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校长考察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2-20 16:56: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校长考察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校长考察报告

篇1

一、考察目的

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校长所关注的是学校的建设,是学校的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带着诸多问题,我们南昌市第34期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全体学员40人经南昌市教育局安排,由南昌市教育学院的领导带队分别考察了南昌县莲塘六中、进贤一中、湘潭十六中学、湘潭江声学校、湾里一中,希望通过考察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获得成功的办学经验、寻找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考察对象

学校名称

在校学生数

学校特色

南昌县莲塘六中

4000

制度文化

进贤一中

4000

办学特色

湘潭十六中学

1300

教学管理

湘潭江声学校

6400

校园文化

湾里一中

2500

特色教育

三、收获

5、湾里一中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湾里区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结合重组的综合性高级中学。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幽美。学校被授予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先进集体。是省、市、区文明单位,荣获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市德育示范学校、市、区先进党支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五一"劳动奖状及省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等众多的殊荣。目前学校正朝创建江西省重点中学和花园式学校的目标迈进。

四、体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所名校的建立是该校师生较长时期的努力的结果,撇开政府投入、政策倾向不谈,主要依赖于以下原因:

1、校长

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面貌,校长的行为关系到学校发展。走在校长的岗位上,第一要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制定学中长期校发展规划;第二是认真打造学校优秀团队,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实行人文管理,用感情感化教职工;第三是制定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执行机制,强化执行力度;第四是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强化宣传力度;是抓好学创建工做,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办学品位。

2、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如果要想有好的声誉,取得老百姓认可,必须要有信得过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1)要有一支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像是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中的演员,教师则是演员演出每台好戏的导演。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根本。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让教师充分展示自我和解剖自我。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聪明才智,表彰他们的教学成果,大胆选拨有思想、有创新有成就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并利用他们带动全体教师。

(2)要有一套绩效考核方案

在有人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好中差,对于先进就要表彰、对于落后就要鞭策。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奖勤罚懒,绩效考核是关键。学校首先要细化绩效考核方案,取得不同群体的认同;其次是做好检查和记录,按章办事。

(3)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点要考学生自己。学生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学习效率就差,靠灌输是不行的。

如何让学生轻松与开的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觉地行为呢?

第一、让学生放下包袱,克服紧张心理。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太重,升学和升上重点学校成为学生身上的巨大包袱。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不得不加班加点,繁重的作业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认真研究习题,将典型习题归类,建立习题库。布置作业时要讲究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

第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班上要召开各种内容的主题班会,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科普活动。学校要举办各种形式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诗歌大赛、书法比赛等等。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升学习效率。

第三、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书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也往往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认真分析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营养、剔除糟粕,增强免疫力。要教育学生回到真实的世界,坚决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越生活条件,学习过硬本领,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回报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孩子",他们被迫跟随爷爷奶奶过日子,或委托在亲戚朋友代为照顾。隔代教育往往由于溺爱而使他们过于放纵,亲戚朋友也由于自己工作原因而照顾不周,使他们成为没人管教的孩子,在学校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学生"了。有些孩子虽然有父亲或母亲在家照顾,由于教育不当也有可能在学校成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他们缺少父爱或母爱,甚至缺少父爱和母爱,他们的心里是不健全的,监护人又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校和家庭不能得到有机配合,"问题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学校必须要围绕"问题学生"的"问题"采取措施: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这里他们可以与父母亲通话,倾诉衷肠,……;确立代管家长,使他们体会亲情;建立心理咨询系统,帮助他们疏通心理死结;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有益活动,充实他们课余生活。

第四、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上中下,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学生成绩的不齐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使"学困生"的成绩能够提高,教师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诚心为他们制定近期和长期学习目标,此目标必须是他们经过努力即可得到的,让他们不断取得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世上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学校测试应当采用A、B卷,让学生自己选择(不是老师要求的),既可以使"学困生"取得好成绩,又不失面子。家长高兴、老师高兴、学生自己也高兴,何乐而不为。有了成就感,学习有了兴趣,成绩有了提高,由选择B卷变成选择A卷,我们的目的不就得到了吗?

3、创建

要提高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成为名校,学校必须要创建。

(1)创建增强了学校的活力

通过创建使学校工作有了目标,就知道了学校应该干什么,应该怎样干什么,有哪些人去做,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去做,有什么结果。创建需要人去做,这样学校不同层次的人就有了分工,大家就都动了起来了。领导动起来了,教师动起来了,学生动起来,学校就有了气氛,学校就增强了活力。

(2)创建提高了学校的层次

水乡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学校是人活动的场所,所以,学校要有所发展、有所进步。通过创建学校就有了特色,就有了超过别人的地方。象"文明单位"、"特色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语言文字示范校"等等,都会让人刮目相看。

篇2

5月14日、5月15日连续两天,由四位专家做了四场报告。报告内容分别是:*省教科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程振响做了题为《校长的现代化思维方式与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的报告、*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成平教授做了题为《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报告、*省教育学院徐建成教授做了题为《走进新课程》的报告、*省教育学院系主任王铁军教授做了题为《教育改革与校本科研》的报告。四位专家分别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分析了现代教育的形势以及新形势下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教育发展与教师的关系等。特别是程振响所长做的报告对我们的意义重大。

程所长首先分析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管理重心从外控走向校本;教育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社会要求从数量走向质量;学校发展从知识应用走向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习(管理者是学习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又向我们说明了20*—20*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接着程所长又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一)现代校长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思路,从而决定出路,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传统“机械论”思维方式的基本假设包括三个方面:①认为所有事物可以分解为要素,并且要素可以由其它事物代替。②所有的要素加到一起,便可得到事物的整体。③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这种思维的本质是机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支配下进行的学校管理,解决问题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确认问题;收集、分析数据;确定“毛病”出在哪里;将出了“毛病”的要素替换或除去。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机械、死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是积极地去参加而是防御的参加。而现代思维是基于东方的整体论和西方的系统论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笛卡尔思维“从事物的分析开始”,思维方式是内向的;现代思维“从整体看事物”,思维方式是外向的;现代思维是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作为当代校长,必须具有多维性、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方式。(二)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第二曲线”理论是*年美国扬?莫里森提出的。他认为,第一曲线代表着传统的、现实的发展状态,是指一个组织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所经历的生命周期;第二曲线则代表着组织或个人未来的发展状态,是一个组织面对未来的新技术、新的服务对象、新的市场所进行的一场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并由此而展开的一次全新的组织生命周期。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是在办学成功或陷入困境之后,学校管理者为了寻求新的突破,达到一种新的办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现第二曲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寻求学校发展策略的过程。在学校发展中,校长要不断寻求新的生长点。(三)学校发展的战略管理:所谓学校发展战略管理,就是为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目标,拟定、优选战略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的特征。程所长还详细介绍了学校战略管理的运作方式,首先是对学校发展从环境、资源以及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及方面进行战略分析,再从中择优选择战略管理方案,最后再积极组织战略实施。在学校发展战略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立足地方实际,凸现发展特色;把握战略重点,突破管理难点;抓住关键点,创造新的生长点。他以世界各国知名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例,说明这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并不因为这些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们在某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

二、参观的四所小学,都独有特色。

(一)*市*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省*市*中心小学82年建校,现有21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60多名教职工。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鲜花,假山喷泉,对称的教学楼围成了一个紧凑的校园,优美的环境使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心情舒畅。这个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少儿京剧”和“书法”。该校成立了“小小京剧团”,开设了京剧特长训练课,经常参加市级和省级的演出,不止一次得到市委、省委领导的接见,许多小演员都跟大腕明星同台演出过,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该校也被*市确定为“*市京剧艺术研究会少儿京剧培训基地”。该校的书法特长也成果斐然,小学生书法作品多次在*市、*省获奖。有一名学生的书法作品还被*省书法协会选中,并作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的珍品,献

给北京纪念堂。

学校在教师成长的管理上有独特之处——教师成长档案袋就很有特色。

特色之一——档案袋内容个性化:教师的成长充满独特的个性,*小学不要求教师档案袋的内容全面、统一模式化,而是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特点,发展优势,展示特长。只规定总体的方向和目标,自己命名、设计、收集整理资料。“乘课改东风,上九天揽月”、“倾听花开的声音”、“繁星点点”,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名称展示了青年教师们的创新、开拓。某数学老师以“我的长宽高”作为档案袋的名称,分别从掘之以“长”,采之以“宽”,省之以“高”,构成他的“长方体”素质;体育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游戏为切入点,以“学与玩”作为档案袋的主题,首先自己学习,摘录大量的游戏,其次自己编写室内、室外、棋类、体育谜语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最后整理出学生在游戏中的感悟以及自身的反思改进,使之在课改中找到了一个新颖实际的载体,学生在玩中学、教师本身也在自编、自练、自悟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信息技术课教师把档案袋命名为“鼠标点击出的精彩世界”,特色鲜明,其档案目录更是体现信息化的特征:“资源在线”、“教研E时代”、“课改连接”、“足迹浏览器”记载了他在改革中学习、实践、反思和成果;美术老师以“七彩的阳光,多彩的世界”为名,在档案中收集了自己一系列精美的绘画作品,每一个作品都详细介绍了创作意图。

