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1 17:48: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生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生活论文

篇1

 

一、引言

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低碳生活论文,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低碳生活论文,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 (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三、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

1.烟草产业

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低碳生活论文,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低碳生活论文,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3]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篇2

2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1有机物降解

为消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处理过程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让污染物分散、增溶、乳化,提高土壤生物的可利用性,促进土壤中的生物尽快降解。尤其是在受到石油污染的土壤处理过程中,适当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采用铜绿假单胞菌合成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海藻糖脂,在原油污染处理过程中,能提高原油污染降解速度。另外,在土壤微生物体系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能缩短油类降解时间,提高降解效果。

2.2油污预处理

在石油加工行业,油污是较为普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一旦发生石油污染事件,污染物中往往含有烃类物质,具有一定毒性,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式处理这些油污之前,为提高处理效果,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油污预处理,也就是将含油的污泥进行脱油处理。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微生物代谢后产生的活性剂进行油污处理。这类活性剂的增溶性能良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降低烃类物质的强吸附性能,使得烃类物质从油污中分离,降低油泥中的油类物质含油量,达到有效处理油污的目的。

2.3生物修复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可以促进有机物降解,确保生物环境修复顺利进行。实际工作中为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可以直接采用发酵液的方式进行修复。通过这种措施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纯化成本,还能降低分离提取表面活性剂的成本,处理效果佳,成本低,对整个生物修复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2.4去除重金属

被油污染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往往会加重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作物生长。有研究表明,用表面活性生物化学物质、鼠李糖脂、槐糖脂的洗涤液冲洗土壤,可去除土壤中100%的锌,还可以除去土壤中的有机态铜。有研究利用皂角苷去除粘土、沙土、有机质土壤、垃圾焚烧灰中的重金属,并且效果良好,在实际工作中也逐渐受到重视。另外还可以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例如,用吸附-浮选法除去工业废水的Cr6+和Zn2+,用活性剂的茶皂素浮选去除废水中的镉离子。不仅操作工艺简单,而且能取得良好的金属离子去除效果。

2.5减少农药污染

在农业领域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让杀虫剂得以均匀分散,并用作有机磷杀虫剂的配方,有利于降低污染,取得良好效果。铜绿假单孢菌产的表面活性剂能溶解有毒的有机化学物质,使其溶解性得以增大。并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能使六氯联苯回收率提高31%,满足实际处理工作需要。研究还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产的表面活性剂加到α-和β-endosulfan溶液中,能够将生物降解速率提高30%~40%。并促进其他结构降解,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减少农药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篇3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篇4

生态工业园则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它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

黄石市工业囿的发展应在循环经济理理念下,尽快建立黄石市生态工业园理论方法体系,并依此建立生态工业园,这对黄石市开展“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黄石市生态工业國势在必行

黄石市是主要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黄石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正步八快速发展期。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当地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并在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城市。黄石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享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4大类,计7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其中金、铜、钼、钴、锶、硅灰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铁、铜、金、煤、石灰石等是黄石的优势矿产。煤、铁、铜、金、硅灰石等矿产丰富,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十大铁矿基地之一,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一。依托这些资源,黄石建起了钢铁、有色金属和水泥等大型企业,吃了较长时间的资源饭。黄石市这个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本地的资源和环境造受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利用,黄石市铁矿、铜矿的开采量已下降50%以上,铁矿石已由最高年产700万吨减少到400万吨。近些年来曾经引以为豪的矿产,开始呈现枯竭:22座矿山相继闭坑,储量低于30%的矿山有14座。煤炭开采量下降70%以上,煤炭只有最高年份的30%。黄石矿产资源面临萎缩、枯竭。

黄石作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功能不很协调,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污染问题较多。黄石市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未来的环境窑量不足。②污染排放总量大并呈增长趋势。③环境质量面临降级威胁。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上未遏制。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⑥资源禀赋不足。⑦产业结构调整艰难。⑧环境保护投八不足。⑦环境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执行性的环境法制尚待健全。

