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1 01:24: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业经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业经营论文

篇1

首先,物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物业经营行业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不良事件代表可能阻碍物业管理行业创造价值的风险;事件的有利影响可以抵消物业管理行业的不利影响或机会。风险控制是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是对物业管理行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运作过程中风险进行把控,能确定一切影响物业经营管理的因素。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简单来说,内控体系就是物业经营行业拟定一连串的调整、构造、督促、制约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来使物业经营行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活动能顺利实现和进行。大量的实践证明,风险控制与内控体系构建是当代物业经营管理的两大不可或缺的两大工具,构建内控体系与风险控制相依相生。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将融合内控体系和风险控制。

二、物业经营管理行业实施内控的必要性和内控内容

(一)物业经营管理行业实施内控的必要性

1.能帮助物业经营公司做好财务工作。行业财务良好健康的运行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构建内控体系能实现财务内控,使企业能轻松应对各种财务风险,能使企业做好财务的一切工作,像:检查财务报表,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实时信息来制定行业的经营计划,对行业的运行进行记录和事后评估等等。而且,在内控体系的实施后,行业往往能更好的对公司财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行业各个部门的财务联系。而且,还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帮助物业行业及时获得最新讯息,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科学可行性高的战略决策。2.能帮助物业经营管理公司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资金管理是物业经营管理行业运行的核心内容。资金缺乏或配置不合理会使行业发展受到阻碍。而内控体系的构建就给行业资金管理提供了保障。它不仅仅可以使行业能合理有效的配置有限资源还能降低行业的经营成本,保证企业盈利。

(二)物业经营管理公司实施内控的主要内容

物业公司的内控制度的建设内容有收入控制、库存物资和材料控制、费用支出控制三项内容。1.收入控制。收入控制是物业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物业公司最重要的内容,是合理规范物业的保障。对资金收入要进行详细的记载,加强资金的管理,第一要进行资金的完整性控制,即要保证收入单据,发票的完整性,要建立完整的账单,对收入进行科学的核算,及时做出调整,保证物业业务的进行,第二要进行资金安全性控制,保障资金的安全,可以实施岗位分离制度等,安全控制资金的往来。2.库存物资控制和材料控制。要有效的对库存物资进行控制,根据市场情况合理的确定库存,同时加强采购过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由财务部预算得到合理的采购数量,由质量安全部门检查材料购进的质量问题,对于大型的采购过程要由全企业参与,对于一些重要的采购工作,要由财务部提前预算好,然后由质量安全部,统计部和监督部门三者共同完成采购,对于一些小的采购工作由财务部独立完成,保证采购原料的质量。3.费用支出控制。费用支出控制包括物业公司的运行支出和代收水电费的支出,而代收水电费的支出是物业公司主要支出的部分,应该做好支出控制,在代收水电费时要开具单据,为财务核算提供依据,要检查水表电表的运行健康程度,及时更换坏的水表电表,以防造成损失,对每个月的水电费要在月底进行再次审核,核对出现的问题。

三、我国物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我国物业兴起是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使房屋所有权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背景下。其属于一个新兴行业,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下面就介绍了一下我国物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一)物业经营管理行业普遍盈利少。一个行业只有盈利大于零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如果其盈利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就会遭受破产倒闭。我国物业经营管理行业刚刚兴起,其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其的服务对象为人民大众。如果人民大众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上不去,其获利就不会暴增,可能只是稍微获利。所以我国还是应该毫不动摇的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二)有关物业经营管理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立法滞后。因为物业经营管理在我国是一种新兴行业,所以对于它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比较规范的法律法规是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它于2003年9月1日首次生效,经几次修订,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之前,我国物业管理法制混乱,不少还依靠物业行业自己制定的有关规则。而且还存在立法因地区而异,与全国性条例不符,不利于我国对物业行业的管理。因此出现:物业经营管理工作不符合要求,服务存在问题;房屋建成之后出现质量问题,使物业无辜担负了许多开发商应该担负的责任;而且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运行过程中,环境可能不够透明公开,存在“作弊”行为,使大部分业益受到损害;业利义务混乱,法律主体各方关系不明,难以追究责任。等现象。自从《物业管理条例出台以来》颁布以来,《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业主大会规程》、《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等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物业经营管理。物业经营管理在不断成长变化,新的问题情况也会层出不穷,所以有关法律法规应该不断修订完善,新的法律法规更应该出台。(三)物业经营管理缺乏专业化人才。虽然物业管理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服务型行业,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单纯修缮服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人们需要的是更专业化的服务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但是由于物业经营管理行业是技术要求较低,劳动要求很高的行业,所以使很多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高的人选择了其它行业。在加上物业经营管理公司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够,在进行物业作业时很容易与业主发生不愉快,降低业主满意度,不能满足业主日益增长的要求。(四)物业经营管理行业规模小,盈利低。当今许多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是开发商自己成立来管理自己招标的楼盘,这些物业经营管理公司相对于其他物业经营管理公司的规模就小很多,公司的结构也不够健全,非常不利于盈利。又因在完全竞争性假设的马歇尔经济学中可以说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规模,所以盈利过低不利于物业公司规模变大。(五)业主经济收入偏低,物业收取困难。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提高,但是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还是很多人的工资水平低于全国水平。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住房补贴相关政策,一定程度解决了人们的住房问题,但是这部分费用没有物业管理费用成分,还是使物业管理收费困难。

