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11:0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二年级学习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bstract:Thestudyoflearninghabi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thestudyofhumanfeelingsandwills.Basedonthesurveyoflearninghabitsof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Englishmajorsinsomeuniversities,thepapershowsthatfemalestudentshavebetterlearninghabitsthanmalestudents,andfemalestudentsgenerallydobetterinEnglishlearning.Itcanbeconcludedthatgoodlearninghabitscanguarante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Keywords:leaninghabit;differences;survey
一、引言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者的研究主流,因为“外语教学,无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Rubin开始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研究者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习者学得很轻松,有的学得非常吃力。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年龄、兴趣和心理、环境、习惯。通过对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研究,林格伦(Lindgrern)发现在学习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从雅克博维次和林格伦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学习习惯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让学习者能对照自我,发掘和发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笔者以江苏、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0.8∶69.2,一、二年级比例为570∶488。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学习者的年龄是一个不可完全忽视的因素,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学习外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②任何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女生人数都普遍大于男生人数,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为了更有规律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笔者先用均值比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各个自变量间的差异,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见表1)。
Abstract:Thestudyoflearninghabi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thestudyofhumanfeelingsandwills.Basedonthesurveyoflearninghabitsof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Englishmajorsinsomeuniversities,thepapershowsthatfemalestudentshavebetterlearninghabitsthanmalestudents,andfemalestudentsgenerallydobetterinEnglishlearning.Itcanbeconcludedthatgoodlearninghabitscanguarante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Keywords:leaninghabit;differences;survey
一、引言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者的研究主流,因为“外语教学,无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Rubin开始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研究者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习者学得很轻松,有的学得非常吃力。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年龄、兴趣和心理、环境、习惯。通过对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研究,林格伦(Lindgrern)发现在学习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从雅克博维次和林格伦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学习习惯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让学习者能对照自我,发掘和发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笔者以江苏、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0.8∶69.2,一、二年级比例为570∶488。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学习者的年龄是一个不可完全忽视的因素,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学习外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②任何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女生人数都普遍大于男生人数,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为了更有规律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笔者先用均值比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各个自变量间的差异,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见表1)。
2.学习习惯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制订学习计划”方面,男女生的差异非常显著,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大二的学生由于在大学里的学习已进行了一年多,他们认为“制订学习计划”更重要,有趣的是,无论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选择学习材料”方面都认为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学习材料。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1]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地方。因此,课堂内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和看见板书,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座位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项中,无论是在年级还是在性别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大一大于大二,女生大于男生。
课堂内做笔记是众多学生喜欢的课堂行为,有利于知识的归纳和考前的复习。这一项中,女生的均值大大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要比男生更加细心。
上课时认真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保证,然而在这一项目上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年级因素和性别因素方面的差异都非常显著。从均值分析中可以发现,大一高于大二,女生高于男生。因此,可以理解为大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然而,随着年级攀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观念就会发生变化。课堂内回答教师的问题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的主要表现,大一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激情大大高于大二学生。
我们发现“用英语交谈”在年级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复习笔记”方面男女学生之间略显差异;在“网上英语学习”方面的性别比较表现了显著差异,这一项男生的均值比女生的均值更高,说明男生的上网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大声朗读不仅对口语表达有直接的好处,而且也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一的学生更喜欢朗读。
阅读理解中遇到生词是难免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猜测词意是每一位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二的均值比大一的均值小0.45,这与常理好像并不相符。
学习贵在不断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然而这一项的均值都不高,女生稍微更愿意学习的交流。“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对知识的平时巩固复习更加重视。
