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7 16:1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篇1

(二)离婚家庭和父母不和的家庭子女存在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敏感、叛逆、捣乱等特点。

(三)留守家庭或外来工家庭,对孩子教育不够,孩子存在厌学、贪玩、说谎、迷恋电子游戏等不良习惯。

(四)有的青少年迷恋网络,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聊QQ,泡网吧,不喜欢纸质阅读;浮躁,喜欢追星。导致部分青少年未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既阻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使很多家庭幸福感缺失。他们走上社会没有健康的人格心理去面对社会,甚至因荒废学业而没能学到谋生的基本技能,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三、从深层次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层面原因:青少年对于形象、有趣、富于变化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爱好要高于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青少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鱼龙混杂的电视节目和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良莠不分,盲目模仿;家长不懂指导孩子绿色上网;一些书商、网吧老板、娱乐场所老板、影视制作人唯利是图,非法营运或传播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青少年接触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网站之后心灵受到腐蚀,难以自拔。

(二)家庭层面原因: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懂得与时俱进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没有认识到孩子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教育对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未能科学指导孩子阅读优秀课外书籍,有些家长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却在打麻将,更不会主动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家长为谋生既无时间、无精力、管不了或不懂管孩子。进城务工的家长,其职业和生活方式,又难以在人格塑造方面在孩子面前起示范作用;一些闹离婚的父母,有的为了让孩子当盟军,争取抚养权,于是互相指责、攻击,破坏对方形象,伤害了孩子童真心灵;有的为了推卸责任,对孩子思想、生活、学习疏于关心照顾,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孤独无助、叛逆;或者离婚后有补偿心理,随便满足孩子无理要求,造成任性放纵。在失去家庭道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融入到人群中,难以与同龄人融洽相处,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其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专业教师奇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齐或没法开足课时;我市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均没有统一规范的心理教材和读本,教师要上心理辅导课只能搜集资料设计课例,心理教育不科学系统,效果差。其二,不论是过去还是新课改推行多年的今天,教师中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老师大有人在;一些老师对待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的一些行为现象,没有深入分析心理成因和寻求疏导转化的对策,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和争取教育合力,而是厌烦、批评或迁怒家长,甚至放弃教育;一些教师不善于自身身心调适,某个阶段身体或心理状况不佳,容易让情绪流露在学生面前,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四)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原因:有的区县教育部门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应“防重于治”,缺乏前瞻性、可行性的科学规划,心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一,各区县教育局至今未按省市要求相应成立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分管的副局长、德育股长对心理教育工作业务不熟悉,能做到管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的很少,更谈不少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其二,各区县对上级教育部门的心育文件虽上传下达,却未能制订出适合区域实际的工作方案,未发挥指导、跟踪、评价、督促作用。对教师心理教育培训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与行动,如:周泓用赏识教育把耳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2005年前后,有些区县就轰轰烈烈地推广赏识教育;2009年教育部出台文件说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有些区县就红红火火大谈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对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未能以科学、客观、批判的态度有选择接受,而是跟风走,未能科学规划指导区域的心理教育。其三,面上普及型的心理培训缺乏互动、交流、研讨,难以解决教育实践中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

(五)政府层面原因: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是破解问题难题的首要工作,但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却受到限制。如果政府加大对预防性、发展性心理专题活动或者课题研究的投入,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二,政府层面对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的建设力度不够。阅读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灵成长,优秀读物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但政府层面对培植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的力度和投入不够,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未得到重视推广,未能形成“书香汕头”的大气候,也就未能把广大青少年引导到知书达理的正道上。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心理专业教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师长,应从家庭源头抓起,从幼儿开始就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探索创新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政府重视投入(出台文件,投入经费、人力,提供活动场地),专家出谋献策形成方案,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全面铺开,全程实施,构建“汕头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工作模式”,才能扎实做好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项任重道远的“心灵工程”。

