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2 17:17: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

篇1

1、利用国旗下讲话,强调遵规守纪和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提出了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同学们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人生成长的意义。

2、班主任利用网络工具和家长建立联系,让家长了解“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篇2

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创新

2.1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分为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在管理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差异化。人性化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功利工作应当体现出多层面、个体化、强调双向互动与交流的指导方式,不仅要重视通过直接的教育管理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来实现隐形教育。规范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学校内部的制度规章以及学校外部的法律和道德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差异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资质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开展分类别、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来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来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后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等。

2.2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强化学生管理干部的参与,从而体现出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辅导员队伍应当从人员的聘用、使用和辞退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聘用中,有必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学历要求、从业资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等。其中基本素质要求应当体现出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肯定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同时对学生干部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干部发挥出模范作用。另外,干部选拔制度以及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树立教师监督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来对学生干部行为以及工作作为做出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干部在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篇3

一、当前高职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高职院校在校生行为特点的研究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约束、行为引导工作研究基础,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主要是“90后”和“00后”的学生,在这些学生身上有很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特点。

(一)道德水平偏低,理想信念有待提高

“90后”和“00后”的学生出生时,社会发展到新的水平,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外先进理念与“杂质”不断涌入,对这代学生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受到很大冲击。主要表现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受自身兴趣爱好影响,很少会从社会、国家的利益出发。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没有对自己进行长期、短期的规划等等。

(二)法律知识欠缺,网络失范行为严重

网络现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网络内容对学生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职学生上网的目的已不仅限于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更多的是游戏。游戏内容中暴力、等不良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有的学生深陷网络游戏、网恋不能自拔,甚至出现旷课、逃课、夜不归寝、性格暴躁等不良行为,有的学生还因迷恋网络游戏情节,而出现极端的伤人事件。

(三)爱情观扭曲,心理不健康

在大学校园中,恋爱是常见的现象。而恋爱双方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吸引、相互欣赏基础上。但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恋爱的动机正确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为了排遣寂寞、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对于未来,两个人基本没有考虑过,这证明二人在一起时,只是考虑个人的感受,没有考虑到对方和恋爱的结果,忽视应对对方承受的责任和义务。这更加充分说明在高职院校校园中,学生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对于恋爱行为比较盲目。

二、宿舍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行为引导的作用

(一)宿舍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好学生行为引导工作需要不断开发创新出新的内容来应对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的同时不断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新内容、新途径、新功能,有助于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有关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对策。

(二)为大学生行为引导工作提供新的手段

在大学校园内,年级与班级已经不能将学生进行区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是依靠寝室而相互影响,因此,在对于高职学生行为引导要从寝室入手,将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到寝室,通过寝室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通过以寝室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针对行为规范的辩论赛、宿舍文化节,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氛围,进而对学生行为引导产生约束效应,使大学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使大学生行为规范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

三、宿舍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行为引导机制的建立的引导

(一)完善的组织机构,加强宿舍管理工作领导

对大学生宿舍的管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组织及制度建设由分管校长牵头,由舍务科、学生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宿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舍务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宿舍日常管理学生实施学校、教学系二级管理制度。舍务科对全校住宿情况进行总体把握、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物业人员对于宿舍管理的工作方法、常见问题的解决及常见灾害的应急处理等内容进行培训;定时召开宿舍管理工作会议,通报各教学系宿舍管理情况,在宿舍工作的关键时期组织安排宿舍工作内容及重点工作;每周召开舍务学生干部工作会议,总结一周的学生检查情况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各教学系具体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进寝室检查与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二)健全的制度规范,提升宿舍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社政〔2004〕6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抚顺师专学生公寓安全守则》和《抚顺师专学生公寓违纪处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对相关制度不断修改。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宿舍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流程,提升宿舍管理工作效率。一是宿舍楼内公示管理人员名单,使住宿学生知晓本楼管理人员,方便宿舍的管理。二是每天清晨由宿舍管理人员对每个宿舍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各系。晚间校舍务干部与各系舍务干部穿插抽查住宿学生晚间归寝情况及在寝室内违规现象进行检查,发现有违纪情况及时与教学系沟通;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比依据之一。三是物业人员的管理。每天定时清扫与不定时保洁,保证宿舍环境干净、清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能做到有情况及时报案、报警;掌握常见突况的应急处理。

