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00:56: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我校竞赛的概况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自2014年起,参加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四川省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全国一等奖一次、全国三等奖一次的优异成绩。作为指导教师回顾近年来指导我院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历程,深刻体会到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和普及对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提高、对校企的合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全国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对人才的培养:
(一)育人
1.积累专业知识
营销技巧的竞争有助于学生整合专业知识,通过我院参加的三届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的经验,学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的营销和财务管理知识,并进行协调、整合和应用,才能在竞争中顺利完成任务。在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知识和技能有限,难以将营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
2.提升职业能力
营销技能大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在技能大赛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调研、决策、沟通、管理能力,这非常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加强综合素质
竞赛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市场营销技能大赛过程中,我系没有实训软件,没有实训场地,相对省内外已经数次参加比赛的各竞争对手我系的学生老师都是零起点,同时为了准备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前期工作了好几个月,集训期间训练每天达到了十多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都是十五个小时左右,但是选手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非常刻苦耐劳。其次,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营销技能大赛必须在五个小时内完成所有项目,时间长、任务重、工作强度大这让选手的意志力和耐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次,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所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意义。
(二)选人目标
营销大赛的竞争可以用来为企业选择营销管理人才,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给高校提供一个展示学生,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有的企业还可以选择“订单式”培训,依托高校提供的生产培训平台,培养和吸收符合社会与企业要求的人才。
三、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对教学教改的促进
针对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市场营销方面的教学改革的技能竞赛、技能大赛引入“以赛促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了教学改革。技能竞赛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技能大赛有利于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讲解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内容,但是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些是重点、难点。通过技能大赛,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一)提升了校企之间的对接
1.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与企业对接
通过参与技能大赛,高职院校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业务项目中,根据工作技能的需求,修改培训计划,并将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考核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正在需要的人才,因此技能大赛给学校企业提供了一座桥梁,连接高校与企业实现了双赢。
2.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与营销工作实践对接
营销技巧的竞争应该与营销实践和营销工作的内容相联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营销研究的组织、实施和控制、营销决策和营销决策。围绕项目竞争建立营销工作的做法,发展的评价标准,也是按照行业,公司的标准制定。
因此参加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实现了课堂与行业、课堂与企业之间的实践对接。
3.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与职业资格证对接
通过了营销技巧大赛,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考核,在获得文凭的同时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很大的益处。
(二)评价了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水平
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具备评定功能。营销竞争是建立在一定的竞争标准之上的,所以营销技巧大赛对于参赛者的认同与得失、等级的区分、评价的选择功能。评价功能是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整体素质,从学生学习过程到教师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审视,进一步考察参与机构的整体实力。它主要包括:
1.评价参赛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来参加市场营销技能大赛的高校学生能不能合理、有效以及完整的实施实践中的操作,是举办市场营销技能大赛的核心所在。在比赛过程中,这些学生实践操作时的完整度,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是不是熟练,是否具有比较好的应变的能力。营销技能大赛是为了评定这些参赛的学生今后走向岗位时能不能拥有专业的水平。
2.评价参赛院校的师资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45-01
1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商务英语技能 (English For Business Skills) 是从事涉外商务、 经贸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技能大赛不仅能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还能引导职业院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2高职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现状
2.1技能大赛项目。
根据调查,90% 高职院校都参加过全国、省级或市级英语技能大赛。10%的高职院校参加过市级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原因是很少有单位组织此类大赛。调查还显示, 100% 高职院校参加过全国、省级或市级英语技能大赛或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的口语和写作大赛。
2.2政策支持。
调查结果表明,80%的高职院校能在赛前赛后给与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20% 的高职院校对大赛获奖后才给与物质或精神奖励。原因是参赛不获奖,学校没获得相形的荣誉,学生水平有待提高,指导老师指导方法欠缺,老师更要提高。
2.3技能大赛后的总结。
调查结果表明,100% 的高职院校都能及时总结大赛得失。80% 认为口语方面问题有发音不标准,内容没有新意,表达不连贯等 100% 认为写作方面成绩不理想为词汇不足,语言平淡,内容没创新,各种语法错误等。
2.4技能大赛后改进问题的措施。
调查显示,100% 的高职院能就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指导教师的的选拔上,挑选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口语、写作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课堂上老师借鉴大赛形式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增减教学内容等。
2.5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调查表明,95% 的老师认为,学生参加英语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英语基础太差,课多。5% 的老师认为,想积极参加英语技能大赛是想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虽然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3高职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1反思商务英语培养方案中的优势和不足。
商务英语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与否,通过大赛的检验,可见一斑。大赛的项目是组委会在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基础上充分论证而设置的,在比赛项目设置上更加贴近市场,紧扣市场需求的专业领域,突出实用,一些市场急需的专业成为比赛项目。技能大赛的结果可以帮助重新确立商务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和立足点。
3.2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大赛设定的工作任务就是典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往往以外贸实务作为竞赛的典型的内容。如《外贸业务的建立》、《业务洽谈》、《外贸单证的制作》等。这要求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际、实用、实践"的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果断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和晦涩难懂的知识, 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并以实用为度从而突出实践性。