特色之二——关注“高原带”(小教高级)教师:针对小学高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要求他们进一步研究,深入思考形成独特的风格。“耕耘”、“教育教学永远的梦”、“我与课改轻舞飞扬”、“春风化雨,快乐育人”命名的档案袋以及丰富的学习材料,深入的理性思考,丰硕的成果展示,都显示出了小学高级教师身后的积淀和不懈的追求。他们分别记录了自己在课改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情况。

特色之三——评价的多元化: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是成长的最佳途径,成长档案袋展示成绩的同时,也记录老师不断回想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法,从理论学习、课堂学习、课题研究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②学生、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对本班任课教师从师德、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及方面进行评价,加强双向交流,促使教师提高。③年级组、学科组互评,教师在参观其他教师档案袋的同时,发现别人长处,找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④学校评价,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学校定期对每位教师客观评价,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二)*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办学特色:教育学院附小独特之处就是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新型作业。他们从98年开始探索,一改以往那种形式单一、内容繁琐枯燥、学生深感头疼的作业模式,而是构建了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程序性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我们参观者打开一本本作业,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作法是:①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为儿童展示其才华、能力、独特性、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选择性作业”、“设计性作业”、“艺术性作业”、“表演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达,极具个性化。如,学习《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兴趣高昂,由作业的奴隶变成了主人,作业不再局限于老师让我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愿做什么怎样做,效果很好。我们在参观的学生作业中,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②工具作业变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了师生心灵的桥梁,为师生相互交往、彼此了解和情感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渠道。一位学生摘抄了一段描写海棠花的美文,全段用优美的语句尽显海棠的亭亭玉立和娇美,段的最后一句:“但这盆花美中不足——没有香味”。老师批改时觉得这句话破坏了整段的情趣,应该删去,可第二天学生就在老师的评语后反驳了:“海棠花不是十全十美的,加上这一句让人更了解它!”这是多深刻的师生交流呀!还有的学生在作业中摘抄了几句名人名言,后面紧接着在落款处写上自己任课老师的名字,让老师也写上自己的名言,并且还给老师评价;还有的学生在作业上画上图画,让老师给配上有关诗句,有的学生把班级里发生的事写在留言板栏目里,征求老师意见……这是多么平等的师生关系呀!过去作业是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教师单方面地在上面批上一个“优”或“良”字,现在师生可以同在一本作业上畅谈、交流、谈论事件,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情意融融,似知己朋友,达到了心与心的交融。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③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走自主学习之路。过去的作业多位老师课后布置,数量、难度以及完成的时间老师有着决定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附小的老师们给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象抄写生字词等基础性作业由学生自己定量完成;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较难的问题或者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很好地照顾了个别差异;他们还让学生自己添加附加题,并给附加题起一个好听的栏目名称如“名人名句”、“小小评论员”、“一句话新闻”、“好诗大家读”、“班级小故事”、“说给老师的话”等。学生们在作业的设计上都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作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很好。

(三)*白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小班化教学是白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这个学校打破了传统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几十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老师没有讲台,就穿插在学生中间上课,采用的是“两自一归纳”教学模式,即:自学、自教、老师归纳。几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以和谐的进行,校园内的墙壁上、楼梯口等悬挂的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的张扬和发展。

(四)扬州梅岭小学的办学特色:扬州梅岭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校,现在的梅岭已经在北京等地创建了自己的分校,打出了梅岭品牌。学校一直把科研当做立校之本,并作为梅岭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梅岭始终凭借课题研究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正是由于一个个扎实的课题研究,才使梅岭永保兴旺发达。自20*年起,美岭小学开始了“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缜密的科研组织网络、课题研究网络、科研管理网络,规范了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流程。通过科研带来了师生的很大变化:(一)科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科研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研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科研赋予了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二)科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境:科研升华了教师的教学关注;科研更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科研激活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变教案为学案、作业设计尊重主体需求、变革了评价观念)在这股科研的氛围中,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思考,人人都成长,梅岭的教师就是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走在教育的前沿,也带领着他们的学生走进广阔的天空,并获得了非凡的享受。梅岭小学还十分重视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近年来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千兆网络系统,校园网络中心、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创作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图书室、视听阅览室、演播中心等。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上互动教学(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师生互动网络交互平台)。这种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同时,学校还引导各班级建起了各自的班级网站,甚至学生个人网站,在班级和个人网站上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三、考察后的反思: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和实地考察,总结出*几所学校的办学经验如下:

(一)学校都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篇3

5月14日、5月15日连续两天,由四位专家做了四场报告。报告内容分别是:*教科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程振响做了题为《校长的现代化思维方式与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的报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成平教授做了题为《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报告、*教育学院徐建成教授做了题为《走进新课程》的报告、*教育学院系主任王铁军教授做了题为《教育改革与校本科研》的报告。四位专家分别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分析了现代教育的形势以及新形势下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教育发展与教师的关系等。特别是程振响所长做的报告对我们的意义重大。

程所长首先分析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管理重心从外控走向校本;教育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社会要求从数量走向质量;学校发展从知识应用走向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习(管理者是学习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又向我们说明了20*—20*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接着程所长又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一)现代校长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思路,从而决定出路,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传统“机械论”思维方式的基本假设包括三个方面:①认为所有事物可以分解为要素,并且要素可以由其它事物代替。②所有的要素加到一起,便可得到事物的整体。③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这种思维的本质是机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支配下进行的学校管理,解决问题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确认问题;收集、分析数据;确定“毛病”出在哪里;将出了“毛病”的要素替换或除去。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机械、死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是积极地去参加而是防御的参加。而现代思维是基于东方的整体论和西方的系统论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笛卡尔思维“从事物的分析开始”,思维方式是内向的;现代思维“从整体看事物”,思维方式是外向的;现代思维是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作为当代校长,必须具有多维性、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方式。(二)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第二曲线”理论是1996年美国扬•莫里森提出的。他认为,第一曲线代表着传统的、现实的发展状态,是指一个组织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所经历的生命周期;第二曲线则代表着组织或个人未来的发展状态,是一个组织面对未来的新技术、新的服务对象、新的市场所进行的一场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并由此而展开的一次全新的组织生命周期。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是在办学成功或陷入困境之后,学校管理者为了寻求新的突破,达到一种新的办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现第二曲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寻求学校发展策略的过程。在学校发展中,校长要不断寻求新的生长点。(三)学校发展的战略管理:所谓学校发展战略管理,就是为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目标,拟定、优选战略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的特征。程所长还详细介绍了学校战略管理的运作方式,首先是对学校发展从环境、资源以及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及方面进行战略分析,再从中择优选择战略管理方案,最后再积极组织战略实施。在学校发展战略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立足地方实际,凸现发展特色;把握战略重点,突破管理难点;抓住关键点,创造新的生长点。他以世界各国知名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例,说明这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并不因为这些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们在某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

二、参观的四所小学,都独有特色。

(一)*市*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市*中心小学82年建校,现有21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60多名教职工。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鲜花,假山喷泉,对称的教学楼围成了一个紧凑的校园,优美的环境使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心情舒畅。这个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少儿京剧”和“书法”。该校成立了“小小京剧团”,开设了京剧特长训练课,经常参加市级和省级的演出,不止一次得到市委、省委领导的接见,许多小演员都跟大腕明星同台演出过,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该校也被*市确定为“*市京剧艺术研究会少儿京剧培训基地”。该校的书法特长也成果斐然,小学生书法作品多次在*市、*获奖。有一名学生的书法作品还被*书法协会选中,并作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的珍品,献