(三)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大学生行为引导工作取得成效

1.以“文明寝室”总结评比,提高宿舍环境卫生建设。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精神,制定《抚顺师专学生公寓日常检查评比细则》及《抚顺师专“文明寝室”评比细则》。通过对学生宿舍进行日检查、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产生校“文明寝室”。检查的内容不仅仅是每天上午和周三下午卫生检查,还包括晚间归寝情况和学生违纪情况的汇总。学校将“文明寝室”的数量纳入对辅导员(班主任)年度考核中,对于获得“文明寝室”称号的住宿学生学校给予表彰。2013年度,我校评选出“文明寝室”41间,涉及学生384余人;2014年,我校评选出“文明寝室”49间,涉及学生431余人;2015年,我校评选出“文明寝室”57间,涉及学生497余人。

2.宿舍文化节活动,为学生素质提高搭建平台。宿舍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育的手段应创新、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喜闻乐见,这样教育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为加强我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我校已经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娱乐中加强宿舍管理,寓教于乐。活动不仅由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寝室铭、寝室歌”的征集活动,还包括增进寝室凝聚力、增进同学间友谊的团队游戏。在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宿舍管理的认识。宿舍文化节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活动受到学生的好评。

3.“三个一”活动的开展,使辅导员工作更具针对性。为坚决落实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我校选派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即与学生同住学生公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落实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各项规定,班主任必须每周定期到学生宿舍走访学生。辅导员“三个一”活动是我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又一新举措,内容包括:辅导员每周走访一次学生宿舍;定期与一名住宿生谈话;定期为学生解决一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教学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总结。在活动中,辅导员走访寝室267间,平均每个每周走访寝室5间;辅导员与学生谈话824人次,平均每人每周3人次;辅导员为学生解决困难715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将各教学系在谈话中发现的集中问题,邀请专家与辅导员开展专题研讨会,探讨类似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

4.新生“内务整理”培训,帮助新生开启新的生活。大学新生活首先从宿舍开展,为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生活和学校,在学生入学初,学校便针对新生开展“内务整理”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首先,选取高年级学生干部首先将针对我校内务要求及评比标准对新生进行培训,培训后,学校将组织舍务学生干部对新生寝室内务整理进行评比。其次,指引学生对校园内生活场所进行引领,帮助学生熟悉校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火灾、漏电等灾害的应急处理和伤病等突况的应急处理。

(四)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学校对宿舍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宿舍管理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对宿舍管理工作做到长计划、短安排,高标准、严要求,落实目标责任,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考核。通过不断完善宿舍管理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把集中考评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把考评工作量与考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考评工作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促进宿舍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结合实际,形成了《抚顺师专公寓管理职责》《公寓守卫人员岗位职责》《公寓值班人员岗位职责》,逐渐消除了个别宿舍管理人员存在的“形式主义”、“与己无关”及“消极应付”等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不断提升了宿舍管理人员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营造了“学先进、比服务、促和谐”的良好风气,同时,不断完善宿舍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肖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运用现状及其开发的措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4701

1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主教育管理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有必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当前社会环境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改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从单一的要求技能转变为要求学生心理健康、个性、知识层次、能力层次等,所以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挖掘。而通过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主教育管理能力,不仅是推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及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作为被管理者学生同时也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所以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适当放权,将工作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组织和学生团体的建设中,通过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修养、素质以及科研水平来对学生做出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增强大学生凝聚力的日常教育管理方法;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明确学生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从而对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行培养。大学生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优化首先应当对学生所拥有的自和参与权进行尊重,从而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进行调动。虽然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反叛心理且具有散漫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但是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这种心理、思想以及行为习惯仅仅是基础教育中其主体性缺失导致的,并且他们希望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提高以及完善自我,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各种规章不应当对大学生的自主创造、自主发挥造成阻碍。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与部门不仅要对大学生参与日常教育管理以及自主管理的“度”进行合理把控,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具有发张个性的空间。

