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业务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1 14:34: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公业务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公业务工作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会计电算化是指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数据处理,在财务工作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使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财务会计改革,全面发展管理型财务工作。会计电算化主要对会计岗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及财务管理有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会计岗位

在传统方式中,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核算条件,安排会计人员,设置相应部门,来进行会计工作。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分工、会计岗位和会计职责均发生了变化,岗位设置需要对数据审核、审核分析、数据复查、系统维护、数据录入和系统管理等分别设置,确保分工明确,将系统管理作为核心,会计人员可围绕此核心展开工作,从而保证核算工作及会计业务顺利实施[1]。在电算化下,会计工作不是独立的机构,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其中。

2.会计核算

电算化核算内容与手工核算一致,都是对原始数据及有关资料的核算。电算化核算具有准确性高、速度快、便于查询等特点。

在传统记账中,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由会计人员填写记账凭证,出纳逐笔登记,人员根据审核后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工作量大,耗用时间长。每个月末还要对账,年末核对总账,工作任务重。实施电算化后,经济业务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填写记账凭证,审核后由计算机会计软件完成,月末和年末对账也可由计算机完成,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人工工作量减少。

传统记账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极易出现各种问题,账簿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一旦出现错误,需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根源,更正后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核算准确率较差,工作效率低。实施电算化后,人员只需要保证计算机录入数据准确,便能确保核算准确性与正确性,大大提高核算工作质量与效率。

手工账簿有活页式和订本式两种,与此相比,电算化账簿优势明显,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计算机计算能力较高,更加准确,存储空间大,利于账簿查询。

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和发展。当前,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风险加大,财务管理作用越来越大,传统财务管理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电算化对财务管理有极大影响,面对传统工作数据信息量大,计算量大,工作任务多,分析结果较不准确等弊端,电算化可弥补以上不足,并快速分析数据,确保分析结果正确、准确,为企业决策提供较可靠的信息[2]。

4.会计监督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监督有更高要求。电算化加大了会计监督力度,提高了工作准确性、精细化和及时性,若管理不当,计算机系统极易受到黑客攻击或病毒干扰,造成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在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需加强监督工作。会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及时备份数据;定期邀请专业人员检查计算机及会计软件,保证操作安全。

二、财务工作实施会计电算化措施

1.完善会计管理

企业和财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重要性及迫切性,引进电算化技术,将电算化作为促进财务工作的重要手段,促进电算化应用及发展。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保证制度与方法的规范性和全面性,有关信息和数据必须完整、规范。通过健全的会计制度,规范的核算流程和方法,完善、准确的基础信息数据等,保障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

2.岗位责任制

为确保电算化顺利实施,实施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根据财务工作及电算化特点,对不同岗位予以明确分工,明确界定各个岗位职责范围,要求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责任心,严格按要求进行工作,不定期或定期检查不同岗位工作,出现问题后将责任落实到人[3]。职责分工有利于电算化部门和用户职责互相分离,一旦在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发生`法行为或错误,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和控制。

3.加强内部审计

针对会计监督制定有效强化制度,定期进行会计资料审计,审计内容包括账务处理正确性,账务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账表相符等,针对有疑问或有问题的账表,必须及时处理,按处理流程和要求作出调整;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进度,杜绝非法修改会计数据现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需注意的是,会计电算化依然离不开会计人员手工操作,包括原始数据、会计档案等保存保管,计算机维护等,会计人员应正确处理手工操作与电算化之间的关系,做到人机有效结合,提高会计处理水平。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有极大影响,既减少了会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进一步规范了财务工作,促进会计体制改革。会计人员需重视起电算化,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及技术,确保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以此保证企业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处理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根据输入的数据源自动处理和存储在磁介质的过程控制。但是,计算机所必须提供的原始数据输入电脑手动事先审查和投入,一旦输入错误的原始数据时,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是错误进行各种各样的计算,它会导致崩溃,总账以及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错误,导致在输出失真。这是一个重要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输入法“是垃圾,输出也将垃圾。”正是由于这种会计电算化固有的弱点,所以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内部控制数:所有数据处理方法和程序要规范,并保持相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更容易伪造