3.3培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技能大赛能否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些来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 , 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为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会下企业锻炼或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虽然从事过实际工作 ,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但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他们也会刻苦专研教学理论,让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的得以表达。
3.4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多元质量观和个性化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基础层面(商务理论)、操作层面(实践技能)、制度层面(赛制安排)等全方位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将素质教育深化和具体化。 技能大赛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整个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发展眼光和突出的开拓能力,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3.5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参加商务英语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参赛选手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目标。我院多次参加各种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王心和仇焕庆表示,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对生活和社会缺乏信心。但通过参加不同的专业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6提升就业竞争力。
随着全国10强选手宣传片的播放,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总决赛晚会拉开了序幕。
总决赛之夜,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老师代表,主办方《高校招生》杂志和承办单位“搜学网”的领导,国内知名学科、高考志愿指导及家庭教育专家,中学老师代表以及考生家长代表等嘉宾亲临现场见证总决赛的全过程,他们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在比赛过程中,每位专家评委流利、全面的英语点评给赛事增加了不少亮点,第九届大赛冠军张可一的全英文主持获得在场观众的无数赞叹。
总决赛现场采取淘汰制赛制,分别是“情景演绎(10晋8)”“分组辩论(8晋6)”“人物访谈(6晋3)”“终极PK(冠亚季军诞生)”四个环节。大礼堂内,灿烂的聚光灯下,选手们的唇枪舌战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融为一体,比赛现场一次次叠起。
情景演绎——尽情发挥赛演艺
在第一轮比赛中,全国10强选手分为两组,每组5人,根据既定主题完成情景演绎,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8强选手名单。第一组选手表演的主题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展现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要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第二组选手以“北漂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两位北漂歌手一路从被排斥、受争议到最后被包容和接纳的过程。比赛中,选手们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之中,用英语尽情地演绎发挥。
通过评委的综合评定,最终,李旸和郭以沫止步于八强。李旸说:“我来北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也体会到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其实走进十强已经是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喜欢英语,我只是来享受这个比赛,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这一环节之后,选手们带来了“民族歌曲串烧”表演,台上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情互动,让现场气氛在一开始就处于沸腾状态。
分组辩论——唇枪舌战比技艺
在这轮比赛中,8强选手分为两组进行正反两方辩论赛,并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6强选手名单。选手们的辩论主题是“知识创新与知识积累哪个更重要”,双方选手的一辩都用条理清晰的开篇立论拉开了辩论赛的决战之幕。
赛场上,激烈精彩的辩论不仅展现了选手们出色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而且还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配合能力。选手们即兴的高水平发挥折服了评委老师和在场的所有观众,但是,评委们也指出了选手们在辩论赛场上即兴表演时的一些弱点。华北电力大学任虎林教授指出:“他们的辩论延续了传统辩论赛的比赛方式。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同学们可以在传统辩论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多元化的内容。在辩论中,很多孩子都从自身如何去做的方式进行辩解,并没有太多注意到对方的辩解观点,我相信如果今后大家在辩论的时候多多注意对方阐述的关键点,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通过对每一位选手的评定,最终,和何艾浓止步于六强的争夺。说:“走到这一步,其实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我已经尽力了,很高兴能来到北京,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竞争,一起成长。今后的我会因为这次参赛经历变得更强,我在这里收获很大。”
。
紧接着,选手们精彩的纯英文“戏剧表演”让现场观众无不身临其境。整个赛场上,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人物访谈——镇定自若拼水准
在第三个环节里,6强选手中得分最高的两名选手分别组一个组任意挑选队友,并随机抽取话题,各组选手根据既定话题分配角色进行人物访谈(即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质来分工,每组由一名组员作为主持人,另外两名作为采访嘉宾来进行访谈),评委根据现场表现决出前三甲。以于跃和仓宇清为队长的两组分别抽取到“刘翔退赛”和“十八岁的梦想”两个话题。在短暂的几分钟准备时间后,两组成员将创意和睿智融进比赛,把访谈做得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在场观众无不连连称赞。最终,张易、黄元琳和王冰洁没能走到最后,三位女孩现场朗读了自己写给自己18岁的信。当她们朗读着对青春充满期待与激情的文字时,言辞间透露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全场观众。来自南京的张易说:“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面对这么多选手和观众,做这么即兴的表演,我觉得能拿出自己的勇气去表现自己就是最大的收获。”
接下来,选手们又带来了“活力青春”的表演,观众的激情随着音乐节拍一起律动开来。
终极PK——自信满满夺三强
经过三轮角逐后,三名选手仓宇清、于跃、李文婷开始了冠亚季军的最后争夺。这一轮比赛中,三强选手与外教进行“对一PK”碰撞智慧的火花,每位选手对应一位外教进行PK,一共分为三组,每组PK时间为两分钟,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评出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
现场三位外教走上舞台与自己对应的选手进行一对一PK,三位选手沉着应战,自信满满。三轮PK后,评委根据选手表现,最终评出了本届大赛的前三强:冠军仓宇清、亚军于跃、季军李文婷。当主持人问到在大赛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冠军仓宇清说:“我不敢说是自己真的比别人优秀,但是我战胜了那个羞涩、胆怯的自己,我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并且和我的队友配合得很默契。在比赛中,我交了很多朋友,我觉得这是我真正的收获,也是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她优雅而谦逊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赛后,相关高校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次大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很难想象高一、高二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如此之强,他们表达的内容也非常有深度,今晚我真的被震撼了。这些孩子不仅在英语方面有极高的天赋,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他们都非常优秀。通过这样高标准的比赛选的孩子,我们高校特别放心特别满意。”
在颁奖环节,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组委会主任,《高校招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何星原说:“同学们的巅峰对决不仅展示了全国中学生英语的最高水平,而且还把中学生的青春与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办成‘我爱英语’的精神家园,互相切磋的竞技赛场,提升素质的自由王国。”最后,他代表组委会,对选手表现出的善辩的口才、聪慧的思辨、精彩的演讲和自信的发挥表示热烈祝贺,对培养他们的老师和学校表示由衷的敬意。
至此,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正式落下帷幕。在北京的总决赛夏令营中,每位选手带着希望和憧憬来而采,他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整个参赛过程就是选手们历练成长的难忘经历,在这个绚烂的夏天,他们已为青春大声地喝彩。
