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5-30 19:3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篇1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更富有真实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运动过程和组成结构清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对重点进行闪动等技术操作,使地理运动过程和组成结构重复出现,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使教和学都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注入式转为启发式,强化了形声的教学效果,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使一个教师可以教无数的学生,使一个学生可向无数的教师学习,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数量,为开拓地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可能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优化地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真可谓是地理教学中的“催化剂”。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调控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地理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乏味。特别是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尤其是动画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学生非常兴奋,集中注意力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学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探求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初一地理上册“人口问题”一节时,只需要播放一段视频,世界及中国人口问题的种种情景就会一览无余,无需教师多作解释,学生就已经全明白了,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兴趣是指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充满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初二地理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时,对于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的知识,学生知道的很少.为了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了解,我开始就放了一段关于解放后铁路建设成就的视频,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修铁路凿山洞的情景,看到了隆隆的火车穿过隧道快速的行驶在铁路上,看到了铁路有少到多的发展过程。片中的形、声、色吸引了学生,当让同学们说一说我国铁路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时,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对于铁路成就的取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分别出示了铁路营业里程增长投影片、1949年到目前我国铁路分布的复合片、各种机车时速投影片,一步一步地、一方面一方面地启发学生说出铁路建设在营业里程、干线分布、机车时速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样把学生从广泛的兴趣中引向解决具体问题上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的求知欲。于是学生很快的把铁路建设成就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不仅没有因新知识抽象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知识到掌握知识,再到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主动自发中进行,从而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及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智力发展机会,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典型鲜明、动画造型逼真,使地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易懂、极富表现力。它既可提供大量文字材料所无法达到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地理事实的科学信息,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观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途径,对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观察更细,更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有多少条?是怎样分布的?同学们有的答15条,有的答10条……,争执不休。于是让学生细心观察我演示的我国主要铁路分布复合投影片。我先出示南北铁路干线的投影片,让学生读出干线的起止点、名称,并观察所经过的省区,再复合上着色与南北不同的东西铁路干线片子。让学生继续说出它们的起止点、名称、所经省区。学生由观察复合片人手经过头脑的归纳总结过程,对铁路干线5纵3横的分布格局形成了科学的空间概念,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集中到研究问题的关键上,指出思维的线索和方向。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将某一地理问题的“文字信息”变成直观的“形象信息”,可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篇2

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首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学不是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和加工,建构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尽量让知识化,问题层次化,并能结合学生自身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例如在教学《世界人口分布》时,教师先不直接让学生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而是先进行一系列的设问:①同学们认为气候寒冷干燥、炎热潮湿和温暖湿润的三种气候相比较,哪一类气候更适合人类居住?②同学们认为是地形平坦的地方还是地形崎岖的地方更适合人类居住?③在同一个城市里,城区和郊区相比较,哪里的人口更为稠密?通过以上设问,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人口的分布不但受到自然环境还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再让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世界人口最稠密和最稀疏的地方是受什么自然因素的影响。

其次,要把学生始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时,始终要以一切教学活动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来安徘教学活动。①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②要让学生主动去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

此外,要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化,从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加工、变化,通过新的形成反映出来,如叙述比较性内容可变化成图表、图解等形式,规律性的内容可总结成曲线图、口诀等,深奥、抽象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教具等形式形象地反映。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对板图、板画使用的设计,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学的语言,它可以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单明了化,它便于提示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给学生全新的认识和感觉,也扩大了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中,最为核心的是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它是对前几个流程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首先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不同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生活”导入、直接导入、设疑导入等。复习导入设计主要用在所学的新知识跟前面以有知识之间有紧密联系的教学中,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江的知识后,老师可以问学生:长江的长度、源头、(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开发和治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那黄河的情况呢?从而引出“黄河”的教学。如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农业这些内容教学的导入,就可以采用“生活”导入。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学生熟知和亲身体验的事物跟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联系。

篇3

本学期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2年版》为指导,以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培养物理学科优秀教师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做好本学期我校的物理教研工作。

工作目标:

一、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三、加强优秀教师培养工作,争取在今年即将举行的物理基本功竞赛方面获得教好成绩。

四、钻研物理教学试题,参加出题培训工作,准备适合学生的物理试题。

五、进一步完成课题任务,进行课题研究。

六、保证质量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工作措施:

一、新课程实施已进入第十年,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是目前物理教研的首要任务。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采取下面三项措施:一是倡导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二是通过区域教研进行研讨交流;三是通过校本教研联系点解决新课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目前我校物理教师队伍的现状是:经验性教师缺少,年轻教师居多,教师专业素质不均衡。

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教学还处于低效状态。提高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更多教师上好课是物理教研的重要任务。本学期1.是要深入有针对性的听课教研指导;2.是以基本功竞赛为契机进行推动,使年轻教师得到锻炼;3.是通过教研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

三、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

一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使其在大赛中尽快成长;二是借区内课题研究作区内的公开课。

四、对于今年的试题研究工作,要创新思路,体现新课程理念。

试题和作业上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避免盲目性。适当增加原创题的数量。

五、扎实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性物理教学课.

