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和香蕉的区别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7 21:03: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芭蕉和香蕉的区别,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

篇1

味道:香蕉香味浓郁且味道鲜美;芭蕉虽甜,口感细滑,但回味时带酸。

篇2

2.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有斑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

3.香蕉香味浓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虽甜,但回味带酸。

梨的挑选小窍门

梨分雌雄,“雄梨”肉质粗硬,水分较少,甜性也较差;而“雌梨”则肉嫩、甜脆、水多。购买梨时可从外形上来区别雄雌。雄梨外形上小下大像个高脚馒头,花脐处有二次凸凹形,外表没有锈斑。雌梨的外形近似等腰三角形,上小下大,花脐处只有一个很深且带有锈斑的凹形坑。挑选梨子,首先要选择梨子的品种,不同的品种其品味也各异;其次要挑选花脐处凹坑深的,它比花脐处凹坑浅的质量要好。

挑选苹果小窍门

文/武鹏程

同一品种的苹果,应挑选个大适中、果皮光洁、颜色艳丽、软硬适中、果皮无虫眼和损伤、肉质细密、酸甜适度、气味芳香者。成熟度可以用手握试苹果的硬软情况,太硬者未熟,太软者过熟,软硬适度为佳。外形的大小应和重量相称,果形大重量小,则肉质松绵。果形小而重量大,则可能是僵果。

怎样挑选葡萄

1.看时间

一般葡萄都是在初秋8~9月才成熟,如“玫瑰香”葡萄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进入成熟期,吃起来味道口感才会好,“巨峰”葡萄在9月上中旬才能上市。未到葡萄旺季,市场上卖的中熟葡萄,口感都比不上8月下旬上市的晚熟葡萄。

2.观时机

上市的时候挑紫的,下市的时候挑青的。同时,葡萄要圆,最好还要硬,因为这样的葡萄才是新鲜的。

3.触肉感

篇3

不法商贩用各种“巧夺天工”的手段以假乱真,攫取不义之财;消费者满心期待吃到自然健康的食品,却被坑得上吐下泻。面对“琳琅满目”的假冒食品,消费者不禁悲叹:“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怎样才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呢,就请来学一学识别山寨假冒食品的“真功夫”。

近日,文章、马伊俐夫妇在微博上怒斥不法超市用油鱼冒充鳕鱼出售,致使他们的女儿食用后肠胃不适,一连拉了几天的肚子,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反响。对这两种外观相似的鱼类,该如何分辨呢?

看颜色:

鳕鱼的鱼段皮发白或灰白,色淡,肉质细腻;油鱼的皮为灰黑色,色深,有网格状,肉质较硬且粗糙。真鳕鱼的肉相比油鱼更为洁白,油鱼仔细看后会发现呈黄色。

看鳞片:

鳕鱼鳞片较小,身上有小小的银色圆点,肉色较浅。鳕鱼的鳞片非常锋利,摸上去像针刺一样,为了体现真鳕鱼的这一“高贵”特点,卖场一般不会剥去其鳞片。而油鱼的鳞片则无此特征。

用手摸:

这一点两者冰冻时很难区别,但在解冻之后,鳕鱼摸上去就会很柔滑。解冻以后摸鱼皮,银鳕鱼是很光滑像有一层黏液膜一样的手感,而油鱼相对粗糙。

看价格:

鳕鱼是濒危鱼种,捞捕量被严格限制,加上原产地不在中国,价格不可能过于低廉。鳕鱼售价至少每斤100元以上,而油鱼一般不到30元一斤,如果遇到价格低廉的鳕鱼,一定要谨慎购买。

一条“市面上的香蕉大多是芭蕉”的消息近日在微博上疯转,如何辨别真假水果也成了老百姓看好菜篮子的必备本领。

外形:

芭蕉比较短、粗,一般有3到5个棱角,棱角比较分明,柄长,“屁股”(相对于柄的另一头)尖。香蕉较长、细,未成熟时有3到5个棱角,但成熟后变得比较饱满,棱角不明显,柄短,“屁股”圆。