[第十一届全国刨新英语大赛全国10强名单]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课外活动,活动的开展及理论研究都很活跃。国外学者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都主张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课程规划,作为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克拉克和斯塔尔指出:“课程是学校打算让学生获得的全部经验。课程并不局限于各种学科;课外活动和辅助工作也都是课程的一部分”“课外活动是不包括在学生正规课程之内的那一部分课程”。国外的大学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都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更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上。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语言习得有赖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但对于处于非英语环境下的学习者而言,除了在正式的英语教学环境里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训练外,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迎合了现代高职英语教育的需要,从而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普遍性突出问题是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听说实际应用能力更差。由于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缺乏钻研精神,学习英语成了应付、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等各项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很多高职院校都以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弥补、丰富学生英语第一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英语社团,各种活动也都丰富多彩,轰轰烈烈,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实际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手抄报比赛等,但普遍现状是这些活动很多是个别英语老师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多数院校缺少专门机构或职员对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活动没有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因此这些活动学生参与面小、受益面不大, 活动也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和创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外贸”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以培养“外语应用熟练,职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作为担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的公共外语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公共英语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山东省及全国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连年夺得特等奖或一等奖的殊荣,在省内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名列前茅,所取得的佳绩得到了来自社会极高的评价。课赛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和成就感,为学院取得了荣誉,也彰显了本院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与我们多年来努力地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分不开的。
公共外语部多年来一直注重开展学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初期有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英语角、英语周,中期有英语项目展示大赛、英语诵读比赛、“外研社杯”听力大赛及口语大赛、周末英语电影、发射台英语广播,但都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制度。2009年4月,部门举办的首届英语文化节吸引了全院数千名同学参与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各项活动使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领,而且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在结合以往第二课堂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文化节工作进行了总结,发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整合活动资源,使活动的影响力和成效愈久弥新,开展了以下实践和创新:
1.成立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和学生英语社团。社团分为话剧社、主持社、合唱社、疯狂英语社,主要由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优秀的青年教师招募选拔热爱学习英语、组织能力强、积极肯干的学生组成并担任指导教师,各个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和开展日常活动;各项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地有秩序进行,改变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原来单一、零散的状况;各项活动的计划、总结、学生参与情况与成绩等各项材料及时归档,在不断积累经验中逐步完善活动。
2.致力打造“每每英语”活动品牌。“每每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包括:每天播放英语广播(教材听力、四六级听力、英语美文、英文歌曲等),每周举办英语角或英语沙龙、播放英文电影,每月举办英语讲座,每学期举行英语跳蚤市场以及每学年举办英语文化节。活动内容从少到多,从简单到丰富,从零散到系列,其中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把学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推向。英语文化节于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以“让语言更生动,使文化更精彩”为主题,力求激发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做到“全员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英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英语文化节包含“金牌挑战系列”(“金手笔”英语墙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和英语写作大赛暨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选拔赛、“金耳朵”英语听力比赛、“金才艺”英语风采大赛、“金口才”口语大赛暨山东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选拔赛、“金脑子”词汇大赛)、“超级视听说系列”(英语讲座之夜、英文电影之夜)、“英语文化体验之旅-英语跳蚤市场暨大型英语角”和“英语文化节闭幕演出暨颁奖典礼”四大系列活动,每个系列活动内容充实丰富,小到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大到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了多模态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快乐,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进一步打造“每每英语”第二课堂品牌的同时,将学院的外语特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3.实践英语,服务社会。我们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如给奥帆赛、残奥帆赛、国际帆船赛、国际海洋节、亚欧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提供英语口语接待、礼仪、颁奖等服务,志愿者们充分展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风采,社会效果和反映较好。
三、结语
传统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严格的组织形式和系统性,多是流于表面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有限,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在不增加第一课堂课时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固定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组织并指导学生全力打造“每每英语”品牌,使各项活动丰富化、普及化、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品牌营造了浓厚持久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学院文化氛围,彰显了学院的外语特色,已经成为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和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语言技能训练和实践综合应用相结合,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1.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优化了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学生接触到各种反映英语历史文化、社会习惯、传统风俗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学习资源,拓宽了文化视野和知识面,积累了很多课外文化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第一课堂中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局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实际问题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健康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配合高职学院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化教学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已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所应具备的语言技能。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外,还需掌握实用性的英语,即在未来工作中能运用的“职业英语”。“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举办展示了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成果,也给参赛选手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更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竞赛的理念
窗体顶端
口语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展现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激发其练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高职高专学生展示自我和收获新知提供平台。
窗体底端
近年来,大赛更突出“职业性”的宗旨,并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以及倡导“交流职业英语口语教学经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且推动了全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继续朝着“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主”的方向发展。