学习、作计划、完成校期初工作。

2月下旬

本校物理教师

准备参加市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3月份

本校推荐一名教师

期中检测

4月

本校

邀请教研员优质学校听课评课

5月

本校教师

课题研究公开课

5月下旬

本校教师

试题培训

3月-6月

本校一名教师

篇4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十分值得研究。因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这个现象既影响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向前发展,更阻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存在低效化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初中各科教学包括历史课程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与以往教学模式有了改变。但是由于一些教师仍然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然后教师布置作业。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无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逐渐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教师仍然沿用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意,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学校对于初中历史课程不重视,初中历史课程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来讲是一门副科,存在课程设置少的特点,加之许多学校对于历史教师的培养不重视,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设备等没有给予很大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造成了初中历史教学低效化。四是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突破,不重视因材施教,特别是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畏难等情绪。

二、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的对策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相关内容或者事件时间上比较久远,这种久远往往使学生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化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因素,将久远的历史故事或者实物以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我身边这种感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将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名胜古迹通过计算机以视频教学方式投射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承载当时历史的名胜古迹,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的责任感,不能认为自己教授历史这门副科而缺乏教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授课程时特别是在课堂设计上、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和作业布置上都存在松懈懒散、对付的心态,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就不佳,愿意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慢慢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能够不断增强教学的责任感,将历史课程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课堂上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所谓课堂教学反馈,指的是教师要能够掌握学生课后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反馈既能够帮助教师真正了解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找到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因为,课堂教学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其重要。教师要能够在课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直接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测验、兴趣比赛等方式检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结合相关测验、比赛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情况后,教师要能够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采用更新颖、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阻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更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各级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及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广阔。

作者:安中娟 单位: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初中地理是介绍中国及世界地理方面知识的学科,包括人口、人种、矿产、地形地貌、气候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鉴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1 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地理学习的真实写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是不能够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认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过教材的介绍间接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促进初中学生地理成绩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观看教材图画的做法,主动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地理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埃及风土人情的视频,介绍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于埃及整体情况有直观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埃及的文明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及神秘的文化资源,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地理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借助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能够在根本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的弊端。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动画演示。以便学生能够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观的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诞生、成长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黄河也是灾难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过程中,也会对黄河泥沙的来源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3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类似的难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的过程中,对于太阳移动影响全球昼夜长短的地理现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和太阳的直射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的,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在直观上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长足进步。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低下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初级中学,山东 淄博 256305)

参考文献:

篇6

在校长室及分管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要求,认真贯彻《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xx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责任意识,规范常规管理,促进质量提升,努力提升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建现代职教体系,在多元化办学层次基础上,以能力为核心,改革评价模式,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多元化、多途径的学生评价机制为着力点,搭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以学分制为切入点,实施有效教学。力求教学生态有明显改善,努力在省市级教学管理检查视导中取得良好成绩。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健全对各系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做好教学管理中的巡查、抽查、专业系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对二级管理系部课务的指导,做好各系课务安排、教学进度安排、调代课安排工作的检查督导,规范与课务相关的一切安排,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做好日常检查与反馈工作。继续坚持做好调代课制度、信息员制度,做好每学期的三次常规检查(教案、作业布置及批改和实践教学的情况),做好一次各系的推门听课检查及反馈工作,结合提升课堂质量的系列活动。继续编写教学简报,对各系及全校的调代课情况进行及时通报。

3、指导各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加大对各系、专业团队、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指导工作。本学期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检查与交流。由于双桥门校区上学期刚开始使用相关表格,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表格的填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教研活动的形式,给老师进行相关培训,争取尽快让所有老师规范各类表格的填报。

4、根据本校的二级管理结构,组织教学团队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

一年一次的研讨与修订工作。由我处牵头,各系参与对于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工作进行梳理,对于系部和校级职责明确,理顺各级各部门责权利。对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规范工作流程,科学管理。将新增及修订制度按照学校规范出台。

(二)以学分制改革为引领,深化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开发

1、继续做好重修课程的方案制定及执行,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重修方案,将过程性学习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在原有的评价模式基础上形成以阶段性学习及考试为主的新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双桥门校区重修工作的指导,学分清算工作的指导。

