG-4heightislimpidlookatamessage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是三级医院,其骨科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相关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十分频繁,手术观摩和指导是交流的重要内容,手术室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在现场开展这些活动。采用图像传输系统,将手术图像传到观摩会议室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骨科手术属于高精密、高难度手术,对于传输的图像清晰度要求非常高,传统的会议电视系统提供的图像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经过多次演示和实际检验,发现采用DVISION的基于IP网络的MPEG-4高清晰会议电视终端和多点控制单元(MCU),可提供高质量手术图像的远程传输。
1图像传输的概述
医院图像传输是现代电信技术在医疗系统的应用,综合了异步传输模式(ATM)、电视、快速以太网和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实现图像、声音、数据的高速宽带传输,具有双向的功能。既有可视电话的双向性,又有现场直播的时效性,且容量大、清晰度高。
医院手术图像传输系统有以下功能:手术室的教授通过该设备进行双向交流;一般的学生或医生,可以在资料室通过设备终端进行手术观摩;可进行手术图像的传输和过程监视;主要设备可作为多点控制用;存储服务器可以对视音频码流进行数字存储,存储功能使保存、回放、剪辑和VCD/DVD制作轻易实现。
2图像传输系统的结构
手术直播特指专家于特定会议室实时观看手术过程,给予手术医生实时指导,同医生就手术情况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和研究的双向交互式视频会议系统。本方案中我院采用了三套终端(其中一套是只接收终端),一台MCU,一台存储服务器。设备汇接在网络交换机上,通过医院的快速以太网的千兆光纤实现互通。
手术室终端视频源包括:PELCO球型摄像头和显微镜,并汇接在1台视频切换矩阵上。PELCO球型摄像头可以水平方向360度旋转,垂直方向90度旋转,放置在手术室的顶角处,摄入角度可以覆盖整个手术室,观察宏观景物活动,也可以进行远端遥控。摄像机是通过无影灯的专用孔中观察,不但可以看到手术部位的手术图像。还可以远程遥控手术室摄像机的切换、摇移、拉伸、聚焦等,可以看到各种仪器的数据、主刀医生的画面、手术全景等画面,并掌握全面情况。而无线麦克风则可放置在医生身上,以便于和远端进行交流。传统远程医疗设备不能提供高清晰的手术画面,只能进行远程的会诊和交流,高清晰会议电视系统应用于远程医疗,不但可以进行一般的会诊和交流,同时可以提供高清晰的手术画面和显微画面。通过采用MPEG-4的4M码流,其高品质的图像,使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也清晰无比。MPEG-4编码器可实现每秒约48000个宏块的吞吐率,提供了对两个逐行SDTV(720×480,60fps)视频流或14个CIF分辨率视频流进行解码的足够吞吐率。音频编码采用MPEG-4(AAC),AAC是一种由MPEG-4标准定义的有损音频压缩格式。
数字化高清晰远程医疗系统不但可以提供高清晰的手术画面、高保真的语音和双向实时交流,而且可以将手术过程同步存储在计算机中,便于教学和点播,并可以作为资料文献记录在光盘上。
3手术图像传输功能介绍
3.1高清晰图像在网络中的传输
因为采用MPEG-4编解码,在网络中进行广播级质量的视频交流成为现实。手术室传来的手术动态图像可达352x576像素(1CIF),X光片通过图文展示台可达704x576像素(4CIF),电脑图像可达1024x768像素(XGA)。两台显示设备分辨率自动动态调整,如CIF+4CIF(手术图像和X光片),CIF+XGA(手术图像+PC图像)等。同样,会议室专家亦可将会议室图像和专家提供的参考资料同时显示在手术室的显示设备上。传统的视讯系统绝大多数采用的视频编码方式的图像分辨率(352x288)就不高,从图像本身来讲比传统产品要高。由于MPEG-4算法本身的优势,可以保证高品质的视频回放质量,即使在对视频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广电行业,MPEG-4也依然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广播级图像,这就是为什么MPEG-4会成为事实上的广电数字化标准的原因。医院由于要传输高质量的手术图像,所以对图像清晰度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显微镜下的组织图像,MPEG-4产品能够提供从标准质量图像到专业广播级的图像质量,满足了医院对图像质量的高要求。由于采用了4Mbit/s码率,使显微镜下的组织图像清晰,富有层次感。
3.2实时存储
通过在线存储系统实时将手术全过程图像画面和声音以流媒体格式存储在服务器中,方便术后重新播放,可通过访问存储服务器进行网上的点播或广播,并可制作成资料光盘存档和交流。
3.3双向、实时的教学功能
医院手术室的主刀大夫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同监视点或会议室的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监视点或会议室的人员可以指导手术和随时提问。
3.4强大的视频会议控制中心MCU功能
医院使用的视频会议控制中心(MCU),是能够同时支持H.261、H.263、H.264、MPEG-2、MPEG-4编解码方式的多点控制单元,可以同时支持窄带和宽带终端(384Kbit/s-6Mbit/s),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兼容性。
3.5操作简便
该图像传输系统采用WEB方式的操作界面,功能一目了然,设置方便。成功地应用MPEG-4高清晰远程医疗系统进行手术图像的传输,标志着我院在远程图像传输系统已经进入数字化、高清晰、可视化、实用化阶段。MPEG-4高清晰视讯系统也成为现代远程图像传输系统的标志性产品。
4手术图像传输在医院的应用及发展
手术图像传输系统是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有效扩展应用。应用于医疗的实时画面的远距离传输,所传输的效果、质量、画面乃至色差都直接与病人的生命及健康密切相关,系统需对其承担的任务负完全医疗和法律责任。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直播和远程医疗的效果,系统必须建立在高端视频传输设备之上。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经常碰到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克服呢?