二、竞赛的内容
竞赛内容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正反PK)”三个环节,赛分两场进行。
1.第一场:“职场描述”和“情景交流”
(1)“职场描述”
参赛者抽取一幅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或图片,根据给出的说明,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或观点阐述。该环节旨在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2)“情景交流”
参赛者抽取一个场景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外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交流内容涉及一般日常交际、企业介绍、产品介绍、涉外业务等。该环节涉及的英语材料文体多样,范围宽广,主要评判学生的瞬间应变能力和综合的英语听说能力。
2.第二场:“即席辩论(正反PK)”
第一场竞赛总分前8名的选手2人一组就某一职业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即席辩论。
职业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该竞赛,不但可以培养英语拔尖的学生,也能了解前沿的高职教育理念,势必对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生活词汇运用多、职场词汇运用少,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等现象,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不善于独立思考,应用能力偏低。而“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体现了对高职高专学生听、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要求。因此,我们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职场英语有机接轨,把“职业性”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把“实践性”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现方式,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促进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2、新教学设计
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设计者,设计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在口语大赛的三个环节,情景语境始终贯穿其中,并紧紧围绕着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职业能力出发,引入职场英语,打破传统的仅以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基础的课堂教学,在课内创设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仿真训练,并适时地把学生带到实践中(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锻炼,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并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口语大赛的竞赛内容而言,其主题与行业紧密相连,如景点介绍、企业介绍、市场变化以及生产情况等。由此,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将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应围绕课本内容,选择性地补充或拓展相关内容,如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及岗位信息等。整合教学资源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扩大其知识面,使他们在使用英语的时候“有话可说,有据可依”。
4、改进评价体系
语言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际,英语听说能力是基本能力,而考核听说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口试。但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以期中、期末考试(笔试)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 级)为标尺作为评价英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依据。评价体系犹如隐形的指挥棒,它指向哪儿,教学的重心就转移至哪儿。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形式单一无法真正检验英语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会阻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应对学生实施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也应相应改革,健全对教师的奖励机制,实现技能大赛与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5、提升教师素质
口语大赛是参赛学生口语竞技的赛场,也是其指导教师教学交流与相互学习的平台,乃至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较量与切磋。要想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所以,高职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应多关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善于与同行交流、聆听同行的优质课,并反观自己的教学,吸取其先进经验;加强阅读,阅读不应囿于书籍,看原声电影,跟踪外媒报道,这些间接经验都可以拓宽视角;争取能有机会参加专家培训,甚至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以便营造“业精为师”的教学氛围。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为参照,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高职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改进教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严钦.浅谈英语技能竞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王丽,韩琳.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题型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0).
初试的作文我下了很大功夫,作文的命题反映了社会道德现状,这要求我们要把自己的道德观念注入文章去写作,我特意搜集了多方面的资料和大量的新闻素材。复试以听力、作文、口语项目为比赛内容,而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环境的熏染,大大有利于展示我对英语的驾驭能力。“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话一点都不假,正因如此,这两次比赛我都收获颇丰。我挤进了全国优胜者的行列,取得了决赛的资格。
抱着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心态,我拖起行李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D字头列车,要与一百五十名选手进行角逐。
到达北京后,跟随接站的老师乘专车到达宿营地点,领取了营服和参赛证,然后就是来到自己的宿舍里,见到了即将和自己度过这段时光的室友们。在此,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我们那个温馨的小窝。山东的美女是我的老乡,圆圆的脸,温和又可爱;陕西的“小猪”爱贫嘴又善良,思维经常比冥王星还要遥远;对面上铺是来自沈阳的一位姐姐,热情、亲切;下铺的小丫头甜美又单纯;还有一位南京的小淑女,范儿十足啊!当我们六个凑到一起的时候,就像开始了一场摇滚演唱会,欢笑不断,生机盎然,这也为我们的比赛之路撑起了坚实的支柱。
五天四夜的比赛紧张而有序。上届的总冠军张可一作为我们的主持人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她的笑容像春天里的新芽,给人柔韧的力量。“故事接龙”的环节里,五个互不认识的人临时被组在一起,必须依靠团结合作和默契去发挥。“八项能力测试”是晚上进行的,既考验心理素质又考验身体素质。“笃而论之”就像一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不浪费一丁点时间,紧接着就站在我们面前,从抽签到组合,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到两个小时,“焦头烂额”都不足以完全形容出我当时的状态。面对巨大的压力,我情绪慌乱如麻,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锻炼。
紧张的三个比赛环节结束后,我终于可以放下脑中紧绷的神经,开始享受这里轻松的气氛。那天,在我打开门的瞬间,寝室里的人爆发出欢呼,我出乎意料地进入了全国二十强,成功杀入总决赛!看着眼前室友们淘气的坏笑,听着房间里回荡的阵阵掌声和祝贺,我又一次忍俊不禁。在命题演讲中,听着评委表扬我发音漂亮,甚至用上了“perfect”这样的形容词,我觉得我正坐在过山车上,已经飘起来了。但是,命运往往总是一波三折,我还没来得及收敛起自我陶醉,就因为其他方面的不足败下阵来,我又一次坐到过山车上,只不过这次是一路向下。
Key words:National Practical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for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Contestant;Tutors;Test Question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在2004年举办了“全国首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至今年,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大赛坚持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主导方向,以“我学、我说、我成功(I Learn,I Speak,I Succeed)”为竞赛口号,重点强调选手用英语解决职场实际业务问题的综合能力,展现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勤奋、阳光、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大赛分初赛(由各有关院(校)组织)、复赛(由有关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高教主管部门组织)和决赛(由课委会、考委会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织),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唯一的语言类赛项,受到全国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1 选手的选拔
“全国首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于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的数以百万计的师生参与,竞争之激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赛选手的选拔不能匆忙地一蹴而就。