3、结合省中等职业学校学测方案与xx市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各系做好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上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专业课和文化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开设的研讨。

(三)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在多层次办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现有"3+4""5+2""3+3"五年一贯制高职、三年中专、普职融通班等多种办学层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不同层次教学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每一节课的实施情况。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

2、发挥二级管理优势,做好第一轮3+4转段考试复习迎考工作,以优秀成绩彰显我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成效。加强对"3+4"班级的指导,做好13级"3+4"班转段升学工作,指导、督促各系做好转段准备工作,保证转段的顺利进行。

3、指导系部做好单招、注册入学、普职融通班的升学、报名工作。今年普职融通将有两个校区三个合作班级参加单招考试,双桥门校区有两个单招班升学,在本学期指导系部做好单招、注册入学、普职融通班的报名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科研素养

1、继续做好xx中专首届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学期将进行首届xx中专课题的开题工作,在上学期重点课题开题之后,进行普通课题的集体开题。为教师的教科研搭建有力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做好各级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省级第二期职业教育四个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第三期课题的申报工作。指导做好xx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的滚动课题研究工作,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提升教科研水平。

3、做好校2015年度论文评比活动总结工作,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公布获奖名单,组织优秀论文在全校做交流,并推荐至《xx终身教育》杂志发表。

4、完善已有的教科研管理平台中的论文管理和课题管理功能,与学校OA办公网衔接。搭建教师科研业务管理平台,初步建立教师科研业务档案,将教师科研业务相关数据数字化归档管理。

6、进行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及相关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一年教师规范教案撰写培训,针对入职三年教师课题申报与课题研究相关培训,并组织系部对入职两年教师进行相应的技能过关考核及测试。

进行"教科研工作量"的工作调研和宣传

7、为更好的适应高职学校的发展要求,积极调研、初步形成有关教师教科研工作量的认证体系,做好教科研工作量的相应的宣传,确保下一学年度能开展教师教科研工作量的申报与认定。

(五) 进行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1、结合省、市级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工作,组织开展校级"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竞赛,做好相关辅导及申报工作。

2、组织校级研究课交流活动,该项工作将与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与备课

组的优秀课例备课评比相结合。为各系各教研组搭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全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结合省市信息化大赛的赛项,在教学中继续推进网络空间教学,促使老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做好招生专业设置的调研、汇总工作,做好学校形象宣传的策划,提高生源质量,保证三年中专、五年高职、3+3中职与高职衔接、3+4中职与本科衔接及5+2高职与本科衔接等多个办学层次的招生质量。招生规模稳定保持与2015年同步。

2、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实习指导、就业指导工作。

中职第一次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双区的两个系部也是第一次实行系部管理,加强系部之间的经验交流,指导各系开展就业实习工作,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工作。结合此工作,进一步开发校企合作的单位,拓展学生实习的就业面。做好五年高职的派遣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结合省联院工作,做好省就业指导、跟踪与实习管理平台的建设,数据采集使用工作。

3、学籍及单招报名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优化纸质学籍和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省、联院学籍管理系统的统一,严格依据各种规范申请表格更新每月的学籍异动表。

做好单招、注册入学、转段及专转本的报名、技能考核、体检、考试、填志愿等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05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思想在我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上,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教学方式起到很大程度的进步推进作用,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支点,以此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将会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进行分析,从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提升而不断努力。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使得教学的手段更加科学化,更加利于教学发展。

1 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分析

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理念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进行图文的表达,可以将初中地理教学以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形式来改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教学的有效实施,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古埃及文明与发展”一课时,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摒弃传统的观念,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通过多媒体的画面以及多媒体的音频文件来介绍古埃及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对相应的古埃及文化进行介绍,老师在教学时,先准备好古埃及文化相关视频,将尼罗河以及金字塔真实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相应文化欣赏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图文更加深刻地了解埃及的文化。

2 多媒体教学将地理知识进行形象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能够从根本上对相应的课堂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学生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其对知识的吸收率,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知识的抽象性,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空洞的感觉。例如老师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课文时,其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再根据其产生漂移的过程对漂移学说进行分析,此种理论性的地理知识难以被学生们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以及插图的讲解来深化学生们的理解,对整个漂移的过程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此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困惑解释清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能够清楚漂移的基本过程以及理论知识的形态,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讲解,为学生们提供形象化的知识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外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给了老师们启示:图文并茂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课堂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展现给人们动态的变化。

3 使用对媒体教学注意事项总结

3.1 传统教学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选择手段分析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其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很好地完成整个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本着多媒体作为基础实现教学手段的飞越,通过教学过程的传统手段以及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结合,将教学的工作提升到最大,使得教学过程中多种手段相互结合,以此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进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教学手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整个教学工作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从管理模式到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注重实效,开拓创新,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总结来强化整个初中地理教学革新。

3.2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学模式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作为辅导,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项教学工具,通过教学工具的改变,其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导的工具,其本质的意义没有改变,其作用是为了让老师更加方便地讲解课本知识,使得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地放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从感知上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事物,所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便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总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其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因此根据相应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我国的教育方式朝着信息科学的方向发展,根据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革,使得在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23.