电算化条件下,一些会计数据和信息作为电脑检查凭证的基础,记录修改的困难,改变将有明确的痕迹,因此很容易验证控制。在电算化的条件,它将把所有的数字形式的信息是在磁(光存储)媒体,所以很容易被篡改或伪造的,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此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如何使磁介质的安全和可靠的数据,以防止被非法修改的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注意账户的功能,忽视管理

一直主要从事会计在中国的工作后,会计,分析和提前预测和控制复杂的事情,由于计算困难。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发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优势,从沉重的会计师后,报销工作的释放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大力加强。然而,对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实施单位入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管理职能忽视的现象。软件的使用,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更强大的,但管理成本会计职能,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和资本的供应和需求预测模块,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障碍。而查询功能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职能,没有充分会计电算化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面临的挑战

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而会计信息是一个全面的体现和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监督。企业供应,生产,营销的业务是好是坏,人、财在消费节省材料和废物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直接作用。因此,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不仅需要财务数据,而且还必须有一个供应,生产,营销,人工,材料,设备和经济其他方面的业务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应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现代信息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架构的使用,使系统和企业,和外部计算机系统有机地结合了数据处理,会计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高度自动化程度高。

三、会计电算化对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作用

(一)更准确的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后的执行情况,由手工会计业务模拟链接开始参与到管理和财务软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的拓展,导致了质的飞跃。财政部及时准确地在每一个生产过程数以千计的不同参数的分析,通过积极的差异,在成本不断优化消除消极的差异,大大提高成本控制努力巩固联系。不仅要了解销售,采购,整个生产工序,但也伴随着每一步有一个相应的反应的金融监管。在走出图书馆资料的时间将包括在产品,而且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成品的审批成本。的信息畅通,确保准确的成本核算,实时。财务和生产,供应和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充分结合起来,以便实现快速跟踪控制生产成本。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快捷、时实

在财务报表的编制,实施电算化,使它们更有效率,以便实时监控,准确,快速的交代。当关闭上月底花了人力,很多时间,加班加点得到已故的报告,但现在每个核算单位,可能需要在某一时刻保持统计的报告。以及对会计多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核算如何由一个单一产品的企业集团,性质,以及其他按项目核算。会计,同样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费用,分别进入了有关报道。与此同时,在其中也有临时控制的因素,原来的数据输入,是很难改变一次,从而减少了其他账户的联系欺诈的可能性。因此,同样的信息资源,电子数据可用于各种不同用途的需求方的屏障,来理解和使用。这些复杂的会计和报告方面,该软件没有他们不这样做的财政支持。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管理的影响

篇3

2、根据大城子合作社多的特点,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合作经济专家们前来讲课、解疑,对有需求的合作社存在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同时,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需求,邀请相关老师和专家前来讲授相关课程,如柴蛋鸡、生猪等的养殖与防疫等。

3、积极与相关的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出版社(如金盾出版社、农业科技出版社)联系,寻求相关技术和书籍支持,为村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供帮助。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及我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促进技术服务网络的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为顺利完成“十一五”的各项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六个体系”:即职业分类体系、岗位标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建立完善“六个机制”:人员准入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干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精湛、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的、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干部队伍,开创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六个体系”

(一)职业分类体系。一是把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化分类。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镇实际,把人口计生干部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工勤类等三个类别。二是设置工作岗位。在分类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范化原则,下设七个工作岗位。

管理类下设三个工作岗位。即综合管理岗(主要包括从事管理、人事、后勤、财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人口信息岗(主要包括从事人口统计、人口信息、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宣传教育岗(主要包括从事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

技术服务类下设三个工作岗位。即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岗(主要包括从事计划生育医、药、护、技的工作人员)、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岗(主要包括从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生殖健康咨询岗(主要包括从事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服务及相关产品的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