口感:

芭蕉高糖高酸,因此味道虽甜,却回味带酸;香蕉则有较浓的香气,吃起来为香甜。

涮羊肉是寒冬的滋补佳品。可是,近年来许多消费者发现,到嘴的羊肉越来越没那种膻味了,原来,市场上充斥着用低价猪肉、鸭肉制成的“假羊肉”。

色泽:

羊肉的颜色是鲜红色、但比牛肉略浅;猪肉是粉红色,鸭肉则是暗红色。此外,羊肉的脂肪部分应该是洁白细腻的,有些羊肉卷脂肪部分发黄,是冻得太久了,这种羊肉新鲜度很差,营养口感也不好。

纹理:

猪肉纹路较粗,排列分布也不规则,会呈现网状结构;羊肉的纹路较细,呈条纹状排列分布。

脂肪分布:

牛肉和羊肉区别于其他肉类的一大特征就是瘦肉中混杂脂肪,细看丝丝分明,俗称“大理石花纹”。猪肉和鸭肉则没有。一些假羊肉通过把肥瘦猪肉切碎再压紧切片,也能做出这种花纹,但纤维混乱,很容易辨识。

价格:

在零售市场,每斤羊肉批发价至少应该在15元左右。相比之下,猪肉批发价每斤8元左右,鸭肉最低能到五六元。

南京的名小吃鸭血粉丝汤享誉天下,于是就被不法商贩打上了主意,用福尔马林泡一泡猪血,竟然就冒做鸭血端上了消费者的餐桌!,对此,消费者一定要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

瞧颜色:

真鸭血呈暗红色,比起猪血颜色要暗;猪血则一般呈咖啡色,色泽类似于红砖。

看外观:

真鸭血弹性较好,小孔稀疏且极易碎裂;猪血掰开以后里面有蜂窝状气孔,具有胶质感,不易拉断。

品口感:

真鸭血细腻、嫩滑、有香味;假鸭血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而且比较韧,跟吃果冻似的。

新鲜猪肉名为“绿色”,惟其健康,吃错死猪肉却能致命。下面是鉴别病死猪肉的4大法。

看脂肪:

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泽;而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者是绿色等异常的色泽。

看肌肉:

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的肌肉色泽较深或是呈暗红色。

看弹性:

好的猪肉有弹性,尤其是新鲜的猪肉,质地紧密弹性好,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病死猪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肌肉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手指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候手指还可以把肉给刺穿。

看淋巴:

病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墨红色;质量合格的猪肉淋巴结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鲜灰色或淡黄色。

防范“七字法”

假冒食品令人愁,消费者需谨记防范“七字法”,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草莓像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题目?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品,食用过多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篇4

从上海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寻觅很难找到一家馆子既便宜又好吃还能欣赏到美景的,藏龙云海就选择了818广场相对便宜的地段。但与两条小马路之隔的恒隆广场相较,这里明显性价比高多了,与新建成的吴江路步行街只有一墙之隔,而藏龙云海恰好在广场六楼的露台处开辟了一片疆域,在小资、白领云集的南京西路,室外露台位置往往一座难求。

电梯直达六楼后,一字排开的几家餐厅一下子让人有点迷茫分不清到底哪家是“藏珑云海”,但不要着急,随便乱闯三家中的任何一家都可以点到菜,三家门店竟然共用一个露台,一条走廊。总之,藏珑云海旁边的泰国餐厅和咖啡馆都在一家公司旗下,但格局各有千秋。

藏珑云海这个名字有点拗口,不管读zang还是cang,店员说“读什么都可以”,奔着“什么都可以”的念头去的时候,在露台点一杯咖啡吃一碗云南过桥米线,饭后来个提拉米苏也是未尝不可的,在这里,混搭到家了。

藏珑云海的店内环境可圈可点,尤其以竹子元素的搭配风格受到一众文艺女、小资女的宠爱,个个来店里吃饭都冲着可做后背景的竹林和竹质装修去的,时不时自拍一下,装装可爱,然后迅速发到微博上,云南菜的味道反而成了陪衬。

