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费观小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0 15:31: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我消费观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消费观小论文

篇1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 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篇2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改善这种“注人”的技巧,让学生在短期内如何更多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新课程强调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人生体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课题探究式教学法力图将上述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政治课教学中,以课题探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融人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乐趣。

一、课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课题探究式教学,就是针对学习内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学习单元――课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在课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活动。这里借用“课题”一词,但它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只是已有科学成果的“再发现”。课题探究式教学实质是通过知识的“再发现”来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自始至终让学生围绕“课题”积极思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而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师努力把课堂“还原”为探索新知识的原型,让学生亲身体验新知识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以及如何提示问题本质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教学中所设计的“课题”,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领域。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同时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渗透新课程学生学习的体验性。

二、课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

1.创设情境  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选取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背景材料,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课堂教学。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一组画面:同学过生日成人化,诸如收礼、摆酒席;一些同学手机、电脑、MP4、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学费外支出不断增长,加重了父母的负担;穿衣服非名牌不要等等。  这些现象在现代中学生中较为普遍,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生针对这些现象,选择确定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

2.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合作学习做铺垫。这一环节在引导的方式上可以通过问题设问式、填空式、提纲式等加以引导,也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活动的形式加以引导,重视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设置了两个问题:  ①让学生对家庭收支、消费进行调查  ②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第一问可引导学生通过家庭调查等活动,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第二问可放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相关知识要点。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采用配对互动、小组互动等群体研讨形式,对学生搜集的资料以及自主探究的心得体会展开交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活动为平台呈现知识,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向学生灌输知识,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已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编制调查问卷。第一组进入学校的初一至高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第二组的同学进入附近的社区家庭中,采访家长的一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对采访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组同学走向街头进行现场采访,并将采访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各小组对自己的调查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跨组讨论,总结出目前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群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且分析这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受哪些原因的影响,最后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4.反思总结  以学生互相解答为主,教者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评、归纳和总结。这一环节重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练习巩固的传承,其主旨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它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83―01

新一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本次新课改的灵魂与核心,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较大的困难。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需掌握三个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整合策略

创设情境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师针对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初步结论,再经过讨论交流,教师价值澄清,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究、体验的活动过程中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下面以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焦点问题。“让利销售”、“降价促销”、“吐血大甩卖”这类从厂家和商家口中喊出的字眼,其背后实质是一场无硝烟的价格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非常熟悉。假如你是企业的负责人,你应怎么看待与应对价格战?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教师需注意探究的问题要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围绕焦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形成初步结论,即价格变化会促进企业调节生产、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这一环节中,关键要鼓励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要有创新思维,在探讨中拓展思路,完善观点。教师要当好顾问与参谋,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3.教师价值澄清,并达成目标。价格变化不仅有上述三方面作用,其实价格变化还会促使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树立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效率意识、企业家意识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性结果进行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加以补充,拓展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合作探究整合策略

合作探究整合策略是指在明确学习主题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教材、收集相关材料、撰写小论文、撰写演讲稿等;课中小组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反馈,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评价而达成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意义重建,要提倡自主、亲历、合作与分享等的学习方式,以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以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确定“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一主题,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撰写讲稿,这些材料可通过查阅报纸、书籍、上网、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课中,把学生分四组讨论,让他们进行质疑、交流、反馈,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综合与完善讲稿,并推荐一位代表上台演讲;之后,教师依次分析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最后,教师做出评价,组织检测,并虚拟条件,让学生制定一份消费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达成三维目标。

三、引导分析整合策略

引导分析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师通过设置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然后造成价值冲突进而达成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此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起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而实现有意义的政治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引导性材料,以帮助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过程中建立起新、旧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进而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下面以经济生活中“我国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为例。

1.设置先行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三学过的知识,即生产力的含义与内容、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等。

篇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环境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