(二)成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员由心理专家、中小学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子有方的家长、热心人士组成;以邀请专家开心理讲座,家长学校经验交流等形式,让广大家长深入、全面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自觉地在家庭生活中渗透心育,当孩子的“心理保健师”; 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以“补救型和矫治型”为辅的心理教育模式,识别心理异常并及时寻求帮助;委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三)各区县政府加大对心理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教育水平高低,关系着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取得高成效,应单列增加资金投入,征求广大家长、教师意见,请教专家,制订培训计划,列入资金投入预算并在区县教育信息网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培训计划应包括定期经验交流,专题研讨、案例反思、专题活动、专家讲座和学校公开课,家长关于子女心理教育的咨询活动,家长学校讲座等。学校、社区、妇联如计划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或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扶助,尽快探索出科学高效的汕头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全市提供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经验,让科研成果尽快得到推广,让更多家庭、学校、社区得益,造福广大青少年。

篇2

我竞聘此职位的自信心来自于以下三点:

一、非常热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入诸城市青少年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已经三年,一直坚持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学习。

二、2014年下半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参加了XX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大赛,荣获诸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改革优秀教师。

这次竞聘如果能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我一定不负众望,尽心尽力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提高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

对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有如下三方面想法:

一、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

篇3

我竞聘此职位的自信心来自于以下三点:

一、非常热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入诸城市青少年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已经三年,一直坚持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学习。

二、2012年下半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参加了诸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大赛,荣获诸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改革优秀教师。

这次竞聘如果能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我一定不负众望,尽心尽力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提高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

对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有如下三方面想法:

一、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

篇4

(1)学习压力无从释放。

(2)早恋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3)家庭结构残缺带来的影响。

(4)不良的教养方式造成的结果。

(5)隔代教育产生的障碍。

(6)个性特色以及社会传媒注入了一些不良因素。

接着XXX老师介绍了XX中学十多年探寻搜索而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全面开展“1+1心联行动”健康教育活动。

二是切实加强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夯实心育基础。

三是规范细致的咨询辅导,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四是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首要关口。

XXX老师的讲座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XX县XX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中心XXX老师的交流发言,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该校是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

(1)营造温馨的心理辅导环境。

(2)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3)强化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6)开设“悄悄话信箱”。

(7)坚持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谭学美老师的交流为我们展示了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很好的工作范例。

XX县实验小学XX老师从四方面介绍了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1)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2)同步实施,三方联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氛围。

(3)创造机会,抓实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专业团队。

(4)明确任务,拓展渠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增实效。

XX县实验小学的介绍也为我们大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XX中学关工委的交流从“确定方向”、“建章立制”、“构建平台”、“推广辐射”四方面作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特别详细地介绍了在构建平台上做了五项具体工作:

一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二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三是接收学生的心理咨询,四是设立学生信箱,五是做好书面宣传。这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今天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对大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全县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出的“在全省各中小学90%以上建立谈心屋”的要求。

篇5

B844.2

作为一个特殊化群体,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希望,期望很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思潮不断涌入国内,严重冲击着大学生心理发展。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专业人员编制却不充足,师生比例不协调。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师生比达到1:5000的高校不到10%,有的高校甚至低于1:30000。而教师队伍也是专业与兼职相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比较少,因此兼职与其他参与人员是健康教育队伍的主力军。其中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干部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兼职人员。对于师资培训人眼,还未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制度,专职老师培训缺乏系统化,兼职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在此基础上,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加强专业师资建设,同时对兼职与其他人员加强培训,才能够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更加专业与规范化。

二、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职业耗竭现象比较普遍

大学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复杂、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是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含心理咨询、宣传推广、课堂教授及危机干预等,因此对老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很多学校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没有接受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与督导,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力不从心,比较茫然,甚至出现负面心理。在职业心理学中此种现象被称之为职业耗竭,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独自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消级情感与危机处理为主,辅导、理解、支持等工作,过度损耗老师的情感,削弱个人成就感,甚至影响到人格发展。