抬头看去,用竹子做的封顶很有装置艺术的感觉,不是并排整齐地排列,而是跌宕起伏,有高有低,层次感中顿时增加了几分设计感,竹子做的风铃时不时被敞开的落地窗外吹来的小风带响,清脆中带点童趣。吃着罗非鱼,玩着自拍,吹吹小风,怪不得来这里吃饭的人络绎不绝,环境占据了很大原因。

混搭高手

虽然藏珑云海的环境成了最大卖点,但出品也不赖,尽管是打着混搭风格而设计的新派云南餐厅,但在原料和调料选择上也相当谨慎和专业,大部分调料空运自云南,苦籽,马蹄草、酸叶,佛手瓜,薄荷,茴香,芭蕉叶,甜笋等,像极了香料王国。

“当服务员把一大盆咖喱蟹端上来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人脸上洋溢的幸福,青绿色的咖喱浇在红色的蟹壳上,满满地堆了一大盆。这道菜是用‘缅式’咖喱制作而成,和通常我们所吃的泰式咖喱有很大区别,缅式咖喱的原料均取自云南当地,包括八角、桂皮、香叶等。剥开蟹壳,里面的蟹肉迫不及待地露了出来,用嘴接住即将滴下来的汤汁,再将一整块蟹肉吸人嘴中,肉质细嫩且相当入味,咖喱辣与甜的比例刚刚好,让人想要再来一只蟹腿!”从食客满足的语气中,不难看出藏珑云海的招牌菜相当受欢迎。而且将泰国菜惯用的咖喱蟹运用到了云南莱中,竞也能跟泰餐一较高下。

香炸罗非鱼是款结合了泰式风味和云南风味的混搭版,一般云南烧烤店最常见的鱼便是罗非鱼和鲈鱼了,但是罗非鱼的肉质更适合烧烤,加八云南特有的香茅草和各式香料,最后加一块柠檬,吃的时候淋几滴柠檬汁,味道酸酸辣辣,正是云南菜的精髓所在。在藏珑云海则是配一碟蘸水,聚集了柠檬汁、野生黑胡椒,小米椒,香叶,八角草果蒜、姜,花椒等,虽然香炸罗非鱼跟有些专业云南菜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奢华高傲的南京路露台上吃一顿性价比极高的云南菜也是众多食客的不二选择。

篇5

2.攀西地区旅游资源类型攀西旅游区包括攀枝花市(仁和区、东区、西区、盐边县、米易县)和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盐源县、普格县)。该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匹配天成,涵盖了国家标准的主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评分标准,对攀西地区的单体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分为五级。