一、思维定势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
1.日常生活概念的干扰。
例如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往往易受词的生活意义的影响,如果词的生活意义与几何概念的科学意义一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则起负迁移作用。
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总是下垂,是由上而下,所以当学生在接受“自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时就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只能理解点在上方,线在下方这一种情况,以致产生认为点在其它方位时作垂线是不可能的错觉。
2.原有书写格式的干扰。
不同内容的知识,都有规范格式的书写要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缺少批判、开拓的品质,往往容易产生书写格式的错误干扰,表现为短时间内的不适应。常见的错误有:①计算小数乘法时列竖式②求4的倒数是多少列式为4=1/4;?③将60分解质因数为2x2x3x5=60;④解方程受递等式的影响:4X=80=80/4=20等等。
3.已有知识经验的干扰。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述惑,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限制,对后面新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受前面知识的干扰,看到甲数比乙数多25%,则错误地推导出乙数比甲数少25%。
4.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通过已有知识的推导学习新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捷径。思维过程中的正迁移固然对学习有启迪作用,但已形成的认知策略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有学生这样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误入歧途。
5.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
如学生接连演算几道进位加法后,出现不进位的加法,有些学生仍然在前一位上进上1后再加,?即先前的演算经验形成一种动力状态,支配了眼前的演算思维而产生错误。再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产生了负作用,部分学生分不清公式的适用范围。
6.教师教学习惯的干扰。
某些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时也会成为消极定势的根源。低年级教师往往因知识比较简单,教学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讲课,学生被动地按照一定的程式机械重复地进行某种练习。心理学实验表明:某种单一的信息反复刺激大脑,就会产生思路上的惯性,势必造成知觉偏差,易导致定势的消极效应。如在二年级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某教师作这样的小结:列除法算式时总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以致学生认为“3元钱买6支铅笔,平均每支铅笔多少钱?”列为“3÷6”是错误的。
二、克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措施
1.建构促进调整。
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地部分地得到克服。只有建构才有利于“同化”、“顺应”,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教学周长与面积时,可让学生比较左图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谁的周长长?以防学生受“面积大,周长也较长”这一不正确的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扩充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2.变式防止泛化。
小学生对于相似刺激往往容易产生泛化,这就要求应用变式的规律组织学习。
如“顶”和“底”的教学,可以画出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使底边在顶角的上方、右方和其它位置,学生通过这些变式图形,就会排除“底”一定在“顶”下边的定势干扰,防止了思维僵化,从而正确理解几何图形中“底边”、“顶角”这些概念的本质。
3.比较扫除障碍。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一根铁丝长5米,?①截下去1/2米,还剩多少米?②截下1/2还剩多少米?”
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提高自觉克服负效应的积极性。
4.反馈利于强化。
一般地说,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因此教师应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
5.反思克服惰性。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善于从策略上、方法上评价与反思,?可使学生不拘常规、不死套模式,加速思维的优化与畅通。(1)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善思、会想,如教学4600÷1500时,可启发学生想:①怎样算简便?
②余数是100还是1??为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思维质量。
(2)?多角度多方向的解题。学生解题时常会按习惯了的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变换思维方向。比较2/17、3/19、5/23的大小,可另辟捷径用统一分子的方法去解决,以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懒惰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伴随着科技、文化的演进,文学的载体经历了从口传、石质、竹质、丝质、纸质到电子的变化。在网络时代,文学批评形成了非在线批评与在线批评的存在状态。在线批评作为依托现代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文学批评现象,势必打上网络载体技术属性的烙印。网络在线批评不仅仅是传播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学批评展现的方式。网络媒体技术属性的多媒体融合、传递的即时性、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媒介资源的丰富化,对在线批评的思维模式、艺术手段、批评内容、话语权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网络写作与网络原创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非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另一类是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指的是网络批评者在网络上直接写作,批评帖子总是首发于大大小小网络文学网站。”这两类批评的对象一致。非在线网络文学批评,主要是传统的学理性批评方式。在线批评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交互性的“在场”特征。“在线文学批评”的提出,规避了对批评对象——网络文学外延的界定,只从批评写作、发表的媒体技术方式上界定,包括即兴式的“跟帖”批评、体悟式的诗话评点、博客评论,口这种分类方式更好地为网络媒体属性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提供清晰的路径。
一、多媒体融合,构筑了在线文学批评感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手段
(一)网络书写的多媒体的符号
网络书写的文字符号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感性化、视觉化的图景。网络语言的创新,层出不穷,如:“斑竹”、“美眉”、“白骨精”。传统词语在网络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内涵。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量运用数字、标点符号等抽象的符号表达形象的意义,如:88(再见),:一)(微笑)。
在语音和文字上省略使用:酱紫(这样子)、cc(哥哥)。对事物的可爱化、陌生化表达:东东(东西)、偶(我)。英文简称的使用:DIY(自己动手制作)。图片、视频、音频、动漫的使用,强化了表意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清晰、简单。这种网络多媒体语言用形象取代了概念,以出其不意的组合秩序打破了循规蹈矩的传统语言结构,杨毅认为其“对我们现存的语言美学和语言逻辑,都表现出一种毫无顾忌的冲击和反叛,这种语言显示出更加明显的原始性和大众化。”
(二)网络媒体属性对认知方式的改变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写道:“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和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的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原始人重用所有的5种感官——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其思维方式是立体的、感性化的。但是在印刷条件下,文字符号的线性书写只强调视觉,这影响了我们的思考,使思想变成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重复的和逻辑的。它使人类的思考可以与感情分开。”嗍因为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它推动了人们对事物的抽象深层的认识。与印刷媒介相反的是,电视电子媒介强调的是更多的感觉,是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扩展了人们的感觉范围、更大限度完成了人的延伸。麦克卢汉提出,电视电子媒介可能恢复印刷媒介所破坏的感官比例,实现感官的“再统合”。
网络通过潜移默化的“感官综合”,改变着认识世界的手段、思维方式及其表达路径。它使认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的理性思维,而是借助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综合运用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带来了文学批评形式的诸多变化,例如即兴化、点评式等,促进了文学批评语言的更高程度口语化、情绪化和幽默化,当然更带来了批评内容的通俗化.
