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20:23: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文化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
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四、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华为的第一次创业是靠企业家行为,为了抓住机遇,不顾手中的资源,奋力牵引,凭着他们的艰苦奋斗,远见卓识和超人胆略,使公司初具规模。创始人的个人性格、人生经验、价值理念和做事风格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氛围,构成了企业最本源的文化基因。
任正非军人出身,其带有浓厚军事色彩并且强调斗争性的个人色彩深深地影响着华为,他曾经对土狼时代的华为精神作了经典概括。他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据称*7年一个会议上,任正非特别称道“狼”和“狈”的攻击组合。一位华为前员工说,任正非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一般讲完故事后都要采取措施。这次“狼狈为奸”的故事直接促成了华为“狼狈组织计划”的出炉。
虽然那项计划已消散,但“狼性”却被作为华为精神延续下来。1988年,任正非和他的6个伙伴揣着2万元把刚刚诞生的华为安置在深圳南山区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里。当时华为只是一个小小的商,在业务露出下滑迹象时,任正非毅然决定将赚取的钱投入该行业的自行研发。之后的华为势不可挡。
出身军人的任正非喜欢用的军事思想指导华为的管理。仔细研究华为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市场攻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以及内部管理与运作,无不深深打上传统权谋智慧和斗争哲学的烙印。其内部讲话和宣传资料,字里行间跳动着战争术语,极富煽动性,以至于有人说进入华为的人都被洗了脑。
一、前言
当今无论中外,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发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对企业文化进行积极建设,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浪潮。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它需要五个要素:(1)种子要素(中心要素):价值观念等(2)催化要素:教育培训等;(3)品质化要素:文明素养等;(4)物质化要素:物质产品等;(5)习俗化要素:企业风俗等。
这些因素与企业文化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主次结构进行排列,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结构,不同企业文化的时间顺序与结合方式是不同的,因为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地方政策等是不同的,由此造成了企业文化的不同。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进我国的,经历了多年的吸收与发展,现在基本形成两种观点。
广义地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或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部分。这种定义比较宽泛,涵盖的方面比较广,既存在物质文明,也存在非物质文化,它是将物质生产过程与物质结果联系到一起,所迸发出的一种涵盖范围较广的定义。
还有一种是狭义的定义,这种观点只把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等领域包含在内,它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价值观念之类的精神现象,而完全撇开“为社会服务”之类的精神本质,企业文化是精神现象和精神本质的统一。这种观点的定义较为不全面,但是却很有针对性,因此也为一些人所使用。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一场战争,而它的敌人就是社会环境,在应战的期间,它的过程与结果是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而从中体现的群体文明竞争意识就是企业文化的关键。
三、企业文化发展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而有序的发展历程。想要正确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先认清企业本身,充分而正确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在同行中的分量与地位、市场份额等。认清了这些,就能对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概况,量力而行是最明智的选择。然后再进行企业特色的分析,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区域,都会带来企业特色的差异,了解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认清了管理水平、管理思路、管理缺点,才能制定正确而富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其次就是对员工进行了解,可以充分调研,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期许、重视程度等,再结合企业本身已经存在的企业文化特征,制定未来的建设方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一点,就是对企业理念、风俗、员工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文化发展建设的目标,着重关注是否能解决企业现有的问题,制定的方案是否合理等。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顺序。在初始阶段,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建立有力的领导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和全面的传播机制。变革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需要开展全面的企业文化理念层、物质层、制度层,建立一定的机制,逐渐形成企业风俗。制度化阶段就是对以上阶段的巩固,总结之前建设的优点与缺点,并制定一定的修改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导向正确方向。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估总结阶段,在完成企业文化的建设之后,需要对之前的所有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记录在案,为以后的企业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企业文化创新
1.企业领导带头创新。要想进行企业的文化创新,就要带动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而员工的思想水平与精神状态又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一名有很强带头作用的领导,来主动领导企业文化的创新。创新的方法有很多,领导综合考虑以后,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企业文化改革方案,并以身作则,将这种文化宣传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才能更好的、更彻底的完成企业文化的转变。
2.文化创新要有特点。尽管中国企业的文化大多效仿外国,但是外国企业的文化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特点,盲目照抄是不科学、不严谨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合适的,因此企业发展自身文化时要有特点。文化的创新是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文化创新即结合企业本身的特色,发展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某些方面,那么认清企业本身特色,就成为了文化创新的先决条件。
3.制定良好目标,树立正确观念。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一个目标,不能盲目创新,而树立正确的观念则可以避免创新走向歧途。目标的规划会使创新方向鲜明,企业家必须了解进行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创新的观念是否偏激?是否急于求成?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对员工的教育也要合理,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员工与企业配合进行创新。
五、结语
未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的发展过程会偏向文化的竞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45.