四、物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一)物业资金收取困难,造成资金回笼风险。物业在收取资金时,其收取对象或因观念或者财务情况而不缴、少缴、漏缴相关费用。比如像房屋修缮中水龙头损坏问题,根据有关规定:物业管理是对业主共有部分的管理,业主的专有部分不是物业管理的对象。而房间的水龙头不是业主的专有部分所以业主不应该要求物业进行无偿修缮,而往往有些业主却固执的认为这是物业的本职所在,在要求物业修缮以后拒绝向物业付费。而且还存在资金回笼的过程中回笼方式被改变(比如物业公司在向其它公司出售股权之后,本来应该得到钱款,可是可能会被给以价值相当物资)等现象。这些现象在给物业带来资金回收困难的同时还使物业经营管理行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已来削减人员降低服务标准,使其业主得不到很好的服务。这样一来,无疑使物业和业主掉进了死循环。(二)开发商和设施管理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开发商与物业有两种关系:一是合同关系,开发商是原产权人与物业管理签订合同。二是从属关系,就是物业是开发商的子公司或者分支结构。在合同关系中,往往特别容易出现开发商将商品销售完之后开发商走人,一旦商品出现任何问题,业主首先找的就是物业不会去找开发商。这时候物业找开发商就比较困难。这样就致使物业被夹杂在中间,造成经营损失。而且,各种设施的故障,不管是不是有待修缮还是因为自然原因业主都会第一时间找到物业进行质问,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结构,业主往往就会不缴纳物业费,使物业遭受损失。(三)由于物业不够专业和业主要求日益提高,给其生存带来风险。在开发商和物业的第二种关系中,非常不利于物业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物业管理涉及范围非常之广,这就要求物业的从业人员有着非常专业的技能来满足业主所需。不少物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不但管理范围缩小而且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高,再加上业主不断增强的维意识和服务要求致使这些物业公司生存率降低。当然,这一过程中也使相当一部分员工被解雇。(四)员工安全和治安风险。物业在给业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员工的安全风险也是相当大。比如:保安在执行工作中可能会被外来人员误伤,在解决业主之间纠纷过程中易受伤等。一旦事故发生就会给物业带来不小风险。当今社会入室盗窃和室外偷盗越来越严重,物业除了要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工作以外还要尽力保障业主财务人身安全,一旦业主财产身体出现问题往往就会要求物业进行赔偿,无疑给物业带来财务和法律上的纠纷风险。(五)消防安全风险。在物业企业接管业务时一定要首先做的就是检查消防安全设施是否设立完整,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风险,对没有通过检查的,物业公司要及时做出相应措施,此外,对于购买者,物业公司要在其进行房屋装修时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消防规定,使用的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物业企业要常常检查消防设施和容易发生消防安全问题的地方,定期修理更换消防设置,防患未然。(六)停车服务风险。在小区内停车,或者在游玩地方停车,停车场都会有物业公司的负责,而车子在停车场发生被划等事故时,都会涉及到物业公司的赔偿问题,物业公司要做好安全问题,建立合适的停车场管理制度,对于收取了看管费的车辆,要建立合理的赔偿制度,而在停车场出现的其他问题,要根据建立的法律制度,必要时通过报警的方式解决。

五、基于物业经营风险的内控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物业内控体系的总体思路。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依据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措施,由内到外建立内控体系。在物业公司内部,要建立专门负责内控体系建立及完善的组织机构,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对物业公司实施全局控制,在各部门要设立内控体系实施完善小组,由各部门经理担任组长,受总经理的领导,对物业公司各部门实行分部控制,在物业公司外部要成立物业考察小组,对社会物业实施环境实时调研考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使物业公司内部的发展更加安全有效。(二)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做好财务内控。进行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风险控制意识,由于物业经营的技术要求较低,对劳动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物业行业要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提高警惕。基于当前物业生存率不高的的情况,物业应该考虑如何使物业更好的生存。首先物业应该考虑的就是财务问题。在建立财务内控的过程中,物业可以实行当今比较流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对物业财务进行“全方位、全员、全面”的管理。物业还需要不断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和专业技能。(三)以物业战略为导向,建立内控体系。物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物业战略目标,内控体系就是其实行的保障。所以以物业战略为导向建立内控体系是一个符合物业特点的战略。一般来说,一个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工作控制。即由物业公司的总经理制定战略,物业公司的管理部门落实实施,最后由员工进行作业实操。物业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根据实时调研进行更改,只有提高了业主满意度,才能使物业公司健康发展。(四)构建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做到考核与奖惩相统一。为了更好的进行内控体系的构建,物业行业要以内部控制体系来完善、整合自己的业务流程,加大对员工的业务监督,对各个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控制。最终考核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新的业务管制制度来实行。在新的业务管理制度中,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质量,有必要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这样一来就能加强物业公司内部的积极性,在面临风险时,各部门能够有效的解决风险所带来的损害。(五)做好物业公司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物业公司的主体是服务中心,要建立起以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其他部门围绕服务中心工作的运营模式,既然是服务业,就要做到服务至上的地步,服务中心做统筹安排,由财务部做好财务预算和月度预算,并将这数据交由人事部对人员安排及各部门工作做相关安排,人员的裁剪,调动等,安全管理部门要时刻巡视小区内的安全隐患,并将主要负责消防安全,做好小区内的财产安全工作,和人员的安全工作,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安全问题,工程维修部要做好小区内的天然气管道,下水道管道,电气输送等维修工作,并和财务部建立起联系,将信息反馈到服务中心,来为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六、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服务品质高,价钱合理的物业公司无疑是人们的不二之选。而如今的物业公司发展较为不易,存在许多的风险和问题,物业公司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做好物业工作,所以这就要求物业能建立内控体系来对其所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控制来使其能为业主更好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占得一席之地。