(三)在线批评是感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手段
在线批评从抽象、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同时有图、文、影、音的多维立体表达形式。“网络文学应当是一种超级多媒体语言艺术”(葛红兵),工具的变化根本地、内在地导致了思维模式的感性化。网络批评呈现短小化、口语化、即兴式、直觉性,结构比较松散,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与传统纸质文学批评重逻辑、强理论的特征迥然不同。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多媒体符号进行批评,成为在线批评的特征。散宜生,早在1993年中文国际网站刚刚兴起的时候,就被评为“网文家”之一,以文学评论见长的他,在1995年7月间就曾对几个活跃在海外网络华文做出精妙的评点。其批评继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精髓——神韵评点式批评。注重整体神韵的评点式批评不可能是铺陈理论、讲究体系、论述繁长,寥寥几句主观意趣,展示出批评者的情趣感悟。批评者阅读网友的作品只是为了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情感意趣相交融吐纳的对象,所以批评者能够穿透作品的枝节、表面而直取作品的神韵和精髓。
再如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作者胡戈利用影像技术手段借用了电影《无极》中的人物、场景,套用了中央电视台《法制报道》栏目的框架,通过极富创造的想象力,虚拟了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情节,对《无极》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改造”。这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所具有的表现力和表现效果,是纸质文学批评所不能比拟的。
二、网络传播的双向性和开放性,打破传统话语垄断,彰显批评争论本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系统本身具有双向渠道。电子邮件、BBS、BLOG、博客等都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受众在一定的技术授权之下可以成为信息的主体。受众可以与传播者进行远距离瞬时地沟通。
(一)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话语垄断
“网络是一个拥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空间,其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它得以保持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人群开启话语权。”网络技术上的平等性,无情地解构了文学批评话语被权威占据、纸质出版的状况。“英尼斯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传播媒介是人们行使社会权力和政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会改变社会组织原有的形态,打破某些人原有的垄断权。”
在线批评的大众化身份冲垮了长期以来文学批评只能由专家学者去写,大众缺乏批评能力的旧观念。“相对来说,网络批评更能表达批评的自由精神。传统批评的发表加之必然地伴随着‘权力审查’…我在这里是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种说法的,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审查’,而且有所谓学科体制、学术规范,标准、水平等等‘权力’运作的‘审查’。这样势必就把大部分人排除在批评的权利之外。而且,就是那些够水平、合规范的批评家的表达,也受到相当的限制和束缚,很多个人性的东西也被排除在批评之外。网络批评的运行过程当然也存在隐蔽的‘权力场’,不过相对说来,空间是开拓了许多,自由度也增加了。”(张新颖)
在线批评的大众化主体,既繁荣了文学批评,又能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解读网络作品,更为网络草根受众提供了表意机会。当然,这种现实也提出了批评标准重新建构的问题。
(二)回归文学批评争论本性
在线批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跨时空、实时互动。作者、读、者、评论者之间,在即时交流即时反馈的“头脑风暴”中引发观点、碰撞见解。加之网络匿名特性,发表宽松,在线批评不管是欣赏还是批驳,直指要害,不隐讳。即时互动批评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规范化、理论化、反馈周期较长的现实,通过互动激发出人的智慧和情感魅力,使喜于阅读接受,增加创作动力。
“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书的成功,作者自认为是和网友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的。在线批评与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突出了读者的意见对文学创作起着升华、导向的作用。在线批评加深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网络资源的大容量、超文本链接。导致了在线批评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
(一)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在线批评的大容量
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dita1)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analog)方式。数字化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这种容纳信息的能力,突破了纸质文学批评刊物的刊号、版面限制,存贮了数量众多的在线批评文本,在数量上挑战了传统权威。但同时大量的信息和信息的易得性,消解了受众对在线批评文本的尊重和珍惜。
(二)在线批评通过超文本链接的形式立体空间地组接
②佚名,《立体摄影全解析》,《中国摄影》,2011-11-1,
③贾丽,《宽带升级推助网络电视一体化 互联网新媒体布局提速》,《证券日报》,2012-2-14
④佚名,《2012年度中国3D产业十大事件盘点》,《3D中国》,2012-12-29
⑤李世萍,《3D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规范——江苏广电总台3D电视节目制作探索和实践》,《中国电视技术》,2012(8)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它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这种网络通过网中设网、网际互联可以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球。网络技术的形成和迅猛发展,信息机构以网络为传输手段,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个性化和全程式的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可能。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极大冲击和挑战。
高校图书馆不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教育学术性机构,现代信息技术是影响图书馆发展最深刻的环境因素。高密度的信息储存技术,在变革了人们生产、收集、组织、传递和使用知识信息的方式的同时,也使信息服务的机制、结构与服务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用这些技术来促进日常工作,改变限于向读者提供馆藏文献,还提供所有网络上的可利用的文献,协助教学和科研是目前我们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网络技术将带来信息的聚集、包装、检索、传播、复制、再生产的变化。如何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最佳效益,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受到了哪些影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一方面由于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开通了网上预约图书,预约书到馆后的管理很重要,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图书馆管理状况。必须按照到馆时间专架存放,便于预约者快捷取书借阅。若是同其它的还书一样入库,则不方便其他读者借书,而且容易引发借阅争端。