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21:54: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习与评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60-01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兴趣先成为学生的导师。因而英语课堂评价要注重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时刻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英语课堂评价的一些想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我们要以学生心理规律为依据,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喜好,尽量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情感态度即课堂参与、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以测试语言知识,维持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奖给学生数量不等的英语校徽小贴纸。这个制度以一个学期统计一次,粘纸直接粘在英语书、课堂活动用书前面,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了解自身的学习进程和趋势。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地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今天爬楼梯,(爬楼梯。制作几只类似人的脚板爬楼梯,组员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最先到达楼顶者为胜方。)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用学生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小组评价
为了不挫伤学生学用英语的积极性,增加每个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课堂上我把学生按四人一小组分配,由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内,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一样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小组评价既克服了班级容量大,教师检查、评价不过来的困难,又使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首先,学生为了在评价别人时有说服力,自己就必须读得正确说得流利。这样就促使他们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读说英语的时间比平时要增长很多。其次,互评使学生有意认真听别人发言,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反复听别人读、说,可以淡化学困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进步,且不会因接受学习帮助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我还设计了组评价表,以便各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三、课外学习过程的评价
网络学习是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资源以及开展师生、生生间异步或同步交流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 在网络学习中,学生主要依靠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积极进行知识建构。这就使得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以及情感、态度等因素对其网络学习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为避免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迷航,依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过程进行评价的网络学习评价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很好的对自身进行定位,从而不断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
1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功能
网络学习评价是面向过程的、多元评价技术及数字化与人性化的融合。作为其评价的重点之一的学习者评价的功能是: 坚持多元性评价, 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轻易否定一批学生,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进步,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度的效果;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优劣, 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是他个人的事, 他要对学习结果负责;评价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学习经历的效果、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
2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现状
当前对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系统记录学习者登录的次数、在线学习时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通过作业和在线考试成绩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同时,这几方面的评价主要是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性判断,评价活动没有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而且,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评价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学习者的主体性没能得以体现。
3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重要性
基于双向交互通信的网络学习其成效只有通过学习成就、师生态度以及投资与回报来衡量时其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 ,所以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将是评价网络学习效果的首要条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即对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把握判断和评定可能包括成绩进步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内容对学生网络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特别是针对具体学习效果时应包括客观的学习效果与主观的学习收获 。客观的学习效果包括测验成绩完成进度时间学期分数等主观的学习收获包括学习满足、成就、偏好等。
4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发展趋势
4.1 评价主体将多元化
早期的网络学习评估非常注重听取管理者及评价者的意见,评估活动的主体也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是较为单一的外部评估活动。随着评估的发展,学习者在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也正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强调。
4.2 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智力,还应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学习表现、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情感反应等多种信息。考评依据,除了量化的或等级化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该包括展示学生学习结果与成果的学习过程性档案材料。
4.3 评价过程呈动态性
通过借助blog,电子档案袋等工具采集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实现真正面向学习者的评价, 面向过程的评价。
4.4 评价的功能将改变
未来可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5 更看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效度则指评价结果,对于被评价者的解释、适用范围与评价预期
相符的程度。
5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反思
5.1 重视学习者自我评价
目前多数采用的评价方式主体仍就是计算机或者教师,把教师作为评价中的绝对权威,学习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单向”、“封闭式”的评价,将学生看作是被评价者,是被动的,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分布在各个地方,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在网络学习评价中要有效地利用自评、
5.2 重视同伴参与互评
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主体仍旧比较单一,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然而,网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互助、协作学习情况普遍,在这种状态下,同伴互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网络学习评价中要有效地利用自评、互评,这样既可以体现学习者的评价作用,对学习者的评价也较为客观。
5.3 重视多元化多元评价
应不单从考试背景中, 而是从广泛的背景中收集体现学生学习情况和多种能力的信息。收集学习者的考核成绩、参与情况、作业、讨论等情况后,对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活动进行多元综合评价。
