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07:30: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下发预习提纲,重点复习下面的三个问题: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
EA=,EB=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即=
上式亦可写成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
2、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各段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t=2×0.02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例如:
量出0~2点间距离s1,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这就是点1处的瞬时速度v1。依次类推可求出点2,3,……处的瞬时速度v2,v3,……。
3、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
图2中h1,h2,h3,……分别为纸带从O点下落的高度。
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掌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2mm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0.02s.
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而只需验证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课余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如下思考题: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的数值。
(3)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3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_____。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4)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4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m/s2,若重锤质量为1k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重锤的动能EkB=
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2)通过原点的直线、g.(3)(s6+s5+s4-s3-s2–s1)/9T2,
我是叫物理课的老师,说实话,现在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真的是不怎么好。在以前的岁月里,有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这句话明显的已经过时了,被淘汰掉了。而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学生的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了。
不过我既然要教学生物理,那么我就一定要教好。教好物理的基础就是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来,那么教课就明显轻松许多,也更有成效。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将物理课教好,把学生带好,是我毕生工作的最根本。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二、指导思想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十六大的精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
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
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
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04.25—5.01期中考试
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
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
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
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
二、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xx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xx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2。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和物理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内涵。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学习。当然,还要加强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近代物理的学习。对新上岗教师则要加强实验能力及解题能力的培训。
3。要加强教学实践探索。提倡集体备课,备教案,更要多备学案,备课要备怎么进行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能力。上课要少讲、精讲。要启发不要灌输,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要多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多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老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和探索。要多互相听课。听了课以后最好当场评课。听课不评或隔了很长时间以后再评都很差。评课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一味说好话。那样的话,对开课老师没有什么帮助。要开一些具有探索性、创新意识的课。
4。要加强组内凝聚作用,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教研组长在各方面都要起示范作用。要带头上课示范、带头搞教研。要积极培养和扶植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也要刻苦钻研,虚心请教,这样,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六、具体工作
1、2月,省初中物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子课题组活动(部分学校参加)
2、3月23日,江苏省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平望二中)
3、3月,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
4、3月27日,苏州市初中物理竞赛复评会议(吴中区,教研员参加)
5、4月10日,苏州市重点中学备课组长会议(省昆中)
6、4月,初、高中新上岗教师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
7、初、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观摩活动
8、省高二物理实验考查。
大学物理教师工作计划(二)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一册,共三章,分别为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每周3。5课时。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作者简介]汤国宴(1980-),男,江西余干人,余干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
在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放任学生去做实验,学生在下面劲头十足地摆弄器材,实验气氛看似正常,实际上学生对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及步骤茫然不知,甚至连实验名称都说不出来。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一步一步来,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对实验没有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要做好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准备实验要充分、周密
实验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熟悉所用器材的结构、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授课前教师自己把实验做一遍,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操作错误写进教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与前提。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容易造成实验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是失败。在器材准备方面,一要对本实验所用器材进行逐个检查,确保实验效果;二要对器材多备份,以便及时更换损坏的实验器材。
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会学生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和怎么看。认真有序的观察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教师应引导式提出疑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是什么样的像?在1倍焦距和2焦距之间时,成什么样的像?在小于1倍焦距时,又成什么样的像?并把这些书写到黑板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
三、引导学生规范操作
