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心校校长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9 05:21: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中心校校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中心校校长

篇1

中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学校由于位置偏僻且处农村,在周边四星级学校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在政府区域规划调整的压力下,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如何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发展,成为我走进中学伊始主要思考的内容。席勒说过:“走出空间危机的唯一办法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空间。”对学校发展而言非常适用。从校长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管理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人治,靠权威管理;二重境界是科学管理,靠制度;三重境界是文化管理,靠熏陶。

我就思考着把学校管理的着力点放到了“文化”二字上,通过先进理念,通过行为传递,改变师生员工的观念,改变师生员工言行网止,建设一种新的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等学校文化,并在这种文化重建中树立学校品牌、赢得社会声誉、获得学校发展。

我提出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理念,策略是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领导的行为,用领导的行为改变教师的理念,让教师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教师的行为改变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这里,寻找先进的理念,进而给中学的行为文化确定基调,引导师生员工言行举止转变与臻善,已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关键。这就是我请那么多专家学者来中学的一个初衷。

学校发展理念有了指针,文化重建找到了旗帜

谈到学校邀请的专家,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张先生。

正是他的四次到来,正是他和我们的管理者、师生、家长对话交流,正是他与我们探讨文化发展学校的策略和战略、生命化课堂建设的思路、家校协作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学校由此发展理念有了指针,文化重建找到了旗帜,那就是“生命化教育”理念。

学校将张先生所有的讲座、对话整理并学习,提出用生命化教育理念统领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并且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新的校训,调整了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学校定位。从理念入手,对学校发展进行价值取向。

实实在在的转变教师的观念

专家、学者、特级教师,那种感染力、号召力,不是校长的行政命令就能达到的。每一次讲座,都会在教师中获得一份共鸣、引发一场讨论。每一次讲座,都会给予教师观念的撞击、思想的洗礼。

其中,教师观念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应试文化抛弃,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回归。比如管教学的蔡华军校长在培养学校青年教师方面,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增加他们的生命厚度。

管后勤的葛坚副校长聆听了张先生的报告,提出后勤管理,更需要我们“生命在场”,提倡生命化的服务。朱主任内心感悟到教育是“栽培”,而不是“选择”。丁老师更认为教育是一种气度。曹老师受到了丛晓、葛老师讲座的启发,对于学生违纪问题,不再是严苛的惩罚,实行的是通过开展“我承诺,我践行”活动,实现学生内在的转变。

专家学者来中学,实实在在的转变教师的观念,“生命化教育”观念逐步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与行动。

专家引领春雨润物般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有些时候,号召和硬性规定会引起师生的反感的,失去效果。专家引领春雨润物般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比如:南通大学创新教育专家的王先生、心理学专家姜教授等都请进了学校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很多教育方法使老师们茅塞顿开。张先生在与学校班主任对话时,给学校班主任出谋划策,教师们学到了很多符合学生生命需求的教育方式。

南通中学教科室主任、原市教科室副主任、中学等都以他们的其言传身教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引领了他们生活方式,学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特别是陈先生讲怎样读书的报告后,教职员工获益颇深,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郁郁读书之风。

同时,在全国著名学者张先生的影响下,5月9日,学校成立了本区域第一支教师读书队伍——“中学张先生读书会”,以此提升了学校教师文化行为。

专家的诊断、建议,学校的许多举措更是浸润学生的生命

学生在与专家的交流、对话中,丰厚了生命厚度。如张先生与学生交流,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中,给学生生命以慰冀、以温情、以信念!更为重要的是,专家的诊断、建议,学校的许多举措更是浸润学生的生命。学校在从师生的周边环境入手,食堂添设了绿色植物,改善校园内的照明设施,解除大门外危及师生安全的“停车场”,润泽师生生命。从触摸屏电脑、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式篮球架开始营造开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心智家园”心理咨询室,教育行者博客圈,班旗设计、每天一个励志故事等活动为突破,激扬师生生命。

特别是在对学生行为管理上,杜绝了严苛的惩罚,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教育有时就是一种提醒。比如提醒学生“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拾起的是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提醒学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养成为人处世的仪准;提醒学生“注意烦躁的秋季”,呵护学生健康的心灵。许同志在《南通中学印象记》说: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人的一生,其生命内在的规律与生命的密码已经蕴藏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生命中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教育并不是全能的,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不能够代替学生的成长。但是,我们却可以创设条件帮助他们成长。