作者:赵鹏鹏 单位:京亿方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满孝青.论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对策[C].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120-121

[2]廖美容.物业经营风险控制下的内控模式探究[J].财经界,2015,(24):81-82

篇2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篇3

二、我国物流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成本较高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商品的物价飞速上涨,因此导致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现在人们更多地运用现代物流企业配送大量货物时,货物的运费越高,物流成本也就会越高,而且当今最贵的就是人才,相关专业的物流人才企业的配送人员、管理人员等都是需要很高酬劳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总成本就匮乏,所以会以更高的酬劳来聘用专业人士,成本就会随之增加,那么企业相应得到的利润就会减少,总的来说,物流的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增无减。

(二)货物运输效率低在现代的物流企业中有许多的运输方式,如空运、水运、陆运等。但速度最快、最可观的就是空运,空中运输速度快、时间短、效率高,但是运费昂贵。这是空运不普及的原因之一,而水运虽说成本低廉,但速度慢,影响运送效率,一般都是运送大量保质期长的货物。可是最常运用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因为其运输价格适中、安全有保障并且运送速度仅次于空运。而汽车运输可以说是实时运输,但有一定局限性,它会在货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进行运送,但也是企业常常选择的运输方式。当今社会人们的信服的物流企业是速度快有安全保障的物流。企业在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既不影响企业的信誉又将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往往在选择物流方式时,一般不知道选择何种物流方式最为合适,从而导致货物运输效率低。

(三)物流技术低虽说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但物流方面的技术还是需要加强的。当消费者选择完要购买的商品时,首先要考虑到物品的质量问题,其次就会考虑到物流配送方面,所以要让消费者心满意足的拿到商品并且将运输成本降到最低,增加营业额,为物流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空间。当今企业大部分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因此导致物流企业的满意度和经济利益受到影响。

(四)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一个优秀的企业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物流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规章制度在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小到个人职责,大到公司规章,应该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工作中如若没有规范和标准的话,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现在物流企业虽说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但它仍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及配送要求。只有员工认真勤恳的工作企业才会有好的业绩和可观的收益。因此制度是一个企业必备的生存条件,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利益。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代物流企业通常采用与客户”一单一结”的交易服务方式,彼此之间属于短期的买卖合作关系,而现在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是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需要与客户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合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的是与客户长期合作,注重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赢得客户信任。物流服务商努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推进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加强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物流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建立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在越来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外界制约条件的增加及供应链的复杂化都不断的影响着物流合作战略的实施。成功的物流合作使供需双方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利润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把合作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传递价值,从而达到双赢。战略合作可以使双方关系变得直接透明,信息共享、人才资源互通、灵活化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都势必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篇4

重要环境方面。同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合作的供应商和中间商、对企业需求的客户和企业的竞争对手等重要环境因素。很多物流企业没有有效的分析、管理和调差这些因素,没有有效的服务跟踪客户的需求,供货商不及时供货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对客户的供货需求上很难给予满足,客户被竞争对手挖走的情况大有存在。

2.服务理念

尽管我国物流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服务方面还非常滞后,存在较为薄弱的物流营销意识。在为企业做服务标准中,现阶段很多企业还从自身的期望出发,没有将客户的需求放在主要位置上。在物流企业的营销管理中,这种现象还大有存在,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存在于客户的期望和服务标准中,在服务于客户时,有各种各样的分歧矛盾会出现在企业当中,最后就会丢失客户,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3.应用信息技术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遍布各处,但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管理上,很多物流企业还不够充分,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网中,这样对物流企业服务的及时性、满意程度和准确性就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提升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1.要规划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物流企业基础环节

首先,管理职工。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道德素质上要定期的进行培训教育,引导员工们将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起来,对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明确,喜欢这个行业,积极进取、勤奋刻苦,认真工作,对企业、对社会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态度。工作中企业态度是关键,态度决定一切工作,工作发展的成败同工作态度密切相联,因此,要用小册子将企业要求和制度规划出来,令各个员工都可以去学习,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营造出来。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员工的监督管理也要进行强化,要防止超时停车、超速行驶和超时送货等问题的出现,防止和避免企业的经济和形象带来不必要伤害。其次,管理基础建设。在区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基础建设要合理规划,仓储能力、物流设备和地点选择要自动的更新,要努力节约能源、减少资金投入。此外,也要有一定的兼容性存在于基础建设中,丰富功能,这样就能够将物理效率大大提升上来,大大节省时间,有效的降低成本。

2.对环境因素要全面掌握协调

在物流企业发展中,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环境因素是其前提条件,在企业对发展战略制定中,对自身能力进行分析,更要有效的分析环境因素。要及时的了解、分析和调研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要多掌握、多接触政府对企业管理的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确保能够及时的去了解、掌握,进而确保有效的企业营销战略。

3.改善服务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将客户期望作为服务的出发点,要时刻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将合理的、统一的服务标准制定出来,在物流管理中,将创造客户价值当做核心,在制定物流服务标准时,将客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缩小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对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上予以强化,牢牢的把握住客户的需求,将为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趋势的不断加剧,企业为了稳定长久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将良好的品牌服务树立起来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即为品牌服务,能够保证企业的营销,将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对每项物流服务标准都要严格控制,对物流服务的品牌意识要始终去坚守,努力掌握优先权和主动权,保证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4.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