给北京纪念堂。

学校在教师成长的管理上有独特之处——教师成长档案袋就很有特色。

特色之一——档案袋内容个性化:教师的成长充满独特的个性,*小学不要求教师档案袋的内容全面、统一模式化,而是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特点,发展优势,展示特长。只规定总体的方向和目标,自己命名、设计、收集整理资料。“乘课改东风,上九天揽月”、“倾听花开的声音”、“繁星点点”,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名称展示了青年教师们的创新、开拓。某数学老师以“我的长宽高”作为档案袋的名称,分别从掘之以“长”,采之以“宽”,省之以“高”,构成他的“长方体”素质;体育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游戏为切入点,以“学与玩”作为档案袋的主题,首先自己学习,摘录大量的游戏,其次自己编写室内、室外、棋类、体育谜语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最后整理出学生在游戏中的感悟以及自身的反思改进,使之在课改中找到了一个新颖实际的载体,学生在玩中学、教师本身也在自编、自练、自悟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信息技术课教师把档案袋命名为“鼠标点击出的精彩世界”,特色鲜明,其档案目录更是体现信息化的特征:“资源在线”、“教研E时代”、“课改连接”、“足迹浏览器”记载了他在改革中学习、实践、反思和成果;美术老师以“七彩的阳光,多彩的世界”为名,在档案中收集了自己一系列精美的绘画作品,每一个作品都详细介绍了创作意图。

特色之二——关注“高原带”(小教高级)教师:针对小学高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要求他们进一步研究,深入思考形成独特的风格。“耕耘”、“教育教学永远的梦”、“我与课改轻舞飞扬”、“春风化雨,快乐育人”命名的档案袋以及丰富的学习材料,深入的理性思考,丰硕的成果展示,都显示出了小学高级教师身后的积淀和不懈的追求。他们分别记录了自己在课改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情况。

特色之三——评价的多元化: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是成长的最佳途径,成长档案袋展示成绩的同时,也记录老师不断回想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法,从理论学习、课堂学习、课题研究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②学生、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对本班任课教师从师德、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及方面进行评价,加强双向交流,促使教师提高。③年级组、学科组互评,教师在参观其他教师档案袋的同时,发现别人长处,找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④学校评价,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学校定期对每位教师客观评价,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二)*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办学特色:教育学院附小独特之处就是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新型作业。他们从*年开始探索,一改以往那种形式单一、内容繁琐枯燥、学生深感头疼的作业模式,而是构建了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程序性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我们参观者打开一本本作业,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作法是:①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为儿童展示其才华、能力、独特性、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选择性作业”、“设计性作业”、“艺术性作业”、“表演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达,极具个性化。如,学习《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兴趣高昂,由作业的奴隶变成了主人,作业不再局限于老师让我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愿做什么怎样做,效果很好。我们在参观的学生作业中,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②工具作业变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了师生心灵的桥梁,为师生相互交往、彼此了解和情感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渠道。一位学生摘抄了一段描写海棠花的美文,全段用优美的语句尽显海棠的亭亭玉立和娇美,段的最后一句:“但这盆花美中不足——没有香味”。老师批改时觉得这句话破坏了整段的情趣,应该删去,可第二天学生就在老师的评语后反驳了:“海棠花不是十全十美的,加上这一句让人更了解它!”这是多深刻的师生交流呀!还有的学生在作业中摘抄了几句名人名言,后面紧接着在落款处写上自己任课老师的名字,让老师也写上自己的名言,并且还给老师评价;还有的学生在作业上画上图画,让老师给配上有关诗句,有的学生把班级里发生的事写在留言板栏目里,征求老师意见……这是多么平等的师生关系呀!过去作业是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教师单方面地在上面批上一个“优”或“良”字,现在师生可以同在一本作业上畅谈、交流、谈论事件,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情意融融,似知己朋友,达到了心与心的交融。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③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走自主学习之路。过去的作业多位老师课后布置,数量、难度以及完成的时间老师有着决定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附小的老师们给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象抄写生字词等基础性作业由学生自己定量完成;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较难的问题或者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很好地照顾了个别差异;他们还让学生自己添加附加题,并给附加题起一个好听的栏目名称如“名人名句”、“小小评论员”、“一句话新闻”、“好诗大家读”、“班级小故事”、“说给老师的话”等。学生们在作业的设计上都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作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很好。

(三)*白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小班化教学是白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这个学校打破了传统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几十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老师没有讲台,就穿插在学生中间上课,采用的是“两自一归纳”教学模式,即:自学、自教、老师归纳。几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以和谐的进行,校园内的墙壁上、楼梯口等悬挂的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的张扬和发展。

(四)*小学的办学特色:*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校,现在的*已经在北京等地创建了自己的分校,打出了*品牌。学校一直把科研当做立校之本,并作为*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始终凭借课题研究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正是由于一个个扎实的课题研究,才使*永保兴旺发达。自20*年起,*小学开始了“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缜密的科研组织网络、课题研究网络、科研管理网络,规范了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流程。通过科研带来了师生的很大变化:(一)科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科研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研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科研赋予了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二)科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境:科研升华了教师的教学关注;科研更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科研激活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变教案为学案、作业设计尊重主体需求、变革了评价观念)在这股科研的氛围中,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思考,人人都成长,*的教师就是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走在教育的前沿,也带领着他们的学生走进广阔的天空,并获得了非凡的享受。*小学还十分重视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近年来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千兆网络系统,校园网络中心、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创作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图书室、视听阅览室、演播中心等。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上互动教学(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师生互动网络交互平台)。这种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同时,学校还引导各班级建起了各自的班级网站,甚至学生个人网站,在班级和个人网站上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三、考察后的反思: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和实地考察,总结出*几所学校的办学经验如下:

(一)学校都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篇4

首先,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目的、任务、方法和途径。其次,就是起到示范辐射功能,产生社会影响。第三,经过探索总结出很多值得反思的宝贵经验。

(1) 学生变了——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参与意识明显增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 (2) 教师变了——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观念更新了,教学行为初步转变了,科研意识和能力显着提高。 (3) 学校变了——学马的风气更加浓郁、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强化,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4) 完善组织和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5) 强化队伍建设作为依托。 (6) 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 (7) 坚持科研带动作为支撑。 (8) 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动力。 (9) 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有效的措施,良好的行政部门操作,保障了芜湖市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芜湖市二中的“健美操”和“管乐团”,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家校教育模式。最后,他总结出实施新课程改革决策在政府,支持在家长,关键在校长,实施在教师,受益在学生。聆听了四位校长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情况介绍,从中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一、芜湖市四校都有办学自主权。 我们考察的芜湖市一中、安师大附中、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芜湖市二中都是完全中学,初中部“四独立”。管理制度都是非常健全和科学的,他们都体现了机制管理,并建立了健康、高质的运行机制:聘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这些管理机制都为学校的工作正常运行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些机制的正常运行都建立在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上,特别是人事改革上的自主,才能保证师资的质量,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5

灭火救援 战勤保障

调查研究

__地处__省东北部,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全市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36万,暂住人口180万,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平湖、海宁、桐乡3个县级市和嘉善、海盐2个县。作为长三角地理区位中心,__交通条件优越,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和沪杭、乍嘉苏高速贯通境内,杭浦、申嘉湖、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建成通车,距市区百公里内有上海浦东、虹桥和杭州萧山三个国际机场。作为__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__市是__省接轨上海的最前沿。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企业落户,有近20家世界500强在__投资。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区位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的__,经济发展强劲,产业结构复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量增多,化工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不断涌现,交通事故和化学危险品泄露等重大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__市共有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1712家,歌舞娱乐场所307家,高层建筑334家。尤其是__市小型化工企业较多,不少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已成为危险源。同时,随着辖区内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化危品运输车辆事故明显增多,各类化学危险品爆炸、泄露事故时有发生,火灾和抢险救援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建立健全战勤保障机制,围绕“务实高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服务实战”,努力在物质储备、社会联勤、技术力量等方面,为大型灾害事故的处置提供强有力战勤保障,已摆到消防部队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下面,我结合____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建设实际,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__市加强战勤保障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实际需要,谋划保障建设。为做好战勤保障中队的建设,____支队根据全国和全省战勤保障会议精神,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专门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建设方案。从全市部队抽调骨干力量投入到战勤保障中队的建设中,并在学连、南京等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立足__实际,提出了“在定位上求特色、在落实上求实效、在可学上求实际、在联动上求整合、在实战上求保障”的战勤保障建设思路。20__年10月,支队建成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4960平方米,总投资2600多万元的战勤保障中队,并投入使用。中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全市各县(市、区)建立了半小时的交通圈,保障范围能覆盖全市各县(市、区)。

一是政府部门支持。支队党委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15号文件、财政部300号文件和《__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机遇,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战勤保障建设项目,积极与地方发改委、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联系和过同,争取重视和支持。逐步将战勤保障机构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请政府把战勤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应急保障建设项目中,有力推动了战勤保障建设。

二是制定相关文件。在总队战勤保障会议后,支队根据总队有关建设标准,结合《__市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__市消防支队重大火灾事故社会联勤应急保障预案(试行)》和《__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规范化若干规定(试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部队后勤保障装备、场所、队伍和机制的建设。