5.4 重视过程评价
在教育评价中纯粹使用定性法,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不精确,评估意见不明显等问题 ,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整个学习评价的主体,因而,对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仅仅依靠测试或者作业的形式根本不能够完整有效的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 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5 利用多种技术和工具尽可能多的收集和记录学生的的各阶段学习信息,全面、真实的评价学生
利用多种工具、技术,如各种交流工具、协作工具、发表工具以及快速的反馈、 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利用移动的移动性、自主性,在线或离线跟踪、记录、存储学生学习各阶段的评价信息,如eportfolio,电子学档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 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 的协助下完成。因为在电子档案袋中, 很多知识和学习过程都自然按照时间进行组织,所以,电子学档的不断充实不仅代表了学习者一个时期的成长与学习,还能给予学习者反思及记录自身学习过程的机会, 同时也提供给教师或家长一个评价学习者成长与成就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种很好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推出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合作学习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合理的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如何评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下面谈一些看法。
一、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的组建
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组建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其分组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时体现“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合作习惯的形成
小组长,作为“代言人”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另外,因小组长的不断变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组方式
二、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的评价
(一)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新课标提示我们在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价。
1.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2.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验本阶段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本阶段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
(二)评价的方式
1.同伴间相互评价
同伴的坦诚评价是学生发展的“剂”。研究表明:同伴的互相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激励作用、同伴的帮助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具体又可以分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两种形式。
2.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3.教师的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1)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2)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力求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研究,旨在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及促进有效策略的实施。
1 满足内心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教育者平时多放“心眼”在学生身上必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精心设计各教育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获,并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个体评价和点拔,从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老师也根据此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经过几年的新课程课堂改革实验表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能有效地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身心成长得到健康发展。
如: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的教学时,打破了常规的根据书本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上课一开始,笔者就向学生指出:“同学们,你们都喝过糖水吧,你们有没有亲自泡过糖水呢?现在你们两人一组,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配制一杯糖水,注意在配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看谁的问题最多。”接着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
“蔗糖为什么能溶解在水中?”“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蔗糖能溶解在色拉油中吗?”……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笔者欣喜万分,因为正是这些问题,促使他们去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在学生兴趣盎然地表达了他们所发现的问题之后,激励他们:“同学们,你们所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在本节课学习中所要解决的,相信这些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你们自己有能力解决。”
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就会显得生机勃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在课堂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对科学学习有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合作等等。课堂中及时的评价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能被老师肯定,那是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功,内心获得满足;老师简约而中肯的评价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不是只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简单的好差判断,而是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该学习活动的归纳小结,更是作为下一学习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
2 创造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促进其自主学习
2.1 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毅力、意志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这节内容前,请同学们到生活中调查,农村孩子生活在山区,对生物的种类并不陌生,有些方面的知识可以上互联网查寻,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探索记录结果。在课堂汇报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时需要做的是把握好每个环节,使课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先请一名同学向大家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自评,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性评价或发表个人意见、小组总结,然后依次进行,对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并对评价好的学生予以肯定。
这既触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生物具有多样性、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懂得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彼此关心,有了矛盾及时调解等,从而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净化自私心态,摒弃不良习惯,学会与人和蔼共处。科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答案非一时能解决,因此延时性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有时评价还要坚持分层性,对于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在于评价结果和质量,对于自我发展意识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评价,使优等生“锦上添花”,让中等生“激流勇进”,让暂差生“后来居上”。