黄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黄石市尚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区。黄石市工业园的构建主要以实现地方GDP增长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多以圈地经营为主要形式,工业园发展存在一定不可持续性、非生态化等特点。目前许多工业园规划和建设趋同化,缺乏特色。很多园区内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共生关系,物质和能源缺乏有效的流动,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园区内大多数企业都是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物,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型物质流动为特征,导致资源的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和污染的高排放。这些现状问题困扰着黄石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新型工业组织形式,被视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工业园是以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相比,生态工业园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要实现产业生态化目标,黄石市必须按照生态工韭学和循环经济原理规划一批生态工业园。在作为湖北省工业发展支点之一的黄石市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势在必行并大有可为。

2黄石市已具备建立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生态工业园基础

黄石市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黄石积聚了一批较具规模的资源型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这些资源型企业通过产业转型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自主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黄石工业园区是伴随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起来,而工业园区的建设主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存在着工业园区规模小,企业间关联差,产业链短,生态园示范效应未能有效体现。黄石市产业发展总体上缺乏生态化规划设计,循环经济主要是由企业自主发展。有限范围内存在不多的准生态工业链。未形成产业生态群。

随着建设经济开发工业园区的经济模式的推行,黄石市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建设的工业园使黄石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了调整。黄石市各工业园区在招商和项目建设中,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企业,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生产渚浩型企业八园,各园区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主导产业,作为重点领域,构建企业经济共生产业链,形成了市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园区。在黄石市,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有示范作用环境友好企业、生态企业:湖北黄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黄石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黄石兴华生化有限公司、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黄石华亿冷轧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黄石)有限公司等。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重要实施手段,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价值和必要性已逐渐得到黄石市相关组织部门机构(如黄石环境保护局、黄石市科技局等)、社会各届人士的普遍认同。

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政策环境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石市依托资源发展经济,并与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同步进行,初步形成了以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加快发展黄石市循环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黄石市已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试点实施期限为2008年~2010年。黄石市发改委组织编制(黄石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黄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力争通过为期三年的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使我市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率先在全省形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模式。黄石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2008年8月22日)指出,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努力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典型示范区;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文明体系,基本实现”建设大城市、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园区”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些为黄石市构建循环经济理念下生态工业园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3建设黄石市生态工业园的措施与方法

黄石市现有工业园基本上属于我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工业园,存在着重复性建设、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等弊病,因此需要按照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原理的要求,改造和升级这些传统工业园并建设一批新工业国。构建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导引企业的推进机制是推动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总体思路,应采用不同的推进机制推动生态工业园规划与建设。

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与方法来加快黄石市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3.1加快建立生态工业园规划领导机构。生态工业园是集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生态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为保证新区生态工业园总体目标和规划指标的实现,黄石市需要尽早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高层次的专家咨询队伍。

3.2尽快建立黄石市生态工业园理论方法体系。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时必须将规划与本地特点相结台。要遵循“减量优先”、“经济高效”、“物质循环”、”产业集聚”、“企业共生”等原则。尽快组织开展相关规划研究工作:基础资料分析、企业层次规划、工业共生网络设计、污染控制规划、组织运行管理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人文环境设计等。

3.3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产业关联。要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产业和产品,调整工业的结构和布局,重点培植生物与医药、机电产品、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采用新技术、可再生资源、清洁生产的新兴产业。通过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和设施共享等措施,建立和加强工业园区内产业之间以及园区内与园区外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关系,引进补链企业,构建工业生态系统,提高产业关联度,强化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协同进化,使企业业务结构、资源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化,从而产生费用的节约,并且企业问使对资源和利益的竞争转向互补和合作。

3.4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循环经济为为指导,要改变旧的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绩效,提倡资源再生,减少环境污染产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觋企业内部资源和综合循环利用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3.5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明确工业生态园的产业定位,全方位建立园区内和各种链接关系,促进园区产业升级。