三是编制保障预案。为提高战勤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支队编制了7大类战勤保障预案,按照每名战勤队员熟练掌握3套以上保障模块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的要求,组织开展一岗多能专业技术训练,支队每年至少组织1次装备厂家技术人员对战勤保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使用、保养、维修培训,并选派部分骨干外出学习,通过采取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比武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战勤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战勤保障能力。

四是组织模拟演练。按照统一编制的操法,结合九大保障功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组专业化训练,定期组织模拟实战演练。20__年以来,支队先后组织了“__市化学灾害事故跨区域灭火救援”等演习,及时掌握了器材补充、油料供应、装备抢修、药剂补给、生活

保障等战勤保障能力,检验了部队的战斗力和保障水平。

(二)建立模块功能,形成保障体系。依照总队党委提出的“社会资源联动化、战备物资区域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战勤保障基地化、装备管理网络化”的工作要求,按照“火场需要什么保障,就提供什么保障”的原则,突出以灭火剂储备供应站建设为重点,强化物资保障能力,以特种车辆装备维修中心建设为支撑,强化技术保障能力,以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建设为依托,强化社会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技术保障。主要满足重大灾害事故现场车辆和重要装备的维修和抢修而设置。设有功能完善的车辆修理所,配置了升降器、平衡机、剥胎机、空压机等检修设备和维修工具,并配套建立机车配件库,储备充足的机车常用零部件。同时配备氧气呼吸器检测仪、空气呼吸器检测仪、水力性能系统检测、防化服性能检则仪、防坠落器材检测、耐压测试仪、泡沫系统性能检测、抢险救援车检测等24种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对多种消防装备及消防车辆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对一般小故障进行维修。配有1台抢修专用车,主要用于对外出执勤或灭火战斗中发生故障的消防车及重要装备进行现场及时抢修,保证消防部队车辆器材装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战时启动装备抢修编队,为作战车辆和器材提供必要保障。

二是加强人才保障。在装备抢修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主要面向部队中专业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特勤装备小组人员中挑选,并向社会招聘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工人,建立支队级消防特种车辆装备维修中心人员人才库,组成特种车辆装备器材维修技术骨干。并配备了装备检测车、维修工具车等专用车辆,组建3-5个装备维修分队,平时承担全市特种消防车辆装备维修保养任务,战时承担车辆、装备的紧急抢修任务。同时,支队还将装备技术保障关口前移,与有关消防车辆装备生产厂家联合设立了全市消防车辆装备售后服务点,组织厂家技术人员定期巡回基层保养、维修车辆装备器材,有效提高了基层部队车辆装备器材的完好率。从技术骨干年龄结构上实行以老带新,主要是在保留技术骨干的基础上每年从基层挑选一批技术过硬的初级士官补充进来,经过培养成为今后的技术骨干。

三是加强物资保障。主要包括器材补充、灭火剂补给、移动供气。器材补充模块主要为灾害事故现场急需的各种器材提供保障而设置。建有面积300 平方米的器材库,配有包括防护、侦检、警戒、救生、破拆、堵漏、转输、洗消、照明、排烟等十大类器材共2100多件,配有十一类个人基本防护装备1200多件。灭火剂补给模块主要为了向大型灾害事故提供急需的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和洗消药剂而设置。配备泡沫运输车、器材保障车、充气车、物资运送车, 战时根据需要启动灭火剂补给编队,能及时为大型灭火救援现场提供急需的泡沫灭火剂等。呼吸器检测充气模块主要根据目前消防部队气动工具增多、使用量大而设置。设有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的水压检测站、气瓶维修室和空气充气室各1个。严格按照空气呼吸器材维修、保养流程对全市消防部队所有空气呼吸器进行维修、充气、检测、清洗、烘干,并建立了严密规范的工作档案。配备1台移动充气车,随车携带10具空呼气、50只钢瓶,能及时为部队作战提供空气呼吸器钢瓶和现场充装气瓶,为其它气动工具提供气源,满足人员在生化、有毒、有害空间长时作战的用气需要。战时启动移动供气编队保障作战空气呼吸器和各类气动工具用气。

四是加强生活保障。主要包括初级生活保障和卫生勤务两项任务。初级生活保障主要为两个中队以上参战的较大规模火灾,长时间作战的一线官兵提供生活服务而设置。根据灭火救援现场和季节的需要供应一定数量快食面、榨菜等方便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物品。战时启动生活保障编队,保证一线作战官兵能喝得热、吃的好。卫生勤务保障主要为战时现场提供一般医疗救护而设置。主要是配齐相关的医疗救护物品,同时组织各中队的卫生员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常规医疗救护知识的培训,获得医疗基础资格证书,使常规的伤害在作战一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五是加强联勤保障。主要包括高级卫生勤务、生活保障、油料供应三项任务。高级卫生保障主要是当参战人员和被救人员受伤时,能够及时的有医务人员在现场抢救,并能够迅速送至医院,医院能够启动预警机制,调集专家进行全力抢救。生活保障主要是在人员多、时间长的情况下提供休息、饮食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设有装备库1个,储备一定数量的棉被、毛巾、蚊帐、雨衣、官兵四季服装、皮鞋等物资,配备火场救护车一辆,该车配有供养系统、换气系统、杀菌系统、担架系统等11个系统,并随车携带各类紧急救助仪器和急救药品,战时负责火灾现场急救,平时担负医护任务,同时根据需要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开通官兵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服务官兵的心理。油料供应这一模块主要根据重特大型火灾的扑救和抢险救援时,车辆多、耗时长,各种消防特种车辆马力大、耗油量大而设置,配备1台油料运输车。配套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油料仓库,储备各类机油、刹车油、油等和100升备用汽油。战时启动油料供应编队,及时向作战现场提供油料保障。

(三)明确任务定位,规范保障机制。战勤保障中队同__经济开发区消防中队合并建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为全市消防部队完成“急、难、险、重”等恶性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提供勤务保障,同时根据任务的需要完成辖区常规灭火救援等工作。

一是规范训练机制。战勤保障中队日常主要集中开展勤务实战保障操法的训练,为有效提高战勤队伍的保障能力,根据全市易发生灾害类型特点,编制各类保障预案。按照保障预案,对战勤队员采取集中训练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每名队员必须精通本岗业务,熟悉并掌握保障模块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组专业化训练。对各作战编队统一组织合成训练,定期与基层中队开展实战拉练,强化快速反应和遂行保障能力。

二是规范队伍机制。作为经济开发区消防中队,承担辖区内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日常主要是抓好常规技、战术和装备应用技术的训练,搞好辖区六熟悉工作,制作灭火预案,强化全体官兵的体能训练,形成自身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能力,完成辖区消防保卫任务。战勤保障中队纳入支队正规的执勤备战序列,按照正规划、军事化和程序化原则,依据部队条令条例实施管理,采取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24小时全天候备勤。合同制队员根据自身特点编入不同的作战编队,与现役官兵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对合同制队员实行定期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在待遇方面给于适当奖励;对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依据合同规定予以解聘。

三是规范管理机制。结合当前部队完成灭火

作战及社会抢险救援任务战勤保障工作的需要,制定下发了《__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后勤保障应急预案》、《__市消防部队灭火能力估算及调派方案》、《__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中队规范化战勤若干规定》、《__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中队社会联勤保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战勤保障工作的机制,提高了战勤保障工作的实效性。(四)实行资源共享,发挥保障作用。支队提请市政府制定下发了《__市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__市处置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预案》等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社会联动抢险救援中的职责、权限和义务,依靠灭火救援联动响应制度,实现了社会资源共享。联合了医疗救护、建筑、化工、核生化、环保检测、石油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专家人才库,参与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处置决策,并为专业类灭火救援预案和大型灭火救援演习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咨询。组建了由市重点医院、急救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灭火救援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负责制定灭火救援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调派社会医疗力量,参与现场医疗救护,开通受伤消防官兵和群众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参战官兵和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建立了由消防装备生产企业、汽车维修厂家等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的消防装备技术专家组,主要担负火场装备维护和抢修。同时,与消防装备、灭火药剂生产厂家等单位签定协议,建立了战勤应急保障机制,辖区任何地方发生灾害事故,都能实施灵活机动、运转高效的遂行保障。积极与市政、交通、工程施工和消防装备生产厂家等单位协调,分类整理了吊车、挖土机、铲车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物资信息,保证在第一时间能够联系调动社会抢险救援资源。根据灭火抢险救援和灾害事故处置的需要,与超市、餐饮等行业签订了战勤保障联动协议,战时启动社会联勤保障机制,统一调度,确保生活保障能够遂行灭火抢险救援任务。