例如:在让学生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这一实验时,有一名学生在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将其吹灭,发现他的做法后,没有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而是走上讲台,向全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应如何正确地熄灭酒精灯?”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用灯帽来熄灭。”刚才犯错的学生也想起了老师说过的用嘴吹灭酒精灯存在的危险,很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批评,并且重新按科学的方法使用了一次酒精灯。
这样的课堂评价,没有忽略失败的同学,言外之意:只要认真参与做了,哪怕失败了,也能获得一些经验和启示,在老师的眼里仍然值得欣赏。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2.2 师生共同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反馈老师引导的平行双线型的学习,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这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
如:在上完了用PH试纸测定物质的PH这一内容后,看到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物质的酸碱性有着非常浓厚的求知欲望,就给每个人发了两张PH试纸,让他们放学后去测试自己想要了解物质的PH。第二天上课时,询问了一下学生课外的实践情况,很多同学报出了所测物质的PH,如尿液、唾液等,测得的酸碱性大致与实际相符。此时便问:“谁知道血液是什么性的”(书上阅读材料),“碱性!”有的甚至还报出了7.39~7.45的数据,这时一位同学举手提出:“我测过了,血液有可能是酸性的。”周围的同学听了哄然大笑。
问了该同学是如何测试的,是用小刀在手上划了一刀,然后把血擦在试纸上,结果试纸呈咖啡色。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对全班同学提出:“他这种采血方法有什么不妥?应该怎样采血比较科学?”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得出这种采血方法未经消毒易引起感染,可用酒精棉花在无名指消毒后,用在酒精灯上消毒后的采血针进行采血。
接着让学生猜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可能是血液本身红色造成的。教师趁势提出:“是不是有颜色的液体就测不出了呢?”加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当场测试,结果显示红色,PH为3,从而否定了刚才的猜测。这时又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血液凝固了,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机智,同时补充了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知识,并说明用PH试纸直接测定的是液体的PH,血液的PH实际上是血浆的PH,而血细胞的存在及凝固影响了测试的过程,导致了实验结果的错误。明白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后,学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血液的PH该怎么测呢?如何去掉血细胞的干扰呢?”于是,就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让学生回家后查资料或者请教专家探究一下怎样才能正确测得血液的酸碱度。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第二天,好几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可以加一种药防止血液凝固,有的说用医院的离心机把血细胞离心后破裂沉降可以分离出血浆,另一位学生说医院里不是用PH试纸来测的,是采用测定二氧化碳的结合率来测定的。还有一位按照教师说的采血方法采血,但他把血滴在试纸上,结果发现血滴边缘一圈有点绿色,因此说明如果血液的量多一点,利用渗透出来的血浆,也可以大致测定。对以上的结论,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多方面的评价,激活课堂气氛,提高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表现,评价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流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3 多样化的评价,提供一个丰富的“展示舞台”
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要求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和他们一起去思考、去讨论、去执行,让自己作为引导者出现,而非主导者出现。在“我的科学小档案”实施过程中,其实是教师教育观念和评价方式方法转变的过程,是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碰撞、 携手进步的过程。
学生各自有一本“我的科学小档案”,其中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和制订的“我的成功之训”、“科学公约” 、“我的成功手册”、 “科学加油站”。
例如,“我的成功之训”—— 让成功的信念成为学生自主评价的基调。
例如,“科学公约”——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有明确的评价准则,从而进行量化评比。
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对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施,我收获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必须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我一般是将3~5个学生分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总结发言员等,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增加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同时我会提醒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不管自己思考的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不能一提出问题就直接问优等生。
二、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不少学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导致很多教师盲目跟风,不管什么教学内容课堂上全部要小组讨论一遍,发现时间不够用了又马上制止学生讨论,或者拖拉当堂课内容,课后也没有及时布置作业做巩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会提前告知学生下堂课讨论时需要准备的小工具和资料等,避免讨论时一片茫然不知所云,同时给学生们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全员参与到讨论中来才算完成任务。同时课后每组组长要及时和小组成员沟通,避免小组成员因为课堂讨论引起的争执产生不友好的想法。我们必须明白小组合作学习法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与其他方式相结合,比如配合情景教学法、设置悬念法、趣味教学法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师指导与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了教师一人表演学生观看的旧模式,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干等着,可以走到小组当中细心观察,看哪个小组遇到了问题,哪个小组进展的不错,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13-03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到今天已经12个年头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以前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差别。总结这12年实施的效果,可谓是有得有失。2011年1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面,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从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从2005年起,新疆伊宁市初级中学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经历了2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了解伊宁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能够对今后实施《课程标准》(修订稿)起到借鉴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新疆伊宁市20个初级中学中随机抽取8个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面的专著以及相关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新疆伊宁市8个初级中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6份(每校两份),学生问卷400份,共回收教师问卷16份,学生问卷400份,其中废卷2份,有效问卷398份;运用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讨论的是谁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即评价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主体主要有体育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医生、家长、社区等。