2.专职老师个人成长受到限制

目前,专业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督导机会较少,高水平培训师与督导师资源紧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受高校专业编制影响,专职心理教育老师工作量比较大,只能在闲暇时间接受培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老师体验与督导机会也不过,从而难以获得系统而又全面化的自我成长机会。这就使得老师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不高以及身心疲惫等。

3.兼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队伍扩大建设迫在眉睫。从广义上而言,其队伍兼职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以心理健康教育无关,也未接受专业化的系统培训。甚至有的兼职人员没有正确理解心理工作的特点与本质,抱着助人为乐的态度,在开展超出自身能力的心理工作时,往往事倍工半。不科学的教育与辅导,不但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反而会误导,严重的话导致心理问题加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全员教育性的工作,兼职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与班主任逐渐成为其狠心力量,学生干部更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高校要成立校-院-班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培养优秀的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做好保障。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心理辅导员是重要工作执行者,各学院要设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负责本院系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疏导心理问题,对重点人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跟踪与监控。同时心理委员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及时上报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团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团队建设为基础,个别专业心理老师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专兼职人员队伍融为一体,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共享培训资源。在此基础上,促进专职人员成长,为兼职人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学习机会,相互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从根本上贡献资源。对团队进行定期培训与交流,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增强团队向心力与合作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整体上获得进步。

3.加强专业系统化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兼职相结合,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率。一般,专业化的心理教育老师都受过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培训,因此,在后期培训中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高水平技能培训。

4.合理的进行大学生心理课程设置

教育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要求其和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课内教育中学习基本的心理理论,在课外课堂中充分的感知理论的真实性,并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以及沟通。高等教育应当保证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不断的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我,加强师生双向沟通,更好的渗透心理教学的人性化理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手段与理念,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认识、发展与提升,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6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

篇7

关键词:

生态学取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倡导,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生态学理论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审察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聚焦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更应立足于整体,关注所有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来源

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把成长中的个体看成是受其周围环境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关系系统。根据该系统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将其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四个子系统:最内层为微观系统,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中间系统是第二个层次,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指个体未直接参与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系统;位于最外层的是宏观系统,指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以及其他文化资源。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要研究个体的发展就必须考察个体不同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下,莫茨等人和帕玛瑞格于1999年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定向(ecologicallyoriented)或称生态学理论(thetheoryofecology)。该理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多重影响因素,即不仅需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还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所存在的交互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突破聚焦有限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咨询,从障碍定向治疗观拓展到以增强能力为主的提高定向观上。按照生态学观点,学生心理健康由其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所决定,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是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解后的必然结果。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心理学的新兴的基本理论,可以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全面的指导。

2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莫茨等人在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理论时就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含义及实施方法作出了说明。该理论认为,生态学定向包括:(1)对青年学生的干预应该和在环境系统中的变化相联系;(2)在教师、学校、家庭和社区间构建起预防和干预的桥梁;(3)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用交互作用的观点看待学生的个体行为;(4)改变环境系统中多重变化的过程。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吴曼、吴诗涌(2008)[1]对生态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李涛(2013)[2]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立足于实践的生态学模式。该模式包括:(1)确定目标: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2)把握原则:把握好工作主体的全方位原则,工作方式的多途径原则和监控系统的动态化原则;(3)丰富内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多种形式和内容挖掘学生的潜能;(4)拓展实践途径:从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模式从多方面构建了生态学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政策、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上作了详细说明,但它依旧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相对中小学而言,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普及工作更加完善。虽然近两年才开始专门探讨面向大学生的生态学取向模式,但理论成果更加丰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玲[3](2015)的模式。她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模式构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等五个方面。李永兰[4](2014)针对高职学生所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体系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框架,从组织管理体系、业务工作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四个方面运用生态学理论。李玲的模式倾向于一般的教育模式,在宏观的教育模式基础上加入生态化的理念。而李永兰的思路更贴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些模式主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传统模式的框架依旧明显。近几年来对生态学取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多,需增加更多的生态学理论指导,以突破原有框架的束缚,实现生态学理论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更大程度的结合。同时,模式的发展需要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教育环境系统作进一步的细化和个性化的完善。此外,对特殊群体的生态学模式构建也需要引起广大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比如张庆、陈燕[5]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支持系统的建构;李成才[6]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对这些特殊对象的模式探索虽处于萌芽阶段,却标志着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希望在更多的对象、场合中有效运用。