工勤类下设一个工勤服务岗(主要包括司机、文件收发的工作人员)。

(二)岗位标准体系。一是严格按要求按标准选配工作人员。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有任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二是制定岗位职责。按照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三是制定岗位规范。按照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具有行业特色的各岗位人员工作规范。四是把职业化的内容形成文字材料,汇编成书。制作职业化体系构架和分类设岗示意图两块版面,挂在墙上。把每个岗位的职责、道德规范制成桌牌,放在桌上,为每个人制作一个胸卡,挂在身上,形成职业化建设氛围。

(三)职业化教育体系。制定干部培训制度,一是定期对镇计生办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定期对村级计生管理员进行培训;三是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行为规范体系。一是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组织镇村人口计生干部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道德规范》,努力塑造人口计生干部高尚品格;二是建立职业礼仪规范。制定人口计生行业特点的职业礼仪规范;三是制定岗位工作纪律。

(五)考核评估体系。一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人员的现实表现和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平时、半年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三是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选拔任用干部和辞退不合格人员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人口计生干部争先创优,岗位建功。

(六)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依据《河南省计划生育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出台相应的计划生育专业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逐步实行职业资格认证上岗制度。

四、实施“六个机制”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实施干部选拔任用的“六个机制”:

(一)人员准入机制。一是严格按照各岗位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标准,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二是按照机械导入、就近套入、同等优先的原则,使现有工作人员对号上岗。“机械导入”,即每个工作人员依据自身情况,对照准入条件,采取本人申请、干部评议、集体研究的办法确定工作岗位。“就近套入、同等优先”,即现正从事的条件相近的人员直接定岗,有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人员,现正从事该岗的优先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对暂时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人员给予一段时间作为提高期,明确学习培训和上岗资格等要求,限期达到岗位标准。三是按照人员编制和干部本人资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

(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推荐镇、村人口计生系统的优秀干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聘上岗的原则聘用各岗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四是建立完善村级管理员规范化管理制度。

(三)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力度,逐步形成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继续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被评为“双十佳”的村计生管理员、组计生宣传员分别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大力开展创优活动,营造敬业奉献、依法行政、为育龄群众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激发人口计生干部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工作创新、勇创一流。

篇5

关键词:林业植物 检疫 现状 对策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林业植物检疫的全过程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活动。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1993年,我国公布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林木引种》和第一项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拉开了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序幕。多年来,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制修订、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已初见端倪,截止2007年4月,我国已制定并公布的林业植物检疫方面的标准共4项(包括正在修订的标准1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正在制定的标准28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项。这些标准涉及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根除、检疫管理等多个方面,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

2、建立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机构。200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正式成立。这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这是从事全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的组织,负责全国植物检疫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二、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我国林业标准化工作开始于1952年,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直到1993年才起步,在随后工作中基本处于时断时续状态。仅于1999年公布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2006年公布了第四项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不连续,公布标准数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2、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标准制修订缺乏系统性。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虽已建立,但科学、系统、适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以至每年标准的制修订没有“体系”这一纲的规范,对申报和制定什么标准带有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3、参与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承担,浙江、安徽等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业务人员及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承担了部分项目,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担制修订标准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4、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举步维艰。当前,国家下达的每项标准制修定经费明显不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标准调研所需经费也无法满足,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此外,植物检疫标准的实施、宣传工作的经费也无任何来源,相关工作几乎为空白。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快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建议与对策

1、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应是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系列林业植物检疫领域内标准的集合体,它是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理,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将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上来。因此,我国林业植物检疫部门应根据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包括基础标准、检疫检验技术标准、除害处理技术标准、风险分析及管理等内容的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并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制定标准项目的规划,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层次分明、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并在“体系”这一纲的规范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工作。

篇6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5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124-03

一、税务稽查专业化及对选案工作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在税源管理领域实行专业化管理模式,作为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稽查专业化也在各地逐步推行。税务稽查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纳税人的行业、企业规模和财务信息等多项指标进行筛选,分析出具有高风险的案源,组织具有专业知识的执法人员进行稽查的一种新型模式,比如对银行行业的专案专家稽查。这不仅有利于税务机关把有限优质的稽查资源运用到高风险点的企业,还有利于加强税务稽查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提高了稽查的质量和效率,既符合现代税收管理的要求,也符合现代行政管理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