二、战勤保障队伍在实战中的作用

(一)完善了后勤保障体制。传统的消防部队后勤保障体制,以一线官兵为灭火救援主力军,其他岗位官兵为辅的保障体制,这种保障体制已经很不适应现在多样化、复杂化的各类火灾的扑救和灾害事故的救援。因此,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全方位的保障体制。战勤保障中队的建立,在保障模式上实现根本性变化,把保障工作延伸到部队各个层面,更加贴近实战。组建战勤保障中队对于推进后勤保障体制一体化、实现保障的全方位,对于成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处置重大灾害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拓宽了后勤保障功能。战勤保障针对以往后勤保障只突出平时保障、自我保障和物资保障的做法,进行改革完善。把保障功能向实战延伸,将战时保障、社会保障和技术保障纳入战勤保障之中,实现了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相结合,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物资保障与技术保障相结合,全面拓宽了后勤专业化、社会化和系统化保障功能。

(三)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战勤保障队伍由于它自身成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作战保障模式,使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保障物资按需储备,齐全充足;保障队伍训练有素,专业化素质过硬;保障装备功能先进,贴近实战,成模块编配;保障管理精细正规;保障方式机动灵活,在为部队提供全面保障服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20__年11月6日,__支队联合杭州、湖州等支队,举行了以大型化工厂为对象的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在20__年年初__市57年未遇的抗雪救灾和20__年5月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支队迅速启动战勤保障机制,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大量抢险救援器材装备,为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提升了部队作战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消防部队战勤保障水平,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的、适应大规模作战需要的、反应迅速的战勤保障队伍。战勤保障水平已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战勤保障为部队快速生成战斗力提供了及时性保障,在第一时间快速调集物资,出动相应编队,为部队作战提供所需的各种保障,确保了消防部队大规模、长时间、跨区域的作战意图,为前方提供全方位的物资、生活、技术和专用装备保障,为部队提供不间断连续性保障。各项工作的运行以服务实战为主线,全部纳入24小时值班备勤轨道,使抢修车辆、器材装备及备用灭火剂时刻处于执勤状态,一旦火场需要,确保“拉得出、供得上、修得好”。

三、战勤保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到,战勤保障中队建立时间不长,在运转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在队伍管理和运转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战勤保障中队建立时间短,在队伍的“建、管、训、用、养”的机制建设方面,支队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不多,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例如在对战勤保障队伍教育训练、日常管理、考核评比、调度指挥等业务指导、业务培训方面;在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在保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方面;日常组织开展战勤保障训练和演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在部门协调和联络制度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战勤保障队伍既是各级公安机关职能部门,也是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的一支应急保障队伍。由于他重点依托社会资源进行保障,所以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各行各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支队战勤保障中队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细致的协调和联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实现同步保障。

(三)在实战中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消防战勤保障队伍在__支队起步比较晚,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灭火救援保障过程中,如何体现战勤保障中队的“造血”功能,如何确保保障内容的“及时、准确、快速、不间断”,等等,还需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升。特别是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在日常的训练和模拟演练,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四、加强战勤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消防战勤保障队伍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支队战勤保障中队建设以及近一年的运行情况看,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战勤保障建设如果离开了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将寸步难行。必须加强请示汇报,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分析当前消防安全形势和趋势,说明建立战勤保障队伍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力争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国务院15号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抢险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坚决克服等、靠和畏难思想,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克服万难的勇气对待此项工作,才能取得工作

上的突破。(二)发挥战勤保障作用必须建立集中统一、信息畅通、运转高效的综合协调指挥平台。战勤保障工作具有车辆多、物资多、装备多、社会联动单位多的特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为一体的战勤保障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及时将现场需要的各种物资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单位和人员。指挥平台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各联动单位基本情况、各部门各单位任务分工、物资装备、保障途径等基本信息,以及以生化、环保、水、电、气、医疗等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信息库。根据战勤保障中队试点的经验,结合战勤保障班的建设,各县(市、区)消防大队依托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战勤保障机制,建立医疗救护、建筑、化工、核生化、环保检测、石油化工等灾害事故处置的专家人才库,依靠资源共享或社会消防力量发展良好的区域建立装备库,由战勤保障中队统一备案,并根据发生灾情的大小程度,制定不同等级的战勤保障预案,以便有重大险情时及时启动战勤保障方案。

篇6

摘 要:民族高校校报既有一般高校校报的普遍性,也有民族高校校报的特殊性。从文章内容来看,民族高校校报在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办报技术水平等方面实力仍然较弱。本文以四川民族高校校报,分析民族高校校报在文章内容上担任的思想舆论引导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调查并阐明民族高校校报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据此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族高校;校报;文章内容;思想舆论;民族文化

“民族高校是培养民族地区人才的摇篮”,而民族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不仅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基地,也是助推学校发展的平台,肩负着校园文化建设、维护校园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发挥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沟通学生家长、联系师生员工、对外宣传学校等作用,是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弘扬校风、教风、学风的平台。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学校办学特色和地区环境、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高校校报的发展方向,促使校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办报规律和办报特色。

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体现办报风格。

民族高校校报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在内容分布上,要做到主次分明,次重有序,围绕学校办学特色,贴近校园生活。我院院报在发展中形成了四个有规律、清晰明朗的版面内容分布。第一版“时事新闻版”,反映学院党委中心工作,传达党政方针要领;第二版“校园风景线”,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第三版“综合版”,反映师生言论观点;第四版“文艺副刊”,刊登师生原创文学作品。版面内容分布主次分明,稿件类型兼具党政新闻、校园文化活动报道、深度报道、评论文章、散文、诗歌、游记、图片、书法等,稿件来源于学院领导、师生员工、学生记者和校外读者,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展示三位一体的办报风格和特色。如:我院院报在第二版“校园风景线”分期全程报道的第二届康巴研讨会,介绍了我院教师立足民族地区,在经济、历史、文化、文学、旅游、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对甘孜州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是学院着力提高科研水平,体现办学特色,服务民族地区的集中体现,引起了校内师生的共鸣。也通过高校校报展示平台的展示,引起了外界人士的良好反应。

另外,栏目的精心设计,有助于体现规范的版面内容分布格局,凸显办报风格。民族高校校报的栏目设计要抓住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其深邃性,新颖别致,呈现出与其他普通高校不同的办报风格。我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藏高原东南部,这里有古老的藏民族风情和文化。根据地理优势,我院从2006年开设了“康巴文化专栏”和“读、写、说康巴专栏”,这两个栏目立足康巴地区藏民族文化,刊登了大量作品。有阐释藏民族文化,如:经桶、扎木聂、巴塘锅庄、哈达、藏族壁画深刻内涵等文章,有感受藏民族人文景观的游记散文,也有反映甘孜州建州后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的调查性文章等,为师生了解康巴地区的民风、民俗、民情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也为学院毕业生选择在藏区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立足现实,创新办报方法,体现办报水平。

“新闻媒体的发展水平必然受到媒介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1]民族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于校报办报条件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优势在于有丰富的民族资源,劣势在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信息闭塞,无论是报纸还是办报人与外界的交流少,客观的地理条件制约着民族高校校报的正常发展。再加上电子科技产品和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在拓宽,在校内,有校园广播、校园网、电视显示屏、手机等,校报担任的校内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影响。但是,民族高校校报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制约报纸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本文作者在校园内对四川某民族学院报文章内容作了抽样调查,有意识的选取了不同层面的100位师生,调查结果中显示:在获取校园信息方式上,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和校园网来获得信息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8%、19%和17%,另外36%的人兼具3种方式来获取信息;在院报四个版面关注度上,时事新闻版关注度最高,为29%,其次分别是文艺副刊版、综合版和校园风景线,所占比例分别为24%、23%和19%;在院报文章阅读的喜好上,46%的人喜欢阅读学生的文章,其余是学生记者、老师和领导,所占比例分别为19%、14%和6%;在投稿方式上,57%的人不知道院报的投稿方式;在是否愿意向院报投稿的问题上,48%的人表示愿意向院报投稿,43%的人表示没想过给院报投稿,9%的人表示不愿意向院报投稿;在报道方式上,59%的人认为应该从大学生生活角度报道,16%的人认为应该从深度报道上报道,比例为9%的人认为应该简从报道。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内新闻信息传播中,校报因其时效性差、报道的深度、广度不够,不敌校园广播,差距较大;时事新闻版同其他三个版面比较,关注度最高,但所占比例偏低,优势并不明显;学生记者的文章虽在报纸上占据相当大的部分,但因为新闻写作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低,新闻素材少,给读者的说服力不强;报纸自身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法不当,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向院报投稿,导致文章的来源狭窄,稿源不足,报道单一,从而影响了读者心理和参与热情;深度报道和评论性报道在报纸上所占比例低,报纸体现不出实力和水平。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然而,民族高校校报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提高,更应该找准自己的服务宗旨,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学校,立足学生,立足别具风味的民族风情,挖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外塑形象,内塑实力。