2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与行为规范原则

首先,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的以人文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以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包含很多要素,如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人始终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所以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将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目标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其次,行为规范原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中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方面的准则、规章以及规范中都存在操作性欠缺的问题,如果贯彻以人文本是从软要素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创新,那么遵循行为规范原则则是从硬保障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创新。在每一个高职院校中,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在统一的制度下开展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而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其行为规范制度应当体现出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共同的利益和意志,让学生在具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对的义务,这种制度所具有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依托,所以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制定符合时展、符合学生特点、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且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行为规范、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做出合理安排。

3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创新

3.1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分为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在管理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差异化。人性化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功利工作应当体现出多层面、个体化、强调双向互动与交流的指导方式,不仅要重视通过直接的教育管理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来实现隐形教育。规范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学校内部的制度规章以及学校外部的法律和道德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差异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资质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开展分类别、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来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来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后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等。

3.2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强化学生管理干部的参与,从而体现出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辅导员队伍应当从人员的聘用、使用和辞退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聘用中,有必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学历要求、从业资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等。其中基本素质要求应当体现出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肯定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同时对学生干部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干部发挥出模范作用。另外,干部选拔制度以及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树立教师监督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来对学生干部行为以及工作作为做出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干部在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3.3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评价体系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不仅要重视对结果的考核,同时也要重视对过程的考核,不仅要重视对集体的考核,同时要重视对个体的考核。同时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在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方面,高职院校应当明确相关指标,如学生的基本素质情况、综合素质情况、思想政治素质情况以及学生对管理者和管理过程的满意度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调研来总结。对于学生的考核则包括学习成绩、纪律、考勤、宿舍等方面,同时有必要在明确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明确考核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大学生本身的自律意识。在教师考评方面,可以以学期和年为单位来进行统一开展,而对学生的考评方面,由于其内容涉及到许多日常细节,所以应当做到随时随地严格要求,也可以开展不定期的检查来了解学生状态以及情况。

参考文献

[1]刘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农家科技,2011,(03).

篇5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但根据我们调研,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却有所欠缺。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规矩意识不强、担当意识不够、自我认识不客观等问题。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我约束力不够强等情况,不论是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高标准职业人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经职业人。

二、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内涵

为了解企业对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职业行为素养的要求,我们对企业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财经岗位职业行为规范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回收490份,有效回收率98%。问卷调查显示,93%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77%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与职业行为规范相关的制度;75%的公司认为个人的职业行为对公司的外部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对于员工职业行为养成教育,80%的企业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完成。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将“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定义为引导学生对财经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举止规范、语言规范、仪容仪表与着装规范、工作行为规范等素质进行养成训练,培育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职业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将“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划分为财经职业行为规范认知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职业礼仪养成教育和工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四个方面。

三、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

根据学院实情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方案》、《职业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和《工作行为养成教育方案》并制定了考核评价制度,以制度规范开展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一)财经职业行为规范认知教育

为帮助学生形成对个人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学院从课程设置、制度建设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财经职业行为养成认知教育活动。

1、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职业人”意识

为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的意识,学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诚信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等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加强学生对职业行为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2、制度建设,强化学生“职业人”意识

学院通过调研、座谈会、考察、学习等方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突出财经职业特色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将规范进入学生手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习财经职业行为规范,明确财经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行为。同时在实训室、教室、寝室、财经文化长廊中张贴宣传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校园养成教育氛围。

3、特色活动,营造校园职场环境

在校园内开展“礼近财院”、“最美职业人”、“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精英”等系列活动,模拟职场环境,强化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二)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基本行为养成教育的载体主要是寝室、教室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学院学工部牵头,公寓管理部门和各班级辅导员老师及生活老师具体实施。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健全规章制度,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职业行为习惯”