造就了一支理念先进、业务娴熟、事业心强的教师队伍

篇2

尊敬的全体教职工、全体同学:

大家好!在这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新田中心小学第五届春季田径运动会的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精心筹备本次体育盛会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裁判及工作人员和运动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希望各位运动员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安全参赛、文明参赛、赛出成绩、赛出风格。希望全体裁判和工作人员忠于职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做到公正裁判、热

情服务,确保各项竞赛的顺利进行。

今天,我们师生共聚,汇聚在蓝天绿地之间。愿成绩与风格同在,友谊与欢乐并存。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和运动*的快乐!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奏响我们生命的最强音!

预祝新田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篇3

人物速写

睿智的目光、谦和的智者;务实的工作、执着的追求;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想;卓越的才干、过人的胆识。

__,1970年出生于山光积翠、水色含青的南__, 1989年师范毕业后在下庄乡任教,1992年调入__区教育局政工科工作,他以满腔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泛赞誉 。20__年被任命为__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科长,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科长以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及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换来了__区基础教育的快速、全面地发展。20__年__同志被任命为__区特教中心学校校长,上岗伊始他就确立了自己“敢想、敢干、敢负责”的管理理念和“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办学理念。

短短的两年,他凭借超前的理念、过人的胆识使__特教中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使__特教事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

更新理念 多元办学

挖掘特殊教育的内涵,拓展特殊教育的外延。

——__

特殊教育需要激情,激情来自于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殚精竭虑、卧薪尝胆、一往无前。

——__

从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到特教中心学校校长,杜校长对特殊教育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发现特教学校与普通学校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特殊教育“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狭窄封闭的办学方式束缚了学校的发展。特教学校的办学思想没有真正考虑残疾孩子的实际需求,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生活逐渐抹杀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有鉴如此,他的办学思路逐渐清晰,“一年树品牌,二年创特色,三年争地位”发展的脉络也基本勾画出来。

杜校长给特殊教育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开放的办学理念。他对特殊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特殊教育应理解为“对有特殊需求人群的教育”,以此定位特殊教育的外延,普通教育中正常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网成瘾等问题也应纳入特殊教育的范畴。杜校长正是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自己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他北上首都、南下上海考察学习,策划成立了“美国‘小海龟’__儿童感统训练中心” ;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力邀同窗挚友翟召博来校作“心理学报告会”,并在特教中心学校成立“翟召博心理咨询工作室” ;诚邀特色教师加盟建立了“‘小海龟’陶艺工作室” 、“DIY手工坊” ;与社会知名品牌合作成立了“立聪堂听力康复中心” ;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了“新触觉健康屋” 、“家教资源室” 等面向社会的特色教育模块。在特色模块逐个建立的基础之上,特教中心学校依据科学、放眼未来,举办了一所民办培训机构——__“小海龟”儿童能力发展培训中心学校,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开拓创新 打造特色学校

人是要有理想的,不怕你不做,就怕你不想做,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

——__

一、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抓大不放小。

给杜校长做下属,你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权力,只要是你分管的工作,你可以得到充分的授权,只要你有想法,你可以得到他最大的支持。然而,在管理上“抓大”的杜校长,却又是一个不“放小”的校长。他常常会直接给任课教师提一些改进的意见,有时候具体到黑板上的一个字。

杜校长来到学校后首先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实行权力下放,实行“三部管理”(即培优部、启音部、启智部)体制,提高了管理效益。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启音部试用普校教材,将普校教材与聋校教材适当整合,使之更加符合聋生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启智部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推行三级教育模式:学前康复训练、康复班教育训练和分类教育训练班。三类教育训练班授课又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实行走班教学,把学科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内上课,这样教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其次改革师生评价,搭建竞争向上的平台。对学生评价,语数以书面评价为主,其他科目以展示为主,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也就体现了对教师的评价。杜校长更是鼓励教师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他的鼓励下,康复班教师在康复实践中努力探索,进行个案研究,以单元主题形式,对每个学生分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康复策略,通过游戏教学、口语教学、体能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实现教育引导与行为矫治,在具体实践中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训练资料和康复历程,形成了《康复班教学方案》、《康复班个案手册》、《教育康复发展评价手册》等教学成果。