根据现有工业园既有条件、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生态工业园特征,黄石市可以按照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园、建设一批新工业园和虚拟型工业园等模式发展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有多种样式,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设。当前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同时企业存在负担过重问题,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和虚拟型生态工业园是适宜当前现状的两种主要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印应对现巳存在的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以冶金、建材、电力为主体生态工业体系,并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已经建设的工业园进行生态改造相融合,逐步发展为以生态工业园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体系。

例如,黄石市新冶钢的冶金工业园区、下陆工业园区应围绕冶炼资源发展冶炼、化工生态工业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增加补链企业,延长产业链。对于新工业园区(如黄石黄金山工业区等)建设,首先要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确立园区处于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主导企业,建立起相关工业企业的生态链和生态平衡关系,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黄金山工业区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与园区企业能够形成生态产业链的项目优先建设,发挥产业聚集的工业生态效应,实现生态工业园内产业链共生互补。

3.6研究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完善科技支撑平台与体系。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关键,重点开发中水回用技术、重金属回收技术、危险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处置技术以及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及生态链关键技术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园区企业孵化器,鼓励园区孵化器与高校院所、中介服务、风险投资、孵化器协作网加强联系和合作。

3.7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生态工业园多元化投资体系。制订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生态工业建设的有关项目。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人。积极吸引民营和国外资金投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3.8加强生态经济宣传教育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文明,使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在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中普遍开展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关课程的教育,提高他们环境资源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组织、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在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领域的学术、经验交流与合作,建立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工业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

篇5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主要是: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其中制约工程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是资金短缺;2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区的建设设施不配套,使的污水处理项目不能充分发挥效能,工作负荷率比较低;3相关处理技术设施改造有待加强;4再生水利用重视不够;5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二、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恶劣影响无疑是急需解决的。城市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通常情况下污泥含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汞、铬、镉、铅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产生很恶劣的影响,不仅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寄生虫等,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居民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城市污水处理的最终排水对收纳的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三、污水处理常用方法

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四、城市污水处理的环保对策

切实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效率,关键是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要充分认识城镇污水设施建设的长期性、综合性和艰巨性,尊重科学,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不能搞运动式、。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耗高效、方便管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实现污水里的磷回收和处理水的再利用等目标,所以污水处理不仅仅是改善水质,同时还要注重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低能耗,将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纳入节能减排计划中。

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三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2、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3、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

篇6

【分类号】G718.5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5年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基金课题《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研究》(2015d05)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会计技能竞赛在众多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开展,高校管理者在新的政策环境中,秉承着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新的理念推行管理和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在会计技能竞赛和学生活动中,却常存在重复性,重复性的项目开展导致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长久会造成院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创新,影响学生参加竞赛或活动的积极性。以校园品牌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最终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资源,在会计系列专业发展上开拓创新。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及发展方向

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并落实团的十七大工作部署,实现“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全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文化繁荣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旨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应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培养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待人处事,培养良好的性格,注重兴趣的培养,发展成健全的独立个体。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注重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激发教师和学生激情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教学相长,院校长期发展永葆生机。

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现状

2012年,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成功开办。该项比赛是在仿真财务、税务、供应商等各种会计涉及的领域中进行的分岗位开放式的技能竞赛。高职院校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专业品牌度,积极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在短时间内获得业务成果。但高职院校参加这种技能竞赛的经验较浅,人才、培训、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缺少实质性长期性鼓励性的制度政策措施作支撑,缺少经验,缺少完善的管理培训,缺少奖励性的措施,造成比赛准备时间急,准备不充足,分配资源过度浪费,例如选手培训过于粗糙,无人主动带队和主动报名培训。