建立学生请销假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纪律行为。修订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在公寓内的行为;制定“文明寝室”、“标兵寝室”评选办法,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制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能素质、艺体素质三方面进行考核,将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2、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培养

成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由学工部指导,依照学校规章制度,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学生寝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艺术节和低碳环保系列活动。寝室文化艺术节由寝室装扮大赛、水果拼盘大赛和寝室风采大赛等构成。低碳环保系列活动由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大赛、省电大比拼和节水大比拼等活动构成。同时每月进行“文明寝室”评比,每学期进行“标兵寝室”评比。

3、实施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倡导学生上课关闭手机,对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倡导学生每次上课前集体起立向老师问好,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教室进行着装规范,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倡导学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杜绝作弊,养成诚信行为。同时通过流动红旗、优秀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和示范班集体的评比,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融入到学生常规管理的制度中,通过制定检查督促和考核标准,以职业人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三)职业礼仪养成教育

学院以会计二系牵头,开展“礼近财院”特色活动,通过礼仪知识培训、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文化讲座、班级礼仪文化建设和评比、礼仪文化文艺表演、礼仪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形象和求职能力。

1、开展职业礼仪知识学习和竞赛

学院邀请校外企业专家,针对职场礼仪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介绍职场及面试的礼仪及相关化妆技巧;各班级组织观看“金正昆职场礼仪”视频讲座,学习礼仪知识;在校内请礼仪教师现场指导,模拟职场礼仪中各个环节,学习职场礼仪。在课内、课外学习培训基础上,学院组织礼仪知识竞赛,竞赛以卷面考试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礼仪文化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同场合应该具备的礼仪常识。

2、组织礼仪培训和礼仪实践

通过第二课堂由学院素拓部组织全院各系礼仪骨干进行形体礼仪培训;由各系礼仪骨干分别对各系各班级学生骨干集中培训进而在全院各班进行形体礼仪的展示和培训,教会学生掌握社交的通用礼仪并熟练运用在人际交往沟通中。在学院和各系部大型活动中,由礼仪队员进行礼仪实践。通过课程实训和课外培训就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

3、礼仪成果展示

通过开展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教室环境布置及黑板报设计评比活动,让班上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礼仪文化活动中,并深切感受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通过学院举办职场礼仪情景剧表演和一系列关于职场礼仪的比赛,如:职场着装、职场靓妆、模拟职场大赛等等,让同学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关注职业礼仪、增强人际交往,展示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团队意识,从而提高职场中竞争的能力。

职业礼仪训练和实践,既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也增强了学生求职成功的自信。

(四)工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为了规范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期间的职业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我院提出“五个规范”:工作语言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工作环境规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安全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语言规范: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同学之间交流用语文明得体;与人交流条理清楚;不传播不良言论;不讲触犯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言论。

行为规范:公共场所着正装,特定场合着职业装;个人无不良嗜好;学习有计划善总结;完成学习任务及时高效;学习、生活、工作讲诚信。

环境规范:整理学习、生活用品保证整洁有序;个人用品管理规范有序;爱护校园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公用物品使用后不乱丢、乱放;无不良习惯影响学习、生活环境。

纪律规范: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严格遵守集会纪律;严格执行门卫制度;严格执行公寓管理制度。

安全规范: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及重要文件资料;文明交友保证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文明上网,遵守法律道德底线;严格执行用电、用水、防火安全制度。

在“五个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基本职业行为考核与评价办法》,将职业行为履行情况融入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并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和德育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学院建立了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模拟职场环境,购置考勤打卡机进行考勤,要求学生着职业装上班,严格职场纪律,营造职场环境。