信息时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为现代物流插上了翅膀。提升信息化能力是物流企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并非单纯的将一个企业网站建立起来,而是对网络窗口进行应用,更好的去宣传企业的形象。将企业品牌树立起来,为客户能够准确及时的去服务,对于客户的反馈信息又能够及时的去掌握,对客户的需求能及时跟进,从而进一步达到和客户的信息接口,两翼连动发展的功效。同时,通过信息网络工具的运用,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掌握、整合、管控、运用。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服务意识、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和产品结构及时的去改进。实现现代物流的升级转型。将一个精品的网络营销队伍组建起来,对网络营销管理规章制度上不断的予以完善,将员工的网路营销能力水平提升上来,对网络进行利用,紧密的联系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将客户的满意和客户的放心作为其中的宗旨,确保能够同客户进行有效的交流,向客户及时的传达一些最新的信息,在客户心中能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重新的评价和认识,使他们能够信得过物流企业,进而为物流企业能够获得快速平稳的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篇5

物业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由会计信息系统、成本分配系统、服务成本计划等部分组成。

(一)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相互关联的组织部分、流程、产出等。会计信息系统有两个子系统:一是财务信息系统;二是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管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共分为六部分:业户服务系统、小区绿化系统、设备维修系统、环境卫生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后勤支持系统。

(二)成本分配系统。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用于业户服务的成本可以细分出用于满足业户一般需求的成本,其成本的用途是满足于业户对服务的基本需求,即满意度成本。而另一方面的成本是企业致力于追求业户与企业间忠诚关系的建立,即忠诚度成本。不同的成本用于不同的服务目的,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效益固然有所不同,成本发挥的作用也有较大差异。

(三)服务成本计划。依照物业管理服务的流程,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对企业的经济业绩进行监控,一个生产流程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一项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在性质上或许相似,或许是独特的,生产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建立一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最佳方法。

服务与产品不同有四个方面是最显著的,即无形性、不可分割性,异质性和易逝性。无形性是指服务没有物质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不可分割性是指对于服务来说产品与消费是不可分割。异质性是指服务的成果与产品的质量相比变化的可能性更大。易逝性是指服务无法保存,而必须在提供时被消费。这些区别影响着与服务成果相关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所需信息的类型。

二、二线支持部门的成本分配

物管企业应该将部门划为一线服务部门和二线管理支持部门。一线服务部门如各个“客户服务中心”,是直接面向物业小区的业户提供直接的服务。为了保证一线服务优质高效、及时、准确,物管企业还有相应的支持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这些部门人员以提供培训、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二线的服务支持与管理性质的工作。因此,企业必须计算出二线服务部门的各项成本,并分配到公司的一线生产(服务)部门即各个“客户服务中心”,再精确计算出整个企业的总成本。

物管企业成本的复杂性需要会计人员将二线支持部门的成本直接分配到各种成本对象,如分支机构,二线服务支持系统等。简单地说,分配就是要划分成本库,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多个具体层级单位,成本分配不会对成本总额产生影响,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的。成本总金额可能受分配程序的影响。因为成本分配会影响报价、服务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行为等,所以,成本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或产品的产出使用相同的资源时,所发生的共同受益的成本,我们都可以视为共同成本。这些共同成本可能与服务期间,个人的责任,客户阶层等有关。如一个物业小区安防员的薪酬是该小区提供给业户所有服务成本中的共同成本。因为,小区所有业户都需要安全防范和服务。但是,将安全防范成本分配到每个业户是一个主观的想法。也就是说,服务需要公共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当分工配到这些成本对象上,这是很清楚的,但是常常不清楚如何着手最合理的成本分配。通常,共同成本的分配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分配程序来完成。

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对象是什么?成本对象是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后台部门)。物管企业的生产部门是直接提供服务给小区的业户,包括环境卫生、绿化、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我们通称为一线服务部门。辅助部门是为生产部门或一线服务部门提供必要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与企业的服务产品没有直接联系。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部门等。

一旦确认了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每个部门发生的间接费用就可以确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将成本追溯到部门而不是成本分配,因为,这些成本是直接与单个部门相关的成本。

一旦企业被分为几个部门并且所有的间接费用已经被追溯到各个部门后,辅助部门成本就又被分配到生产部门,并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以用来计算服务成本,虽然辅助部门不直接做服务工作,但是,这些提供辅助服务的成本是服务成本总额的部分,必须被分配到服务成本。这些成本分配包括两阶段的分配:(1)辅助(二线)部门成本分配到生产部门(一线服务部门);(2)分配来的成本再分配到服务项目上去。

通常一个辅助部门的成本是通过使用费用率分配到另一个部门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关注一个部门的成本如何分配到其他部门。例如,物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为各个物管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员工的培训与绩效考核服务的。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发生的费用成本应被分配到各个物管处。当然,这些费用率还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选择单一费用率还是双重费用率,使用预算辅助部门成本还是实际辅助部门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

标准单位成本是编制弹性预算的基础。物管企业应该通过单位标准成本,概算出各项服务成本,以利于两个方案的决策:(1)每单位产出应投入多少资源(数量决策);(2)按投入的资源的成本是多少?(价格决策)。数量决策产生数量标准,而价格决策产生价格标准,某一特定投入的两个标准相乘(标准价格×标准数量)就可得到单位标准成本。