由表1可以看出,37.5%的教师评价占学生体育总评成绩的91~100%,50%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81~90%,12.5%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71~80%。体育教师在整个评价主体中占绝对性的优势,至少占70%,这个比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差较远。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这个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在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可能由于体育教师害怕麻烦,工作任务重,直接代替学生和其他主体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标和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8所学校都让学生参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形式。有5所学校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0~10%,2所占11~20%,只有1所占21~30%。反映了学生在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定方面的地位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这个评价主体的作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仅仅靠体育教师一个人的即时评价是不够的,大多数评价都应该依靠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互相评价,因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学习行为、所有伴随行为而发生的心理现象,都要受到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学生互评,能引起同伴对某种关键部分的注意,强化他们自己的学习。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社区、医生这3个评价主体所占的比重甚小,全部8所学校所占总成绩比重都在10%以内,这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符。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促使家长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家庭体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医生通过每年的体检,会客观的对学生的身体各方面做出评价,有利于学生判断自己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社区是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社区的工作人员的评价也会反映学生在社区的体育锻炼情况。
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形式可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一学期只在学期末考一次试,3所学校期中和期末考两次试,4所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考两次试。但是在学习每节体育与健康课上,8所学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做出了及时反馈,都比较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相比过程性评价而言,体育教师更喜欢终结性评价,因为它更方便、简单。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采用定量的方法评定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只有2所学校采用定性的方法评定,评价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我们认为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体能和运动技能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方法评定。
8所学校都采用了绝对性的评价方法,只有1所学校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认为直接参考制定好的标准比较简单,而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比较复杂。
评定方法的选用将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关系到能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注重学生的进步幅度等。
3.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伊宁市初中目前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主要有身体健康、运动技术、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7个方面,但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4个内容合为一个,即体育态度。
由表5可以看出,伊宁市的8所初级中学在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都以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为主。这也是一个可喜之处,全国大部分初级中学在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过程中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和误解,从而扭曲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属性,而伊宁市初级中学评价时则体现出其本质属性,这也是《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评价方面明确表明了评价的理念之一。
这8所初级中学在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所占的比例只有20%,显然比例是比较低的。这也与我国在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缺少规范性的指导有关,出现了随意的现象。部分学校用出勤率代替了这3者,可能是由于教师认为比较麻烦或者没有掌握这3者评价的方法,根本没有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只占总成绩的5%,反映了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中的地位,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方面总体要求不相符。《课程标准》(修订稿)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方法,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意识和方法。
四、结论
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医生和社区这些评价主体所占比例较少;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以定量、终结性和绝对性为主,对定性、过程性和相对性重视不够;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中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所占比例较高,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所占比例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健康课程 学习 评价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学校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中学体育学习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内容单一
传统体育学习评价的这种内容单一的情况造成了评价与课程目标相脱节的现象。我国过去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达成诸如“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等目标。
考核内容与新课程目标脱节强调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适应等方面的评定。而新课程目标包括两层目标,可见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只是体现了对新课程部分目标的评价,其它目标没有在学习评价中体现出来,从而使新课程的某些目标形同虚设。
(二)评价类型选择上的片面性
1.即时评价空洞化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即时评价,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技能教学,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气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空洞的评价是无法让学生得到真实、有用的信息反馈的。我们认为,课堂即时评价应该做到:实事求是,真实具体,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有的学生练习完成得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能完成得好?如何进一步提高练习质量?有的学生不能完成练习,是什么原因?是素质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或是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具体评价一清二楚。此外,即时评价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增强信心,积极练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真正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
2.评价参与主体的单一性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作用怎么样、有多大价值,只有学习主体最清楚,而现实中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有教师这一评价主体,可以说我们一边口头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边在学习评价时把学生踢得远远的。在法制不断健全、民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学生参与自身学习评价的基本权利为何不见呢?
