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18:59: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经济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根源
1999年8月邵易波和谭海音在上海创立了易趣公司,正式拉开中国网上购物的序幕,2002年,易趣与eBay结盟更名为eBay易趣,致力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由于电子支付体系及智能物流的缺乏,eBay易趣并没有完成在中国开创新经济形势的使命。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投资创办了淘宝网。通过自建电子支付平台及独立的信用体系结构,真正构建起了网上大规模多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真正催生了网络经济形态。并且这种势头在之后的10年中锐不可当,随后诞生了各种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网上娱乐、网上媒体等等经济形态,最终把中国真正推向了实体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的新时代。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和互补。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一段时期的新型经济形态时,就必须抱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已有文明提供的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创新和变革,从而发现经济形态产生的本质。我们来看看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过程。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物质变换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利益交换活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产权关系、企业制度以及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种二重交换活动使经济社会具有普遍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物质、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关系体系所具有的一切属性。这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关联共同发生作用的。道格拉斯·诺思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形态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成为21世纪的主流,从而带动了网络技术、网络通信、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生活、网络社会、网络世界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GDP越来越依赖于以电子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正像工业革命把95%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一样,现在信息革命也把绝大部分从业者从传统制造业中解放出来。风险资本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青睐,指引了经济社会的取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经济就是互联网技术变迁和信息革命的产物。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网络经济学概述
网络经济学顾名思义,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承载经济学知识理论的一门学科领域。它由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是专门研究各种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科学[1]。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呈现网状运行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狭义上来讲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群体[2]。
网络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网络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从网络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来看,其产生必然与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其产生的技术基础。从本质上来说,它离不开经济学理论发展,它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物。在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分配制度体现平均主义,从改革开放时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过去经济增长方式是劳动和资金密集型技术,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信息密集型技术。网络承载了高容量的信息数据,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了经济增长速度。
网络经济学的内涵。网络经济学是运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功效,把网络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发挥网络与经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它是相同技术的企业行业构筑的一条产业链,经济性财产所有者在经济交易中体现出来的外部性。不同性质的企业通过混合机制作为一种管理结构,实现企业之间的团结合作。利用网络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关系像网状般连接起来,能够使社会合作长期维持下去。网络像一个三维结构的织网,在交易主体在进行两个交易中,具有跨越性,在交易中形成外部性的特征[3]。
网络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
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改革创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其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是一种无形的营销方式,即可以不需要消费者与销售方直接面对面地进行交易,直接通过网络实现资金的流转,间接通过快递等物流运输方式实现产品服务的转换。
在网络经济学一个鲜明的实例首屈一指先提到淘宝,淘宝是国内著名的电商,是商品销售行业的佼佼者。它通过网络销售实现了销售者与消费者在网络上实现资金的流转,特别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节假日期间淘宝都会采取优惠措施,在网络上优惠信息,通过支付宝实现资金的流转,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网络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与过去传统有着一定的差异,它是产品销量的增加,消费者、销售商的消费行为不断增加。简要理解就是产品的销量与消费行为成正比,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数量越多,产品销售数量就越多,其效用也同步增加。
拿国内的通信行业为例,移动、联通、电信三家通信企业在同一天实行了短信定价调整,在过去只有相同用户之间发送短信价格低廉,经过差异定义的调整,三个用户之间相互短信的费用是一条一角钱,从短期来看,会使三家公司利益亏损,但是从长期来看,三者之间相互发送短信的价格较之以前降低了,价格的降低,会使消费者发送短信的行为增加,消费者的增加,发送短信的数量就增加,发送短信的数量越多,通信公司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正反馈起主要作用。正反馈打破了传统经济学里面的市场均衡理论,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形成适者生存的机制。就好像声音一样,使用工具敲打桌面,振动频率越频繁,其声音强度就越大。
以京东商城,经过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其并不陌生。它是我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它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上市公司,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之一。它是如何做到实力如此雄厚,从其公司发展史来看,京东商城只是其网络营销渠道,1998年京东公司在北京中关村正式挂牌成立,几年后进军上海,开创了京东产品博客系统,是国内第一家以产品为主体对象的专业博客系统,2007年在改版后京东多媒体网改名为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三大物流体系,又开始发展平板电视,开通全国上门取件服务,先后有多家公司合作,建立分公司。