三、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意义

会计技能竞赛能给高职院校带来不可或缺的优势:提高院校知名度,打造专业品牌,获得良好的业务成果,成功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培训队伍;也能在当中选拔良好的学生苗子作为定点的培养对象,最终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把学变成教中做,层层深入。但由于院校制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同,选拔学生、深入培训、奖励性的措施不足等,资源造成过度浪费。在工作管理中遇到比赛通知,才急忙准备,被动安排的情况屡见不鲜。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象的科学可信的制度、方法和理念指导,具体的解决措施。

党和国家的治国方针政策都在营造一个永葆生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院校需要培训身心健全的社会实用性的合格人才,贯彻先进性、群众性、创新性、绿色、开发共享的核心发展理念。在这种发展理念和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举足轻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先进的发展理念,推行先进的管理办法,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与院校各种专业相关的技能活动,能充分融入核心理念,贯彻党和国家的核心指导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目的相同,弘扬的精神一致,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两者能有机融合,能大大提高院校资源高度分配,资源能实现科学地充分利用,能从院校范围内培养和挑选学生,能在院校范围内实现专业技能培训,能科学地实现鼓励性措施,有效解决会计技能竞赛的事先、事中、事后的各方面人才、财力问题。最终能从基本层面营造良好的培养人才氛围,打造具有健全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用性人才。

四、建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长效机制

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院校各个层面能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先进性、创新性、绿色的办学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

(一)建立贯彻院校各层面的技能竞赛与文化活动融合的管理运行制度

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离不开院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有力支持。建立科学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管理运行制度,技能竞赛活动就能顺利开展,解决事先、事中、事后准备不足,支持力度和关注度不够的等难题,有效提供工作效率。自上而下的制度落实,能有力推动校园文化会计技能竞赛关注度提升,保障会计技能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树立以培养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市场营销角度当中,每个产品都需要有品牌文化,在消费者群体中都需要有品牌口碑,建立品牌效应,在消费者某一种需要当中,能无意识地产生对某一品牌的需要时,品牌效应就会发生。而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推广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品牌效应。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技能是核心。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宗旨也是在培训社会实用性的技能性人才。既然需要品牌,品牌跟技能在学生管理工作角度看,性质一致,若能推动以培训会计技能的校园品牌,无形中就推广了会计专业品牌效应,在教师和学生当中,产生品牌需要,品牌效应,即会计技能看品牌,品牌就是核心,培养会计技能就是校园文化,也是办学的宗旨,也是会计专业校园文化特有的品牌活动的核心观念。因此,推动会计技能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就是树立以培养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充分利用学生工作平台,把会计技能融入课余文化活动各层面

建立校园文化品牌会计技能活动。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层层深入,实现点――线――面全面覆盖。在点的层面,通过学生个体,推广会计技能是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在整个专业学习中,需加强训练,在群体推广中,面向学生个体的学生活动社团,能建立以专业技能为主导的社团,以课余时间为主,带动不同专业的学生,体会学习会计技能的趣味;在线的层面,以会计专业为主要学生群体,组织并举办以趣味性为主的会计技能竞赛,并在班级层面展开奖励;在面的层面,将会计专业系部组织和举办的会计技能竞赛,推送到全院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面向的活动必须是院级层面的各系不同的学生,以各系学生组队的形式,参加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落实全院推广,把会计技能融入学生文化活动当中,最终实现点――线――面全覆盖。

(四)以校园品牌活动为契机,挖掘有潜力学生参加各种会计技能比赛

在实现点――线――面全面推广同时,通过现时各种消息传播渠道,在把会计技能竞赛这个校园文化品牌宣传到校外,增加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宣传和组织举办会计技能竞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能有效地挑选出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市、省、全国的各种会计技能比赛。参与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会计技能竞赛的学生,都是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没有专业的培训参加更深一层的比赛前,已经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给学生有充分的锻炼和训练,在专业教学角度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克服遇到各种市级以上专业比赛准备不足带来的各种困难,有利于后续的培训和发展。