二、采用贴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改革后,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地、抽象地说教,而要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真理的光辉中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该是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就像是“知心姐姐”或“历史老人”,而不是居高临下板着脸孔训人的、面目可憎的官老爷、教师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情感的渗透还可延续到课后,教师应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教材中的活动框题,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比如,我们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丰富的活动教育的一种方法。我们组织学生说一说格尔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好形势;访一访建设功臣们的事迹;走一走农贸市场,了解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很深,回校后,写作小论文时,感到有话要讲,有文可写,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所写的论文质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三、有效利用教材、时政等途径提升德育教育功能

1.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凸显出来。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在课堂上由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消费行为,然后对照教材检查这些消费行为是什么样的心理导致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了消费心理而且在活动中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可取的,从而在思想上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其实,现有政治课教材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充分注意落实了德育方面的内容。

2.加强时政教育

篇5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确立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依据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搞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科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

二、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灌输教育模式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应提倡灌输教育。所谓灌输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发了“灌输”原理,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靠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思想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进行教材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随之有所变化,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德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到“财政的作用”、“税收”等内容时,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理解国家富强对于每一个公民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对国家尽义务等思想意识。

(二)辩论会模式

辩论会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比较容易加深学生对德育的领悟。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队,就各种消费心理进行辩论,学生用上了所有他们知道的知识和现实例子进行激烈的辩论。通过这次辩论会,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领悟到各种消费心理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辩论的题目,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这些材料。而且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有综合探究,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辩题,如“正确对等待金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辩题通过稍微改变就可以成为辩论会的主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公民观、权力观、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篇6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产生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政治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学习、参与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1.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寻找与本节相链接的内容,并用讲故事或人物介绍、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还特别强调要学生自己编写。要留给一周的准备、思考时间,同时指派几个政治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帮助指导,初稿可以交给老师审阅。令我吃惊的是两天后居然有两位学生要演小品,我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帮助他们找资料、做策划,学生热情高涨。编故事的、写诗歌的忙得不亦乐乎,而且质量相当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课堂上,我只扮演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好他们上台的次序,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形成书面材料—集中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3.课后,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的习题考学生的办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

二、启发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政治思维能力的基础。首先,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体、目题四个层次;其次,要知道本教材的正文与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最后,要注意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我们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2.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隐藏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当有学生提出“饭店用餐后吃剩的要打包,很没面子”时,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让他们进行讨论,结合热点“光盘行动”。因此,通过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形成了竞争机制,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政治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可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过度消费、适度消费、过分勤俭节约进行讨论,形成理论知识,并运用在自己日常的消费中。通过讨论,学生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了从多层次、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篇7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的导入,应具备如下特点。

1.方向性。课堂导入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引方向,不能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

2.新颖性。信息时代为导入情境的设置提供广泛材料,教师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作为导入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3.效益性。导入的设计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流于形式,要找准切入点,以免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设计导入:南方学生对冰雪王国有着独特向往,所以通过两幅北海道雪景图片导入,并且介绍北海道是中国人春节旅游首选地,从而自然导入到消费主题上。此互动过程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简洁形象的导入便成为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的载体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情境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以虚构、捏造;对素材的选择必须科学,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素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不能平铺直叙,宜张弛有度。

在本节课,笔者以2015年春节国人旅游消费情况为素材创设一系列情境。首先,情境中包含很多数据,容易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其次,选择素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思考国人消费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最后,整堂课运用设问、巧设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迭起。

2.生活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可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件,也可以选择新鲜的时政新闻、故事、漫画、图片、音乐等。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才能变枯燥为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导入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国人10天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你会买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各抒己见。因情境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有话可说。

3.时代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脱离时代就成为一潭死水,只剩下说教。所以,政治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教学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

4.主题性原则。碎片式课堂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和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应设定一个主题贯穿多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笔者以“旅游消费”为主线,以围绕该主线的相关信息为素材完成整堂课教学,既能让学生系统掌握整本书中有关消费的知识点,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恰当设计情境问题,寻找活力课堂的出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设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度性。人们认识问题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笔者共设置4个问题:

【探究一】旅游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探究二】当你看到国人疯抢的时候,你会选择购买吗?为什么?

【探究三】面对国人在国外消费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该怎么办?