第一,发挥时政新闻在思想舆论引导方面的堡垒作用。民族“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2]履行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和地区稳定的职责。民族高校在培养民族地区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对培养对象的思想进行教育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思想素质过硬、把民族稳定和祖国兴旺牢记在心里的人,才能更好地扎根民族地区,为地区发展和祖国和谐作出贡献。因此,民族高校校报在文章内容选材上,应坚持围绕大局,积极配合学校稳定与发展,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把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关键任务来抓,坚持宣传党政方针,密切关注校内思想动态,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促进各民族同胞互敬互爱、团结互助。在报道形式上,减少文件式、会议性的报道,选择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报道方式,用平实、真实的语言代替口号式、官方式的语言,读来更加实在,让人信赖。

第二,提高记者专业化的写作水平能力,扩大深度报道,评论性新闻在报纸上的占有比例,走“创、改、新”的新闻内容报道路线。高校校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专职人员少”甚至“没有专职人员”,记者的“专业化程度低”,[4]这种状况在民族地区高校校报就表现得尤为严重。校报团队很大程度上由爱好新闻写作的老师和学生组成,新闻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很多责任编辑老师只能在工作之余拿出部分时间来办报,学生也只有在上课之余的时间来尽学生记者之职,任务重,工作量大。再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增加了办报的难度。但“受众是新闻传媒存在的基础”。[5]文章是组成报纸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提高文章质量,才能扩大受众范围,才能提高办报水平。从自身而言,记者除了要有一双发现新闻、捕捉信息的“千里眼”之外,更应该通过网络媒体、书籍和部门新闻写作培训,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训练,提高新闻的写作能力,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文章质量。从外部学习条件来说,首先,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校报和新闻电视内容报道的创新之处和优势所在。其次,整合校内各部门的新闻资源,建立长效、健全、互利合作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再次,记者团队人员分工合作,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工作量大,工作时间少和学习任务重的冲突。

第三,加强深度报道在报道前、中、后的策划,确保采写内容完整和报道效果。校园新闻传播媒体较多,今天的新闻信息随即便可通过校园网、广播等方式播出,等到报纸上相同的报道再进入人们眼球时,新闻已经变成旧闻,关注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校报记者要及时捕捉和筛选新闻信息,对已经被播报过的、信息量少、可挖掘程度浅、思想教育意义不显著的新闻,可采用短新闻的报道形式,确保更多的人了解校内信息,对那些有新闻背景、前景广阔、有教育意义的新闻素材,及时做好采写人员、资料收集、报道角度和报道形式等的策划与安排,群策群力,做好资料收集的记录,整合资源,抓住新的报道点,选择新的报道形式,“言简意赅、化繁为简、举重若轻、解疑释惑”。[6]形成有深度、有广度的文章。从而扩大受众范围,有效解决报纸时效性差和文章内容质量低的问题,提高办报水平,让一月一报更显成绩。

第四,明确稿件征集的倾向性,扩大报纸本身的宣传力度。报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集体不仅仅指校报编辑部的成员,而是全校师生。校报作为全院师生交流的平台,应该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出谋划策、集体努力的成果,而征稿就是师生员工有效交流的方式之一。以往的征稿方式多是布告征集和邮箱投稿的方式,方法有限,影响力不强,效果甚微。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内电视显示屏等方式进行征稿,广泛邀请师生热情参与,增加与民族地区相关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文章或调查报告的稿件征集和投用比例,为学校培养民族地区人才服务,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稿件征集、使用和奖励制度,确保稿件征集的多样性和长期性,实施好征稿信息反馈的流程和,保证征稿的有效性,激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新闻媒体往往会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各种社会力量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不同实力和影响力。”[7]从而扩大人们对校报的认知度。

总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校报,校报的发展离不开学校。”[8]民族高校校报既要牢牢坚持政治教育、思想育人的阵地,也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文化优势,有效促进民族高校校报发展的新前景。(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 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91页

[2] 闵黎.加强民族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发展论坛,2010年5月第42页

[3]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采编经验选萃》[M].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398页

[4] 王世华.《我国高校校报从业人员发展状况调查》[J].新闻界,2011年第4期第43页

篇7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坐落于美丽的西施故里、浣纱江畔,是诸暨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小学,是诸暨市第一批2所公立集团化名校之一,为浙江省示范小学、全国教育先进集体。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前瞻、引领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可以说这些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理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以“文化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策略,全力打造“民主校园、制度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生态校园”五大特色校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三个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规范意识与创业意识,全力锻造实小优质教育品牌。实小的办学理念明确,而且具体化被全体教师认同,并最后变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高效的内部管理——策略经营。

学校工作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工作,不是学校领导班子几个人的工作,而是学校里每一个人的工作。由于事务繁忙,杨校长真正在校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这就是团队精神,这就是团队效应。

“赛马不相马”,现在的学校缺的并不是人才,而是一种出人才的机制,给你比赛的场地,帮你明确比赛的目标,将比赛的规则公开化,谁能跑在前面,就看你自己的,实验小学名师职业发展计划,体现的正是这种理念,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动态管理。形成人格魅力、竞勉、生命活力的实验群体。教研活动自主化,即少统一,多自主,突出开放与交流;教研形式多样化,主要有研训互动式、主题研究式、行为跟进式、现场诊断式、示范模仿式、分层研训式、平台交流式等;教研结构立体化,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活动与师徒教研活动、“常青藤”青年教学活动穿行。让教师自加压力,形成动力,学校是学在实验,教师成才在实验,师生成长在实验的乐园、学园、家园。

实小涌现出一大批善教乐学、勤思好问的教学“领衔”人物,现有诸暨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业务标兵等46人,诸暨市级以上名师培养对象15名。学校先后承办了“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省特级教师年会活动”、“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年会”等大型教研活动及几十次市级教研活动,享誉省内外。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三、优雅浓郁的花园式学校——独具特色。

学校建筑设计新颖,风格独特是城东小学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环境布局都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放在首位,一切设计从师生和谐发展出发,注重细节,打造人性化精品校园。

特色一:亲和性的接送大厅。家长们第一次来到新学校,步入主入口,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在入口广场处的迎宾楼。迎宾楼一楼就是专门为家长设立的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接送大厅,在这里家长们可以阅读报刊,或触摸电子屏了解学校情况,也可与校长、教师、家长交流。人性化的设计免去了家长站在大门外拥挤不堪、接送孩子时日晒雨淋之苦了。

特色二:公园式的出入口。走进新实验小学东门的主入口,一眼望见敞开式、绿意盎然的别样校景,见不到一般学校常有的大门、传达室,也不见一些学校常常引以为豪的高大教学楼。初入新校的人也许会有错觉,这多像一座自然公园!

特色三:7000平方米的中央大草坪。中央草坪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看过去似一块天然的大草坡,它一方面为全校师生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为学生跨年段跨班级的活动和交往提供空间。种有耐践踏草皮的中央草坪将成为同学们最喜欢去活动、娱乐的地方——三五成群的孩子可在草地上嬉戏、追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羚羊;也可静静地躺在草地享受阳光温暖的抚摩,或体会在树荫下独自看书学习带来的无限快乐。

特色四:别墅式的教学楼。两层楼那么高、瓦灰色别墅式的教学楼自然是最令人瞩目的了。每一个少年儿童来的家!亲和力强、接地性好的教学楼,使孩子们户外活动非常方便。  

篇8

我们考察的这几所学校,都是北京市著名的重点示范学校。这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两天的学访使我大开眼界,看着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非常之举和先进做法,内心不时地涌动着诸多感动,带着收获满载而归。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主要收获

能实质性接触这样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始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考察做好记录,聆听讲座,吮吸一流的教育精华,收获颇多。

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校园内清新隽永,融人文与生态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经过不断努力,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渡英桥、求知亭、悦读廊、暮省园"为定慧里小学独有的建筑景观,水、石、松、竹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梳理出了慧小文化八景。景景意蕴深刻又相辅相成,既使人感到儒雅恬静、积极向上,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也让我们从心底受到了震撼!

5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昌平区城关小学,听了柏继明校长关于"团队减负"的报告,随后听了刘主任和柏校长的两节课,最后是学生的才艺表演。柏校长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着眼,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能力、提高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创新,锐意打造"负担不重质量高"的素质教育品牌校。打造了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形成了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53岁的女校长柏继明特别干练,领导有方,亲自为我们讲课,真让我们钦佩!