二、攀西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

攀西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浓郁的民族风情。(1)“阳光”风情攀枝花被称为“太阳城”、“四川的三亚”。攀西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岛状”立体气候,使之成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阳光明媚的旅游度假胜地。光热条件组合良好,年日照时数达到2700小时,年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特别是冬季北国冰封大地之时,攀西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温暖如春,是休闲、度假、避暑、保健胜地。这种独特的气候和自然、人文景观与我国北部形成强烈对比,旅游市场具有双重互补性。丰富的光热与悬殊的温差适宜各种植物生长,使攀西地区成为著名的“生物大观园”。粮食作物一年三熟,甘蔗平均亩产可达7吨,一年可以养5季蚕,烟叶质量优良,芒果、石榴、荔枝、桂圆、菠萝蜜、莲雾、葡萄、香蕉、反季琵琶、台湾青枣、澳洲坚果等品系繁多、质地优良的水果四季飘香。游人冬季进入攀西地区,如瑞典、英国、德国人冬季在西班牙南部的阳光海岸度假。“攀西名泉”——红格温泉含有氡、镭、氟、氢、硫等多种矿物质,属国内罕见的氡矿泉,对人体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都有显著疗效。温泉周围芭蕉树成林、紫荆花盛开,是冬季旅游胜地。(2)“度假”风尚度假旅游是指人们利用假期进行修养和消遣的旅游活动方式。度假旅游大多是人们为了身心健康的原因,或为了改变日常生活而到海滨、山林、温泉等空气新鲜、风景优美的地方所进行的消遣休闲活动。攀西地区具备众多兼具旅游观光、度假、避暑、疗养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如红格温泉、欧方营地、普格温泉、金沙滩长江漂流培训基地、大黑山、螺髻山、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等。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该地区将致力于国家球类主题公园、国家射击射箭训练中心、温泉天堂等项目的开发,力争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地。(3)“攀西风貌”攀枝花是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高度封闭的环境中,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成的一座钢铁钒钛能源之城,一座工业重镇。雅砻江上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二滩水电站举世瞩目、令人震撼。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卫星发射场之一,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已经先后发射了33颗国内外不同型号的卫星。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蕴藏的巨大能量在攀西地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攀枝花是一座由移民构成的嵌入式工业城市,其移民来自于五湖四海,加上攀枝花的世居民族,有43个之多,无疑是全国民族最多的城市之一。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纳西族、藏族、傈僳族、苗族、布衣、回族等少数民族也世居在这片土地上,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攀枝花迤沙拉俚濮彝族文化、大凉山彝族文化和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最具特色,品位极高,属世界精品。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绚丽的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攀西地区特有的文化风情。由于受人为破坏较少,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4)“游憩”风光攀枝花称得上是旅游资源的“聚宝盆”,凉山州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攀西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主要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明显、组合性好,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文化观光、猎奇探险、民俗体验等多形式旅游活动。

三、攀西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1.省内比较优势攀枝花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四季可游,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总热量最高的地区,被誉为“阳光城”。四川地区日照少,降雨多,尤其冬季气候阴冷,而攀西地区独特的气候资源不仅成为了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的有效载体,也为全省开辟特色旅游、精品旅游、提供了良好补充,填补冬季旅游空缺。

2.省际比较优势攀枝花、西昌北临成都,南毗昆明,是川西南、滇西北交通枢纽城市。较之于云南昆明,攀西地区昼夜温差小,全年阳光充足,四季宜人,更因攀钢、二滩、米易“红色年代主题园”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现代工程凸显其自身的魅力;较之于,攀西地区海拔适中,物华天宝,可进入条件较好更加适合于旅游者常年旅游。攀西地区邻近周边有乐山——峨眉、丽江、大理、泸沽湖、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区”等世界级景区,易于充分发挥该地区东来西往、南连北接的区域性旅游优势和枢纽作用,积极融入大西南区域旅游经济协作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构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经济圈。

篇6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10-03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的西北部,位于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东与老挝和泰国接壤,南临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海岸线长达3200公里,国土面积约67.7万平方公里,是整个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大部分地处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炎热湿润。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等几大河流贯穿南北,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植被茂密,生物资源丰富。全国总人口约6000万,共135个民族。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缅甸各族人民自古以农耕为主,受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受周边大国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也逐渐融入和影响了缅甸传统的饮食文化。

1 缅甸传统的饮食文化

1.1 缅甸人的饮食习惯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伊洛瓦底江、锡当河和萨尔温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稻谷,大米为缅族人的主食。传统的缅甸家庭一日两餐,早上九点、下午五点各一餐。就餐时,全家人围着一张矮桌盘腿席地而坐,父母坐主位,主位通常为睡觉时头顶的方向。父母不在时,子女也应该虚出主位,父亡后,母坐主位,双亲健在时,母坐父之左,长子居父右,长女居母左,依次而坐。吃饭时长幼依次动手,父亲暂时缺席时,母亲要将好菜夹入为父亲准备的盘中,然后才能动手吃饭,子女有事需先吃饭时,须先为父母留出好菜。传统的用餐方式为用手抓饭进食,饭前先洗手,然后把米饭和菜肴置于盘中,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菜肴和米饭抓捏混合后掬进口中。