二、建设学校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杜校长始终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并把建设“人本化的校园”作为特教中心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目标。杜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切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以学生的满足为满足。在这里,孩子们拥有家一般的舒展和安逸,父母般的呵护和关爱,杜校长要求教师做到“对待工作有爱心,备课上课要精心,教育教学要耐心,监护学生要细心”;在环境建设中杜校长坚持以“文化品位、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感染,让学生真切感到“每堵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在传情,每个景点都在启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杜校长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他用“小海龟”命名了一些功能室,以此为依托打造学校特色,了解杜校长的都知道,这并不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其内在管理的规范、细致和最 大的管理效能才是他的追求。在杜校长的理念中,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品牌,实行特色教师带特色模块,打造特色办学的亮点。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走自己的路,不断调整适合于不同学生的课程目标,建立特色鲜明、系统的校本体系,我们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俯首甘为孺子牛

管理就是服务,作为一名校长我在思考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__

我的博客名是“BUS”,愿我这辆“BUS”能带领大家去寻找心中的那片绿洲或是清澈的泉水。

篇4

环境能够陶冶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学生生活在学校中,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地感染与熏陶作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从学校全局出发,优化组合学校内部影响师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真诚地面对师生,对每位教师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各种因素发挥全面一致的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师生心理健康的最佳合力。

二、校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者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校长应给予教师、学生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服务的对象,教师是管理的对象更是引导、支持的对象。校长所进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和完善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为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三、校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带头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要求校长具有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实事求是的作风。学校的发展要以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支撑,校长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设计者必须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变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通过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为主线,开展教研活动,明确重点、难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四、校长是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的沟通与协调者

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冲突。为了能够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长就必须处理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主要是学校与社区和家长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优化学校的办学环境,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聘请心理教育的专家、教授或经验丰富的专职心理教师到校开设讲座;有计划地向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注重自身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人格魅力和高尚言行影响孩子。

篇5

1.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目标

“时+实”培训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新任校长初任期培训的岗位需求,同时还要遵循校长的专业成长规律,为新任校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目标被定为岗位适应性培训,重在对校长进行依法履职培训和学校管理实务培训,经过培训提升校长稳定学校大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走好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2.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模式建构

“时+实”培训的概念释义

新任校长培训模式中,“时+实”的含义是时效与实效。时效是指培训具有即时、及时、与时俱进的特点,即让新任校长在试用期内就参加培训;实效是指培训注重实务、讲求实用,即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培训。新任书记校长更加关注“做什么”、“如何做”的实践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其学习基本上是遵循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而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新任校长培训的内容是以实务为主,突出实用价值。培训时效性是培训实效性的保障,培训实效性是培训追求的目标,也是手段和策略。

“时+实”培训的结构化课程

以即时、实用理念为指导,新任校长“时+实”培训模式主要体现在跟进式培训和滚动式课程的设置上。跟进式培训就是上任即接受培训,将原有两年一期的新任校长培训改为一上任就培训,将人员流动与滚动式课程有机结合。滚动式培训课程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分为校长的工作实务、学校党政工作管理、校长的修养、国际视野、综合实践5大培训模块,5大培训模块又分为9个具体培训部分,分两个阶段完成,其中,实务培训模块为核心课程。

由于新任书记校长的知识结构必须与其职业活动的内容、工作任务的结构相匹配,因此,该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新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任务作为培训课程设计的直接依据,在培训的知识基础、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上满足新任校长工作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找准培训目标定位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校长的培训需求,将新任期校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和基础,将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与他们原有的管理经验进行交互并重新建构,激发新任校长改进工作的学习动机,提高培训课程的实效性。

3.新任校长“时+实”培训的过程管理

“时+实”培训模式实施原则

培训活动即时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上任即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将跟进式培训机制的即时性、灵活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的稳定性有机结合,即课程模块相对固定,培训者根据拟定好的培训活动,安排参加培训,未曾参加的培训课程根据下一轮培训计划安排补训。

培训课程执行严谨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注重培训课程的监管,旨在通过严格的培训管理,体现培训的严谨性。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培训课程作相对灵活的调整。