下午来到了北京润丰学校,远远看到校门就着实让我们惊讶:太大了,太漂亮了!我们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卓立校长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卓立校长在教育这个领域里,不停地开拓,辛勤的耕耘。他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听完报告,我们一行七十多人认真考察了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对教室布置、班牌设计、校园景观等看得尤为仔细。学校的七彩玻璃幕墙光彩夺目、七星少年雕塑群设计独特、七彩阳光展示区张扬个性、十二个功能展厅设施先进、各种专用教室特色鲜明、校训墙,校训园庄重典雅……大到校园的整体设计,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浸透着润丰人的心血,彰显出润丰人的智慧,处处体现着"和谐教育"这一理念,这些都我们各位老师大开眼界,感触颇深。

二、几点启示

(一)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

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既有鲜明的办学思想,又有全新的管理策略;既能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革新,又能很好地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既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既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专家,又是所教学科的带头人,充分验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校长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应该是不断追求和胸怀宽广的人;应该是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挖掘教师潜力,给教师提供平台,让教师走向成功的智者。

(二)创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子们在校园内随时都应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令教师和学生时刻都感受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校园的外显环境同时也要能明晰地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处处有育人的效果。以"文化育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十分必要。

(三)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做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使课堂教学在既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又初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更多样化,立体化,大力推进教学创新,讲究"精、活、实、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科研探索意识,使教师在教科研中有所得、有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4-0078-05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以下简称为海外培训)是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组织开展的对我国大学校长进行的海外培训,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建设,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增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该项目于2003年正式启动,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分别来承办。该培训每三年为一个阶段,到2011年底第三阶段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已结束,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累计培训200多所高校的领导干部近900人。

对该项目。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如大学校长海外培训是“公费旅游”等。该项目已经实施了九年,该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参加培训的校长把学习到的哪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对西方教育理论及经验在中国的环境中运用有哪些反思?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哪些新思考?回顾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作者对15位参加过海外培训的大学校长多年后对该项目培训效果的访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海外培训的课程计划以及校长们撰写的考察报告,对“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项目概况以及培训内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是“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之一。到2011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组织和实施了22期海外培训。510名大学校级领导参加了培训,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的副校长和副书记,也有少数大学的校长和书记,大部分来自国家“985”和“211”大学。

培训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两到三天。这一阶段向参加研修的校长们介绍项目背景、学习要求。相互熟悉。最后一阶段是海外培训结束后,校长们返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考察报告的撰写以及总结。第二阶段的海外培训一般为两周到二十天,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和德国的一流大学如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国际教育中心研修团、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教育开发院等来承担。到2011年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海外培训;美国为考察团出访最多的国家,共组织了13期,2期在加拿大,3期在法国和德国,2期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英国各1期。

海外培训主要围绕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以及高水平大学的管理中的体制问题、学科建设、高校的筹资、教师管理、大学教学的质量保障与提高、大学的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高校领导的角色等。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把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如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悉尼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案例来分析。这些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中层管理人员都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做报告。研修班还结合学习的主题考察其他5-7所大学,参观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点面结合的培训方式,确保了研修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二、培训效果分析

总体来说,“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举办是成功的,取得了满意的培训效果。

1.了解了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开阔了视野

校长是大学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领导和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师学术的发挥以及学校的发展。大学的管理日益复杂化。社会环境对大学校长的管理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迫切需要。大学校长必须及时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相关决策,为学校的发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这就要求大学校长必须对所承担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很多校长任职前主要从事学术工作和中层管理工作,担任校长后,要承担更多的职责。例如,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寻求对学校发展有利的社会资源,要处理好党政关系以及与各级政府的关系等。但是,大学校长并没有太多时间来实现工作角色的过渡,培训可以给校长大学管理方面的指导,增加其对工作角色的认识。

对我国大学校长进行海外培训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建设一流大学所提出的要求。我国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学在大规模扩招后,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1998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此,我国政府实施了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其次,大学正在日益国际化:国际学生的招收,跨越国界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在更加广阔地展开,建立了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组织。如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人员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大学缺乏联系,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无法想象的。大学校长需要了解国外大学的管理,增加国际合作的认识与经验,寻求建立合作的机制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领导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及理念并没有深入了解,有的没有亲身的体验,有的甚至对国外大学没有太多的接触,需要开阔国际视野。2003年参加过培训的一位“985”大学的副校长在参加海外培训八年后谈到,该项目“很有必要,中国的大学校长缺乏国际化视野。学术上是不分国内外的,国内的学校应该向国际学校看齐。”一位副校长提到:“现在很多大学都提出要国际化办学,但是我对国外大学如何运作都不了解。通过培训至少知道了国外大学是如何操作的”。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晓黎在参加2010年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总结报告中写到:“我是第一次到美国。在自己近30年的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经历中,对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从理论书刊、文件报告、影视资料中了解到很多,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却无缘亲见,因此,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赴美培训学习机会”。当今世界信息高度发达,在图书馆里可以查找到大量的有关国外高等教育管理资料,我国大学校长听到读到有关西方大学的管理理念及做法并不少,但是正如一位党委副书记谈到:“不管是走进来,还是走出去,听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校长介绍情况,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相对新鲜感。自己身临其境地到国外去培训,感觉不一样。在国外。讲话的语境也不一样,只有在那个地方才能形象地感受到当地大学是如何管理的。”

有人认为我国高校校长们不缺少海外考察的经历。一些校长毕业于欧美高校,或访学于

这些学校,有的校长还有出国考察机会,该项目是在组织他们重复考察。实际上,校长平时有一些出国机会和经历,但是大多是从事学科研究、攻读学位、短期访问等,并没有专门就国外一流大学的制度进行考察和深入研究。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研修最为关注的一个主题。研修班考察的主要内容有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政府主导、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2009年到2011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项目中,以部属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和地方高校校级领导组成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题培训班就有14个。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也组织了主题非常有针对性的研修班。如有以师范大学正职校长为主组成的“师范教育”专题研讨班。以“985”高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本校负责教师发展工作的中层干部组成为主组成的“高校教师发展”专题研讨班。通过考察。我国大学校长对国外高水平大学有了深入了解,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在考察报告中写到,“在密西根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虽然我曾多次出国,并走访过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但像这样零距离地接触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院长、系主任及其不同职能部门、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和学者,还是第一次。研讨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个主题,听了20余场报告,内容涉及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筹资体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还考察了该大学的主要教学科研设施,列席了校董事会会议,走访了密西根州立大学和福特汽车公司,并与密西根州政府和企业界人士进行了交流。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我们加深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及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

在考察后,大学校长们对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有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提出了建议。例如,2008年澳大利亚考察团在考察报告中写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要树立国际视野,要参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交流和竞争。我国高水平大学需要向世界大学看齐,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课程设计、文化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国际化,要与国外大学有实质性的科学研究,参加到国际前沿的研究中去。”

2.借鉴高水平大学管理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通过海外培训项目,开拓了大学校长的视野和管理思路,给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带来了新的办学理念。海外培训的时间并不长,留给校长们思考却是长久的。如美国高等教育为何能够保持“常胜不衰”?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应该向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借鉴什么?

在访谈中,大学校长表示在课程中学习到一些理论和做法或多或少地运用到了学校的管理中。很多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管理措施和做法受到了我国大学校长的关注,如校长们认为西方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校友关系和长远发展,科技成果转让以及学校与政府和企业和社区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我国大学借鉴的。比如,对外经贸大学的智能化大学探索、天津大学的学校管理流程再造、中国地质大学的预算编制管理改革等都是借鉴了海外考察学校的一些做法。该项目的主办者之一密西根大学的康斯坦斯库克与朱尔平先后在北京、上海对2006年组织的密西根大学班的部分大学校长进行了回访和评估后,也认为参加培训的校长把很多理念运用到了大学的管理中,“来自密西根大学的演讲者们广泛运用了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建立优秀的教学模式,并展示如何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结果,很多大学领导表示他们已经亲身加入改善学校教学的行动之中。”

参加培训的校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有选择地在本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谈到了“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对他管理学校的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理念带来很多启示,在国外培训期间,一个不大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依靠特色发展的发展之路引起了周绪红的关注。由此,他深入思索兰州大学如何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学校特色。他把一些思想和做法运用到了兰州大学管理中,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考察团成员提到的需要借鉴的主要内容之一要重视校友在筹资以及办学中的角色。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亚参加了2004年高校领导赴美培训团,在考察中他注意到美国大学都非常重视校友工作,有专门的机构。回校以后,郑亚提议召开了学校校友工作专题研讨会,提出了校友工作的新思路,调整充实了校友工作机构,制订了校友工作规章制度;组建“校友驿站”学生社团。这些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国外的校友回校讲学、寻求合作、提供母校资金、技术、设备支持。