二、目标体系不同
(一)学习领域不同
课程标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二)内容标准不同
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教学大纲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三、当前这种体育学习评价的弊端
单一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刻意追求量化评价的理念、绝对化的评价标准不仅使得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失去了应有的公平,远离了教学评价的原本积极意义,而且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对体育学习的厌恶情绪,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学习评价成为影响体育教育和体育学习的“祸害”。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确定,除了依据体育的功能、个体的需要,更要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特点和需要。这是研究确立我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时应特别注意的。
(二)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
体育学习的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主体应通过学生和教师两者共同评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 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1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让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现行的评价方式,结束传统应试教育中单一的成绩测验(即终结性评价)方式,努力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一目标;要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具体相关表现以及所获得的成绩等进行合理化评价,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协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调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本文首先分析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其次描述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最后阐明形成性评价与学习兴趣的关系。
一、医学生物化学教与学的现状
1.医学生物化学难学、难记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近年来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理论及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该课程内容广泛、概念抽象、知识点零散、代谢过程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困难、积极性不高。
2.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课不重视
医学生物化学属于医学基础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与临床相关性不大,因此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兴趣也不高。很多学生在生物化学专业学习上兴趣不足,上课的时候难以专心听讲,进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一些学生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学,往往抱着“60分大吉”的态度来学习,成绩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再加上传统形式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从而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最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传统教育中缺乏对学习者人性的尊重,他们将学生作为学习中心,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及个性化需要,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及理解,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致力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专业化角度出发,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借助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其整体素质。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三、形成性评价的含义
形成性评价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具体指通过观察、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持续评价。其目的是让师生实时掌握学习状态和进展信息,是调节教与学活动的一种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的发展等原则包括:人文性、发展性、开放性、过程性等。其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形成性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形成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别人的赞扬和鼓励是获得或保持自信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大学生,积极评价有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形成性评价不以分数为唯一评判标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互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的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
2.形成性评价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总体来看,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学有所获,而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学有所获的保障。形成性评价,通过实时的信息反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只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最终学有所获。
总之,随着现代化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以动态化眼光,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已经受到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关注。形成性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其身心成长有重要的意x。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形成性评价,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迫切,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也是日渐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外语人才的培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具有终身性特点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纳入到了培养目标当中。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明确地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突出出来,并在教学评估中指出应当将学习档案记录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估方式,将其与课程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估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学习档案进行相关的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就显得非常具有时代意义了。
1. 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档案袋英文中为portfolio,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其技艺和成就。它所选择或提交的东西,是由出示档案袋的人自己创作的。近几十年来,档案袋评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教育上的档案袋评价也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但它们的目的和内容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关于档案袋的定义,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是这样解释的:“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通常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2003: 51)。。
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可以这样说,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师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档案袋评价的最主要特征是促进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的过程与发展、学习、教学是相继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同时产生与发展的。。这种评价方法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弊端,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智能理论与档案袋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内省智能(Gardner, 1993)。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加德纳和其他人在“哈佛零点项目”,研究了评价多元智能的方法。
多元智能评价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则:一、抓住随时间成长的评价。多元智能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业成长的长期观点出发。运用学习档案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作品进行长期连续地观察。二、评价是多元的。从内容上来看,对学生在某一领域内的表现不仅仅是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而是设计该领域的内容和技巧等有关方面;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它包括教师、家长、同学和自我评价。三、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四、重视非正式的评价。如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五、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形成自动自发的学习。因此,学生需要机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评判自己的成就(伍芳辉, 2004)。