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思维定势支配下,国内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服务实践中,对用户服务工作并未充分重视,在理论上表现为大学图书馆未能站在读者角度,制定适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发展政策,往往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和提供,常常缺乏对本校专业和用户对象的针对,从而造成网络信息服务提供与信息用户需求脱节。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大多是学生,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渠道是否畅通,问题能否得到及时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效率。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将常见问题以FAQ的形式张贴在图书馆的主页上,供学生查阅;同时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和实时问答等形式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外,图书馆应设置咨询台,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尤其是学生在做毕业论文,需要查找专业的书籍和资料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指导他们充分利用馆藏和网络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有可能多的找到有用的资料。高校图书馆除了具备完善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法规、政策外,其网络信息服务还随着图书联盟和数字图书馆发展而发展。因此图书馆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工作的生命线。
三、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时间的影响
时间管理是实现图书馆全面管理的必须条件。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数字文献的大量出现,海量信息蜂拥而至,增大了用户检索和利用的难度,那么,为读者过滤垃圾信息,让他们汲取信息精华,让他们查全查准自己所需的信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责无旁贷。因而,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时间管理,避免浪费读者富贵的时间。
高校图书馆保证足够的开馆时间,才不至于让用户吃闭门羹;科研人员在查新、科研立项、研究中期、结题等阶段,他们特别希望在图书馆获取最新、最快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工作人员应该竭尽全力为他们做好文献保障工作,提供快捷的文献传递服务;教师在学期准备暑期用书,在开课前查找相关的资料时,都应该保证他们到馆时,图书馆能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支持,保证他们的文献查阅时间。如果开馆时间完全与学生上课时间重叠,用户的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增加开馆时间,就可以有效地保证馆藏文献的充分利用,使有限的资源被重复利用,进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节省用户的时间就能创造价值,因此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的角度上看,要千方百计地节省读者的时间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四、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影响
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图书馆专业工作者的知识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环境下,要明确图书馆的使命并没有改变,信息技术并非取代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反,图书馆管理人员作桥梁、导航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网络信息服务实际上汇集无数最新科技成果,并随技术发展而发展,国内大学图书馆目前在基础网络建设上与国外差距并不大,但在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和其它相关技术上仍需紧紧跟随国际最新进展,希望能够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刘晨,美国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
二、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1.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关系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交流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却使人际关系越来越淡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通过各种交流工具来开展人际之间的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之中,他们却很少同身边的人说话沟通,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交流恐惧,不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同他人面对面交流,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当前愈演愈烈的社会整体冷漠现象也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之下,各种社会问题通过网络被夸大和渲染,很多人因此对社会产生了一种失望情绪,进而造成了社会整体冷漠现象的产生。
2.计算机技术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对人身心健康影响主要表现在,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计算机中的各种内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越来越大。首先,计算机呈现内容的多样化造成人们对计算机依赖性的提高,造成了使用电脑时间过长,进而造成了眼睛疲劳、颈椎硬化、鼠标手等电脑使用问题。同时,长时间的使用电脑也造成了人们坐着的时间长,而运动时间减少的状况,使人们整体身体素质下降。其次,计算机呈现内容对人们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长时间打游戏产生的焦虑,长时间无意识上网产生的空虚以及长时间被多元化价值观冲击造成的心理失衡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3.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计算机犯罪率激升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催化之下,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了新的“致富”途径,即通过攻击他人计算机,盗取、售卖他人信息或者是直接窃取他人账号密码等来赚钱。这既影响了人们的网络使用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不劳而获的气氛,影响深远。
前言
我喜欢电脑,坐在闪动的屏幕前,用灵巧的鼠标在方寸之间,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的应用的确是很神奇的事情,我的生活也被改变了许多。眼前的这一切对于几年前的我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几年前的我正热衷于绘画艺术并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更不用说是用电脑了),可是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当时还是想等我有了钱再搞什么艺术也不迟。在大学里学了四年的设计,喜欢绘画的我越来越喜欢设计了,在我眼里设计更甚于绘画,而且我从中找到了二者的结合--插图设计。