1.2 缅甸人的饮食特点

缅甸气候常年炎热湿润,缅甸人的菜肴以酸辣味为主、喜油腻,做菜多用豆油、椰子油等植物油,“油焖”(hsibian)是缅甸人常用的烹调方式之一。做菜时常在菜中放辣椒、大蒜、洋葱、胡椒、咖喱粉,采用炸、炒、煮、炖、烤、凉拌等主要烹调方式。常食鸡鸭、猪肉,喜食鸭蛋,受炎热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吃饭时还喜欢伴有酸菜汤和凉拌菜来开胃和促进食欲,常食的酸菜汤由西红柿、洋麻叶、罗望子(酸角)叶或苦楝叶腌制的酸泡菜等烹制而成。除蔬菜外,人们还喜欢用水果做莱,如将芒果或木瓜切成丝,拌上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辣,既开胃又解暑。缅甸境内河流密布,海岸线长,水产丰富,缅甸人除喜欢以鱼虾做菜外,还喜欢用鱼虾腌制成鱼酱或虾酱(ng-pi“额必”),在缅甸无论家庭贫富,人们每餐必以鱼酱或虾酱佐菜。笔者在缅甸学习期间,常听缅甸人说“没有鱼虾酱,就没办法吃饭”,“要想学会说缅语就得吃鱼酱,带鱼酱味儿的缅语才地道”,可以说“额必”成了缅甸传统饮食的一大标志。

1.3 各具特色的缅甸小吃

缅甸的传统小吃,种类丰富,独具特色,最有名的有拌咸茶、鱼汤米线及各式糕点。拌咸茶(l-phet thout“乐派豆”)是缅甸著名的风味小吃也是上等待客品。它由发酵的茶叶、炸蒜片、炸洋葱、芝麻、姜、虾米、炒豆子等拌匀后淋上芝麻油而成。与此类似的是发酵茶叶沙拉,做这道菜时,需要把发酵后带有酸味和微苦的茶叶与卷心菜丝、切片的番茄、炸得香脆的豆瓣、坚果和豌豆拌匀后,再泼上蒜油,加入切碎的辣椒。它既可以当作一道小吃,一碟开胃菜,也可以和米饭搭配在一起成为一餐饭。

鱼汤米线(monhin:ga:“馍亨嘎”)是缅甸人最爱吃的一种小吃,在大型活动中多用来招待客人,它既是小吃又可作主食。米线煮熟后浇上鱼肉、鸭蛋、黄豆粉煮制的汤,别有一番风味,有的人还会往里加油炸葫芦或油炸豆等。清晨,一碗鱼汤米线便成了标准的缅甸早餐。

除此之外,在缅甸街头或遍布大街小巷的餐馆小吃店中,我们常常可以品尝到各种独具风味的特色小吃。有用糯米烤制成的糕点(monhin:shwe gyi“馍哼随吉”),用白米做成的蒸米粉条(monbain:duan“馍拜到”),用糯米椰子芝麻豆油烹制的食品(ht-min:ni“特敏呢”),用米浆和豆粒煎制成的夫妻饼(也叫“情侣粑粑”khyit du mon),撒上椰浆的臭豆(th-nin:thit“德柠蒂”)压成的薄饼,黄姜粉糯米饭、马铃薯布丁和香蕉布丁及炸香蕉片等各种缅式素炸食品,各式的缅甸风味小吃有几十种之多。缅甸人平时的零食有棕榈糖、各种糕点,芒果、菠萝、木瓜、柚子、椰子、榴莲、山竹、红毛丹等各种热带水果。

2 印度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不食牛肉是印度教习俗,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极为神圣,缅甸骠国时期受过印度教的影响,时至今日多数缅甸人忌食牛肉。1862年,下缅甸被并入英属印度后,在英国殖民政府的鼓励下,印度人能够很方便的移居下缅甸,1921年至1931年间,缅甸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到1921年,仰光的人口就达到了到100万人,其中有印度人约50万。二战前缅甸的首都仰光曾一度是极具印度风味的城市。