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创新,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讲的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等与企业相关的活动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企业文化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的作用,它有很强的维持现有模式的倾向。
二、国内外所处环境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就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虽然国有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关注较多,但很多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许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梦想,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其意义和作用空前凸显。企业党政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必须实现观念的大突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必须在融合与落地上做大文章;促进企业文化大发展,必须构建企业文化发展大格局。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九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2000年7月3~7日,爱德加·沙因教授在美国的Cape Cod 2000论坛举办为期一周的讲座,其主题为“过程咨询、对话和组织文化”。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20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
(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存在,当然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从而会对企业发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也包括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存在,而员工又会受到自身理念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思想保证。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使企业最终充满活力,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往往又是要受到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只有人在价值理念上愿意去干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人才有内在的积极性,如果人对某件事在理念上不认同,即使强迫他去干,也不一定会干好。因为他虽然会被动地被迫执行命令去干这件事,但他并没有内在的积极性,因而不一定会干好。所以,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去从事某项活动,就要首先让他在理念上认同这件事。所以,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就会直接涉及企业的活力,作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而存在。
(五)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应该规范,而规范的准则,就是要求员工能够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制度的安排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在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规范,应该要有一种内在的约束才行,这种内在约束就是指,当一个人在思想上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去干的时候,他才能形成内在约束。也就是说,当人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认可的时候,那么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而存在,从而人才能内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自己约束自己,使得约束有自我性,称之为自我约束。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总之,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必然会从内在性上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成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内在约束力。
四、企业文化创新策略
(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促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改进文化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管理手段。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
2、加快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对文化企业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发展步伐,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通过政企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文化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
(二)拓宽渠道,开拓市场。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如公益文化事业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却存在“等、靠、要”,国家不拨款,我就不建设现象。应广开渠道,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在经营方面,过去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文化企业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保持原有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增添新鲜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品方向,以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84-03
在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建设与兴盛繁荣均离不开文化的引导,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始终与文化相伴配合,并共同发展和进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之间经过碰撞、激荡、磨合、调谐和优化而形成的一种集体特性,它并不是由个人意识来主导,却需要用个人言行和意志来传递和表达这种集体的、组织的个性和风格。图书馆的作用和新形势下情报信息服务中心功能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职能,并具有文献集存、文献整理、文献传递等功能职能。企业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文化阵地和窗口,企业图书馆充分展现企业的文化底蕴,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图书馆应如何顺应时展潮流,在传播先进文化、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已成为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企业文化与企业图书馆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建设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和基本道德文化素质和价值观念,包括工作作风、奋斗目标、管理决策、规章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企业文化在全面提高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企业传统和弘扬企业精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建设和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培育积淀,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氛围、发展方式和内在素质,并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长期积累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反映。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企业精神、企业素质、企业灵魂,对外表现为企业形象、企业目标、企业追求,因而是企业精神价值的反映,是企业的灵魂和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它围绕企业的工作任务,通过组织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凝聚员工力量,统一思想,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和建设努力奋斗。建设企业文化是多部门、多单位共同参考、协调与配合的结果。企业管理者、部门精英和各种创新管理人才都必须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活动,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情癌和精神修养,提高科文化素质,从而在企业管理中渗透进文化因素,不断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核心力量,为员工提供健康向上、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食粮,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人文环境,使员工在清廉、清正、清明的企业文化环境下,围绕企业核心,各尽其能,积极进取,共同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团结协作、生动活泼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富强。
1.2 企业图书馆的内涵