中国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在设计应用广泛的今天,设计也应当跟随时代。技术更新层出不穷,思维更迭变化迅速,给现代生活各方面以巨大的冲击。设计当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应用水平的提高,对于个性化很强的插图设计来说,有了越来越多的表现手法、手段。作为传统的设计应用手法,插图设计经受了很大的冲击,也吸取了现代科技的精华,从而焕发了新的活力。在数字化的今天,插图设计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结合体在数码时代的今天,它到底能走多么远,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艺术需要个性,设计当然也需要个性,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更需要具有个性。随着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设备在设计领域的广泛使用,只有个性化的设计作品才能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行业中受到推崇,才能获得艺术价值。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和信息的视觉化的发展,数码化的设计正在侵蚀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处于艺术及设计领域边缘的插图设计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最近几年,在图书杂志、时装展示、广告、音乐以及电视荧屏上,插图画频频亮相。而且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过程中插图设计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插图属于“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范畴。是艺术设计的分支。最基本含义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中国古代因插图出现的形式不同,故名称各异,如:宋元小说中的卷头画则为“绣像”,而表示章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插图的英文单词通常称为illustration。在中世纪圣经手抄本中称illumination,指圣经或祈祷文中的装饰性文字和图案造型。Illumination是由英格兰撒克逊语系的lim-limm(绘画之意)和法兰西语系的luminer(给予光彩、发光之意)二者的折衷语。插图的另一英文单词是icon.icon意指宗教书籍中的圣像。现代插图是指视觉形象说明、论证文字的概念或图示事情的经过。现代插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插图概念指插图,即用来论证和说明的绘画作品;而广义的插图概念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视觉材料,如插画、图表、摄影等。本文的讨论是建立在广义的概念基础上的。
自古以来,插图一直被宗教、文学、词典、图鉴等所引用作为文字的辅佐,透过图画、图解而赋予文字具体的内容。在印刷术刚刚发明时候,人们利用石版或木版的黑白线条绘图技术来制作插图,出现了少量的经帛卷的印刷品,例如中国1900年在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出土的最早的在公元868年的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卷中的插图,而在欧洲黑暗时代的流传于教士之间的手抄本、细密画和油画等,以及同时期出现的版画也都出现了大量的手绘图画。
然而以文字为传达手段的历史已久,在十五世纪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铝合金活版印刷术以及脂肪性油墨发明之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使大量的书籍开始传播,书籍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于是插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此,插图的应用便成了近代视觉传达的主流。而这个时期,书籍是使用插图的主要媒介。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以文字为主的同时,也还极为盛行使用图形插图。但是,随着中国明清出现的木版套印以及十九世纪彩色石板画的出现,使得部分插图应用在海报的设计中。此外,十九世纪的英国绘有图画的报纸也极受欢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不断有如英国的华尔·特克兰(Walter·Grane)与凯利·葛利纳韦依等人的儿童图画书,一般以插图而非以文字为主的出版物品出现。此外,十九世纪末开始,许多出版的美术杂志也极为重视图版与插图。因此,使报刊杂志成为了插图的最佳媒介。而且户外看板、海报、商标招贴、包装外盒、产品说明书等等,无一不运用广告插图,并使视觉传达方式确立下来。
摄影技术问世后,插图设计逐渐被照片所代替,绘画艺术开始趋于抽象化,不论是构图或技巧都增添了表现内容的意义性、象征性、风俗性等魅力或面貌,追求色彩的再现性,重视个性表现。从而导致了对现代绘画产生影响巨大的艺术流派的出现,如: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画派等等现代绘画艺术流派。也使插图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插图绘画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就象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SalvadorDali1904-1989)为《唐·吉柯德》所绘制的插图,充分表现了现代绘画大师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另外,由于绘画材料的多样化,从而使绘画的技巧上出现了由单一的石版印刷、油画到水彩、丙烯等技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印刷工艺的革新以及电脑的出现,设计的技巧以及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现代激光照排机的使用取代了手工制版的工艺,使各类图片在设计中大量出现。电脑的使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插图设计师依旧停留在传统以及现代的架上绘画中。因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部分时间里,插图都处于萎靡不振、岌岌可危的状况。随着商业市场的扩大,它的老主顾棗设计和广告部门已经变的更为廉价,其选择也更自由。由于电脑的运行速度加快还有软件更新换代,包括Freehand、Photoshop和Illustrator等各种图片处理软件的大量提供,设计师和艺术指导似乎认为他们自己就能够应用电脑创造出自己的意象来。而这种局面更由于人们能广泛的接触市场所提供的大量的储存好画面的软件,以及盗版激光光盘(如Photodisk照片光盘)的大量涌现而愈演愈烈。它们充斥于能够被巧妙处理的、随意剪辑的图片造型之中,而且有关“时尚”的印刷品书籍泛滥,于是,在九十年代传统插图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往往被看作是地方性的、昂贵的、不可剪辑的、审美怪异的,并显现出了一种“复制加照片”的时代精神。
众多的说明性文字的图片并非出自经过传统训练的插图画家之手,相反,成篇累牍、跃入眼帘的图形都是那些图形设计师们整天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打交道的结果。当然了,我们也要承认其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但是,终日沉迷于图形的拼凑,使得设计师到插图设计家对
图形设计明显失控,从而插图的艺术魅力就像离奇有趣的古老遗迹一样被人遗忘。
在九十年代中期科技高速发展,电讯业的发展,使日本和美国动画的大量传播。至今我还清楚的记着《变形金刚》、《超人》、《铁臂阿童木》、《超时空要塞》、《猫和老鼠》等经典的动画片。这些设计的出色的动画形象让人记忆犹新。电子游戏的普遍从街头的模拟机到家庭用游戏机的普及,家庭用游戏机从8位机到16位机到Play-station到现在的Play-station2、X-Box的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电脑游戏的发展,RGB、角色扮演、即时战略、军旗式等等类型,大量的原画(造型设定)以及小场景插图的出现开始应用到非静态的动画设计中。
而在视觉传达领域电脑图像充斥大众视觉的时候,部分插图设计师认识到电脑对设计的巨大影响而重新思考解决视觉问题的途径。“在数字革命的觉醒中,相对于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美术剪贴的兴盛之势,使以颜料和墨水绘制的插图看来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对于那些仍以传统方式工作的人们,对绘画技艺生存荒废的讨论以刻不容缓。”插图设计家达瑞尔·雷斯在1999年11月在美国插图画家联合会(AOI)研讨班上讲到。