3.学习习惯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各学习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笔者对学习习惯的数据进行了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有几项学习习惯(如“选择学习材料”、“寻找座位”、“遇生词查字典”、“网上英语学习”)与其他学习习惯根本没有什么相关关系,而“写作时,先想汉语”仅仅与“考试前突击复习”有显著的负相关,所以在分析表中就隐去了这6项的相关分析数据。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列的12项学习习惯中,“复习笔记”与其他学习习惯的相关程度最高,与另外9项学习习惯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就证明了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否和做笔记、复习笔记是紧密相关的。其次就是“做笔记”,这一学习习惯与其他学习习惯也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与另外6项极其显著相关,2项显著相关。“制订学习计划”与其他的6项学习习惯极其显著相关,1项显著相关,“朗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寻求学习帮助”与1项显著相关。“检查作业、考试卷”,这一学习习惯与其他5项极其显著相关,与2项显著相关。“考试前突击复习”这一项与3项极其显著相关,4项显著相关。“认真听讲课”只与“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如果要争取机会回答问题,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做笔记”与“复习笔记”的相关系数表现为极其显著相关,在众多相关关系中最高。
三、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中年级之间有6项出现了极其显著差异,性别之间有4项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总均值超过3的学习习惯有“选择学习材料”、“寻找座位”、“做笔记”、“复习笔记”、“听讲课”、“浏览内容”、“猜测词义”、“遇生词查字典”、“写作时先想汉语”、“检查作业、考试卷”和“考试前突击复习”等11项,说明在这几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比较科学的,可以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但奇怪的是学生“做笔记”的均值高于“复习笔记”的均值,这说明学生会做笔记,但并不认真复习笔记。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所做笔记只有通过复习、归纳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成功的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并能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以上具体表现如果学生都能充分地把握,适时地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效率便可大大地得到提高。
Abstract: The study of learning habi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 e study of human feelings and will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learning habits of t 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English majors in som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sho ws that female students have better learning habits than male students, and fema le students generally do better in English learn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go od learning habits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leaning habit; differences; survey
一、引言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者的研究主流,因为“外语教学,无 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 年代Rubin开始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英语学习 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研究者奠定了雄 厚的理论基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习者学得很轻松,有的学得非常吃 力。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动力占33 %,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 年龄、兴趣和心理、环境、习惯。通过对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研究,林格伦(Lindgrern )发现在学习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 ,“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从雅克博维次和林格伦的研究当中可以 看出,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 习者学习习惯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学习习惯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让学习者能对照自我 ,发掘和发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笔者以江苏、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 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0.8∶69.2,一 、二年级比例为570∶488。 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学习者的年龄是一个不可完全忽视的因素, 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学习外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②任何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女生人数都普 遍大于男生人数,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为了更有规律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笔 者先用均值比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各个自变量间的差异,然后进行 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见表1)。
2.学习习惯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制订学习计划”方面,男女生的差异非常显著,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大二的学生由于在大 学里的学习已进行了一年多,他们认为“制订学习计划”更重要,有趣的是,无论一年级还 是二年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选择学习材料”方面都认为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英 语水平的学习材料。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训练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1]和提高英语水平 的地方。因此,课堂内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和 看见板书,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座位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项中,无 论是在年级还是在性别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大一大于大二,女生大于男生。
课堂内做笔记是众多学生喜欢的课堂行为,有利于知识的归纳和考前的复习。这一项中,女 生的均值大大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要比男生更加细心。
上课时认真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保证,然而在这一项目上通过方差分析比较 ,年级因素和性别因素方面的差异都非常显著。从均值分析中可以发现,大一高于大二,女 生高于男生。因此,可以理解为大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然而,随着年级攀升, 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观念就会发生变化。课堂内回答教师的问题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的主要 表现,大一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激情大大高于大二学生。
我们发现“用英语交谈”在年级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复习笔记”方面男女学生之间略 显差异;在“网上英语学习” 方面的性别比较表现了显著差异,这一项男生的均值比女生 的均值更高,说明男生的上网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对语言学习 者而言,大声朗读不仅对口语表达有直接的好处,而且也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感的一种 有效途径。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一的学生更 喜欢朗读。