[2]姚广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9):85.

[3]冯立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0,(18):98-99.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学习地理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同一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分析地图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新的知识能迅速消化吸收并运用自如,而且渴望不断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地理提不起兴趣,缺乏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不懂分析地图,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感到困难,导致最后与好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优秀生“吃不饱,不够吃”,后进生则“消化不良”的现象几乎在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呢?

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观原因。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部分学生学习观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学习管理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3.缺乏学好地理的信心,学习意志力薄弱。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自信心能使学生增强毅力,不怕困难,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而部分学生在经历考试后,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导致越学越困难,甚至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增长的。

4.没有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小学进入初中,新增了地理科目,部分学生在开始阶段没有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人地相关性,没有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复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分析地图的重要性,只是死记硬背课本的内容,没有真正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更不懂得运用,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5.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七年级地理的第一单元——地球,是初中地理课程中较难理解的一个单元,比如经纬网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学生在刚开始时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钻研的精神,面对困难就气馁,破罐子破摔,在往后的学习中遇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必定不能深入理解,从而使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学习过程中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

(二)客观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什么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为什么部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为什么一个知识点讲了很多遍,学生还不能够理解?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了,教法过于陈旧,在“备教材,教教材”,却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备学生”,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慢慢会变成学生发展的桎梏。就某一门学科而言,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肯定比学生高出很多,但一个人如果被落后的思想观念所禁锢,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只能为落后的教学服务。

2.学校方面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有些学校的地理教育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科,难以同语文、数学甚至历史及其他自然学科“平起平坐”,在许多中学出现“学地理的不教地理,教地理的不是学地理的”这样的怪现象。学校对地理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初中地理课时的安排上没有按照国家课程开课的标准开课,也会影响到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地理。

3.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部分地区,地理是非中考科目或只作为会考科目,学校、家长们只要求学生把“主科”学好就行,放松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学生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必定不用心去学。

综上所述,各种因素同时制约着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地理学习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或减少两极分化呢?

三、防止或减少两极分化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应从以下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要精心设计第一堂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实行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已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教育在基础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些都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地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地理的方法,以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才智过人,这说明地理很有用,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锻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人的一席话道出了意志力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受挫能力低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要让学生知道意志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并努力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完成后,就会累积大大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慢慢增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这时我们就要想想之前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正是有了一直以来的坚持,才有现在的这些成就。这样我们就会再次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生活中,让家长们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比如做家务,适当地让孩子下厨,让他们体验煮菜做饭的辛苦,让他们饭前帮忙,饭后洗碗,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习中,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不要马上向老师求助,应自己开动脑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设计适当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解答。通过困境和难题来刺激学生,他们增强受挫力,不断完善意志品质。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地加以惩罚,进行挫折教育,并且告诉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知错就改。还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会坚持。通过以上方法,学生慢慢克服了自身的缺点,就会达到完善意志力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经验的全面总结,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知识,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每个地理教师的奋斗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简到杂,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对教材的重难点采取“小步幅、密台阶,循序渐进”的方法,分解教学难度,调整教学进度,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优化练习、优化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另外,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理是一门介于文理科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地理要先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要用理科的思维方法学习自然地理,用文科的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文字逻辑表达、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等能力。

2.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情境创设,使地理课生动、活泼、有趣。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在《日本》这一课中,我先给学生猜谜语——打一国名: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然后在优美的日本国歌中播放日本特色图片,以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讲多火山、多地震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观看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地震海啸视频,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地震的过程及造成的破坏。接着,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说出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然后通过角色扮演这个环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做,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让学生学会逃生技能。再如上《天气》一节时,我先叫学生说说“今天”的天气,再播放当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想了解更多有关天气的知识。总之,良好的情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思考,一定能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构建交流平台,结成互助小组,在合作与交流中促进成长。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这一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满堂灌”的单向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主动建构共享的学习过程。

地理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为了完成地理教育的历史使命,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要积极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减少甚至杜绝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的辛勤栽培能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湖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篇9

1《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1.1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与物理化学理论内容的不同步