随着欧美插图设计的觉醒以及信息大量的涌现,设计越来越要求视觉的单纯化和技术上的革新,而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导致了数码设计家将数码技术在插图设计中广泛的应用,并使数码插图设计在其创作中充当的重要的角色和作用。随着“纯艺术”和“商业设计”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插图设计师的技艺填补了图形设计和艺术之间的空白,而且使用的画具也越来越数字化、简约化,新型插图因此获得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内涵,从而使技术和想象力的接合达到了前人所不具有的高度。
用鼠标作画不仅反映出插图画家创造形象的能力,而且使插图在曾经令人痛苦的就业领域重新繁荣,而且从审美的角度看,它具有简洁、可复制的属性,因为越单纯的图形,所承载的信息越大,给大众的想象空间也越广阔,所以不仅在图形设计行业,而且在整个传媒界正对这种日趋流行的风格做出反映。正如插图画家尼克·辛吉斯评论:
“在我的潜意识里,用鼠标画画,早已和用一支笔或一根油画棒作画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一媒介使作起电脑来更快、更好,而且也更便宜。”
首先,数码设备和软件解决了插图画家思维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插图画家克里斯蒂安·拉塞尔认为:“我发现了一个明净的世界,真正美的澄澈。我能在转瞬之间重新着色,重构画面。总之,以任何我想要的方式重新确定大小、剪裁图像。我对这种全方位建构式的绘画、剪裁和粘贴等要素几乎纯粹数字化的制作越来越感兴趣。”数码设备和软件利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使设计师对思维的转换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例如这些软件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Painter不仅有着统一的优势:跨平台特性(支持PC、Mac)、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图形操作处理能力、对多格式的文件的支持、完善的文字排录功能、广泛的兼容性,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软件Photoshop的面板中的路径(Path)工具、橡皮(Eraser)工具、铅笔(Pencil)工具等。对于文件的大小都提供了象素(Pixel)、厘米(cm)等度量单位。Painter为使用者提供了油画、铅笔、水彩等大约五百种笔触的效果,并可以利用手写板、压感笔等数码设备掌握对笔触的透明度、干湿程度以及笔触的变化等的控制。Freehand、Illustrator等矢量软件都有贝塞尔曲线工具使用节点控制便于调节和修改。以及各种颜色(color)、历史记录(History)、图层(Layer)等面板。这些功能的使用都对插图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减短了设计和创意的修改过程,减少了流程的重复性劳动,从而使插图师的灵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这种几近科技的手法正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甚至包括唱片封套的制作。例如艾克·库尼格在其设计的唱片封面所表现出充满了科技数字化的人文气息、整齐、又不拘泥于画面的插图风格。
其次,媒介的变化也是导致插图设计变化的条件。
随着文化的载体从传统的纸媒介到现代电脑的普及,以及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的出现;传播方式从手抄到书籍到网络;表现形式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以及伴随网络出现的四维空间的变化。数码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并不把数字世界的跃进视为威胁,事实上,对于那些如此痴迷电脑的人,各级可支持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为他们的作品增添了另一个维度。就象费尔亚兹·杰弗瑞将作品借助3dMax实现了二维向三维表现的过渡。使用3dMax中对人和物体进行建模,再进行合成,从而形成另类的插图设计。数码将绘画技艺和插图绘画引领进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
再次,网络和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插图的应用走向了四维的范畴。
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无地域性、交互性强的特点,并且由于综合了包括视频、图形、文字、动画、音频等在内的多种媒体的效果,增添了插图的时间性和交互性,使插图从二维、三维走向了四维空间的最新趋势。大量的flas在网上成为创作在线动画和播放动画主要形式。矢量形式的便捷和制作的快速,使插图的传播在互联网(internet)上成为别致的风景线。而多媒体中,动画同影像的结合,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另外在电影制作中纯动画的影片出现,例如迪斯尼的《狮子王》、《小鸡快跑》等以及梦工厂的《埃及王子》、《怪物史莱克》、《怪物公司》等也是建立在插图基础上发展它的扩展应用,同音乐、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使插图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图形设计和插图画家重新确定的伙伴关系中,二者应找到共同前进之路。插图画的特长就在于能创造形象。当然了只幻想着只要有Freehand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就足以应付一切,那只能是设计师的傲慢无理。作为插图的诉求效果视对象而异,应该具有个性、机智、幻想、奇异性(非一般性)、现代感性形象或较强的审美之特点与趣味。因此,许多插图设计师心里都藏着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梦想,希望把自己的设计完全交给内心深处的创作直觉。但是,就象所有的商业设计一样,插图设计师必须从根本目的(传播信息)出发,溶进自己的理解、激情,并运用高超的表现技法、技术、创造出为大众(接受者)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插图既不是作者仅仅从自己审美情趣出发的恣意所为,也绝不是书刊内容及其它信息的简单告白和注释。它必然是一种创造,是在传播信息的制约下画家的才能和个性的充分体现。它有巨大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直接影响和强化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这一切要求插图设计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创作力。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视觉语言的表现魅力的追求。
当然,一个高明的插图画家显然不能不具备高度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必然又是为更
迅速、更方便、更清楚、更具心灵震撼力的传播信息,而对表现语言进行的一种筛选、优化和创造。这种能力首先需要画家具有较强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具有把信息视觉化的转化能力,它要求插图画家具有多变的形式语言和高超的表现技能,并能在适应特定的传播需要的限制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意象的魅力。
“照相机的诞生并没有将戏剧斩草除根,留声机的发明也没有封杀现场表演的音乐,计算机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手工绘画的终结,二者并行不悖。一些优秀的作品常常是传统技艺和数码技术的混合体。用电脑扫描成品、手工处理色彩、利用其影响,所以这些能力都能充实你的工具箱而不是限制它。如果你不确信这个工具箱是多么的有用,那么,就请看一看插图画家的世界吧!”
参考文献
《画笔与鼠标》
编者:(英)安格斯.赫兰德译者:任念文
供稿:(英)LaurenceKing出版公司
出版发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美国插图艺术》
编者:中羽
出版发行: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
编者:潘公凯卢辅圣
出版发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文选择江西省为研究区域,旨在测算江西省2000-2011年林业科技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0-2011)。
1.2测算方法的选择