3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分析

在实践中引入新理论前,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个性化、本土化的应用,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方式不丰富、针对性不强和人员素质不齐等不足,生态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为这些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关文薇[7]和杨峰[8]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构建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以从教育、咨询、管理、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等五方面展开。教育上,他们认为要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采取必修、选修课程与讲座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组建社团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推动心理自助与互助;咨询方面,强调预防和干预并重,坚持心理测评普查与访谈结合,个案与团体咨询及远程咨询相结合;管理方面,坚持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结合,学生日常管理与预警系统建设紧密联系;队伍建设上,坚持心理学专家、德育工作者、医生相配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构建心理工作与全员育人的桥梁;理论建设方面,坚持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理论与方法结合,理论的应用要符合实践的需求。这些方法都为生态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二人在实施方法中偏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条件不具备时考虑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备选项。具体而言,在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结合,可建立院系年级、班、寝室的学生心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队伍建设是体现生态学取向的最明显的方面,我国学校中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远不能满足这项工作的需求,需要从各级环境系统中发掘协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理论建设上,可充分考虑在各级环境系统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4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展望

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取向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孕育于21世纪初美国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热潮。在倡导综合利用社会的所有资源来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时代要求下,产生了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生态学取向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了解到干预再到评估都要需要综合的、系统的理念进行指导,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质量要用社会生态系统的观点来衡量。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学生态取向的相关研究近十几年才获得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对这一理论的模式研究不断增多。在这些研究中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以我国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生态学理论,借鉴国外该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其次,对于模式的探索已经遍及中小学和大学,甚至涉及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理论取向获得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同时,研究者们参考了我国国情和各级教育体系的差异,有机地结合生态学理论开展研究。我国对于生态化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虽已初见成果,但实践探索却为数不多。未来,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是将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切实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生态化理论只有落实在教育工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为此,需要研究者们更加深入地学习生态学理论全面、系统的取向,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深入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将生态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让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和完善理论。不论是模式构建还是实践分析,我国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一线工作者的不断尝试。因此,生态心理健康理论以及教育领域中的普及和应用任重而道远。

作者:蔡婉君 单位: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曼,吴诗涌.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3):41—44.

[2]李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160—161.

[3]李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7):60—62.

[4]李永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体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1):70—74.

[5]王金元,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支持系统的建构[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3):40—44.

[6]李成才.文化生态视野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57—59.

篇8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以及独特的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在这一时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开展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家庭、学习、就业、人际交往及社会思潮等各方面因素都容易给尚处于心理不稳定状态的大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以至于产生情况不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而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层次群体,除具有极强的个性和多样化需求外,还具有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迫切愿望。着眼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水平和参与程度,是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认知能力和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河北大学提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新工作形式和手段,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参与性、体验性活动,努力构建发展性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个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满足学生的人生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