培训内容实效性与培训方式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在新任校长培训课程中均有所运用。每一次培训前,我们都会根据课程的性质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反复沟通,努力做到以最适合的培训方式落实培训内容。如第三期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班在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时尝试了“体验式案例分析”,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时+实”培训模式的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员优势,搭建实现学员优势互补、智力支持的平台,如学员论坛、读书交流等,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图将缄默性质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变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员们相互启发、交流共享。

在学员交流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班级文化。由于每期学员是以不同批次进入培训班学习的,因此,新任校长“时+实”培训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课程模块按照批次推进,班干部以批次任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适度、适时开展大班级活动,如不分批次举行学员论坛;集体外出参观、考察;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走进学员所在的学校等。

4.“时+实”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培训内容的构建关注实际问题

新任校长上任初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使校长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希望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途径。例如,2011年北京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如何把握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更加有效地激励教职员工,成为新任校长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促使我们对“时+实”新任校长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财务及人事的领导请进课堂,进行政策的指导及个性化问题的解读。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对所在学校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环境进行分析,将学习过程设计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工作实践的情境迁移到学习中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的培训,不仅有助于受训者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参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教育理论所承载的更为高远、宏大的教育目的的逐步实现。

形成“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

“时+实”新任校长培训班初步构建了“学习共同体”。面对新任校长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有不同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校长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竞争、辩论、合作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深化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学习共同体也使得校长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学员曾这样感悟:“在班中学习,体会学生的快乐;在班中研讨,得到灵感的激发……”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开阔了校长的思路,拓展了知识和思维空间,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校长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篇6

下面,就本人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竞职岗位及优势

我所要竞聘的岗位是里木店中心校校长。之所以要竞聘这一职位,自认为具备胜任这一工作的优势条件。

其一,我有过硬的教学资历优势。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有27年的工作经历,其中有年的班主任经历,相继教授过语文、数学、等各种课程,对于小学教学内容和流程成竹在胸,如数家珍。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自学了课程,更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在这二十几年里,总是密切地关注国家的教育工作发展和变化,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其二、我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优势。从1992年到教委办起,我有过15年的做领导工作经验,其中,13年的副主任和2年的主任经验。在这15年中,有5年是专抓小教工作的。可以说,正是凭着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熟悉了每一所学校情况,掌握了每一名教师情况,大到学校的房舍状况,小到教师的脾气秉性,全都了然于胸。再加上有二年的从事正职的工作经历,更增强了我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其三、我有优越的外部环[“文秘港”还有更多精彩文章等着您!]境优势。参加工作多年,尤其是任领导职务这些年以来,与上级部门领导、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各单位、各学校领导、教师之间有着极为融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关系,这对于教改后的中心校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虽说教育是垂直管理了,但仍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凭借多年建立和培育起来的老感情,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其四、我有厚重的群众基础优势。本人从教以来,交人无数,但无论与谁,一切皆以“待人以诚、处事以正、自律以严”为原则,赢得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厚爱,为好这些年的工作铺垫了厚重的群众基础。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在此,也借机会向多年来一贯支持本人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全体教师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三、工作目标及打算

各位评委、全体教师,如果我能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环境。就我镇中小学而言基础建设情况来讲,危房已全部消除,改善办学条件的当务之急是更新教具和师生用具,尤其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教具,我们是少之又少。而这又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如果我就任后,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其它一贯支持我们的各单位、各部门寻求大力支持,力争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2、改革福利体制,关心教师生活。客观地讲,虽然教师工资与其它行业相比较高,但从我镇实际看,与一些部门比,在福利待遇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为此,我计划从学校的每年收入中节省一部分,专门用于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按实际出勤、工作业绩予以相应待遇。改变大锅饭、大帮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的旧有陋习,借此微薄之举,慰借辛勤园丁的甘于清苦的奉献之心。

3、唯才是举,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按照我的想法,今后教师工作安排要彻底打破原有模式,论才使用,唯才是举,不论长幼,不论职级,竞聘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每个学校实行末二位淘汰制。淘汰者重新学习,竞聘再上,再次被淘汰出局者,交教育局人才中心统一安排。同时,教师岗位要与奖金、福利待遇挂钩,以此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4、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7