源自于印度的咖喱,大概也是因为印度移民的到来而由此在缅甸传播开来的,缅甸天气炎热、潮湿,烹饪中配入咖喱,既增加了食物的色香味,令人胃口大增,同时也能令食物保存更久,这正适合缅甸的气候特点,极受缅甸人的喜爱。缅甸饮食中,几乎每餐都有咖喱风味的菜肴,咖喱成了缅甸日常饮食中的一大特色。缅甸最为有名的印度风味,要数咖哩鸡油饭(dan baut)了,将米饭、咖喱、鸡丁、酥油等一块儿拌匀入锅中焖制,饭粒油润金黄,香气扑鼻。缅甸常见的咖喱菜肴还有油爆咖喱鸡、咖喱鱼(虾、蟹)、咖喱羊肉等。缅甸小吃中的印度抛饼(nan bya: 也叫“发面薄饼”或“甩手粑粑”)是印裔穆斯林擅长制作的一道小吃,薄饼有几种馅可以选,甜味的有香蕉、奶油馅,撒上白糖,又香又甜,皮脆里嫩,口感极棒。此外,还有“千层饼”(htat t-ya)均是受印度饮食文化影响的结果。

泡鲁达(pha lu da)是一种源自印度并又具缅甸特色的甜点,它用西米、紫米、木瓜冻、缅甸炼乳、奶油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冰块做成,香甜扑鼻,神清气爽。其中的奶油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中,入口即软,酥脆香甜,可口甜蜜。

休闲时缅甸人喜欢咀嚼槟榔,尤其是男士,来客时缅甸人也常用槟榔待客,槟榔盒成了家中的必备。缅甸槟榔包由茴香籽、儿茶、甘草、石灰、槟榔子包入槟榔叶中而成。槟榔味道辛辣,略带涩味,人们只嚼而不吞食,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牙齿的作用。在缅甸街头,随处可见售卖槟榔包或槟榔烟的小摊。据说,这一习惯最初是由印度传入缅甸宫廷,随后流传开来的。

3 中国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缅两国山水相依,自古有着深厚的“胞波”友谊,早在先秦时期两国间就有了民间商旅交通往来的“滇缅古道”。从秦汉到宋代的一千年中,不断有中国人通过“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内陆水道”到达缅甸和中南半岛。这些商道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时期,南征交趾(今越南)一带的汉朝官兵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带到了中南半岛,至今缅甸和东南亚地区仍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缅甸人常吃的“糯米饭团”(kaut hnyin:htout)与中国粽子的外形及制作方法几近相同。

据不完全统计,缅甸现有华人华侨约250余万人,占缅甸人口总数近4%。缅甸华人华侨的祖籍主要以云南、福建、广东三省居多,主要集中居住在城市,缅北地区的农村中也生活着不少华人。华人华侨旅居缅甸,给缅甸的饮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瓷器和筷子的传入,改变了缅甸尤其是广大偏僻地区最初多以芭蕉叶等植物叶子作为餐具和以手指撮食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包子、饺子、馄饨、春卷、油条、豆浆、米粉、煎饼等食品也随华人华侨传到了缅甸人的生活中,并极大的丰富了缅甸的传统饮食。在缅甸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用米粉、油泼面(his gyaw khaut hswe:)或鸡蛋炒饭作为早点。午餐中人们还喜欢吃由卷心菜、菜花、胡萝卜、青豆、玉米笋、番茄、芡粉(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和鱼酱等混合炒的什锦蔬菜(a-sein: gyaw)和什锦汤。汤圆(monlon:yei baw)是缅甸人喜爱的饭后甜品之一,华人风味的凉拌油葱面、闽南的炸豆腐、云南的米线都成了缅甸民众喜爱的小吃,缅甸人还从旅缅华侨那里学到了种茶、饮茶习俗,他们称之为“中国茶”。喝茶已经是现代缅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缅甸男人尤其喜好泡茶馆,喜欢就着包子、春卷等点心,品饮中国的红茶。