在实际工作中,河北大学遵循教育对象广泛化、教育内容多样化、工作途径多元化、工作方法个性化的原则,将面向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治疗提升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预防与训练的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从帮助部分学生排除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转换到辅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地调节情绪波动和处理日常的心理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二、构建体系、创新形式,基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全面搭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⑴课程讲座结合,普及心理知识。学校不仅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公共选修课,同时还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女子问题研究》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的特色型选修课,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关爱的意识,优化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学校创办“心理讲坛”,聘请校内外知名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⑵搭建咨询渠道,满足学生需要。除开展必要的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外,学校还积极搭建多途径的咨询渠道,增设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创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阳光心情”,通过密切但保密性更强的电话和网上交流,满足学生心理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⑶整合学生组织,加强宏观引导。河北大学自2005年起,将各类型、分散的学生心理协会统一组织成立“河北大学心理健康协会”,并在各学院成立了分协会,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进行宏观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和运行,全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生们自行举办的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⑷发挥学科优势,壮大工作队伍。心理学是河北大学的优势学科,师资力量和教学实力雄厚。学校在设立专职心理工作者的同时,有效利用学校心理学的学科优势,聘请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兼职工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还聘请高年级心理学研究生担任学院心理辅导员,负责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和学院学生的心理辅导。同时,全校每个班级设立了心理委员,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了学院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壮大了工作队伍,完善了校、院、班级、宿舍多层次的工作网络。

推行这些措施的几年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日益健全,真正走上了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转变观念、创新形式,以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追求自我发展。

⑴心理咨询户外行――拓展心理咨询的新渠道。2005年,学校开始转变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固定模式,尝试将心理咨询由室内“搬到”户外,从“等待”来访者上门转变为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在每年的“5.25心理素质拓展周”和“十月心理健康活动月”里,除了举办主题竞赛、心理讲座、征文活动等一些常见的活动外,还将心理咨询工作搬到了室外,通过“心理咨询户外行”的方式,让学生与咨询员面对面交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心理困扰当场解答,耐心指导,使学生逐渐走出对心理咨询认识的误区,消除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培养学生遇事寻求科学、正确的解决方式的意识。

⑵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新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操作方法,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办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招募,通过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同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朋辈”心理训练,开展心理拓展训练。与一般的团体咨询和训练不同的是,训练营不仅要求学生亲自体验,更加注重学生在过程中掌握训练技能和技巧,并利用多样的道具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中的分享和讨论,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养成开朗向上的心态,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篇9

关键词: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56-0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重庆科技学院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心理素质提升为目的,依托学院三级网络防护系统和三级心理之家建设,从平台打造、队伍培养、活动开展、制度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德心共育,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构建了“1235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1”即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2”即两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3”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三个层次;“5”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五条途径;“2”即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条考评体系。

一、完善一套组织管理体系,为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重要平台

拥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步入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庆科技学院自2009年以来,陆续投资60余万共建9个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配备沙盘、生物反馈仪等专业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进院系提供了专业平台。确立“学院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成长小组长”三级工作体系,各级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学院配备一名具有专业背景的专职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其他专兼职辅导员积极参与心理辅导站值班、心理健康教学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朋辈辅导力量,通过骨干带头、高年级带低年级等方式,让学生能互帮互助互学互促,实现共同成长。

二、明确两大目标,增强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压力亦逐渐加重,导致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得不到关注,以往心理健康目标局限性日益凸显。重庆科技学院二级学院结合各自师资条件和工作重点,确定了两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方面,辅导站充分发挥学生队伍和辅导员的力量,更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另外一方面,辅导站能充分发挥三级网络防护系统的作用,通过心理普查、排查等手段,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治疗”。

三、落实三大任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辅导站首要确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的三大领域:学习、生活、生涯规划,通过日常的学习心理辅导、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等,对心理问题实现全面覆盖。其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三个层次完成。一是通过心理健康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帮助其养成心理学的思维方式;二是通过课堂讲授、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五大途径拓展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危机的预防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重庆科技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各二级学院辅导站协助校心理健康中心完成心理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采取理论知识系统传授、案例教学、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活动开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三级网络体系作用,通过开展心理团日活动、心理班会、心理运动会、心理成长论坛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能力。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一方面通过心理建档和每月心情温度计对学生定期进行排查,另外一方面免费为学院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心理辅导站也加强了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人员培训制度等,通过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当面咨询与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相结合,全方位服务学生。