【探究四】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四的展开以探究一、二为基础,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指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二和探究四的答案并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看成是正确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

四、努力实现情感目标,提升活力课堂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入手去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篇8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篇9

1提升教师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因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的铺砌起来的!”示范和引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教师作为学校的工作人员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换句话说,教师也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最直接的榜样。因此,要想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首先我们政治教学工作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小的行为约束自己,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抽烟,不说脏话,衣着整洁……这些小事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的潜在因素。尤其是在面对中职这些所谓难教的学生时,我们更应该言传身教,言必行、行必果,不为物役,不为名诱,有爱心、有责任感,能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精神生活。

2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德育目标

学习政治这门学科,其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可以说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显性德育学科,其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因此,作为新时期政治教学者,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德育教育要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如《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和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认识价值规律,践行文明消费;再比如《关注政治现象参与政治生活》这一单元知识的重点就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懂得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培养学生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这些内容无一不体现着德育的具体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教学中德育教育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篇10

问题在课堂教学起到穿针引线的教学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启发思考的重要桥梁。正因如此,“问题设计与提出”一直都是教师教学探索与研讨的热点。在思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中,问题仍旧是启迪智慧的关键,是诱发学生“思”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就教材提问题”“就教案谈教学”的思维定式,尝试通过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激发思维作用,以“激疑”的形式,让学生思维先于教师的“教”,主动探索相关问题。

例如: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中的“股票”板块中,笔者在教学导入中插入了综艺节目“一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笑谈三十年》片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解答问题,由此抛砖引玉,导入教学。在这个关于股票的小品中,笔者巧妙地通过更具影响力的名人脱口秀,导入股票这一话题,通过周立波的幽默语言及独特见解,化繁为简,让本课教学更具生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①买了股票就能发财么?②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有什么不同?③你们家有人炒股吗?你可以给他提几个建议吗?通过问题与情境相融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周立波老师的精彩解说,快速地联动起来,达到以问题导学、以情境促学、激疑设疑释疑的目的。

有效示范,能力养成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最好榜样。在思辨课堂中,教师要“身正为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首先,还得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以令学生叹为观止的有效示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们明确思维方向,提高他们实践的学习力。

例如:在教学《价格的变动》这一课前,笔者邀请班长、团支书共同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基于热播生活戏剧《家有儿女》的情景剧。在这个剧情中,团支书扮演妈妈(刘梅),班长同学则扮演聪明活泼的儿子(刘星)。对话内容主要围绕妈妈在商场优惠大促销期间买了一大堆促销产品展开,如冬季的羽绒服(剧情表演发生在夏季)、降价的鸡蛋、少得可怜的猪肉(猪肉价格涨得厉害)等。在这个情景剧中,笔者扮演爸爸,巧妙地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导入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不时幽默地抛出问题,并在学生难以解决问题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智慧地解决问题。小品内容生动活泼,为学生的讨论与思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智慧的思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思辨让智慧碰撞出火花

高中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他们渴望获得课堂的话语权,具有较为独立的行动能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置上做出一定调整,尽可能减少教师单向讲授的知识,将更多的课堂空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实践与展示。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根据单元主题,设计一堂以思辨为主的活动课,创设思辨专场,把小论文与小组辩论赛结合起来,开始一些主题辩论活动;或是开展一些以调查报告为主的主题活动,如“观点演说家”“你说,我听”“小现象,大讨论”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实践、自主展示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展示自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该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创设“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们“动”起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把学放在教的前头。活动中,笔者以播放小视频的方式,导出论点“买贵的,还是买对的”。在这个小辩题中,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大阵营,并要求各个阵营推选出6名小辩手,代表小组参加比赛,其他成员则负责收集材料,整理论据,补充观点,并做好拉拉队。在这个思辨平台中,学生们竭尽所能地发挥了自己的语言才能与思维才能,他们妙语连珠,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场面很是热烈。在思维的激荡与碰撞中,笔者作为特邀评委,及时点评,并巧妙地渗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辨,让他们的智慧撞出火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