本文采取农业部统一颁布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索罗余值法,将其运用到林业领域来测算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其依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其扩展,变换模型,具体推导过程如下。式中Y代表林业总产值,At代表某一时期的技术水平,t表示时间变量,L、K分别表示劳动力、资本的投入数量,α、β分别表示劳动力产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在农、林业生产中,土地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林地是土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了测算林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纳入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并且假定科技进步是中性的,参数随时间而变化。
1.3指标选择及数据的处理
1.3.1产出指标。选取江西省林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即一产、二产、三产产值之和。
1.3.2投入指标。①资本投入(K)。由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上只提供了林业固定投资额,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林业固定投资完成额来近似表示林业投资。②劳动力投入变量(L)。林业劳动力是林业生产投入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地区林业从属于大农业之中,纯粹从事林业生产的人数较少,故难以准确计量。本文以营林劳动力和林业系统从业人数之和表示劳动力投入变量,营林劳动力投入根据大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和大农业就业人数的同比换算;林业系统从业人数为各地区分行业部门中林业系统年末就业人数。③土地投入变量(S)。林地是土地的一种表现形式,选取林业用地面积作为林业生产中林地的投入变量。林地是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是,林业用地投入面积比较稳定,林业用地的增长率接近于0%,所以,本文不考虑林地增长率对林业产值增长率的影响。
2结果分析
2.1弹性系数的确定根据以上测算方法,测算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之前首先要确定各要素的弹性系数,为测算出各要素的弹性系数,采用2000~2011年江西省统计数据拟合生产函数,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即假设α+β+γ=1),在(2)式两边同时除以L,则有下式。由表1可见,将林地投入面积作S为变量,结果不理想,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由于历年江西省林地投入面积变动性不大,因此可认为林地投入面积S为常量,根据农业部科学科技与质量标准司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中规定,将土地的产出弹性定为0.25。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计算出2000~2011年间江西省资本弹性系数为0.29,劳动力弹性系数为0.46,林地面积弹性系数为0.25,林地面积的增长率接近于0,可以忽略不计。
2.2各要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通过对江西省1995~2010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测量,相应计算出各年江西省科技进步增长率、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进步贡献率。在计算过程中,农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均是以1991年为基期折算后的值。同时,为了消除气候等因素对产出变动的影响,各投入指标均进行3年平滑处理。由于现在还不知道2011年的投入指标,因此,在计算2010年指标是用2009年与2010年的平均值代替。测量结果详见表3。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分析:第一,从弹性系数方面分析。劳动力弹性系数为α=0.46,资本弹性系数为=0.29,林地投入弹性系数为β=0.25,即劳动力投入、资本以及林地投入每增加1%,林业总产值将分别增加0.46%、0.29%、0.25%。这说明江西省林业产出的增长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性较大,在三个弹性系数中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最高,是资本投入弹性系数的1.58倍,是林地投入弹性系数的1.84倍。因此,可以从增加林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大资金投入等来增加林业产出。第二,从林业总产值、劳动力、资本、林地的增长率来看。江西省林业经济稳定增长,林业总产值总体增长率比较稳定;林业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其劳动力增长率逐年增大。林地、资本则波动很大,资本增长2002年最大,2005年最小;林地面积因为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几乎零增长。如图1所示。第三,从劳动力、资本、林地对林业总产出方面分析。江西省在2000~2011年11年间各投入要素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资本、科技、土地和劳动。江西省林业经济总产出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两个因素。除劳动力投入贡献率曲线比较平稳以外,其他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很不稳定,数据不全面是影响结果的原因之一。如图2所示。资本贡献率所占的份额最大,在1995~2010年平均值为70%。这表示,是相对于林业经济总产出年均26%的增长率,由于资金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2%,掩盖了其他因素的作用。科技进步贡献率所占份额第二,平均值为36%,江西省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以及2005年江西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高,分别为98.25%和120.22%,这可能是由于江西2003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大加大了科技投入。而2002年、2009年和2011年反而出现负值,分别为-106.99%、-68.71%和-37.53%,出现负值可能是因为虽然近几年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迅速,政府不断加大对研发财政投入、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对农民进行培训并且调整产业结构,但由于林业基础薄弱,林业科技进步主要还是依靠加大财政投入来拉动,因而出现投入多有效产出少的现象,但这并不说明林业科技进步对江西省林业经济增长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劳动力贡献率为-9%,这表明江西省林业从业人员数存在过剩现象,隐蔽性失业制约着江西省林业经济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林地面积贡献率平均值为12%,林地面积投入增长率呈不规则变化。这是因为一般林地面积都是5年清查一次,在5年内林地面积不会发生改变,而在上一个5年或者下一个5年会发生变化,导致林地面积呈现不规则的增长。
3对策建议
3.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技兴林”意识科技兴林是一项基本国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前的林业都是“靠天吃饭”,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逐步成为现实。因此,应该扭转人们对林业科技认识的误区,确立科技兴林的基础地位,改变过去林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思路,将科技作为改造传统林业、建设现代林业的核心力量。重视林业科技的宣传,破除传统的思想弊端,建立起科技兴林、科技强林的林业发展观念,从内心真正重视林业科技,从根本上转变林业发展思路,将科技兴林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调查,至2006年底,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和障碍,每年大约有超过45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损最为严重,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受损呈明显上升趋势。事实证明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就仍然很大。
(1)在市场准入方面。在国外越筑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的技术性壁垒面前,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国门之外。