企业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由企业投资兴办、隶属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阵地。企业的性质和图书馆职能对企业图书馆的运行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的科技文献情报信息中心,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学习空间,是企业发展、进步、强盛的精神文化家园。同时,企业图书馆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文化场所,其书籍的收藉不仅有科学文化知识、人类的文明、发明创造和优秀文明成果,也包括古代的、近代的和现代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丰富的人类文化的宝藏,同时也是企业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学术部门的重要资料和情报来源。企业图书馆更是那些求知欲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职工经常聚集的场所。企业图书馆为培养职工高尚的精神情操、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企业通过图书馆提供的知识、软件组织和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企业图书馆主要以本企业员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他们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与业余阅读的愿望,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为职能部门、科技研发科室和各岗位员工提供图书文献资料,满足职工学习需求,扩大职工视野,增长知识才干,从而提升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建设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发挥企业图书馆应用的价值作用。
2 企业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实际上归结为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就像没有方向盘的车辆,没有目标和方向,不知该向何处去。企业通过有目的地引导、教育、培养职工的奉献意识,服从企业文化,能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智慧潜力,为企业发展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企业的全部形态都可以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升华,为职工创造一种文化环境,实现职工的工作成就感、经济责任感、文化认同感。同时,企业文化必须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人的合力,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和繁荣。企业图书馆不是企业生产中枢,但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能发挥重要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企业图书馆也正是依靠它强大的宣传、教育、辅导和参考咨询服务等职能,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提供信息资源
企业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有两大特点:一是本企业从创建、发展,到建设、成功以来的全部资料,包括企业成长、经验、制度、决策等方面的资料档案,以及国内外企业成功与失败案例。这些史料既是企业成长、发展借鉴的镜子,也是今后生产经营参考的重要资源。二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科技文献等技术资料,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专业特征,只适用于本企业或其他同类型企业。对本企业制定决策、经营方向、生产规划及职工技术培训与现代教育等提供重要的学科领域文献信息和本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时效性、前瞻性;企业图书馆具有庞大的资料储备,涵盖大量分散的信息,从而为本企业策划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和必要的生产技术的支持。
2.2 发挥网络功能
身处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中,员工要不断地寻求知识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而要实现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贮存。在现代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而信息可以使企业避免盲目竞争,争取宝贵的时间,产生更强大的生产效率。企业图书馆的一个核心职能就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企业图书馆在图书贮藏上不仅实现了数量突破,而且引进了数码先进技术,能通过先进、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资料、科技信息、文献资源等查新服务,具有本企业需要的国内外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和科技动态,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信息。企业图书馆还可通过聘请信息专家、举办信息讲座、开展学术报告等形式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提供信息素养教育。
2.3 核心价值引导
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个知名企业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如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职工文化素养提升、企业未来发展都会有明确的定位,并在发展变革的轨迹中,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全新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理念元素由于尚处于原生态阶段,意义不够深邃,概念不够明确,内涵不够深远,实施细则尚不规范和完整,同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缺乏约束力和震撼力。图书馆作为企业文化载体,应对企业文化起到核心凝聚作用,通过自身文化建设对企业朦胧模糊的理念进行重新整合,精心提炼,去伪存真,对含混不清的企业目标加以确切描述,使企业有明确的知识导向,建立正确规范的核心价值体系,凝聚职工力量,形成企业合力,为企业目标努力,从而达到核心凝聚的目标。
2.4 学习阅读指导
企业图书馆应发挥网络信息功能,针对企业员工在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需求,通过宣传、推荐、报道、介绍等形式,开展新书版块、读书指导、新闻摘要、报刊新闻特辑、企业科技橱窗、析报墙报集锦等专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引导知识阅读方向和学习重点,并以企业文化积淀、企业精神塑造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增强员工文明素养和知识贮备,增强服务和沟通能力。同时,可举办一些操作简便、机动灵活的学习活动,如编写导读书目、推荐一本好书、导读专栏等,向员工宣传格调高雅、质量上乘、知识丰富、可读性强的好书、美文、经典作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员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员工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显示出企业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5 宣传教育作用
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建设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上存在误区,不能用规范严格的企业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实践。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摆设和招牌,没有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企业文化内涵建设。企业图书馆应彻底改变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简单的模仿和照搬照抄保守僵化的错误做法,充分利用企业图书馆藏书丰富的资源优势,宣传、推荐、报道、介绍有关本企业的精神、文化、模范员工事迹、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楷模人物的价值观等内容书籍,以培育职工的企业精神和主人公意识。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使每名员工感同身受,更加关心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可度。
3 企业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3.1 建章立制
企业图书馆是企业的附属,不能独立于企业之外,其全部工作均围绕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进行,因此应服从于企业发展在局,在企业这片大土壤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因此企业图书馆应遵从企业管理,建设合理、规范、严明的规章制度,才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使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从而稳定有序地进行各项工作。和谐统一、科学合理的企业图书馆制度一经形成,对每个馆员乃至前来借阅的企业员工的行为都具有规范约束作用,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群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企业图书馆乃至企业的整体利益。
3.2 以人为本
十强调,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建设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的主体力量,企业图书馆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大局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科学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个性鲜明独特的员工,每名员工的文化水平、知识经历、求学经历、工作经验都各不相同,企业图书馆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员工的特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举办别开生面的阅读活动、读书竞赛活动、我喜爱的一本书评选活动等形式,增强员工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管理人员应关心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认真听取对企业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3.3 特色馆藏
馆藏文献资源特色是一个是企业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资源区别于其他图书馆情报机构的馆藏文献资源的特征,主要是指馆文献资源的专业性和独特的馆文献资源体系。文献的品种数量是影响馆藏特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其被收藏的完备程度,即所谓的缺藏率的多少来界定馆藏质量。特色馆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显企业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可通过有选择购入与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研发、贮存销售等方面相关的专业性书籍,保证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其次应用计算机网络加强企业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开通网上功能;三是定其出版一份相关行业的科技信息,以供科研部门研究与参考;四是可与城市内或高校、部队图书馆互通有无,开展应用性书籍互换、调阅服务功能,借书证可以几个图书馆通用等形式,无形中增加图书拥有量,提高馆藏数量和质量。