阅读理解中遇到生词是难免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猜测词意是每一位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 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二的均值比大一的均值小0.45,这 与常理好像并不相符。
学习贵在不断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然而这一项的均值都不高,女 生稍微更愿意学习的交流。“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对知识的平时巩固复习 更加重视。
3.学习习惯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各学习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笔者对学习习惯的数据进行了皮尔逊(Pea 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有几项学习习惯(如“选择学习材料”、“寻找座位”、“遇生 词查字典”、“网上英语学习”)与其他学习习惯根本没有什么相关关系,而“写作时,先 想汉语”仅仅与“考试前突击复习”有显著的负相关,所以在分析表中就隐去了这6项的相 关分析数据。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列的12项学习习惯中,“复习笔记”与其他学习习惯的相关程度最高 ,与另外9项学习习惯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就证明了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否和做笔 记、复习笔记是紧密相关的。其次就是“做笔记”,这一学习习惯与其他学习习惯也有着密 切相关的关系,与另外6项极其显著相关,2项显著相关。“制订学习计划”与其他的6项学 习习惯极其显著相关,1项显著相关,“朗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寻求学习帮助 ”与1项显著相关。“检查作业、考试卷”,这一学习习惯与其他5项极其显著相关,与2项 显著相关。“考试前突击复习”这一项与3项极其显著相关,4项显著相关。“认真听讲课” 只与“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如果要争取机会回答问题,上课 时必须认真听讲。“做笔记”与“复习笔记”的相关系数表现为极其显著相关,在众多相关 关系中最高。
三、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其中年级之间有6项出现了极其显著差异,性别之间有4项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总均值超 过3的学习习惯有“选择学习材料”、“寻找座位”、“做笔记”、“复习笔记”、“听讲 课”、“浏览内容”、“猜测词义”、“遇生词查字典”、“写作时先想汉语”、“检查作 业、考试卷”和“考试前突击复习”等11项,说明在这几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比较科学 的,可以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但奇怪的是学生“做笔记”的均值高于“复 习笔记”的均值,这说明学生会做笔记,但并不认真复习笔记。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 为所做笔记只有通过复习、归纳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成功的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并能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以上具体表现如果学生都能 充分地把握,适时地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效率便可大大地得到提高。
现行教材都是按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编排的,许多教学内容被分拆成一块块比较细的知识部件。这样的编排方式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如果教师对教材体系中组成各部分知识点的搭配和联系的相对固定结构不十分熟悉的话,课堂教学往往难以高效。对于这样的知识板块,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认知起点,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点的分析和梳理,然后定位每个知识点的最近发展起点,梳理每个知识点的最佳后续发展点,开发有效学习材料。
(一)基于逻辑起点开发网格化材料
开发教材应在教师对数学知识体系整体认识的基础上,了解知识结构的编排体系和每个知识节点的逻辑起点,只有依据知识逻辑起点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学”的知识有“嫁接”点;只有基于逻辑起点的材料,才能使学生“学”的知识与“原有”知识构成系统性、网格化的知识体系。
比如小学阶段的分数应用的教学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笔者在实践中通过倍数应用题引出分数应用题,把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引流到其知识的源头――“―倍数”应用题的过程拓展中学习,从而形成倍数应用与分数应用的知识网络结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明如下:
1.感受分数与倍数的联系
(1)出示:红花有6朵,白花是红花的3倍;白花有多少朵?(学生画线段图,列式,说明解题思路,板书数量关系式。)
(2)变上题为:红花有6朵,白花是红花的1倍;白花有多少朵?(学生画线段图,列式,说明解题思路)
(3)变上题为:红花有6朵,白花是红花的倍;白花有多少朵?(学生画线段图、列式,说明解题思路,同时指出将倍的“倍”字去掉,含义相同。再把改为另一个分数再引学生解答。)
2.沟通分数与倍数的联系
(1)观察,对比。
通过倍数与分数应用题的对比,找到两者间的相同点;再从其对应的线段图进行对比,区别两者差异。
(2)提炼分数乘法应用的数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沟通分数乘法数量关系与倍数应用的数量关系。
这样,开发材料时把握住数学知识逻辑起点和知识发展的主线展开,教学时才能站在整体的高度处理好局部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
(二)基于现实起点开发整体性材料
基于“学”的学习材料应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真实”的现实起点,如果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扎实、起点高,而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编排顺序来进行教学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主体潜能的发挥、限制数学问题的探索空间。
以条形统计图为例:一年级教材编排了 “一格代表一”(简称”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上册是“以一当二”的统计图,二年级下册又是“以一当五”的统计图。那么能否让学生在理解“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后,让学生的思维在突破“一格代表一”的临界点后展开再探索,把“一格代表二”“一格代表五”这两个小结构知识都放在“一格代表几”这一整体网络中进行教学呢?笔者尝试如下:
1.呈现情境,开展统计
2.制造思维冲突,突破认识瓶颈
(1)引:我们已经学习过用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情况,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你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吗?
(2)出示下图,学生独立探索。
(3)产生问题,引发冲突。
学生发现格子不够。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4)二次探索,个性展示。
通过交流学生提出解决方案:①继续向上画10格;②在纵轴写:“一格表示2人”这句话;③纵轴一格分别表示2、4、6……;④纵轴一格表示5、10……;⑤纵轴一格表示3、6、9……。
3.对比,运用结构
引发学生感悟一格既可以代表一、也可以代表几;一格代表几要根据较大数为多少来确定。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根据学生的现实认知基础,教师完全可以把“以一当二”与“以一当五”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进而推广至“以一当几”。这样将知识串联成系统,能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拓展中,实现知识的全面感知和深入理解。
二、基于认知规律,开发有效学习材料
人的认识规律有“从局部到整体,也有从整体到局部”,因此,立足于学生的“学”需基于认知规律整合学习材料,使学习材料更具有挑战性、整体性,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除法”中有4个例题。例1与例2是学法竖式与认识余数。这一课时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都是对除法竖式的理解,如果直接地按教材的呈现过程开展教学,不但教学上比较平淡,且学生对余数“3”得到的过程体验也不深。基于此,笔者对此材料进行重组整合,把余数为“0”的特殊除法置于“有余除法”的整体之中,设计简述如下:
1.创设情境 整合材料
师:为支援灾区,我市派了23人的医疗小分队,并决定每5个人为一组。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引出:23除以5等于4组还多3人。(师板书:23÷5=4组多3人)
师:过去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及乘法竖式,其实除法也有竖式,你能根据这个除法式子列出除法竖式吗?(揭示课题)
学生尝试后,板书出现的两种情况,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沟通对比 理解竖式
师:第二个竖式的“20”怎么得到的?这两个式子中,余数3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师:这两个竖式,哪个更能清楚地看出余数得到的过程?