多元智能评价中经常使用档案袋。在其1993年的《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就倡导各大学在招收学生时,将档案袋所反映的学生的表现作为依据之一,并结合其他质性评价方式取代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同上:184-186)。
3. 档案袋评价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3.1 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档案袋评价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档案袋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及同学的需求、目标、强项、弱项等进行思考,并评选出自己及同学的最佳作品,同时说明这一作品被认为是最佳作品的理由。不难看出,档案袋本身并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简单记录,它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将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档案的建立过程中也逐步得以提高。
第二,档案袋评价有助于使问题和目标变得更加突出和具体。有了档案袋,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历在目,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也就不再只是处于朦胧之中,学生和老师均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困难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指导。档案袋还有利于师生将困难与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目标的可行性。
第三,档案袋评价具有发展性、多元性、多样化和全面性。评价功能的发展性:档案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某一时刻的实际表现,更注重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的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档案袋评价中,评价主体不再是以教师或管理者为主,而是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被评价者也因此有被动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方法不再以量化方式为主,而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评价角度的全面性: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过去”,更面向“未来”,重在对发展过程的评价。
第四:档案袋的建立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4. 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档案袋评价方式,尚面临着许多挑战。来自师生教学和学习观念转变的挑战。目前国内关于自主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等都仍主要停留在讨论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仍是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主, 教师身上体现不出“学”的角色,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教”的角色。此外,学生仍然习惯于把教师看成一个权威角色,而不是一个学习伙伴和指导者的角色。
来自教师反馈策略匮乏的挑战。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受到过专门的反馈策略培训的教师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主要体现在课堂回她答问题及书面作业中。而在书面作业中,大多数教师又只是给一个“ Good”,“Not bad”等简单的总体评价,根本不存在具体的指导。这种现象虽然与某些教师的责任心不无关系,但也提醒我们应当加强对教师进行反馈策略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和选择个性化的活动方式、提供评语等各种形式的反馈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技术方面的原因。
5. 结语
尽管档案袋评价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但是,在教育界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档案袋评价必然成为发展和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有效且必不可少的评价工具。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更是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形成性评价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得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而且考察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反思和成长,从而为其终生学习打下个方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关键词: 合作学习;成效分析;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effect analysis;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221-04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在常模参照评价,把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分数排名看的很重,其目的是按照高低优劣的指标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将学生置于紧张的竞争氛围之中。而严格来讲,这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的评价方式是极不科学的,它无法客观评价学生,也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注定只有少数人可以取得所谓“成功”,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取得高分或者好名次,但显然并不能将这些学生都定义成失败者,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出的,该模式强调的是标准参照评价,其教学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该模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记分转换成小组记分,最终以小组为单位计入总成绩,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小组总体成绩是学生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会逐渐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学生们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去,该模式采用教师评价与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结合,学生成绩与合作态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使得评价更加的客观和多元,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1 合作学习的含义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分析各国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绝不仅仅是将几个学生安排在一起就可以实现高效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具备较高的凝聚力,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能够在合作中找到满意的归属感和较高的荣誉感。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并且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依据,如此可使学生更投入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去,确保更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
大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合作学习既包括上述内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其主体是大学生,并且本文强调的合作学习不仅是指课堂上的,还包括课外协作。相较于中小学生来说,大学生主要是围绕一个课题展开合作学习,因此他们的合作学习多半发生在课堂以外。
尽管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探索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真正落实到现实中还是廖廖无几,且多是在中小学实践的。从理论上分析,大学的课程多是没有定论的前沿科学知识,适合小组学习模式,并且大学生也比中小学生具有更高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所以,合作学习模式更适合大学阶段。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既存在教育资料不足的问题,也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学习伙伴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但由于我国大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找到日后的研究方向,对于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大学生学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 合作学习的意义
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更多的优势。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构而来的,学生们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不同,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免会存在偏差,这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显现出了优势,该模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进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合作学习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客观上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增加了,重视互助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学习;过去学生的学习任务强调个体化,现在更注重个体化和合作化的结合,过去学生之间是竞争关系,现在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等。
3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们在被动的接收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形式也仅限于师生的单维交流。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这种现状,该模式不仅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相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区别与传统的分组方式,通过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并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安排学习目标,小组无形中就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小组每个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因为每个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团队的后腿,都希望捍卫团队的集体荣誉。