选手的选拔应该遵循早发现,早培养的原则,是整个教学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从新生开学伊始就着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对各科教师反馈的语音语调和口语较流利地学生进行培养,可以循序渐进地给他们增加赛题的辅导。然后通过第二课堂的英语各项大赛及本大赛的初赛层层选拔出语音语调正确、反应敏捷和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感染力的选手。
2 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众所周知,赢得任何大赛的关键因素除了选手之外还有一个-那就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首先,指导教师应该是专业专家(expert),他必须专业能力突出,也就是说英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领先。不言而喻,如果指导教师英语交际能力不强,也就无从教授学生口语表达技巧了。其次,指导教师同时也是个竞赛者,学生虽然自身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比赛经验,对大赛流程、题型和重点等都不太了解,孤军奋战很难取胜,因此大赛也是指导教师的竞技,台上是学生的针锋相对,台下是指导教师的暗中较量。指导教师必须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指导教师应该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指导学生参赛,不能只是给学生些资料,让学生自己看,敷衍了事。再次,指导教师应该是规划者(designer)。他应该仔细研究大赛文件,把握大赛精神,了解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程序。笔者还购买了《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赛题精选》一书,从网上下载了大赛的模拟题和历年的比赛视频,对大赛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发掘大赛的考题规律和重点,制定相对应的备赛策略,准备相关的大赛辅导资料。教师备完功课后,与初赛选的选手协商制定参加复赛的辅导计划和辅导时间表,每次的辅导内容和预期目标都要有明确规定,同时每次辅导后材料要给学生回去后巩固、复习。还有指导教师要是一个领导者(leader),应该具有前瞻性、洞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要有相关预测,对学生的模拟能够锐利地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提供相应修补策略。最后,指导教师最好是一个助理(assistant)。对学生的肢体语言、穿着和化妆等都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3 题型指导策略
大赛内容都是参赛者在未来与外国人士交往和进行业务工作时可能涉及的内容,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了让赛题更具“实用性”,从第五届起,在决赛中取消了朗读部分,增加了“即席辩论”(Debate)。至此,半决赛竞赛内容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职场考验”三个比赛环节,其中“职场考验”环节为2014年本赛项半决赛的新增环节。决赛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三个比赛环节。
3.1 “职场描述”题型应对策略
“职场描述”(Presentation)题型以图表为主,题材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人口等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导教师应该就图表进行归类,通常有饼状图、柱状图和线形图等。图表主要说明一个事实或者现象,通过对图表中所反映的具体数据的说明、分析、比较,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事实或变化情况等加以说明,并提出结论或看法。通常分以下几步作答:第一,通过图表已给信息和图表分析确定其主题思想。通常用固定的套用句式表达,如:“As the bar chart shows, the number of peopl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years of 1978 to 1997”。第二,通过比较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找出图表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围绕主题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不要逐一数字描述。描述时还要应用“组成”“排序”“比较”“趋势描述”“极值”“数值”和“约数”的固定表达方式。第三,描述时要注意表达的多样性和逻辑性。多样性是指同一个句型要用多样的词汇、短语和句式来描述。如表示上升就可以有“increase/rise/ascend/surge/go up/climb/mount/level up”等的表达方式,这样既不乏味,又体现英语功底的深厚。逻辑性是指描述要有条理,参赛者要利用“firstly,secondly,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词语有效连接各个分类描述,体现其思路清晰。最后,在描述的结尾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所在,并就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联系当前的时事。
3.2 “情景交流”(Interview)题型应对策略
这部分是参赛选手与外籍评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参赛者往往要扮演抽到材料中的角色来解答由外籍考官扮演的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知识面、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听说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这部分在备赛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此部分题型通常是广告、通知、企业宣传资料等,应让学生熟悉此类文体,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并能短期记忆的能力。第二,邀请外教参与备赛,与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外教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并逐渐掌握外教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如指导教师提问中倾向于从材料中直接问问题,而外教倾向于把自己设在情境中进行提问,如果选手不进行此类的培训,赛场又高度紧张,外籍评委语速较快,很有可能出现听不懂他问题的情况。第三,要培训学生临危不乱地处理危机的能力。如没找到问题答案可以说“This is a good question and I hope I can help you…”之类的话给自己争取时间。
3.3 “职场考验”(Role-Play)题型应对策略
此题型是2014年新加入部分,参赛者通过抽签方式组成团队并按照抽取的题目要求进行组内合作,针对某一生活或职业场景(如: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情节设计。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根据既定情景和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自由发挥,并以短剧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及各位观众。评委根据各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分,每个小组的成绩即为该组内每位成员的成绩。本部分不建议指导教师赛前进行辅导,根据今年大赛的参赛经验,这部分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因为小组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个人成绩,所以变数较大,团队成员的各方面素质都会影响到团队成绩,所以赛前没有辅导的必要。不过,提供以下建议供参考:第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多采用交际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抽号组成一个团队后,让学生尽可能地利用赛前时间接触,培养团队意识,如今年比赛中有的小组的选手在“职场描述”和“情景交流”两个环节失利后,即使本环节发挥最好也无法逆转,但是他们都积极地参与了短剧表演,除了选手本身素质高、团队意识强外,小组成员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想给能入决赛的朋友拖后腿。还有,指导教师要在学生排练短剧时给予指导,使短剧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在角色分配上也要给把关,选手除了适合角色外还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如今年大赛中有个短剧就是把一个口语非常好的选手设定一个去医院看病的孩子的角色,全剧中没有几句台词,反而口语不是很好的同学长篇大论。可想而知,结果怎样。最后,指导教师应该利用现有条件辅助学生去做一些道具,这也会增色不少。
3.4 “即席辩论”(Debate)题型应对策略
高职英语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等鲜明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1-2]为深化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于2004年联合启动了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并自2011年起将之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本赛事经过数年的推进与发展,已成为一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国性赛事,并持续推动着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朝着“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方向发展。作为全国赛事的组成部分,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也已成功地举办了十三期。大赛不仅每年选派出参加国赛的优秀选手,更是省内职业院校学习、交流口语教改成果的年度盛事。广东省口语大赛分为两个时期:2003~2009年;2010年至今。后一时期的比赛更强调了“职业性”,突出了对参赛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查。口语大赛在推动口语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暴露出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的若干问题。本文将针对广东省口语大赛第二时期折射出的问题,探讨大赛对高职口语教学改革的启示意义。
一、口语大赛中暴露的问题