《物理化学实验》开设的各个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较多专业理论与实验不同步,指导教师在实验演示前要花双倍的时间及精力给学生讲述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是,每堂课只有30min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完全接受该部分的理论内容,结果就是学生实验后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达不到培养的目的。

1.2物理化学实验某些仪器设备较少

鉴于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与其他基础实验课程不同,除了基本的玻璃仪器外,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到较多其他整套精密设备,如精密控温仪、压力计、磁化率测定仪、电动势测定仪等,成本一般较高,需要较多的购买资金,导致某些仪器设备数目较少,学生分组后人数较多,使得有些学生实验过程处于没事做的状态。

1.3课程教师全程指导所有实验项目

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及结构化学,知识面广,实验项目多,都是由一个任课教师进行全面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精通所有实验项目的内容、详细操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验前准备各实验项目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这样的上课方式,不利于实验项目的更好进行,毕竟每个老师都不是全才,严重增加了教师的准备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完全弄懂每个实验项目,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1.4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

一般在实验的第一节课已经向学生说明实验前要预习,进实验室时要有预习报告。但是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预习报告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写的,这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教师进行原理、实验内容讲授时,少部分学生属于游离状态,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时,学生没有认真注意细节内容,真正到他们进行实验时,问题出现了,不懂得如何解决,而一味的在书本上找答案,还是没能最终解决问题。遇到此类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干脆就不思考,任由错误的发生。由于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小组中有个别学生基本都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很不积极。

1.5学生抱应付心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数据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探究实验机理、剖析实验内容的必需步骤。有部分学生完全不理会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只是一味凭感觉简单处理;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真正明白原理,引起处理数据不完整;还有一部分学生查阅后采用软件进行处理,但是由于不知所云,所以很多也都只是给出了图形。比如在三液系组分相图的绘制中,很多采用了某些理论课提供的软件画图,只是纯粹的画图,当问到三角坐标中每个点具体代表什么,学生没法回答。基于以上的情况,主要的根源还是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的任务,只能这样的应付了事。这对培养学生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基于现状,有些事情无法完善。因此,某些时候,针对这些好学又不是很明白处理原理的学生,需要更加耐心指导,注重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6简单的考核方式

篇10

一、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指的是:学生在地理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或马虎应付作业,不会分析习题,逻辑能力不强,消极对待考试,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地理学科有抵触性,我通常将以上学生称之为地理学习困难生。

二、地理教学困难生的形成原因

1.不能正确认识学科的合理性、重要性。正如上文提到的,地理在苏州市不参加中考,学生了解不到地理的重要性,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认识不到地理的应用价值,没有良好的学习观。学生大多不知道学习地理的用处,不能了解地理的实用意义,觉得学与不学对生活影响不大,这种错误的学习观点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3.缺乏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地理学科有着文理互通的特性,不仅有一些文科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且需要理科的逻辑思维以及判断能力才能学好,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开始回避,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4.对于地理教学中困难生的形成,也有教师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或者对学生的错误评价都会导致学生成为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三、地理教学中困难生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地理教学中困难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上消极,课下积极;2.上课分神,搞小动作;3.课上不参与互动,课后不做作业;4.无视课堂纪律;5.认真学了,但不会做题。

地理教学中困难生在课堂的表现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其他同学起到不良的影响,这些学生打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思路,降低其他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负面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中困难生的转化很有必要。

四、如何转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一定要深刻了解意识到教学中困难生的弊病到底在哪里,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学:

1.沟通

与学生建立友谊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多与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兴趣爱好,可以让教师在课上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动教学。沟通,简单来说就是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喜欢教师,利用“爱屋及乌”的思想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沟通中,要注意适当的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生活学习中,尊重他们,不要因为学生学习的好坏来决定教师对学生的喜欢与厌恶,要尊重每一名学生,通过打动学生心灵的方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还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学习,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希望,有了对学习的信心与希望,学生才会有动力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尊重学生与赏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寻求帮助,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2.举例生动活跃,发散学生思维

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教学例子,现在学生都喜欢看一些青春幽默的电视剧,上课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上课时候利用《爱情公寓》中曾小贤为了与诺澜在视频中一起过圣诞节,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时差的例子来与学生探讨时差的形成原因、每个时区时差的不同等问题。这样课堂就显的不再枯燥,并且能让每个同学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所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学科在实际中应用的广泛,学生才能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同时一些生活中的地理学科方面的现象,学生也能更好的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从学习到运用,再从发现到学习,这样的良好循环,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3.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要改变学生对学习地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教学理念出发,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课改政策,普及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根据这些政策对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行整合,适当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变自身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更换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科学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教师而言,还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督促,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督促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行课后复习,对习题要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