摩尔定律与拥抱标准。摩尔定律的出现,企业通过开发新技术,获取动态竞争优势,加强了提高竞争力的能力,使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位置。Internet与网络电话的出现又为经济贸易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
通过上述对网络经济学的论述可知,网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各种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科学。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主要体现了对传统经济的改革创新,运用了摩尔定律与拥抱标准。
关键词 网络经济学 经济形态 产业发展 层面
当今世界到处都充斥着多姿多彩的网络,“网”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当我们拿起电话时,就进入了电信网;当我们打开电视时,就进入了无线或有线电视网;当我们用鼠标点击“Internet”时,就进入了全球计算机联网的Internet。那么网络是什么?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认识,网络是应用,网络是服务,网络就是人们相互沟通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和载体。网络经济就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又称为“新经济”,它基于新的技术、新的规律、新的游戏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
一、从经济形态层面看网络经济
从经济形态这一宏观层面来看,网络经济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网络经济在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是与1993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分不开的。但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而言,则早已有之,而且由于不同学者对“网络”和“经济”的不同理解,它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例如,早在80年代,有些日本学者鉴于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均因有相应的网络而发展起来,就把服务经济称为网珞经济,提出要研究这类网络经济学问题;1992年我率中国信息经济学代表团,访问贝尔实验室时,有两位美国学者送结我几篇研究网络经济问题的论文,其内容是讨论电子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人们也把这类研究称为网络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s)。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挤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宇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二、从产业发展层面看网络经济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美国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人为3014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从1995-1998年美国互联阿经济增长了174.5%;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1000亿美元。
三、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层面看网络经济
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飚升。例如,美国的德尔公司自1990年上市以来其股票增值了3万倍。又如美国的雅虎以400万美元创业,经过4年半时间,其股票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增长1万倍,拿其网络股收益与其财务收益相比,超过40多倍。这说明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收益更多地来源于信息资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增殖。
现在成为时尚而流行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当然,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化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逐步开放和适度监管来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成果、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网络经济友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学术研究.2000(1).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概述
研究性教学最早起源于1916年杜威创立的“问题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它要求在学生掌握一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纲”所依,切勿天马行空,又要将教学内容拓宽到教材之外的期刊书籍乃至网络资源。其次,它并不排斥课堂教学和传授知识,但认为这并非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双向和互动交流,激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手段。
近年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网络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从网络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来看,网络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它以传统的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经济现象时摆脱不了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它又修正和拓展了不少传统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对传统经济学造成巨大的冲击。另外,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身仍处在剧烈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地向学生传输一些网络经济学的理论,而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思考方法去分析及解决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经济问题。这要求教师不能以“讲述书本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增添实际例子”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摸索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懂得“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教师在课程上讲授的重点不是灌输新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传输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方法和技巧。因此,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对《网络经济学》进行课程改革是完全必要的。
从网络经济学的开课对象来说,选修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一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有一定的动力和能力应用经济学理论工具去分析和解决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种种现实问题。只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完全有能力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网络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法