(一)标准的建立。管理或服务经验、研究成果以及来自实际工作人员的一线信息是数量标准的三个潜在来源。虽然经验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或指导方针,但应谨慎使用。如传统的物管企业小区安防人员与物业小区实际面积之间的数量比率。在前几年,可能是很低的标准成本。但是在现阶段,这些标准肯定值得怀疑,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小区安防服务开始引进很多高新技术加以管理和控制,这方面的服务成本自然下降,而且效率反而提高了。

如果以过去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作为指导,就会永远不能消除这种低效率。企业通过研究可以确定最有效的运转方式。并能够提供有力的指导。

价格标准的制订是经营部门、采购部门、会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经营部门确定所需投入的质量。采购部门、会计部门负责以最低价格购进所需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投入。市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将可选择的价格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会计部门则负责记录价值标准并编制报告,对实际业绩和标准业绩进行比较。

(二)标准类型。一是理想标准,二是现行可达到标准。物管企业理想标准要求效率最高化,并且只有当每个方面都达到完全效益时才能达到。它要求物业小区的设备性能完好,公司员工技术熟练,管理到位,一点疏忽都不能发生。现行可达到标准在高效率的运转环境下是可以达到的,它允许设备出现正常的故障,工作中断,员工技术不是最完善或熟练等,这些标准要求很高,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在这两种类型的标准中,现行可达到标准提供了最大的行为效益。如果标准过高,则导致永远达不到,员工就会灰心伤气,业绩水平就会下降。然而,通过挑战且可以达到的标准,则能够提高公司员工的业绩水平,尤其是当对这些标准负责的个体参与标准的制订中时。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三类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都根据其数量和价值标准分配到产品。

标准产品(服务)成本与正常和实际成本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而控制能力是它的显著特点。标准成本制度可随时提供有助于价格决策的单位成本信息。这对于那些需要投标取得物业小区经营服务权的物业管理公司和那些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篇6

随着人们养生理念不断发展,如今关于健康与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如何才能享受到健康与养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茶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用历史,但是在近代,随着西方饮料和咖啡等融入,致使茶叶的地位和市场受到了一定影响。

1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新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应用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在我们国家发展迅猛,取得了长足进步;O2O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紧联系在一起,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这一模式。茶叶企业也不例外,更是如此。对于O2O模式应用来说,企业经营及具体财务状况直接充当了企业发展的供给角色,因此可见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整个茶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因此暂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维持上百家共同争夺茶叶消费市场的现象。所以,在现阶段,茶叶企业除了要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内涵,丰富销售渠道、完善自身宣传推广途径以外,还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及盈利思路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摸索和调整。可以说,当前所处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这是时代的最大特点,因此,茶叶企业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充分融入这一时代要求。O2O模式无疑于当前茶叶企业发展的新变化。O2O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凭借其良好的商业前景,能较容易获得其他资本的有效支持,助力自身发展。然而,随着改革深入,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模式经营也在面临全新问题,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茶叶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遭遇更大阻力,因此茶叶企业如何有效适应时代特点,打破经营困局,就值得自身有效研究。此外,随着80、90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其消费观念对整个消费市场也起到了极大影响和作用。除了产品特点外,其消费习惯中更倾向于互联网消费,因此这就为茶叶企业探索应用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但茶叶企业在应用新的经营模式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全新经营模式应用的同时,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状况及发展融资来源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就当今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资金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是否能够及时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实效的实质性结果。因此,科学、合理有效应用金融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2企业O2O模式应用发展概况阐述

从2003年开始,各种生活服务类网站兴起。其成功打开了生活服务市场,让广大网民享受便利生活。此后几年,随着消费者电子商务理念及支付能力逐渐成熟,O2O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适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如今通过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和淘宝网,进行交易的茶叶量已经远远大于实体店消费。可以说,O2O模式在茶叶企业的应用、发展,助推了整个茶叶行业的发展进步。当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成熟,茶叶企业只有结合时代变化,调整自身经营方式,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经营状况,有效助推自身经营发展,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新活力。O2O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运营平台、线下经营实体、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他相关方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整个模式运转的关键,通过有效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终端,从而完成整个交易。对于整个O2O的模式运作而言,加强O2O平台管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全面合作,才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和关键。这一模式的运营价值,首先,O2O模式应用过程中,有着巨大、复杂的价值体系,通过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商品线上的预约,线下茶叶企业来说,可以科学、准确依据顾客的订单信息,合理安排自身资源,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支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对自身消费理念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实效,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通过利用O2O模式,不仅符合时展特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弱化了茶叶企业生产地较为偏僻这一客观劣势。当然,随着互联网电商应用不断成熟,任何茶叶企业只有走O2O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一模式的盈利点主要在于:首先,是产品的利润差,O2O模式能提供客户的就是生活服务,引导其线下消费,增强用户良好的消费体验。这种差价就是产品的利润差。通过利用这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也能让企业让利消费者,从而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共赢。企业O2O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其资本来源是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但当前很多茶叶在应用这一模式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经济形势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作用,很多茶叶企业经营面临较为困难的境界。在企业资本融合方面,多数茶叶企业仍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很多茶叶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但现阶段很多茶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缺乏担保资金,加上申请流程较为繁琐,所以茶叶企业发展需要有资金做支撑。