四、建设成效

经过3年探究与实践,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模式,对引导学生主动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诚信品质和道德修养,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校风得到明显改善,校园违纪行为明显减少,违纪率为历史最低水平。学生主动关心自身德育素质发展状况,参与德育实践、培养道德素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努力提升德育素质,争当财院优秀学子的热潮。学生的职业素质有进一步加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劳动,讲求信誉,开拓创新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二)对接专业,制定了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方案及考核评价办法。如形成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方案、职业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和实习实训实践职业行为方案;建立了《学生基本行为考核评价办法》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校内实践职业行为考核与评价办法》。通过课内、课外教育训练,校内、校外教育融合,养成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财经职业特色,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欢迎,家长认可,赢得社会

通过课程改革、制度建设、专家讲座、特色活动、校企考核等系列举措,将“职业人”意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社会满意、家长信服的高职人才,为学生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打下基础。在对2015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的调查中,占有97.28%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同时,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发挥着弥补、调节和促进的作用。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4%,已经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继续稳列省教育厅第一阶梯。2015年我院在川招生工作中,一专、二专调档线位列该批次调档线前列位。我院学生的规矩意识、担当意识都有较大提升,既培养了社会满意、家长信服的高职人才,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社会满意的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校园里构建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环境和氛围规划设计还需进一步加强,使之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史晓鹤.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3]曾艳,周淑芬.职业养成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5(30)

篇6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9-01

素质养成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行动为导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严格的检查、评价制度,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以素质养成为重点,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笔者结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文中简称“河南工院”)的一些做法,谈谈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经验总结分析

(一)激情明理──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素质养成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来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因此在素质养成教育的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感,进行内在激励。在工作中,河南工院坚持学生素质养成规范化、活动化、全面化,明确目标要求,制定详细工作计划,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业操作技能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素质教育、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心中有目标、有纪律、有约束,理解规范,遵守规范。进而消除抵触情绪,从而产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二)齐抓共管——将素质养成贯穿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河南工院紧紧围绕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领导带头,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科学构建了“技能素质”与“非技能素质”并重的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在注重平时加强对学生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注重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非技能素质的养成,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严谨态度,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在专业学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职业体验,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在自我修养中提高生活体验,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

(三)行有所依──建立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在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河南工院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素质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根据学院相关管理制度和“四个文明”创建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方案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学生文明交往的规定、文明就餐的规定,宿舍管理条例、教室管理条例、交往用语四讲四不讲、进办公室的四个程序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做到行有所依。而每一项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如教室管理条例,不仅有对教室卫生的详细标准,而且对教室文化氛围、学生教室内的行为规范也都有统一要求。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四)养成靠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习惯养成、素质提高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因此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定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人都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河南工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严”、“勤”、“恒”,有力地保障了制度的贯彻实施,使习惯养成落到实处,提高了学生遵守文明规范的自觉性,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质。

(五)奖优促差──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河南工院实行量化管理制度,不仅有班级对学生个人的量化考核,也有系部对各班级、各辅导员老师和系部的量化评比。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学生本人的量化考核、班集体评价、辅导员考评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教育中,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全院范围从老师、班级、学生三个层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

利用校园网、宣传板、公告栏、学生工作周报、学生工作例会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个月评选出“文明标兵”、“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组织各班开展“学习身边的楷模”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二、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素质养成教育要做得细、实、恒

习惯养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各个环节工作要做得细致具体,制度要细,不能大而空,检查要细,不能仅是一般要求,要高标准。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一般号召,要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价反馈,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一阵风要坚持不懈,天天一个样,这些说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真要做到,并非易事。

(二)素质养成教育要严中有情

在习惯养成素质教育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对待表现较差的学生教育者不嫌弃,而是应该建立与后进生定期联系制度,让学生干部多去带动,辅导员多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规范。如我们抓学生文明教室,是通过进行爱校教育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进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环境的,我们教育者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素质养成教育要重视环境的作用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在教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在抓习惯养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以校园、教室、餐厅、宿舍为阵地,通过深入宣传、全员参与,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素质养成氛围,这样学生无论走进校园的哪一个空间,都会感受到浓烈的文明环境氛围,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文明氛围的熏陶,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篇7

简单地说,单纯的管理就是限制,其外在的表述公式通常是“不能做什么”;而“领导”或引导则是一种启发和激励,其外在的表述公式是“应该做什么”。这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两者共同作用于学生个体的素质。