总之,企业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其宣传、指导作用,积极为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服务,不断提高在企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为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莉,工会图书馆如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62-163
[2]丁心菊,图书馆职能建设与企业文化传承[J],企业研究,2010,(16):95-96
[3]侯建卿,企业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化工管理,2008,(11):68-70
[4]刘东,企业图书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8X):171-172
[5]王亚莉,图书馆服务企业文化的设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南,2008,18(6):80-81,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秘诀就是快速学习和持续变革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看似无形,但其影响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21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这是高科技大发展的时代,是经济管理水平获得极大提高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文化就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内在本质
企业文化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再讲通俗点,就是在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理解明白怎么做如何做才是对企业有利的,并且企业的员工也都是自愿为企业的利益着想,这样长久的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通过长时间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熏陶影响,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自然,让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形成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中发生很好的积极作用,就会成为企业员工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章制度,大家都会自觉的遵守这种约定的规章制度。这样对企业是有帮助的,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得到升华。
企业文化的本质从民族传统来看,体现在突出企业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对社会的责任感。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对已有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充实,并且只有不断增长其新质,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企业文化绝不是几个“四字词组”的堆砌,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应该突出以下几个特征:
1.创新性。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性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而,新型企业文化必定充满创新精神,同时这种创新精神为实现其他的系列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企业适应竞争并走向成功的关键。
2.个性化。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真正的企业文化一定是该企业经过多年积累沉淀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内在属性,这种特质能够使企业脱颖而出。因而个性化是一种比产品、市场和技术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新经济时代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保持并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形象,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相反,失去个性,企业将会被埋没以至消失。
3.人文性。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广大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因此,企业文化的主体也应该是管理者和员工。舍弃了主体,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文化要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倡导一种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企业活动的效率。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成为企业的灵魂。
2.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存在,当然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
3.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4.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使企业最终充满活力,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往往又是要受到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只有人在价值理念上愿意去干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人才有内在的积极性,如果人对某件事在理念上不认同,即使强迫他去干,也不一定会干好。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应该规范,而规范的准则,就是要求员工能够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制度的安排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在要求。
三、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大多数企业仍然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是处于表面、肤浅的层次上,甚至歪曲了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创新是为了赶时髦,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创新的战略目标。其次是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人员配备、组织协调、物质待遇等方面。最后是企业文化创新缺乏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仅仅是将企业文化视为点缀之物,没有将其提升到足够的高度并与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当成运动来搞,流于形式。这种流于形式的文化管理,如果只片面追求表层的、形式的新颖,而不能体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如不及时地予以内化提高,对企业将有害无益。忽略企业文化内涵,脱离企业文化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能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忽视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途径和策略
面对变动如此迅速的新趋势和剧烈的国际竞争,企业文化的活力日渐突出。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1.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具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观念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体现与实现。企业的成败与发展,与企业家的作用即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密切关联。而企业文化以及体现在企业产品中的文化,往往表现出企业家对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理念。因此,企业文化创新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非常重要。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特有的奋发精神、冒险精神、民主精神和求实精神。
2.目标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谋求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找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明确企业文化创新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确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企业目标,制定出各阶段、各层次的细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3.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要特别注重培养造就和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占领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同时,文化产业也是高智力高科技的产业,因此文化产业的竞争,也就集中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供电企业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企业,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模式,而是把生产和服务结合在一起,既要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又要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夯实电力行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传统的电力市场是供电企业的销售市场,供电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电力市场的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供电企业开始转变为提供电力服务的发展模式,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1]。除了文化性质的改变,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还强调企业形象的奉献性。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为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突出供电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有利于供电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供电企业要树立诚信、公益的社会形象,体现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公益价值。