(五)培养学生教师及院校管理的创新能力

能推广和实现有树立校园文化品牌的会计技能竞赛,在学生管理层面,能带动组织和举办的老师们充分结合系部情况,系部的优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在历次的组织和举办当中能顺利掌握各种会计技能比赛的关键。在学生角度下,能在专业技能和待人做事上,能得到双方面的充分锻炼,能打开眼界,培养自身成为社会适用性的技能人才。

五、总结

在学生管理工作角度下,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开拓和运用更好的管理渠道,大大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上的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篇7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篇8

第七频道主要推出的几档经济节目过分侧重于生产领域,栏目设置的着眼点应该跳出,转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扩展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这方面第七频道还有很大缺陷。例如:《经济正前方》在播报本省经济信息时,都将本省对外贸易、本省与其他省份跨省交流等放于报道重心,而这些大都是比较宏观的经济数据,对广大电视受众的经济生活影响不大。《话龙点睛》节目立意虽然不错,但是主持人与嘉宾在节目中并没有站在观众或者投资者、消费者的角度,例如5月28日《话龙点睛》的探讨话题是自驾游兴起,为我省旅游业带来新增长极,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将这会对我省经济如何如何挂在嘴边,而不是站在广大投资者的角度挖掘商机。

2节目形式单一

目前,第七频道的节目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演播室谈话或者资讯节目,与其他时政类、新闻类的节目很难相互区分,而且节目中的主持人与嘉宾的表现也相对刻板,更无法做到与受众相贴近。作为省级电视台的经济节目,在新闻来源本土化的背景下,必须寻找适应本土观众收看的特质,一切与本土生活有关的内在表征下,来完成新闻化、常态化和具有相当收视的目标。电视节目向来是以内容为王,一个频道或一个栏目有无生命力,最根本的还是靠节目内容和质量说话。[2]

篇9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也日益突出。2010年5月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回顾北京的城市定位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53年),“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城市”(1992年),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005年),再至2008年首次明确了北京的发展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此次是北京市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姑且不论目前的定位是否准确与合理,至少它向人们清晰显示了北京的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北京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必然存在某种相关关系?如果有,是促进型的还是阻碍型的?是单向进行还是互为因果?

二、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与实证方法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根据数据的可收集性和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论文选取了三组指标: 一是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 二是反映金融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是控制变量指标。

1.经济增长指标。由于人均 GDP 数据比总 GDP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本文采用了实际人均GDP(R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实际人均GDP 是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100)加以调整得到的。

2.金融发展状况指标。本文选取两个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状况: 一是金融相关比率指标(FIR), 即金融总资产占 GDP 的比重。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金融总资产只包括中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由于中资金融机构一直是金融业的主力军协整检验,因此选取中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作为金融资产总额有代表意义,本文用LS(=存款与贷款之和/名义GDP)来表示。麦金农也提出了一个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即广义货币量(M2)与名义GDP之比。但北京市的M2的数值无法获得,本文没采用麦氏指标。二是反映金融结构的指标( BANK) , 即中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 可以衡量金融中介( 银行系统) 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规模和作用。

3.控制变量指标。由于经济增长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独立于其他变量,需要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由于实际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只选取了占经济总量较大比重的实际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 RINV)。其也经由名义值除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100)调整得到。本文对RGDP、LS、BANK 和 RINV 均取自然对数作为实证分析的变量,以克服数据系列的异方差性。

本文样本区间为 1978~2009 年,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2010)》, 除以上说明外, 数据未作其他处理。采用Eviews5进行所有相关测试。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为了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现象, 本文将首先利用 ADF 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对非平稳性变量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如果各变量均是单整的, 我们将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其基本思想是: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 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目前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与估计有许多具体的技术模型, 本文将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使用VAR 模型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事先做出假定,当变量非平稳但具有协整关系时, 基于 VAR 模型作出的判断也是可靠的。不过协整分析得出的经验方程只能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或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要进一步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在具体应用协整等理论进行分析时,必须首先分别检验被分析序列变量是否为 I(1)的, 即是否具有单位根(UnitRoot)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常用的增广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y-Fuller, ADF)检验模型为:

DYt = b1+ b2t+ d Yt -1 + ai SDYt –I + et(1)

式(1)中为白噪声,为差分算子。原假设是δ=0,即 Yt有一个单位根, 即是非平稳的。t为趋势因素。本文采用麦金农(Mackinnon)临界值, Yt-i的最优滞后期n由 AIC 准则确定。对变量LRGDP、LSL、LBANK、LINV 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变量在水平层面上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在一阶差分层面上,各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不平稳的假设,我们可以接受五个变量都是I (1)的单位根过程。

表1 Augmeng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c, t, k)

ADF值

5% 临界值

1% 临界值

结 论

LRGDP

(c, 0, 0)

1.547165

-2.9750

-3.36965

非平稳

LRGDP

(c, 0, 0)

-3.746157

-2.9750

-3.36965

平稳**

LSL

(c, t, 5)

-2.867825

-3.6219

-4.4167

非平稳

LSL

(c, t, 0)

-4.657249

-2.9750

-3.6959

平稳**

LBANK

(c, t, 3)

-2.405107

-3.6027

-4.3738

非平稳

LBANK

(c, t, 0)

-5.395691

-3.5867

-4.3382

平稳**

LRINV

(c, t, 4)

-2.156234

-3.6118

-4.3942

非平稳

LRINV

(c, 0, 0)

-4.791803

篇10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接触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起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经济生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改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责任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答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学生通过教师在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满堂灌”,还学生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也应该转变自己以前的角色,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再被动的接受,不再把学习局限于课本,而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学习中。具体而言:

首先,教师要通过认真备课,针对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并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素材活化知识,通过设置情景在情景中展示观点,由学生通过探究提炼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从而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主获得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经济理论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提出现实经济热点问题,供学生们探究分析讨论。尤其是在一堂课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经济理论评价国家经济政策,最终提高学生理解生活、参与生活的能力。例如面对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问题,可以设置一个热点讨论,学生利用所学的外汇知识分析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哪些影响;又如通过学习公司成立经营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拟一个自主创业的计划书等。

另外,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调研实践做出分析报告等等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又可以逐渐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学会把经济理论带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把握理论,由课本认识转向现实体验,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二、在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备一定生活能力的人,必须把《经济生活》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知识的学习不是空洞的,只有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消费、投资、劳动等技能知识放入真实的生活当中,学生才能有所获,也只有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增强《经济生活》这门课的可接受性。

将课本与生活相联系,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知道联系学生生活的哪些方面。《经济生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可以基本消费、了解一定投资知识、能有职业理想、能关注经济生活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着重涉及学生生活中的这些方面;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要锻炼学生联系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通过提供不同的主题供学生讨论,如学生搜集各种资料讨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供师生课堂讨论解决。例如学生可以从各种数码商品价格逐渐降低中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并要求学生主动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时事,可以在每堂政治课的前十分钟由学生报告几条时事新闻,并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在原有的评价机制下,教师可以制定一套灵活的评价机制,即评价学生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程度,可以通过开展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布置小论文、针对某个问题写解决方案或策划或者设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考试试题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提高处理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开发并利用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新课改下被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设备。随着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可以发挥它的以下特点和优点:它可集音、形、声、画于一体。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插入音乐或视频,变经济理论单一为生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它把教学信息的传递从过去的单一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进行反馈,也可有效扩大知识层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通过自身多形式变化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优化和简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多用多媒体授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除了多媒体这种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人力资源(如教师、生和家长)、实践活动资源(如课内辩论、课外参观、调查、访谈)和信息化资源(如网上收集的文字资料)等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