口语大赛的正面效应不言而喻,但大赛同时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须引起重视,以期“对症下药”,更有效地推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一)知识面狭窄,缺乏思辨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掌握做题技巧来应对课内外的各种考试,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词汇量为基础,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学生对知识采取被动地全盘接纳的态度,他们很少或者几乎不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观点。学习外语往往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反复地背诵和练习是提高外语水平的必需途径。[3]然而,养成一定语言习惯的外语学习者却常常陷入另一种困境:遇到论证需要说理的时候,常常感到语塞;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却朦朦胧胧,一片混沌;听讲座需要发问时,却又觉得无话可说。[4]学生在日常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意识地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演讲部分和问答部分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讨论,更不用说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二)基本功不够扎实,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多次带队参赛的指导教师,在现场观摩广东省口语大赛公共英语组的比赛时,经常看到出现选手不适应或不理解外籍主考官的提问而无法作答,或答非所问,或内容缺乏针对性等情况。在职场口译环节,也不乏选手欠缺口译训练,无法有效地实施交传。广东省英语口语大赛的话题内容涉及欢迎接送、商务宴请和陪同游览等日常交际活动,同时,也辐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和推广、参加会展等宣介活动,更涵盖了合作投资、谈判议价和全球资源配置等较高级的涉外业务。可见,无论是根据话题情境发表演讲,回答相关提问,还是进行职场口译,都要求选手具备过硬的语言功底,同时,还需有良好的商务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三)心理素质欠佳,缺乏交际技巧。近年来,广东省大赛上,学生总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在大赛面前仍有一些选手因为缺乏赛场经验、心理素质欠佳而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导致比赛中断的情况。另外,还有些选手因为缺乏得体的交际技巧而影响了表现。例如,在口译环节,一些选手忽视了口译所强调的互动交流和空间关联,包括直视对方的眼睛,保持微笑,使用点头等适当的肢体语言传递沟通信息。个别选手不注意个人仪态和基本的商务礼仪,不打招呼径直落座,坐姿慵懒,打断考官讲话……没有呈现出应有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口语大赛对口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口语大赛要求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处理真实职场环境下的实际问题。竞赛内容和形式与岗位能力要求高度对接,既有对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又蕴含了对选手与人交流、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和思辨等职业核心能力及相关职业通用能力的多维度评测。[5]因此,高职口语教育不仅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应以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突出“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互动结构。[6]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合理的课程再造,适当拓宽授课内容,改变工作哲学,具体结合行业、职场、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一)夯实基础,打好语言基本功。口语竞赛对选手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多重挑战,但万变不离其宗,打好语言基本功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也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语音课程,强化听说训练,活跃课堂交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二)以任务为驱动,培养思辨能力。针对竞赛所反映的思辨能力缺失问题,口语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能力。以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这一让学生头疼的话题为例,可以引导学生从Quality入手,再来谈论Control。高品质的产品首先需要高品质的原材料,其次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加工手段,同时,也需要先进的设备来保证制造的过程。而控制的过程就意味着严格的监管,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严格按照标准加强质量控制。经过这样一番导引,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厘清思路,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三)加强实践,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根据口语大赛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十分重要。口语交际作为一种在具体情境中与人交往的活动,发挥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功能。口语交际的直面性、随机性和灵活性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其社会性更有助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口齿清晰、充满自信、仪态大方、富有情感和擅于聆听,这些都是学生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口语教学需要实现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四)以赛促评,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口语大赛是检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习交流职业英语口语教学经验的良好平台,以赛促评,以赛促教,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职口语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突破口。结合口语大赛,高职院校口语教学可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设计等方面施行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知识(听说读写译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必要的商务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服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技能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三合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再造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精读、口语、视听说课程,同时,为储备选拔口语人才,可设置演讲与口才、商务口译等选修课程,各学期授课安排体现从强化语言基本功逐步过渡到提高商务语言交际能力的原则。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强调“两个并重”——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开发“实用、够用”的口语教材,打造“行业口语精品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体现“三轮驱动”——强调“人本主义”,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用,课堂课外一体化;任务驱动,以具体任务、项目为导向。在评价与考核设计上,优化形成性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行业、专业岗位对口语的需求,侧重弹性化形成性考核,多元化终结性考核。如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实行“以赛代考”,学生在校级以上口语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可折算相应的学分,成绩优异者可考虑免修免考。为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可将辅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口语大赛的成绩与其年度教学质量评价挂钩。(五)改变传统口语教学工作哲学,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口语大赛不仅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是对各校职业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一次考评。为加强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确保人才输出,语言教师首先要实现传统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技能的传导者,即从教师(teacher)到教练(coach)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语教师要通过岗位进修和开展各种校企合作,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其次,通过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communityoflearning)和实践共同体(communityofpractice),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7-8](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服务终身学习需求。任何竞赛都不过是语言学习的促进手段,服务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才是语言教师的终级目标。口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现代科技手段、手机APP等自媒体平台、碎片化时间,加强口语自主学习与实践。从而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努力开发自身潜能,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十几载的发展,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日趋成熟,影响也越来越广。该赛项已成为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促使各院校不断革新口语教学,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应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发挥口语大赛的反拨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朝霞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EB/OL].(2013-05-13)[2017-02-06]./html/299_201305130606181919.htm.