单纯的管理只盯在学生的行为规范,而忽略了学生价值观念中的深层次需要。“价值观是行为之母”,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的确立往往先于其行为准则的确立,而行为准则通常是主体价值观的实际反映。学生只有确立了“应该做什么”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解决行为规范的问题,而学生一旦解决了价值观问题,很自然地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而单是着眼于行为规范的单纯的管理也许永远不能实现管理的目的。

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有学生向我提出:“即使每天开班会强调纪律问题,还是会有同学旷课,不旷课的同学你让他旷课他也不会旷课,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关心那些想进步的同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放松对那些同学的管理,但显然简单化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是应当在观念上将自己的角色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路人。

篇8

3.2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礼让文化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也成为了人们交往的一种方式,网络上的文明和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增多。如何保证网络交往的文明,这就要求网络用户们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加强网络中的礼让文化的推进。针对学生喜欢在网上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建立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和传统道德素质的主题网站或专门网页,占领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在网上唱响传统美德的主旋律,用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文化教育和感染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交互,可与学生就传统美德的有关问题在网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开展大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状况在线调查;也可利用网络的即时,向学生即时传统美德教育的动态信息,使之及时掌握或了解道德教育的有关情况等。进而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

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传播内容上我们必须严加把关,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教育贯穿于始终,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的精神体现,学生要在校园里学习、生活肯定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如何将校园营造成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这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可以开展多中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把中国传统的礼让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礼让文化的缺失对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的礼让文化对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将高校的德育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2]陈杰思.《中华十大义理》[M].中华书局,2008.(2)

[3]张岂之.《中国思想文化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史晓宇.《礼的教育演变及其内涵》[J].学术探索,2007.(7)

[5]汪先平.《坚持立德树人夯实〈五观〉教育》[J].德育与党建,2011.

摘要:礼让是中国传统的美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美德被淡忘甚至抛弃。礼让文化的缺失,为道德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主方针,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德育;礼让文化缺失;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13-01

1礼让文化的内涵与立德树人的当代阐释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中国文化认为"谦和好礼"是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一,是为人处事的根本。"礼"有三个含义,第一是指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第二是指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三是指礼仪礼节以及待人接物和处事之道。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让作为传统的道德文化,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礼让"作为中华的传统文明源远流长,礼的地位和作用被许多大家所强调。《荀子・修身》中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说明了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

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旨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德育的先导性意义。礼的内容很丰富,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谦者,谦让也。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与此相联系,有所谓"和德"。"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为"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行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不文明行为都是因为礼让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指出"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就是说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所以我们必须将道德行为规范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许多不文明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2礼让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礼让文化在当代也应该被重视和加以遵守,党的十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礼让文化精神在当代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这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超车,中国传统的美德在社会发展的步伐中被忽略甚至抛弃。人们的礼让意识淡泊,做什么事大家都会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准则为评判标准,不会以礼让的行为准则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这些行为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的范畴,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我们研究当代礼让文化缺失的原因必须立足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得环境,从其广泛的社会生活现实入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主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与价值的追求。礼让不再被认为是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社会不正之风所造成的理论与现实的极大反差降低了对传统的礼让文化的认同感。

2.2学校礼让文化教育的缺失:

尽管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发展,但是学校教育依然还是重视成绩,并没有把素质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学校教育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场所,传统的道德教育并没有在学校教育中被很好的灌输给学生。

立德树人的提出,对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礼也被更加重视。"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扮演了教书的角色,并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他们没有认识到传统美德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也没有将这些美德灌输和渗透给广大学生。

2.3家庭礼让文化教育的缺失:

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持续而深远。每个人接受教育是从父母开始的,家庭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单纯生长环境,家庭组成了社会。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道德素质比较高的家长也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应该在家庭教育中被家长所重视,传统的美德教育有利于青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2.4个人道德品质的滑坡:

篇9

(一)班主任组织,揭示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开场白

(三)表演小品“我的一天”,现场表演或事先剪切成视频。展示校园情景,然后按照个人文明礼仪、校园文明礼仪、食堂文明礼仪、课堂文明礼仪几个校园情景文明礼仪进行讨论。

(四)情景文明礼仪

个人文明礼仪

1.第一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个人的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校园个人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一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个人文明礼仪规范:言谈礼貌、仪态举止、谈话姿势、个人及宿舍卫生习惯。

校园文明礼仪

1.第二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校园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校园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二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校园文明礼仪规范:同学交往的礼仪、尊师的礼仪。

食堂文明礼仪

1.第三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食堂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食堂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三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食堂文明礼仪规范

课堂文明礼仪

1.第四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食堂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食堂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四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课堂文明礼仪规范。

(五)主持人总结

二、案例分析

大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大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三、指导建议

大学生堪称“准职业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和外在的礼仪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资源拓展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才素质。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文明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高度的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大学生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0 引言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程序员到软件企业工作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程序打交道。程序本身没有伦理和职业道德,但是程序员和软件企业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身份证号、账户名、密码、真实姓名、家庭成员、手机号等私密内容交给程序,希望程序的操控者,即程序员不做坏事。许多社会功能如彩票、汽车摇号、交通管理、个人诚信信息查询甚至核电站的运行和卫星发射都交给了软件工程师创造的软件来管理。因此,社会对程序所承载的安全性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程序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已经意识到雇佣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程序员的重要性,而且他们已向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实际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其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该课程授课大纲的各个阶段均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本文结合IEEE/ACM的Software Engineering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即《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介绍了我们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大部分高校仍将职业道德教育设置为公共课,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宽泛,卫生行业有希波克拉底誓言,金融专业、法律专业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更加具体的行业规范。尽管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规范,但是这些公共课的讲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结合不同的行业规范而开展。

(2)不少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上将重点放在了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上,对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也将重点放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实际上,在实践实训环节,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

(3)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中通常蕴涵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如数据库设计与开发蕴涵着确保数据安全方面的道德教育资源,软件测试蕴涵着必须保持“所见即所得”的文档记录方式的道德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并没有被涉及。

(4)对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从负面(如预防计算机犯罪和防止病毒进攻等方面)进行,而不是从正面(如正确的分工与合作,坦诚直接的客户沟通方式等)实施,这未能帮助学生以更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课程内容都是从积极的角度说明坚持某些原则的优点和必要性,这有助于学生从正面的积极心态去遵循已有的良好职业道德规范。

2 软件工程课程中蕴含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

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分析可发现,该课程蕴含着《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中包涵的所有道德教育资源。下面根据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介绍该课程蕴含的职业道德资源。

(1)在软件定义阶段,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综合考虑软件工程师、客户和用户的利益并把任何对以上三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告知相关人员或者专家;在所有关系到软件的声明,要做到公正且避免欺诈,并对会降低软件收益的因素所带来的结果进行全面考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提供服务,诚实坦率地交待自身在经验和教育上的任何局限。在工作中,对任何机密信息要注意保密,当员工意识到待开发软件涉及某些重大的社会关注问题时,要及时发现、记录并向雇主或客户汇报,力求高质量、可接受的成本和合理的计划,要准确叙述自己所做的软件的特性,不但要避免错误的断言,也要防止那些纯理论的、有误导性的未被证实的断言。

(2)在软件开发阶段,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分内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当员工觉得项目将要失败,要及时记录收集证据并向客户报告。确保对在做项目的程序和文档有足够的测试、调试和复审。当与明显违反道德规范的人无法磋商以致会影响工作或有危险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而不能瞒报漏报。代码审查时要做到客观、坦诚并真实地记录。

(3)在软件维护阶段,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对于过期和有问题的数据要敏感。对于任何形式的软件维护,要有和开发新软件一样的专业精神。