1.2供电企业文化的理念
根据供电企业文化的性质,供电企业文化是多种理念的结合。第一,供电企业文化以安全理念为中心。电力生产的过程较为复杂,一旦出现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安全生产,是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表现。第二,供电企业文化包含质量理念。供电质量与电力安全生产息息相关,保证供电质量不仅要做到安全生产,还要不断改进电力生产技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第三,供电企业文化的服务理念。供电企业是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服务理念来稳定和开拓市场,以企业整体的服务理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四,民主理念。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基层的反馈意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民主理念,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良好沟通。第五,团队理念。供电企业的规模都很大,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是企业运作的关键,企业文化弘扬团队理念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2]。
2.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精神文化方面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观念,供电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供电企业精神文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容比较空泛。供电企业的精神文化与其它企业有许多共性,例如团结、奋斗、创新、务实之类的口号,企业文化缺少特色[3]。其次,供电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开展。最后,供电企业精神文化缺少道德建设,企业过于强调生产,精神文化的主要作用成了调动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员工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2.2制度文化方面
供电企业的规模庞大,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内部的发展。不合理的制度文化降低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运作流程变得繁琐,企业内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超过了制度的约束,企业分配制度也并未进行合理地调整,供电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实施严格的企业制度管理[4]。
2.3行为文化方面
供电企业行为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供电企业缺少现代化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没有正确的导向。其二,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水平不符,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都不高,供电企业也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其三,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员工未能感受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也就不会自觉控制自身行为。
2.4物质文化方面
物质文化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实际的部分,包括企业的生产环境、员工的食宿问题、企业奖励机制以及企业的文化活动等等。物质文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员工直接获益,当前供电在物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够,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兴趣,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便难以有效开展。
3.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根本目标是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改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以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形成坚定的信念[5]。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整套精神文化体系的基础上,推行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另外,以人为本还要求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人情况,根据员工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文化建设方式,使供电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达到最佳效果。
3.2制定富有特色的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我国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点鲜明,价值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行业属性、员工特点、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形成富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价值标准。合理的企业价值标准是优秀企业精神风貌的基础,能够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独具特色的价值标准也是当代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3.3强化员工企业意识
员工的企业意识是供电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可以从企业领导文化的建设展开。企业领导的个人精神文化和道德素质对员工有重要的影响,领导以身作则的行为是感染员工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员工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
3.4精心设计文化活动
供电企业的工作比较劳累,特别是基层员工,既要保证生产安全,又要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活动是调节员工工作状态的主要形式,企业文化活动要把握好活动的目标,不能一味强调精神文化,而要寓教于乐,通过丰富的文艺或体育活动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供电企业要精心设计文化活动,以热烈的活动气氛来传播企业的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56-01
电力工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和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有相同的部分,它都遵守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但它客观存在着一个特殊的规律,即电力商品的价值转化是通过电网的稳定运行来实现的。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现代工业生产还是远古狩猎,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更好地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就要劳动,就要工作,就要与非人类的一切物质或精神以及人类之间进行接触、融合,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生命安全问题: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为了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们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方法和手段:
一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思想状态和责任感。例如我们根据电力行业的规律、特点,制定一个年度或更长时期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单位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得科学合理与否,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完善安全生产战略指导机制,用安全生产制度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符合电网实际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有相应的安全指导机制,如我们长期开展的“反习惯性违章”、“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度”、安全生产“讲清楚”等制度,明确了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三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很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系统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和落实兑现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干部在安全生产业绩中的综合考评,并与相关管理干部的奖励分配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促进员工自觉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措施和行为。
四是完善安全理念宣传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宣传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要建立完善宣传渗透方法,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同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这些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得到不断飞跃和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有效提升。