[3]冯小玮,刘韬.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特点分析[J].高职教育研究,2015(3):41-44.
[4]钟尚离.矛盾交织:语言习惯与思辨缺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144-146.
[5]康霞.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长效辅导方案探析与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5(1):6-8,12.
二、职业技能竞赛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融合的思路
1.明确专业建设的职业导向。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我们发现,多数院校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操作技能也相差不大。但有些院校的选手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有优势,受到企业评委的青睐,而有些院校却十分乏力。究其原因在于,这些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接酒店行业需求,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折射中现代的酒店行业市场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熟练技术工,而是要在专业理论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的岗位能力等方面都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这一标准为导向,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明确这一市场的导向。
2.深化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的不同点就在于企业、社会参与共育人才,这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校企之间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要在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企业兼职教师进学校课堂,校企联合实施对学生学业考核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要成为真正的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嵌入式合作,在课程建设、技能大赛、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开展共同研究,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
3.以技能竞赛为指导优化课程体系。因为从近年来全国酒店类技能竞赛的赛项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在的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比拼,而是更注重宴会主题创意设计、创意开夜床等创新能力的较量。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依托大赛标准和企业核心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在原有核心课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宴会设计》、《插花技艺》、《酒店服务创新》等课程,同时应该增补西方文化的相关内容,由此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
4.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对接新的人才需求,要不断更新高职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内容组织教学。如在讲授“菜单设计这一内容中”,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知道菜单是什么,而不能真正懂得如何设计菜单。因此,要给学生设计真实任务,如“要求学生为一80岁老人的寿宴设计一份宴会菜单”。采用真实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去思考不同的宴会如何针对性的设计菜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考核上,也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和技能考核,而应该重视课程学习中的过程考核。包括平时的作业、课堂的问答、纪律等都应该纳入相应的分值体系。这样可以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同时也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求职难”问题日见报端。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国高等院校担负起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深化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便利条件和实践平台,以此响应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
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展开让人们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狭隘解读并不罕见。“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两种层次的目标价值取向――以培养企业主为目标的低层次功利性创业教育、以提升创业者意识和素质的高层次非功利性创业教育。”显然后者才是创业教育的实质体现。“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应该清楚当今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真正影响因素,应该弄清楚创业教育的本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甚至休学创业,而是培育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一种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大学生所学知识升华为创业素质,是对创业知识、技能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技能要注重他们的持续教育,而非急功近利的短期培训。
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凸显出诸多问题,比如:创新创业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上,尚缺乏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整体氛围。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彼此孤立,并且与学科和专业教育关系不紧密,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将其视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未引起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在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我国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局限性较大,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基本流于形式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创业实践需求。
相较于理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如何体现其应用性和职业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横跨商务和英语两个范畴,具有明显的文科类特征,很难像工科专业那样做到“工学结合”。根据本校及其他一些高校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欠缺,创业意愿淡薄,绝大部分选择到公司或其他单位就业,大都在外贸企业做国际贸易业务员跑单,在涉外酒店、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和翻译工作;而利用专业优势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极低。实际上在国际贸易日趋小额化和跨境电子商务配套服务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具有专业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相应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扶持东风,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求到商机,创办翻译工作室、利用网络平台开跨境电商网店等是可能实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缺失说明了目前商务英语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商务英语的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为基础,加强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成为能够自主创业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如何结合本专业特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的一大当务之急。
3校企合作“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才能为难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让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并不断深化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根据国际贸易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创业目标,为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无疑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工作室”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创设的“作坊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最初用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现在已广泛借鉴到各个专业。这一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分析企业与学校的具体情况,共建学做一体的实训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把工作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用企业化标准培养学生,采取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实现教学模式企业化。