这就是我请那么多专家学者来××中学的一个初衷

××中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学校由于位置偏僻且处农村,在周边四星级学校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在政府区域规划调整的压力下,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如何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发展,成为我走进××中学伊始主要思考的内容。席勒说过:“走出空间危机的唯一办法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空间。”对学校发展而言非常适用。从校长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管理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人治,靠权威管理;二重境界是科学管理,靠制度;三重境界是文化管理,靠熏陶。

我就思考着把学校管理的着力点放到了“文化”二字上,通过先进理念,通过行为传递,改变师生员工的观念,改变师生员工言行网止,建设一种新的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等学校文化,并在这种文化重建中树立学校品牌、赢得社会声誉、获得学校发展。

我提出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理念,策略是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领导的行为,用领导的行为改变教师的理念,让教师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教师的行为改变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这里,寻找先进的理念,进而给××中学的行为文化确定基调,引导师生员工言行举止转变与臻善,已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关键。这就是我请那么多专家学者来××中学的一个初衷。

学校发展理念有了指针,文化重建找到了旗帜

谈到学校邀请的专家,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张文质先生。

正是他的四次到来,正是他和我们的管理者、师生、家长对话交流,正是他与我们探讨文化发展学校的策略和战略、生命化课堂建设的思路、家校协作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学校由此发展理念有了指针,文化重建找到了旗帜,那就是“生命化教育”理念。

学校将张文质先生所有的讲座、对话整理并学习,提出用生命化教育理念统领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并且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新的校训,调整了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学校定位。从理念入手,对学校发展进行价值取向。

实实在在的转变教师的观念

专家、学者、特级教师,那种感染力、号召力,不是校长的行政命令就能达到的。每一次讲座,都会在教师中获得一份共鸣、引发一场讨论。每一次讲座,都会给予教师观念的撞击、思想的洗礼。

其中,教师观念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应试文化抛弃,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回归。比如管教学的蔡华军校长在培养学校青年教师方面,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增加他们的生命厚度。管后勤的葛坚副校长聆听了张文质先生的报告,提出后勤管理,更需要我们“生命在场”,提倡生命化的服务。朱建主任内心感悟到教育是“栽培”,而不是“选择”。丁汉荣老师更认为教育是一种气度。曹火强老师受到了丛晓、葛淑芬老师讲座的启发,对于学生违纪问题,不再是严苛的惩罚,实行的是通过开展“我承诺,我践行”活动,实现学生内在的转变。

专家学者来××中学,实实在在的转变教师的观念,“生命化教育”观念逐步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与行动。

专家引领春雨润物般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有些时候,号召和硬性规定会引起师生的反感的,失去效果。专家引领春雨润物般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比如:南通大学创新教育专家的王灿明、心理学专家姜永杰教授等都请进了学校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很多教育方法使老师们茅塞顿开。张文质先生在与学校班主任对话时,给学校班主任出谋划策,教师们学到了很多符合学生生命需求的教育方式。

南通中学教科室主任陈杰、原通州市教科室副主任陈有明、通州中学陈颖等都以他们的其言传身教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引领了他们生活方式,学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特别师是陈有明先生讲怎样读书的报告后,教职员工获益颇深,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郁郁读书之风。

同时,在全国著名学者张文质先生的影响下,5月9日,学校成立了本区域第一支教师读书队伍——“××中学张文质之友读书会”,以此提升了学校教师文化行为。

专家的诊断、建议,学校的许多举措更是浸润学生的生命

学生在与专家的交流、对话中,丰厚了生命厚度。如张文质先生与学生交流,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中,给学生生命以慰冀、以温情、以信念!更为重要的是,专家的诊断、建议,学校的许多举措更是浸润学生的生命。学校在从师生的周边环境入手,食堂添设了绿色植物,改善校园内的照明设施,解除大门外危及师生安全的“停车场”,润泽师生生命。从触摸屏电脑、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式篮球架开始营造开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心智家园”心理咨询室,教育行者博客圈,班旗设计、每天一个励志故事等活动为突破,激扬师生生命。

特别是在对学生行为管理上,杜绝了严苛的惩罚,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教育有时就是一种提醒。比如提醒学生“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拾起的是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提醒学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养成为人处世的仪准;提醒学生“注意烦躁的秋季”,呵护学生健康的心灵。许锡良在《南通××中学印象记》说: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人的一生,其生命内在的规律与生命的密码已经蕴藏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生命中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教育并不是全能的,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不能够代替学生的成长。但是,我们却可以创设条件帮助他们成长。