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缅甸语中的很多词汇直接通过汉语音译而来,如缅甸语里的筷子(“箸”tu)、油条(“油炸鬼” i kya kwei:)等词汇就是由我国的闽南方言借用过去的,缅文中的瓜子(kwasi)、豆腐(to hu:)、火锅(haw paw)、包子(paut si)、酱油(kyanyo)及云南的“米线”(mi:shei)等词,也是由中文直接音译过去的。粤、闽、滇烹调风味,风靡全缅,受到了缅甸人民的喜爱。中国的许多蔬菜、水果种籽也经华侨传播到缅甸,如包心菜、辣椒、蚕豆、油菜、杏、石榴、西红柿等,都在缅甸生根发芽,人们为了能与当地所产形体近似的物品加以区别,特在这些名称前统统冠以“德由”(缅语中国)二字。现如今在仰光和曼德勒等地的唐人街区均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华人餐馆,北京烤鸭和乳猪等受到了缅甸富裕阶层的欢迎。

4 西方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1824年至1885年间缅甸先后爆发了三次英缅战争, 缅甸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人带来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饮食,西方文化由此对缅甸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一些影响。西方人用餐时所使用的刀叉亦为缅甸人民所接受,无论在缅甸人家中还是餐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时使用盘子盛取饭和菜,然后左手持刀右手持勺或一手持勺一手持叉地各自开始吃饭,此种用餐方式又近似于西方人的分餐制。在现代家庭中,人们使用西方风格的高餐桌以及椅子代替了传统的矮桌,用餐时大多人已不再席地而坐了。

现代生活中缅甸人也喜欢以西式的面包、蛋糕、布丁等伴以咖啡或奶茶充当早餐。走进仰光等大城市的咖啡馆、西点店,你可以品尝到豆沙、椰蓉馅和奶香味的各式面包及各种口味的蛋糕。人们在吃面包时,也喜欢像西方人一样将面包置于盘中,然后用餐刀蘸取黄油、巧克力酱或各式果酱涂于面包上来食用。也有将卷心菜、生菜、水果等洗净切好置于盘中,拌上沙拉酱来食用的。

受英国人的影响,缅甸人在下午3点到3点半间有饮下午茶的习惯,饮茶时很多缅甸人也习惯于红茶中加入炼乳、糖或牛奶。除了可口可乐、七喜、雪碧、芬达、红牛、苏打水等饮料外,啤酒、朗姆酒、威士忌及葡萄酒等酒精饮料,也深受缅甸现代人的喜爱,目前缅甸也产制属于西方酒类的瓶装啤酒和威士忌。近些年,西式自助餐馆、意大利餐馆、法国餐馆也出现在了仰光、曼德勒等城市街头,三明治、汉堡包、煎牛(羊)排、意大利面、披萨、法餐等也受到了缅甸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和中上层人士的亲睐。据报道,肯德基等西式洋快餐也已进入到了缅甸市场,并极受人们的欢迎。

5 其它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缅甸与泰国毗邻,如:椰奶、鱼酱、柠檬香草(也称香茅草)等在烹饪中的运用也受到了泰国的影响,极具缅甸特色的椰汁面(on: nokhaut hswe:)、椰浆饭、椰粥、椰浆炖鸡肉等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泰式酸辣汤(泰名“冬荫功”)在缅甸非常受欢迎,在仰光街头还可以见到泰国人开的泰国料理店。此外,马来人和马来华人带来了不同风味的沙爹烧烤和各式糯米糕。

在日式餐馆中,缅甸人特别是精英人士和中上阶层的人可以蘸着芥末享用美味的寿司、生鱼片以及其他各式日本菜肴。在一些餐馆,人们还可以享用韩国烤肉、铁板烧等韩式料理。随着缅甸社会的逐渐开放,特别是在仰光等大城市,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来自泰国、新加坡和日本的连锁餐馆,如由泰国投资的Kandawgyi Place,新加坡投资的Sedona和Traders,日本投资的Sakura等连锁酒店及餐馆,相应的饮食文化也逐渐为现代缅甸人所接受。

6 结语

从缅甸的饮食中我们可以发现缅甸人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融入了外来饮食文化,当然,缅甸民族几千年来自己固有的饮食文化才是主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缅甸这个极具东南亚热带风情的地域环境里,缅甸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积淀,逐渐形成了其鲜明的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缅甸饮食在保留该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吸收和融入了外国的饮食文化,这极大的丰富了缅甸固有的饮食文化,使缅甸饮食文化呈现出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谋,姜永仁.缅甸文化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贺圣达,李晨阳.列国志―缅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钟智翔,尹湘玲.缅甸文化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4] 姜永仁.缅甸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东南砬纵横,2002(4):77-81.