师生交流小结引出“除法的竖式”,结合实物图理解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
3.动手实践 有效沟通
(1)动手圈一圈,并列出横式与竖式。
组别 人数 5人一组,可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第一组 24人
第二组 25人
第三组 26人
(3)沟通。
师:观察第二组的除法式子与其他除法式子联系与区别?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第二个式子25减25等于0,没有余数了,另外两个余数都有,分别是4与1。
生2:第二组的图形刚好分成5组,分完了没有多余的人,所以余数是0,所以横式的余数就不用写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揭示:刚好分完,即余数是“0”。
这种出其不意,但有契合认知规律的重组材料,把余数不是0和余数是0一起放到除法的大范围内进行教学,顺应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比较,结合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余数”“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此时学生思维的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基于思维发展,开发有效学习材料
“数学是学生思维的体操”,基于“学”的课本材料要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做足“文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课本材料,引导全体学生都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自由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基于思维自由开发开放型材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诚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更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自由思维是创新的保障,开放材料是创新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立足知识的源点设计开放的、富有弹性的学习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并自由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既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笔者在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引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下面材料:
2.学生独立画后,展示出下面的这些情况:
生1:我把这里多出来的半格移到空缺的地方,再数一数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生2:我在这里再画了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2)
生3:我是沿着这里切开向上转过去,另一边也是这样的,最后把三角形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
生4:我和第二位同学的想法差不多,只是我是从另一边画一个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也得到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生5:(略)
3.初步推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略)
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是三角形面积学习的重点,如何得到面积计算方法?常规的做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推导出计算方法;二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从而感悟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两种材料对于怎么转化都带有明显的暗示,并且学生对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的方法基本都会使用,但对于用“割补”的方法就很少涉及了,思维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笔者通过利用“画”面积,给了学生开放的空间,同时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来解答,从而充分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思维拓展开发渗透型材料
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隐藏在静态知识背后的隐性材料是很难一一列入教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被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所束缚,可根据学生思维的拓展方向,对教材进行创新化的“广度加工”,通过适当延伸,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巩固练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把重点局限于口诀的记忆上,课本提供的材料也是从如何更好记口诀的角度来呈现的。但笔者在本课的练习材料上充分地整合口诀记忆与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既让学生有兴趣记口诀,又让学生在记口诀的过程中拓展空间思维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当学生经过画图、摆实物等多种方法理解了“6的乘法口诀”,并进行初步应用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材料:
请根据下面的图形说口诀和乘法算式。
2.通过动手、动口,不断强化口诀。
说明:(1)格子图作为课件中的背景材料,依次呈现图形让学生说口诀。第6幅图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说成“四六二十四”,教学时引导学生验证,克服思维定势负干扰。
(2)在学生根据第7张图说出“六六三十六”及乘法算式“6×6=36”后,教师依次拿出图中6组图形的纸片,选择两个图形贴到黑板上,并让学生用口诀来说明。
(3)让学生利用这第7张图中的6幅小图,想一想哪两幅图能拼成长方形,摆一摆,并根据拼成后的图形继续说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
在遵循作业的趣味性、多样性、综合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我根据每单元的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既巩固基础教学内容,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读写能力。
1、结合实物,巩固拼音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上期的一个重点,但是单纯学拼音非常枯燥。于是,我给学生在生活中练习拼读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每天所学,做几个拼音卡片。例如让学生把“爸爸、妈妈”等做成拼音卡片送给家里的人;把“书桌、电视、沙发”等做成拼音卡片,贴在家里的相应物件上,和家长一起进行拼读练习。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感到拼音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增强了拼音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以游戏的心态投入拼音的学习中,效果很好。
2、词语配画,强化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我在识字作业的布置上力戒机械重复,注重识字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给词语配画尤其受欢迎。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识字教学的内容,是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布置的作业是给自己喜欢的词语配上一幅画。孩子们兴趣盎然,通过给词语配画的形式,不光将活的词语记在心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加上丰富的想象,画出了精美的画面,作业完成得非常出色。
3、补充教材,拓展练笔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可填补的空白,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续写、创作等片段练习,既能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补充,进一步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这种练笔,可长可短,自由灵活,深受学生喜欢。如:学过《影子》一课,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学习了《黄山奇石》,让学生按照课文的结构形式去详细描述其他奇石;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去续写课文……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一味地读、写,会逐步抹杀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换一个角度,设计新颖的作业,会激发孩子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增进了学生与语文教材、语文学科的感情,对教材内容的巩固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围绕课外阅读设计作业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的阅读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提高了阅读水平。
1、共读绘本,创编故事