(4)文档在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书写、维护和评价文档方面,应培养学生如下的职业道德:确保每一个文档的建立基础都是经过检验的,如果必要的话,还须提供授权人士的认证;确保在做的项目要有足够的文档;只撰写尊重用户隐私的文档;只签署并认可那些是自己管理之下的或是自己职权范围内且已在业内达成共识的文档。评估任何软件和文档时保持专业的客观性。提高能力,写出精确、可读、有价值的文档且对自己负责的相关文档负起检测、修正和报告错误的责任。

3 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贯彻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岗位自觉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合作感4个方面。软件工程课程在课程的后半期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要求学生从软件定义,开发到投入运行等阶段要团结协作。而且本课程针对的是大三学生,他们在学期末有2~4周的实习实训课程,在这期间,通过企业教师配合,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并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和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课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从以下3个方面示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①教师自觉遵守软件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当教师介入进行指导或检查时,教师自身必须遵循各种文档的书写格式规范、良好的项目管理统筹方式、严格的代码审查制度以及适当的异常处理方式等。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通知学生进行修改,以养成学生诚实坦率、不回避问题的对项目认真负责的态度。

②教师具备良好师德,起到榜样作用:充满人格魅力、敬业爱生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起到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授课和项目实施阶段,教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教师的榜样作用会让学生找到正面的参考对象,并在实际项目中,以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做参考,自觉遵循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方式。

③注重师生情感交流的辅助作用:师生在课上和课下建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更坦率真诚的交流方式。学生不因教师的批评而懊恼,教师不因学生的直白而生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育方式也更容易实施。这种“亲其师则信其道”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主动迎合教师的期望。

(2)在校企合作中注重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优秀企业逐步形成了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守则等。与学校相比,企业员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的合作企业主要包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软通动力的业务范围涵盖咨询及解决方案、IT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是高科技、通信、银行/企业金融/保险、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重要的IT综合服务提供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南开创元为国内的信息安全厂商提供目录服务基础设施,为国内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领域中的关键而敏感的信息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自主的数据整合、存储和管理方案。这两家公司对软件及人才的质量要求都非常高。在本课程涉及的职业道德培养中,学院与这两家公司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合作:

①在学生进人企业实训前,由企业负责人讲解本企业的价值主张及社会责任,让学生对该企业需要的人才状况有初步了解。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定期考核的方式,让在同一项目组内的学生按照企业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互评并通知学生分数,让学生总结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给出改正的期限。

②在企业导师引导学生做项目的同时,请导师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以自己做过的项目为案例,讲述项目实施中良好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对自身及项目带来的影响,并监督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都按照《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及企业内部价值理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3)在实践中养成“激励+强制”的行为方式:任何一种行为或思想,不论好坏,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习惯,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潜意识,最终改变人的行为。对于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重复正确的行为,他们就会养成正确的习惯。与职业道德公共课程相比,专业课能够在反复训练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

①重视“首次效应”:在项目式教学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第一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注意到不足之处时,要及时给学生指出,并让其立即改正。课程中涉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而逐个讲授给学生的,这些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在告知并督促学生养成某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确保与之相关的其他规范的第一次的行为是正确的。

②及时的激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指出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他的研究表明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但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出80%-90%。在项目实践中,贯彻执行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学生,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会以提高其平时成绩的方式作为激励,并通知该生为其加分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强化其做正确行为的观念。

③以强制方式督促改正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多次督促仍不改正的部分学生,专业课教师要采取强制措施,但这些措施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式的蛮横做法,而是通过私下交谈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出现次数,对每次谈话做记录,指出出现频率高的不良行为的出现时间、出现次数和表现形式。之后,让学生自己给出改正期限并到时检查,如果规定期限内仍未改正,教师将以降低平时成绩的方式作为惩罚,并通知学生本人,讲明原因,一旦他们对不良行为进行改正,便及时修改他们的平时成绩,做到惩罚和激励并重,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4 结语

专业课程往往蕴涵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承担的责任。《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标准》对软件工程师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详细规定。另外,软件工程这一专业课统筹讲述了软件开发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随着软件工程方法学的不断更新,我们要不断总结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软件工程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