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必须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因素: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学生的素质、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及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等。此外,单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了多种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的研究性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明确主题。根据案例教学的主题选择出相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并精心设计相关讨论题。案例的来源既可能是通过剪裁和加工网络、书籍报刊上的案例,也可能是由教师或学生概括身边的经济案例。除了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外,案例内容要精简,主题要突出。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案例教学。对于难度不高或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宜采用归纳法,即先讲述典型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教师再阐述相关原理,最后由学生作归纳总结;而对于需要应用较为复杂或学生不熟悉理论分析时则采用演绎法。即先由教师阐述相关原理和分析方法,再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教师作最后总结。因地制宜地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一方面保持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案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当发现讨论产生方向性偏移或深度不足时,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
2.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是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甚至组成项目小组协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者。整个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问题的创设阶段、资料收集和准备阶段、综合研究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商业模式”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性地使用了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讲授了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然后让学生组成3人~5人的项目小组,虚拟成立一家电子商务企业,深入分析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初步形成一份简单商业计划书。构造何种类型的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兴趣进行问题的创设;为了进一步阐述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小组协作研究,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成果完成后,学生在课堂上阐述本企业的商业模式并进行小组间的辩论,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完善项目成果。通过这种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科研论文写作法
与职业教育不同,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训练学生进行一些科研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学生查找资料,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将专业写作训练融入长期和持续的具体课程的学习之中,强调定性与定量、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结合,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罗列出论文的选题范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围绕这些范围确定题目,通过学术期刊网站及百度搜索等方式收集并总结相关资料,进行网上和网下调研;然后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论文的写作,最后完成论文并进行课堂交流。在写作过程中,从文章的选题、论据的充分性和准确性、论证过程的条理性、最终结论的正确性,乃至文章格式的规范性,教师均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写作能力。由于属于课程教学中的小论文,所以选题范围不宜过于大或过于复杂,既可能是结合教学内容的调研报告,也可能是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另外,还应注意控制论文写作的时间进度,准备材料阶段和论文写作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
四、总结
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研究性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了对本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素质与研究性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研究性教学和传统教学考核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学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网络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建设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 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6(2):71~75
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加上完全渗透的互联网络,利润很难维持在3%至5%之上,传统的商业活动,3%至5%视为薄利多销的极限。根据Webonomics的理念,利润将远在这个极限之下。
哪一个企业可以有能力生存?答案就是不断创新,和提升附加价值,新成长理论指导如何在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闯出一条生路。
相比像Google Apps这样的企业数据云端服务,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数据价值计算起来相对麻烦一些。著名在线数据备份服务Backuplify采用了一个迂回的方式,利用这些公司的公开数据(包括公司的估值、用户数等)来进行估算,得到了一些有趣的数据。(由于近期几个公司的重大变动,数据有所变动)
平均每位用户的价值是多少?
这一数据是通过各家社交网络公开的市值或估值除以其用户数得到(优先采用活跃用户数,否则用总用户数)。
Path:在Instagram被收购的带动下,Path成功获得3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估值飞升至2.5亿美元,这使得Path的平均用户价值从几周前的12.50美元飙升至125美元。Instagram:Facebook的收购让Instagram的市值从5亿美元提升一倍,达到10亿美元,Instagram的用户数也随着Android版的推出和收购的带动提升到4000万,Instagram的用户平均价值从收购前的18.52美元提升到25美元。Pinterest:估值5亿美元,平均用户价值28.09美元。Instagram的收购对Pinterest的估值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Foursquare:估值6亿美元,平均用户价值40美元。除去Path的不可思议数据外,Foursquare可以说是小型社交网络中最具价值的一家。此外,Yelp的平均用户价值为22.21美元,Twitter为71.43美元、LinkedIn为104.46美元、即将上市的Facebook为118.34美元。
利用上面得出的每位用户的价值,Backuplify还估算了各家社交网络想要达到100亿美元的市值需要的用户数。Twitter、LinkedIn已经达到这一数值,Facebook的市值已10倍于这一数据,Instagram在Facebook的收购后也达到了这一目标(值得注意的是Instagram的价值达到了Facebook的1/10,从这点上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Facebook是多么急切的想要将Instagram收归旗下);对于那些更小的社交网络,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Path的火箭式增长让其变数增大)。
单条信息的价值几何?