3.3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
有研究表明,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正好和学生的需要相吻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也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交流,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4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收知识,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由于学生需要将自身掌握的信息分享和传递给小组成员,无形中促使学生必须加固相关的知识,因为只有自己掌握牢固,才能将其传递给小组成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3.5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客观环境决定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素质不可能一样,各有各的优势,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评价的依据是小组整体的成绩,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协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真正意识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同体”,长此以往下去,小组成员之间的集体观念一定可以得到加强和提高。
3.6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这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无法得到拓展,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信息飞速传递和流通的现状。但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渠道,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去博物馆、咨询相关专家等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7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扮演倾听的角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教师的角色通常是顾问或者指导者,师生一起探讨一个课题,这种互动使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的民主。
3.8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但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竞争才会使人进步,而竞争通常是通过评价体现的,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只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三个评价,就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其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进步。
4 合作学习的设置方法
在传统的教师讲授课堂,教师主导着整个课题的流程和走向,学生们一般没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但是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
4.1 组成小组
将参与合作学习班级的四十名同学分成八组,每五人一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们都是初次接触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各项因素,深思熟虑,同时为了确保学习效率和效果,应制定相关的小组行为规则,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小组各成员之间应尽快熟络,相互之间互尊有爱,具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誉感。
4.2 分配角色
客观上每个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各有优劣势,在分配角色时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优劣势,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既不能让学生一直做不擅长的事情,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也不能让学生重复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
4.3 基本的合作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注重合作关系,因此学会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意义重大,基本的合作技巧主要包括眼神交流、保持安静、道歉、感谢他人帮助等,学生学会这些基本的合作技巧,才能在小组合作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轻松自在,也更能够使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4.4 建构积极的相互依赖性
建构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学生会意识到自身的成功离不开小组其它成员的帮助,同时小组其它成员的成功也必须有自己的支持,面对这种形势,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被大大激发,会更加自觉的完成自身领到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们知道一旦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不仅仅影响的是自己的成绩,更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和荣誉,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激发出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了大大增强,不仅如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的气氛较传统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学们更加自觉和踊跃地参与到课题讨论中去,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教学氛围。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在这种氛围下具有以下的潜在意义: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合作的意义,也知道了团队的重要性;所有的学生都尝试着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享受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奥妙;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学生,都在完全投入的合作中感到轻松自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地畅所欲言了等等,因此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5 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的设计
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可以按照确定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以及编制评价标准的步骤执行。在学习之前,公布评价的方法,每次学习之后,要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和每个学生的分数。
5.1 确立评价指标
合作学习小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而形成的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组织。学习目标是专业课程教育方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依据,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完成共同的任务,还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体现。其次,要体现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公正平等的原则[9]。
5.2 分配各项指标权重
合作学习评价指标项确定之后,由于各指标项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不一,因此制定者有必要考虑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及所占的权重。
5.3 编制评分标准
编制评分标准主要在于界定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指标等级。例如,“5”、“4”、“3”、“2”、“1”五个标准等级或者“A”、“B”、“C”三个标准等级等,这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合作学习效果分析
图1-图3是对于同专业平行班级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分析其中图1是所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是69.12,标准差是9.326;图2是为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的两个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是65.662,标准差是9.676;图3是为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的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是72.194,标准差是8.633。很明显,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平均成绩比所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成绩提高3.074分,提高比例为4.4%;比没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成绩提高6.532分,提高比例为9.9%。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标准差比所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降低0.693;比没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降低1.043,成绩更为集中。
7 结论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模式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执行的初期增加了同学间的互动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执行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军燕,朱桂龙,马莹莹.开放式创新下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8).
[2]樊霞,何悦,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补性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 2011(05).
[3]何彩霞,姜丽莉,王钦忠,王寿红.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实施现状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