4.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实现心理危机的防控并重。(1)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为有效预防、处理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二级学院建立了“宿舍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站”三级网络防护系统。信息员和心理委员要准确掌握宿舍、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辅导员和心理辅导站,辅导站及时上报校心理健康中心和相关负责人,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对于学院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单亲家庭、贫困学生、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等进行重点监护,随时做好咨询及转介的准备。(2)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自2009以来,学院正式实施网络化心理测评,为入校的每一位新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重点人群给予重点关注。此外,充分发挥了三级网络工作体系的作用,开展每周一次心理自查,每月一次心情温度计排查工作,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定期对心理排查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回访和跟踪,建构个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3)各学院心理辅导站落实心理危机预防培训制度。一是对全院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普及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知识,使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二是对院系辅导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识别与干预能力。

5.结合实际,注重心理调研工作。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及问题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理论成果进一步指导工作。如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从学生的就业心理、恋爱问题、团体沙盘游戏对宿舍关系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及对策,为学校、学院制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五、两条考评体系督促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与落实

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据定量与定性的原则,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从平台建设、队伍培训、资料上交等对院心理辅导站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心理辅导站对心理部干事、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工作如:参加培训、讲座,心理排查工作开展,校、市级活动比赛组织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和学生的量化考评中。

近年来,各二级学院通^心理辅导站平台的打造、师资队伍的培养、活动的开展,基本实现了心理活动系统化,心理测评科学化、三级管理制度化,出现了全员化、个性化和全程化的趋势,充分发挥了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义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学术交流,2008,(11):273-276.

[2]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

[3]苗军芙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篇10

:高效运转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请问,鹤壁市在解决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上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朝庄:在管理机制上,我们首先解决好了“如何管”和“由谁管”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如何管”上,我们结合鹤壁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标准》《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试行)》等一系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在“由谁管”上,我们建立了行政和业务两个管理体系。在行政管理上,我们专门成立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统筹管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业务管理上,我们聘请专家,建立了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评价和指导;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聘请专业教研员,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条体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鹤壁市政府和教育局一向是非常大手笔的,在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上毫不吝啬。请您介绍一下鹤壁市为了打造专业的心理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王朝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专业教师匮乏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打造三支队伍”的工作思路。三支队伍即:

第一支队伍是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对这支队伍,我们主要是加大了培养和培训工作。在培养上,对一些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重点培养,选派他们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学习;在培训上,从2011年起,我们启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外,还了解了“系统脱敏疗法”“心理沙盘游戏”“认知心理疗法”等多项心理咨询技巧。

第二支队伍是班主任及德育骨干、团干队伍。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中去,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德育骨干等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如2014年,鹤壁市财政出资,先后组织了两期中、小班,300多名班主任、德育骨干参加为期5天的封闭使用技能培训。

第三支队伍是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和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那么,和其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省辖市相比,鹤壁市有哪些特殊的成果?

王朝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常规工作,要说“特殊”和“成果”,我认为,我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抓得“实”,我们收获最大的“成果”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我们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一,通过“三支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第二,发挥课堂的作用。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我市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第三,扎实推进功能室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目前,所有市直及城镇学校均建有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和宣泄室等,65%以上农村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涂鸦墙、放松垫等设备。第四,心理教育活动常态化。自2009年以来,我们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70%以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走上了常态化的轨道。

: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那么,鹤壁市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王朝庄:在推进三方结合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在家校共育上,我们通过建立好家长学校、教师人人搞家访、教育宣传进社区、将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等多形式,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让家长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外的有效补充。

在促进学校与社会结合上,我们坚持加强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的联系,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半径。2010年以来,我们还依托市第四中学心理咨询室在山城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鹤壁高中心理咨询室在淇滨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科研对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助推器”的作用。请问,鹤壁市在心理健康教科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朝庄:在心理健康教科研上,我们主要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等,分片区或学校结对子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小组,通过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二是为基层学校的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搭建教科研交流的平台,开展面向德育骨干、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普及型教研。三是引领型的课题研究。如《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研究》《高中意志力的培养》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累累硕果。

:鹤壁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又如何一一化解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