篇7

岭南建筑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其简练、朴素、通透、淡雅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

1.岭南建筑特点

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并运用方形柱。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由于岭南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形成了岭南建筑区别于北方建筑的建筑特色。岭南建筑注重通风透光,隔热防潮,所以门窗尺寸都较大,有些地方建筑还会开天井,如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是极具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客家围龙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轴对称,主次分明;二是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三是有一条长廊贯穿全宅:四是规模宏大,坚固耐久。许多围龙屋在左右横屋之端。还加筑有角楼,角楼的四面均开设炮眼,用以防御。

此外,岭南建筑还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品。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解放前那里已经是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时有很多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而这种民居是有来历的。在解放前的一百年以内,广东沿海地带的人到东南亚去做生意,他们在那边赚了钱后回广东老家盖房子。由于习惯了东南亚的居住方式,他们回国前先在南洋请人设计好图纸,回来后直接请本地工匠施工。于是那个时期就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建筑涌现了,而这种房子可以看作是东南亚文化与我们传统的、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品。

2.岭南建筑历史发展

从发展历程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宋元时期是广东大规模开发的时期,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栏杆望柱头石狮,为南宋遗构,雄健威严。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广州在很长时闻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罗马宇钟、大理石柱为建筑装饰,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学校、育婴堂等,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清末,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综观清末、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例。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岭南建筑工艺

其一,实用与艺术结合,结构与审美结合。对关系建筑结构又是立面上最显眼的重要部位,诸如屋脊、墙头、不同墙面转折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南方多雨,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防漏的要求很高,屋脊做得特别粗大,粗大的屋脊,成为展示装饰工艺的理想底地,尤以正脊更为突出。饰以陶、灰塑甚至嵌瓷,不怕日晒雨淋,历久而鲜艳如新。修筑得特别高大的风火墙,形如镬耳,不仅起了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而使屋面减少日晒,还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

其二,装饰题材上不仅广泛采用传统题材,更突出了岭南地方特色。岭南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几乎囊括了传统的民间装饰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渔耕樵读的日常图景、戏曲小说场面、吉祥如意图案、虫鱼麟甲、走兽飞禽、奇花异草、龙凤随队山水胜境、亭台楼阁,甚至名人诗句、名家书法。岭南工匠更善于表现有地方特色的题材,通常较多表现的有岭南佳果:洋桃、番石榴。香蕉、荔枝、芭蕉、桃、李;岭南花木:红棉、茉莉、榕、桂、兰、芷、芙蓉、指甲花、素罄花;岭南风光,诸如潮州八景,就常作为潮州屏风、壁画之内容。

4.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

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如1934年建成的广东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壁、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

二是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岭南建筑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及结合,表现出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取向。如著名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先生设计并于1934年10月竣工的广州市府合署(现市府大楼),“为了配合中山纪念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风格,合署大楼在建筑形象艺术处理中采用宫殿式,屋顶铺置黄色琉璃瓦,内部装修天花图案并采用中国式纹样。”莫伯治先生对整体和合的设计思维有着自己的更具体的说明:“在我的建筑创作过程中,往往涉及一个重要的思维领域,就是遵从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如基地环境的处理(包括地势、地质、气象、建筑环境)、现代功能的满足、新材料性质的体现、新技术发展的运用等等。

三是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创新是建筑创作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在岭南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林克明先生在谈及建筑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时说到,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盲目搬用木结构的处理手法,而不去充分利用新建筑材料的特性,就无助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因此,他在设计原中山大学第二期教学楼工程时。有意作了改进和创新,采用了简化仿木结构形式,取消了檐下斗拱而代之用简洁的仿木挑檐构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