各社交网络上单条信息的价值也比较有趣,每条Twitter信息值0.001美元、每条Facebook状态分享值0.024美元、每次LinkedIn的职业信息搜索值0.124美元、每次Foursquare的签到值0.4美元、每条Path的信息值5美元(这是根据最新数据调整后得到的非常惊人的数据,在旧的数据下仅为0.5美元)、每个Yelp的点评值9.13美元。
单条信息价值排名:电商型社交网络>私密社交网络>公共社交网络
Yelp拥有最高的单条数据价值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每一条商家点评可以说直接为Yelp、商家和其他用户带来了直接的价值;而私密信息的价值会高于公共信息也可以想见。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数据,Facebook、Twitter、Path等社交网络的分享信息并不能算是通常意义上的商品。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44-01
到1994年之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都是由移动公司一家垄断。联通公司的成立,形成移动通信市场上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于是在1999-2005年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两寡头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进行了残酷的价格战,这种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在此期间,联通公司市场所占份额节节攀升,给移动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中国移动公司,率先改变竞争策略――进军网络领域,开辟了飞信业务,实现移动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这一重大技术创新彻底改善了其在价格战中的不利形势。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移动公司认清了这样一个理论事实,那就是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工业,相应的竞争模式、制胜手段也应该与传统工业有很大的区别。
1 网络经济理论
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它强调的是信息及其技术、经济的网络特征及网络效应。尽管目前学界对于其定义尚不一致,但国家信息中心的乌家培研究员对网络经济定义的界定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认为,网络经济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狭义网络经济指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广义网络经济指以信息网络(主要是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信息和知识起重要作用的经济活动(乌家培)。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对企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首先,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主导形式将围绕技术竞争来进行。由于信息产品的特点,高度的技术竞争及网络的综合应用,使得信息经济各领域出现了垄断和竞争同时强化的趋势。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垄断的同时会有更强的动力开发新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其次,网络经济还会因为消费者的规模效应而给企业带来网络外部性作用。网络外部性指的是新消费者加入某产品网络时,为网络中已有的消费者带来正的效用。再次,它会促使消费者在考虑退出或转换网络产品时考虑成本问题。因而,网络产品会对消费者产生锁定效应,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消费者数量。
2 飞信开辟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技术创新的竞争思路
基于技术竞争形成的垄断模式是靠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技术创新停滞,垄断地位也将随之消失。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小企业有了与垄断企业相抗衡的机会。在这种压力下,垄断企业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从而保证市场份额。移动公司之所以能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一直保持对联通等公司的竞争优势,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一直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而且能把技术看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面对联通公司步步紧逼的价格竞争时,移动公司向网络领域进军,开展飞信业务扭转了市场上的不利局面。这也表明他们已经摆脱原来的价格竞争策略,而能把技术创新、开创新技术产品作为竞争的制胜之道。
3 飞信带来的网络外部性作用
网络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 Law),即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人数越多,消费者从中得到的价值越大。也就是说,网络的效益是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移动公司在使用飞信时要求必须是移动用户才能注册飞信账号,才能在网络上使用飞信。于是在一个群体中,如果由一个人使用了飞信,就会带动联通用户转向移动公司。而消费者的增加会带来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所谓的正反馈效应是指某种网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该产品)的增强。
4 飞信加强了移动公司对消费者的锁定
网络产品对消费者的锁定是指消费者转出该产品的成本会很高,以至于使得他所获得效用低于它所付出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消费者是不愿意改投其它网络服务的,于是,用户会被锁定在该产品上。由信的使用,用户可以在网上同时与好友进行免费联系,这是联通公司的业务所无法企及的。而一旦转出移动公司,飞信所带来的一切正面效用都将随之消失,而其他的公司却不能提供同类型的替代服务产品。飞信的这种锁定效应为移动公司稳定了大量的消费者,进一步确保了它在当前竞争中的不败地位。
正是因为飞信业务的开发、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加强了网络经济的这三方面作用(技术创新、网络外部性效应、锁定效应),尤其这两个效用的深化为移动的消费扩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我认为移动公司能在通信市场上对联通公司具有如此大的竞争优势,飞信业务的研发功不可没。
一、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
在经济理论中,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申农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减少,这便是信息经济学的起点。而作为网络经济的起点,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信息经济是以高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对于网络经济的含义分为两类:第一类认为网络产业即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群;第二类认为网络经济包括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在内的一个总体经济的概念。二者都是对新经济形态的描述,表达的对象是一致的,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有区别,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而网络经济强调信息及其技术与经济的网络化特征和效应。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从经济形态和规律角度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作为信息经济的产物,与传统物质经济不同,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基础经济形态和结构。网络经济更关心信息商品、版本划分、网络效应、路径依赖、锁定、正反馈、电子版权、竞争与合作、信息政策等这些在传统经济领域和信息经济初期没有的新事物、新规律。