对于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绘本是最好的读本。我每周五都要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为孩子们讲述一个绘本故事,周末的作业就是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且根据绘本故事创编出自己心中的故事,写绘下来。在读过《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等故事后,学生深受启发,纷纷画出了自己家的亲情故事,内容丰富,生动感人。
2、亲子阅读,共读共写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不再满足于阅读绘本。为了带动阅读,我号召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为了促进阅读,我加强了跟进指导,分章节进行导读,通过校信通给出导读提示,并且要求家长写出读书反馈。在我的坚持下,相当一部分家长开始和孩子共读共写。仅二年级上期,家长和孩子就共读了《木偶奇遇记》《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乌丢丢奇遇记》等五本书籍,合作完成共读作业。
3、集体捐书,自由阅读
为了扩充阅读,我在班里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号召班里同学每人拿出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放在班级共读墙上,供大家自由阅读。同学们捐的书籍内容丰富,适合不同爱好的学生。自由阅读的作业不做硬性规定,学生每天可以带一本书回家阅读,每读完一本书就到老师那里进行登记,期末评出班里的阅读之星。这项作业大大促进了孩子们的阅读,每人每学期平均读书在20本以上,远远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三、围绕课外实践活动设计作业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如果不引导他去观察,他只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不会对花开花落,春去冬来有敏锐的感觉。于是,我从引导学生观察、开展活动方面设计了相关作业。
每到春天到来,都要布置和春天有关的作业。一年级时,我要求家长带着孩子找春天,孩子用彩笔画春天。二年级时,我自己带着孩子们感受春天,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花次第开放的顺序,感受春天的脚步,三年级,我开始引导学生背诵有关诗歌,写春天的故事。
对于同一领域、同一序列的知识,编者在编排教材时遵循的是螺旋上升的原则,类似的知识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呈现。教师要用整体的眼光去分析同一序列知识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重复、徘徊,也不过度、跳跃,保持学习任务具有适度的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最近发展区。
1.把握知识所处的节点和位置,提升学习水平。这主要就是确定知识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学习要求。例如,《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学习的“统计知识”与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等学习的有何不同?知识上的增量与技能上的差异是什么……即明确当前的知识学习应该达到的不同于之前、之后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对教材的内容、问题的情景等进行深度加工,使学习处于相应的水平,以符合当前的要求,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再如,从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的各个年级,都要学习图形的认识,但要求有明显差异: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运用表象与直觉对图形形状作出判断,而到了中高年级则必须运用相关概念作出逻辑判断。下面是一道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中的习题:
以第(1)小题为例,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蕴涵“感悟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联系与转化”这样的目标,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操作是低水平的,毫无挑战性。如果我们对这一材料再作深度加工,让学生在感悟上述目标的同时,提出以下要求:A.互相交流,有哪些不同的剪法?B.这些剪法有什么共同点?C.如何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与剪出两个梯形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通过操作、讨论与交流,要让学生明白:①以下剪法都是正确的,尤其对后两种剪法的讨论,能有效理解梯形的概念和掌握其特征,强化逻辑判断的意识与能力;②这些剪法的共同特点是剪出的边与平行四边形原来的边不平行,而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恰是不同于以上方法的一个特例。
笔者认为,对这一学习资源作深度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低效学习。
2.分析知识所处的背景,促进多维融合。分析知识背景,不能停留在所教知识的目标和要求上,而要关注知识的综合性和融通性,关注与该知识有联系的思想和方法。因而,在处理学习材料时应尽可能地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发挥学习资源的价值,将方法融通起来。例如,下面是《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材内容,如果仔细分析平均数这一知识的相关背景,就会发现它是不应该被简单处理的。
显然,如果将平均数教学简单处理为一个求平均数的计算问题,将会失去它丰富的思想和方法的内涵,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作深度加工:(1)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说说你估计的方法;(2)如果请你从每队中选一个身高代表平均身高,你选哪个?为什么?(3)算一算每个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怎样算?
这样加工学习材料,是将平均数置于一个丰富的知识背景中进行教学,融合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的数学内涵(算术意义、统计意义、计算方法等),使学生对平均数理解得更全面、深刻。
二、从知识的本质特征着眼加工学习材料,使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数学的特点就是研究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深刻,取决于是否理解了这些知识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资源加工时,务必着眼于:怎样加工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建立起正确的观念。
1.符合学习的目标指向。对学习材料深度加工,其根本依据是教与学的目标指向。这里所说的目标指向,即通过该知识的学习,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还是促进学生意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是前者,则学习材料的加工应立足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的操作情景;若是后者,则应立足于创设促进学生思考和策略选择的决策情景。以下是《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百以内的估算”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估算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问题情景和现实背景,估算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技能。以上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出现“先精算,再取近似数判断”的思维过程,与估算教学的目标不符。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对以上学习材料进行再加工,如:小明过生日,礼物是一辆遥控玩具汽车和一个生日蛋糕,妈妈给了他100元,够吗?
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必然采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效避免了“算了再估”,同时也给了学生比较大的方法空间,又能将估算的重要技能――数据的放大与缩小蕴涵其中。类似的对学习材料的深度加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策略选择的必然性和方法选择的自主性,较好体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实效。
2.组织结构性的探索材料。数学课探索材料的组织,应该是学习材料加工的一个重点。有效的探索材料应该是结构性的,即其不是一种简单的、无序的组合,而是材料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互补。通过对这样一组材料的探索与思考,能有效促进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规律的理解,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丰富认知结构,实现“1+1>2”的效果。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例子,师生在初步讨论了负数、正数、0等概念以后,教师出示了银行存折、人口出生率、轮船速度、各地气温等一组探索材料,让学生选择1~2个材料进行解读。其教学过程是:(1)每人选择1~2个材料解读其中的信息,并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说说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3)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对每组材料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深化对“负数”意义的建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简单让学生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对每个材料作了深度挖掘,使每个材料的价值都最大化。例如,下面是“轮船速度”这一材料的讨论过程:
师:这里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是什么意思?速度怎么会是负的呢?