(2)对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出口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或者因为延误时机而失去市场机会。
(3)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名目繁多、变化频繁,且具有一定隐蔽性,往往使我国一些经验不足的出口企业应付不及,被动地陷入贸易纠纷,致使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被扣留、查封甚至销毁。而且我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需要取得该国或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志。
2我国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2.1政府应建立技术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大困难是“信息不灵”、信息“渠道不畅”、得不到针对性的有效的咨询服务等。具体建立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真正形成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等为主体的多层次产业预警系统,政府作为建立机制的发起方,应主动承担整个预警机制的协调规划工作,同时依托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数据库系统,建立起为出口企业服务的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和完善预警机制的建议和意见;(2)形成一套有效的通报、评议、咨询、审议制度;(3)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国外的TBT系统,按出口对象和产品类别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TBT信息,建立相应的TBT信息中心和信息数据库;四是建立高效的TBT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预警信息。通过对TBT问题的认真研究,及时作出预警分析,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寻求我国商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切入点。
(1)建立并完善我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
我国应针对已加入WTO的情况,建立健全技术法规和技术体系,构筑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将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作为贸易技术法规建设的重点,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之门外。
(2)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大力推动标准化。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设置了一些非常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我国为了达到其市场准入标准,导致生产、加工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我国建立技术贸易保护体系,维护国家利益,跨越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特别是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体系标准认证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水平,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平,成为国家之间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采用国际标准,可以使国内企业积极迈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环境接轨,不仅能给本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生产更加便利,也更容易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打破贸易技术壁垒。
②适应我国出口贸易需要,调整我国标准结构。我国目前是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化体系,改变了无标生产的状况。
③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的活动。WTO要求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参与各种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主动权,特别是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工艺品等纳入国际标准,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变化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并推荐为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
2.2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企业应该和政府紧密配合,制定企业的应对之策。面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企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和TBT协议的要求,熟悉目标市场的有关规则和标准。企业要从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获益,就要熟悉、掌握WTO的游戏规则,以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必要时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
(2)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标准意识。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是否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3)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及贸易对象国的认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采用国际标准是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在出口企业中己形成一种共识。企业要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与认证制度,把与企业出口商品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标准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穿透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建立适应质量管理科学和环保所要求的清洁生产需要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环保要求能经得起国际上各类认证的考验,通过贸易伙伴国的各种检验和要求,积极推行ISO9000族、ISO14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体系标准及注册认证。
最后,在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性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职能,即立足于国际市场,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创新能力、技术标准、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研究和对外交流,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国内外市场的动态数据和分析报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助政府在WTO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