从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来看,网络经济的主体是网络及其相关产业。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CREC)1999年的研究报告把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经济分作:网络基础结构层(Internet Infrastructure)、应用基础结构层(Internet Applications Infrastructure)、网络中介服务层(Internet Intermediary)、互联网商务应用层(Internet Commerce),每一个层次都有其代表产业和公司。
从商业模型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促生了电子商务和虚拟市场。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就是指计算机与电子网络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和软件实现商业交换和业务管理的全过程。虚拟市场是伴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市场环境,是网络环境的产物。在虚拟市场中既有对现实市场的模拟,又有全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体验。根据梅特卡夫原则,因特网的价值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呈平方级的增加,所以网络经济对社会实际的经营活动影响潜力不可估量。
三、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源于网络改变了社会信息交流的模式,进而改变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运动规律。在这些改变中,较明显的有2个方面。
(一)挑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工业社会中,边际收益递减是普遍的经济规律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显现出递增趋势,这种特征来源于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消费的非竞争性。网络经济的主要产品是信息产品,它可以零边际成本大量复制生产,而每一份信息产品的价值并不因此而降低,从而在信息产品生产领域,网络经济表现出强烈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
(二)对市场均衡、垄断等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着特殊的成本结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产出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在网络经济中,供求难以均衡或即使均衡也不稳定的特点不仅使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和风险,也增加了确定信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难度,产品的价格更多地由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结构所决定。
四、国内外网络经济学学科发展综述
国外网络经济学研究起步早,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谢伊提到网络经济产品区别于传统经济产品的四个重要特征:互补性、兼容性和标准;消费外部性;转移成本与锁定;生产的显著规模经济性。他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按产业类别讲述了软件产业、硬件产业、电话、广播、信息市场及其它网络产业。
国内学者将网络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纪玉山等指出网络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不会改变和取论经济学揭示经济本质的规律,但在经济现象形态上会拓展应用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周朝民针对网络经济这一新兴现象进行理论探讨。他认为网络经济学较之传统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黄宗捷等(2001)介绍了网络经济和网络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十大瓶颈等。濮小金、司志刚介绍了网络经济的概念、特征、基本理论,网络产品生产、营销、网络垄断和竞争,网络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及网络安全问题等。
五、存在问题
没有将网络经济学与网络实务区分开来,大部分学者的著作内容有关网络实务,不讲隐藏在网络经济背后的经济规律和原理,网络经济学学科内容与名字相去甚远。
已有的研究是零散的,没有系统化。个别教材或教学也讲了网络经济学原理,但宏观的多,微观的少,不系统、不完整。宏观知识多,微观知识少,并没有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也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
我们应把与相关学科交混、粘结在一起的网络经济学从这些学科中剥离出来,确定网络经济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方法和理论框架应该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针对国内外网络经济学教材偏重实务、很少讲原理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应抽出隐藏于网络经济背后的规律、定理和原理。研究中要更侧重于微观,并且重点应放在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未探讨或未做深入探讨的问题上面,对网络经济产品的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网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定理、规律等,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规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学术争鸣中形成。因此十分有必要介绍解释网络经济现象的不同观点。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对系统的范围界定是系统研究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在以前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多是将区域与一定的空间地理范围相联系的,对一定区域的范围总将之明确界定于一个二维的地理坐标中。“任何区域都是点、线、面不同区位形式结合而成的地理实体,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客观上存在的范围界限”,“既然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必须落实在一定的区域上,那么从空间地域的角度来分析、考察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实,传统的基于地理边界为依据的区域经济系统划分方法是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相联系的。资源流动成本成为影响区域边界划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工业化之前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工业化后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都存在资源流动成本较大这一区域经济学必须面临的问题。