生:-2千米/时是指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但方向与轮船相反。
师:是这样理解吗?
生:是的。
师:想一想,此时轮船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生:应该是22千米/时。
师:如果轮船到达目的地以后返航了,水流速度怎么表示?
生:因为这时水流方向与船航行的方向相同了,所以应该是+2千米/时。
师:那么此时船的实际速度又是多少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66
新课标提出了“四基”,特别是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如今课堂上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但发现学生活动了、操作了、体验了,数学的本质却淡化了,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粗浅的活动体验。因此,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体验,要从追求形式的“美丽”转向注重内涵的“魅力”。
一、活动体验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和经验的起点。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如果体验活动的难易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提升。
案例1:这样的体验需要吗?
在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已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所了解,教师却让同学们拿出正方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课后,有学生反映:“生活中早就接触过长方体,它的特征早就知道了。”从中看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的活动体验根本不需要。在低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的活动体验,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滥用这样的体验,将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虽然数学体验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但决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起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确定。
二、活动体验要突出体验活动的目的性
活动体验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效地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起来,用最符合学生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从而完成对所学新知的构建。
案例2:这样的体验有效吗?
二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教师出示一个茶壶:老师请大家先做个热身运动,把你们看到茶壶的样子用手势摆出来好吗?教师手拿茶壶,学生开始用双手模仿,左手作茶柄,右手作插嘴。然后教师转动茶壶,要求学生继续模仿。接着,教师向四个方向转动茶壶,学生模仿着摆出茶壶四个不同位置的形状,边摆边说出所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不同位置物体形状的变化过程。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他们的兴趣只在“模仿茶壶”,其注意力往往被动态的、直观的活动吸引,不能转移到静态的、抽象的学习上来。从表面上看,学生很快学会了判断四个不同方向的茶壶的形状,但实际上,学生在活动中只是“奉命行事”,学习还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阶段。由于体验活动没有紧扣教学目标,造成学生的数学体验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苍白无力,其思维训练的强度和深度是不够的,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三、活动体验要选择合适的体验材料
体验活动的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善于并合理精选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材料中达到数学内容吸收的最大化。
案例3:这样的体验有用吗?
不论哪个版本的美术教材,我都认为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学习内容。我在学期初认真读完学校的美术教材,思考设计好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把整册的内容教学划分,合成主题、课型相似的单元进行学习,每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体现简便、易操作的练习,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中都能做到尝试用书中没有的材料去表现。比如:我们用香皂、土豆、水果练习雕刻方法,效果很好。
在我教学的地方教材中,我设计了系统性、基础性强的毛笔字作为课前内容进行学习。不论哪个班级,先从认识笔、墨、纸、砚开始,从学习基本笔画入手,在课上采用分组示范的方法,让学生近距离,更清晰的看到笔墨的运行方法。并及时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当天内容一张。有个别学生已经养成了练习的习惯。
2 设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练习,加强学生的美术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论哪一个阶段,我都在课前安排不同的能力训练内容。课前我主要安排想象练习、观察练习、记忆练习等,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内容都有不同,初一年级更注视基础性的能力培养,初二年级更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自主。以练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加强学习主动性
在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家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后,我就努力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实践这种教育理念。我首先确定自己的课前练习要突出为教学的引而设计,练习不再是个单一的练习,而是和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如:学习版画的课前,我设计让学生想办法用一种或是几种方法把小刀的形象印在纸上。这种问题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直接示范或是欣赏引出学习的方法。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练习中学生才能真正的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我的教学中还常把学生当作老师,大胆地组织学习。改变教师一人示范的单一性,变为让技能强的学生示范,让不会的学生实践,教师的示范只是在非常重要的环节出现,而且我的示范大多是按组进行的,每组都要示范一次。