安全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公司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价值取向,在2004年改制时又提出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管理”的口号。因为企业文化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具有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和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并结合本企业特点,形成了以安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和以“诚信、敬业、创新、图强”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
(二)以人为本。
按照现代企业发展规律,公司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珍惜生命,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等安全文化的基本命题融进生产经营决策之中,视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把安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员工从技术、科学、管理以及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认识到安全的本质和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人人想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和“不能违章、不想违章、不敢违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树立了“建设安全系统工程,铸就企业发展之基”和“安全以人为本,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理念。员工生产作业条件好了,安全有了保障,生产热情更高,干劲更足。随着产能的稳定增加,员工收入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员工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推动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管理为先。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抓生产经营,坚持“管理、培训、装备”三并重原则,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质量标准化为主线,按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杜绝瓦斯、煤尘、水、火、顶板、机电、运输、雷电等重大事故,达到行业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的奋斗目标;采取了领导重视法、宣传鼓动法、思想教育法、安全培训法、行为约束法、重奖重罚法、一票否决法、照章办事法、突出重点法、质量达标法、安全装备法和齐抓共管法等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使安全生产形势始终保持平稳态势。
二、培养员工敬业精神
(一)制度引导。
要想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勤奋努力地工作,使企业充满活力,就要强调职业道德和进取精神,认识到这些,公司的决策者们从提高员工的素质入手,制定并实施了《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道德规范守则》和《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有关规定》,收到很好效果。
(二)知人善任。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实现人与企业全面发展。努力做到有求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协调发展。几十年下来,公司打造出了一批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的技术业务带头人,也培养出了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敬业奉献精神的技术精、业务熟、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团队精神。
公司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价值,致力于在培养员工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非制度性约束上下功夫,使员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服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并得到统一融合,共同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将个人理想愿景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高效运作的理想状态。
(四)表彰褒奖。
为鼓励员工爱岗敬业,公司每年都对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班长、优秀女杰、优秀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进行嘉奖。一批员工还获得了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春市优秀党员、长春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些先进人物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加快改革步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秉持真诚为客户服务理念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公司视诚信为企业的生命线,坚持以优质产品赢得市场,赢得用户,铸就企业强大竞争力。建矿30年,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兑现承诺、真实不欺、讲求公正、遵守法律、公平交易。近几年,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矿企业生存益发艰难。在这个大背景下,公司努力打造以诚信为首要内容的“诚信、敬业、创新、图强”的企业精神,按照四项承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
(一)供货及时。
为保证出库煤炭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将落地煤实行单筛、单放、单独保管,保证产品质量,及时供货。
(二)技术支持。
提供煤炭产品燃烧性能的技术服务。
(三)保证质量。
严格按照用户要求组织供货,做到保质、保量定期抽取煤炭样品到煤炭质检部门进行检验,费用由公司承担。
(四)跟踪服务。
定期走访用户,进行质量跟踪服务,并对用户来电、来访等信息做好登记、分析、反馈工作,不断提高煤炭质量,保证用户需求。对假冒产品,损坏企业信誉的行为坚决打击,并且断其货源,以确保用户信誉不受损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高扬创新大旗
公司非常注重创新工作,深信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公司决策层认为,虽然创新的路上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风险;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创新,并将创新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通过创新,企业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明显提高,员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
公司每年都制定年度创新规划,紧紧围绕生产确定采煤方法改革、瓦斯综合治理、综合防灭火、掘进支护改革、机电系统改造、节能变频技术推广、采煤机械化研究应用等技术创新课题,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设立了技术创新奖励基金,重奖有功人员。从2007年开始,公司在煤层注水、采空区注氮、瓦斯抽放、顶板挂网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不仅降低了煤尘和瓦斯浓度,确保了安全生产,还提高回采率15%以上。
关键词:企业文化 发展趋势 探讨
引言
在现代社会,企业文化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重视正在形成千姿百态的企业行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知觉——“难以给它下十分准确的定义,但看到它的时候就明白”,是对企业内涵的描述,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企业文化是全体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文化具有指导全体企业员工行为表现一致、引导员工、约束员工的作用,有利于员工进行企业优质产品与卓越服务的价值传递。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典型性发展方向的新经济时代,动态地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并进行适应性调整、更新倍显必要。本文对企业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归纳,希望能对现实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1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时代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如从震动一时的国际级汽车巨擎德国梅塞德斯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计划,再到计算机业巨头惠普(HP)公司与康柏(Compaq)计算机公司的联姻等事例即可见一斑了。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也给我们的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在梅塞德斯一奔驰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案中已经出现了,文化融合的危机几乎让这家合并后成立的世界级汽车制造巨擎丧失了原本所据有市场地位!而要妥善地解决好这个棘手的问题,企业各级管理者必须注意和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2加强对学习氛围的培育
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未来的能量。这也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故而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围绕其管理的核心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专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的论断。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这是因为:
第一、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含量;
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4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