然而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着经济系统本身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系统理论为研究客观世界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框架。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总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同与该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对象区别开来。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叫做一个系统。人们关心的是被研究对象的状态,这与外界环境有关。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因素或对象。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影响叫输入,系统作用于外界的影响叫输出。对区域经济系统来说,随着地区间贸易和地区间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增长,区域经济系统所接受的输入日渐多元化、动态化,同时,对区域经济系统的输出来说,亦是如此。这时,虽然区域经济系统仍然可界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但是随着其触角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其范围的界定也将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化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扑面而来。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形式在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法避免的。此时这种以所谓虚拟化的信息技术空间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将对传统区域经济学边界的划分产生巨大的冲击。因为知识或信息是网络经济的核心,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空间里,知识或信息这种资源的流动成本可以足够的小(这正是互联网本身魅力之所在),这时对该系统范围的界定就不再以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的流动成本为主要依据而转向了信息技术空间之本身,新的边界划分依据就更多地转向了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网络技术规则与标准等。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区域边界的模糊化与动态化,因为这种所谓虚拟化的信息技术空间既可以与基于地理的实体空间相重叠,又可以完全游历于地理空间之外,而且,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边界又是随着系统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学的三个理论基石也将蒙受明显的冲击。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界定问题必须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上:(1)区域经济的界定应该与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符合。(2)在网络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区域经济的边界将呈现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3)在一定的阶段里,区域经济的边界将从原来一元的地理边界演变为地理、语言、文化、网络技术规则与标准等等多元要素所决定的边界。
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数学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区域经济的边界将呈现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建立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的系统模型。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对于被研究的系统来说,人们关心的是其状态,这与外界环境有关。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因素或对象。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影响叫输入,系统作用于外界的影响叫输出。一些小的系统可以耦合成一个大系统,一个复杂系统也可以分解为一些小的系统,或叫子系统。对一个大系统来说,构成它的各个小系统之间的输出、输入可以是其本身状态的内容。模糊系统是由模糊现象引起的不确定性系统。一般来说,模糊系统也是复杂过程的一种近似表示方法,该过程本身可能不一定是模糊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演化正是符合这一特征。目前,对模糊系统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形式化的,既将模糊系统看作是非确定性系统的推广。另一种是模糊系统的语言方法,即认为模糊系统是模糊逻辑命题的一种语言描述。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先从对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体统的描述开始。
确定性系统
确定性系统可以表示为:
T={X,U,Y,α,β}
其中X――状态空间(状态集,x∈X是系统状态空间的一个点);
U――输入空间(输入集);
Y――输出空间(输出集);
α――状态转移函数(动态映射),在确定性系统中,一定的输入作用在一定的状态上便产生一个确定的新状态,它表现为如下的映射:
α:X×UX
Xt+1=α(Xt,Ut)
β――输出函数(输出映射),在确定性系统中,一定的状态决定一定的输出,它表现为如下的映射:
β:XY
Yt=β(Xt)
非确定性系统
相应地非确定性系统可以同样地表示为:T={X,U,Y,α,β}
不过,此时
α:X×UP(X);(P(X)表示X的一切子集的集合)
Xt+1∈α(Xt,Ut)
如前所述,所谓系统是非确定性的是指对于某一个状态Xt,下一个状态Xt+1不能由Xt和Ut唯一地决定。因此,该定义意味着下一个状态Xt+1含于X上的子集α(Xt,Ut)。
对输出来说,也是如此:
β:XP(Y);(P(Y)表示Y的一切子集的集合)
Yt∈β(xt)
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系统图示:
模糊系统
虽然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变迁过程本身并不是模糊的,但是随着地区间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区域经济系统呈现出了复杂的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而且此时该系统的不确定性不仅有因果率破损造成的客观不确定性,而且有网络经济环境下明显的主观不确定性特征。因此,模糊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之一。其形式如下:
A={X,U,Y;F,G}
其中:F:X×UF(X);模糊动态映射
G:X×UF(Y);模糊输出函数
用通常系统理论的方法,状态方程可写为:
Xt+1=F(Xt,Ut)
Ut∈F(U),Xt,Xt+1∈F(X)
其中Xt,Xt+1为时刻t,t+1的模糊状态,Ut为时刻t的模糊输入。同样输出方程为:Yt=G(xt)
Xt∈F(X),Yt∈F(Y)