操作是一种技能,要通过实践才能培养,而只有正确的操作才能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实验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操作示范。实验时要勤走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初中的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这个实验,通过实验不光是懂得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还要掌握多股导线的使用方法。导线剥开以后,连线以前,要把线头按顺时针方向拧几下并弯一个半圆形,然后把它放在接线柱上,弯勾的方向要按顺时针方向放,这样导线就越拧越紧。这样,逐渐培养其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四、引导学生要如实记录
要使得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就要引导学生忠实于原始数据,如实地记录实验情况,即使是某些现象或数据不准确,也要根据实际结果如实记录。发现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有些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F与用一根弹簧称作出的F′大小和方向都相差很大,这时要让学生寻找原因。
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34-01
高中阶段教师在教授物理学科时,实验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操作,无论是在教材中还是在考试中,实验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绝大部分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加深理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或者惯性定律、惰性定律,指的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此时就需要用伽利略的推理认证牛顿第一定律,使定律过程能够清晰地讲述出来供学生理解清楚。同样,牛顿第二定律等就需要教师重现当时牛顿发现定律的情景,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就会发现物理的有趣性,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枯燥、困难、痛苦……这就是一般学生想到物理课时的心情,教师要上好一堂物理课,就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师需要首先平复自己的心情,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像物理老师一样热爱物理,教师要慢慢地引导不喜欢物理的学生渐渐发现物理学的奇妙之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参照教科书和图片,以枯燥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再让学生用臆想来完成整个实验。对于教师来说最糟糕的一件事不过是,学生因为讨厌教师而讨厌这门学科,无人听讲,一个人的舞台,却没有听众。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四处学习学生最易接收的教学方法,然后配以现场实验来验证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从而得出最后的结果。教师应该向学校申请有关的资金用于实验设备,建立一个能够支撑起全校师生学习物理,进行物理实验的地点。
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梳理脉络、理解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分析大纲,再一一向学生进行阐释。做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理解学生在哪里出错,才能改善教授方法。备课不是拿着以前的教案照着讲,因为新课标不断地在改变,所以教师要及时更改知识点,按照当下适合高中学生的教授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分析教学重难点,其次结合班级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和基础,最后结合适宜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高一时由于学生才经历中考,学生普遍处于放松状态;在高二时逐步紧张起来;在高三压力更是不容说。在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基础,万丈楼房平地起,所以打牢基础是第一步。学习压力对于学生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压力与学习焦虑,如果教师从学生本身的兴趣出发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好。教师要通过观察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思考,带领学生进入下一步的探究,也可以通过实验求证猜想内容,完善科学理论。
对于教科书上的实验,教师一定要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进行现场实验演示,然后在实验室里亲自指导每位学生进行实验。例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如何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仪器,很多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转换中需要一点时间,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这个仪器是如何使用的,怎么样操作才是对的。教师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只有注意到学生的每个细节,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好实验。
同时重视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才能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在实验教学的时候,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无论实验看起来多么安全,也需要注意安全,要提前指导学生发生危险时,该怎么办,一定不能紧张,从容应对。例如,最常见的是,酒精灯着火了,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摊开隔绝空气,而不是用水直接浇灭。
在实验之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道具,安全事项和注意事项,明确学生已经掌握实验的步骤和目的。比如,在电路的串联,或者电路的并联,安培定律或者欧姆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等方法、步骤,教师就需要逐步地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找到知识的快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课堂结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关爱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我们做好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体现最新课程理念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由知识传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由学会知识关注全人的发展。
为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最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巧妙地凸显大纲规定的要点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力学和电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恒定电流等主干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在此,我们还要整合整个知识体系并适度延伸拓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和吸收。
二、要整体把握,实现学生的快速跨越式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产生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方法、讲技巧、讲典型思路、讲学生的错误根源。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讲解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顺畅和精彩。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我们要牢牢抓住五点: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总之,教师要对教案做到胸中有数,同时让学生对教学各主要环节的整体把握也要了如指掌。
三、要精选精析,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呼之欲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无一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关。有时,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精选精析,强化训练,做好适度的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它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和小磁针放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的
D.磁感线可以用细铁屑来显示,因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讲这道选择题时,我们不妨先做如下分析:条形磁铁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C项不正确;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设的一组有方向的闭合的曲线,实际上不存在,所以D项也不正确;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A项正确;磁感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小磁针静止时北极受力方向和北极静止时指向均为磁场方向,所以B项也正确。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题发挥,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磁感线虽是假想的闭合的曲线,但是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四、要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让课堂得以真正的优化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