经过教学实验,基本形成的教学流程是:常规练习――问题引入――练习解决――特点总结――实践创新――欣赏评价――课后练习这几个环节。
4 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升华课堂学习氛围
我校的实际情况不能使我们很好的使用电教设备,最常用的电脑有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积极思考,采用照相机收集素材,组织教学,或是用U盘收集资料,打印出来供学生分组欣赏和讨论。课前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中采用视频欣赏,引入教学活动,在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的示范时,我在采用分组示范的方式。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过多,应该考虑到距离远的学生。要注意合理使用的问题。
一、担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体育学科:
一、校内体育工作:
1.间操和大课间活动
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是全面体现师生体育风貌的常规工作,由体育组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原则上体育教师轮流组织,组织教师要提前检查设备,如有故障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维修,保证正常使用;除组织间操和大课间的体育教师以外的其他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到各班级学生队伍中指导、督查学生参与活动质量,做好每天检查评价记录,每周公布检查评价记录,不得无故不参与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或不作为。
2.校内小型竞赛活动
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小型竞赛活动(足球赛、拔河、跳绳等),开学初下发小型竞赛活动学期安排,每月初提前下发通知,给学生练习和准备的时间;活动组织有序,有过程性材料(学生名单、评比结果、总结、图片等),每次做一张精美的专题简报。
3.课外体育训练
体育教师通过遴选组建学校田径体育运动队和足球队,培养体育专项特长生,由体育组制定日训练计划,依据计划由体育教师分项负责(田赛、径赛)常年组织训练,要遵循学生体育运动规律,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4.学校全员运动会
每年组织一次学校全员运动会,运动会项目设计以“五性”为标准,淡化竞技性,增强趣味性,人人都能参加,人人都乐于参加;体育组提前下一周发运动会规程,动员各班级师生积极准备;运动会安排缜密,保证安全。
5.学生成绩考核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成绩计入教师工作考核:一二年级为两项体育技能考核各占50%,三至六年级为两项体育技能考核各占45%,体育理论占10%。
二、上级组织的体育工作
1.学生体质健康检测
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要及时、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学生健康状况逐年提高,上报及时;过程性材料齐全(计划、总结、简报等)。
2.全市运动会暨体育节
体育组提前做好全市运动会暨体育节准备,运动会的成绩与体育教师工作考核挂钩。
3.学生单项竞赛活动
每学期上级组织的学生竞赛:如足球赛、越野赛、乒乓球比赛等,要积极组织参加比赛,无故不参加追究体育组责任。
4.体育工作其他工作
目前,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成为社会和家长重视的焦点,体育教师要按教学内容、学生体质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适当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监督完成;体育教师要协同班主任、家长监督各年级肥胖学生落实减肥计划,按节点反馈减肥成果,使减肥工作取得实效;体育器材摆放要有序,有出库和使用记录。
艺术学科:
1.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校内展播展演活动,活动形式新颖,组织有序,活动质量高。
2.学生特长小组(葫芦丝、合唱队、舞蹈队等)常年组织训练,为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汇演或展演活动,不得无故不参加活动,活动成绩与艺术教师工作考核挂钩。
4.艺术考核:音乐由乐理知识10%,歌曲演唱50%;技能40%三部分组成;美术由理论知识20%,绘画或手工等实践操作80%两部分组成。
附:
体育和艺术学科教师工作考核细则
评价
内容
所占
分值
评 分 标 准
备 注
备
课
8分
一、个人备课:可以翻转课堂的模式(6分):
1.教学目标、重、难点确立准确。(1分)
2.课前准备充分:如微课、任务单、练习、有分层作业安排等。(1分)
3.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2分)。
4.能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1分)
5.提前一周完成备课任务。(1分)
二、集体备课:(2分)
1.主备教师准备充分,说课条理清楚,实用性强。(1分)
2.参与备课的教师态度端正,按时参加,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1分)
按检查记录集体评价。
讲
课
14分
1.课前准备充分:器材、任务单等2分。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练习技能、交流的时间。(2分)
3.学生的参与度:是全体参与而不是个别表演。(1分)
4.认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体育和艺术锻炼的兴趣和习惯(2分)
5.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讲解要讲在疑难处、点播在困惑时、示范在提升处。3分
6.教学效果:一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体育和艺术技能熟练程度及对体育和艺术的兴趣)水平2分;二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真正有提升。(2分)
按平时上课听课情况集体打分。
作
业
5分
体育
体育教师要按教学内容、学生体质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适当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监督完成。
不按时布置、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每发现一次扣2分。
艺术
1.音乐学科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布置预习、技能等作业及时检查评价。
2.美术学科学生要完成每次课堂作业,教师有等级评价,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
1.音乐学科每学期不少于5次作业,每少一次扣1分。
2.美术学科每少一次,扣1分。
辅
导
9分
体育