对于税务稽查选案来说,专业化的关键就是提高选案的准确性。在有限的选案条件下,使所选案件最大程度上成为应查案件。这就要求改变现有的选案思路,重新整合资源,使选案工作达到稽查专业化高质、高效的新要求。

二、我国税务稽查选案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税务稽查选案工作现状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在税务稽查选案工作的实施上差别也很大。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东部发达省份的国地税稽查机构内部,已经初步形成涉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人机结合选案系统,但是相关的法规制度、选案人员管理制度及监督制约制度还没有及时跟进,信息化水平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在欠发达的绝大多数地区,连基本的涉税信息采集处理和案件筛选系统还没有建立完成。首先数据来源单一,主要是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开发运行的CTAIS系统调取纳税人基本信息。其次在对纳税人信息的甄别上主要依靠选案人员的个人经验,随意性比较大,并不科学。再次计算机的运用仍停留在简单的排序、筛选的操作上,距离计算机智能选案还有一定距离。最后,在选案环节,相关的制度建立缺失,除了国家税务总局稽查规程中对选案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制度来进行规范。

(二)税务稽查选案工作问题分析

1、信息共享渠道不畅、数据采集方法单一。

一是由于税务机关内部征收、管理、稽查分离机制,导致三部门之间共享信息不对称,无法形成有效的综合信息分析,导致数据处理工作的重复,信息传输不通畅。

二是由于税务机关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的目标未实现,从而出现各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达到各部门相互合作和有效监督的行政目标。由于历史的原因税务机关与海关、银行、工商等部门的应用系统都为各自开发,信息系统不能兼容,信息共享机制不成熟。

三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纳税人本身对税务机关有隐瞒真实财务信息的倾向,导致信息来源本身不准确,从而使稽查选案部门内部拥有企业的信息不完备,降低了税务机关基于拥有信息所选案件的准确性。

四是历史数据缺失。稽查局成立时间相对晚,历史数据积累不够,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过历史数据丢失。历史数据是稽查选案的数据基础来源。最完整、最真实和最重要的数据资料的采集,是未来建立数据库的基础。只有强调数据信息工作,才能从更大范围上揪出偷漏税企业。

2、数据分析相对滞后,选案工作人为性强。

一是调研工作滞后,对行业涉税点不能准确判定,不能完全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弱,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在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方面的突出优势,对海量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统计和分析;三是选案工作过于依赖人工,现有的选案系统的功能过于简单、分析手段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案件要通过人工筛选,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程序和有效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由于人为性强,导致出现个别权力寻租现象,在选案源头上存在不公正的情况。

3、选案方法不严谨,相关制度缺失。

当前稽查选案存在一定主观随意性,除了计算机选案的滞后,还有就是选案环节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对工作范围、工作权限、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没有明晰的规定,从而不能保证每一个案件在选案环节上都做到公平、公正。

4、相关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财政收入相对增加。全国大部分税务机关实现了计算机条件下的税务管理,税务稽查部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有了明显的改善。这都为稽查选案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些设备未实现进一步充分有效的使用。在数据采集分析和案件筛选环节都运用有限,稽查人员本身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度不够,多数不能适应新的工作。信息技术为整个税务稽查的服务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办公自动化上。

5、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匮乏。

选案环节应是由具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和税务稽查知识的专业人员构成,才能在数据采集分析环节、案件筛选环节、结果反馈环节各司其职,才为所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相关人员税收知识储备量少,计算机知识学习困难,综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三、国外先进经验介绍

(一)美国的税务稽查选案

美国在税务稽查选案过程中,具有基础信息采集扎实;中期询问审计详尽;案件筛选科学等优点,是我们学习的首要对象。

首先,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就是其本人的社会保障号,社会保障号记录着该人大量的基本信息。因此,获得税务稽查的信息基础也比较扎实。

其次,美国税务稽查有多样的审计方式。比如信函审计就是一份含有精心设计的几十个问题的“询问函”。通过这些问题的询问,税务局可以了解被查对象的几乎所有涉税信息。而且除相关税务局外,IRS(Inland Revenue Service)(国内收入局)还可以要求纳税人填写“个人及家庭收支表”,并对全国现金收付每笔1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进行联网监控。