3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分析

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发展遭遇巨大困境,其主要表现在对消费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不够,很多茶叶企业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消费实际相匹配,致使很多茶叶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占据相应的位置。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一旦产品营销受阻,其企业运营和资金回笼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受国家政策、金融组织和企业自身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3.1政策不完善,茶叶企业融资缺乏有效保障从现阶段茶叶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看,“老字号”茶叶企业仍然是整个市场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国家政策对这一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大于其它新兴茶叶企业,从而造成多数茶叶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失调。根据目前整个茶叶行业发展情况看,现阶段整个茶叶市场中,新兴茶叶企业占比重超过了一半。而从目前茶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看,现阶段整个法律机制中很少有关茶叶企业新兴融资模式的法律法规制度。茶叶企业融资政策不健全,没有较强执行性的专项法律对茶叶企业融资过程进行具体细化。此外,在茶叶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存在完善的保障机制做有效支撑。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缺乏完善的支持机制。而目前多数茶叶在经营过程中,其资本筹集多依赖民间借贷。这一方式不仅缺乏有效担保政策,同时也很难保证资金借贷链条的完整性。一直以来,很多茶叶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大,其在资金利用上,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有效研究,因此很难寻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资本。但客观上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家政策体系不到位有直接关系。3.2金融保障机制不到位,企业缺乏有力资金支撑很多金融机构组织对茶叶企业发展贷款不“感冒”。通常情况下,银行金融机构都热衷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金借贷机构,这大大增加了茶叶企业的融资难度。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茶叶企业凭借自身经营实力很难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无论是自身经营模式,还是发展规模水平都亟需提升。但目前多数金融机构有着一系列极其复杂、较为严苛的审批机制,因此在现实情况下,茶叶企业需要经历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时间成本很高,从而错过发展机遇。3.3茶叶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经营管理能力水平的地位和价值日益重要。财务经营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效益。当前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时展环境,电商和互联网时代,茶叶企业只有高效运营,才能实现时代需要。现阶段多数茶叶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经验较为匮乏,其经营利润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有效的发展资本做支撑,目前很多茶叶企业缺乏有能力的资金运作能力。较弱的财务管理能力,使得很多茶叶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想要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必须有针对提升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自身资本运营能力。

4结语

如今,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加上人们健康理念日益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发展成为自身的生活习惯,而这就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对多数茶叶企业来说,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茶叶企业来说,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茶叶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企业运行资金的充足状况也影响到企业发展。对当今茶叶企业发展经营来说,最大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在于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也就是茶叶企业能否适应O2O模式,直接影响到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黄华珍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涛.茶叶企业经营形势特点分析[J].经济论坛,2013(9):58-63.

[2]李孟.电商时代企业经营思路调整研究[J].理论界,2013(17):189-193.

篇7

一、农业银行中,各分支行对发展外汇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一。多年来,从总行到各分支行一直强调要发展外汇业务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然而各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本币、轻外币的思想,年年把外汇业务当作新业务谈。没有充分认识到外汇业务的有效发展是金融企业日益竞争的需要,是完善服务功能的需要。客观上存在着本币业务任务重,压力大。年度业绩考核没有将外汇业务列入统一考核指标中或所占的比重小。加上外汇业务历史问题相对较多,风险相对大些,于是一些分支行不愿开拓、不敢开拓,业务处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在部分行仍处于国际业务部一部经营或几个人经营的状态。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在不同程度上停留在“口号”阶段。

二、国际业务部门定位模糊,业务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顺畅。为了促进外汇业务的有效发展,有些行仍保留着国际业务部或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但是在国际业务部的定位上比较模糊,国际业务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行中行”状态。虽然各分支文件上已将外汇储蓄、会计、计划、信贷管理职能都划归相应部门管理,其目的是要提高全行办外汇业务意识,建立真正的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模式。但国际业务部之外的员工由于对外汇业务知识缺乏了解,存在以不懂作藉口,扯皮、推诿现象,协调与配合不畅。突出表现在信贷部门与国际业务部门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职责不分,手续繁琐,效率低下。信贷决策效率不高已成为阻碍外汇业务市场开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软硬件配备不到位,服务与人员素质不一,难以跟上形势。外汇业务是一项人性化的服务业务。开放式的经营环境,一流的设备,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是必须的。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分支行国际业务仍然是与营业部合而为一。老化的设备,高高的柜台,厚厚的防弹玻璃,轻而易举地将客户挡在玻璃之外。外汇业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高,特别是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人员。然而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行人员配备不足,一个或半个(兼职)外汇从业人员也在开展国际业务。有些行一线员工素质较低,有业务办不了。有些行没有很好的用人机制,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同时外汇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差,很多行外汇业务人员无法实行岗位轮换机制。员工一旦从事外汇业务,几乎就得终生事“外”,除了提拔、退休、下岗还有就是辞职或跳槽。人员配备的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外汇业务的有效开展,同时为外汇业务操作风险的存在留下一定的隐患。有些行外汇业务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同程度上在吃“大锅饭”。

四、缺乏懂外汇业务的专职营销人员和完善的营销网络,日常操作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滞后于内外形势的发展。客户经理在拓展业务时,偏重本币业务,忽视外币业务。由于缺乏外汇业务知识,对企业的外汇业务需求无从解答。各行较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外汇业务营销人员。外汇业务的营销网络没有本币齐全,能办理外汇业务的网点比较有限。相对于他行来说,与国外银行之间的协作网络趋于不利。农业银行已具备了完善的日常操作系统(BIBS系统),但是系统的更新与维护与业务、政策的发展不同步。反洗钱形势日前严峻,但是各行反洗钱报表却仍不同程度处于手工阶段,不仅占用了基层行的大量人力,而且也存在错报、漏报、误报的政策性风险。五、外汇业务品种单调,创新步伐滞后,融资手段少,行际之间的交流少。目前各行外汇业务品种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跟单信用证、托收、汇款业务,至于提货担保、备用信用证、旅行信用证、福费廷、保理、个人外汇理财等品种办理甚少。基层行进出口融资业务办理谨慎,手续多,办理进出口融资比较不注重动态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的第一还款能力。外汇信贷资金需求逐年减少,资产利用率和赢利能力呈下降趋势。行与行之间沟通较少,资源共享程度比较低。