体育教师通过遴选组建学校田径体育运动队和足球队,培养体育专项特长生,由体育组制定日训练计划,依据计划由体育教师分项负责(田赛、径赛)常年组织训练,要遵循学生体育运动规律,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无故缺少一次训练2分,请假耽误学生训练每次扣1分;不按计划训练,出现安全事故每次扣9分。
艺术
学生特长小组(葫芦丝、合唱队、舞蹈队等)常年组织训练,为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教
学
质
量
40分
1.平均分:(20分)
一年级95分、二年级90分、三年级85分、四年级80分、五年级80分、六年级80分。
2.及格率:
一年级100%、二年级98%、三年级96%、四年级94%、五年级92%、六年级90%。
说明:一二年级及格分数为70分;三--六年级及格分数为60分。
3.优秀率:
一年级90%、二年级85%、三年级80%、四年级70%、五年级60%、六年级50%。
说明:1.一年级优秀分数为95分;二年级优秀分数为90分;三--六年级优秀分数为80分。2.以上各项均达到为满分40分,平均分每下降1分,减1分;及格率、优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减1分。新接班(较差的班级)的教师看接班时学生成绩,提高幅度酌情考核。
按考核成绩计算。
学
生
评
价
3分
1.任课教师按时认真填写班级薄。(1分)
2.指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评价手册。(1分)
3.各科教师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完善成长记录袋。(1分)
按检查记录集体评价
教
学
反
思
2分
.反思及时,有感而发,切合实际。(2分)
按检查情况集体打分。
教
研
活
动
8分
1.承担个人教研任务的教师准备充分,能按时、如数完成,质量高。(3分)
2.承担学校的各种教研任务的教师,完成效果好。(3分)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有间评和总评。(2分)
按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集体打分。
课
题
5分
1.教师个人(或承担学校课题)有立项课题,有课题报告、计划、总结、论文、学习笔记。(1.5分)
2.按要求实施课题计划,过程性材料齐全,效果好。(3分)
说明:承担学校课题的主持人,工作认真负责,效果好加3分,无科研立项者无分。
按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集体打分。
培
训
8分
1.学习任务:如读书刊,有读书笔记,并积极参加读书交流活动。(2分)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学习活动(讲座、看名师课堂实录、课标学习等)。(2分)
3.坚持基本功训练(小楷、粉笔字、学乐云互动等),有提高。(2分)
4.上交各种学习材料认真、及时、质量高。(2分)
说明:承担学校安排的培训或交流任务(如,学习活动主发言人、主持人等),质量高,效果好,每次加1分。
按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集体打分。
工作考核办法说明
一、教师个人特殊贡献加分办法
1.教师代表学校承担各级各类任务,校级、市级、盟级、区级、国家级分别加1分、2分、3分、4分、5分。
2.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论文,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盟级、市级论文奖或发表,分别给作者2分、1.5分、1分、0.5分。优秀教案、下水文等比照论文降一级对待;。
3.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校级教学能手称号的,分别加6分、5分、4分、3分、2分。“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微课、录像课、优质课、基本功等竞赛获得者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比照教学能手降一级对待。以上荣誉必须是逐级推荐产生的。
4.学生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荣誉,分别给指导教师加1分、0.8分、0.6分、0.4分。不是学校组织的不通过学校批准的不加分(5分封顶)。
5.承担校内课题、教研活动任务的教师每次加2分,其它特殊任务视任务轻重及完成情况酌情确定所加分数。
6.受政府表彰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局级、校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分别加7分、5分、3分、2分、1分、1分(同一年内同一项荣誉按最高荣誉加分)。
7.在国家级、区级、盟级、市级刊物上发表、宣传学校的文章或影像,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8. 教师带领的学生运动队或学生艺术团队在全市运动会或汇演、展演竞赛中,团体进前8名,当年绩效考核评定为优秀;小组进全市前8名,酌情加年度考核分;以全市前15名为基准,进前15名得10分。每提高一个名次加2分。
9.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师专业素养测试中成绩优秀,加3分。
二、教师违反教学常规减分办法
1.私自调换课每次扣教学考核分5分。(调换课的两位教师扣相同的分数)
2.有课时不能提前二分钟到教室门口(操场)迎候学生,检查过程中每发现一次扣教学考核分2分。(值周教师除外)。
3.不认真组织教学,课堂纪律混乱,学校检查过程中发现一次减3分。
4.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无事可做或做与本学科无关的作业,每发现一次减3分。
5.私自漏课一次按漏岗处理,扣除考勤分20分。
6.备课发现有互相抄袭教案(雷同现象,共享也要有修改),每次减3分。
7.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不能按时对卷及组织学生的,扣3分。
8.教学工作中出现上交材料不及时、没按照教学进度授课、作业批改不及时等工作拖拉的现象,每发现一次扣2分。
9.学校开展大型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按时到岗或到岗不履行职责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10. 间操和大课间活动:体育组织教师没有提前检查设备,没按时组织,每次扣组织教师2分。体育教师无故不参与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或不作为,每次扣2分,没公示每次2分。
11. 校内小型竞赛活动:每月2次活动,组织无序或质量不高。每次扣每人2分;缺少过程性材料每项扣1分。
12. 学校全员运动会:不能提前做好准备,每人扣2分;运动会组织无序每人扣5分。
13.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责任教师不得分;上报不及时扣5分。材料不全每项扣2分。
14. 全市学生单项竞赛:如足球赛、越野赛、乒乓球比赛、艺术单项比赛等活动中,学生个人或团体获得前六名,按相应级别辅导教师给予考核加分。无故不参加每次每人扣5分。不按时落实减肥计划,扣5分。
15.器材摆放无序,出库和使用记录不全。每发现一次扣2分;无故不完成临时任务,如减肥计划、艺术工作等,每次扣5分。
16.每学期举办不少于两次校内展播展演活动,活动形式新颖,组织有序,活动质量高,每少一次扣5分。
17.教师不能按学校计划完成本职工作的(教学、教研、培训等任务),或对待本职工作推诿、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学校将酌情扣除其学期总考核5----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