其中Yt为t时刻的模糊输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的系统中Xt,Ut,Yt是不同的向量,在模糊系统中则各为X,U,Y上的模糊集合。
有记忆的模糊系统
对于一个模糊系统,它在t时刻的输出Yt,及下一时刻的状态Xt+1,不仅倚赖于当时的输入Ut,也倚赖于当时的状态Xt,则称此系统为有记忆的模糊系统。
当时刻t的输入Ut及状态Xt均非模糊时,有记忆的模糊系统可以用如下的状态方程表示其特征:
其中 Xt+1=F(Xt,Ut)
Yt=G(Xt,Ut)
F:F(X×U)F(X)
G:F(X×U)F(Y)
当t时刻的状态为模糊时,上面表示有记忆模糊系统特征的状态方程可简单表示为:
Xt+1=F0(Xt,Ut)
Yt=G0(Xt,Ut)
当t时刻的状态为模糊、输入也是模糊的时候,其状态方程可简单表示为:
Xt+1=F00(Xt,Ut)
Yt=G00(Xt,Ut)
上面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属于有记忆的模糊系统,因此,上面的几种模型分析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分析都是有用的。
分解定理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
设模糊子集为A,论域U上的全体模糊子集所构成的类为F(U),则分解定理可描述为:设A∈F(U),则对 u∈U,
有μA(u)=∨[λ∧XAλ(u)]
其中:
μA(u)为隶属函数,XAλ为Aλ的特征函数。
分解定理可简单表达为:A=∪λAλ
λAλ是模糊子集,其隶属函数是:
λ当μ∈Aλ
0当μ∈Aλ
分解定理的直观图解
分解定理是联系普通集和模糊集的桥梁,通过它可以把模糊集论中的问题转化为普通集论中的问题。区域经济系统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其输出、输入以及系统状态本身都变得动态化、模糊化了。通过对分解定理的论述,可以看出,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输出、输入以及系统状态的研究,可以用λ截集的方法将之明确化起来。这就为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系统分析(诸如将之分为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科技子系统、文化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地区间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地区间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尤其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不仅使传统经济学不断面临着新的经济现象,而且传统经济学的许多研究对象也在经历者演化与变迁。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本身来说,亦是如此。模糊系统理论的引入,将对日益动态化、模糊化的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模糊数学中成熟的分解定理的引入又为我们深入、具体分析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1.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28-29
2.张慧霞,区域经济研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经济问题,2000,(3):10-11
3.付晓东,对区域经济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经济地理,2000,20(1):31-32
4.(美)爱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6-8
5. Miller, Roger Leroy. Economics toda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1998, 345-346
6. Stephen J. Kobrin. Territoriality and the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1,(4):687-704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供应链”顾名思义指的一件商品在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之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消费者手中。是“采购商”、“加工商”和“销售者”这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利益链条[1]。供应链的形成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形态的转变。这三“商”若想谋取更多合法利益,就必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益,并且保证沟通的畅通性和合作的愉快性,在此一笔带过。供应链本身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是当今社会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而物流系统是否能完善而缜密,是否能实现其作用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造福,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一个规划性强的物流网络。然而要保障物流网络良好的规划性,则必须实现设施选址和运输方式这双方面的优化。本文将提出优化策略,并对这两方面优化的重要性做出阐述,所提出的优化策略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本文将先阐述供应链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然后转而进行经济方面的分析。
二、供应链与物流
1.相辅相成的关系
供应链与物流相辅相成。供应链是物流存在的根本前提、意义以及服务对象。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运输、交流、配送等作用,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供应链中的“三方”紧密联系起来,是确保企业之间沟通畅通,合作愉快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在采购原材料这一环节上,物流便开始发挥作用[2]。因为企业之间的采购毋庸置疑指的是批量采购,不可能靠人力搬运。在供应环节上,物流的重要性更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即从供应商到用户之间的产品运输。构成供应链的各家企业通过建立和运用具备现代性和科学性的物流系统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物流系统而言,供应链将其扩展和延伸。延伸的意义就在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增值”流程的同时,还实现对市场动态和产品最新信息的把握。
2.传统物流管理在信息传递的弊端
在物流企业刚刚在市场经济中崛起,其发展还处在传统萌芽阶段的时候,其反馈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传递局限在“逐级传递”的方式上。这种单一落后的方式会导致“上级对信息把握不准,不及时”就殃及下级,最终造成消极锁链式的发展倒退。或者,当上级在市场信息的获取方面一旦出现滞后性和时间上的延迟,就会导致需求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出现。众所周知,“传话”形式的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必然是低下的,不然何来“以讹传讹”一说呢?然而,作为企业,一旦不能对市场信息把握准确,便无法抓住消费者的青睐方向以及需求方向,就会从根本上导致“盲目生产”“闭门造车”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职工在工作时缺乏目标感,不能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最后将给企业带来本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将来的集团化甚至国际化[3]。