外汇业务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全行对发展外汇业务的正确认识。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外汇业务成了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的竞争焦点。必须充分认识到外汇业务的有效发展是银行的一种经营手段,本外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本外币同步发展,才能完善我们的服务功能,才能把我们建成真正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正确认识外汇业务的风险。没有零风险的本币业务,也没有零风险的外汇业务。外汇业务与本币业务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才能以最小的风险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

二、明确职责,加强领导与协调,促进全行办外汇。找准国际业务部的定位,加强对国业、信贷、会计、计划等部门的协调,尤其是要加强国际业务与信贷部门之间的协调,促使各部门忠实地履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职责。设置专岗,配齐设施,落实专人负责外汇业务的市场营销。上级行要加大现场检查、指导和督促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全行办外汇业务能力的培养,形成全行办外汇业务的能力,逐步将全行办外汇业务的口号转变成全行办外汇业务的行动。加强上下联动工作,把整个系统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业务网络。

篇8

采用平均年限法撮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公路及构筑物的使用年限,一般采用省【自治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收费批文上批复的收费年限,而非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或其寿命。

——公路及构筑物净残值比例的确定,其他部门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为3%~5;外商投资企业的净残值率为10;《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台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有鉴于此,考虑公路经营企业对公路及构筑物只有在进行收费活动时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且在收费期限月;满后将无偿移交交通部门。因此.净残值比例应按考惠否则,公路及构筑物价值就不能彻底补偿。

1.2工作量法

公路及构筑物计提折旧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准确预计收费年限内的交通量,此时的交通量应以标准车交通量(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为小客车,二级公路为中型载货汽车)为准,且预计的交通量应和使用年限法相一致。下面举例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如何计提折旧:如A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原值为27000万元,规定收费年限27a,收费期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5400万辆,第一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2.5万辆/月,第二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3万辆/月,第三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3.5万辆/月(假设仅设一个收费站)。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计算:

年折旧额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年限一27000万元÷27—1000万元

每月提取折旧额=1000万元÷12—83万元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算:

每标准车应提折旧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期

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27000万元÷5400万元=5元/标准车

公路及构筑物第一年应提折旧颧一125000×12×5=750万元;

公路及构筑物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30000×12×5—780万元;

公路及构筑物第三年应提折旧额=135000×12×5—810万元。

另外,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等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时,也存在一个折旧选择问题。从企业理财角度看,因公路经营企业运营初期收费额较中后期少,再加上初期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二免三减半”、15税率等),因而其折旧计提应前期少,后期多。在固定资产原值相同情况下,平均年限法较加速折旧法符台上述趋势.而加速折旧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叉较双倍余额递减法符合上述趋势,因而公路经营企业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某一监控系统原值500万元,预计使用5a,残值20万元,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

每年提取折旧额一(原值残值)÷使用年限一80万元÷5—96万元。

采用年数总和法时:

年折旧率一尚可使用的年限(折旧年限已使用午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折旧年限X(折旧年限+1)÷2]

圭三折旧额=(原筐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各年计算列于表1。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X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备年计算列于表2。

各种折旧方法在同一年累计差额计算比较如表3所列。

2资产管理方式的选择

如上所述,公路经营企业取得公路收费经营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投资方式即“BOT”方式,另一种是受让公路经营权。因此,相应的资产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直接投资方式下,困涉及建设、经营、移交3个期问,公路及构筑物等资产的入账价值属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故需按公路工程预算及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公路及构筑物的入账价值。因此,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基建支出,要分两种情况才能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

一根据交付使用财产明细表,从“基建工程支出中转入形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贷:基建工程支出一根据项目概算内容购入的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经营准备的工具,直接形成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酱: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机械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车辆(巡逻车、工程抢险车等)、其他(复印机、打字机等)

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等结算科日

工程物资——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

②在间接投资方式下,公路经营企业直接出资购买已建成的公路,困不存在建设期间,只涉及经营、移交2个阶段,其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比较简单除需支付公路及构筑物等建造成本外,还要支付受让公路收费经营权的购置成本——无形资产。

此时将购买价大于公路建设成本的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来核算。

借: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篇9

1.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的问题

1.1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职能交叉

分级授权层级过多,纵向呈现很长的管理链条,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具有五个管理层次,造成信息的多级传递,信息失真,风险责任与控制能力不对称;依权限逐级报批,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丧失良好的市场机遇。

1.2横向机构设置复杂,职能分离,信息闭塞

当前个人金融业务、机构业务的经营管理分多部门执行。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由多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1.3纵横经营目标难以统一,管理冲突,系统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总行往往以业务规模和数量指标为考核标准,导致分支机构利润增长目标与规模扩张目标相冲突。系统内资源先通过一级分行,再对二级分行进行,导致局部优化配置与整体优化配置的冲突。

1.4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高层管理人员技能单一、职业经理人意识淡化、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偏低、研发人员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人才的引进、利用、稳定机制不健全,导致个人金融的长足发展与人才队伍的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与国外同业之间的比较

从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历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模式:

“英美模式”以花旗为代表,从其个人金融业务管理模式先进表现在:

组织模式上,在集团管理层下设消费金融集团、新兴市场、公司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全球投资管理和私人银行业。这种专业化的机构设置,既有分工协作又有交叉协作,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

体制特征上表现为:1)集团决策层广泛吸收外界成功人士出任非执行董事。2)集团经理主要职能定位为监督管理,不从事公司的经营业务。3)包括个人金融业务在内的资产部门独立开展业务,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充分发挥其经营的灵活性。

3.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3.1国内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

对于国内银行而言,通过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采用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事业部管理体制是可取之道。

事业部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总部只负责制定和执行计划和战略决策,行使协调、监督等职能,将日常经营决策权下放到各事业部,由各事业部在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发挥其决策和执行的功能,它只掌握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权,是一个半自主性经营实体,本身并不具备法人地位,而投资决策、资金调配及人事任免权均由母公司控制。通过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与减少管理层次来增强其防范内部风险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建立灵敏的信息反应机制,确保上下级之间、银行与市场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

3.2在事业部管理体制下的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模式

3.2.1产品营销渠道的改革与创新

金融产品需要通过一个畅通的营销渠道从银行转移到客户手中,到目前为止国内银行主要是通过网点来实现转移,渠道单一,而针对各种客户需求也过于绝对化。网点功能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扩展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在方便了客户的基础上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银行,这样才能在真正满足客户对快捷、方便服务的要求的同时节省营运成本。此外,可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对个人金融产品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公益营销等手段提升人们对个人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营销人员应切实做到从客户自身利益出发,帮助分析使其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同时为其出具详尽的个人理财建议书,使客户切实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对于金融产品的成功营销也至关重要。客户经理应有过硬且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客户经理要持续跟踪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收入结构、消费计划、投资偏好等要有一个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作为客户经理长期与客户进行交流,不仅是银行的宝贵资源,也是银行客户资源的稳定器。银行要对客户经理给予有效的激励,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要不断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

3.2.2产品研发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商业银行在个金产品研发上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开发为辅。在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培养自身具有过硬技术的研发人员,对于研发人员要做到引进、培养与稳定相结合,重点在于掌握核心技术。

产品研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并及时更新换代。客户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源泉。银行应该在进行客户调研和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风险偏好、资金规模和消费计划,明确不同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和潜力,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研发。在高度重视高端优质客户的同时,不放弃对普通客户的潜力发掘。形成重点发展与加强,全面开花的盈利格局。

3.2.3风险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健全机构设置,各风险管理部门在对风险进行独立监督与控制的同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在风险管理手段上,提高各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化控制程度,专险专管;运用先进的风险量化技术,对风险进行准确评级,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3.3引用此模式的实施步骤

3.3.1阶段式推进事业部制

依据国内银行当前实际情况,首先可在零售业务体系试行事业部运行机制,建立相对独立核算、相对独立营运,以业务线垂直管理和区域分布管理相结合,自上而下经营管理零售业务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改造营业网点为零售业务中心,形成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营销渠道,同时为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板块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加大总行对跨区域行业客户、系统客户的统一协调,加强行业和区域经济研究,提高为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大型重点企业、跨区域集团企业的直接公关和维护,试行纵向管理为主的经理管理体制,逐步增强总行对以个金业务为主的各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

3.3.2健全银行管理中心职能

建立高效强大的管理中心,制定和实施整体战略、统一标准,为业务开展提供战略支持,实现各业务发展的联动效应,保障银行健康发展。

3.3.3设立专门的业务处理中心

通过设立个人清算中心、证券处理中心、审贷核查中心等业务处理中心专业化流程作业,提高整体营运效率。

3.3.4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

专业化的营运管理需要先进的定价体系予以支持,对各业务板块进行有效的成本——收益核算和股东权益分析,准确度量各个业务板块的业绩贡献度,实行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3.3.5加快信息技术发展

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帮助银行提高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能力,而且是实行专业化、垂直化管理得的重要前提。

3.3.5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比较齐全的人员配置,通过引进、培养和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与有效的人才考核机制,形成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简言之,我国个人金融业务起步较晚,而在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转型的今天,个人金融业务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大力发展个金业务将成为国内银行增强其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篇10

虽说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但物流方面的技术还是需要加强的。当消费者选择完要购买的商品时,首先要考虑到物品的质量问题,其次就会考虑到物流配送方面,所以要让消费者心满意足的拿到商品并且将运输成本降到最低,增加营业额,为物流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空间。当今企业大部分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因此导致物流企业的满意度和经济利益受到影响。

(二)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

一个优秀的企业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物流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规章制度在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小到个人职责,大到公司规章,应该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工作中如若没有规范和标准的话,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现在物流企业虽说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但它仍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及配送要求。只有员工认真勤恳的工作企业才会有好的业绩和可观的收益。因此制度是一个企业必备的生存条件,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利益。

二、物流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现代物流企业通常采用与客户”一单一结”的交易服务方式,彼此之间属于短期的买卖合作关系,而现在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是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需要与客户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合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的是与客户长期合作,注重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赢得客户信任。物流服务商努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推进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加强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物流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建立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在越来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外界制约条件的增加及供应链的复杂化都不断的影响着物流合作战略的实施。成功的物流合作使供需双方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利润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把合作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传递价值,从而达到双赢。战略合作可以使双方关系变得直接透明,信息共享、人才资源互通、灵活化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都势必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三)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现代物流企业采取不同形式,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大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一套科学的有效率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发展规划。二是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努力培养专业研究现代物流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物流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