造就了一支理念先进、业务娴熟、事业心强的教师队伍

篇8

这段时间以来,我与来自全区的各位校长每天忙碌于兄弟训练营,听着到太古蹲点校长的报告,分享着各校长的学习收获和回校后的实践方法。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感受到不同的校长的教育智慧。本次培训不仅让我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学习与研究意识,而且也让我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在此我非常感谢教育中心的领导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也非常感谢各校长的坦诚相告。四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1、抓课改、抓小组评价

我们要继续加强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学习,认真领会,彻底更新观念。做好小组建设、培训、评价;

2、抓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教学质量的精细化,教育质量的精细化。

3、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良好的品德来自良好的习惯,作为校长、老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文明习惯教育即养成教育。

4、落实教学常规

注重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对教学过程中的备、教、辅、改、批、考、研等环节层层把关,狠抓落实,实现教学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教学常规检查坚持每周化,做到检查到位,反馈及时,整改有效。

5、规范书写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小学生抓起。要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首先要从写好规范字做起。字要规范。主要是笔画本身的形态不能错,笔画的关系不能错。

6、加强阅读

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乐读。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创设有利条件。

篇9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还会因为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要克服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一)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动作结构复杂、器械难度大等客观因素是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如身材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重、高大的学生进行协调、技巧性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久性项目时,他们普遍感到焦虑或恐惧。这些现象在体育课中十分常见。另外技术动作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器械难度大也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因此,以上客观因素是构成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的单一要求和不自觉的偏爱

在体育课中,不论学生的情况如何,个别体育教师都一味的、不分层次地用同一标准要求,这样就使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长期遭受失败的困扰,而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畏惧情绪。其次教师又不能对学生平等对待,往往冷落差生,有的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使他们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也随之产生。

(三)学生个性特点及气质类型的差异

一般地说,神经系统弱性的人,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一遇到稍有难度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方式,就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反之,神经系统强型的人,则不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因此,紧张情绪的容忍度可以通过神经类型或气质类型测查表来加以预测。研究表明,特质焦虑水平高的学生比特质焦虑水平低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极度紧张。在个性特质中,忧郁性大,情绪不稳定,自卑感强,神经过敏性强,或者“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反之,则不容易引起极度紧张。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分类

教学中的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认识与适应心理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轻微的心理异常,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过低或过高。过低的动机会由于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于调动,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造成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而过高的动机会引起肌体兴奋性过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而难以控制动作,造成技术动作质量下降或伤害事故发生。

(二)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的对象难以指向,注意力不能从某一对象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不能正确地分配注意力。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来看,动作泛化阶段,由于大脑皮层兴奋处于泛化期,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也难于把注意转移到主要动作环节以外的其他动作细节上,而产生注意力分配不协调的障碍。另一类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某些动作过程中发生恐惧所造成的。具有一定难度可能造成伤害的动作会造成学生的害怕心理,这时的注意障碍多表现在学生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技术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畏惧心理,则会使学生长期将注意力排斥在学习动作技术技能以外,从而影响动作技能的提高,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三)疲劳障碍

疲劳障碍是指在技能动作的教学和训练中,由教学方法不当或练习过度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变化。生理上表现为肌肉功能失调、痉挛、感觉迟钝、乏力等,心理上表现为倦怠、精神涣散、厌恶、反应迟钝、紧张、情绪不安等,主要是因为练习过量,使脑细胞在长时期、高强度的工作中产生神经性疲劳。其次是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乏味造成心理疲劳。再次是不良的体育教学环境,如气温、气压、缺氧、噪声、场地器材不规范等引起心情紧张烦躁、压抑、不安而产生疲劳。

三、体育教学中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一)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敬业、爱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感到体育的美与吸引力,帮助学生克服既有心理障碍,调动学习体育和从事运动实践的积极性。

(二)加强思想教育,优化教学环境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培养,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间接的学习动机。在新动作学习前讲授练习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动机的驱动力、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学习、战胜困难、克服恐惧。其次,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营造一种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篇10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

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