再次,在美国通过计算机程序对纳税信息的分析筛选出来的案件达到90% 以上。基层稽查人员只有不到10% 的机动权。美国的稽查立案率看起来很低,每年只有不到1%,远低于我国近10 年来10% 的平均数。但是,如果将其立案之前的电脑自动比对考虑进来,美国的税务稽查率可以算是100%。这其中,IRS的电子选案系统NRP堪称一大功臣。另外,IRS 还通过电子分析,每年圈定不同类别的稽查对象,以突出工作重点,优化成本收益。

最后,稽查案件分配。案子通过电脑挑出来后, 先分送到大区税务局, 再由大区税务局分送到分区税务局, 然后由稽查部按行业分到各稽查组。近年来, 美国的稽查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 对于金融、房地产、运输业、通讯业、餐饮业、车衣业、加油站等, 都有许多精通这些行业的税务稽查人员进行稽查。稽查组的负责人再把案件分发给税务稽查人员。为了鼓励公平竞争, 税务稽查人员也可以自己挑选适合自己办的案件。

(二)加拿大和意大利选案工作借鉴

加拿大全国普遍采用构建相关模型系统的方式来对稽查信息进行处理应用。同时,加拿大税务稽查机关通过广泛的取样建立了核心稽查系统(CAP, CoreAudit Program)对各区域未申报率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进行计算机随机抽样稽查。加拿大的税务稽查机构将从网络数据库和税务记录中筛选的信息,创建相关的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打分。系统将税表与预期值相核对,差异越大,打分会越高,也就意味着被审计的几率越大。

意大利拥有税务监察服务中心和税务信息处理中心。税务监察服务中心属于私营部门,其工作主要是协助财政部在对现行偷漏税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财政部提供税收检查的重点行业及相关企业名单等资料; 税务信息处理中心也是一个私营部门,它主要协助财政部登记纳税人税号、统计税收收入情况,确定行业平均收入和应纳税额及提供税收稽查结果的量化分析资料。

四、对我国税务稽查选案工作的措施建议

从选案流程来看,要使选案工作符合税务稽查专业化的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工作,实现“五化”:一是信息来源的多渠道化,让案源采集信息尽量包含更多具有高风险点的纳税人,最大限度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完整的纳税人信息库;二是分析筛选科学化,建立重点税源行业的稽查调研,掌握风险点,引入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建立科学的微机智能案件筛选系统,建立选案反馈制度,提高选案的科学性;三是让选案制度规范化,法律和制度跟上脚步,减少选案的随意性;四是人员队伍专业化,重视选案工作,使选案各环节有专人司其职,加强选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选案人员对案件的甄别能力;五是技术支撑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选案工作整个流程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从信息采集上的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建立,选案系统的计算机选案,选案制度规范中的监督考核制度的引入,再到选案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要求,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是前“四化”实现的基础。具体阐述如下:

(一)信息来源多渠道化

从内外多渠道采集纳税人信息,建立尽可能完整的稽查系统的纳税人信息库。

1、征、管、查三部门的内部管理资料。

抓住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契机,使运行征收、管理、稽查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使内部信息运转渠道更为畅通。实现税务机关内部征、管、查三部门的管理资料统计口径一致,达到纳税人信息的完好融合,再从内部网站上保证稽查部门对内部资料的共享权限。这些信息包括:(1)税务机关在向纳税人办理各项业务时积累的信息数据。如:发票的购领数量及号码、税款的入库金额等。(2)管理分局根据稽核评税结果及日管中发现数据异常的纳税户。如管理分局在纳税日常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检查名单应于当月报稽查局备案。(3)税务稽查历史资料。主要指经过稽查处理后形成的纳税人违法事实及处理结果的资料,将这些历史资料记录备案,为今后案件查询和计算机再选案提供信息。

2、外部数据资料。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地方税务机关相互取得的信息;

(2)向工商行政机关查询的登记信息;

(3)司法机关转来的涉税信息;

(4)从金融、银行部门取得的资金信息;

(5)从财政、海关等其他部门取得涉税信息;