3.供应链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递模式
在如今供应链环境和经济社会趋势的影响下,信息传递模式也已经实现从传统的“逐级传话式”到如今“共享信息”的巨大转变。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具有网络化的特点。可实现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企业通过EDI网站便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新市场资讯,并对供应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故而,供应链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递模式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这两大特点同时奏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宏伟目标。
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1.物流经济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物流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物流学、产业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切实运用,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利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物流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经济学科。从物流经济学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网络与物流经济学有着密切联系[4]。
2.风险和信用的“联盟性”
企业之所以同意力量和营销理念,结成联盟的原因之一便是源于对风险的畏惧和厌恶心理。从宏观上而言,物流企业是在社会形态由“计划”转为“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所发展起来的,以供应链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性行业。除个别物流公司(例如邮政)隶属国企范畴外,处在国家政策帮扶的范围之内,其他民营物流企业都需要自负因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然而除金融风险外,无论何种规模的民营物流企业都承受着战略风险,商业、技术方面的风险压力。然而物流网络的功能极为强大,能够带来专业性强的大量资源以及切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减少不确定因素,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并且,由于物流网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一旦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内部人员便可立即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充分节约时间和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一旦几家性质相同,经营管理模式相近的物流企业结成同盟,它们便要遵循“共同享受利润”和“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同舟共济。这样,一旦风险来袭,各家企业通过“均分损失”,就可以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3.网络经济效应的规模效益理论
物流网络之所以被称为网络,就说明其中成员企业众多,互助互利性强。简而言之就是“利则共赢,损则同当”。然而正是因为其中成员密不可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网络中所有成员的效率和价值都得到放大。由于供应链中各个成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作用,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又快又好”的共同繁荣且良性的竞争模式。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中的这些成员所共同发挥的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毋庸置疑不可小觑——比各个企业所创造的效益的“相加和”多得多。以中出集团为例。中出集团旗下拥有六十余个大型仓库。仓库在选址和分布上极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全国各大经济发达城市和要塞性强的港口作为分布地。覆盖面积广,密布于全国,并且紧密相连。这样的规模和体系无疑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损失的“最小化”。云集响应,充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并且,中出集团还拥有强大的互补企业和辅助企业,即拥有众多能够对自身业务起到推动作用的企业。例如物流中间加工、国际货运、电子化配送中心等等。这样,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物流运输流程中所存在和突然出现的问题,提升物流效率,加强物流的时效性。总之,一家企业的良好发展可对周边相关业务企业起到推动和带动作用,成为其成功的铺路石。对于隶属服务性行业的物流企业而言,只有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多方面形成一条积极发展的产业链,注重每一个细节,不偏废其中任何一项,才能迅速发展。形象的说,如果把供应链整个宏观环境比作是棵参天大树,物流企业是树木的根基,其他相关辅助企业是树木的职业。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无论历经风雨或是岁月的磨砺都能屹立不倒。
四、结论
本文层次分明,语言在避免口语化的前提下通俗易懂。首先,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何为物流、何为供应链、以及物流企业如今的发展情况和供应链中企业的良性竞争状态。供应链与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在信息传递上具有较大弊端。因为“口口相传的逐级”传递模式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容易由于上级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当或获息迟缓而殃及下级的工作效率。由于无论何种规模的物流企业在金融、商业、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风险性。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性质和如今转型后的新型社会形态。另外,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责是将相关产品经过一个运输流程(当然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性和速度必须得到切实保障)最终运到收货地。在这个流程中,除物流企业自身的力量外,周边相关辅助企业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利互助,最后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荆勇.物联网在商贸物流园区的应用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4):56-58.
[2]颜滨.物流园区与园区物流企业的功能升级[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9):89-91.
[3]马妙明.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1(2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