在教师聘任及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大学也普遍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管理办法。参加培训的校长意识到教师在高水平大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管理,注意到国外大学在教师评职称注重同行评价。一流的大学依靠一流的教师。北美的大学教师除了终身教授外,教师都实行聘用制。博士毕业生需要经过激烈竞争才能被聘为大学教师,经过努力工作,取得成绩才能取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之后,工作表现突出,才有可能成为教授。我国高校都在努力建立公平、严格、有效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在教师的选聘、晋升、评价、奖惩等等方面都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如严把教师的人职关口,由教授组成教授委员会来负责新的教师遴选,并有严格的选拔程序。有的大学面向全社会、面向世界公开招聘学院院长以及学术带头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仍旧存在教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虽然我国高校还不能解雇不合格的教师,但是也逐渐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人事改革,如讲师在规定次数内评不上副教授就要求转岗,对教师的岗位聘任以及管理起了导向作用。我国大学也普遍关注高校“去行政化”,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如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近年来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强化教授的地位。

大学校长们对海外大学办学的借鉴内容涉及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所大学能否办成国际一流大学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中国特有的办学“土壤”,一些来自西方的先进办学经验,在我国是水土不服的。既要看到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我国国情来加以借鉴。

3.促进了国内外高校的沟通和交流

海外培训期间,扩大了中国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校长们利用参加海外培训的机会向外方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促进了中外双方的交流,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校长们也利用考察机会,积极建立与海外高校合作。

如2008年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培训团组,在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参加研修的大学校长们积极与外方大学开展交流,在以往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悉尼大学、梅西大学、奥克兰大学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南大学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学校进一步确定了实质流合作关系。外方的组织单位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培训受到了外方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举办“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是一个与中国大学交流的极好机会。密西根大学认为通过组织该培训活动可以学习中国大学在地方和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中国的大学以及文化给美国的学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会。

除了与国外同行交流外,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也给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领导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培训组织了很多我国大学校长间的研讨和互动,对所看到所听到的及时进行反思,提升了认识,彼此间受益匪浅。培训给新上任的校长提供了学习海外经验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向国内同行学习的机会。2003年11月。樊丽明在就任山东大学校长之前参加了第一期全国高校领导海外培训班的培训。当时,她正在思考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之后,如何进行学校层面管理。培训后,她说:“我参加了这次高等教育管理的海外培训,真的是一场‘及时雨’。”

三、对海外培训的建议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举办是成功的。在组织过程中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各个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中,除考察国外大学做得好的方面之外,应该加强对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的比较。大学校长们在考察了国外大学的运作以及管理之后,需要在中国的环境中加以改造和运用。从学习组织方面来看,目前主要强调我国对国外一流大学的借鉴,研修班应该进一步挖掘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增强我国大学的自信。学习要结合中国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及讨论,提出一些发展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管理的思路,最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为了深化海外培训项目的后续效果,可以考虑在培训若干年之后,举办相关的研讨会。校长们可就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治学经验的具体的做法,在本校进行试点或改革的案例、经验以及得失进行交流,也可以就西方高等教育的做法和理念进行探讨。这些思考不仅仅是考察后的感想,更多的是实践探索。只有我国大学校长才能深刻总结出西方大学管理的经验和理念在中国的实践,这是社会上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学者可以研究理论及总结经验,但是并没有大学管理实际可操作的机会。这些实践及反思可以推动我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此外,海外培训期间,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安排我方给外方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进行演讲。进行互动交流,向国外高校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增强双方的深入了解。再者,有个别参加澳大利亚项目培训的校长提出在日程中安排参观的学校太多,没有能够和外方一些学校进行深入交流。有个别校长提出:“在组织对外的学习以及外方的讲课方面,应该针对性再强一点,再深一点。”

(该文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追踪调查”成果之一。感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与合作交流处提供的有关项目的材料。)

注释:

①罗旭,大学校长,该向国际名校学什么?[N].光明日报,2012-01-04(15).

②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J.,1998-05-09.

③徐晓黎,参加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第37期美国班总结报告[EB/OL].http://202.202.111.157/blouid-297-action-viewspace-itemid一2404,2011-05-23.

④邬大光,世界一流大学解读——以美国密西根大学为例[D].世界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⑤⑨澳新大学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A].大学建设的国际视野[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⑥Constance E.Cook&Erping Zhu.2006Michigan-China Universicy Leadership Forum:Evaluation One Year Later Executive Summary[EB/OL].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l8/72/inf030372.htm,2007-05-20.

⑦何屹,办有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N].科技日报,2012-01-18(2).

⑧乐乐,美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南京理工大学郑亚专访.国际人才交流,2006,(4).

篇10

校长教育考察从它的目标指向性来看,有着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导考察,也不是专业研究者的“学术考察”。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导考察,往往与评价考核联系在一起,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对该校的管理进行评价,因而考察活动更多地指向他人;专家所进行的“学术考察”,一般以认识学校、寻找亮点、揭示规律、建构理论为目标,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向性。相比较而言,校长的教育考察是校长通过观察其他学校,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行为,从而感悟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艺。因此,这种教育考察行为更多以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实践指向性强,且更多地是指向自己。

基于上述基本判断,校长教育考察在目标定位上首先要从“走马观花”转向“下马探花”,即要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学校发展智慧为旨归,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学校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为强化这种目标指向,具体实施中要增强三个意识:一是研究意识。尽可能多地预先研究被考察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区域教育政策、学校管理风格,以及该校发展的历史、学校发展现状、学校的特色与亮点等基本信息。二是问题意识。拟定好考察提纲,带着自身学校发展和管理涉及的一些现实问题,进入该校逐项去考察。三是主动意识。把自己学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困惑和迷茫,在与被考察学校互动中,主动交流、主动碰撞。

二、从共性到个性:关注教育考察的内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校长的教育考察往往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和学习,从内容关注的视角看,既要从共性的角度来认识,在共鸣中实现“感同身受”,更要注意从个性的角度来发现,在拓展中做到“豁然开朗”。因此,在教育考察时,以下五个方面的个性化内容要进一步聚焦。

一是校长的思想力。教育考察过程中,带领参观校园、介绍学校情况、参与互动交流,被考察学校的校长往往是全场主角,他言谈举止中透露的往往就是该校的文化,他不经意的三言两语常常蕴含着许多管理的独特智慧。因此,被考察学校的校长言行背后的思想力,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首要内容。

二是环境的教育力。校园的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孕育场所,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隐性课程。进入一所学校后,诸如学校大门的设计,草坪、雕塑、树木、操场等的设置,各实验室、展览室、校史馆的陈列,甚至包括学生宿舍等的摆设等都应成为考察留意的对象。仔细挖掘各校环境审美角度之外蕴含的教育意义、个性价值,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重要内容。

三是机制的创新力。不成功的学校背后的原因是相似的,成功学校的成功则往往各有各的妙招,这种妙招,就是其深层次的机制创新力。通过预先的信息研究、进入学校后的观察、听取学校情况的介绍、互动交流等综合考察后,从全面、理性角度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创新点,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关键内容。

四是师生的幸福力。学校担负的不仅仅是教育的使命和任务,还应成为提升师生感受幸福水平的乐园。在教育考察过程中,无论所展示的学校是否有特色,影响多大,它能否让学校充满生命的温暖,让校园更灵动、课堂更鲜活,从而让学生更快乐,教师更幸福,让教育回归人性,应该成为个性化内容考察的核心。

五是文本的借鉴力。被考察学校往往会提供本校在办学和管理过程中总结或者设计的某些方面的文本,诸如校本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学校评价考核方案,以及校本教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对这些文本和经验的“拿来主义”,发挥和利用好文本的借鉴力,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必要内容。

三、从单一到多样:关注教育考察的方法

从笔者参与的一些教育考察活动看,目前,在教育考察的技术层面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前考察”不到位,考察者对所考察的学校一无所知,没有事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作必要的相关了解,也没有必要的主次和重点的分工。二是考察、记录工具单一。很多考察者全凭自身感官进行观察,基本不借助辅助工具,记录工具均为笔和统一发放的记录本,缺乏必要的考察信息捕捉和处理的技术。三是考察者的站位主动性不够。大部分站位喜好靠后,不利于近距离观察、互动、发现被观察者的情绪状态、动作、表情等,主动性不足。

因此,笔者以为,首先,教育考察的组织者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对被考察对象应事先予以说明,最好附带基本介绍。同时,对考察进行必要的分工,明确重点。其次,考察者的“前考察”准备要充分,应先“备课”再考察,预先确定好自己的考察关注点,以提高针对性。最后,从工具角度看,传统的笔、记录本之外,各种多媒体手段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也要及时跟上,确保信息掌握的全面性、生动性、直观形象性。

四、从静态到动态:关注教育考察的效用

一是加强考察之后的反思。结合区域特点、校情、教情、学情,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知己知彼,弄清楚“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要学什么?”在此基础上思考可以借鉴、改进的突破口,进一步内化教育考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