(6)从公安机关取得的信息;

(7)人民来信来访信息;

(8)上级、领导批办信息;

(9)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信息;

(10)从外部取得的其他信息。

只有我们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联系,才能从其他税务机关和外部有关职能部门获取的除纳税人自己提供的情况以外的有关信息。

(二)分析筛选科学化

1、建立税务稽查调研制度。

建立选案分析员制度,常年开展重点税源行业案源调研,分析宏观税负,收集各方信息,深入研究税源行业规模、经营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税收违法行为趋势和稽查难点,从行业稽查角度出发进行选案评估,把握税收违法风险点,发掘行业案源。

2、建立数据分析选案系统。

风险导向的数据处理分析选案系统,就是引入涉税风险系数选案机制,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各项行业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的达标情况输入系统作为风险因素,配比合理权重,当输入某个纳税人的各项信息时,能够分析数据查找出疑点,把企业各税负担率、纳税评估系统反映的异常情况表现出来,并能够确定被查企业风险系数,从而按照系统的自动排序确定待查对象。

各项行业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的选取应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

对行业、税种、企业的分类分析、比对,实行分类分级案源管理,明确稽查主体。做到无疑点不查,疑点最大、风险超越警戒必查,实现选案的公正。

3、建立稽查选案回馈机制。

根据检查、审理和执行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选案的方式和方法。

(三)选案制度规范化

提高计算机选案的能力,减少人为选案。加强对选案环节工作范围、工作权限、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的明晰,在原有《税务工作规程》中细化选案工作的相关内容。在选案环节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及处罚条例,保持税务工作的廉洁氛围。

(四)人员队伍专业化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能力的培训。比如计算机稽查软件运用能力培训。鼓励税务稽查干部参加“三师”资格考试,从而提升税务稽查人员税收政策、查账技能、法律素质以及电子税务稽查水平等核心业务素质。在案源岗位上,特别强调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加快稽查业务与电子技术的融合步伐;建立信息化稽查专业队伍,搭建稽查业务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企业稽查实战培训和竞赛等,增强稽查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稽查专业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熟悉经济、财税、信息技术等知识,掌握财务软件和查账软件,稽查办案经验丰富的人才。

(五)技术支撑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运用在各个领域。信息管税是税务现代管理的核心,也是专业化稽查的关键。只有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才能使选案工作的信息化落到实处。加大资金投入,一是使硬件配置在量上到达标准人均比例,计算机办公在各领域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启动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做到人力资源的优质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徐正云.税收稽查选案中的数据挖掘技术[J].税务研究,2008,(08).

[2] 谢金龙、王永林、王俊.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推进税收专业化稽查初探[J].时代金融,2011,(12).

[3]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税务稽查处.谈如何提高税务稽查选案的针对性[J].天津经济,2010,(05).

[4] 杨默如.外税务稽查经验及借鉴[J].涉外税务,2008,(02).

[5] 李维社.税收管理专业化、信息化与征管组织优化的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11,(06).

篇7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对企业各方面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级供电公司肩负着基层的供电和安全生产,对县级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县级供电公司的安全生产和队伍建设是新时期重要的问题。供电企业的性质与其他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对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供电公司需要大力的建设企业文化,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强化供电公司的队伍建设,提高供电公司人才的稳定性。

一、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县级供电公司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的,存在着诸多的安全生产上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流程复杂繁琐,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严,从而在公司的内部出现诸多的违法乱纪现象。这些安全生产问题也反映出了县级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后。如果县级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够深入和彻底,那么在企业的发展中就会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公司的员工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供电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安全生产,且安全生产与公司员工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保障供电公司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发展,才能使公司的各项工作圆满的完成,才能为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

二、县级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

(一)提倡管理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加强企业的管理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县级供电公司要坚持精于专业、严格执行、认真筹划的管理文化理念,在公司的内部积极的构建企业的管理文化,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在公司的政务管理上实施公开化透明化的管理模式,对公司的员工定期的公布一些重大的决策和财务管理状况,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员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员工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精益化管理,为员工的行为设定一定的标准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公司的整体形象管理,统一规定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装、办公用品等标识,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