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企业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会贴近企业需求和岗位实际要求,让学生接触并掌握到公司经营管理、客户资源、经营渠道等全套的外贸业务,强化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创业工作的实际认知,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从而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运作主要是以团队形式来完成,强调团队协作,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教师而言,合作企业提供了第一手的创业实践资料,教师有机会直接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在工作室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与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教学技能,优化创业实践教育师资力量,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与服务的深入。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培B模式符合企业人才开发培养的目标。合作企业能够从接受项目训练的在校大学生中吸纳优秀的创业型人才为企业服务。这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不但降低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和培训周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的竞争发展提供低成本的知识人才储备。工作室的项目成果也能为企业所用以获取经济效益。而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无形中对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进行了宣传,不失为压缩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战略需求。“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社会系统本身,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折射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企业树立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4校企合作“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依据商务英语本科的就业特点,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完成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之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各类平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契合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4.1理论教育环节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应该要考虑到商务英语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合。Jean Pierre Bertrand提出,“创业课程应与相关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实现完整的创业知识课程体系与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也提出“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学生掌握一些创业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邀请来自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行业兼职老师经由商务策划、企业家讲坛等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并解惑答疑,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创业兴趣。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专设创业课程有清晰的专业倾向,将专业知识直接与创新创业相联系。在我校,这些创业类课程由外文系依据学科特点自主安排,比如:专门为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开设了“网上创业项目策划”课程,占16学时,属于专业核心能力选修课。此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为已经产生创业热情,有创业意向或者想进一步了解创业拓展知识的学生。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可以就学生的创业项目策划提出详尽的指导建议,使创业教育有明确的针对性,让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与提高。
4.2实践教育环节
学生具备必需的创业理论知识及创业素养之后,可以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实践训练。高等学校免费提供实践场地,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按照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发展方向组建专项工作室,比如国际贸易工作室、跨境电商工作室等。这类专业工作室投资小、风险低、易操作,是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强调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通过校园活动、创业设计大赛、企业项目运营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在工作室的项目实作中对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形成一个直观感受。
校企合作“工作室”由专业骨干教师、合作企业专家和学生组成,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外贸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创新创业素养的实训平台。首先,由合作公司和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录用,优先选择那些有创业愿望和意向、吃苦耐劳的学生加入工作室,一般为大二、大三学生,形成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传统,从而保证工作室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工作室按照外贸公司的运作模式,采取导师统筹规划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开展技能大赛、创业实践、进出口业务项目等各项工作内容。
4.2.1以赛促训
根据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是近几年全国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常见方式。清华大学率先于1998年举行的“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序幕。此后,这一赛事成长为“挑战杯”全国型大赛。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的数量和次数逐年增加,如: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工商联主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科学院青年创业大赛等等。各省市、各高校的创业竞赛也纷纷涌现,为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多种展示渠道。
这种以“创业方案”为载体的创业大赛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大学生在参赛备战的模拟练习过程中要收集、查阅各种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创业计划书,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动手、动脑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积累的实战经验,加深对创业的直观认知,丰富其创业知识,提升学生创业的自信心;以团队的形式参赛能综合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学生团队的创业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参赛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业计划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一对一的点评指导,保证使这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得到全方位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以赛促训的效果。譬如:2015年11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校的三名学生与合作企业组成的哈瑞贸易团队在大赛中荣获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效果。
除了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加强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学生们在这些大赛中表现出色,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例如,2015年的“益达杯”第三届全国国际贸易会计职业能力竞赛,参赛的三名学生获出口会计核算单项技能团体一等奖,综合技能团体二等奖及个人技能三等奖。
4.2.2顶岗实训
工作室的学生在⒂刖咛逑钅恐前,必须要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训。学生一般利用暑假,完成两个阶段的培训任务。第一阶段是前期的体验式课程,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自己去体会一些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道理。第二阶段是工作内容培训,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公司指定不同的员工带队安排及指导所有实训工作。在行业导师的带领下,小组学生先后到公司的关务部、运输部、客服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学习,熟悉公司里一些具体岗位所负责的工作事宜,了解公司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如何配合的。实训期间学生像公司的正式员工一样准时上下班,真实地感受公司员工的上班状态,体验到一个外贸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训,学生会对公司各个部门的构建情况、运行机制有一个框架性的全面了解,为他们以后的创业概念具体化做好铺垫。
4.2.3项目实作
暑期顶岗实训之后,学生返校回去校企合作“工作室”完成合作公司提供的实践业务,一边学习一边为公司开拓外贸市场和寻找新客户。在此期间,合作公司指派一些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员工到“工作室”指导和监督学生开展外贸业务和实训项目,为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创业人才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工作室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每5至6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推选一名项目主管,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工作的协调。团队内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岗位分工,并予以各自的工作任务,最终合作完成业务订单。“工作室”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综合表现评定其成绩,采用奖惩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良性的竞争意识。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真实项目促使学生知识转化和能力提升,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有利于养成商务英语人才的职业素质并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敬业意识。随着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创业技能的提高,有强烈创业意向并做好一定创业准备的学生可以过渡到挑战性更高的创业实战。经由上述的实训步骤,校企合作“工作室”实现从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到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这样一个逐级递进的能力培养过程。
5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这对优化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培育其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际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打造了一个创业素质培养的真实环境,让他们在工作室里学到项目开发、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创业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兼具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诚然,这一模式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商务英语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设与完善尚需进一步的努力,才能⒋笱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67.
[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