(二)提倡安全文化,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县级供电企业要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宣传和制度并用,将安全意识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对公司安全工作实施可控化管理。建立和完善预防人身伤害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三级安全网络进行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在公司的内部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评价活动,通过员工之间的竞赛和考核进行安全管理,在全公司上下建设安全管理文化。在公司的大厅设置安全教育展示厅,将各种安全隐患和问题通过图片的宣传和教育向企业的员工公布,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提倡服务文化,提高品牌质量

县级供电公司要始终把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的目标之一,深入建设供电的服务工程,对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简化工作的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县级的供电负荷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要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又要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深入基层进行走访工作,及时的了解供电用户的需求。启用供电公司的服务热线,提升紧急故障处理等工作的效率。在公司开展零投诉、零事故、零差错、零违纪竞赛活动,优化员工的服务质量。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的号召,走入基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提倡和谐文化,提升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企业在发展中要大力的建设和谐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精神追求和发展的保障。县级供电公司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的和谐和统一。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队伍建设,走入员工内部及时的了解企业员工的建议。加强对企业员工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员工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总结

县级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供电企业长期的努力,更加需要供电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队伍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管理经验,进行内部企业文化宣传,提高供电员工的凝聚力,引导员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的提高服务的质量,为供电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一、“文化”一词的来源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根生于社会这个大的组织中,企业所形成的文化脱离不了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所以文化有地域性的特点。《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可见,文化是一个内含深邃、外延很广的概念。从“文化”字面上看,“文”有“文治”之意,“化”有“教化”之意。所以,“文化”自古就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运用。既然是一种管理手段,那就必定在管理中能够发挥作用。在今天,众多像海尔、联想、蒙牛一样的知名企业,最先出名的是他们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他们的产品。同时,他们能够很好的将文化注入到品牌中,使品牌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对企业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二、国有企业文化现状

自十以来,国有企业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的提炼和形成,开展了在基层员工中子文化征集和对企业员工的文化培训活动。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后,我们也继续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导向、约束等功能。

那么,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三、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

在我们身边有过一些知名的企业,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处理的不得当不及时,结果多年经营的企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三鹿集团早在2007年年底就接到了消费者的投诉,然而企业没有及时的预见到这一投诉将会引发的危机,直至2008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网站频频收到消费者投诉:婴儿吃三鹿奶粉后患肾结石。最终,三鹿集团在此危机事件中的不作为,使得这个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的企业,于2009年年初正式宣布破产。假如,我们的企业也正在面对这样的危机事件,此时企业文化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笔者认为,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在危机中有“稳”的作用

在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的情绪处在临界状态,容易失控、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曾有过80年代股市风波为例,人们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只要买股票就一定赚钱的不理智想法。很多人借钱跟风的涌向股市购买股票。最终,股市大跌。很多股民又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跳楼。在这一事件中,据可靠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些不理智的股民中,大多数都是没有单位的市民或离退休在家人员,这类人群容易受到社会突发现象、流言的带动。因为,他们常年来没有组织的管理和约束,内心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当听到流言后,容易产生不理智的想法,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而对于企业中的员工来讲,他有来自企业的管理、约束,当社会上的不良流言传播到企业时,往往不能引起大的反响,所以说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有维护稳定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危机中有“防”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海尔集团 “张瑞敏砸冰箱”事件中,当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库存中还有不合格冰箱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武器”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的人。但张瑞敏却做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76台冰箱全部砸掉。这一砸,砸掉了当时全厂员工3个月的工资。

试想一下,如果张瑞敏接到顾客的质量投诉之后,不理不睬,那么最终会由质量事故发展为企业的信誉危机。失去质量和信誉,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立足。作为一个领导者,张瑞敏将“要精工细作”的质量理念,通过这一事件传递给了广大员工。海尔员工看到了领导者改变陋习的决心,同时,也坚定了自身的信心。海尔人从此树立起追求卓越的质量目标。这一事件能够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有防范风险的作用。

篇9

二、加强对消防救援人才的培训工作

篇10

第二、加强规范现金治理,做好日常核算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